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的果子」系列之三、喜樂──勝過厭煩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聖靈的果子」系列——「喜樂──勝過厭煩」這個題目。

我會讀出約翰福音16章16至22節。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喜樂。我們一直在討論聖靈的果子。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今天我們會探討喜樂這個主題。讓我來讀出約翰福音16章16-22節

  1. 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
  2. 有幾個門徒就彼此說:他對我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又說:因我往父那裏去。這是什麼意思呢﹖
  3. 門徒彼此說:他說等不多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明白他所說的話。
  4. 耶穌看出他們要問他,就說: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你們爲這話彼此相問嗎﹖
  5.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爲喜樂。
  6. 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爲他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爲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
  7. 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

這是神的話語。

經文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我記得我和太太曾經歷一段艱難的時刻。當時我準備搬到另一個城市牧會,我走遍國內多處地方,努力邀請各教會奉獻支持我們的事工。我準備好到一位牧者的家裏查經,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人來參與。

事實上,我和太太把其中一段時間稱爲「在地獄裏的一個月」。我們看着日程表,我說:「我不敢相信自己經歷這樣的日子。」我每隔四天就有三天在路上或在飛機上。我的行程緊密得令人難以置信。在那個時候,我記得有一次在飛機上我感到疲憊不堪,彷佛世上沒有任何盼望。

我看詩篇30篇5節。經文說:「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我看着這節經文一會兒,然後說:「這段經文是否教導我們,基督徒不管晚上有多憂愁,每天早上起來總是面帶笑容的呢?」我知道如果這是真的,我便發現聖經有錯處了,因爲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在我身上。我早上起來並沒有感覺好一點。

事實上,我不知道你曾否遇過這種情況,我往往在上牀睡覺的時候感到快樂,睡醒後卻感到十分焦慮、全身出汗。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回事。顯然,我上牀睡覺的時候心裏想着未做的事,例如所有未打的電話,以及所有未回覆的電話……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回事,但是我知道我早上醒來沒有面帶笑容。

後來我開始明白這節經文的意思。經文告訴我們,神的兒女必得着無比的喜樂,甚至沒有任何悲傷最終能夠勝過這份喜樂。那時候,我不知何故重看我最喜歡的小說──英國著名小說家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奇幻小說《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一天晚上,我拾起這本小說來看,那天我大約凌晨兩點才上牀睡覺,卻要在四點起來趕搭飛機。有時候一個人會累得無法入睡。你知道那種感覺是怎樣的呢?你累得難以入睡。

我看小說的其中一部分。小說中提到那位年老的巫師甘道夫(Gandalf),世上所有的問題都壓在他的肩頭上。他努力去拯救世界免受黑暗和邪惡勢力控制。他肩負所有的問題。

有一次,有人說了一句話,甘道夫開始發笑。他從心底裏笑出來。小說描述這位朋友望着甘道夫,突然意識到儘管這位老人肩負一切沉重的壓力和負擔,這一切之下卻藏着喜樂的泉源。這是極深的泉源,不管上面有多重的巨石壓着,也無法阻擋這喜樂的泉源。裏面藏着的喜樂足以令一個王國笑逐顏開。

有些喜愛《魔戒》的朋友也許還記得這一幕。這裏有一位彎着腰的老人肩負着整個世界,他突然發笑,那顯然是發自內心的笑容。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說:「基督徒應當是這樣的。」詩篇30篇5節說:「早晨便必歡呼。」這意味着基督徒生命中有一份無比的喜樂,沒有什麼可以把它奪去。因此,對基督徒來說,悲傷總是暫時的,喜樂纔是永久的境況。

今天我們會討論喜樂這果子。我們會沿用在上個節目所採用的方式來講解,在接下來的多個節目中也會繼續採用這個方式。我會闡釋這段有用的經文,然後嘗試從四方面總結一下聖經對喜樂有何教導。我們在每個節目中都會從這四方面去探討。

首先,何謂喜樂?成熟的屬靈生命擁有這種特質,喜樂的定義是什麼呢?仁愛、喜樂、和平、忍耐……這些聖靈的果子是成熟的屬靈生命的特質,你在基督裏可以擁有這些特質。何謂喜樂呢?與喜樂相對的是什麼呢?虛假的喜樂是什麼呢?我們如何在生命中結出這果子呢?

首先,讓我闡釋這段經文。讓我們從剛纔所讀的經文中發掘這四個重點。在某意義上說,這是一段很奇怪的經文。當時耶穌對他的門徒說:「我將要離開你們。我將要被釘在十字架上。我快要離世,但我會回來。現在你們憂愁,但是當我回來的時候,你們要見我,你們就會得着極大的喜樂。」門徒不明白耶穌所說祂將要受死、被釘在十字架上這些話的意思。門徒向耶穌提出問題。

耶穌在這裏說祂將要受死和復活。我們可以從這段經文學到很多有關耶穌受死和復活的教導,但是我們暫時不會討論這方面的教導。我們只會着眼於耶穌在這裏所教導有關喜樂的道理。我們會從這段經文作選擇性的講解。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很多其他的道理,但是讓我們只着眼於耶穌在這裏所教導有關喜樂的道理。

第一,喜樂是基督徒的本質。第22節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耶穌並不是對這些基督徒說:「你們當中有些人會充滿喜樂,有些人卻沒有喜樂。」耶穌所說的是一個事實。如果你是基督徒,你與耶穌基督相遇,你必然充滿喜樂,這份喜樂是沒有人能奪去的。

基督徒必然充滿喜樂,因爲喜樂是神所擁有的特質。我們在過去兩個節目中談到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從本質上說,成爲基督徒就是與神建立親密關係,這種親密關係使你感染到神的一些屬性和特質。

還記得我們之前討論過這一點嗎?神學家指出神的某些特質稱爲可轉移的屬性。這個名稱有點深奧,卻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你與配偶的關係良好,你的配偶若患上傳染病,你也可能受到感染。除非你與配偶常常吵架,關係並不親密,否則你必定受到感染。

如果你與神的關係親密,你會感染到祂的一些屬性,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等屬性。這些都是神所擁有可轉移的屬性。你從神那裏感染到這些屬性。喜樂是神的其中一個屬性。你很少思想這一類問題,對嗎?你認爲這位至高者是一位滿面白鬚的神,祂從莊嚴的大教堂頂伸手摸亞當。你不覺得喜樂是神的其中一個特質,事實卻是如此。

箴言第8章論到智慧。智慧呼叫說:「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約翰福音第1章告訴我們,這智慧就是耶穌。經文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就是智慧。耶穌自己也指出這一點。你可以看看箴言第8章,你若明白到耶穌看自己爲箴言第8章中所說的神聖的智慧,你便明白箴言第8章所說的神聖智慧。這實在令人驚訝。

如果你看箴言第8章,你會發現智慧是以第一人稱來說話的。智慧說:「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經文說:「我在他那裏爲工師,日日爲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踊躍,踊躍在他爲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經文用了一個極不尋常的希伯來字sachaq來描述耶穌和神。這個字的意思是喜樂。然而,這個字實際上有嬉戲、歡樂、跳躍拍掌的意思。耶穌基督用這個字來描述自己。祂的意思是:「我不只是看着世人說:「嗯,不錯。」耶穌興高采烈。祂喜樂歡呼。

西番雅書 3章17節說:「耶和華……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你心裏想:「等一下。耶穌因我們歡喜雀躍這個說法似乎不太莊重,也似乎不太威嚴。」是的,這是充滿威嚴的喜樂。這是神聖的喜樂。這就是神,沒有一個真正認識神的人應該悶悶不樂,因爲神並不是如此的。因此,我們明白到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必然得着這份喜樂。這是十分重要的。

喜樂對神來說十分重要,對福音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你聽過「福音」這個詞,對嗎?「福音」是什麼意思?是好消息、好信息、佳音。這是很好的翻譯。福音是喜訊。這是福音的真正含義。福音是帶來喜樂的消息。「福音」這個詞意味着這個消息、這個事實帶來喜樂。因此,如果你沒有喜樂,你便沒有領受福音。

多年前,托爾金寫過一篇文章,那是我所讀過其中一篇最精彩的文章,名叫〈論童話故事〉(On Fairy-Stories,)。這篇文章論到虛構的故事、托爾金的神學理論、以及他對於虛構故事的架構理論。我認爲他的說法很有意思。基本上,托爾金說所有感人的故事都是以福音故事爲依據的。

托爾金論到福音的故事,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黑暗和充滿罪惡的世界,我們正趨向滅亡,然後有一個英雄出現。有一個人闖進這個世界,擔當我們的厄運。祂看來最終必定敗亡,看來被擊敗了,但你看,祂從失敗中取得勝利,祂歡呼雀躍、凱旋而來,祂打敗一切邪惡的勢力。事實證明祂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懦弱,祂是一位偉大的君王,而且要帶領我們得勝。」

托爾金說:「這是每個我們所喜愛的故事的本質。」他說:看看那些人人都喜愛並從中得着樂趣的故事,每個故事、每個童話所描寫的情況都是相同的,對嗎?故事中的英雄看來好像走入了死衚衕一樣,沒有出路,但是情況並非如此!

托爾金說裏面蘊含着每個感人故事的本質。只要你看看這些故事,你會發現它們都只是模仿這個架構編定的。這些故事充滿了福音的影子。托爾金說福音和所有這些故事的唯一分別是,福音是成爲了事實的神話故事。福音是成爲了事實的神話故事。我們所讀過的一切神話故事、我們所喜愛的一切神話故事、所有詩歌、所有故事、所有小說、所有奇幻電影都是神話。

人人都去看的電影從未獲得一致好評,因爲它們的製作不夠嚴謹,嚴謹的作品完全除去任何類型的福音情節,沒有英雄主義,也沒有善惡之分。最終,沒有任何人能夠從失敗中取得勝利,也沒有任何人爲美善的事而死。人們說:「啊,不要這樣。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那些電影通常都是很好的,卻不會讓人趨之若鶩,因爲托爾金說,只有福音能給人喜樂的本質。

托爾金在文章中寫道:如果你不相信福音,最終你只會絕望,因爲每個人都需要相信福音是真確的。福音是唯一能夠給人純全、徹底、永恆的喜樂的信息和故事。儘管我們說所有別的故事都是逃避現實的虛構故事,我們卻喜愛這些故事,因爲這些故事使我們想起福音。福音是一個成爲了事實的神話,因此,福音是一個喜訊。福音是帶來喜樂的信息。

我想讓你們知道拒絕福音的後果。你會感到絕望。你知道的,因爲如果福音不是真的,那麼一切都變得絕望、沒有任何解決方法、也沒有英雄主義。最終沒有真正的勝利,沒有人從失敗中取得勝利,也沒有正義的勝利。我們必須相信福音。我們是爲此被造的。爲什麼?因爲福音是真的。

當每個人都說:「我們必須相信福音,但這並不代表福音是真的」,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就是我們爲什麼要相信福音呢?稍後我們會看到,正如魯益師所說:「小鴨想游泳。你看,那裏有水。人感到飢餓,你看,那裏有東西可當作食物。」

如果你發現自己渴望一份世上無法給你的喜樂,你知道也許你不是爲了這個世界而被造的。也許你是爲了一個比這個世界更偉大的世界而被造的,也許你是爲了一個比這生命更偉大的生命而被造的。你看,除非你找到這個更偉大的世界和生命,除非你真的把自己的盼望放在天上、耶穌基督身上和福音上,否則你將永遠無法填滿心中的洞,你永遠不會明白何謂喜樂。因此,喜樂是基督徒生命的本質。

第二,喜樂與悲傷同時出現。這教訓在這段經文中清晰可見,也貫穿整本聖經。正如我們將會看到,與喜樂相對的不是悲傷。你以爲與喜樂相對的是悲傷嗎?不是。正如我曾經說過,與愛相對的不是忿怒。人們會說:「好吧,如果你愛我,就不會向我發怒。」

我們嘗試這樣解釋: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會常常向他發怒。這不是正確的嗎?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會常常向他發怒,因爲你恨惡邪惡,你恨惡一切破壞你所愛的人的東西,你恨惡他們生命中的邪惡,你恨惡他們生命中那邪惡的部分。與愛相對的不是忿怒。正如我們所說,與愛相對的是恐懼和冷漠。

與喜樂相對的不是悲傷。我們知道這一點,因爲聖經不斷給我們展示我們擁有極大的喜樂,這份喜樂可以跟悲傷共存。喜樂可以與悲傷同時出現。舉例說,第21節說:「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爲他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爲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我碰巧也有這種經歷。

我得承認這不是我的親身經歷,但是我喜歡回想起這個經歷,因爲這是我生命中三次最重大的經歷,我看到自己的三個孩子出生。只有這三次,沒有別的了。我還記得這種經歷……誠然,當孩子出生的時候,母親忘了她的苦楚,因爲孩子出生令人充滿喜樂。然而,那苦楚還沒有消失。我也知道這一點。孩子已經出生了,孩子已經來到世上,父親抱着孩子,母親爲孩子出生而欣喜雀躍,但這並不意味着痛苦已經消失了。

我認爲耶穌所說的絕對正確。婦人忘了她的苦楚,但這並不意味着痛苦已經消失。那份喜樂掩蓋了苦楚。這舒緩的感覺並不意味着身體不再痛得要命,但是當中卻充滿喜樂。喜樂掩蓋了苦楚。耶穌要說的是,你在世上的痛苦和悲傷並不會消失。

許多基督徒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事實上,很多來到教會開始考慮接受福音的人顯然都犯了這個錯誤,他們來到神面前,不是因爲他們相信自己是一個需要得蒙赦免的罪人。他們並不認爲自己悖逆神,並且必須向神降服。他們不是這麼想的。他們把自己視爲一個需要得醫治的受害者,因此,這些人來到神面前往往會這麼說:「如果我將自己的生命交給神,我生命中這一切的痛苦和悲傷都應該會消失。」

這段經文並沒有這樣的應許。事實上,難道你不想效法耶穌基督的樣式嗎?你想要像耶穌基督嗎?好吧,但是耶穌基督多受痛苦、常經憂患。希伯來書第12章告訴我們,耶穌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這是什麼意思?

耶穌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祂所擁有的喜樂掩蓋了祂的痛苦。祂所擁有的喜樂幫助祂繼續前行,但是這份喜樂與祂所受的痛苦同時出現。這份喜樂與極大的痛苦和悲傷同時出現。耶穌常常流淚哭泣。

我只知道聖經中有一處經文談到耶穌笑了(也許有人可以告訴我另一處經文在哪裏)。聖經說:「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我並不確定這是否意味着耶穌在笑。這確實意味着耶穌很歡欣。此外,耶穌在另一處說:「我很喜樂。」聖經中有這些記載,但總是談到耶穌的悲傷、痛苦和哭泣。耶穌充滿喜樂,但同時也經歷悲傷。

我們之前曾經透過彼得前書看生命中的試煉。讓我簡略地概述一下這信息。聖經告訴我們,當你成爲了基督徒,你會變得更喜樂,同時又變得更悲傷。很多人似乎都這麼想:「當我成爲了基督徒,我就會成爲一個更喜樂的人。」這是真確的。

你忘記了聖經還說當你成爲基督徒,你也成爲一個更悲傷的人。你實際上成爲一個更極端的人。你擁有前所未有的喜樂,但實際上你在許多方面受更多苦。爲什麼?聖經中提到救恩就是除掉人的石心,使人得着肉心。在舊約以西結書36章26節,神說:「我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

當你遠離神的時候,你使自己變得剛硬。這是你能夠處理在世所面對的問題的唯一方法。你並沒有從內心涌出來的喜樂。你沒有得救的確據,也不肯定自己將來要與基督一同作王直到永遠。你與神沒有親密的關係。你打算怎麼處理生命中的問題呢?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使自己變得剛硬,使自己變得堅強,說:「我不會讓這一切控制我。」隨着時間過去,你變成一個更加剛硬的人,我相信你會經歷少一點痛苦。

你成爲了基督徒,跨越了信心的界線,神賜給你一個肉心。神賜給你一個柔軟的心,你開始看到自己生命中的罪,那是你從前看不到的。你不再爲自己的罪找藉口。你不再說:「好吧,如果你的配偶像我的配偶那樣,你也會……。」你知道自己無法再爲罪找藉口。對嗎?你必須說:「這是我所犯的罪。這是我的錯。」你爲自己的罪感到更悲傷,但是你也環顧四周,看到人們因自己的自私和驕傲而把自己弄得粉身碎骨,你看到更多靈命失常和脫離現實的人。

你知道當自己面對現實,當自己與神相交,你開始看到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你環顧四周,開始意識到其他人完全脫離了現實,他們撞向大門、牆壁和石頭,甚至不知道爲什麼自己會弄得滿身鮮血。他們甚至看不到那些門、牆壁和石頭。你發現自己越來越敏銳,在某程度上你變得更憂傷,就像耶穌一樣。但是同時你又得着喜樂,這份喜樂超越了悲傷。基督徒真正的喜樂是一種超越悲傷的喜樂。

正如我們之前說過,其實這更像一陣寒風來把火爐打開了,火爐的熱力蓋過了寒風。當悲傷進入基督徒的心,悲傷激發起更多喜樂。這讓你更親近神,幫助你更深入認識神,喜樂加增了,你可能會說,這好像火爐打開了,喜樂蓋過了悲傷。

這是一個堅壯基督徒的寫照。基督徒不是一個總是時刻充滿喜樂而沒有悲傷的人(因爲我們有耶穌在我們心裏)。這並不是基督徒的寫照。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心裏好像有一個充滿喜樂的火爐,當悲傷來到,這火爐便打開,喜樂蓋過悲傷。但是悲傷仍然存在。悲傷仍在那裏。

你還記得約伯的經歷嗎?我們之前曾討論過約伯的經歷。當所有問題進到約伯的心,他撕裂衣服,把爐灰撒在頭上,他伏在地上哀求。聖經說:「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很多基督徒會說:「如果我們看見有人因爲悲傷而撕裂衣服,伏在地上哀求,……」

我們往往會說:「這個人沒有信心。這個人怎麼了?他已經失控。」然而,聖經說:「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這意味着深切的悲傷痛苦與喜樂並非互不相容。悲傷和喜樂是同時出現的。

第三,喜樂是持久而深刻的。第22節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真正的喜樂的特徵是它不受環境影響。經文說:「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我知道有些女士需要看看希臘原文實際上是怎麼說的。經文記載耶穌說:「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你也許會說:「等一下。」

耶穌要說的是:「如果你的喜樂是建基在我身上,那麼你身處的環境就不是給你帶來最大的保障、最尊貴的身份和最大喜樂的東西了,對嗎?你要把喜樂真正建立在我身上。我是永不改變的。我是主、我是神,我永不改變。人會改變、股票市場會改變。這些東西都會改變。如果你將一切都依靠在這些東西上,人們當然會奪去你的喜樂!但是如果你從我身上得着喜樂,定睛仰望我,情況會怎樣呢?答案就是:沒有人能奪去你的喜樂。這喜樂是持久而深刻的。」

第四,喜樂是由基督而來的。這意味着要順服基督、認識基督、向基督禱告。喜樂並不是輕易培養出來的。這取決於你對耶穌基督有多順服和有多認識。請聽!順服基督爲什麼能帶來喜樂呢?順服基督能透過不同階段帶來喜樂。首先,順服帶來清潔的良心。我們當中很多人得不到本該得着的喜樂,主要是因爲我們沒有清白的良心。我不知道是什麼使你的良心受到困擾,但不管是什麼原因,你必須把它除掉,因爲喜樂的本質是擁有清白的良心。

基督徒可以比其他人更有勇氣和更加喜樂,因爲如果你知道自己罪得赦免,你看到自己最糟糕的一面,你知道這一切都蒙赦免和蒙接納,你便擁有清白的良心。你不怕有任何人會發現你最糟糕的一面。你相信神按你的本相接納你,你的罪已經抹去了。這就是勇氣的來源。

我們的生命之所以充滿羞怯和自我意識,又缺乏安全感和喜樂,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一個污穢的良心。因爲你生命中有些東西攪擾你的良心,所以它們奪去你的喜樂。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個水桶,喜樂是水桶中的水。

不清潔的良心就好像距離水桶底部一寸的地方有一個洞。這一切喜樂理應進入你心裏,你也知道這一切喜樂進入你心裏。你是基督徒,這一切喜樂進入你心裏,但是你希奇爲什麼你永遠無法使水桶裏的水盛滿超過一寸。這是因爲水桶裏有一個洞,這個洞一直損害你的良心。順服基督能帶來清白的良心。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此外,順服基督能帶來喜樂還有另一個原因。耶穌不斷談到這一點,說:「你若認識並遵行我的話,你就會充滿喜樂。」約翰福音第15章和其他經文都有記載。這樣看來,當我們順服耶穌的時候,就能夠讓神的靈以最有效的方式藉着神的話在我們生命中自由地運行。順服基督是得着喜樂的途徑。

我們要向基督禱告、認識基督、恆常與基督相交。這是顯而易見的。耶穌說:「當你見到我,你便會充滿喜樂。」當然,我們所說的不是指面對面見到基督。聖經常常提到,只要我們去到神面前,願意花時間與神相交,我們可以藉着禱告憑信心看見基督。喜樂是透過禱告和順服而進入我們的生命。讓我來總結一下這信息,並給大家引用另一些引文。

首先,喜樂的定義是什麼?喜樂是因我們在神裏面擁有不改變的特權而產生出昂首挺胸的感覺。欣喜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你感到很輕省,你不會消沉。昂首挺胸好比欣喜。

正如我們說過,你的生命中可能有很多垃圾。與喜樂相對的不是悲傷、不是垃圾、也不是苦楚。喜樂就是在狂風暴浪中仍能繼續昂首挺胸的能力。你感到很輕省。因此,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爲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是什麼意思?譯作「榮耀」一詞的原文(kabod)有重量的意思。保羅要說的是:「我藉着順服和認識耶穌基督而體會到的榮耀,比起我所受的苦楚深沉厚重得多。我所受的苦楚在相比之下顯得至暫至輕。」你知道在保羅心裏出現的是什麼景象?保羅想到一個天秤。有些東西看來很重,但當你把一些比它重十倍的東西放在天秤的另一面,這東西看來便很輕了。」

保羅說:「我的生命中有極重無比的榮耀,這使所有別的小事看來好像跳蚤叮咬一樣。」你知道保羅所說別的小事是指什麼嗎?是幾乎餓死、遭遇海難、被鞭打三十九下,等等。它們看來好像跳蚤叮咬一樣。保羅的生命中和基督徒的生命中所擁有極重無比的榮耀使他們即使面對猛獅襲擊仍能唱詩讚美神。爲什麼?他們說:「啊,我快要被折磨致死。好吧,你知道這與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相比只是跳蚤叮咬而已。」

想一想我們無法勝過的事情。我們相信的是同一位神。我們所得着的供應與他們所得着的也相同。喜樂是因着我們享受神永恆不變的特權而昂首闊步。看看以下魯益師所說一句精彩的話:「我們的主發現我們的渴求不是太強烈,而是太微弱。」看看這段話:「我們是三心兩意的受造物,終日縱情酒色、放蕩心志。神要把無比的喜樂賜給我們,我們像一個無知的孩子仍想繼續在貧民窟的爛泥中玩耍,因爲這孩子無法想象在海邊度假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太容易滿足了。」

每當有人對我說:「好吧,我認爲歸信基督是個好主意,但是我不想現在決志信主。我的意思是,我怕信了之後會受到限制。我仍想做某些事情,我仍想跟某些人交往。有些事情我仍然想做,我不想自己受到限制……」你在開玩笑嗎?你太容易滿足了。你是一個三心兩意的受造物。你不知道自己有多胡混。你在貧民窟的爛泥中玩耍,你說:「你知道的,我很害怕,我不想限制自己。」神要把無比的喜樂賜給你,你卻縱情酒色、放蕩心志。

其次,與喜樂相對的是什麼?與喜樂相對的不是悲傷,而是絕望。你明白嗎?是絕望。與喜樂相對的不是悲傷,而是絕望。我們之前說過,彼得前書1章6節和別的經文告訴我們,基督徒在痛苦和悲傷中仍然可以充滿喜樂。基督徒比別人更悲傷,也更喜樂。我們討論了這一點。

請看羅馬書5章3節:「……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爲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爲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經文顯然是說,我們在患難中仍然可以充滿喜樂,因爲我們有盼望。

盼望是什麼?盼望就是有能力這麼說:「雖然地上有這一切美好的東西,但是我擁有更美好的東西。雖然別人對我的讚賞是很好的,但是我有更好的評價。與喜樂相對的不是悲傷,而是沒有盼望和絕望。

舉例說,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說基督徒也會悲傷,但是保羅說:「你們不要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這是不是很有意思?有些人認爲基督徒不應該悲傷!這不是保羅在這裏所說的。保羅說基督徒有一種不同的悲傷。他們把盼望(他們對未來的盼望、救恩的盼望)撒在他們的悲傷上,就好像人們把鹽撒在肉上以免變壞一樣。還有一個更貼切的例子……坦白說,這好像把鹽撒在傷口上。雖然這令人感到刺痛,但是它使傷口不致惡化。基督徒把他們的盼望撒在他們的悲傷上,以免悲傷加增。

當你感到悲傷時,你不要說:「我不可以悲傷,因爲我是基督徒!」不是這樣的。保羅沒有說你應該這樣做。這是十分不健康的做法,耶穌也沒有這樣做。耶穌在十字架上沒有說:「我不會讓這事臨在我身上。」耶穌沒有這麼說。這是斯多亞主義的說法。這是異教的哲學,這是希臘的哲學,並不是基督信仰。基督信仰從來沒有這種看法。耶穌做了什麼呢?祂把盼望撒在悲傷上。

第三,虛假的喜樂是什麼?虛假的喜樂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源自我們依靠所得着的祝福,而不是依靠那位賜福者。當我們得到一些我們認爲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的東西,我們會感到喜悅。我們早前曾經討論過這一點。

如果你生命中有一個偶像,你說:「只要我得到這東西,我就很了不起,我的生活就會很美好。」當你與這個偶像越親近,你的偶像就成爲了你生命中的神,它會祝福你。如果事業成爲了你的神,你受它所控制,當你晉升的時候,事業這個神會祝福你,對你說:「我兒啊,我祝福你。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但是這種情況只會維持一段時間,如果明年你不再晉升,這個偶像會來詛咒你,對你說:「你認爲自己是一個人嗎?看看那些比你晉升得更快的人。看看你所有的大學同學。看看他們現在身處什麼位置!」

你看,這個小小的偶像會開始來詛咒你,所以現在如果它祝福你,別這麼高興,因爲這種情況不會維持太久。除了真神以外,所有的神都是假神,只有真神才能夠給你喜樂。虛假的喜樂都是短暫的,這樣你便可以辨別出虛假的喜樂。虛假的喜樂建基於所得的祝福,但是這並不超越那些祝福,更加沒有仰望賜福者──神自己,單單以神爲樂。

第四,我們如何在生命中結出喜樂的果子呢?基本上,喜樂源於我們有得救的確據。得救的確據源於我們知道自己得救,不是因着自己的好行爲,而是出於神的恩典。如果你不肯定自己是否有得救的確據,這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但是我想讓你知道,最終,得救的確據是基督徒在生命中得喜樂的基本途徑。

現在我們沒有時間詳細講解這一點,但是在信息結束之前,我想引述以下兩段對我們很有幫助的引文。十九世紀英國利物浦主教賴爾(J.C. Ryle)指出爲什麼得救的確據是喜樂的源頭。他說:「得救的確據不但使神的兒女從痛苦的束縛中得釋放,而且還給他們莫大的安慰。得救的確據讓他們感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已經解決了,最龐大的債務已經還清了,最嚴重的疾病已經治好了,最重要的工作已經完成了,一切別的事情、疾病、債務和工作相比之下顯得微不足道。」你明白嗎?

我們能夠在盼望和喜樂中成長,享受與神同在,想到將來與神一同作王便興奮不已,這就是喜樂的本質。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對初信的基督徒來說,我今天所說的所有事情聽起來也許十分嚇人,因爲這些事看來十分遙不可及。

你說:「這些說法不夠具體。我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我認爲這些事情顯然是可以做到的,也必須可以做到。從歷史上看,這是可能的,因爲擁有這份喜樂的基督徒可以面對着獅子的襲擊和吞噬,仍然可以歌唱。因此,這必然是千真萬確的,但問題是,我到底如何能夠超越所得的祝福,只仰望那位賜福者呢?我如何能夠把盼望放在永恆和看不見的東西上、着眼在神榮耀的本體上,以及我自己在主裏的身分上呢?我的意思是,能夠這樣的歡呼喜樂是很好的,然而,這並不夠具體。我該怎麼做?」

魯益師曾說過一段很美的話。他說:「剛開始學習希臘文語法的小學生無法想象自己長大後欣賞古希臘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作品如情人期待婚姻一般熾烈。首先,他爲了避免受罰或爲了取悅自己的父母而努力取得好成績,充其量他希望擁有目前想象不到或不敢渴望的美好將來……他逐漸有所體會,在這件純粹的苦差事中慢慢自得其樂,沒有人能夠指出哪一天或哪個時刻那個階段不再出現,而另一個階段會開始。」

音樂家十分體會這種情況。這也許是很難的,但是你還記得當初你只是練習彈音階,而且你必須這樣做?現在你達到了一個階段可以坐下來表達自己,自然流露的彈奏樂章,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這需要多年的苦工才使你達至這個自由自在的階段。正如魯益師所說,沒有人能夠指出哪一天或哪個時刻那份樂趣終於會掩蓋那苦差事。

「基督徒在世的境況跟將來在天堂的境況相比就像那個小學生一樣。正如詩歌取代了語法,福音取代了責任。渴望慢慢改變成單純的聽命,正如漲潮浮起了擱淺的大船。十字架在冠冕之先,星期日在星期一之先。世界無情的牆上有裂縫張開,我們獲邀去跟隨我們這位偉大的首領。」

跟隨耶穌基督是關鍵所在。跟隨耶穌基督,到祂跟前,你就會得着喜樂。喜樂會俏俏進入你的生命中,最終不再是苦差事了。你要跟隨耶穌基督,這是關鍵所在。到耶穌跟前,祂必賜給你喜樂,這喜樂沒有人可以奪去。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賜下福音,它是唯一能夠給人純全、徹底、永恆的喜樂的信息,唯有禰才能夠給我們真正的喜樂。求禰幫助我們明白福音,活出福音,緊緊跟隨耶穌基督,得着這份沒有人可以奪去的喜樂。感謝主。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