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系列之一、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查考以弗所書。我爲你讀出我們會研讀的經文,以弗所書第4章。我們只讀第25至32節。

25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爲我們是互相爲肢體。26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27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28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29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30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31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32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

這是神的話語。

你看看這段經文,你會發現當中的主題之多,實在令人驚訝。第25節說:不要說謊。要說實話。多麼吸引和重要的原則。何等出人意料。要說實話。這是有關誠實的題目,也是有關正直的題目,要守諾言。什麼是說謊?

第26節進而談到憤怒與復和的題目。如果你生氣,你不可含怒直到太陽下山;你要做點事情。第26節是有關憤怒的題目。有義怒與罪惡的憤怒。兩者有什麼分別?神顯然常常發怒,但神沒有犯罪。所以在本質上,憤怒不能是錯,但它應該怎樣在我們的生活裏起作用呢?它是什麼?

「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經文突然轉到有關勞動的整個題目。什麼是勞動?什麼是工作?工作就是你令自己對人類貢獻的一種方式。它是基督徒對勞動的理解。它是基督徒決定什麼種類的勞動是合乎基督教的,什麼種類的勞動不是合乎基督教的其中一個方法。啊,它說來容易,「我可能不應該在放映色情電影的戲院裏操作那部投影機。那不是一個基督徒的工作。」那是容易的。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正在令自己有貢獻?

然後你來到偷竊的題目。然後是施予窮人的題目。第29節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突然,我們進入有關溝通、運用舌頭和人際關係的題目。它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接着是第31節:「一切苦毒、惱恨、忿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我們正在談論控制自己的情緒。「......嚷鬧、毀謗......」這又是與舌頭有關的。「......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現在,我們進入苦毒和饒恕的題目。看一看。保羅在這裏提到的主題之多,實在令人驚訝。

我細看這段經文,說道:「究竟我們怎樣處理它呢?」它就像一系列的山嶺,因爲這些經文的每一節,都在你的生活中廣大的範圍裏投下主要的原則。保羅爲工作下定義。他界定義怒與罪惡的憤怒之間的差異。他界定這一切事情,他爲我們概述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我們看到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是何等與衆不同。

我們如何真的處理這一切?我決定把保羅在這裏所說的,與第22至24節所列出的連在一起,就是:「......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然後,他進入這部分。

保羅剛剛說的話,與他現在要說的話,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從這一切對個人的命令和訓誡中,推斷和得出什麼有關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原則?換句話說,在我們思考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個人部分(誠實、正直、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前......它真的令人興奮,也令人厭煩。

在我們查考所有的個別事情之前,我們必須有一刻退後一步,說:「基督教的處理尺度,與其他道德規範有什麼不同?」你必須記着保羅正在對異教徒說話。當你聽到「異教徒」這個詞語,你會傾向說:「是啊,異教徒縱酒狂歡,異教徒是不道德的人。他們沒有標準。」那是不正確的。異教徒有很多道德規範。

希臘人有幾種道德規範。他們有禁慾的道德規範和各種各樣的事情。異教徒也有道德規範,保羅是對那些來自異教背景的人說話。當然在異教徒之中,有某些是縱情酒色的,但也有些是有道德規範的。現在,如果你去看看伊斯蘭教的倫理道德、儒家的倫理道德、亞洲人的倫理道德、希臘和人文主義的倫理道德,難道不是幾乎每一個倫理道德的體系都會告訴你不可說謊嗎?

難道他們不是全部都告訴你要控制你的怒氣?難道他們不是全部都告訴你要勒着你的舌頭,只說一些能建立別人的說話?難道他們不是全部都告訴你偷竊是不好的,因此應該慷慨待人?難道他們不是全部都告訴你勤奮工作是個好主意?難道它們沒有做這一切事?很多人說所有宗教基本上都相似,難道不是真的?它們流傳下來都說同樣的事。

難道你看不見很容易會捨本逐末嗎?在我們查考聖經怎樣告訴我們要遵守一些關於個人的規範之前,我只是想花一些時間在這裏談一談......貫穿這一切的原則是什麼?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它們與其他各種的原則怎樣不同?它們與其他各種的道德規範怎樣不同?它們與其他各種倫理道德的體系怎樣不同?

我們就這樣向這個目的前進。首先,讓我們記着經文的背景和主題。保羅一直在第4章,尤其是第4章的開首部分,說道:因爲我們是教會的肢體,每一樣關於我們的事情必定是有所不同的。當你成爲教會的肢體,你不只是加入一個俱樂部,就像加入扶輪社,或加入一個社交俱樂部,或類似的團體。當你成爲教會的一部分,你其實正在成爲基督自己的一部分。你正在分享那神性。聖靈進入你的生命裏。

保羅談論了教會的教義,以及成爲教會的一分子是什麼意思後,他在第17節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的意思是:「因爲你們已經改變了,因爲你們現在已經與基督聯合了,那必定影響你們的生活的每一部分,它必須令你們有所不同。它必須如此。你們不能像以往的樣子。你們不能像其他任何人的樣子。」

然後,保羅作出這個激進的陳述,我認爲它是聖經裏最崇高的部分之一。他說:「......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他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被細節所淹沒,而錯過了主題。

保羅使用這個詞語,因爲他正在嘗試向你顯出成爲一個基督徒是何等徹底的改變。它不像是:「好的,我從前常常說謊。現在我是一個基督徒,我不再說謊了。」它也不像是:「好的,我從前常常勃然大怒。現在我是一個基督徒,我要控制我的脾氣。」它就是那樣,但它遠遠不止於此。他說那改變是如此徹底,如此深刻,如此全面,在某個意義上,出現人性的轉變。那是我們唯一可以形容它的方式。

難怪那些不明白基督教的人,留心觀察一個朋友或一個人經歷悔改歸主的過程,或多或少會感到害怕,因爲若沒有某種紊亂的情況發生,便沒有辦法經歷人性的轉變。當中有紊亂和重組的情況。讓我們面對它吧!

當你望着你的房子,你說:「我討厭這裏的每一件東西。我想在那裏放一張沙發,我想把這張椅子放在那兒。我想令房子煥然一新,我想掛上新的窗簾。我可以令這個地方變得好得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知道它像什麼樣子。它看來很糟。有人走進來,說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啊,我的天哪!你被人入室盜竊嗎?」你說:「不,我正在改變房子的樣子。它正在經歷一個轉變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紊亂的情況。

如果像那樣的事情沒有真的在你的生命中發生,如果你的生命真的沒有經歷任何紊亂,如果沒有什麼至少令一些人開始對你產生懷疑的事情在你身上發生,如果沒有如此多的改變,那麼,你也許沒有真的經歷保羅正談到的那種轉變。他說,在某個意義上,那改變是如此徹底,以致你把你的舊人脫去,成爲一個新人。

脫去舊人是什麼意思?還記得我說過什麼嗎?我說,首先,脫去舊人的意思不只是改變這個或那個行爲,而是真的除去整個舊的行事方式。脫去舊人,意味着活出一個經過檢測的生命。你還記得嗎?一個經過檢測的生命。這對於我來說,仍是基督教最令人興奮的部分之一。它的意思是你查看你的生命的每一部分,然後你說:「這就是耶穌想要的嗎?」沒有其他人的行爲是那樣。

基督徒不能檢視你生活的一部分之後,便說道:「我們那樣做,因爲那是我這種人的處事方式。」大多數人都是那樣決定事情。他們說:「嗯,我們是同一類人......我們是那樣處事的。我們那一個階級的人是那樣處事的。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鄰舍、我們的民族都是那樣處事的,我們是那樣做的,就是那樣。」基督徒由此被提升,基督徒必須不斷地說:「不能只因爲在我的家庭裏是這樣做的,或是在我的同輩當中是這樣做的,或是……我就跟着有同樣的行爲。」

當你入讀研究院,你改變了,成爲一個新文化的一部分。當你進入學校,它是一個社羣化的過程,不僅是一個教育經驗。當你投身工作,它是一個社羣化的過程,不僅是一個教育經驗,也不僅是一個職業上的經驗。你不斷地與羣體在所出現的習俗、修剪的髮型、花錢的方式,以及關係的取向等一同參與。你傾向採納它。基督徒從來不會不加以批評地照樣做。基督徒必須查看生活的每一部分,說道:「這是神想要的嗎?」

基督徒真是唯一的激進分子。他們真是唯一的激進分子,因爲他們有一個標準,能凌駕及支配着每一件事情。不管你加入什麼團體,不管你受教於什麼意識形態,不管與你一起消磨時間的友伴有什麼時髦的觀點,你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聖經,你按着它察驗每一件事情。你檢視你的生活每一部分,你重新爲它定位。脫去舊人的意思是你重新爲你的生活定位。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現在都爲着不同的目的而做。

如果在你成爲一個基督徒之前,你是一個漁民,我們說你仍然是一個漁民,但你的捕魚生活有所不同了。當你在一個美麗的早上,走進深及膝蓋的水中,看見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你享受神的創造,併爲着你所看見的美景讚美神。你一旦成爲一個基督徒,你懷着不同的心態,你的捕魚生活無疑是有所不同。你的動機是不同的。你服從狩獵管理員的規例是不同的。作爲一個基督徒漁民,在各種各樣的方式上,你可以有所不同。


脫下舊人的意思是檢視你的生活的每一方面,而且把你每一方面的生活重新導向,即使是那些看來已經是合乎聖經原則無需作任何改變的事情,也毋須改變的事情。然後經文說:「......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現在,不僅要做保羅的經文中,這兩件在文法上,也在心理上走在一起的事情。它們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在這方面花了很多時間,但這是本質。以下是基督教與其他種類的道德規範不同之處。

首先,你的行爲建基於你的身份。你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這是神所做的部分:「......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記着這是一件被動的事情。你經歷它。神使你改換一新。當你穿上新人的時候,你不用使自己的心志改換一新 。那意味着,例如,其他種類的道德規範來到你那裏,說道:「不要說謊。」爲什麼? 「因爲我們是這麼說。那就是原因。因爲說謊是錯的。那就是原因。因爲如果你說謊,惡巫會抓着你。那就是原因。」每一個異教的教派都說:「要這樣做,因爲它是正確的。」

這就是基督教如此偉大之處。這就是它如此崇高之處。基督教說:「你現在不要說謊,因爲你知道你是誰。」其他種類的道德規範說:「不要說謊,因爲你不應該說謊。」基督教說:「不要說謊,因爲現在的你跟以往不是同一個人了。你有一個新的身份,你是神的兒女,而神現在是你的天父。因爲祂是你的天父,你認識祂是誰,以及祂爲你做了什麼,你爲什麼還欺騙祂呢?這樣做破壞了關係。祂一直是那麼真實地對待你。」

換句話說,因着你現有的身份,所以行出這樣的行爲。它不是機械式的,但它完全是一件有機的事情。它有兩方面。當神使你的心志改換一新,你正在穿上新人。事情真是那樣發生。因此舉例說,你不可以做的其中一件事情是……

你有一份工作。你有你的事業,或許你正在研究院攻讀,你正嘗試進入職場。一個基督徒應該由此去運作:「我是天父的兒女。我蒙祂接納。我想事業有成,使我能討祂喜悅。我要做好一份工作,因爲它是一份需要去做的工作。我並不真正需要事業有成,使我覺得自己是個重要人物。因我已經是個重要人物。我屬於祂。」

現在,我喜歡拿這件事情開玩笑,說一個基督徒可以從A驅動器或B驅動器去運作。你可以從A驅動器去運作,說道:「我爲什麼想在研究院接受這種測驗?我想在測驗中有好成績,使我能進入這行業裏,因爲我想成爲一個好醫生。」基督徒們,你現在爲什麼想成爲一個好醫生呢?在你成爲基督徒之前,你曾說:「我想成爲一個好醫生,因爲我有點喜歡那職業,但基本上我是想成功,我想成爲一個專業人士。我想對自己有美好的感覺。」

但基督徒說:「我不需要從成爲一位專業人士或成爲一位醫生,去建立我的身份。我在基督裏已得到肯定,得到了身份地位。我已蒙祂接納。那裁決在祂裏面。祂愛我。祂認識我。祂給我尊榮。我在親愛的主裏得蒙接納。現在,我爲什麼想成爲一位醫生?​​因爲它是一份需要做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做。我想做這份工作。我想我能做得到。我想把這工作做得出類拔萃。在我天父的世界裏,需要人去做這工作。」你有極大的熱誠去追求卓越,但它不是一個壓力。它不是一個恐懼。這樣說是不智的:「如果我在這工作上沒有做好,我有什麼好?我是個怎樣的人?」

現在,你受到試探,想在測驗中作弊?聖經像儒家、伊斯蘭教和其他每一種倫理道德那樣,說道:「不要在測驗中作弊。」但基督教的道德規範臨到你,說:「這就是你爲什麼不要那樣做的原因,你不必那樣做。」其他每一種倫理道德都說:「不要這樣做,因爲神會抓住你,或者有人會抓住你,或者它是不切實際、起不了真正作用的。」順便一提,現在它是正確的。犯罪是不切實際、沒有真正果效的。你不應該作弊,只因爲這樣做是不對的,當然是正確的做法,但那不是基督教倫理的核心裏主要的動力。

基督教來到,說:「你不應該撒謊的原因,是你已經穿上新人。」難道你不明白爲什麼第24節排在第25節前面嗎?如果在你的生命裏,第24節從來沒有排在第25節前面,它就是爲什麼你一直都表現得很有道德,人們卻把很多罪疚歸在你身上,但那份內疚和所有的道德規範壓垮了你,直到如今的原因。你已經來到第25節,但你從來沒有得到第24節。你在第24節周圍停下來,沒有跑下去。直至你穿上新人前,你遵行第25節後列出的規則會遇到很多困難。

爲什麼你不應該在測驗中作弊?因爲福音臨到你,對你說話,它說道:「你不必那樣做。要穿上新人。你已經在親愛的主裏得蒙接納。如果神不想你成爲一位醫生,祂會找到其他一些方式,讓你成爲有用的人,但你不必成爲一位醫生。你必須作祂的兒女。你已經是個重要人物。那種壓力已除去。那個裁決已終止。」現在,如果你向自己說出像那樣的話,那就是穿上新人。你提醒自己。你跟自己說。神所做的那部分,就是藉着祂的聖靈,使你的心志改換一新。當你正在穿上新人,神便來到,將這些意念原則烙印在我們心裏。

現在不幸的是,有時候,你會坐在那裏,說道:「我不需要作弊。我知道我是誰。」不知怎的,它並不奏效,於是你作弊了。你感到害怕。也許在三個月後,你有一段時間安靜下來。你坐下來。你正在讀聖經,從聖經突然引發出你是誰。神將會使用祂的聖靈在你的心裏烙印,使你熱切盼望你是神的兒女這個事實。你在理智上知道,但現在把它烙印下來。你的心志改換一新。管理你的心思的原則已改變了,你發現你現在可以開始真正以新的方式去穿上新人。

當中有一個協調,你不會完全控制聖靈如何在你的生命裏動工。當你訓誡自己,祂便以聖靈的工作來對應,並且使你改換一新…...你越是說:「我得蒙接納」,並且祂把這烙印下來,你的焦慮便減少。你的勇氣增加。你的防衛降低。你更有能力去接受批評等等。


這個關於你是誰的真理,每一點都是真確的。你是祂的兒女。你是成聖的。你是稱義的。你被收養了。聖經所說關於你的一切事情,都是真確的。那是個過程。你難道不明白它是多麼重要嗎?你正在說:「我們之前查考過它了。」對的,也是不對的。我們之前已查考過它,但現在你是否明白,如果你要進入第25節及其後的經文,爲什麼第22至24節所說的事情必須發生?

你將與怒氣搏鬥。你將與怒氣大大搏鬥。你爲什麼生氣?對於這個問題,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我可以告訴你,很多時候,你的憤怒......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在我的婚姻生活裏發生。在我從事的婚姻輔導中,我見過它發生。我在別的地方也常常看見它發生。

男人對金錢感到極之憂慮和緊張,女人卻覺得無關重要......有一對夫婦。他們都外出工作,也一起幫忙教養他們的子女,但那個男人比他的妻子更爲金錢而掛慮得多。那個妻子卻比她的丈夫更爲子女而掛慮得多。這樣的事情似乎常常發生。所以,當家庭的經濟情況轉差,越來越入不敷支,那個丈夫便大爲緊張不安。他大發雷霆。他非常暴躁和易怒。他的妻子總是說:「平心靜氣吧!」

如果你們是基督徒,作妻子的感到非常高人一等地說:「信靠神吧。我正在信靠神。」接着發生的事情是,如果有孩子出了問題,就是其中一個孩子十分任性,看來他是會慢慢變成殺人兇徒或充滿暴力的人,那個妻子正在爲此大發雷霆。她是那麼暴躁。她是那麼心煩意亂。作爲丈夫的你正坐下來,你感到非常高人一等,你若是一個基督徒,更是如此。你正坐在那裏,說道:「不,親愛的,對於這個問題,你只需要信靠神。神會看顧那孩子。」

在這裏發生的事情是,那個妻子的自我形象與她的孩子們變成怎樣,更緊緊地連在一起,而那個丈夫的自我形象與他能否供養家庭,以及他們是否有足夠的金錢,更緊緊地連在一起。換言之,我們感到他們在某個特別的範疇裏,都沒有穿上新人。那就是爲什麼那個丈夫在這種情況下大爲憤怒的原因之一,而它也是那個妻子在那種情況下大爲憤怒的原因之一。我不是嘗試把人典型化。你會驚訝地發現那樣的事情是何等經常地發生。它是兩性之間的部分差異。

所以,難道你不明白爲何那麼不容易進入第25至32節,繼續完成它,並且說道:「不要說謊。不要再生氣。只需要有點兒向自己呼籲說:『我不要再生氣了。我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嗎?你最終不能繞着第22至24節走。你看得到這是何等不同嗎?讓我繼續下去。

基督教道德在另一方面極之不同的是它對真理的態度。我沒有時間處理這一切,但我會爲你讀出這句話:「永遠不只是向真理喝采,而是把真理應用出來。」讓我這樣說吧。西方思想傾向把真理客觀化,基本上說道:「真理是藉着查看一個對象而得出的科學知識。」東方思想卻傾向把真理主觀化,說道:「不,真理是個人的主觀經驗。」

基督教既不是東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哲學。你只是不能把它歸入一個類別裏。我知道它很多年來已在歐洲將這個原則把持得非常好(但它現今在歐洲不是做得非常好),以致人們傾向稱基督教爲西方哲學,但它真的不是什麼哲學,因爲基督教對真理的理解是這樣:在一方面,它是客觀的。

我所謂的客觀,就是基督教常常說:「這是絕對的真理,不論你喜歡與否,你都必須相信它,而且服從它。它是絕對的真理。它顯然易見。它就在這外面。」另一方面,基督教常常說:「除非你看真理爲活生生的事物,否則真理不是真理。你把真理吸進你裏面去,讓它在那裏改變你。」那就是你爲什麼在一方面不能說謊的原因。


它說:「不要說謊。」你受引誘去說謊。你坐下來,說道:「嗯,但我需要這樣做。我不得不這樣做。」不,真理是客觀的。你不能夠說謊。你一定不可以說謊。你不會說謊。在另一方面,只是嚇唬自己也不夠好。你必須把真理吸進你裏面去。靠着神的聖靈,當你正在改變你的行爲的時候,它必須真的把你裏面改變過來,並且轉換你的身份。

你不只是說:「我不撒謊,因爲我不應該撒謊。」你說:「我不撒謊,是因爲我現今在耶穌裏的身份。那是人性的一個轉變。讓我這樣說吧。以下是引述上世紀韋爾斯一位偉大的牧師鍾馬田說過的話,它是一件很令人害怕的事情。順便一提,按我所記得,當我教導那些嘗試進入事奉的神學生時,我每年都常常讀出從他那裏引述的這一段話。這是一小段非常非常令人恐懼的話。請細心聆聽。


鍾馬田說:「我們正在處理的危機,就是不再在真理的力量之下。當你不再在真理的力量之下,你已成爲那惡者的受害人。作爲牧者,我可以把它應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我能常常研讀聖經,而不用自省和檢視自己,叫自己謙卑下來,也不用被提起來,去讚美神......當我獨自一人在研讀聖經,我一定會感到很渴望去唱詩歌,就如我站在講壇裏的時候那麼渴望一樣。如果那不是真的,我是在一個糟糕的狀態裏。這也適用於聆聽真理。」那就是你。

「如果你能參加教會的聚會,在離開的時候,沒有感到真理的力量,要麼是你失敗了,要麼是那位牧者失敗了。如果它僅僅是智力上的娛樂,只是提供和接收信息與知識,它便停在那裏,沒有以這樣的方式臨到你,使你覺得不舒服。如果它沒有使你察覺你的不足、你的失敗,如果它沒有顯出在你的心裏一些隱藏的、祕密的事情,如果它沒有使你感到你必須振作起來,做一些事情,如果它沒有感動過你,使你大感興奮,令你覺得像是高呼讚美,那麼,你處於危險的狀態裏。

如果你能夠常常讀聖經,也聽到有人教導聖經,而你在內心深處卻沒有受感動,你是在一個危險的狀態裏,因爲真理不只是一件客觀的事情;它是活生生的。」這一番話非常重要,要細心思想。歌羅西書3章16節說:「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我們不只是向真理喝采,而是把真理應用出來。還要把它喫下去。

聖經不斷談到喫下真理,喝下真理,以它爲食物,就如你是嬰孩,吸入真理像喫奶一樣。喫下它。詩篇119篇103節說: 「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爲什麼這一切關於真理的象徵是那麼樣的?因爲真理不僅僅是客觀的知識。你必須把真理吸進去,它也必須改變你。那是基督教的倫理道德和其他各種倫理道德之間的其中一個主要分別。以下是另一個。我們已提過這一點。

基督教信仰總會產生一個明顯地與衆不同的生活方式。基督教必須是你所能找到最全面的倫理道德。正如你在第25至32節所看見,保羅談到溝通、情緒的控制,也談到在人際關係中的復和與饒恕,還有關於性生活、物質主義、財產的運用,以及關於幽默、善用時間(進入第5章),並且對窮人的照顧、盜竊和搶劫,關於親子關係、僱傭關係、夫妻關係,亦有關於玄學和魔鬼那個看不見的世界。

這僅僅是一個作爲例證的清單。這是一封書信。這不是一本書。這不是一篇專題文章。這不是一篇論文。這只是即興的。保羅正在寫信給他的朋友。他說:「不可忘記......」這是一份令人驚訝的清單。你可以看到,即使保羅沒有真的仔細考慮它,只是有點滾瓜爛熟地把它背誦出來......基督徒對世界有最全面的觀點是非常清楚的。你的生活沒有一個範疇,也沒有一個點是基督沒有什麼話要說的。它是全面的。

第三,天然的能力不是作出改變的基礎,因此,失敗者與有成就的人都同享相同的盼望。當你讀完第5章,你會讀到第8節,它說:「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裏面是光明的……」我會稍稍談一談這一點,因爲每當我可以唱歌的時候,我都喜歡把它唱出來。

你會留意到,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都會告訴你,中產階級和中產階級的上層,常是最道德和虔誠的。有時候,我們輕蔑地談論中產階級的道德規範,我將會告訴你原因。你回到古希臘、羅馬,往亞洲去,到任何文化的地方去,你總會發現更聰明的人,更受過教育的人,更有教養的人,更有權勢的人,都常常談論道德規範。一直以來,道德、倫理、宗教和哲學都是上流社會的事情。

這裏就是原因。在基督教之外,每一個體系、每一種哲學、每一種宗教都說:「這是你必須依循的生活方式。鼓起你所有的力量,努力爭取。」你們很多人以爲(也許你仍是這樣),那就是基督教所說的。它沒有這樣說。其他每種宗教都說:「喚起一切事物,如此生活。」如果你試過,卻失敗了,那怎麼辦?如果你喚起你擁有的一切事物,但你只是一直不能過着你的社會裏那些道德之士說你應該過的那種生活,那怎麼辦?還有什麼可說呢?

在希臘、羅馬,在亞洲文化、伊斯蘭文化裏,你知不知道你必須對那樣的人說什麼?你什麼也不說。你與他們保持相當距離。「啊,你失敗了。」沒有什麼可說。「你已盡了力,但不奏效。哼。哈。」因此,難道你不明白爲什麼道德和宗教一直引起那些有能力的、有教養的人,以及那些生活真的完全適應下來,有相當不錯的人脈關係,並相當能夠有紀律,而且重新振作起來的人的興趣?


其他宗教,其他道德規範,其他倫理體系,對於失敗者沒有什麼可說,基督教卻真實地說:「他們是神喜歡的那些類人。」它在哥林多前書第1章是那樣說。它在馬太福音第11章是那樣說,那時施洗約翰在監獄裏,他對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


耶穌說:「我可以證明我是彌賽亞。看看在我周圍的​​人。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你能說出我是彌賽亞,因爲我愛那些過着艱苦生活的人,我在他們的生命裏動工。他們是我的人。我愛他們,因爲他們是那些悟出這真理的人,那就是: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

基督教是如此不同,因爲它完全不是建基於你自己的天然能力之上。每一種可以想象得到的人......你們當中有些人很自律,有良好的背景,氣質也合宜,總之什麼都好。你許多時候很自律,你也真的可以成就很多事情。聖經說,你與那個在貧民窟裏的人距離神的國一樣遠。

你還沒有盡心、儘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你還沒有愛鄰舍如同自己。在許多方面,你自己的道德操守沒有使你更接近神,反之,你比那個在貧民窟裏無家可歸,看來是完全失敗的人更糟糕。在許多方面,你不是更接近神,而是距離神更遠。

耶穌常常對法利賽人說什麼? 「妓女和嫖客比你們更先進入神的國,因爲他們至少知道自己的地位如何。你一切的道德操守不會使你更接近神,反而更遠離神,因爲它其實是你爲自己的能力而豎立的一個紀念碑。現在,你俯伏敬拜造你的那一位。你是一個自力更生的人,你敬拜造你的那一位。那是多麼好!你的道德操守使你離開得更遠。」那就是基督教怎樣看它。

耶穌說:「你的道德行爲是奉你自己的名作的,作爲你得救的一個途徑,但是完全令神厭惡的。神進入失敗者(即那些知道他們是失敗的人)的生命中。你必須認識自己是個失敗者,否則你不能成爲基督徒。」因此,基督教的道德規範是爲了那些失敗者。

第四,基督徒把義理解爲不只是外在的行爲,它在本質上是一件與思想、想象力、態度和動機有關的事情。除此之外,道德規範是壓制的、冷漠的和矯揉造作的。你知道我們說什麼嗎?我們一直都在說這事情。基督教道德的基礎,就是你的個性和身份的轉變。除非你明白它,除非你說:「我做這些好事的原因,是因爲我有一位慈愛的天父,我想討祂的喜悅。」除非那樣的事情發生,否則你會變成一個非常冷漠、品德端正、傲慢、難以接近的人。

我正在讀一篇講章,當中那位牧者說,他正在嘗試與一位醫生分享他的信仰。那位醫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但他是極之逃避宗教的。有一次,他向那位牧者求助,他說:「我的父母都是很有趣的人。我的母親更勝一籌。她到教會去。據我所知,她從沒有行差踏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總是對的。她完全自律,關懷貧窮的人。她有高尚和完美的道德標準。

我的父親是一個不斷故態復萌的酒徒。當他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時,他有點改變了人生的方向。我的母親到那座宏偉的大教堂去,那裏似乎是所有正直的人都去的地方。她是一個令人驚訝的道德和正義之士。但我的父親經常轉過街角到這座破舊的教堂去,這地方的音樂很可怕,人們穿着整齊,來讚美神。


我要告訴你,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如果我必須轉向神,我一定會轉過街角,到我父親的這座教堂去,因爲我的母親把我嚇壞了。我的母親就像一朵雪花:美麗、完美,對稱,複雜,而且冰冷。」基督教說:「裏面和外面都同樣重要。」我引述上世紀韋爾斯一位偉大的牧師鍾馬田所說的話。對於這整個問題,他用了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在美國獲得解放的奴隸,說明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

他說:「我們可以使用這個熟悉的例證,就是在美國的南北戰爭後獲得自由的奴隸。有千千萬萬人從小到大都是奴隸,過着奴隸的生活,但奴隸制度已廢除了。可是,那些從前是奴隸的人,必須學習看自己不再是奴隸了。昔日的主人雖然不能再合法地行使那權力,但他們在行爲舉止上繼續像是個主人。雖然他們可以仍是那麼殘忍和暴力,但他們已沒有法律或政府在背後支持他們,所以他們若是遭到反抗,他們不能再佔上風。

從前是奴隸的人,也必須與我們一直以來按着早已根深蒂固的習慣、風俗和常規去行的傾向搏鬥。除去罪惡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什麼是真實的。你不再是一個奴隸。你是自由的。主人不停地說:『我擁有你。』但你必須轉向主人說:『你沒有擁有我,甚至我也沒有擁有自己。讚美主,是祂擁有我。』

那就是我說基督徒不再是罪的奴隸,而是一個自由人的意思。那就是爲什麼我說當一個基督徒犯罪的時候,他常是一個愚昧的人。昔日那種不能剋制的衝動都沒有了,縱然那種感覺可能仍在。現在,這是他自願向任何錯誤的習慣屈服。你的整個情況已改變了。但我們必須甚至在這一點加上它。沒有什麼事,沒有什麼人,甚至那惡者也不能夠使基督徒做錯事,或使一個基督徒再次成爲罪的奴隸去犯罪,產生罪的結果。」

因此,內在改變是同樣重要的。這位牧者說有一個法律上的改變,奴隸是自由的,但內在也必須有所改變。他們必須認識清楚法律上賦予自己的地位。

最後,你的行爲的動機來自謙卑的感激之心,而不是驕傲地渴望滿足自己。那底線是:在這一切有關說謊的規則當中......其他所有道德體系會說:「不要說謊。控制你的脾氣。控制你的舌頭。不要偷竊。要努力工作。施予窮人。 」當中有一樣實在奇怪的事,似乎格格不入。當中還有另一個命令,記載於以弗所書4章30節:「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

我們稍後將會談到那一切是指什麼,但這裏是那重點:你永遠不會從其他任何倫理體系找到它。其他倫理體系會說:「不要說謊,也不要偷竊,因爲這樣做纔是正確的;或是不要說謊,也不要偷竊,因爲帶來的後果會傷害你。」當然,那些事情都是真實的。保羅說的是:「不要這樣做,因爲你會令住在你們當中的朋友傷心,那就是你們的神。」


你只會爲你所愛的人感到傷心。你只會爲你最親愛的人感到傷心。當你犯罪的時候,你其實是在反叛,令神傷心。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讓它使你明白。那將會改變你的個性。那將會使你成爲一個不只是基督徒,更是活出基督徒樣式的人。

當你犯罪的時候,神沒有說:「你這個不聽話的笨蛋。」我們必須存着敬畏地這樣說,因爲神是一位全能的神。神實際上並不需要你,但神已把祂的情感與我們連結在一起,所以當我們犯罪的時候,祂在情感上破碎了。真的不是這樣,實際上也不是這樣;祂的能力沒有減弱。祂感到傷心。現在,你爲什麼不該說謊呢?因爲它使你的朋友傷心。那就是原因。

你讓那樣的事在你身上動工,你會發現自己比其他任何堅持相同的基本體系(至少在表面上)、其他任何宗教,或其他任何哲學的人,更加能夠說誠實的話,更加能夠處理你的怒氣。不要令你的朋友傷心。祂愛你。那就是動力。那就是核心。那就是你多麼不同之處。脫下舊我。被造成爲新的人。穿上新我。讓我們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何等感激你,你賜給我們這個無比的特權,我們藉此已進入你的身體裏,現在我們藉着成爲新的人,獲得力量去過新的生活。天父,我們思考、研究和探討這些不可思議的教導,以及這偉大的啟示,時間越久,我們越是無言以對。


我們對你說:「讓我們如此意識到你對我們的愛,以及你對我們的渴望,以致我們想討你喜悅,因此我們的義務就變成​​選擇。那些常使我們感到負擔的事情,現在成爲我們最熱切渴求的特權。」事奉你是一個特權。現在,請幫助我們穿上新人,並藉着你的聖靈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使我們的努力與此互相配合。我們奉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