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繼續探討「試煉中得榮耀」系列的第一部分。今天的題目是「思想的爭戰」。
在這幾個節目,我們研讀彼得前書1章13至21節。現在讓我讀出這段經文的第一部分:彼得前書1章13至16節。
- 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原文作束上你們心中的腰)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
- 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矇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慾的樣子。
-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 因爲經上記着說:你們要聖潔,因爲我是聖潔的。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在上個節目討論「聖潔」這個詞的定義。在這個節目和接下來的兩個節目中,我們會看看如何實踐出來。我們在這幾個節目都會討論聖潔這個主題,以及聖潔的真義。我們提到彼得在第16節說:「因爲經上記着說:『你們要聖潔,因爲我是聖潔的。』」他其實是引用利未記。神在利未記中多次說:「……你們要聖潔,因爲我是聖潔的。」「聖潔」這個詞的希伯來文qadowsh的意思是分別出來。
因此,當「聖潔」這個詞用來描述神和人的時候,所用的是同一個字,但它們的意思顯然是不同的。當我們說神是聖潔的,我們是指神是分別出來的。神超越我們,是無可測度的。神超越我們,祂並不像我們。神是無限的,祂超乎萬有之上。當我們談到人的聖潔,「分別出來」這句話用在人身上有不同的意思。意思是我們是分別出來被神使用的。聖潔是指完全屬神的。
讓我來舉例說明。你閱讀報章,並從中獲得資訊。你閱讀數十篇文章,這些文章對你來說都很有用,但你突然看到一篇文章,你很想使用這篇文章的內容。這篇文章包含一些你很想使用的內容。你很想使用這篇文章的內容,因爲你正在寫作。也許你正在寫稿。也許你正在撰寫論文、準備演講,或預備商品宣傳稿。
你說:「我需要這些資料。」當你需要節錄報章上的文章,你會怎樣做?你把文章剪下來。你把那部分從報章上剪下來,你把兩者分開,於是那部分便屬於你。如果你沒有把那部分從報章分別出來,它對你便沒有任何用處。你把那部分剪下來,它便屬於你,可供你使用。聖經所說的聖潔也是一樣。聖潔的意思是分別出來,只供神使用。因此,我在上個節目中提到,聖潔不是單單遵守一套規條。
我們必須在思想、意志、心靈,以及在各方面完全屬神。這就是屬神的意思。正如你把某部分從報章上剪下來,那部分便屬於你。你把它分別出來。這就是聖潔的意思。這意味着完全屬神,只供神使用。這意味着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在神的手中。這意味着盼望被神使用。
《我惟靠你》(We rest on Thee)這首詩歌與一段很特別的歷史事件有關連。在1950年代早期,有六位宣教士計劃到厄瓜多爾接觸一個非常原始的部落。他們想認識那個部落。他們想學習那個部落的語言,並且希望給那個部落一套書寫的語言。那是一個目不識丁的部落,這六位宣教士想把那個部落的語言寫下來,這樣他們便可以教導那個部落的人讀書寫字,並且把聖經翻譯成當地的語言。在準備去接觸那羣印第安人的前一晚,這六位宣教士一起唱出這首詩歌:
我惟靠你,你是盾牌常護庇, 我不孤單,因你爲我迎敵; 我能平安,因你剛強有能力, 我能靠你,你名作我旌旗。
第二天,這六位宣教士全都被印第安人用魚叉殺掉。看來這首詩歌沒有帶來任何幫助。看來基督徒的信心沒有帶來任何幫助。我們知道其中一位宣教士的妻子是美國基督徒作家伊莉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她曾經到我們的教會宣講,她經常提到一件事,她說這六位宣教士在殉道的前一晚唱了這首詩歌。歌詞寫道:「我惟靠你,你是盾牌常護庇。」他們只想把自己的生命交在神的手中。他們卻被印第安人用魚叉殺掉。這是否意味着這首詩歌沒有帶來任何幫助?不是。聖潔是什麼意思呢?
聖潔意味着你對神說:「求禰使用我。」我知道這些教導與現代文化互相牴觸。我知道這一點。我們的信念與現代文化互相牴觸。有時我們可以理解何謂認識神,對嗎?是的,我們渴望認識神。這實在太好了。我們渴望經歷神的愛。這實在太好了。我們在某程度上也可以理解順服神的概念。我們也可以遵守規條。可是,聖潔不是單單遵守一套規條。聖潔的意思是分別出來,你只屬於神,只供神使用。
聖潔意味着你對神說:「主啊,求禰使用我,求禰隨禰的心意使用我。」當然,這六位宣教士全都被神使用。他們被神大大使用。他們成爲殉道者。當你唱這首詩歌時,這境況並不是你心中所想的,對嗎?詩歌第二段的歌詞寫道:
只靠你名,榮耀救恩的元帥, 靠你聖名,你名遠超萬名; 是我公義,作我根基永堅定, 慈愛君王,你名榮耀尊崇。
這就是聖潔的意思了。聖潔意味着最終你會說:「我不再屬於自己,我是重價買來的。」話雖如此,有些人卻說:「誰需要這樣的教導呢?」你需要這教導,因爲不管你是否相信,我們被造是爲了成爲聖潔。當你明白這一點,你開始意識到成爲聖潔並非易事。聖潔並不是單單遵守律例和規條。聖潔意味着你的生命、思想、意志和情感全屬於神。
「聖潔」這個詞的希伯來文是指分別出來,完全屬於神。聖潔意味着把自己獻上,讓自己全然屬於神。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你把自己生命中的每部分獻上,把整個生命獻上。在接來的三個節目中,我們會看看我們生命中不同的部分。聖潔並不是單單遵守規條,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意志和心靈全然交在神的手中。
我們看到彼得在第16節說:你們要聖潔。彼得在這段經文開始時這麼說:「……要約束你們的心,(原文作束上你們心中的腰)……」中文聖經《新譯本》把這節經文譯作:「所以要準備好你們的心,警醒謹慎……」今天我們會研讀這節經文的頭兩句,因爲這兩句話告訴我們,除非你準備好你的思想,除非你把你的思想交給神,否則你無法成爲聖潔。
這是什麼意思?我在上個節目已提過,今天我們會進一步探討。這節經文若按原文直譯,現代人幾乎無法理解經文的意思,因爲經文說:「……要約束你們的心,(原文作束上你們心中的腰)……」這是什麼意思?我在上個節目中已提過這一點。在那個時代,在希臘和羅馬的世界裏,男人和女人都穿着長袍。如果你想做一些艱辛的工作(例如奔跑、閃避等動作,或作一些粗重的工作),你必須把長袍束在腰間。
當時的人在腰間繫上一條帶子,他們會拿起長袍,用帶子把袍束在腰間,這樣他們的手腳便可以活動自如,可以準備行動。這種情況就好像現代人所說的「捲起袖子」,意思就是「作好準備」。經文不只是說:「……束上你們的腰)……」經文說:「……束上你們心中的腰……」
經文說:「束上你們心中的腰。」經文所用的希臘文(dianoia)含有徹底和思想的意思,因此,這個字的意思是理性地徹底思考。這個字也出現在其他經文,有辯論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字。
這個字的意思是徹底思考一件事情,你徹底運用自己的理智、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去徹底思考。這個詞含有歸納和推理的意思。如果你看過一些著名的謀殺案懸疑小說,如《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或阿嘉莎‧克莉斯蒂(Agatha Christie)的作品,你會發現那些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總是讓讀者摸不着頭腦:雖然讀者掌握所有事實真相,卻無法推斷出兇手。爲什麼?因爲出色的懸疑小說作家所描寫的破案方法是既理性又違反常理的。
換句話說,引人入勝的懸疑小說讓讀者掌握所有的線索。雖然你掌握所有線索,但你到了結局時仍是毫無頭緒。你總是無法從那些線索推斷出兇手來。你憑着自己的直覺和偏見去推斷。出色的偵探卻透過徹底的思考把兇手推斷出來。當你讀完這些懸疑小說,你說:「我爲什麼看不到這一點呢?我應該可以看到的。我沒有徹底地思考。我沒有徹底運用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
彼得在這段經文使用這個字,這意味着除非你運用自己的思想,否則你無法成爲基督徒,也無法成爲聖潔。你必須思考,這一點十分重要。保羅在羅馬書10章2節論到某些基督徒說:「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識。」這是不是很有意思?他們向神有熱心,但沒有知識。保羅要說的是,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他們並沒有思考。你看,這是批評的話。
發熱而不發亮並不可取。有熱心,卻沒有理性思考。約翰麥凱(John Mackay)曾經說過:「沒有反思的獻身是狂熱……沒有獻身的反思卻是麻痹……」沒有知識的熱心和沒有熱心的知識都不好。你必須運用腦袋去思想。我知道不是很多人相信這一點。事實上,我甚至可以說,當一般的城市人聽到基督徒思考和反思,他們都感到很震驚。他們感到很驚訝。
一般城市人認爲,一個受過教育、深思熟慮和有理性的人不會信耶穌。大多數城市人都認爲基督信仰是爲那些不想運用頭腦去思想的人而設的。他們說:「基督信仰不是給有思想的人的。事實上,如果你要成爲基督徒,你必須摒棄自己的想法,你必須摒棄自己的理性,你必須棄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你必須摒棄這一切。你要降服,只憑感覺行事。你憑信心的行爲。」
如果你帶着一種似乎經過深思熟慮和理性分析的語氣對某人說:「我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在創世以先已存在。祂來到地上,由童貞女所生,在世上活出完美的生命。祂爲我們受死,爲我們還清罪債。祂從死裏復活,現在坐在父神的右邊。當我們相信耶穌,祂便赦免我們的罪,叫聖靈進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重生。有一天祂必再來,我們都會看到祂。祂要審判世人,並且開闢新天新地。」人們看着你,實在無法不相信。
因爲一般城市人都說:「我知道還有人相信這些說法,他們都是低下階層的人,那些受壓迫的工人和窮人。他們沒有知識,也沒有得到啓蒙,但這不是他們的錯。如果他們想大喊「哈利路亞」,沒有問題,可是你受過大學教育,你應該更有知識。」這種家長式的態度全是源於對基督信仰的誤解。我想讓大家看到彼得在這裏的教導,彼得不只是說:「但願基督徒運用他們的頭腦去思考。」而是說:「基督徒必須思考。」這也是聖經一貫的教導。讓我在今天的節目中告訴大家兩件事情。
第一,基督信仰需要你運用你的頭腦。它需要你去思考。它需要你用盡你的理性分析能力。基督信仰不但需要你去思考,也要求、鼓勵和激發你去思考。這教導不僅在這段經文出現。舉例說,思考是成爲基督徒的基本需要。我們可以往下看看彼得前書1章22節,經文說:「……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第23節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着神活潑常存的道。」
還有另一節類似的經文。羅馬書6章17節說:「因爲你們從前雖然作罪的奴僕,現今卻從心裏順服了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你們既從罪裏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這些經文都指出,成爲一個重生的基督徒需要思考,卻不只是思考。你必須明白一套教導的規範。你必須明白福音。那是需要你去明白和思考的。你藉着什麼重生呢?是藉着接受神的道、一套教導的規範、一套有系統的教義。
羅馬書6章17節說:「……從心裏順服了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這就是你成爲基督徒的途徑。這是指你的全人。你從心裏順服(也就是意志)道理的模範。人們以爲基督信仰基本上是由情感或意志帶動的信仰,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啊,不是這樣的,基督信仰是理性的。親愛的聽眾朋友,外面有各種各樣的基要派教會。這代表什麼?這意味着有專制和律法主義式的教會存在。這些教會只強調人的意志。
這些教會說:「不用思考,只要照我的吩咐去做。不用思考。聽從這些規則。照着做吧。不用思考,只要遵行我的吩咐。不用思考,不用自己讀聖經,不用理解,不用反思。只要照我的吩咐去做。」外面有很多這樣的教會。另一方面,自由派的教會也同樣反對理智思考。
有一次我路過一間一神論派的教會,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牌匾。牌匾上寫了這句話:「我們是一羣努力去愛人和施憐憫的人,致力爲我們的城市創造更美好的將來。你相信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你行善助人,我們並不在乎你的信仰,也不在乎你的想法。」牌匾上寫了以上這句話。事實上,這句話絕對是互相矛盾的。爲什麼要做善事呢?除非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尊嚴,配得我們爲別人行善,否則我們爲什麼要行善呢?這實在很荒謬。科學也不會對你這麼說。
科學會這樣告訴你:「你是由一堆化學物質組成的。」這是一種宗教信仰。人們說:「我們並不在乎你相信什麼。」這句話聽起來很動聽,其實是很荒謬的。事實上,他們在乎你相信什麼,但你明白他們要說什麼嗎?他們說:「我們不在乎你的信仰,也不在乎你的想法,你的行爲纔是最重要的。」這些人跟基要派人士一樣,都是反對理智思考的。他們說:「教義並不重要。研讀聖經並不重要。思考聖經的教導也不重要。」
另一方面,有些教會只強調禮儀。這些教會也是這麼說:「你相信什麼都沒關係。最重要是禮儀。」人們被這種充滿美感的經驗吸引。人們喜歡這種經驗,是由於當中的音樂、建築、各樣迷人和充滿美感的東西。這些教會只強調情感。他們的信息只有五至七分鐘,而且沉悶得令人昏昏欲睡。」他們說:「思考並不重要。情感纔是重要的。」
此外,很多其他的福音派教會只重視感覺、情感的宣泄和個人的情緒。親愛的聽眾朋友,聖經告訴我們,成爲基督徒需要情感和意志,但也需要運用頭腦去思想,這是最基本的。除非你思考,否則你無法成爲基督徒。除非你思考,否則你的基督徒生命無法成長。除非你約束自己的心,否則你無法成爲聖潔。這是最基本的。
第二,信心其實也是一種思維的鍛鍊。很多人說:「你有信心,這是好的,但我是一個理性的人。」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曾以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信心是如何運作的。魯益師說,假設你要去看醫生。你儘量蒐集所有關於這個醫生的資料。你詢問所有曾看過這個醫生的人。你說:「這裏有一個醫生,她是一個好醫生,但我希望對她有更深入的瞭解。」於是你去詢問很多人的意見。他們都說:「啊,她是一個好醫生。我曾經看過這個醫生。我患了痛症,現在痊癒了。」
然後你又詢問其他醫生的意見,你發現這位醫生是醫學界的領導者。你又翻查很多舊記錄(也許你甚至以非法途徑取得資料),你發現這位醫生從沒有流失一個病人。你做了什麼?你徹底地思考。你在理性上必須看到一切證據,證明她是一個好醫生。可是,到了你要入醫院讓這個醫生給你施手術的那一天,你卻臨陣退縮。你感到害怕,於是你逃跑,決定不動手術。
發生了什麼事呢?你失去信心。這是否意味着你失去信心是因爲你開始用理智思考呢?是因爲你開始去思考嗎?信心是否與理性和思考相對呢?絕對不是。你失去信心,因爲你不再思考,因爲你不再用理智推斷,因爲你不再尋找證據,你只是跟隨自己的情緒和恐懼的感覺。以爲信心與理性相對,其實是愚不可及的想法。
讓我來引用一段大家很熟悉的經文,在馬太福音第6章,耶穌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爲生命憂慮喫什麼,喝什麼;爲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耶穌要說什麼?祂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你們沒有思考。」耶穌並不是說:「如果你們希望自己有信心,就要停止思考,只管相信。」這不是信心。這不是聖經所說的信心。
著名傳道者鍾馬田(David Martyn Lloyd-Jones)有一篇講解馬太福音第6章這段經文的講章,他指出耶穌基督堅稱那些小信的人的問題在於他們不思考。他們沒有約束自己的心。他們容讓環境猛擊他們。想一想吧。這些人容讓自己被感覺所牽引。聖經裏充滿理性的分析。我們決不要以爲信心是神祕的東西。耶穌告訴我們,信心是經過思考而增長的。
耶穌說:「看看天上的飛鳥。想一想天上的飛鳥。藉此作出你的推斷吧。看看野地裏的花。同樣想一想吧。」這就是憂慮的本質。你沒有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思想,反而讓其他東西來控制自己的思想。你只是在原地打轉,毫無進展。這不是思考。憂慮是缺乏思考的表現。不信是缺乏思考的表現。對基督徒來說,缺乏信心是沒有思考的表現。彼得前書1章13節說:「……要約束你們的心,(原文作束上你們心中的腰)……」
不僅如此,聖經告訴我們,除非我們願意讓神掌管我們的思想,否則我們無法成爲聖潔。以弗所書4章22至 24說:「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爲上的舊人……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請聽!你無法把兩者分開。這是耶穌基督給每個人的吩咐。有許多人希望認識基督信仰,因爲他們渴望在感情和個人關係上有所得着。
我們對事物有特定的看法。我們有文化的觀念,也有意識形態的觀念,我們認爲各樣事物都有應有的模式。我們很害怕接受基督信仰會改變我們的想法,我們不希望這種情況會出現。我們渴望得到幸福和喜樂,但我們不希望任何人改變我們的思想。你心裏所想的到底是怎樣的宗教呢?你所想的不是基督信仰。基督信仰不是一個只着重感覺的宗教信仰。你必須約束自己的心。你必須理智地順服。耶穌基督有權柄掌管你的理智,不只是以某種方式在個人和屬靈上掌管你的生命。
讓我以另一種方式來說明吧。你要心意更新和擁有聖潔的心。這意味着你必須以聖經的思維模式去看意識形態、文化的觀念和各樣的主張,而不是以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思維模式去讀聖經。讓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曾在美國威斯敏斯特神學院任教,我發現有一點很有趣,那是一個多民族的羣體,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是韓國人。我們發現這些韓國學生的一些特點。
我所教導的韓國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韓國。他們都是從韓國來到美國,他們仍深受韓國文化影響。我們發現當學生們讀到這節經文:「……要聽從父母……」,韓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對這節經文有截然不同的理解。爲什麼?因爲雖然我是基督徒,但我是美國人,深受西方的世俗個人主義影響。
當我讀到「……要聽從父母……」這節經文,我認爲自己知道經文的意思,但我馬上便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讀這節經文。韓國人又怎樣呢?雖然我的韓國朋友像我一樣都是基督徒,但我深受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所影響,他卻深受韓國的集體主義和儒家文化所影響。我們慢慢明白到,雖然我們研讀同樣的經文,但各人對經文有截然不同的理解。(這是以多元文化的角度去研究聖經的其中一個好處。)你會說:「這是什麼回事?」然後你開始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
過了一段時間,你開始意識到,如果你認真讀聖經,你會發覺聖經既不是一本充滿東方色彩的書,又不是一本充滿西方色彩的書。聖經對父母權威的理解,既不像韓國人那樣專制,也不像美國人那樣懦弱。你知道美國人那種懦弱父母的模式。舉例說,你和孩子坐在一起,孩子打你,你對孩子說:「啊,你打我。這感覺良好嗎?你感覺如何?我們可以談談嗎?」看看韓國父母的模式,他們對孩子說:「啊,你打我。我砍掉你的頭。滾出去。」
過了一段時間,你開始意識到浸淫在聖經真理中是何等艱難的事,你開始讓聖經真理成爲你心中的思維模式,你能夠以這種思維模式去看自己的文化。你需要付上一段很長的時間,但開始的時候你只需要憑意志作出行動,把你的理智和思想交給神,願意順從神的道,讓自己的心思意念都浸淫在神的話語中。
有人說心志改換一新就是擁有受過訓練、教導和裝備的心。你腦海裏有一套參考準則去篩選各樣的資料,這套參考準則是由聖經真理組成的,包括神的價值觀和性情,人性、善惡、真理、權柄,等等。你知道這是怎樣的嗎?
我討厭批評這專欄文章。我最近在報章上讀到一篇社論,那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並不是要吹毛求瑕,但這是一個用來說明這一點的好例子。美國女作家安娜‧昆德倫(Anna Quindlen)寫了一篇專欄文章。她在文章中引述美國學者斯蒂芬‧卡特(Stephen Carter)的著作《不信的文化》(The Culture of Disbelief)。她指出美國人的生命中有一個巨大的屬靈空洞。她說自由主義者多年來一直爲個人權利而戰,現在我們卻意識到人必須感受到自己與一些比自己偉大的東西連繫起來。
其中一段引文寫道:「當我們假定宗教動機和宗教情感可能是狹隘的……,我們便錯了。」安娜‧昆德倫說:「自由主義者必須承認這一點:雖然個人的權利是寶貴的,但是在更深的層次中,只有個人主義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繼續討論,以什麼道德標準……[方法]……以及如何填補這個屬靈空洞。」我很高興看到這篇文章。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很慶幸安娜‧昆德倫寫了這篇文章,但你明白她在說什麼嗎?
安娜‧昆德倫正在向自由主義者說話:「也許信奉宗教對我們更有益處,不是因爲宗教會在各方面改變你的想法和立場。不要以爲你成爲基督徒就不可以抱持自由主義的思想。」我在這裏不是要告訴你成爲基督徒會怎樣改變你的政治立場。坦白說,我認爲我們很難這樣去劃分基督徒。安娜‧昆德倫想要怎樣的宗教呢?一個完全以感覺作主導的宗教嗎?一個完全以情感作主導的宗教嗎?
安娜‧昆德倫說,你可以追求屬靈的事,而它又不會改變你固有的想法。有很多這樣的宗教;但不要相信基督信仰。基督信仰說你們要成爲聖潔,你們要完全。你們必須把自己的心思意念交在神手中。你必須願意這樣說:「啊!要我改變對這事的觀點會令我感到不安,但這真的是神的教導嗎?」如果你認爲神要在情感、屬靈和意志上改變你,你在理智上卻沒有降服神,這實在不合理。
你要麼進入某地方,要麼不進入某地方。有一位老師常常以我的名字提摩太‧凱勒來說明這一點。他說:「假如你來到門外敲門,我說:『提摩太,請進來;但凱勒,請留在外面。』你怎麼辦呢?」這令人感到困惑。如果你說:「主耶穌,我希望禰進來,掌管我生命的這部分。」你的真正意思是:「救主啊,請進來;主啊,請留在外面。」耶穌總不這樣做。
第三,基督信仰是世上唯一真正鼓勵思考和理性分析的宗教。聖經不但堅稱一個人必須思考才能夠成爲基督徒。(基督信仰需要思考和理性分析。)希望這一點能激發你的思想。基督信仰是唯一鼓勵思考並提供根據的宗教。現今的世界只有三種基本的價值觀。世上有其他的價值觀,但只有三個基本的人生哲學。
首先是科學唯物主義。這學說認爲世上沒有靈魂,沒有超自然的事,沒有神,也沒有天堂和地獄。因此,一切都是出於偶然,一切都是出於自然。最終,這些人會告訴你,這意味着你的心思意念是出於偶然,你現在所擁有的思想只是你頭骨內的分子巧合地構成的反應而已。那些分子只是巧合地碰在一起。你的信念只是基於生物和化學因素而構成的。因此,你根本沒有理由相信自己的想法。你根本沒有理由去進行理性分析。一切都是相對的。
過去三十年來,人們一直在說:「因爲世上沒有真理,所以我們都是自由的!我們可以自由地思考!過去,我們以爲有神存在,以爲聖經是真理,所以我們無法自由地思考,但現在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相對的。神大概並不存在。當然也沒有聖經的啟示,所以我們可以自由地思考了。」你知道這種思想導致什麼後果嗎?過去三、四十年來,人們都說:「因爲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道德也是相對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身上。」
這說法並不合理。如果一切道德標準都是相對的,爲什麼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加在別人身上呢?你說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就是你的價值觀了。你明白嗎?如果沒有真理,思想自由也沒有根據了。「如果我想控制你的思想,我便會控制你的思想。我可以爲所欲爲。」
後現代解構主義說:「因爲所有價值觀都是社會建構的,所以沒有對與錯。生命的目的並不是去找出何謂真理和公義,然後遵循真理。絕對不是這樣!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爲所欲爲。」這意味着人不用追求真理。人根本沒有理由去進行理性分析,也沒有理由去思考。人生只是一場權力鬥爭。
「有權有勢、出類拔萃的人就可以成爲統治者。我們不用找出對與錯。世上根本沒有對與錯。」科學唯物主義扼殺思想。你看到嗎?他們說:「你不需要思考。你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思想。」這是第一個基本的人生哲學。
第二個基本的人生哲學是東方的一元論(東方的泛神論和東方宗教)。我們知道這些人怎樣看理性。那些認識新紀元運動和東方宗教的人會告訴你,這些人認爲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以爲自己是理性和有推斷能力的。東方的冥想源自他們所謂的沒有思想的純粹覺知。東的冥想認爲你只需要看到萬物是合一的。「你與樹木合一。你與自然界合一。」沒有所謂的個體。
東方思想試圖抑制理性分析。東方思想說:「最終我們都要歸於萬靈,沒有任何個體。沒有個人,沒有個性,也沒有理性。我們都同歸於一。」東方宗教並不會給你理性的根基,但基督信仰,我應該說所有相信聖經的宗教(這包括猶太教、基督徒。甚至伊斯蘭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聖經的)都說是一位有理性的神創造世界的。
「既然神是理性的,我的理性推斷能力就不是出於偶然,不是分子巧合地碰在一起,也不是一種幻覺。我的理性推斷能力反映神的性情。這意味着如果有一位理性和有秩序的神創造了世界,當我運用我的理性思維時,我便可以找出現實的狀況。」我無法再深入解釋,但我希望大家從哲學的角度瞭解到,基督信仰是現今世上唯一真正鼓勵人運用頭腦去思考的宗教。
基督信仰是現今世上唯一讓人有理性思考的基礎和真正讓人有思想自由的宗教。有人會說:「你到底在說什麼呢?我離開基督信仰,因爲我覺得自己沒有思想的自由。現在我可以任意自由思想。」讓我告訴你一件事。聖經告訴我們,除非你認識真理,否則你沒有自由。約翰福音8章32節說:「……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你知道爲什麼嗎?看看那些真正明白真理的人,他們說:「聖經是真理。」這就是自由。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不管你的朋友怎麼說,不管你所支持的政黨怎麼說,不管你的意識形態怎麼說,不管那快要將你處決的統治者或君王怎麼說,你知道真理是什麼。
如果你擁有聖經,如果你知道有絕對的真理,縱使世上只有你抱着這信念,縱使你要對抗整個世界,但你知道自己是對的。看看以利亞如何站在亞哈面前。看看摩西如何站在法老面前。看看保羅如何站在亞基帕王面前。看看年紀老邁的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lycarp)在公元八十八年如何站在鬥獸場。人們要把他扔給獅子,他說:「讓野獸來吧!」他殉道了。看看清教徒領袖拉蒂默(Latimer)和雷德萊(Ridley)如何被綁在火柱上燒死。看看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如何站在世人面前。
這些人都自由地思想,因爲他們認識真理,並且順從真理。他們有一套可以判斷各種意識形態的標準。他們有一套可以判斷各種哲學的標準。他們不再受自己的文化所影響,也不受任何派別所影響。他們能夠判斷自己的文化、哲學和派別。我可以告訴你,唯有基督信仰擁有讓人自由地思想的基礎。事實上,唯有基督信仰鼓勵人運用頭腦去思想。
讓我來總結一下。如果你不相信這說法,我可以給你解釋原因。我可以用歷史來證明爲什麼基督信仰可以激發人運用頭腦去思想。每當世界歷史上有大復興和大醒覺運動出現,我們看見普羅大眾總是接受福音。我們可以翻到新約聖經看看,馬可福音12章37節告訴我們,眾人都喜歡聽耶穌講話。
宗教領袖們都認爲這證明耶穌不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們說:「你看,普羅大眾喜歡你!普羅大眾跟隨你。」當然,在早期教會,那些人都是普羅大眾。他們是奴隸。他們是文盲。但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的心醒悟過來。福音總是激發思考。在教會歷史和世界歷史中,每當福音廣傳,人們的心都醒悟過來,他們渴望到學校接受教育。
你知道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學院達特茅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由來嗎?在1730至1750年,美國出現大覺醒運動。那些一向都不在乎自己能否讀書寫字的人成爲了基督徒,他們說:「我渴望思考!現在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人。我不是牲畜。從前我以爲自己是牲牲畜。我渴望思考。我想閱讀和寫字。」那些學院就是在大復興時期創立的。
福音總是讓人約束自己的心,爲什麼呢?因爲福音不是一門學說。福音不是一門哲學,說:「你要這樣生活。只要按這種方式去生活。」這不會讓人去思考。福音說:「神已臨到這個世界,祂差派祂的愛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爲我們受死,並且從死裏復活。」你明白嗎?福音激動你的心,向你的心發出挑戰。福音震撼你的心。
福音並不像一套教導人立身處世的哲學。人生哲學不能激動人心。唯有福音激動人心。你甚至無法不假思索地拒絕福音,因爲福音的宣稱實在不可思議。神進入人類歷史中。聖經說:「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爲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着兒子的名分。」這宣稱是何等不可思議,你甚至無法不假思索地拒絕福音,因爲你不得不說:「有什麼證據證明耶穌復活,我怎知道這些事情是真的?」
福音是何等令人驚訝。福音極具挑戰性,因爲福音讓人思考。福音把人喚醒。福音總是讓人約束自己的心。你有沒有這樣做呢?你有沒有把自己的心交給耶穌基督呢?聽眾朋友當中有兩種人。第一種人認爲基督信仰對他們個人的屬靈生命也許有幫助,但他們害怕讓基督信仰挑戰他們的思想。如果耶穌就是祂所宣稱的那一位,你在理性、情感和意志上都必須完全屬祂。
如果耶穌如祂所宣稱的是神的兒子,又如聖經所說的從死裏復活,你必須看看那些證據。你不能只是說:「嗯,我不知道自己對這一切有何看法。我只想要一種個人和神祕的經歷。我只想心裏有平安。」你無法這樣做。神說:「除非我透過你的思想進入你的生命,否則我不能進來。你必須接受這教導的規範。你必須看看這些證據。你必須相信。你必須仔細察看。」你竟試圖繞過思想而相信。你要聽從福音。讓福音與你爭論。
最後,有些聽眾朋友是基督徒,卻不是貫徹始終的基督徒,因爲很多信徒來自基要派、自由派,以及我剛纔提過各式各樣的教會,他們都繞過思想去相信。別這樣做。你必須學習神的道。你必須讓神的道滲進你的心。你必須讓你的思想浸淫在神的話語裏。聖經說:「……要約束你們的心……」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加力給我們,使我們把今天所學的真理應用在生活中,把我們的思想交在禰手中,把我們生命的每部分都交託給禰,叫我們完全屬禰。求禰加力給我們。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