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 恩賜的源頭
潘仕楷

以弗所書四7-10

7我們每個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每個人的恩賜。8所以有話說: 「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俘虜, 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9既說「他升上」,豈不是指他曾降到地底下嗎?10那降下的,就是高升遠超越諸天之上的,爲要充滿萬有。

這段開始的主題,與上一段之中的合一關係形成對比。上一段強調共同的信仰,這一段指出我們每一個人的蒙恩。在四6之中,說明了上帝是「萬人的父」,強調合一的身份,四7的開始卻是指出「我們每個人蒙恩」。和修本在這裏將和合本的「各人」改爲「每個人」,更清楚地強調這是每一個信徒的經歷。因此,恩賜並不是部份人所專有,而是整個教會的所有成員都擁有的。

這裏所說的恩賜應該並不是我們的才幹能力,而是指我們在教會之中所有的崗位角色。保羅也會在下一段說明其中一些角色所應該有的責任,而這一段的重點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領受了恩賜。在和合本與和修本之中,都同樣地重複了「每個人」,讓讀者覺得這是表達出每個人領受了不同的量。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保羅確實很強調每個人所領受的不同,並且指出雖然有這些不同,但仍然是在同一個身體之中,但是在這裏四7的原文,只是在句子開始描述領受了恩賜的對象時,才使用了「每個人」這字眼,到句子下半,指出這恩賜是照着基督所量的恩賜時,卻沒有重複這個「每個人」爲對象。因此,雖然我們每個人所得到的恩賜不同,但都是根據耶穌基督所賜與的恩典而來,我們所得的恩賜有同一個源頭,也暗示着有同一個目標。

在四8中,保羅引用了詩篇六十八18的一部份來說明他的重點。詩篇六十八篇,詩人描述了耶和華在以色列出埃及時的拯救,在西乃所顯現的威嚴榮耀,以及擊敗一眾君王后而登上錫安山,並且領受了供物。這是一篇回顧耶和華得勝的詩篇。

但是在保羅的引用之中共有七處的改動,雖然其中大部份的改動都只是因爲放在引句而作出的細微文法改變,並不影響引文的意思,但是當中對於最後的動詞的改變,卻很明顯地與原本的內容有分別。保羅從詩篇本身的「受了供獻」,改成了這裏「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保羅在這裏可能並不是按字面的引用,而是將這詩篇的主題應用在教會處境之中,指出耶穌基督的得勝是祂將恩賜賞賜給人的根據。因此,四9-10對這引句作出解釋,說明耶穌基督曾經降到地上,而且更是高升遠超越諸天之上的。這也是保羅在腓立比書二6-11之中所描述的,耶穌基督捨己謙卑,成爲人的樣式,更順服地死在十字架上,以至上帝使祂升爲至高,使天上地下的一切都要在祂面前屈膝臣服。

保羅藉此說明,我們每個人所領受的恩賜,是根據耶穌基督這超越的得勝而賜給我們的。因此,我們無論得到什麼恩賜,以什麼崗位角色在教會中服侍,都是同樣地參與在耶穌基督這個榮耀的救贖恩典之中。

思想:

  • 我們既領受了從耶穌基督而來的、滿有榮耀的恩賜,就讓我們以敬畏的心,委身地在我們各人的崗位上盡忠服侍,建立耶穌基督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