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的爭戰—神所賜的軍裝」系列之六、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鞋子穿在腳上—第一部分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來探討「屬靈的爭戰——神所賜的軍裝」系列。今天的題目是「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鞋子穿在腳上——第一部分」。讓我先讀出以弗所書6章10至20節。

  1.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2. 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
  3.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4. 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
  5. 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
  6. 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
  7. 此外,又拿着信德當作藤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
  8. 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着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9. 靠着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爲眾聖徒祈求。
  10. 也爲我祈求,使我得着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
  11. 我爲這福音的奧祕作了帶鎖煉的使者,並使我照着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

這是神的話語。

保羅正在描述羅馬士兵所穿戴的軍裝的各部分,藉此向我們說明如何過基督徒生活。這個例證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全面地指出我們對基督徒生活要保持平衡的觀點,這一點對於活出基督徒生命十分重要。

自小或長時間在同一間教會聚會的弟兄姊妹也許沒有以下這種經驗,但很多曾經在不同的教會聚會或來自不同宗派和傳統的弟兄姊妹會意識到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對基督徒生活保持平衡的觀點、明白多少是靠自己的努力,多少是神的工作。

很多宗派和教會傳統只強調某方面的教導,我們也許只聽過某方面的教導,因爲很多書籍所教導的彷佛當一個人成爲了基督徒,從此一切都穩妥。我的意思是,你已經得着一切,到達目的地了。當你成爲基督徒你彷佛擁有所需的一切。

保羅在歌羅西書駁斥當時的異端。他在2章9節說:「因爲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這是一個奇妙的宣告。接着,他說:「你們在他裏面也得了豐盛。」

保羅說:「你們在基督裏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宣告。你已經得着了。不用再要求什麼。你還可以要求什麼……不用要求更多榮耀,不用要求更多權能,也不用要求更多力量。你還可以得着什麼?看看另一段經文。這是一段奇妙的經文,值得我們去研讀和思想。在彼得後書1章3節,彼得說:「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

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宣告,因爲經文中出現了「生命」這個詞。有兩個希臘文可譯作「生命」。其中一個字bios是指肉身的生命、有形的生命。從某意義上說,它是指生命的長短期限。另一個字zoe是指生命的質素,是關乎愛、喜樂和興奮的心情。經文說:「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所說的生命是後者zoe,生命的質素。

這意味着神已在基督裏將使你得到滿足喜樂所需的一切賜給你。經文說的是一切。讓我來舉例說明。你感到罪疚嗎?你在基督裏已得蒙寬恕。你感到孤單嗎?你感到自己心無所屬嗎?你已蒙神收納,得神兒女的名分。你已擁有充足的愛和歸屬。你對未來感到恐懼嗎?

你有充足的盼望,也有得榮耀的憑據。當然,經文不只是說:「一切關乎生命或喜樂的事。」經文說:「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意思是:「你在基督裏已擁有過正確和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

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這節經文既給信徒帶來鼓勵,又給他們帶來一輩子的困擾。經文的意思是,一方面你得着令人難以置信的祝福。你說:「哇!神總會幫助我。祂總會扶持我。」另一方面,這也意味着你總找不到藉口去悖逆神。你總無法說:「這試探太大了,我忍受不住。」

這節經文既給你帶來祝福,又使你感到困擾,但這與彼得後書1章3節無異。你已擁有過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你擁有充足的力量,你已得蒙寬恕,你有滿足的盼望,也有充足的歸屬和愛,因爲當你有正確的心思意念,你所擁有的一切遠勝你可能面對任何負面或各式各樣的爭戰。

當一個基督徒有正確的心思意念,思想自己在基督裏所擁有的一切,他會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震動地球!我還需要什麼?」一方面,有些經文告訴你:「你已得了豐盛。你已擁有一切。這一切都在基督裏。」另一方面,有些經文告訴你:「要跑當跑的路、要打美好的仗。要努力爭戰。」保羅說:「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

有不同的經文勸勉我們去努力。有些教會只着重某些經文,漸漸成爲了律法主義的教會。他們說:「一切都取決於你。你要這樣做。你要努力作工。你要順服。你要悔改。你要爭戰。」這些教會只強調自我節制、自己的行爲、自己努力去成爲聖潔。他們成爲了律法主義的教會。

此外,有些「寂靜主義」的教會。你們可能不熟悉這個用語。寂靜主義與律法主義相反。你們信徒可能接觸過某種形式的寂靜主義,它們也許不是以極端的形式出現。寂靜主義提倡:「基督徒已經得勝了。不用奮鬥,也不用爭戰。不必克服罪惡,只要去獲取你的勝利。只要肯定你已得勝。只是意識到你已得着勝利。一切都成就了。你要放手,讓神爲你動工。不用奮鬥,也不用爭戰。」

你聽過這樣的說法嗎?也許不是以極端的形式出現,卻是寂靜主義的思想。它們只強調某些經文。在這個例證中,保羅以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作爲比喻,去說明平衡的重要性。此外,這個比喻可以進一步引申說明,合乎聖經的正確方法不只是單單把兩者混合起來,而是綜合成一體。這個比喻全面地說明信徒已擁有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但他們仍要把它穿上。

當你成爲基督徒,你彷佛收到一個包裹。在某意義上說,那是一個入門工具包。所有工具都在裏面。你說:「啊,太棒了!這是我的軍裝。太好了。我所需的一切都在裏面。太美妙了。我在基督裏得着豐盛的生命。實在不可思議。這不是我自己的義,是基督的義。這不是我的平安,是基督的平安。我擁有這一切。太好了。」

然後你卻發現你要把軍裝穿上,你說:「啊,現在我要穿上全副軍裝。我要把它裝配起來。」你訂購工具包時感到很興奮,接着你收到那個工具包。我曾爲我的兒子訂購一套微型處理器配件。我從沒有這麼近距離看過一個微型電路片。當我打開那套配件,裏面有說明書。一切配件都在裏面。

顯然,只要我把所有配件組裝,那部微型處理器便能提供各樣功能,例如混音、播放音樂、計算等各樣我們無法自己做到的功能。但我還是要把它組裝起來,並使用它。這需要下點功夫。

在某意義上說,保羅要說的是:「你的胸膛無法抵擋生命爭戰中敵人向你所發的箭。你需要公義的鏡遮胸,但你必須把它穿上。你在基督裏已擁有這鏡遮胸。如果你生命中沒有基督,你便沒有全副軍裝,你無法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但你還是要把它穿上。軍裝就在這裏,你要把它組裝,並且穿上。你要實踐你的救恩。你必須思考和領悟,也必須把它穿上。

兩者必須結合起來,你根本沒有任何裝備去面對生命的爭戰。你必須這樣做。這是神所賜的軍裝,不是你自己的軍裝。這不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成就的。這特權是基督爲你成就的,但你也要努力,因爲你必須運用這副軍裝。

你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也要把它穿上。你得花點功夫穿上鏡遮胸。你在基督裏已成爲聖潔、無有瑕疵,你要不斷謹記這個事實。這使你在心理和人際關係上經歷徹底的改變。

然而,當你穿上鏡遮胸,知道它操作正常,你不會坐下,說:「我的胸膛多麼堅壯。敵人的箭都必反彈。超人也不是我對手。」你不會這麼說。當然不會!當你穿上鏡遮胸,你發現它使箭頭彈開,你不會說:「我的胸膛多麼堅壯。」而是說:「主啊,感謝禰賜我護心鏡。」但你必須把它穿上。這是奇妙的組合。

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若要明白保羅在這段經文的教導、他要指出福音哪方面的好處、基督徒生活哪方面的實際應用,我們必須問自己幾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問:「羅馬士兵的鞋有什麼作用?」保羅想到軍裝時甚至連鞋子也列出來,也許有人會感到奇怪,說:「鞋就是鞋。你怎會認爲鞋是軍裝的一部分?你怎會認爲鞋是士兵的裝備?」

第一,鞋有什麼作用?鞋不只是鞋而已,尤其是自亞歷山大大帝以後。對士兵來說,鞋是十分重要的。好的鞋必須具備三個特質。第一,具防滑作用;第二,具保護作用;第三,輕巧靈活。

你知道士兵穿的鞋像防滑鞋嗎?那些鞋底部有釘以產生摩擦力。那是最早的防滑鞋。鞋底的釘是用來防滑,因爲士兵在攀山、奔跑、演習或作戰時滑倒失腳,並不像我們滑倒時說聲「哎呀!」也不像我們滑雪時滑倒說聲「啊,我的腿摔斷了」那麼簡單。士兵滑倒會喪命。因此,士兵的鞋是特製的,是能夠產生摩擦力的防滑鞋。

其次,士兵的鞋必須堅韌、不易磨損,因爲敵人會把金屬或木製的釘子埋在地上。這些釘子只是高出地面一至兩寸,通常都是藏在樹葉或一些碎片下面,目的是使敵軍行過時踩到釘子。如果士兵的鞋不夠堅韌去阻擋這些釘子,士兵便會受傷,雖然釘子刺進腳裏不會致命,但士兵會變得虛弱。他們的戰鬥力會被削弱。鞋必須發揮保護作用。

第三,士兵的鞋必須輕巧。士兵的鞋不但要防滑、堅韌,而且要輕巧。自亞歷山大大帝之後,人們突然意識到一點。

亞歷山大大帝靠軍隊的靈活行動而贏得多場戰役。他能夠率領軍隊前進得更快、更遠。他總是讓人驚訝。他穿梭于軍隊的側翼,他的軍隊行動靈活,這是他征服世界的一大祕訣。自亞歷山大大帝之後,人們都想製造更好的鞋子。他們嘗試找一些既防滑、堅韌又輕巧的材料去造鞋。

第二,鞋代表什麼?有人說:「那當然是指平安的福音」。這不是經文所指的意思。在這節經文中,「平安的福音」是介詞短語的賓語。這節經文的主語的希臘文hetoimasia在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預備」。

「預備周全」源自平安的福音。這是從平安的福音而來的「預備周全」。這是什麼意思?這個字的意思是靈活、敏捷,是用來形容舞者、運動員等靈活、輕盈、腳步穩健的人。與行動遲緩、猶豫、呆滯剛剛相反。這是一種品格特質。

這有點不尋常,因爲在基督徒大多數應有的特質中,我們甚少看到這品格。這是其耐人尋味之處。這是一種屬靈的品格。這是一種心態。這是指準備就緒、能夠接受各樣事物、不會大驚小怪、行動快捷、準備去改變、準備好行動、動作輕快、有決心、有能力、精力充沛。

你想到鞋子三種應有的特質:具防滑作用、保護作用,並且靈活輕巧。在某意義上說,源自平安的福音的品格也有這些特質。首先是有確據。那是紮實穩當的。你必須有確據和信心。你說:「我知道自己是誰。我知道自己的身分。」這是「預備周全」的第一個特質。其次是堅韌。你能夠抵禦釘子。你能夠面對困難。

平安的福音給你帶來最大的好處是你能夠面對困難。順帶一提,耶穌常常哭泣,但祂不是一個愛哭的人。兩者有什麼分別?他不是因退縮而哭,而是因奮進而哭。兩者截然不同。因前進而哭絕對沒有問題。但如果你常常哭着說:「那人打我」,這就有問題了。

「預備周全」的第二個特質是堅韌。首先是有確據。其次是堅韌。第三是輕巧。你充滿喜樂。在我們詳細探討這些特質之前,我們必須問自己:「這些特質從何而來?」是源自實踐福音。我們特別去想一想福音如何帶來平安。

只有當你實踐福音時你的生命、內心和品格才呈現這種特質。你要接受福音,並且明白福音所帶來的平安。你享受這份平安、你要去得着福音所帶來的平安,你以激進的方式在生命中實踐福音,得着當中的平安。

平安的福音是什麼?在過去幾個節目,當我們討論義的時候,我們以一種方式談論福音,但現在我們以另一種的方式去談論。我們必須明白何謂平安的福音,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如何使我們預備周全。

首先,看看聖經所說最重要的平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輔導原則,也是明白生命的重要原則。聖經談到各種不同的平安,其中最重要的是從福音而來客觀的平安,就是與神和好,這是得着其他各種平安的基礎。福音是有關耶穌所成就的事的信息。平安的福音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已經與神和好。爭戰已結束了。

各種平安都源自這客觀事實的平安。最大的問題是,當我們談到平安,我們立即想到主觀感覺的平安。我們心裏想:「我希望遇到人生風暴時仍平靜安穩。我希望自己像某人那樣在困惑中仍然充滿平安。我想得着這份平安。」

世人渴求這份平安。這也許是新紀元運動和佛教思想所說的至善。整體概念是要找着中心點,知道自己的方向,不要讓任何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要保持平靜、沉着。我們渴求這份平安。有些人嘗試透過藥物去得着這份平安。有些人嘗試透過輔導、默想和各種放鬆的技巧去得着這份平安。

基督信仰給人這份平安!基督信仰稱之爲從神而來的平安。很多人談到從神而來的平安,但我不是討論這種平安。聖經說與神和好是得着從神而來的平安的基礎。客觀事實的平安是主觀感覺到的平安的基礎。

當有人跟我說:「我到教會聚會,也嘗試讀聖經,因爲我生命中沒有平安。」我會跟他解釋這一點。他的想法也許太膚淺。他的意思是:「我生命中遇到問題,我一直感到不安。我在人際關係和財務上遇到問題,我的自我形象也出了問題。我遇到各種問題,感到很焦慮,我渴望神所賜的平安。」他想到的是從神而來的平安。

聖經說你必須先與神和好,才能得到從神而來的平安。首先,福音使你與神和好。羅馬書5章1節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馬書第5章整章都是談論這個主題。羅馬書5章10節說:「因爲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着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

我要說明的重點是:你必須意識到自己一直與神爭戰。你一直向神發動爭戰、敵擋神、與神爲敵,你必須結束這爭戰,你才得着最基本的平安。你的心要軟化,你要歸向神,不再與神爲敵。神的心和臉必須轉向你。你要與神和好。

這好比兩人不相往來、互相爭戰、彼此敵對。我們對神的敵意並不像神因我們的罪發怒。我必須指出你首要得着的平安是與神和好。當人們說:「是的,我想與神和好。」他們所想的並不是客觀的平安。他們想到主觀感覺得到的平安。除非你明白何謂與神和好,否則你總得不到從神而來的平安。

何謂與神和好?何謂與神爲敵?聖經明確地教導我們,除非神改變你的心,否則你對神根本上是懷着敵意的。除非你明白這一點,否則你總得不到從神而來的平安。爲什麼?

羅馬書8章7節說:「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爲仇;因爲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這是一個直截了當的宣告。你心裏若沒有聖靈同在,你本性屬肉體的思想就是與神爲敵。你不只是對神懷着敵意,你是與神爲仇。「與神爲仇」是十分強烈的用詞。經文不是說你懷着敵意,而是說你是神的仇敵。

公理會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在1740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寫了一篇偉大論文,題爲《人本性與神爲敵》(Men Naturally Are God's Enemies)。他引用經文去證明,人本性不但不信神和悖逆神,而且惱怒神,我們對神充滿敵意,我們對抗神。

想一想。每個心理學家都知道、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你恨一個人,卻無法克服這問題,它會完全扭曲你的生命。這是真的嗎?當然是真的。聖經由始至終都說人本性惱怒神、人內心深處惱怒神,這是很深層的問題,你必須弄清楚這是不是真確的?

你惱怒神,自己卻不知道。想象一下這情況。首先,當你惱怒某人,自己卻不知道,你總是對那人感到內疚。雖然你惱怒他,另一方面你又感到不應該惱怒他。你對這種關係總是感到有點矛盾,有所趨避。一方面,你感到:「我不應該惱怒他。」另一方面,你感到:「我應該惱怒他。」

我很喜歡引用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的話:「起初,德國人苦待猶太人,因爲他們憎恨猶太人。然後,德國人更憎恨猶太人,因爲他們苦待猶太人。」換句話說,首先,因爲德國人惱怒猶太人,所以他們苦待猶太人。然後,因爲他們一直苦待猶太人,所以他們更惱怒猶太人。這種罪疚感讓你變得更忿怒,你透過變得更忿怒來克服這種罪疚感。

同樣地,如果你惱怒神,便不會信靠祂。你不會相信一個你惱怒的人。不僅如此,即使他們善待你也沒有用,因爲他們怎樣善待你也是不夠。舉例說,你一直惱怒你的父親。在你生日那天,你父親送一張生日卡給你。有人說:「啊,你父親送生日卡給你。」你怎麼說?你說:「嗯。我需要他的時候,他在哪裏?」換句話說,你的怒氣使你無法感激他對你的好意。

你的生命充滿自憐。你也無法解決生命中所遇到的問題,因爲你不相信神愛你。你對神充滿懷疑。如果聖經所說的都是真的,你對神的怒氣會如何扭曲你的生命?聖經所說的都是真的嗎?也許有人說:「這實在很荒謬。我承認自己對神沒有應有的順服。我甚至承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相信神,我的信心很軟弱。但我並沒有惱怒神。」

你確實惱怒神。我知道這一點,因爲聖經這麼說,而且聖經的教導使我看到自己的心,因此也令我明白你的心。舉例說,愛德華茲在他的鉅著《人本性與神爲敵》中說,只要你看看自己的心思意念和情緒,便看到自己對神的怒氣和怨恨。

看看自己的心吧。許多人說:「我相信神。我並不恨祂。」我發現當人們談到神,他們所指的是他們心目中的神。多年前,英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衛‧弗羅斯特(David Frost)曾訪問著名無神論者曼德林‧穆瑞‧奧黑(Madalyn Murray O'Hair),兩人進行激烈辯論。

大衛‧弗羅斯特感到沮喪,因爲奧黑比他聰明,總能反駁他的論點。奧黑是一個聰明的無神論者,把主持人駁倒。最後,主持人向現場觀眾詢問:「你們有多少人相信神?」大約八成人舉手,於是他轉過來得意地笑。當時我心裏想:「他們說自己相信神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怎麼樣的神?他們其實是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神。」

如果我拿出聖經,讀出聖經對神的描述,情況會怎麼?他們對聖經中的神有何看法?如果我們看到聖經所說的神,情況會怎麼?神不許人碰到約櫃,因爲那是神榮耀的所在。撒母耳記下第6章記述烏撒伸手扶神的約櫃,神便把他擊殺。人們讀到這段經文會怎麼?

神降臨西乃山上,說:「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無論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人們讀到這段經文會怎麼?聖經談到地獄,神讓人下地獄。耶穌說:「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人們讀到這些經文會怎麼?

神說:「我萬不以有罪的爲無罪。」人們對說這話的神有何看法?大衛‧弗羅斯特問現場觀眾有多少人相信神。我會問舉手的人:「讓我來問你,你相信聖經中的神、那萬不以有罪的爲無罪的神、在西乃山上發出雷轟的神嗎?神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又說:『你們要聖潔,因爲我是聖潔的。』你相信說這話的神嗎?你相信那位在聖經中把自己啟示出來的神嗎?有多少人相信這樣的一位神?」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舉手。不僅如此,當你向人展示神對自己的描述,你請他們讀聖經,看看神的真正模樣,他們不但不相信這樣的神,而且感到生氣。他們惱怒神!他們說:「這實在令人厭惡、令人反感。我無法相信這樣的神。」他們的意思是:「我惱怒這樣的神。」愛德華茲說:「觀察一下自己的感覺。」你看到自己在理智上對神充滿敵意。人們在理智上對聖經所啟示的真神充滿敵意。此外,你看看自己的感覺。

我觀察自己的感覺。有一件事情令我感到驚訝。我看自己一個月前的禱告日誌,心裏想:「我真的有這種感覺嗎?」我對神十分冷漠,我相信你可能有同樣的感覺。我的心很冰冷,好像寒冬中放在屋外的一桶水。每隔兩三小時你便將水面的冰打碎,不然整桶水便會凝結。

除非你不斷將表面的冰打碎,不然冰塊便立即變硬,你的心正是這樣。每個基督徒都知道這一點。事實上,每個成熟的基督徒都知道這一點。很多人都意識不到自己是多麼惱怒神。當你成爲基督徒,生命改變過來,這怒氣開始消失,但仍殘留在心裏。你越愛神,就越意識到這怒氣仍殘留在心裏。有些人沒有經常將表面的冰打碎。你每六個月纔將表面的冰打碎一次,你不知道自己的心是多麼冰冷。如果你每天都去到神面前,你不得不把冰打碎。情況就是這樣。

此外,你沒有存感恩的心,由此可見你對神充滿敵意。如果有人對你說:「啊,你已四十五歲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你需要多少錢纔可以買一間房子?」

你說:「嗯,我……」

那個人說:「需要一百萬嗎?這裏有一百萬,拿去吧。啊,你想供孩子讀大學嗎?你需要多少錢纔可以供他們讀大學?」

你說:「嗯……」

那個人:「「需要三十萬嗎?這裏有三十萬,拿去吧。」

你對那個人有什麼感覺?你會像忘記神那樣忘記那個人嗎?你會像違背對神的承諾那樣違背對那個人的承諾嗎?你不會以對待神的方式去對待人。絕對不會!你不會如此違背對別人的承諾。你不會對別人如此冷漠。你不會對別人如此忘恩負義。

當你向不信的人傳福音時可以看到這情況。人們有很多很好的理由去拒絕福音,但最重要的理由是,福音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看看福音給你的應許。若有人說:「我無法相信。」對我來說,這是合理的。這絕對是理性的迴應。「我無法相信。」

「爲什麼無法相信呢?」

「因爲福音實在太奇妙。」

但人們的迴應並不是這樣。這是理性的迴應。相反,他們說:「我不喜歡福音。我不喜歡相信福音的人。這是狹隘的想法。這並不公平。這是錯誤的。你怎會相信這些事情?」這不是理性,而是忿怒。

有一位牧師在高爾夫球賽中與一位男士成爲隊友,那位男士得知他是牧師,便說:「我不會再到教會聚會,因爲我不相信神。」那位牧師問:「爲什麼?」那位男士說:「我不相信神竟讓我的妻子流產。這令我妻子情緒崩潰,摧毀了我們過去兩年的生活。我不敢相信神竟讓這種情況出現。」

那位牧師平靜地說:「你的問題並不在於你不相信神,而是你惱怒神。你怎能惱怒一個你不相信的神呢?你怎能惱怒一個不存在的人呢?」然後他坐下來,說:「讓我們理性一點。」

「理性?」

我們理性一點吧。如果神真的存在,祂所知的豈不比你更多?一個父親與兩歲的女兒談話,女兒說:「我知道事情應該要怎樣。」父親說:「親愛的,不是這樣的。」父親無法向兩歲的女兒解釋,女兒十分沮喪和生氣,但最終她豈不是相信父親,因爲她憑直覺知道:「我的父親所知的比我更多?」

如果神真的存在,你與神的關係豈不像那個兩歲女孩與她父親的關係那樣,只是情況可能更糟?因此,如果聖經中的神真的存在,祂所知的比你更多,祂必定有祂的計劃,這不是很合理嗎?」那位男士的說法並不合理。他說:「如果神真的存在,祂必定是邪惡的。」

「不是的。理性一點去看事情吧。如果神真的存在,祂豈不比你聰明嗎?你其實沒有資格這樣分析。」

那位男士說:「如果神真的存在,祂必定是邪惡的。」

怒氣蒙閉了理性。愛德華茲說,我們對神的怒氣是深藏在我們裏面的。對靈魂造成損害的忿怒和仇恨隱藏起來。對靈魂造成最大損害的忿怒完全隱藏起來。但當神沒有按你的心意而行、沒有按你喜歡的方式去成就一切,你心中的忿怒就像一羣沉睡的毒蛇,當你把石頭扔向牠們,牠們便發出嘶聲,噴出毒液。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與神爭戰。對神的敵意扭曲了我們的生命。你沒有主觀感受到的平安,因爲你沒有客觀事實的平安。你沒有從神而來的平安,因爲你沒有與神和好。你想掌管自己的生命,你做不到,儘管人們指出你這樣要求是不合理的。神沒有按你的心意而行,因爲你只想爲所欲爲。因爲你想扮演神的角色,但你知道自己沒有資格這樣做,因此產生了忿怒和敵意。

神惱怒你嗎?神以不同的方式向你發怒。神的忿怒顯明瞭。爲什麼?想一想。假如有一個人打劫銀行,情況會怎樣?他本是公民,與政府關係良好,但現在他與政府的關係變得惡劣。他可能無法申請醫療補助,也無法申請政府福利。

爲什麼不可以呢?因爲政府反對他。他與政府之間出現了新的障礙,彼此不相往來。他們必須和好。他必須自首,把一切撥亂反正。他必須向政府歸還一切債務。他必須徹底解決問題。在此之前,政府惱怒他嗎?是的,但那是制度上的忿怒。

在某意義上說,政府向那人顯明它的忿怒。這並不意味着有人變得暴躁。我們對神的敵意與神對我們的忿怒有天壤之別。神在怒中仍愛我們。祂想要解決問題,聖經說:「因爲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着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福音就是神與我們和好。

我們就像那個潛逃的劫匪。他惱怒政府、反對政府。他反對神,神也反對他,他無法自首。我們正是這樣。神說:「我要糾正那人的錯誤。我要付清一切債務。我要與他和好。我要爲那人服刑。」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付清一切罪債,使一切歸正。

耶穌基督以兩種方法帶來平安。首先,神和人之間在律法上的障礙在神那邊除去了。耶穌受死的時候神和人之間的障礙除去了。罪債已付清,神可以轉向人,與人和好。然後,神差遣祂的聖靈進入我們的生命喚醒我們,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愚昧、忿怒、缺乏理智和忘恩負義。除非這種情況在你身上出現,否則你總得不到平安。除非你意識到內心深處對神的忿怒和悖逆,否則你總是無法把它除去。你仍然惱怒神。

爲什麼你的生命仍未「預備周全」?爲什麼你對未來沒有確據?爲什麼你無法在神面前站穩?因爲你惱怒神。爲什麼你沒有那份堅韌?爲什麼你無法面對生命中的困難?因爲你以爲那是懲罰。你因這些困難而惱怒神。你的生命仍未「預備周全」。你沒有喜樂、沒有自由,也沒有信心,因爲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神所懷的敵意,並把它除去。

那是聖靈的工作。聖靈正在你身上動工嗎?有沒有聽眾朋友在半小時前第一次聽到人惱怒神這個說法,認爲這說法很荒謬,現在卻開始意識到這是很有道理的,能夠解釋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情?除非你明白福音讓你與神和好,否則你總得不到從神而來的平安。

當你與神和好,你看到自己的生命開始「預備周全」。當你明白罪債已付清,並且神愛你,當你因耶穌爲你所成就的事而心存感恩,不再惱怒神。真正的問題不是爲什麼那麼多壞事在我們身上發生,而是爲什麼那麼多好事發生在我們身上。除非你明白真正的問題,並與神和好,否則你還未明白福音。

有一本書名叫《爲何壞事會發生在好人身上?》(Why Do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這本書假設人是美好的。你對生命所遭遇的壞事感到生氣的唯一原因,就是你認爲自己配得美好的生命,而且應該擁有比現在更美好的生命,這顯示你內心藏着忿怒,你心裏感到:「神啊,你在我生命中所作的一切並不正確。」

你明白這是如何運作的嗎?基督徒承認:「我一直惱怒神、悖逆神。我的一切都是屬於神的。我什麼都沒有獻給神。如果神按我所應得的報應我,我必被滅絕!真正的問題不是爲什麼那麼多壞事發生在我身上,而是爲什麼那麼少壞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除非你開始這麼想,否則你並未意識到自己悖逆神,神白白免去你的罪債,並與你和好,這是你不配得的。當你明白這真理,你的生命變得堅韌,因爲你能夠面對生命中的問題。你不會認爲那是不公平的。你得到確據,並充滿信心,因爲你知道自己是屬神的。你知道了!

很多人心裏想:「我並不惱怒神。我只想討祂喜悅,但祂在我生命中所作的一切總是不妥。」當我問這些人:「你是基督徒嗎?」他們說:「我嘗試努力成爲基督徒,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基督徒。」這是沒有信心和確據的表現。但當你明白福音,知道耶穌爲你所成就的一切,你會說:「我知道我在救主基督裏是義人。」這讓你的生命預備周全,並且不致跌倒。

讓我舉例說明。1555年10月16日,清教徒領袖尼古拉斯‧雷德萊(Nicholas Ridley)和拉蒂默(Hugh Latimer)因堅守自己的信仰、不向現實低頭而在牛津被綁在火柱上活活燒死。爲什麼?當火向上燃燒,拉蒂默對雷德萊說:「雷德萊先生,要振作起來,顯出男子氣概!我相信今天我們靠着神的恩典在英國如燃亮的燭光,永不熄滅。」(人們都知道這段話,因爲這段話被記了下來,名垂千古。)

六個月後,1556年3月21日,托馬斯‧克蘭麥(Thomas Cranmer)在同一地點被燒死。克蘭麥是大主教,英國聖公會的《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大部分都是他所寫的。他被迫放棄他的基督信仰。起初他決定放棄自己的信仰,因爲他害怕被處死。他用右手簽了聲明。後來,他公開認錯,說:「我做錯了。我是一個叛徒。」他撤回放棄基督信仰的聲明,因此被判入獄,而且被警告若不放棄基督信仰,便會被燒死。

當他被綁在火柱上,火向上燃燒,他將右手伸進火裏,說:「這隻手背叛基督,理應先被燒。」幾個月後,約翰‧布拉德福德(John Bradford)也被燒死。他的助理約翰‧利夫(John Leaf)也一同被綁在火柱上。他對利夫說:「弟兄,要振作起來,因爲今天晚上我們將要歡喜快樂地與主耶穌共晉晚餐。」

我們從哪裏得到這顆堅定安穩的心?因爲我們確知自己與神和好,因爲神主動與我和好。如果你以爲成爲基督徒就是要安撫一個貪得無厭的神、要討好一個要求嚴格、處事不公的神,而且你總不會得到任何東西,那麼你心裏仍是充滿忿怒和敵意。

難道你看不見自己一直要做自己的主人,神的愛子卻甘願付上無比的代價讓你與神和好?當你明白這一點,你看到自己根本不配得到這一切,你的心融化了。基督徒知道自己不配得着神的憐憫,卻可以得到最大的福氣,因爲他在基督裏得以坦然無懼的去到神面前,如天使那樣完美,因爲耶穌已經爲他付清一切罪債。當你抱着這種心態,你的生命便預備周全了。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差派禰的愛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爲我們付清一切罪債,使我們得以與禰和好。我們本性對禰懷着敵意,必須先與禰和好,才能得着從禰而來的平安。求禰幫助我們明白這真理,生命改變過來,得着確據,並且充滿信心,可以坦然無懼的站在禰面前。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