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信心真正的敵人--不信
陳志豪

經文:馬可福音 16:9-14

9 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耶穌曾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10她去告訴那向來跟隨耶穌的人;那時他們正哀慟哭泣。11他們聽見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可是不信。12 這些事以後,門徒中有兩個人往鄉下去;正走着的時候,耶穌以另一種形像向他們顯現。13他們去告訴其餘的門徒,那些門徒還是不信。14 後來十一使徒坐席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裏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

不少基督徒覺得自己信心不足,不是最 fit的基督徒,但也不太覺得自己太有問題,因為實在很多信徒都是這樣。固然有強的信心是好事,但成長都是個過程,沒有「低」又哪來「高」呢?

這種想法很普遍,亦醒覺成長確實是一個過程,但這種思維有兩種危機。第一,以為有很多人有此狀況,不代表這狀況是健康或可以接受的。第二,信心不足本身確實不是罪,因成長確覺亦需要時機,但危險的地方是:我們未必能夠容易分辦出信心不足與不信的異同。

復活的主耶穌責備門徒心中剛硬及不信,原因是他們選擇不相信親眼見到主的人的報告 (可 16:14)。這種選擇不相信應該不單止是一次的,因為主是多次顯現,而11節作者將「不信」變成一個動詞來形容他們的態度。他們選擇不信不是因為證據不足,而是如果他們選擇了信,會顛覆他們對主耶穌的認信,也大大打擊他們因主被釘死從而得出來的冷淡。

這種不信保守了他們心理的平衡,不用面對自己對主某程度的背叛,不用面對再次會見主的驚嚇、慚愧和不知所措,更不用思考和麪對一個受苦復活的彌賽亞對他們的意義 …。

主耶穌將「心裏剛硬」與「不信」一起用來形容門徒是少見的,主耶穌兩次用 「不信」形容拒絕祂的人 (太13:58 可6:6) ,亦用「心裏剛硬」 (太19:8可10:5)形容舊約摩西對當時民眾的描述,以責備那些拒絕祂和試探祂的宗教領袖。

「不信」不是信不足,而是:無論信心是甚麼大小也不願意使用,是選擇拒絕神的啟示和對祂的信任。這不是信心不夠、證據不足,而是無論如何都拒絕相信,是保羅對未信的人拒絕神啟示的內心狀態的陳述,這是罪的本身,是對神一種基本的懷疑和抗拒,是信心成長真正的敵人。

反思和禱告:

你會否誤解了信心不足與不信的區別?你會否爲了逃避因信靠神而必須面對的責任和場景,而選擇製造自我心理安慰,以致得罪了神呢?「不信」是罪,防礙了你的靈命成長。現在就來禱告,求聖靈啟示你:包括個人的前途、家庭和事奉等,有哪些方面可能存着不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