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系列之十七、以智慧行事(第二部分)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也許應該承認,教導聖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時候,當你預備講章或是爲此祈禱時,你感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已經等不及把這靈筵奉上,讓會眾得到餵養。」有時候,你查考一個題目,你細想一個題目,你爲一個題目去禱告,但是你沒有什麼得着,只是越來越感到自己不足以把那個題目闡述得令人滿意。

我今天就是在後者的情況裏,因爲我們要談的是智慧。最令人感到自己缺乏智慧的,莫過於研讀聖經中有關屬神智慧的教導。我會盡我所能告訴你聖經對此有何教導,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問題。我們必須祈求聖靈使我們知罪,並指示我們應該往哪裏去。讓我們一同看以弗所書5章13至 17節。請聽我讀出經文。

13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爲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14所以主說: 你這睡着的人當醒過來, 從死裏復活! 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15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16要愛惜光陰,因爲現今的世代邪惡。17不要作胡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經文讀畢。這是神的話語。

我想在今天的節目裏儘量指出許多關於智慧的教導。我們在上兩次的節目中已看過關於光明的經文,今天要查考的經文告訴我們,爲什麼我們需要像智慧人般行事,爲什麼我們需要以智慧行事。其次,這段經文給我們一些洞見,指出以智慧行事是什麼意思。首先是爲什麼我們必須以智慧行事,其次是怎樣纔是以智慧行事。

第一,爲什麼我們要以智慧行事?讓我們看第一點,這與光明有關。第11節說:「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然後經文說:「當像智慧人。」



經文說:「......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新漢語譯本聖經把這一節譯作:「反倒要把這些事揭露出來。」這就是基督徒需要以智慧行事的原因。我們必須明白揭露是什麼意思。「黑暗無益的事,不要參與,反倒要把這些事揭露出來。」


首先,揭露不是指譴責。其次,它甚至不是指把道德規範應用於其上。這實際上是說基督徒必須保持平衡。一方面,基督徒不做任何暗昧無益的事,然而譯作「責備」或「揭露」的希臘原文字面的意思是贏取、勸說或說服。


讓我解釋一下我所指的平衡是什麼意思。你必須以智慧行事,因爲你是蒙召以這種平衡的態度和立場面向黑暗。聖經說:「你是光。你已經脫離黑暗的權勢,遷到光明的國裏。」你現在對黑暗抱持什麼立場?答案是:你要保持這樣的平衡。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贏取、說服行這事的人;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教會都能有目標,但所有教會都有禱告。我們其中的一個禱告、盼望和抱負,就是能夠明白這節經文的意思。我堅信大多數教會和大多數基督徒抱持以下其中一種態度。他們要麼發現自己與那些做暗昧無益之事的人同行,要麼沒有努力去說服並贏取那在黑暗中的人,而是從黑暗中退縮。

基督的福音和基督信仰理應在世上廣傳,但事實並非如此,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爲有以下的情況出現。初信的信徒通常與未信主的人有很多連繫。他們有很多朋友。他們與許多非信徒有密切的關係。他們可以與未信主的人交談,因爲他們的頭腦還未塞滿基督徒術語。他們還記得不信主的人是怎麼樣的,他們察覺到這使那些未信主的人多麼困惑。他們察覺到基督信仰是怎麼樣的。所以,初信的信徒可以在各方面與那些未信主的人建立很好的關係。

但是一般初信的信徒對自己的信仰還未認識很多。他們不是很善於表達自己的信仰。他們不能對那些難答的問題提供令人一亮的答案。他們需要許多年才掌握得到那些數據。他們需要許多年才掌握得到所有真理。因此,初信的信徒與那些未信主的人有很好的關係。他們能與那些未信主的人建立關係。他們可以與那些人交談。他們與那些人有連繫,但很多時候,他們無法精確、清晰地描述基督信仰。

過了八、九年之後,那位基督徒在信仰上已經很成熟,也明白信仰,能夠回答那些問題,但他不再有任何非基督徒的朋友了,因爲他完全成爲少數的一羣。他讀基督信仰的書籍,他聽基督信仰的音樂,他所有時間都與他的基督徒朋友在一起,他在基督徒的圈子裏。

結果,那些真正能夠說服未信者的基督徒不再認識未信者,也無法明白他們,忘了他們是怎麼樣的。你開始使用專門的術語,以一些使一般未信者卻步或困惑的方式去談論基督信仰。你忘了未信者是怎麼樣的。你忘了那種方式是何等令人難明,何等令人困惑,基督信仰聽來是何等難懂。你不再有那種同情心了。

於是,那個有知識的人卻沒有渠道,而那個有渠道的人卻沒有知識。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因爲基督徒傾向於離開人羣,使自己成爲少數的一羣,不斷向後退。另一方面,有些基督徒基本上與未信主的人混在一起,看來跟那些在黑暗裏行的人沒有什麼分別。

第11節所的教訓是很值得注意的:「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經文並不是說:「不要與人同行。」還記得我們在上次的節目中所談到的嗎?聖經沒有說:「不要與不道德的人同行。」

順便一提,「同行」這個詞的原文 “koinonia”可引申爲「團契」和「社羣」的意思。「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不要參與其中。不要作出那些行爲。不要做那些事。」這並不是說:「不要有什麼關係。」不,一點也不是這樣。

我曾經提過基督徒處世的三種模式:旅客模式、移民模式和大使模式。

旅客怎樣與另一個國家交往呢? 旅客拿着相機到處拍照。旅客看當地的文化。他們只學懂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足以點菜和四處觀光就夠了。旅客拍下許多相片。他們到達一個國家,然後又離開。旅客抱怨當地酒店的設施等等。旅客只會去遊覽景點而已。

另一種是移民。移民會這麼說:「我來到這裏定居。我想適應這裏的環境。我想融入這個社會。我想成爲這個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至少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做到。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這裏生活,真正獲得這個文化的好處,在當中成長,獲得更多權力,賺取更多金錢,社會地位不斷提升。這是移民的心態。

此外,還有大使。大使既不是旅客,也不是移民。一方面,大使知道自己真正屬於哪個國家。大使不像移民,他從來沒有放棄本國的公民身份。大使總是說:「我在這裏處理本國的事務。」然而,大使必須盡一切努力,使他可以與他當地的文化有美好的溝通。


若是可能的話,你必須精通當地語言,說得流利、純正,不帶鄉音。你必須瞭解當地的制度和習俗。你必須徹底地瞭解當地的文化,使你與人保持順暢的溝通。然而,大使總不會在當地定居。大使總不會成爲當地的公民。大使總不會說:「我將會成爲這個國家的一分子。」他只說:「我在這裏是做我國政府委派我做的事。」

基督徒正是這樣。一方面,基督徒不與那些暗昧無益的事有任何相干。他們保持天上公民的身份,知道自己真正所屬的國家,也愛自己真正所屬的國家,而且小心謹慎,避免同化。另一方面,基督徒重視溝通。旅客與當地人沒有真正的溝通。移民被同化。大使不會被同化,卻進行溝通。

你怎樣做得到呢?你如何說服非信徒相信基督是真光?你怎麼與他們建立那種關係,使你能夠與他們好好溝通,贏取他們,並讓他們驚訝地發現你明白他們的心,而且平易近人,說話具有洞察力?你怎麼能成爲這樣的人?保羅說:「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這些話讓我知罪;今天我講解如何以智慧行事,我感到自己在這方面有很多不足之處。經文告訴我們,我們行事的方式應當使人信服基督就是真光,這包括我們的智能、處理日常事務的方式、作決定的方式、衡量人的方式、分辨別人是否立心不良的能力、辦事能力,洞察人心的能力,以及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

第15節說:「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首先,保羅正在談論你的行事方式。在聖經中,「行事」是指你日復一日、每時每刻的生活方式。

經文不是說:「在你翻筋斗的方式上要謹慎」。經文說的是:「在你行事的方式上要謹慎。」翻筋斗的時候你會專心一志、一鼓作氣;但行事是你不假思索地慣常去做的事情。正如有人正順道來你家裏探訪你,你總可以打掃一下。

真正的問題是,日復一日,你是一個草率的人,還是一個整潔的人?你總可以爲着舉行派對而一鼓作氣地變得整潔起來。你們大多數人都可以一鼓作氣地變得整潔起來,但要真正知道你是否一個整潔的人,問題是……你的行事是否整潔?日復一日,你的家居是否整潔?

英國著名神學家和作家魯益師(C.S. Lewis)曾說,如果你想找出地下室裏是否有老鼠,你不會走到門口那裏,清清自己的喉嚨,大力轉動門把使它發出咯咯聲響,然後把燈打開,慢慢走下去。你總不會知道那裏有沒有老鼠。如果你要找出那裏是否有老鼠,你要偷偷地溜到那裏,然後一躍而下,環顧四周。「啊哈!」這樣,你會看到那裏是否有老鼠。這是保羅正在談到,日復一日的「行事」。保羅說的是你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的行事方式。他說:「你日復一日是怎樣的?你有沒有謹慎行事?」

謹慎行事的意思是過一個完全受察驗的生活。「謹慎」是指不斷地察驗你生活的每一部分。這是指查看你生活的每一部分,逐一衡量,並確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如何運用時間、如何作決定,如何決定與誰交往,如何決定適合自己的工作,諸如此類的事情,你日復一日的行事是否謹慎?是否有智慧?如果你謹慎行事,你身邊的人會說:「這個人的信仰有點與衆不同。」

這實在發人深省。這深深讓我認真思考,但願你也如此。你總可以一鼓作氣去翻一個筋斗。保羅不是說,因爲你學會以面面俱全、清晰一致、完美無瑕的方式去述說聖經真理,所以世人看到基督就是祂所宣稱的那一位。保羅不是這樣說。順便一提,這並不意味着你不應該接受這方面的訓練。這些訓練是非常有用的。但這不是保羅要說明的。那是一個筋斗。你總可以學習。

保羅要說的是:「每天在你身邊的人,尤其是那些未信者,看見什麼?他們是否因你的智慧而感到驚訝?他們有沒有發覺你正在過着一種受察驗、謹慎和有智慧的生活?」那就是保羅所說的。保羅說:「你爲什麼必須以智慧行事呢?因爲整個世界都在觀看,因爲人們會從你作決定的方式,以及你是否以智慧行事,而斷定基督是誰。」

你是愚昧人嗎?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你是愚昧人?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你是雜亂無章?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你定下太多目標?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你不能保守祕密?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你該寬容的時候卻對人過於苛刻?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你該對人嚴厲的時候卻對人過於寬容?這是保羅在這裏所說的事情。你必須謹慎行事。否則,人們不會認識耶穌基督就是祂自己在聖經所宣稱的那一位。你的名聲是怎樣?這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不是嗎?你要以智慧行事,因爲人人都觀察着你。

爲人父母的都察覺到一件事情,孩子不會明白這一點,要等到他們長大成人、生兒育女的時候,他們纔會明白。那些沒有孩子的人也不會理解這一點,就是世人怎樣看你的孩子,深深地反映在你身上。如果你的孩子行爲惡劣,這實際上是告訴全世界:「我的父母是愚昧人。」如果你的孩子很了不起,這實際上是告訴全世界:「我的父母是智慧人。」孩子察覺不到這一點。除了父母之外,沒有人察覺得到。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到榮譽,你也感到光榮。不管你怎麼努力嘗試去說:「獲得這個獎項的不是我。這個獎項是我的孩子獲得的。」你也不禁引以爲榮,因爲我的孩子若是漂亮,我在世人面前也是漂亮的。我的孩子若是醜陋,我在世人面前也是醜陋的。耶穌基督在路加福音7章35節說:「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爲是。」你是神的孩子。世人認爲神是怎樣?那就是我們必須以智慧行事的原因了。


第二,以智慧行事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我另一處覺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因爲如果你想學習智慧是什麼,你察覺到這需要盡你一切的智慧才弄明白。你的智慧不多。這有點是惡性循環。你需要用盡你擁有的一切智慧才找到智慧,但你的智慧不是很多。


舉例說,如果你翻開箴言,你會發覺智慧並不像一枚硬幣;它更像一顆鑽石,不只是有一面或兩面,而是有很多切面。事實上,如果你研讀第一章,你會發現那裏用了六個不同的希伯來字來描述智慧。


當你讀中文聖經時,你總分辨不出那六個字,因爲你只看到「智慧」一詞。其實原文用了很多不同的字。智慧就像一顆鑽石,有不同的切面。除非你瞭解所有不同的切面,否則你不明白智慧。


讓我再詳細解釋一下。謹慎的精義是指你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在基督的主權之下。那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你本質上是一個聰明的人,推動你的生活的是你的思想、你的智力,你是一個冷淡的人。可能已經有人這樣告訴你,尤其是異性。

另一方面,如果你基本上是以情感爲基礎,那麼你是個​​衝動的人。你的慾望、需求、情緒實在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推動你的東西。所以,你是一個容易衝動的人。如果真正推動你的是你的意志、責任、紀律,那麼你是一個受驅策的人。上述那三樣東西都是不同的愚蠢行爲。

有時候,被你的智力推動是一件智慧的事。有時候,被你的情感推動是一件智慧的事。有時候,被你的意志推動是一件智慧的事。有時候,正確的事就是聰明的事。有時候,正確的事就是所感受到的事。有時候,做得正確的事,就是那合適的事、盡責的事、守紀律的事。問題是,我們所有人在不同方面都是愚昧的,這意味着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傾向,常以我們的方式去響應現實。因此,我們不是智慧人。我們是愚昧的,因爲大多數時候,我們慣性地對現實的響應都是不正確的。

智慧不是由那些東西所推動,而是被心裏存着神的真理所推動。因此,基督徒生活——智慧的生活,是一個受察驗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就是謹慎行事,而且常常分辨什麼是神的旨意。 「不要作胡塗人......」智慧的相反是愚昧。「......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聖經告訴我們:「人應是唯心的人,不是理智,不是情感,不是意志,因爲心是理智、意志和情感的所在。」


當你翻開箴言,你看到在一些經文裏,譯作「智能」的其中一個希伯來原文leqah,意思是學習。這是指獲得許多對於神的真理的理解。擁有許多聖經知識是很好的。擁有許多神學知識也是很好的。問題是,我們很多人是理智型的......但我們不是真的有智慧;我們只是知識分子......那是我們所追求的智慧。由於它只是智慧的其中一面,我們總不會真的變得有智慧。我們仍是愚昧人。

在箴言第1章,也有另一個譯作「智慧」的希伯來原文haskel,意思是達致成功的能力。這意味着要熟練、要有效率,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它的意思是實事求是。同樣地,那只是智慧的其中一面,但與知識並行。

你們當中有些人是務實型,不是理想主義者。你說:「只要告訴我如何完成這件事。我必須完成它。我必須有所作爲。我是個有動力的人。我被我的意志所推動。」實際上,那是一種愚蠢的形式。如果你把各方面拼湊在一起,你知道真正的智慧是心裏獲得真理。當中涉及許多學習,leqah也涉及許多技巧haskel。

另一個譯作「智慧」的希伯來文binah,意思是洞察力。這與你的性格有關。如果你只是擁有聖經的知識,如果你只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或者如果你只是一個性格純樸的人,那麼,你不是真的有智慧,你還沒有把真理放在你的心中,也沒有把神放在你生命的中心。每一面都配合一起,亦必須相輔相成。


我沒有時間詳細討論這三個譯作「智慧」的希伯來文,但在節目結束之前讓我逐一簡略地講解一下。智能是把神放在中心的位置,並把真理放在中心的位置。


第一是學習(Leqah)。智慧其實是明白神的旨意。智慧就是以真理爲中心的生命。我正在嘗試告訴你各種各樣的愚昧行爲。舉例說,愚昧人是非常衝動的,不以真理的基礎去行事。愚昧人說:「我投票選他當總統,因爲他是那麼時髦,因爲他是那麼舉止優雅和有禮,因爲他似乎知道他正在做什麼,因爲他曾與我在同一支軍隊中服役。」那是一個愚昧人。


我有朋友史鮑爾(R. C. Sproul)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公開演說家。他講述了一個故事,是有關他有一次在神學院的敬拜中講道的經歷。史鮑爾一位充滿活力、滿腔熱忱,也很有權威的演說家。敬拜結束之後,一個學生走上前來,對他說:「這是我在神學院裏聽過最偉大的一篇演說。我很興奮。你是多麼充滿活力。」


過了一會兒,史鮑爾說:「請告訴我,有什麼在你心裏縈繞不去?在我所說的話中,有什麼是你牢記在心,在你裏面沉澱,而且對你是最有幫助的?」這個學生真的什麼也沒有存在心裏。他真的不知道。他似乎一點也記不起,但他只感到史鮑爾充滿活力,這對他來說很重要。那是一個愚昧人。

曾有人告訴我,她帶了一個朋友到我的教會聚會,之後她問這位朋友:「你是否發覺這篇講道很富挑戰性呢?」這位朋友說:「我整個星期都面對挑戰。我想在星期日放鬆一下。」那可能是一種恭維,但也是非常困難的。我沒有見過那人,這是別人告訴我的一個故事,但那可能是聖經所稱的一個愚昧的響應。

愚昧人說:「不要把真理告訴我。我想放鬆一下。我想繼續憑衝動行事。我想繼續憑感覺行事。」往這個方向走是非常危險的事。你必須把真理放在生命的中心,你必須以繞真理爲中心。

關於這方面,還有另一點。舉例說,在我近來所傳講的信息或所研讀的經文中,這一點不斷在我腦海中出現。我最近研讀哥林多前書第13章時看見這一點。在哥林多前書第13章,保羅把人類自私的愛,與敬虔的、神聖的愛相比。他說:「真正的愛只喜歡真理。」經文指出了一件我們要認真看待的事情、一件有關智慧的事情。

保羅要說的是:「真正的愛只喜歡真理。」有一種愛是這樣說:「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去得到這個人。我可以在任何原則上妥協。我可以忽視任何信念。我可以違反十誡中的任何一條,但我不可以失去這個人。『如果愛你是錯的,我不希望自己做得對。』『當愛是那麼強烈,便沒有對或錯了。』」

我不斷聽到人們說:「我知道我應該這樣說,但我害怕她會離開我。我知道我應該管教我的兒子,但我害怕他會生我的氣。我知道我應該做什麼,但我害怕那人會離開。」那就是愚昧了。這是拒絕擁有以真理爲中心的愛和關係。


愚昧所帶來令人感到諷刺的事,就是你失去一切。如果你拒絕在你的關係裏把真理與愛連在一起,你最終既沒有真理,也沒有愛。如果你沒有在你的關係裏把真理與愛連在一起,並拒絕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你最終既沒有真理,也沒有愛。


舉例說,如果你把一個人或一段關係置於真理之上,或是在神之上,那個人便成爲你的神,成爲你生命中的神。你要留意。你會使那人窒息。你必定會控制那人。你必定會操縱那人。你會無法接受任何使你失望的事情。

一些研究顯示,許多出現虐待兒童問題的父母,都不是恨惡自己的孩子,而是他們整個生活都以自己的孩子爲中心。他們的孩子帶給他們人生的意義,因此,當他們的孩子要麼不聽話,要麼不尊重他們,他們便無法接受。父母不能接受這樣的事,怒火便爆發出來。爲什麼?因爲親子關係已成爲他們的神。

難道你沒有注意到,學校裏那些最想結交朋友的孩子,就是那些沒有人想和他們一起的孩子?那些明顯地常常跟在人們後面的孩子說:「我想跟你做朋友。我想跟你做朋友。」但每一個人都說:「滾開。」除非你在一段關係裏有真理和愛,除非你有一段以真理爲中心的關係,否則那段關係會變壞。除非你在那段關係裏保持真理和愛連在一起,除非你願意說:「愛只喜歡真理」,否則你是一個愚昧人。你會失去一切。


第二是技巧(Haskel)。那是指智慧最終是實用的。實事求是的人只有智慧的某一面(只有務實那部分)。如果你只有務實那部分,卻沒有智力那部分;如果你只有務實那部分,卻沒有不斷地努力尋求神,以神作爲一切的中心,那麼你只會變成一個久經世故的人,只是學會怎樣做......你成爲一個實用主義者。凡在短期內似乎奏效的事,你都去做。


真正的智慧是從長遠去看什麼可奏效。因此,在箴言裏不斷出現像箴言10章2至3節的話:「不義之財毫無益處;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耶和華不使義人受飢餓;惡人所欲的,他必推開。」在箴言裏,出現無數像那樣的話。這裏就是原因:不服從神的律法,便常在生命的各層面築起張力,導致崩潰。神創造了生命,並把生命各階段編織在一起。所以,當神吩咐你做什麼的時候,祂其實是告訴你什麼是最實際的。

你說:「但如果我說實話,我將會失去我的工作。」就在那一刻,你成爲一個實用主義者。你只運用智慧的其中一面,你是一個愚昧人,你必須退後一步,運用智慧的每一面。如果你想成爲最實際的人,你必須看見神是終極的現實。


違背神是極之短視的舉動。從長遠來看,順服必是奏效的,因爲神纔是終極的現實,不是你的老闆,也不是你的僱主。真正看顧你的是神。看顧你的是誰?,因此,從長遠來看,神會給你指引。

我們在上次的節目中談到這一點,所以我不必深入討論了。你必須爲罪付上代價。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有兩名探員寫了一本書,書中記述他們曾在黑手黨頭目保羅.卡斯特利亞諾(Paul Castellano)的房子裏安裝了竊聽器。他們把竊聽器藏在廚房中一張桌子上的燈裏,有六個月之久,卡斯特利亞諾就在那張桌上辦理他所有事務。這本書寫得十分引人入勝。

這個可憐的人可能是世上最有權力的人,也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他似乎擁有一切……書中記述他正在遊說他的女傭成爲他的情婦。那個女傭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女人,來自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英語講得不太好。書中記述一個可悲的場景,這個黑手黨老大對說那個女傭:「我希望能像你一樣。」這段對話被錄下來。


那個女傭說:「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卡斯特利亞諾說:「嗯,我擁有一切,但我感到悲哀。你什麼都沒有,卻是那麼快樂。」卡斯特利亞諾不熟悉那個女傭。她其實並不快樂。她清楚知道自己不快樂是因爲貧窮,只有當她富裕起來,她纔會感到快樂。卡斯特利亞諾知道自己每天都違反十誡,也知道自己幾乎已擁有所需的一切。他裏面卻是死的。


真正的智慧是知道最終順服纔是最實際的。真正的智慧是明白順服是讓你知道未來的一種途徑。你說:「我怎麼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那麼,遵從十誡吧!那是一個開始,因爲唯一要做的實際事情,就是投入那位掌管萬物的創造主的懷裏。未來就掌握在祂的手中。


第三是洞察力(Binah)。聖經說,如果你真的把真理藏在心裏,如果你遵行真理,並且鑽研真理,便會培養智慧的第三方面,就是道德的洞察力。我在上次的節目中談過一點點。還記得我所引用的例證嗎?道德的洞察力是指分辨能力,其他人只看見一片模糊,你卻能清晰分辨。

我上次引用了一個例證,我的妻子叫我觀看在電視播放的芭蕾舞表現,她說:「看看這個,看看這個女人,看看她的跳躍!」我觀看着,說:「不是每個舞蹈員都那樣做的嗎?每個舞蹈員都跳得很高,他們都跳下來,然後有人接住他們。他們都是那樣周圍扭扭擺擺。」我的妻子說:「你不明白。」關鍵是我對芭蕾舞沒有智慧,所以不明白當中的分別。我叫她觀看在電視播放的籃球賽,當我告訴她有人扣籃時,我說:「你看那個。你見過有球員那樣扣籃嗎?」她說:「每個球員看來都是那樣。」智慧是分辨的能力。

你知道如何分辨嗎?如果你把真理帶進你的生活中,使你變得有智慧,並且藉着順服使你變得有智慧,那麼你最終會培養這種道德的洞察力和謹慎行事的能力,順便一提,譯作「行事」的希臘文實際是指精準地行走,總是把你的腳步放在正確的地方。


耶穌基督沒有特別顯明的一種性格。你們當中有些人曾做過一些性格分析。有些人是內向的,有些人是外向的,對不對?有些人把自己的感受藏起來,有些人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有些人是思想型,有些人是感性型。有些人喜歡作決定,有些喜歡保持開放,不去作決定。你有沒有做過那些性格測驗嗎?

那些性格測驗總是說:「沒有所謂正確或錯誤的答案」,這說法並非完全正確,因爲我們擁有不同的性格是由於我們不夠智慧。我是一個內向或外向的人,意味着我以一種習慣了的方式去處理現實情況。有時候,我大概應該是外向的,但是我習慣用來處理生活的方式卻是內向的。或者,如果我是一個思想型的人,與感性型的人相對而言,我有時應以感性爲基礎去行事,但我反而以理性思考爲基礎去行事。

由於耶穌基督是完全有智慧的,祂不會有任何性格。耶穌在那些性格清單上是一片空白的,因爲祂永永遠遠都有恰當的表現。祂能夠作出分辨。你最近有多少次處於以下這種情況,你說:「我應該早已看到這事會發生。我應該早已看到他是那種人。我應該早已察覺到這工作不適合我。我應該早已察覺到我在說得太多了。我應該早已察覺到那人對我是如此生氣。我應該早已察覺到自己是多麼憤怒。」?

我們常常處於那種情況裏,因爲我們沒有道德的洞察力。我們不能作出分辨。智慧的三方面,就是理智、意志和心靈,學習真理並按真理去作決定,儘管真理看來是怎樣,都順從真理......漸漸地培養了這種道德的洞察力,這種作出分辨的能力,當其他人只看見一片模糊,你卻能清晰分辨。

然而,聖經最終說的是,所有知識和智能的珍寶都藏在基督裏。這是基督信仰與其他各種宗教不同之處。其他宗教所談的,都是抽象的概念。其他宗教談到怎樣獲得智能。但耶穌基督就是智慧。其他宗教談到怎樣獲得真理,但耶穌基督就是真理。其他宗教談到怎樣獲得人生意義,但耶穌基督就是人生意義。 
 我再說一遍......基督信仰是一種連孩子也可以得救的宗教。其他宗教談到人生意義,談到智慧,談到這一切東西,談到一個孩子不會明白的抽象概念。但基督信仰說:「如果你想獲得智慧,你只需要遇見並接受一個人進入你的生命中。」一個孩子也能做到。基督信仰說:「如果你想獲得人生意義,你必須遇見並接受耶穌基督進入你的生命中,並且向祂順服,以祂爲王。」

耶穌基督說:「我就是智慧。」哥林多前書1章10節說:「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爲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我們成爲世人觀看的人,我們必須察覺到,我們有耶穌基督,所有知識和智能的珍寶都藏在基督裏。世人在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基督嗎?這一點實在發人深省。另一方面,當神的靈進入你裏面,神聖的智慧已進入你裏面。這智慧必須增長,必須掌管你。這一點使人有盼望。

這就像酸性的液體。酸性的液體絕對會破壞或改變它周圍的化學物質或金屬。如果你把酸性的液體倒在金屬上,它必然改變那金屬的化學成分。酸性的液體使金屬變成像它那樣。因此,金屬會被侵蝕。神的智慧進入你的生命裏,最終一定會改變你。它必須除去你裏面的愚昧。這是必然的。因此,保羅可以在腓立比書1章6節說:「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一方面,當我們察覺到歷世歷代以來一切的智慧都在基督裏,而基督又在我們裏面,並且世人都在觀看我們,我們應該感到震驚。最終令世人信服那真光就在我們裏面的,其實不是我們說什麼,而是我們怎樣活在完全的智慧裏。這令人感到震驚。奇妙的是,那種智慧必然逐漸除去我們生命中的愚昧。讓我們與智慧同工。


你是否付出時間去明白神的旨意,並緊記神的旨意,而且在你的生活裏實行出來?你到底是真正順服還是在生活中只採取屬世智慧的短暫解決方案,而不是長遠順服的解決方案?你看出自己在智慧和洞察力方面都在成長嗎?你是否比去年的你更有智慧?你是否能夠作出更好的決定?


你是否更加認識自己?你是否更加明白時勢?你是否更曉得衡量人?你是否少了受矇騙?因爲只有愚昧人才會上當。智慧人不受矇騙。若不是這樣,你便要悔改歸向主耶穌。你要說:「求禰成爲我的智慧、我的義、我的成聖、我的救贖。」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一方面,禰呼召我們得智慧,又賜下耶穌基督成爲我們的智慧。這是基督徒生命裏看似矛盾的偉大智慧和天賦。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智慧上努力。只要我們坐下來思量聖經的教導、緊記那個教導、反思那個教導、在生活中實踐那個教導,並且順服那個教導,我們必改變成爲禰兒子的樣式。

一方面,我們有這麼多實際可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們察覺到這是超越我們的手這一切不是由我們掌管的。耶穌基督就是智慧。智慧是我們生命中的力量。我們必須說:「主啊。求禰幫助我們謹慎行事,使那些在黑暗中的人看見禰的兒子就是光。」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