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裏成長(二)」系列之七、被告席上的神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在基督裏成長(二)」系列—— 「被告席上的神」這個題目。

今天我們研讀的經文引自出埃及記17章1至7節,以及哥林多前書10章2至4和 11節。我們之前曾經探討過同樣的經文,當時很多人深受感動,生命得着重大的改變。

爲什麼今天我們再次研讀這兩段經文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爲過了一段時候之後,很多事情都已經改變了,所以藉此回顧一下是十分有意思的事。其次,我很喜愛這段經文,因爲這段經文基本上表明瞭聖經的所有重點。雖然這段經文看來並不是論到耶穌基督,卻是關乎耶穌的。一切都是關乎耶穌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段經文也是關乎教會的。

教會的責任不是要把會眾帶到一個教會面前,也不是要把會眾帶到一個牧者面前。教會要帶給會眾的不是一套哲學、不是某種風格的敬拜,也不是某類型的音樂,或諸如此類的東西,雖然每個教會都可以帶給會眾很多獨特的東西。教會是要把會眾帶到耶穌面前。一切都是關乎耶穌的。音樂是關乎耶穌的,宣講也是關乎耶穌的。教會理應是關乎耶穌的。一切都是關乎耶穌的。

我們可以再次研讀這兩段經文,對我們來說很有益處。讓我讀出這兩段經文。首先我會讀出埃及記17章1至7節。這是一段不可思議、非比尋常的經文,在人類救贖歷史中非常重要。出埃及記17章1至7節:

1.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着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

2.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爲什麼與我爭鬧﹖爲什麼試探耶和華呢﹖

3.百姓在那裏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爲什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

4.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

5.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裏拿着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

6.我必在何烈的盤石那裏,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盤石,從盤石裏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

7.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

接着,我會讀出哥林多前書10章2至4節和11節:

2.都在雲裏、海里受洗歸了摩西;

3.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

4.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着他們的靈盤石;那盤石就是基督。

11.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爲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你看,保羅十分明確地指出:「如果你想明白聖經,你必須知道聖經中的一切都是關乎耶穌的。聖經中的記載不只是寫給當時的人,也是寫給我們這些末世的人。那盤石就是基督。」在我們開始討論這兩段經文之前,我想讓大家知道兩件事。我要深深感激兩個人給我對這兩段經文的洞見。其中一位是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他寫了一篇題爲《被告席上的神》(God in the Dock)的文章。另一位我要感謝的是美國神學家克艾蒙(Edmund Clowney),他寫了一本書,名叫《揭開奧祕》(The Unfolding Mystery)。

神要在這段經文中教導我們一些道理。保羅說:「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爲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保羅要說什麼呢?他教導我們三個原則。

第一,世界是一片曠野。在新約中,神經常提到這個世界……整個世界以及基督徒活在世上都是在曠野的經驗。這是新約提到的,十分清晰可見。世界是一片曠野。有些朋友曾經去到俄羅斯中部,看見當地居民所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那裏的人實際上世世代代活在奴役之下。

事實上,當你放眼看看這個世界,讀一讀歷史,你便意識到:「到底哪裏的人相對較少的受到壓迫和專制統治呢?哪裏的人相對過着較舒適的生活呢?哪裏的人相對較少的受到戰爭、災難和瘟疫的影響呢?」你開始明白到其實某些西方國家的人生活在一個溫室中。他們生活在歷史上最輕鬆的時刻和地方。

然而,儘管這些人不用擔心鼠疫,不用擔心壓迫和專制統治,儘管他們在某程度上生活在歷史上最安舒的地方和時刻,他們並不快樂,不是嗎?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很多人深感不滿。即使在最安舒的地方和時刻,世界仍是一片曠野。神知道這一點。神將祂的百姓以色列人送到曠野。在新約中,神不斷地說,這是要給我們作爲鑑戒。這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知道你是這樣生活的。

第二,神爲生活在曠野的人開闢了一個泉源。神開闢了一個泉源。神知道除非祂開闢一個泉源、一個快樂的泉源、力量的泉源、生命的泉源,否則我們都會死在曠野。

第三,這個泉源得以開闢,全是因爲神親自進入曠野,承受我們的懲罰。說得更確切一點,神親自受苦,承受了行惡的人該受的審判。

如果我們要進一步明白這三個原則,我們必須看看這段奇妙的經文。這是一段關於審訊的經文。首先我們從經文看到有人提出訴訟,然後有審訊,最後有執行判決。首先,第1 至 3節論到訴訟;然後,第4至 5節論到審訊;最後,第6至 7節論到執行判決。經文顯示了訴訟、審訊和執行判決。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經文。讓我們詳細看看這段經文。

首先,摩西一直聽從耶和華的命令,以色列人來到一個地方,他們因爲沒有水喝而煩躁不安。他們也餓了。有些人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因此,以色列人起來埋怨摩西。他們受苦,他們不明白爲什麼他們要受苦。

讓我引述英國基督徒女作家桃樂絲‧榭爾絲(Dorothy Sayers)在其著作《基督徒致後基督教世界的信》(Christian Letters to a Post-Christian World)中所說的一段話。這段話很有意思。她說:「……在我看來,人若以爲基督信仰是一種超塵脫俗、脫離現實、充斥着理想主義的宗教,那真是相當可悲……相反,基督信仰是現實的,是無情的現實,甚至是殘酷的現實……。」

換句話說,沒有別的宗教、沒有任何一個由人所創立的宗教(基本上,除了基督教之外,所有的宗教都是由人所創立的)能夠參透受苦的意義。沒有任何一個宗教能夠做到。沒有任何一個由人所創立的宗教能夠把受苦的意義一致地融入它們對世界的理解。沒有任何一個宗教能做到。事實上,基督信仰是唯一現實的宗教。如果你研究其他的宗教,你會發現其他的宗教對於受苦的問題根本束手無策。這些宗教的神學理論絕對完全不足以解釋受苦的問題,因爲它們根本脫離現實。

只要你看看佛教,看看東方的宗教,你會發現它們告訴你受苦其實是一個幻覺。你受苦是因爲你以爲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受苦是因爲你看不到自己其實是與天地宇宙合而爲一的,你與整個現實世界是合而爲一的。因爲你以爲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只想到個人的需要,於是你受苦,但是你的痛苦只是一個幻覺而已。因此,你要做的就是與天地宇宙合而爲一,並透過默想來克服痛苦。苦難只是一個幻覺而已。

我不認爲這是解決苦難的方法。順帶一提,輔導員會告訴你,當你處理問題的時候,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否認問題的存在,說:「這只是一個幻覺而已。」這是人們在婚姻關係中用來處理衝突的一種方法。其中一個方法是沉默不語,拒絕討論問題。另一個方法是完全否認有問題存在,說:「沒有任何問題。他可以渡過難關的。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他們不會以實際的方法跟配偶討論問題。

這不是處理婚姻問題的方法,也不是解決苦難問題的方法。這只是對苦難的問題採取鴕鳥政策,就好像鴕鳥說:「只要我把頭埋進沙土裏,問題便會消失了。」不是這樣的。在某些情況下,這是相當荒謬的做法。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經常取笑那些基督教科學教派的信徒。基督教科學教派對苦難的理解其實有很多觀念來自東方思想。他們說:「受苦是源自你的思想和心態。」

馬克‧吐溫說:「我有一個好朋友是基督教科學教派的信徒。上星期每次我要去找他的時候,他總是說:「很抱歉,我無法出來見你,因爲我妻子覺得自己病了。」然後,到了星期一和星期二我再去找他。他說:「很抱歉,我妻子覺得自己的病情嚴重了。最後到了星期三,他說:「很抱歉,我今天無法出來見你。我妻子認爲自己死了。」馬克‧吐溫取笑這種情況,當然你可以取笑這種情況。馬克‧吐溫是一個富幽默感的作家。這種情況理應是很有趣的,但當然這是相當荒誕的幽默。這不是面對苦難的方法。

此外,還有另一種面對苦難的方法。西方的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大體上都是以這種方法來面對苦難的。可以說我所認識的大多數基督徒幾乎都是以這種方法來面對苦難的。這也是約伯的朋友所持的神學觀念。約伯的朋友說:「苦難其實不是什麼奧祕。神把美好的生活賜給好人。至於惡人,神把苦難降在他們身上。假如你遭遇苦難,你一定是惡人了。假如你沒有遭遇苦難,這意味着你討神喜悅。」

因此,有一些笑話諷刺這樣的情況。舉例說,如果你生活順利,或者你中了彩票,又或者你事事如意,你會說什麼呢?你說:「我必定是過着良善正直的生活。」這是約伯的朋友所持的神學觀念,但是這種想法不管用。這種想法至少承認受苦的現實,卻並不管用。

有一次,我聽到一個既富有又虔誠的基督徒起來講述一個例證。但是我認爲這個例證有點誤導人。他講述一個關於自己的真實故事。當時他仍是一個努力發奮向上的年輕人,還未成爲今天這個擁有億萬身家的富翁。當時他正努力向上爬,有一次他的老闆告訴他一個猥褻的笑話。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聽了笑話之後沒有發笑。

他的老闆是一個相當猥褻的人,對他說:「你怎麼了?你不喜歡這個笑話嗎?你不覺得這個笑話很好笑嗎?」他說:「我不覺得這個笑話好笑。我認爲這是一個猥褻的笑話。我覺得一點也不好笑。」他的老闆幾乎要把手上的雪茄喫掉,對他說:「你真有膽量。」結果他在一個月內得到重大的晉升機會,往後的日子一路扶搖直上。他說:「你看到嗎?只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做正確的事,神必定看顧你。」

我知道有些人確實也這樣做,但是不到一個月便失去了工作。他們跟那個富翁一樣是虔誠的信徒。約伯的朋友所持的神學觀念並不管用。唯有基督信仰明白曠野的經歷。唯有基督信仰承認好人會受苦,聖經記載當彼得下在監裏,眾人爲他禱告,便有天使把他救出來的……人們說:「嘿,事情理應是這樣的。」……但是聖經也記載施洗約翰下在監裏,也許他的跟隨者也爲他禱告,他最後卻被斬首。人們便說:「等一下。嗯?等一下。」

你看,對於苦難的問題,基督信仰並沒有任何質疑,因爲基督信仰有一個核心信念。這不是你的神學理論所說的:「啊,這裏有幾個說法可以解釋爲什麼好人會受苦。」基督信仰的核心信念就是有一個最好的人,事實上祂是歷史上唯一的好人,承受了不該受的苦,並且神藉着祂把神的國帶來。

有一個好人承受了不該受的苦,這個觀念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信念。這是最重要的信念,並不是次要的信念。因此,苦難不僅臨到惡人身上,也臨到各種各樣的人身上,而且苦難臨到不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只知道苦難臨到是因爲神要透過一些事情在我們身上施行拯救的工作,正如祂對耶穌所作的一樣。這是同樣的事。

舉例說,這解釋了爲什麼神對祂最深愛的以色列人說:「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他的誡命不肯。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喫,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如果苦難臨到你身上,它可以爲你帶來美好的果效,但是這不是必然的。事實上,苦難可以使你變得兩極化。

這意味着當苦難臨到你身上,不管是重大的苦難,抑或是小小的難關,你都面臨一個十字路口,這苦難要麼使你變成一個更剛硬、更差勁、更苦毒、更悲傷的人,要麼使你變成一個更敬虔、更偉大、更有愛心、更溫厚、更富同情心的人,但是苦難不會讓你毫無改變。你不會原地踏步、毫無改變。這是不可能的。

讓我以另一種方式來說明。當苦難臨到你身上,要麼你藉此讓神在你眼中看來更偉大,而你自己卻變得渺小,以致你倚靠神、愛祂、事奉祂。換句話說,苦難要麼使你在神面前謙卑下來,要麼使你變成一個驕傲和剛硬的人。

換句話說,苦難可以使你自視過高,使你變得專顧自己,使你變得自憐,接着你知道你不會讓神在你眼中變得偉大,你不會站在神面前謙卑下來;相反,你會把自己放大,你召喚神來站在你面前,並對神說:「我要你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只有這兩種情況。

苦難要麼讓你尊神爲大,你謙卑地站在神面前;要麼你把自己放大,你要神站在你面前,要求祂給你一個合理的解釋。情況就是這樣。同一個太陽可以使蠟軟化,也可以使泥土變硬。這完全取決於你擁有一顆怎樣的心。你的心到底像泥土還是蠟呢?你的心到底是向着自己,還是向神敞開呢?苦難會把你推向其中一個方向。

我要告訴大家:「要麼你自己變得渺小,尊神爲大,並站在祂面前;要麼你吩咐神站在你面前,你指責神、控告祂,要祂站在被告席上作被告。」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採取了哪一種方法。以色列人遭遇苦難。他們在曠野裏,正如我們每個人一樣,他們來到一條特別狹窄的路,他們看不到任何出路,也許我們當中有些人也是這樣。以色列人做了什麼呢?他們讓苦難把他們推向那個方向呢?這不是正確的方法。這從來不是正確的方法。

經文說以色列人選擇與摩西爭鬧。你看到第2節怎麼說嗎?經文說:「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爭鬧」這個詞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明白它的含意。這個詞的真正含義不只是發怨言或者爭論,而是含有更廣泛的意義。相反,「爭鬧」這個詞意味着發出控訴或作出指控。聖經中有多處使用這個詞來表達這個含義。它的意思是提出申訴或作出指控。

這是一個嚴重的指控,因爲摩西去到神面前,說:「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這意味着這個指控足以定他極刑。有某些罪是極刑,但這是在神頒佈摩西律法之前,這段時期有某些罪行也是判以極刑,因此他們也許是指控摩西褻瀆神(但我對這個說法有點質疑),或者他們是指控摩西叛國。換句話說,摩西背叛了國家。

以色列人是這樣指控摩西的。他們對摩西說:「你看,你害死我們了。我們的骸骨在太陽下化成白骨。因爲你的愚昧,我們都必死在這裏。你摧毀了整個國家。你犯了叛國罪。如果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死在這裏,第一個要死的是你。你的骸骨要首先化成白骨。」以色列人發怨言。他們控告摩西。

然而,摩西知道以色列人控告的其實不是他。摩西知道他們對一位在上者發怒,因此摩西說:「你們爲什麼試探耶和華呢?」摩西要表達的意思相當簡單,我們埋怨環境,或者埋怨上司等等,所有的埋怨背後,幾乎都是在潛意識上對神一種微妙的控訴。

我們就像以色列人一樣。以色列人判定:「我們離開埃及方式不正確,我們相信自己知道應該如何去行,我們要自己作主。」這其實是叛國罪。叛國的不是摩西,而是以色列人。他們說:「我們要再次管治自己的國家。」然而,神纔是以色列國真正的君王,唯有祂可以作出這樣的決定。

我們自己也做出一些類似的事。我們沒有這樣做嗎?難道我們不是對奔走天路的旅程不滿嗎?難道很多人不是對在世奔走天路的旅程不滿嗎?難道有些人心裏不是這麼想嗎?他們心裏說:「到了人生這個階段,我應該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到了人生這個階段,我不應該仍是孤單一人,或者再度孤獨。」難道我們心中不是對神發出諸多微妙的控訴嗎?

這些控訴十分微妙,因爲我們大多數人在理智上都知道把神從自己的生命中趕走,由自己來掌管生命是多麼愚蠢的事。這就像人走進車上,把神從司機的座位上趕走,說:「滾開!讓我來駕駛。禰把一切都搞得一團糟。禰會摧毀這車子。滾到後面的座位吧。」等一下。這是掌管宇宙萬有的神,祂鋪張穹蒼如幔子。神說:「有誰可以與我相比呢?」

當然,我們在理智上都知道這一點,但是我們並不是這樣行。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我們在爭鬧。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作出控訴。人們都是這樣。甚至基督徒也是這樣,很多人都是這樣。我曾經看過一部舊電影,劇中的男主角是一個衆所周知的美國農夫,有些婦女告訴他要怎樣行事。在那些電影中,婦女都被描述爲虔誠的人,對她們來說這是好的。窮人也被描述爲虔誠的人,對他們來說這也是好的。可是,如果你既聰明,又是一個男人,你就不是虔誠的人了。基本上,這是媒體所採用的手法……傾向維護婦女和窮人。

在這部電影中,有些婦女人對男主角說:「你要感謝神賜給你食物。」於是他坐下來,說:「主啊,這些食物是我們種植、施肥和灌溉的,我們辛勤地收割,然後把食物煮熟。然而,我猜想無論如何我們也要感謝禰,阿們。」這是對神的控訴。這個人要說的是:「爲什麼我們要聽從禰呢?」其實這是多麼愚蠢的做法。

這個人何來一雙手去作這一切事呢?他何來一雙眼去作這一切事呢?他何來腦袋可以去收割呢?是他自己賺取的嗎?當然不是。然而,我們都有一種傾向,就是把自己的問題歸咎別人……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有一位德國牧者京特‧魯騰伯(Guenter Rutenborn)寫了一個劇本,叫做《約拿的神蹟》(The Sign of Jonah)。劇中的德國人要面對猶太人大屠殺的現實和恐怖經歷。

有人問:「誰要爲大屠殺負責?有一個家庭主婦說:「嗯,我只是服從命令而已。責怪我的丈夫吧。」她的丈夫說:「我只是聽從士兵的命令而已。責怪那些士兵吧。」那些士兵說:「我只是聽從中士的命令而已。責怪那些中士吧。」中士又把責任歸咎於軍官,每個人都開始把責任歸咎於上級,直到劇中每個人突然間意識到真正的答案。

他們繼續把責任歸咎於上級:「這必定是上級的責任。」最後,他們說:「等一下。我們知道誰要爲這個混亂的世界和苦難負責了。是神。必定是神。我們只是按照神所吩咐應有的方式去行事而已。我們只是按照神的計劃去行事而已。」我們控訴我們的老闆和上級,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即使有些人往往會自怨自艾和責怪自己,但實際上我們是責怪神。我們在控訴神。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裏必定有審訊。如果有指控的話,就必定有審訊。神吩咐摩西帶幾個長老和一支杖同去。神吩咐摩西帶的那支杖有特別的象徵意義。在古代,一般來說杖是象徵權威,但不僅此而已。事實上,羅馬人把很多支杖綁在一起作爲權力的象徵。杖象徵權力和權威。

不僅如此,這支杖是神吩咐摩西用來擊打埃及,藉此降下災禍來審判埃及。換句話說,這支杖象徵神有審判的權柄和大能。因此,神吩咐摩西帶着那支杖同去。這意味着有人會受到懲罰。杖是執行刑罰的象徵。

摩西帶了幾位長老同去,長老代表法庭。當長老要作出某些決定的時候纔會聚集在一起。因此,神顯然是迴應以色列人所發出那十分嚴厲的指控,神說:「這裏將會有審訊。」但到底是誰要接受審訊呢?神的子民以色列人犯了叛國罪,他們應當被滅絕,但是他們控告摩西犯了叛國罪,暗地裏其實是控告神犯了叛國罪。因此,應當有人受審訊……但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答案令人難以置信。出埃及記17章5至6節中有一個令人驚訝的宣告。這是聖經中一個令人驚訝的宣告。神在這段經文說:「你手裏拿着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我必在何烈的盤石那裏,站在你面前。」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在何烈的盤石那裏」。中文聖經新譯本譯作「在何烈山那裏的盤石上」。我認爲「在何烈山那裏的盤石上」是更好的翻譯。但這一點並不是十分重要。

最重要的是,聖經中沒有別的地方記載神曾說祂站在人面前。站在一個人面前代表你行到一個地位比你更高的人面前。我研究這段經文的時候參考了一位希伯來學者的著作,他說這個詞幾乎總是指一個僕人站在主人面前等待命令或者等待判刑。神竟說:「我要去站在你面前。」這句話絕對令人驚訝,而且是前所未有的。

換句話說,在每個法庭上都有一個犯人席,也有一個被告席,神說:「我會站在被告席上。」然後,神對摩西說:「你要舉起杖擊打那盤石。」那是神的盤石。我很想知道一點:一方面,我知道摩西知道沒有任何人可以擊打神,我知道長老也知道這一點。沒有任何人的肉身可以進到神的榮耀中或進到神的本體中,然後以某種方法擊打神。

然而,神站在盤石上,那是神的盤石……你可以想象當神吩咐摩西擊打那盤石的時候,摩西是何等驚訝嗎?人理應不可以接觸神所站之地。你還記得當神降臨西乃山時,如果人甚至動物走近西乃山,會發生什麼事?你還記得人們會受到什麼懲罰嗎?他們會死。在這裏神說:「我會站在那盤石上,你要把杖帶來。」這是神的杖,是祂發烈怒審判的杖,神的杖要擊打神的盤石。

這意味着什麼呢?神在多個世紀之後顯明瞭這段經文的真正意思。「那盤石就是基督。」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0章所說的。誠然,我們理應受審判,但是神親自接受審判。我們理應被控背叛宇宙創造主的罪,但是神親自站在被告席上。如果要神站在被告席上我們纔可以存活,神必須親自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我們應得的懲罰。神這樣行了。

親愛的聽眾朋友,我們曾經多次呼喊,正如約伯在痛苦中呼喊一樣,我們爲很多事情指責神。我們對神說:「我覺得禰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什麼。」這些話我們通常不會說出口。我們接受過基督信仰教導的人都不可以把這些話說出口,可是我們心裏是這麼認爲。我們說過一些難聽的說話,我們想過不好的事情,但是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所做的超越我們因褻瀆神而需要承擔的後果。神所作的是更進一步。事實上,祂來到世上親自承受擊打。

在京特‧魯騰伯所寫的劇本中,人們最終斷言:「是的,神要爲一切負上罪責。」劇中的人都陷在自憐中,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我們也是這樣。基督信仰從來沒有成爲一種意識形態,因爲每一種意識形態都只看到別人是邪惡的,自己卻不然。基督徒說:「從根本上說,每個人都是高尚的,同時又是墮落的;因此,我自己也是有罪的。」但是,你看,我們並不是這麼想,我們說:「這不是我的錯。」

最後,劇中的人對神作出判決。美國神學家克艾蒙這麼說:「神被判刑,祂成爲了一個人,在地上流離飄泊,祂的權利被剝奪了,祂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又飢又渴……祂親自受死!神失去愛子,飽受痛苦。最終祂到死的時候還要蒙羞受辱,被人嘲笑。」

你猜怎麼了?神已經接受了刑罰。你猜怎麼了?我們無權對神作出這樣的要求。正如英國清教徒領袖理查德‧巴克斯(Richard Baxter)所說,一個糞堆會否說太陽很黑暗,並且努力要光照世界呢?我們無權這麼說。神不但沒有因我們所說的話而懲罰我們,祂還親自來到世上滿足我們的要求,就是我們陷在自憐中所作那一切褻瀆神的要求。這實在令人驚訝。神說:「你對我作出這樣的要求,唯一可以寬恕你的方法,就是我親自去滿足你們的要求。」

因此,神來到世上。祂受擊打,有水從盤石裏流出來。這就是我今天要傳講的信息。今天的信息是:你必須喝從那盤石流出來的水。你如何從那盤石得水喝呢?關鍵在於耶穌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親自受擊打……關鍵並不在於摩西擊打盤石的那一天,那一天什麼都沒有發生,這都是象徵性的。但有一天神用杖擊打人的心。因此,耶穌在約翰福音第4章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爲泉源。」

你想喝這樣的水嗎?你想從那盤石得水喝嗎?這樣的水能夠使你完全得着滿足,每次你喝這水都可以得潔淨,使你充滿生氣,使你得着鼓舞,就像一個脫水的人終於可以喝水一樣?你知道脫水的感覺是怎樣的嗎?你曾經試過脫水嗎?你身體曾經試過失去所有水分嗎?脫水使你精神錯亂,你會神志不清。你會失去判斷能力,你的視覺會變得模糊,你也無法站起來。我曾經有這種經驗。

你知道屬靈生命泉水是怎樣的嗎?這是同一道理。只要你願意說:「主啊,我要站在被告席上。我不要把禰置於被告席上」,你就可以從那盤石得水喝。這意味着你必須說:「主啊,我不再要求禰給我合理解釋。我不再堅持一切都要按我的心意而行。我不再把禰置於被告席上,要求禰聽我說我的生命應該如何,而是我來到禰面前對禰說:「主啊,禰對我的旨意是正確的。」

事實上,魯益師在他的文章《被告席上的神》中說:這是現代人的想法。他說:「古時的人去到真神面前,就好像一個被告去到法官面前(即使人們到假神面前也是這樣)。現代人的角色卻剛剛相反。人成爲了法官,神卻站在被告席上。人成爲了一個仁慈的法官,只要神有合理證據爲自己辯護,解釋爲什麼祂允許世上有戰爭、貧窮和疾病,人隨時會聆聽。最終神甚至可能無罪釋放。」但是我們認爲自己有權審問神。我們坐在法官席上;神站在被告席上。

如果你想從基督的盤石那裏得水喝,你必須扭轉這個情況。你必須回到舊有的模式。即使異教徒也明白這一點。神是你的審判者。你受擊打是應得的。當你終於明白這一點,當你不再找藉口,當你不再因生命中遭遇苦難而覺得神欠了你並因此作出種種要求,當你終於不再把自己放大,要神站在你面前,而是扭轉兩者的角色,並站在耶穌基督面前說:「我兩手空空來到寶座前,只靠救主十字架。」你就可以從盤石那裏得水喝。你從前是無法做到的。

首先,我們當中那些知道自己應該從盤石那裏得水喝卻沒有這樣做的人,你要提醒自己神已經承受了刑罰,你要除去你向神提出的所有要求和條件,不再這樣對神說:「如果禰保守我得到這份工作,我就會順服禰。如果你在我生命中成就這些事情,我就會順服禰。」你要除去這些條件,對神說:「禰替我承受我該受的刑罰;我要把一切都交給禰。」如果今天你願意這樣做,你就可以喝那活水。

另一方面,也許我們當中有些人知道自己根本從沒有接受基督爲救主。你根本從沒有去到基督面前說:「我明白自己所作的事沒有一件可以使我蒙神接納。唯有耶穌基督才能拯救我。」如果你從沒有接受基督爲救主,你就要得着那盤石,你就要得着基督。你的心要歸向基督,在祂面前俯伏,這樣你也可以喝那活水。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來到禰面前,求禰讓我們經歷你的實在。求禰讓我們領會禰心中所受的擊打,使我們可以喝生命的活水。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