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裏成長(二)」系列之四、恐懼、信心和勇氣
提摩太·凱勒

經文關聯配置: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在基督裏成長(二)」系列—— 「恐懼、信心和勇氣」這個題目。

今天的經文引自民數記13章26至33節、14章1至10節,以及14章20至25節。

26.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的全會眾,回報摩西、亞倫,並全會眾,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

27.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

28.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裏看見了亞衲族的人。

29.亞瑪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但河旁。

30.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

31.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爲他們比我們強壯。

32.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裏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33.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接着是第14章1至10節:

1.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

2.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

3.耶和華爲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

4.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5.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

6.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

7.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

8.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9.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10.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最後是20至25節。

20.耶和華說:我照着你的話赦免了他們。

21.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

22.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

23.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

24.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爲業。

25.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

這是神的話語。

啟示錄第21章告訴我們,有許多不同的人將會被扔在火湖裏。當我們讀啟示錄,看到那些人陷在火湖裏一直下沉,我們說:「是的,是的,那些人屬於那個地方」,因爲我們看到那些是邪惡的人,我們看到那些是殺人犯、淫亂的人、行邪術的人、拜偶像的人;但是突然之間,我們看到那裏有一種人,使我們目瞪口呆。

在那些被扔在火湖裏的人中,還有膽小懦弱的人。膽小懦弱的人將會被扔在火湖裏,突然之間,我們說:「等一下。讓我瞭解清楚吧。膽小懦弱的人都要被扔在火湖裏嗎?爲什麼?我們當中有些人天生就是膽小懦弱的。有些人本身就是很緊張不安的。有些人本身就是勇敢無懼的。有些人就是這樣子的。有些人很有膽量,我就不是這種人了。我沒有這種勇氣。我就是沒有這種勇氣。」

無論是懦弱或勇敢,這只是人的個性而已。膽小懦弱的人要跟那些邪惡的人、道德敗壞的人、行邪術的人、行可憎惡之事的人一同被扔在火湖裏。爲什麼?顯然,我們對膽小懦弱的理解跟聖經的觀點不同。在聖經中,勇氣和信心其實沒有分別。勇氣是一種品德,跟仁愛、忍耐和誠實同樣是品德。勇氣是一種品德,神期望我們有這種品德。我們所讀的這章經文論到恐懼。這章經文向我們清楚展示了人恐懼時所作出的反應。

曾經有人研究美國人最害怕的事情,結果得出了一份很長的清單。當人們看到清單上一系列的事情時,都會疑惑受訪者是什麼人。這十分合理。清單上列出的其中一件事當然是對死亡的恐懼。這是最大的恐懼。人最懼怕的就是死亡。

美國精神科醫生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研究對理解喪慟的過程以及如何面對死亡在多方面都很有幫助,她發表言論,也有運動灌輸這樣的概念:死亡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死亡是生命中自然的部分。死亡絕對是自然的事,沒有什麼值得害怕。正如看着夕陽西下、星光漸褪是何等美的事,看着一個人離世安息也是一樣。這些事總會發生。

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這實在是胡說八道,這不是真的。你知道當你看見有人被埋葬,這不是本該出現的情況。我認爲人們還未至完全被洗腦,因爲我們都害怕死亡,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爲人起初被造本是不會死的。我們本不應該死。人被造本不是這樣子的,當然人懼怕死亡。死亡必然是極其傷痛的經驗。

我相信這是真的,即使對重生得救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我相信對基督徒來說,那裏仍然有一扇黑暗之門,即使基督徒死後是進到光明裏去,但是那裏仍然有一扇黑暗之門。人被造本是不會死的。死亡是罪所帶來的其中一個咒詛。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人們不得不給自己洗腦,去掉對死亡的恐懼,這完全是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對死亡束手無策。這些人所做的有點像英國著名喜劇演員查爾斯‧卓別林(Charlie Chaplain)在一部默劇中所做的一樣。在故事中他是一個囚犯,腳踝上被扣上了繫有鐵球的腳鐐,他試圖擺脫這枷鎖,於是他把鐵球埋在地裏。

他把鐵球埋藏起來,用沙土把它覆蓋,便拍拍手,說:「辦妥了。這個鐵球無法再煩擾我了。我不會再看見這個鐵球,因爲我已經把它埋藏起來了。一切都消失了。」於是他嘗試逃跑,隨即便倒下來了。你說:「我可以透過叫自己相信死亡沒有什麼可怕來除去對死亡的恐懼。」只是這麼說是沒有用的。這是愚蠢的做法。死亡是人懼怕的事情。

根據那項研究,人們所懼怕的另一件事情,是害怕被拒絕。人們很害怕被拒絕。他們說:「我怕如果我走近其他人,他們會看到我的模樣,他們會拒絕我。」人們所懼怕的另一件事情,是害怕面對未來。他們說:「我感覺自己的生命失控。我害怕將會有什麼事發生。我不喜歡看到將要發生的事情。」人們也十分害怕公共演講。這在研究結果中排行非常靠前。你知道爲什麼有些人如此害怕公共演講嗎?

你站在臺上,腦海變得一片空白。你開口準備說話,眾人都望着你。你心裏想:「爲什麼我張開口,但什麼也說不出來呢?」然後,你說:「我還是再試一次吧。」於是你張開口,卻不知所云、出言不當。人們害怕公開演講。

讓我告訴大家我和太太面對恐懼的一個例子。在1987年10月,有人首次與我們談到移居紐約市建立教會的可能性。我和太太一輩子都住在美國東北部。我們來自東部城市費城,在那裏居住了一段時間,並在東北部地區新英格蘭接受教育。我們像所有並不是來自紐約市的東北部地區居民一樣,我們十分自重,會盡量避免不去紐約市。

舉例說,我們知道在上午6時至9時之間,距離紐約市500英里的範圍都會交通堵塞,然後下午3時至晚上8時的情況也是一樣,因此,人們會盡量避免駕車駛近紐約市。我們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去紐約市,所以我們心裏想是否去一趟。有一次我們到波士頓參加會議,我們說:「管它的。我們有時間。不如行這條公路去新英格蘭吧。於是我們駛進連接紐約市的隧道,直去到紐約市中心。」

自從青少年時期之後,我們已經沒有再去過紐約市了。接着,我們上了市中心附近的公路,一直向北走。我們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我們就這樣開車經過紐約市,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看看四周的環境。我們卻在那條公路遇上交通堵塞,堵了大約四小時。我和太太四處觀看,到了某一刻,我們只得翻翻白眼,太太說:「我們已經窺探了這地,這裏有巨人。」當然,這讓我想起民數記13章和14章,在接着的三年,這段經文對我的生命有極大的影響。

當時我充滿恐懼,心中掙扎到底是否要作新嘗試,卻不知道會否成功,於是我查看民數記13章和14章。我翻到這兩章經文,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陳述:「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嗯?經文說:「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嗯?「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你說:「是的。」

你知道所有恐懼背後到底是什麼嗎?在這一切恐懼背後,甚至包括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對失敗的恐懼。懼怕失敗源於每個人都有一個安全區。我在神學院就讀的時候,教授教會歷史的洛夫萊斯博士(Dr. Lovelace)稱這些安全區爲救生艇。每個人都有自己靈性上的救生艇,就是我們所依靠着免得自己下沉的東西,它是給我們心靈帶來安全感的東西。這些東西使我們感到安全,我們說:「我們在那裏真好。」

在學術領域中,我們有一個安全層,一個安舒區。當人們開始向我們提問,或者我們與那些教育水平遠高於我們的人交談時,我們便開始感到害怕。爲什麼?因爲我們相信我們會受挫,我們沒有任何才智去招架。我們認爲在那個層次和領域,我們離開了自己的安全區。我們害怕自己看來很差勁,我們害怕失敗。

在運動領域中,對一些人來說也有安舒區。我們跟某類人打籃球使我們感覺良好,但是跟另一類人打籃球,我們便離開了自己的安全區,我們開始覺得自己像一個傻瓜。在社交領域中,情況也是一樣。我們會避免接觸某些人,我們在社交方面有一個安舒區,當我們接觸某一類人,我們開始感到害怕,我們沒有任何資源。

我們靠某些東西給我們心靈帶來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我們的恐懼便圍繞着這些東西。我們的恐懼圍繞着我們的偶像。舉例說,如果錢財讓你感到安全,它就是你的安舒區了,因此你的恐懼也圍繞着錢財。你害怕失去錢財。你害怕自己所擁有的錢財是否足夠。你的恐懼圍繞着錢財。

舉例說,如果你爲人父母,特別是如果你是一位母親,當你的孩子讓你得到安全感,他們的成就讓你得到安全感,那麼你的恐懼便圍繞着你的孩子。如果你必須在事業上表現良好,你必須比你的競爭對手錶現得更好,那麼你的恐懼便圍繞着你的事業。當你依附那些東西讓你得到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你的恐懼總是圍繞着那些東西,你的恐懼圍繞着你的偶像,因此,恐懼其實是害怕失敗。

你感到恐懼,你說:「我在這個領域中的成就被超越了,我離開了安舒區,我被超越了。」終極的恐懼是對神不信任。我們依靠別的東西,因爲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相信如果我們真的完全依靠神,祂會讓我們失望。我是這樣相信的,我認爲你也相信這一點。如果你完全依靠神,如果神是你唯一的安全保障,你將會是一個完全的人。

在恩典中成長和成聖的過程就是讓你找出自己是依靠什麼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你依靠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那些東西是什麼呢?你要丟棄那些東西,這樣你就可以單單依靠神。你知道如何找出那些東西呢?你知道如何找出給你心靈帶來安全感的東西之蹤跡呢?循着你的恐懼就可以找出。你害怕什麼可以顯明你依靠什麼東西得着安全感。

我們並不真正相信,如果我們全然信靠神,祂必看顧。我在之前的節目中曾經引用蘇格蘭神學家傅格森博士(Dr. Sinclair Ferguson)所說的一個例子。他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他說:「試想像一下,一個父親帶他的孩子到百貨公司看那些漂亮的貨品,說:「這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不是很可愛呢?這些玩具是不是很漂亮呢?」你還記得這個故事嗎?這個父親對孩子說:「這些玩具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不是很可愛呢?」孩子說:「是的,很漂亮。」然後父親轉過身來對孩子說:「嗯,我想讓你知道,你不會得到任何一件玩具。我不會讓你得到任何一件玩具。你不會在這裏得到任何東西。我們走吧。」

這個孩子的思想會被扭曲嗎?當然會。聖經記載第一個謊話來自蛇。蛇去到亞當和夏娃面前,說:「神不想讓你們開心。祂不許你們喫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這是誇張失實的說法。蛇說:「你要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相信這謊話,我們仍然相信這謊話。

你知道這一點,舉例說,當你和別人談論基督信仰,首先他們通常會這麼說:「等一下。你是要告訴我不可以濫交嗎?你是要告訴我必須完全遵守聖經的教訓嗎?你是要告訴我不可以自己作決定,而是要順服神嗎?你在開玩笑,對嗎?我想在我這樣做之前,我要先盡情享受生活。也許有一天我想上天堂,但是首先我想好好享受人生。」

如果你曾經向人傳福音,你必定聽過人們說這話。這句話有什麼含意呢?他們的意思是:「如果我把自己完全交給神,至少我會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可能感到很痛苦。」這是個謊話。這是蛇的謊話,這個謊話仍然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發動,於是我們依靠別的事情。我們依靠錢財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自己的表現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外表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各樣的東西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害怕失去那些東西。

讓我來舉例說明。我和太太害怕搬到紐約市。我們各自因着不同的原因而感到害怕,因爲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的東西並不相同。我感到害怕。我說:「很多人都認爲我是一個很能幹的牧者。如果我去到那裏遭遇失敗,那怎麼辦呢?我的形象就會蕩然無存了。」這些話我不會說出口,我不會向自己說出這話,但是這思想卻在我心中發動。我也不會向我太太說出這話,她會責罵我。因此,我沒有說出來,但我還是很害怕,我太太也因着別的原因而感到害怕。

成就對我太太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她四周察看,說:「我如何保證我的孩子在那裏有好的成長呢?」我並不像她那樣擔心這個問題。這不是因爲我不愛我的孩子,而是因爲我並不是依靠我的孩子來得着安全感。我並不是從孩子身上得着自我價值。我和太太因着不同的原因而感到害怕。你怎知道自己是依靠什麼東西來獲得安全感呢?你怎知道自己抓住什麼東西當作救生艇,而不是依靠神呢?循着你的恐懼就可以知道。你的恐懼給你顯明自己是依靠什麼東西的。

那地是吞喫居民之地。那裏的人是巨人。民數記13章33節說:「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意思是:「我們非常害怕。」這是個謊話。這個謊話正在發揮作用。他們說:「如果我們遵照神的吩咐去行,我們都會被剪除。我們會粉身碎骨。我們將會被消滅。」「這個想法有什麼不妥呢?」「嗯,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很勇敢,有些人卻很懦弱。」不是的!神說的是恐懼所帶來的問題。請看看第14章9節。我總不會忘記這節經文。

當我第一次明白這節經文要說什麼,我嚇得目定口呆。痛苦要有人分擔,所以現在我也告訴你們。這句話是迦勒說的,對嗎?他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你們看到嗎?迦勒說背叛神和怕那地的居民是同樣的事。神吩咐以色列人去攻取那地,他們卻怕那地的居民,這就是背叛神。這裏說的不是兩件事。它們是同樣的事。

經文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迦勒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害怕就是不尊敬神,也沒有正確地認識神。第23節記載神這麼說:「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在第21節,神說:「……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神要說的是:「你們已經忘記了我的榮耀。你已經忘記了我是誰。」

當你害怕任何東西,你害怕自己無錢,是因爲錢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你害怕美貌不再,是因爲外表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你害怕沒有人與你相親相愛,是因爲人際關係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難道你不明白,當你害怕任何東西,其實你是重視那些東西過於重視神。你在藐視神。

當你害怕任何東西,你真正要說的是:「神十分渺小,祂比不上這東西。這個問題很大,神也無法解決。」經文說:「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神要說的是:如果你看到遍地被我的榮耀充滿,你就不會如此害怕。你這樣害怕,你就是把我看爲渺小。你藐視我。」這是愚蠢、荒唐的行爲。你脫離了現實。

耶穌基督給你說明這道理。馬太福音6章25節說:「不要爲生命憂慮喫什麼,喝什麼;爲身體憂慮穿什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耶穌說:「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耶穌要說什麼呢?祂說:「你與現實脫節了。你並沒有思考。」

思考能使你擺脫恐懼。你恐懼表示你缺乏思考。你恐懼表示你沒有思考神。你恐懼表示你沒有以正確的態度去思考神。你恐懼表示你沒有愛慕神,也看不到神的榮耀。恐懼與思考互不相容。此外,那些進入迦南地的人之所以感到害怕,首先是由於他們背叛神。他們感到害怕,首先是因爲他們輕視神,其次是因爲他們忘記了自己得拯救是一個神蹟。你注意到在14章22節神說:「……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

這實在引人入勝。神對以色列人說:「既然你們知道你們得以離開埃及是一個神蹟,怎麼你們會害怕進入迦南呢?」如果你們害怕神叫你們現在就死在曠野,你們就忘記了你們得拯救是一個神蹟。在羅馬書8章32節,保羅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爲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換句話說,神既然把自己的兒子賜給你,神既然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神既然已拯救了你,使你生命改變過來,那麼祂怎會讓你呆在這裏呢?祂怎會撇下你呢?神既然已把禮物送給你,祂怎會不捨得給你那條用來包禮物的絲帶呢?你明白嗎?神既然已把汽車送給你,祂怎會不捨得給你車匙呢?重點是,神既然要將一切賜給你,爲什麼祂現在要停止不給你呢?你忘記了你得救是一個神蹟。這一點十分重要。

有一個方法你可以用來分辨一個人到底是真正的基督徒,抑或只是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不認爲自己得救是一個神蹟。你問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嘿,你是基督徒嗎?」他們說:「我當然是基督徒。我遵守聖經的教訓,並且到教會聚會。我爲神而活,並且努力過着聖潔的生活。我當然是基督徒!」你不會感到他們心中充滿驚歎。他們不會說:「是的,我是基督徒,這是萬中無一的神蹟。這是不可能的事。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它真的發生了。」當你知道自己的景況,你就不會懼怕。因此,我必須告訴你們:「如果你自以爲義,如果你以爲因爲你是一個好人,所以神愛你、看顧你,你沒有意識到你得救是一個神蹟,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結果你只會感到害怕。

如果你是一個自以爲義的人,你相信憑着自己的資源得着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此,當你遇到一個你覺得自己沒有資源去應付的情況,你會退縮。如果你相信自己是蒙恩得救的,你相信你得救是一個神蹟,你會說:「神既然一直引領着我來到這個境地,爲什麼祂無法幫助我處理這個問題呢?我要順服。神把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祂必會把我帶進南地。」

埃及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埃及處於強勢。這情況有點像一支軍隊能夠攻取一個大城市,卻害怕不敢去攻打一個小鎮。這是十分荒謬的事。若有人說:「嘿,我們出了埃及,現在我們無法進入迦南地。」這實在很可笑。因此,如果你想要繼續成長並增添勇氣的話,你必須接受福音,你必須提醒自己那給你帶來拯救的福音。這一點你永遠無法逃避。我不斷提醒自己,神是如何引領我離開埃及並進入迦南,我就是這樣把這個原則應用在生活中。

我說:「爲什麼我害怕失敗呢?我是靠自己的表現而生活,還是靠基督的恩典和義而生活呢?我得着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是靠自己的努力、聰明智慧和操練,抑或全然是因着基督的恩典和義呢?即使神要叫我失敗又何如呢?那又怎樣?我擁有神的愛。我擁有祂的恩慈。如果神叫我在這方面失敗,祂會以這失敗來裝備我去得着祂認爲對我更好的東西。我的價值並不在於我的成就。我感到害怕,是因爲我一直以自己的成就當作救生艇,但耶穌纔是我的安全保障。因此,我不用擔心失敗,我得着釋放了。」

你明白嗎?你要這樣對自己說。你不要只是說:「不要害怕。」這並不足夠。這是行不通的。不要說:「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這就好像說:「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兩者是同樣的事。你不應該想着哪一個詞呢?你明白嗎?你們都知道。我三次告訴你不要去想「大象」這個詞,當我問:「你不應該想着哪一個詞呢?」每個人都知道答案。不要想着那個詞。

恐懼也是一樣。不要只是說:「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要明白恐懼背後的是什麼。那是一種自義的表現,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單單靠恩典得救的罪人,也忘記了神的榮耀。你要爲此悔改。不要說:「主啊,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我爲此感到懊悔。」雖然你應當爲自己懦弱而感到懊悔,但是這並不是克服懦弱的方法。

你不能只是說:「啊,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我要悔改。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這麼說不能克服懦弱,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相反,你必須明白恐懼背後的真正原因,並說:「我把這些東西當作救生艇,我要爲此悔改。這些東西對我來說變得太重要了,因此我害怕失去。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單單靠恩典得救的罪人,我要爲此悔改。」你要悔改,最終你會發現恐懼漸漸消失。你開始明白爲什麼勇氣和信心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嗎?

讓我引述著名傳道者鍾馬田 (David Martyn Lloyd-Jones)在他的一篇經典講章中所說的話。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給大家概述一下那篇講章,因爲我很喜歡引用別人的精彩講章和思想。鍾馬田在那篇講道中講述耶穌在船上睡覺,海上忽然起了暴風的事蹟。門徒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首先,這顯明當時門徒驚慌失措。門徒很慌張,因爲他們忘記了耶穌愛他們。他們不可能一方面很慌張,另一方面卻說耶穌愛他們。

門徒提出質疑。他們對耶穌說:「我們不知道禰關心你們。」難道你不明白,知道並經歷耶穌基督的愛跟恐懼無法並存嗎?耶穌起來,祂不是轉身對門徒說:「你們這些可憐的人,你們需要信心。我想我必須猛擊你們。」耶穌沒有這樣說。祂起來對門徒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耶穌並不是說:「可憐的傢伙,你們沒有信心。」祂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這是什麼意思?

耶穌說:「親愛的弟兄,你們見過我使死人復活。你們見過我平靜風浪。你們聽到我說我何等愛你們,我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你們看到我從來沒有違背諾言。你們看到我所應許的總不落空。你們知道我是怎樣的。你們知道我關心你們。你們知道我曾拯救你們,並且將來還要拯救你們。你們擁有信心,只是你們沒有運用信心。拿出信心來。你們應當有信心。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你們的鞋裏嗎?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你們的儲物櫃內嗎?拿出信心來,你們的信心應當在這裏。」

這樣看來耶穌不是說信心是一種神祕的東西,也不是說有些人擁有信心,有些人卻沒有。不是的!耶穌說:「信心是根據你所知道的真理而行。信心是思考,而恐懼是沒有思考。信心是思考神,並以正確的態度去思考神。」因此,鍾馬田可以這麼說:「信心是不慌張。」你喜歡這樣的定義嗎?這個定義看來有點屬世,不夠屬靈嗎?這是信心的本質。

我認爲英國詩人白朗寧(Browning)也有此想法,他這樣爲信心下定義:「就我而言,信心就是永遠的不信保持沉默,像蛇在米迦勒的腳下一樣。」信心就是說:「我不會受環境控制,我由真理來掌管。」這是第一點,但不僅此而已。這仍是不夠的,因爲這只是順從而已。你明白他的話嗎?

他說有些人是禁慾主義者。他們只是說:「啊,一切都完結了。我將會死掉。這又如何?」他說這不是信心。主耶穌這麼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你們擁有信心的,爲什麼不運用出來呢?爲什麼你們只是把焦點放在所發生的事上?無論你們處於什麼境況,你只需要知道你與神的關係是真實的,你都能承擔。」這就是信心,是恐懼的反面。

要得着勇氣有什麼祕訣呢?在信息結束之前,讓我來簡略地說明四點。雖然我們沒有看民數第14章餘下的經文,但是這章經文告訴我們,當以色列人聽到他們要在曠野漂流,不能進入應許之地,他們做了什麼呢?他們真的悔改嗎?他們是否說:「主耶穌基督啊」?他們是否說:「我主我神啊,我們得罪了禰,我們爲此感到懊悔,我們願意受罰,只是懇求禰寬恕我們」?

以色列人沒有這麼說。相反,他們說:「啊,我們錯了。我們做了壞事。」在第40節,他們說:「我們在這裏,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約書亞和迦勒說:「不要上去。」他們說:「啊,不,我們錯了。我們犯了罪,我們做錯了,我們膽小懦弱,我們要上去得應許之地。」於是他們上去,試圖攻打亞瑪力人和迦南人。當然,因爲神沒有與他們同在,他們馬上被擊敗了,垂頭喪氣的回來。你看,有一種悔改是虛假的。

這就是虛假悔改的最佳例子。以色列人沒有因爲觸怒了神而感到煩亂不安,他們只是因爲自己搞得一團糟而感到煩亂不安,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他們真心想要討神喜悅,他們會遵行神的吩咐。相反,他們只是因爲搞砸了自己的生命而煩亂不安。有些人可能會說:「啊,我真的要好好整理自己。我搞砸了自己的生命。我要去到神面前。」這些人腦海中有自己的動機。

他們的動機是:「只要我去到神面前,我的生命就不再一團糟了。」情況也許如你所想的,但也可能不是你所想的,而且不是你所想的那麼快就得到解決。如果你開始感到忿怒,說:「我成爲基督徒已經兩年了,這些問題什麼時候纔得到解決呢?」也許你的悔改不是真正的悔改。真正的悔改是對神說:「我想要討禰喜悅。」正如清教徒理查德‧史比士(Richard Sibbes)所說:「悔改不只是垂頭喪氣,而是內心不斷改變,以致你恨惡罪過於恨惡懲罰。」

當你對神說:「我看到自己羞辱了禰」,這纔是悔改。真正的悔改是對神說:「我看到自己緊緊抓住那些救生艇。我看到自己沒有歸榮耀給禰。我看到對我來說別的事情變得比禰更重要。」這是恐懼的根源。你要爲此悔改。其次,你要藉着禱告去到神面前。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讓人得着勇氣,沒有什麼可以與此相比。在第9節,迦勒說:「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馬太福音18章20節說:「爲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要進到神面前。你透過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而進到神面前。這絕對是得着勇氣的方法。第三,我必須說:「不要回到埃及。有時候當事情看來很嚇人,你說:「我把自己交給神,祂帶我出埃及,但是現在的情況真是很差,情況真的很糟糕。」

當你感到害怕的時候,很容易會這麼想,而不是按照鍾馬田所說的去行,那就是把你對神的認識應用在目前的境況中,堅定不移,單單跟隨神,而不是隨着環境和自己的感覺去行。相反,要領受真理,並要按真理而行,不要望着那風暴,而是根據你所認識的真理去行,你就會堅定不移。

我們會受試探想要回到埃及。我們會受試探想過着不潔的生活。我們會受試探想後退犯罪,藉此讓自己在感到害怕的時候得着安慰。不要這樣。你要悔改。你要找出根本的問題,併爲此悔改,對嗎?你要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保持聖潔。我還有一件事告訴你們,即使你們這樣行,恐懼不會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到了某一刻,你必須說:「我不會再因爲恐懼而感到害怕了。如果我感到懼怕,這種經歷可以對我做什麼呢?它只是讓我有不好的感覺而已。我不會因此而感到害怕。如果我感到懼怕,我必須去面對。我要做正確的事。我不再慌張。我要思想神是誰。」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神必定成就祂的應許。經文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找出恐懼的根源,併爲此悔改。我們要單單依靠禰,而不是依靠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求禰幫助我們得着勇氣,拿出信心來,並且不再懼怕。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在基督裏成長(二)」系列—— 「恐懼、信心和勇氣」這個題目。

今天的經文引自民數記13章26至33節、14章1至10節,以及14章20至25節。

26.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的全會眾,回報摩西、亞倫,並全會眾,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

27.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

28.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裏看見了亞衲族的人。

29.亞瑪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但河旁。

30.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

31.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爲他們比我們強壯。

32.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裏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33.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接着是第14章1至10節:

1.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

2.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

3.耶和華爲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

4.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5.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

6.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

7.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

8.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9.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10.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最後是20至25節。

20.耶和華說:我照着你的話赦免了他們。

21.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

22.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

23.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

24.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爲業。

25.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

這是神的話語。

啟示錄第21章告訴我們,有許多不同的人將會被扔在火湖裏。當我們讀啟示錄,看到那些人陷在火湖裏一直下沉,我們說:「是的,是的,那些人屬於那個地方」,因爲我們看到那些是邪惡的人,我們看到那些是殺人犯、淫亂的人、行邪術的人、拜偶像的人;但是突然之間,我們看到那裏有一種人,使我們目瞪口呆。

在那些被扔在火湖裏的人中,還有膽小懦弱的人。膽小懦弱的人將會被扔在火湖裏,突然之間,我們說:「等一下。讓我瞭解清楚吧。膽小懦弱的人都要被扔在火湖裏嗎?爲什麼?我們當中有些人天生就是膽小懦弱的。有些人本身就是很緊張不安的。有些人本身就是勇敢無懼的。有些人就是這樣子的。有些人很有膽量,我就不是這種人了。我沒有這種勇氣。我就是沒有這種勇氣。」

無論是懦弱或勇敢,這只是人的個性而已。膽小懦弱的人要跟那些邪惡的人、道德敗壞的人、行邪術的人、行可憎惡之事的人一同被扔在火湖裏。爲什麼?顯然,我們對膽小懦弱的理解跟聖經的觀點不同。在聖經中,勇氣和信心其實沒有分別。勇氣是一種品德,跟仁愛、忍耐和誠實同樣是品德。勇氣是一種品德,神期望我們有這種品德。我們所讀的這章經文論到恐懼。這章經文向我們清楚展示了人恐懼時所作出的反應。

曾經有人研究美國人最害怕的事情,結果得出了一份很長的清單。當人們看到清單上一系列的事情時,都會疑惑受訪者是什麼人。這十分合理。清單上列出的其中一件事當然是對死亡的恐懼。這是最大的恐懼。人最懼怕的就是死亡。

美國精神科醫生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研究對理解喪慟的過程以及如何面對死亡在多方面都很有幫助,她發表言論,也有運動灌輸這樣的概念:死亡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死亡是生命中自然的部分。死亡絕對是自然的事,沒有什麼值得害怕。正如看着夕陽西下、星光漸褪是何等美的事,看着一個人離世安息也是一樣。這些事總會發生。

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這實在是胡說八道,這不是真的。你知道當你看見有人被埋葬,這不是本該出現的情況。我認爲人們還未至完全被洗腦,因爲我們都害怕死亡,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爲人起初被造本是不會死的。我們本不應該死。人被造本不是這樣子的,當然人懼怕死亡。死亡必然是極其傷痛的經驗。

我相信這是真的,即使對重生得救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我相信對基督徒來說,那裏仍然有一扇黑暗之門,即使基督徒死後是進到光明裏去,但是那裏仍然有一扇黑暗之門。人被造本是不會死的。死亡是罪所帶來的其中一個咒詛。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人們不得不給自己洗腦,去掉對死亡的恐懼,這完全是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對死亡束手無策。這些人所做的有點像英國著名喜劇演員查爾斯‧卓別林(Charlie Chaplain)在一部默劇中所做的一樣。在故事中他是一個囚犯,腳踝上被扣上了繫有鐵球的腳鐐,他試圖擺脫這枷鎖,於是他把鐵球埋在地裏。

他把鐵球埋藏起來,用沙土把它覆蓋,便拍拍手,說:「辦妥了。這個鐵球無法再煩擾我了。我不會再看見這個鐵球,因爲我已經把它埋藏起來了。一切都消失了。」於是他嘗試逃跑,隨即便倒下來了。你說:「我可以透過叫自己相信死亡沒有什麼可怕來除去對死亡的恐懼。」只是這麼說是沒有用的。這是愚蠢的做法。死亡是人懼怕的事情。

根據那項研究,人們所懼怕的另一件事情,是害怕被拒絕。人們很害怕被拒絕。他們說:「我怕如果我走近其他人,他們會看到我的模樣,他們會拒絕我。」人們所懼怕的另一件事情,是害怕面對未來。他們說:「我感覺自己的生命失控。我害怕將會有什麼事發生。我不喜歡看到將要發生的事情。」人們也十分害怕公共演講。這在研究結果中排行非常靠前。你知道爲什麼有些人如此害怕公共演講嗎?

你站在臺上,腦海變得一片空白。你開口準備說話,眾人都望着你。你心裏想:「爲什麼我張開口,但什麼也說不出來呢?」然後,你說:「我還是再試一次吧。」於是你張開口,卻不知所云、出言不當。人們害怕公開演講。

讓我告訴大家我和太太面對恐懼的一個例子。在1987年10月,有人首次與我們談到移居紐約市建立教會的可能性。我和太太一輩子都住在美國東北部。我們來自東部城市費城,在那裏居住了一段時間,並在東北部地區新英格蘭接受教育。我們像所有並不是來自紐約市的東北部地區居民一樣,我們十分自重,會盡量避免不去紐約市。

舉例說,我們知道在上午6時至9時之間,距離紐約市500英里的範圍都會交通堵塞,然後下午3時至晚上8時的情況也是一樣,因此,人們會盡量避免駕車駛近紐約市。我們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去紐約市,所以我們心裏想是否去一趟。有一次我們到波士頓參加會議,我們說:「管它的。我們有時間。不如行這條公路去新英格蘭吧。於是我們駛進連接紐約市的隧道,直去到紐約市中心。」

自從青少年時期之後,我們已經沒有再去過紐約市了。接着,我們上了市中心附近的公路,一直向北走。我們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我們就這樣開車經過紐約市,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看看四周的環境。我們卻在那條公路遇上交通堵塞,堵了大約四小時。我和太太四處觀看,到了某一刻,我們只得翻翻白眼,太太說:「我們已經窺探了這地,這裏有巨人。」當然,這讓我想起民數記13章和14章,在接着的三年,這段經文對我的生命有極大的影響。

當時我充滿恐懼,心中掙扎到底是否要作新嘗試,卻不知道會否成功,於是我查看民數記13章和14章。我翻到這兩章經文,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陳述:「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嗯?經文說:「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嗯?「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你說:「是的。」

你知道所有恐懼背後到底是什麼嗎?在這一切恐懼背後,甚至包括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對失敗的恐懼。懼怕失敗源於每個人都有一個安全區。我在神學院就讀的時候,教授教會歷史的洛夫萊斯博士(Dr. Lovelace)稱這些安全區爲救生艇。每個人都有自己靈性上的救生艇,就是我們所依靠着免得自己下沉的東西,它是給我們心靈帶來安全感的東西。這些東西使我們感到安全,我們說:「我們在那裏真好。」

在學術領域中,我們有一個安全層,一個安舒區。當人們開始向我們提問,或者我們與那些教育水平遠高於我們的人交談時,我們便開始感到害怕。爲什麼?因爲我們相信我們會受挫,我們沒有任何才智去招架。我們認爲在那個層次和領域,我們離開了自己的安全區。我們害怕自己看來很差勁,我們害怕失敗。

在運動領域中,對一些人來說也有安舒區。我們跟某類人打籃球使我們感覺良好,但是跟另一類人打籃球,我們便離開了自己的安全區,我們開始覺得自己像一個傻瓜。在社交領域中,情況也是一樣。我們會避免接觸某些人,我們在社交方面有一個安舒區,當我們接觸某一類人,我們開始感到害怕,我們沒有任何資源。

我們靠某些東西給我們心靈帶來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我們的恐懼便圍繞着這些東西。我們的恐懼圍繞着我們的偶像。舉例說,如果錢財讓你感到安全,它就是你的安舒區了,因此你的恐懼也圍繞着錢財。你害怕失去錢財。你害怕自己所擁有的錢財是否足夠。你的恐懼圍繞着錢財。

舉例說,如果你爲人父母,特別是如果你是一位母親,當你的孩子讓你得到安全感,他們的成就讓你得到安全感,那麼你的恐懼便圍繞着你的孩子。如果你必須在事業上表現良好,你必須比你的競爭對手錶現得更好,那麼你的恐懼便圍繞着你的事業。當你依附那些東西讓你得到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你的恐懼總是圍繞着那些東西,你的恐懼圍繞着你的偶像,因此,恐懼其實是害怕失敗。

你感到恐懼,你說:「我在這個領域中的成就被超越了,我離開了安舒區,我被超越了。」終極的恐懼是對神不信任。我們依靠別的東西,因爲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相信如果我們真的完全依靠神,祂會讓我們失望。我是這樣相信的,我認爲你也相信這一點。如果你完全依靠神,如果神是你唯一的安全保障,你將會是一個完全的人。

在恩典中成長和成聖的過程就是讓你找出自己是依靠什麼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你依靠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那些東西是什麼呢?你要丟棄那些東西,這樣你就可以單單依靠神。你知道如何找出那些東西呢?你知道如何找出給你心靈帶來安全感的東西之蹤跡呢?循着你的恐懼就可以找出。你害怕什麼可以顯明你依靠什麼東西得着安全感。

我們並不真正相信,如果我們全然信靠神,祂必看顧。我在之前的節目中曾經引用蘇格蘭神學家傅格森博士(Dr. Sinclair Ferguson)所說的一個例子。他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他說:「試想像一下,一個父親帶他的孩子到百貨公司看那些漂亮的貨品,說:「這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不是很可愛呢?這些玩具是不是很漂亮呢?」你還記得這個故事嗎?這個父親對孩子說:「這些玩具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不是很可愛呢?」孩子說:「是的,很漂亮。」然後父親轉過身來對孩子說:「嗯,我想讓你知道,你不會得到任何一件玩具。我不會讓你得到任何一件玩具。你不會在這裏得到任何東西。我們走吧。」

這個孩子的思想會被扭曲嗎?當然會。聖經記載第一個謊話來自蛇。蛇去到亞當和夏娃面前,說:「神不想讓你們開心。祂不許你們喫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這是誇張失實的說法。蛇說:「你要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相信這謊話,我們仍然相信這謊話。

你知道這一點,舉例說,當你和別人談論基督信仰,首先他們通常會這麼說:「等一下。你是要告訴我不可以濫交嗎?你是要告訴我必須完全遵守聖經的教訓嗎?你是要告訴我不可以自己作決定,而是要順服神嗎?你在開玩笑,對嗎?我想在我這樣做之前,我要先盡情享受生活。也許有一天我想上天堂,但是首先我想好好享受人生。」

如果你曾經向人傳福音,你必定聽過人們說這話。這句話有什麼含意呢?他們的意思是:「如果我把自己完全交給神,至少我會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可能感到很痛苦。」這是個謊話。這是蛇的謊話,這個謊話仍然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發動,於是我們依靠別的事情。我們依靠錢財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自己的表現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外表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各樣的東西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害怕失去那些東西。

讓我來舉例說明。我和太太害怕搬到紐約市。我們各自因着不同的原因而感到害怕,因爲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的東西並不相同。我感到害怕。我說:「很多人都認爲我是一個很能幹的牧者。如果我去到那裏遭遇失敗,那怎麼辦呢?我的形象就會蕩然無存了。」這些話我不會說出口,我不會向自己說出這話,但是這思想卻在我心中發動。我也不會向我太太說出這話,她會責罵我。因此,我沒有說出來,但我還是很害怕,我太太也因着別的原因而感到害怕。

成就對我太太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她四周察看,說:「我如何保證我的孩子在那裏有好的成長呢?」我並不像她那樣擔心這個問題。這不是因爲我不愛我的孩子,而是因爲我並不是依靠我的孩子來得着安全感。我並不是從孩子身上得着自我價值。我和太太因着不同的原因而感到害怕。你怎知道自己是依靠什麼東西來獲得安全感呢?你怎知道自己抓住什麼東西當作救生艇,而不是依靠神呢?循着你的恐懼就可以知道。你的恐懼給你顯明自己是依靠什麼東西的。

那地是吞喫居民之地。那裏的人是巨人。民數記13章33節說:「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意思是:「我們非常害怕。」這是個謊話。這個謊話正在發揮作用。他們說:「如果我們遵照神的吩咐去行,我們都會被剪除。我們會粉身碎骨。我們將會被消滅。」「這個想法有什麼不妥呢?」「嗯,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很勇敢,有些人卻很懦弱。」不是的!神說的是恐懼所帶來的問題。請看看第14章9節。我總不會忘記這節經文。

當我第一次明白這節經文要說什麼,我嚇得目定口呆。痛苦要有人分擔,所以現在我也告訴你們。這句話是迦勒說的,對嗎?他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你們看到嗎?迦勒說背叛神和怕那地的居民是同樣的事。神吩咐以色列人去攻取那地,他們卻怕那地的居民,這就是背叛神。這裏說的不是兩件事。它們是同樣的事。

經文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迦勒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害怕就是不尊敬神,也沒有正確地認識神。第23節記載神這麼說:「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在第21節,神說:「……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神要說的是:「你們已經忘記了我的榮耀。你已經忘記了我是誰。」

當你害怕任何東西,你害怕自己無錢,是因爲錢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你害怕美貌不再,是因爲外表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你害怕沒有人與你相親相愛,是因爲人際關係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難道你不明白,當你害怕任何東西,其實你是重視那些東西過於重視神。你在藐視神。

當你害怕任何東西,你真正要說的是:「神十分渺小,祂比不上這東西。這個問題很大,神也無法解決。」經文說:「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神要說的是:如果你看到遍地被我的榮耀充滿,你就不會如此害怕。你這樣害怕,你就是把我看爲渺小。你藐視我。」這是愚蠢、荒唐的行爲。你脫離了現實。

耶穌基督給你說明這道理。馬太福音6章25節說:「不要爲生命憂慮喫什麼,喝什麼;爲身體憂慮穿什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耶穌說:「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耶穌要說什麼呢?祂說:「你與現實脫節了。你並沒有思考。」

思考能使你擺脫恐懼。你恐懼表示你缺乏思考。你恐懼表示你沒有思考神。你恐懼表示你沒有以正確的態度去思考神。你恐懼表示你沒有愛慕神,也看不到神的榮耀。恐懼與思考互不相容。此外,那些進入迦南地的人之所以感到害怕,首先是由於他們背叛神。他們感到害怕,首先是因爲他們輕視神,其次是因爲他們忘記了自己得拯救是一個神蹟。你注意到在14章22節神說:「……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

這實在引人入勝。神對以色列人說:「既然你們知道你們得以離開埃及是一個神蹟,怎麼你們會害怕進入迦南呢?」如果你們害怕神叫你們現在就死在曠野,你們就忘記了你們得拯救是一個神蹟。在羅馬書8章32節,保羅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爲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換句話說,神既然把自己的兒子賜給你,神既然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神既然已拯救了你,使你生命改變過來,那麼祂怎會讓你呆在這裏呢?祂怎會撇下你呢?神既然已把禮物送給你,祂怎會不捨得給你那條用來包禮物的絲帶呢?你明白嗎?神既然已把汽車送給你,祂怎會不捨得給你車匙呢?重點是,神既然要將一切賜給你,爲什麼祂現在要停止不給你呢?你忘記了你得救是一個神蹟。這一點十分重要。

有一個方法你可以用來分辨一個人到底是真正的基督徒,抑或只是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不認爲自己得救是一個神蹟。你問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嘿,你是基督徒嗎?」他們說:「我當然是基督徒。我遵守聖經的教訓,並且到教會聚會。我爲神而活,並且努力過着聖潔的生活。我當然是基督徒!」你不會感到他們心中充滿驚歎。他們不會說:「是的,我是基督徒,這是萬中無一的神蹟。這是不可能的事。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它真的發生了。」當你知道自己的景況,你就不會懼怕。因此,我必須告訴你們:「如果你自以爲義,如果你以爲因爲你是一個好人,所以神愛你、看顧你,你沒有意識到你得救是一個神蹟,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結果你只會感到害怕。

如果你是一個自以爲義的人,你相信憑着自己的資源得着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此,當你遇到一個你覺得自己沒有資源去應付的情況,你會退縮。如果你相信自己是蒙恩得救的,你相信你得救是一個神蹟,你會說:「神既然一直引領着我來到這個境地,爲什麼祂無法幫助我處理這個問題呢?我要順服。神把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祂必會把我帶進南地。」

埃及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埃及處於強勢。這情況有點像一支軍隊能夠攻取一個大城市,卻害怕不敢去攻打一個小鎮。這是十分荒謬的事。若有人說:「嘿,我們出了埃及,現在我們無法進入迦南地。」這實在很可笑。因此,如果你想要繼續成長並增添勇氣的話,你必須接受福音,你必須提醒自己那給你帶來拯救的福音。這一點你永遠無法逃避。我不斷提醒自己,神是如何引領我離開埃及並進入迦南,我就是這樣把這個原則應用在生活中。

我說:「爲什麼我害怕失敗呢?我是靠自己的表現而生活,還是靠基督的恩典和義而生活呢?我得着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是靠自己的努力、聰明智慧和操練,抑或全然是因着基督的恩典和義呢?即使神要叫我失敗又何如呢?那又怎樣?我擁有神的愛。我擁有祂的恩慈。如果神叫我在這方面失敗,祂會以這失敗來裝備我去得着祂認爲對我更好的東西。我的價值並不在於我的成就。我感到害怕,是因爲我一直以自己的成就當作救生艇,但耶穌纔是我的安全保障。因此,我不用擔心失敗,我得着釋放了。」

你明白嗎?你要這樣對自己說。你不要只是說:「不要害怕。」這並不足夠。這是行不通的。不要說:「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這就好像說:「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兩者是同樣的事。你不應該想着哪一個詞呢?你明白嗎?你們都知道。我三次告訴你不要去想「大象」這個詞,當我問:「你不應該想着哪一個詞呢?」每個人都知道答案。不要想着那個詞。

恐懼也是一樣。不要只是說:「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要明白恐懼背後的是什麼。那是一種自義的表現,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單單靠恩典得救的罪人,也忘記了神的榮耀。你要爲此悔改。不要說:「主啊,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我爲此感到懊悔。」雖然你應當爲自己懦弱而感到懊悔,但是這並不是克服懦弱的方法。

你不能只是說:「啊,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我要悔改。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這麼說不能克服懦弱,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相反,你必須明白恐懼背後的真正原因,並說:「我把這些東西當作救生艇,我要爲此悔改。這些東西對我來說變得太重要了,因此我害怕失去。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單單靠恩典得救的罪人,我要爲此悔改。」你要悔改,最終你會發現恐懼漸漸消失。你開始明白爲什麼勇氣和信心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嗎?

讓我引述著名傳道者鍾馬田 (David Martyn Lloyd-Jones)在他的一篇經典講章中所說的話。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給大家概述一下那篇講章,因爲我很喜歡引用別人的精彩講章和思想。鍾馬田在那篇講道中講述耶穌在船上睡覺,海上忽然起了暴風的事蹟。門徒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首先,這顯明當時門徒驚慌失措。門徒很慌張,因爲他們忘記了耶穌愛他們。他們不可能一方面很慌張,另一方面卻說耶穌愛他們。

門徒提出質疑。他們對耶穌說:「我們不知道禰關心你們。」難道你不明白,知道並經歷耶穌基督的愛跟恐懼無法並存嗎?耶穌起來,祂不是轉身對門徒說:「你們這些可憐的人,你們需要信心。我想我必須猛擊你們。」耶穌沒有這樣說。祂起來對門徒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耶穌並不是說:「可憐的傢伙,你們沒有信心。」祂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這是什麼意思?

耶穌說:「親愛的弟兄,你們見過我使死人復活。你們見過我平靜風浪。你們聽到我說我何等愛你們,我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你們看到我從來沒有違背諾言。你們看到我所應許的總不落空。你們知道我是怎樣的。你們知道我關心你們。你們知道我曾拯救你們,並且將來還要拯救你們。你們擁有信心,只是你們沒有運用信心。拿出信心來。你們應當有信心。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你們的鞋裏嗎?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你們的儲物櫃內嗎?拿出信心來,你們的信心應當在這裏。」

這樣看來耶穌不是說信心是一種神祕的東西,也不是說有些人擁有信心,有些人卻沒有。不是的!耶穌說:「信心是根據你所知道的真理而行。信心是思考,而恐懼是沒有思考。信心是思考神,並以正確的態度去思考神。」因此,鍾馬田可以這麼說:「信心是不慌張。」你喜歡這樣的定義嗎?這個定義看來有點屬世,不夠屬靈嗎?這是信心的本質。

我認爲英國詩人白朗寧(Browning)也有此想法,他這樣爲信心下定義:「就我而言,信心就是永遠的不信保持沉默,像蛇在米迦勒的腳下一樣。」信心就是說:「我不會受環境控制,我由真理來掌管。」這是第一點,但不僅此而已。這仍是不夠的,因爲這只是順從而已。你明白他的話嗎?

他說有些人是禁慾主義者。他們只是說:「啊,一切都完結了。我將會死掉。這又如何?」他說這不是信心。主耶穌這麼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你們擁有信心的,爲什麼不運用出來呢?爲什麼你們只是把焦點放在所發生的事上?無論你們處於什麼境況,你只需要知道你與神的關係是真實的,你都能承擔。」這就是信心,是恐懼的反面。

要得着勇氣有什麼祕訣呢?在信息結束之前,讓我來簡略地說明四點。雖然我們沒有看民數第14章餘下的經文,但是這章經文告訴我們,當以色列人聽到他們要在曠野漂流,不能進入應許之地,他們做了什麼呢?他們真的悔改嗎?他們是否說:「主耶穌基督啊」?他們是否說:「我主我神啊,我們得罪了禰,我們爲此感到懊悔,我們願意受罰,只是懇求禰寬恕我們」?

以色列人沒有這麼說。相反,他們說:「啊,我們錯了。我們做了壞事。」在第40節,他們說:「我們在這裏,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約書亞和迦勒說:「不要上去。」他們說:「啊,不,我們錯了。我們犯了罪,我們做錯了,我們膽小懦弱,我們要上去得應許之地。」於是他們上去,試圖攻打亞瑪力人和迦南人。當然,因爲神沒有與他們同在,他們馬上被擊敗了,垂頭喪氣的回來。你看,有一種悔改是虛假的。

這就是虛假悔改的最佳例子。以色列人沒有因爲觸怒了神而感到煩亂不安,他們只是因爲自己搞得一團糟而感到煩亂不安,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他們真心想要討神喜悅,他們會遵行神的吩咐。相反,他們只是因爲搞砸了自己的生命而煩亂不安。有些人可能會說:「啊,我真的要好好整理自己。我搞砸了自己的生命。我要去到神面前。」這些人腦海中有自己的動機。

他們的動機是:「只要我去到神面前,我的生命就不再一團糟了。」情況也許如你所想的,但也可能不是你所想的,而且不是你所想的那麼快就得到解決。如果你開始感到忿怒,說:「我成爲基督徒已經兩年了,這些問題什麼時候纔得到解決呢?」也許你的悔改不是真正的悔改。真正的悔改是對神說:「我想要討禰喜悅。」正如清教徒理查德‧史比士(Richard Sibbes)所說:「悔改不只是垂頭喪氣,而是內心不斷改變,以致你恨惡罪過於恨惡懲罰。」

當你對神說:「我看到自己羞辱了禰」,這纔是悔改。真正的悔改是對神說:「我看到自己緊緊抓住那些救生艇。我看到自己沒有歸榮耀給禰。我看到對我來說別的事情變得比禰更重要。」這是恐懼的根源。你要爲此悔改。其次,你要藉着禱告去到神面前。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讓人得着勇氣,沒有什麼可以與此相比。在第9節,迦勒說:「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馬太福音18章20節說:「爲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要進到神面前。你透過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而進到神面前。這絕對是得着勇氣的方法。第三,我必須說:「不要回到埃及。有時候當事情看來很嚇人,你說:「我把自己交給神,祂帶我出埃及,但是現在的情況真是很差,情況真的很糟糕。」

當你感到害怕的時候,很容易會這麼想,而不是按照鍾馬田所說的去行,那就是把你對神的認識應用在目前的境況中,堅定不移,單單跟隨神,而不是隨着環境和自己的感覺去行。相反,要領受真理,並要按真理而行,不要望着那風暴,而是根據你所認識的真理去行,你就會堅定不移。

我們會受試探想要回到埃及。我們會受試探想過着不潔的生活。我們會受試探想後退犯罪,藉此讓自己在感到害怕的時候得着安慰。不要這樣。你要悔改。你要找出根本的問題,併爲此悔改,對嗎?你要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保持聖潔。我還有一件事告訴你們,即使你們這樣行,恐懼不會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到了某一刻,你必須說:「我不會再因爲恐懼而感到害怕了。如果我感到懼怕,這種經歷可以對我做什麼呢?它只是讓我有不好的感覺而已。我不會因此而感到害怕。如果我感到懼怕,我必須去面對。我要做正確的事。我不再慌張。我要思想神是誰。」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神必定成就祂的應許。經文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找出恐懼的根源,併爲此悔改。我們要單單依靠禰,而不是依靠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求禰幫助我們得着勇氣,拿出信心來,並且不再懼怕。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在基督裏成長(二)」系列—— 「恐懼、信心和勇氣」這個題目。

今天的經文引自民數記13章26至33節、14章1至10節,以及14章20至25節。

26.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的全會眾,回報摩西、亞倫,並全會眾,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

27.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

28.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裏看見了亞衲族的人。

29.亞瑪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但河旁。

30.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

31.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爲他們比我們強壯。

32.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裏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

33.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接着是第14章1至10節:

1.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

2.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

3.耶和華爲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

4.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5.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

6.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

7.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

8.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9.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10.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最後是20至25節。

20.耶和華說:我照着你的話赦免了他們。

21.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

22.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

23.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

24.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爲業。

25.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

這是神的話語。

啟示錄第21章告訴我們,有許多不同的人將會被扔在火湖裏。當我們讀啟示錄,看到那些人陷在火湖裏一直下沉,我們說:「是的,是的,那些人屬於那個地方」,因爲我們看到那些是邪惡的人,我們看到那些是殺人犯、淫亂的人、行邪術的人、拜偶像的人;但是突然之間,我們看到那裏有一種人,使我們目瞪口呆。

在那些被扔在火湖裏的人中,還有膽小懦弱的人。膽小懦弱的人將會被扔在火湖裏,突然之間,我們說:「等一下。讓我瞭解清楚吧。膽小懦弱的人都要被扔在火湖裏嗎?爲什麼?我們當中有些人天生就是膽小懦弱的。有些人本身就是很緊張不安的。有些人本身就是勇敢無懼的。有些人就是這樣子的。有些人很有膽量,我就不是這種人了。我沒有這種勇氣。我就是沒有這種勇氣。」

無論是懦弱或勇敢,這只是人的個性而已。膽小懦弱的人要跟那些邪惡的人、道德敗壞的人、行邪術的人、行可憎惡之事的人一同被扔在火湖裏。爲什麼?顯然,我們對膽小懦弱的理解跟聖經的觀點不同。在聖經中,勇氣和信心其實沒有分別。勇氣是一種品德,跟仁愛、忍耐和誠實同樣是品德。勇氣是一種品德,神期望我們有這種品德。我們所讀的這章經文論到恐懼。這章經文向我們清楚展示了人恐懼時所作出的反應。

曾經有人研究美國人最害怕的事情,結果得出了一份很長的清單。當人們看到清單上一系列的事情時,都會疑惑受訪者是什麼人。這十分合理。清單上列出的其中一件事當然是對死亡的恐懼。這是最大的恐懼。人最懼怕的就是死亡。

美國精神科醫生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研究對理解喪慟的過程以及如何面對死亡在多方面都很有幫助,她發表言論,也有運動灌輸這樣的概念:死亡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死亡是生命中自然的部分。死亡絕對是自然的事,沒有什麼值得害怕。正如看着夕陽西下、星光漸褪是何等美的事,看着一個人離世安息也是一樣。這些事總會發生。

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這實在是胡說八道,這不是真的。你知道當你看見有人被埋葬,這不是本該出現的情況。我認爲人們還未至完全被洗腦,因爲我們都害怕死亡,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爲人起初被造本是不會死的。我們本不應該死。人被造本不是這樣子的,當然人懼怕死亡。死亡必然是極其傷痛的經驗。

我相信這是真的,即使對重生得救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我相信對基督徒來說,那裏仍然有一扇黑暗之門,即使基督徒死後是進到光明裏去,但是那裏仍然有一扇黑暗之門。人被造本是不會死的。死亡是罪所帶來的其中一個咒詛。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人們不得不給自己洗腦,去掉對死亡的恐懼,這完全是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對死亡束手無策。這些人所做的有點像英國著名喜劇演員查爾斯‧卓別林(Charlie Chaplain)在一部默劇中所做的一樣。在故事中他是一個囚犯,腳踝上被扣上了繫有鐵球的腳鐐,他試圖擺脫這枷鎖,於是他把鐵球埋在地裏。

他把鐵球埋藏起來,用沙土把它覆蓋,便拍拍手,說:「辦妥了。這個鐵球無法再煩擾我了。我不會再看見這個鐵球,因爲我已經把它埋藏起來了。一切都消失了。」於是他嘗試逃跑,隨即便倒下來了。你說:「我可以透過叫自己相信死亡沒有什麼可怕來除去對死亡的恐懼。」只是這麼說是沒有用的。這是愚蠢的做法。死亡是人懼怕的事情。

根據那項研究,人們所懼怕的另一件事情,是害怕被拒絕。人們很害怕被拒絕。他們說:「我怕如果我走近其他人,他們會看到我的模樣,他們會拒絕我。」人們所懼怕的另一件事情,是害怕面對未來。他們說:「我感覺自己的生命失控。我害怕將會有什麼事發生。我不喜歡看到將要發生的事情。」人們也十分害怕公共演講。這在研究結果中排行非常靠前。你知道爲什麼有些人如此害怕公共演講嗎?

你站在臺上,腦海變得一片空白。你開口準備說話,眾人都望着你。你心裏想:「爲什麼我張開口,但什麼也說不出來呢?」然後,你說:「我還是再試一次吧。」於是你張開口,卻不知所云、出言不當。人們害怕公開演講。

讓我告訴大家我和太太面對恐懼的一個例子。在1987年10月,有人首次與我們談到移居紐約市建立教會的可能性。我和太太一輩子都住在美國東北部。我們來自東部城市費城,在那裏居住了一段時間,並在東北部地區新英格蘭接受教育。我們像所有並不是來自紐約市的東北部地區居民一樣,我們十分自重,會盡量避免不去紐約市。

舉例說,我們知道在上午6時至9時之間,距離紐約市500英里的範圍都會交通堵塞,然後下午3時至晚上8時的情況也是一樣,因此,人們會盡量避免駕車駛近紐約市。我們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去紐約市,所以我們心裏想是否去一趟。有一次我們到波士頓參加會議,我們說:「管它的。我們有時間。不如行這條公路去新英格蘭吧。於是我們駛進連接紐約市的隧道,直去到紐約市中心。」

自從青少年時期之後,我們已經沒有再去過紐約市了。接着,我們上了市中心附近的公路,一直向北走。我們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我們就這樣開車經過紐約市,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看看四周的環境。我們卻在那條公路遇上交通堵塞,堵了大約四小時。我和太太四處觀看,到了某一刻,我們只得翻翻白眼,太太說:「我們已經窺探了這地,這裏有巨人。」當然,這讓我想起民數記13章和14章,在接着的三年,這段經文對我的生命有極大的影響。

當時我充滿恐懼,心中掙扎到底是否要作新嘗試,卻不知道會否成功,於是我查看民數記13章和14章。我翻到這兩章經文,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陳述:「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嗯?經文說:「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嗯?「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你說:「是的。」

你知道所有恐懼背後到底是什麼嗎?在這一切恐懼背後,甚至包括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對失敗的恐懼。懼怕失敗源於每個人都有一個安全區。我在神學院就讀的時候,教授教會歷史的洛夫萊斯博士(Dr. Lovelace)稱這些安全區爲救生艇。每個人都有自己靈性上的救生艇,就是我們所依靠着免得自己下沉的東西,它是給我們心靈帶來安全感的東西。這些東西使我們感到安全,我們說:「我們在那裏真好。」

在學術領域中,我們有一個安全層,一個安舒區。當人們開始向我們提問,或者我們與那些教育水平遠高於我們的人交談時,我們便開始感到害怕。爲什麼?因爲我們相信我們會受挫,我們沒有任何才智去招架。我們認爲在那個層次和領域,我們離開了自己的安全區。我們害怕自己看來很差勁,我們害怕失敗。

在運動領域中,對一些人來說也有安舒區。我們跟某類人打籃球使我們感覺良好,但是跟另一類人打籃球,我們便離開了自己的安全區,我們開始覺得自己像一個傻瓜。在社交領域中,情況也是一樣。我們會避免接觸某些人,我們在社交方面有一個安舒區,當我們接觸某一類人,我們開始感到害怕,我們沒有任何資源。

我們靠某些東西給我們心靈帶來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我們的恐懼便圍繞着這些東西。我們的恐懼圍繞着我們的偶像。舉例說,如果錢財讓你感到安全,它就是你的安舒區了,因此你的恐懼也圍繞着錢財。你害怕失去錢財。你害怕自己所擁有的錢財是否足夠。你的恐懼圍繞着錢財。

舉例說,如果你爲人父母,特別是如果你是一位母親,當你的孩子讓你得到安全感,他們的成就讓你得到安全感,那麼你的恐懼便圍繞着你的孩子。如果你必須在事業上表現良好,你必須比你的競爭對手錶現得更好,那麼你的恐懼便圍繞着你的事業。當你依附那些東西讓你得到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你的恐懼總是圍繞着那些東西,你的恐懼圍繞着你的偶像,因此,恐懼其實是害怕失敗。

你感到恐懼,你說:「我在這個領域中的成就被超越了,我離開了安舒區,我被超越了。」終極的恐懼是對神不信任。我們依靠別的東西,因爲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相信如果我們真的完全依靠神,祂會讓我們失望。我是這樣相信的,我認爲你也相信這一點。如果你完全依靠神,如果神是你唯一的安全保障,你將會是一個完全的人。

在恩典中成長和成聖的過程就是讓你找出自己是依靠什麼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你依靠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而不是依靠神。那些東西是什麼呢?你要丟棄那些東西,這樣你就可以單單依靠神。你知道如何找出那些東西呢?你知道如何找出給你心靈帶來安全感的東西之蹤跡呢?循着你的恐懼就可以找出。你害怕什麼可以顯明你依靠什麼東西得着安全感。

我們並不真正相信,如果我們全然信靠神,祂必看顧。我在之前的節目中曾經引用蘇格蘭神學家傅格森博士(Dr. Sinclair Ferguson)所說的一個例子。他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他說:「試想像一下,一個父親帶他的孩子到百貨公司看那些漂亮的貨品,說:「這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不是很可愛呢?這些玩具是不是很漂亮呢?」你還記得這個故事嗎?這個父親對孩子說:「這些玩具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不是很可愛呢?」孩子說:「是的,很漂亮。」然後父親轉過身來對孩子說:「嗯,我想讓你知道,你不會得到任何一件玩具。我不會讓你得到任何一件玩具。你不會在這裏得到任何東西。我們走吧。」

這個孩子的思想會被扭曲嗎?當然會。聖經記載第一個謊話來自蛇。蛇去到亞當和夏娃面前,說:「神不想讓你們開心。祂不許你們喫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這是誇張失實的說法。蛇說:「你要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相信這謊話,我們仍然相信這謊話。

你知道這一點,舉例說,當你和別人談論基督信仰,首先他們通常會這麼說:「等一下。你是要告訴我不可以濫交嗎?你是要告訴我必須完全遵守聖經的教訓嗎?你是要告訴我不可以自己作決定,而是要順服神嗎?你在開玩笑,對嗎?我想在我這樣做之前,我要先盡情享受生活。也許有一天我想上天堂,但是首先我想好好享受人生。」

如果你曾經向人傳福音,你必定聽過人們說這話。這句話有什麼含意呢?他們的意思是:「如果我把自己完全交給神,至少我會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可能感到很痛苦。」這是個謊話。這是蛇的謊話,這個謊話仍然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發動,於是我們依靠別的事情。我們依靠錢財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自己的表現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外表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依靠各樣的東西使自己得到安全感。我們害怕失去那些東西。

讓我來舉例說明。我和太太害怕搬到紐約市。我們各自因着不同的原因而感到害怕,因爲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的東西並不相同。我感到害怕。我說:「很多人都認爲我是一個很能幹的牧者。如果我去到那裏遭遇失敗,那怎麼辦呢?我的形象就會蕩然無存了。」這些話我不會說出口,我不會向自己說出這話,但是這思想卻在我心中發動。我也不會向我太太說出這話,她會責罵我。因此,我沒有說出來,但我還是很害怕,我太太也因着別的原因而感到害怕。

成就對我太太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她四周察看,說:「我如何保證我的孩子在那裏有好的成長呢?」我並不像她那樣擔心這個問題。這不是因爲我不愛我的孩子,而是因爲我並不是依靠我的孩子來得着安全感。我並不是從孩子身上得着自我價值。我和太太因着不同的原因而感到害怕。你怎知道自己是依靠什麼東西來獲得安全感呢?你怎知道自己抓住什麼東西當作救生艇,而不是依靠神呢?循着你的恐懼就可以知道。你的恐懼給你顯明自己是依靠什麼東西的。

那地是吞喫居民之地。那裏的人是巨人。民數記13章33節說:「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意思是:「我們非常害怕。」這是個謊話。這個謊話正在發揮作用。他們說:「如果我們遵照神的吩咐去行,我們都會被剪除。我們會粉身碎骨。我們將會被消滅。」「這個想法有什麼不妥呢?」「嗯,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很勇敢,有些人卻很懦弱。」不是的!神說的是恐懼所帶來的問題。請看看第14章9節。我總不會忘記這節經文。

當我第一次明白這節經文要說什麼,我嚇得目定口呆。痛苦要有人分擔,所以現在我也告訴你們。這句話是迦勒說的,對嗎?他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你們看到嗎?迦勒說背叛神和怕那地的居民是同樣的事。神吩咐以色列人去攻取那地,他們卻怕那地的居民,這就是背叛神。這裏說的不是兩件事。它們是同樣的事。

經文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迦勒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害怕就是不尊敬神,也沒有正確地認識神。第23節記載神這麼說:「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在第21節,神說:「……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神要說的是:「你們已經忘記了我的榮耀。你已經忘記了我是誰。」

當你害怕任何東西,你害怕自己無錢,是因爲錢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你害怕美貌不再,是因爲外表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你害怕沒有人與你相親相愛,是因爲人際關係成爲了你的安全保障。難道你不明白,當你害怕任何東西,其實你是重視那些東西過於重視神。你在藐視神。

當你害怕任何東西,你真正要說的是:「神十分渺小,祂比不上這東西。這個問題很大,神也無法解決。」經文說:「然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神要說的是:如果你看到遍地被我的榮耀充滿,你就不會如此害怕。你這樣害怕,你就是把我看爲渺小。你藐視我。」這是愚蠢、荒唐的行爲。你脫離了現實。

耶穌基督給你說明這道理。馬太福音6章25節說:「不要爲生命憂慮喫什麼,喝什麼;爲身體憂慮穿什麼。……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耶穌說:「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耶穌要說什麼呢?祂說:「你與現實脫節了。你並沒有思考。」

思考能使你擺脫恐懼。你恐懼表示你缺乏思考。你恐懼表示你沒有思考神。你恐懼表示你沒有以正確的態度去思考神。你恐懼表示你沒有愛慕神,也看不到神的榮耀。恐懼與思考互不相容。此外,那些進入迦南地的人之所以感到害怕,首先是由於他們背叛神。他們感到害怕,首先是因爲他們輕視神,其次是因爲他們忘記了自己得拯救是一個神蹟。你注意到在14章22節神說:「……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

這實在引人入勝。神對以色列人說:「既然你們知道你們得以離開埃及是一個神蹟,怎麼你們會害怕進入迦南呢?」如果你們害怕神叫你們現在就死在曠野,你們就忘記了你們得拯救是一個神蹟。在羅馬書8章32節,保羅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爲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換句話說,神既然把自己的兒子賜給你,神既然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神既然已拯救了你,使你生命改變過來,那麼祂怎會讓你呆在這裏呢?祂怎會撇下你呢?神既然已把禮物送給你,祂怎會不捨得給你那條用來包禮物的絲帶呢?你明白嗎?神既然已把汽車送給你,祂怎會不捨得給你車匙呢?重點是,神既然要將一切賜給你,爲什麼祂現在要停止不給你呢?你忘記了你得救是一個神蹟。這一點十分重要。

有一個方法你可以用來分辨一個人到底是真正的基督徒,抑或只是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不認爲自己得救是一個神蹟。你問一個有道德、宗教主義的人:「嘿,你是基督徒嗎?」他們說:「我當然是基督徒。我遵守聖經的教訓,並且到教會聚會。我爲神而活,並且努力過着聖潔的生活。我當然是基督徒!」你不會感到他們心中充滿驚歎。他們不會說:「是的,我是基督徒,這是萬中無一的神蹟。這是不可能的事。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它真的發生了。」當你知道自己的景況,你就不會懼怕。因此,我必須告訴你們:「如果你自以爲義,如果你以爲因爲你是一個好人,所以神愛你、看顧你,你沒有意識到你得救是一個神蹟,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結果你只會感到害怕。

如果你是一個自以爲義的人,你相信憑着自己的資源得着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此,當你遇到一個你覺得自己沒有資源去應付的情況,你會退縮。如果你相信自己是蒙恩得救的,你相信你得救是一個神蹟,你會說:「神既然一直引領着我來到這個境地,爲什麼祂無法幫助我處理這個問題呢?我要順服。神把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祂必會把我帶進迦南地。」

埃及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埃及處於強勢。這情況有點像一支軍隊能夠攻取一個大城市,卻害怕不敢去攻打一個小鎮。這是十分荒謬的事。若有人說:「嘿,我們出了埃及,現在我們無法進入迦南地。」這實在很可笑。因此,如果你想要繼續成長並增添勇氣的話,你必須接受福音,你必須提醒自己那給你帶來拯救的福音。這一點你永遠無法逃避。我不斷提醒自己,神是如何引領我離開埃及並進入迦南,我就是這樣把這個原則應用在生活中。

我說:「爲什麼我害怕失敗呢?我是靠自己的表現而生活,還是靠基督的恩典和義而生活呢?我得着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是靠自己的努力、聰明智慧和操練,抑或全然是因着基督的恩典和義呢?即使神要叫我失敗又何如呢?那又怎樣?我擁有神的愛。我擁有祂的恩慈。如果神叫我在這方面失敗,祂會以這失敗來裝備我去得着祂認爲對我更好的東西。我的價值並不在於我的成就。我感到害怕,是因爲我一直以自己的成就當作救生艇,但耶穌纔是我的安全保障。因此,我不用擔心失敗,我得着釋放了。」

你明白嗎?你要這樣對自己說。你不要只是說:「不要害怕。」這並不足夠。這是行不通的。不要說:「不要害怕。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這就好像說:「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不要想着『大象』這個詞。」兩者是同樣的事。你不應該想着哪一個詞呢?你明白嗎?你們都知道。我三次告訴你不要去想「大象」這個詞,當我問:「你不應該想着哪一個詞呢?」每個人都知道答案。不要想着那個詞。

恐懼也是一樣。不要只是說:「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要明白恐懼背後的是什麼。那是一種自義的表現,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單單靠恩典得救的罪人,也忘記了神的榮耀。你要爲此悔改。不要說:「主啊,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我爲此感到懊悔。」雖然你應當爲自己懦弱而感到懊悔,但是這並不是克服懦弱的方法。

你不能只是說:「啊,我是一個懦弱的人,我要悔改。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這麼說不能克服懦弱,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相反,你必須明白恐懼背後的真正原因,並說:「我把這些東西當作救生艇,我要爲此悔改。這些東西對我來說變得太重要了,因此我害怕失去。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單單靠恩典得救的罪人,我要爲此悔改。」你要悔改,最終你會發現恐懼漸漸消失。你開始明白爲什麼勇氣和信心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嗎?

讓我引述著名傳道者鍾馬田 (David Martyn Lloyd-Jones)在他的一篇經典講章中所說的話。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給大家概述一下那篇講章,因爲我很喜歡引用別人的精彩講章和思想。鍾馬田在那篇講道中講述耶穌在船上睡覺,海上忽然起了暴風的事蹟。門徒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首先,這顯明當時門徒驚慌失措。門徒很慌張,因爲他們忘記了耶穌愛他們。他們不可能一方面很慌張,另一方面卻說耶穌愛他們。

門徒提出質疑。他們對耶穌說:「我們不知道禰關心你們。」難道你不明白,知道並經歷耶穌基督的愛跟恐懼無法並存嗎?耶穌起來,祂不是轉身對門徒說:「你們這些可憐的人,你們需要信心。我想我必須猛擊你們。」耶穌沒有這樣說。祂起來對門徒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耶穌並不是說:「可憐的傢伙,你們沒有信心。」祂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這是什麼意思?

耶穌說:「親愛的弟兄,你們見過我使死人復活。你們見過我平靜風浪。你們聽到我說我何等愛你們,我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你們看到我從來沒有違背諾言。你們看到我所應許的總不落空。你們知道我是怎樣的。你們知道我關心你們。你們知道我曾拯救你們,並且將來還要拯救你們。你們擁有信心,只是你們沒有運用信心。拿出信心來。你們應當有信心。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你們的鞋裏嗎?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你們的儲物櫃內嗎?拿出信心來,你們的信心應當在這裏。」

這樣看來耶穌不是說信心是一種神祕的東西,也不是說有些人擁有信心,有些人卻沒有。不是的!耶穌說:「信心是根據你所知道的真理而行。信心是思考,而恐懼是沒有思考。信心是思考神,並以正確的態度去思考神。」因此,鍾馬田可以這麼說:「信心是不慌張。」你喜歡這樣的定義嗎?這個定義看來有點屬世,不夠屬靈嗎?這是信心的本質。

我認爲英國詩人白朗寧(Browning)也有此想法,他這樣爲信心下定義:「就我而言,信心就是永遠的不信保持沉默,像蛇在米迦勒的腳下一樣。」信心就是說:「我不會受環境控制,我由真理來掌管。」這是第一點,但不僅此而已。這仍是不夠的,因爲這只是順從而已。你明白他的話嗎?

他說有些人是禁慾主義者。他們只是說:「啊,一切都完結了。我將會死掉。這又如何?」他說這不是信心。主耶穌這麼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你們擁有信心的,爲什麼不運用出來呢?爲什麼你們只是把焦點放在所發生的事上?無論你們處於什麼境況,你只需要知道你與神的關係是真實的,你都能承擔。」這就是信心,是恐懼的反面。

要得着勇氣有什麼祕訣呢?在信息結束之前,讓我來簡略地說明四點。雖然我們沒有看民數第14章餘下的經文,但是這章經文告訴我們,當以色列人聽到他們要在曠野漂流,不能進入應許之地,他們做了什麼呢?他們真的悔改嗎?他們是否說:「主耶穌基督啊」?他們是否說:「我主我神啊,我們得罪了禰,我們爲此感到懊悔,我們願意受罰,只是懇求禰寬恕我們」?

以色列人沒有這麼說。相反,他們說:「啊,我們錯了。我們做了壞事。」在第40節,他們說:「我們在這裏,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約書亞和迦勒說:「不要上去。」他們說:「啊,不,我們錯了。我們犯了罪,我們做錯了,我們膽小懦弱,我們要上去得應許之地。」於是他們上去,試圖攻打亞瑪力人和迦南人。當然,因爲神沒有與他們同在,他們馬上被擊敗了,垂頭喪氣的回來。你看,有一種悔改是虛假的。

這就是虛假悔改的最佳例子。以色列人沒有因爲觸怒了神而感到煩亂不安,他們只是因爲自己搞得一團糟而感到煩亂不安,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他們真心想要討神喜悅,他們會遵行神的吩咐。相反,他們只是因爲搞砸了自己的生命而煩亂不安。有些人可能會說:「啊,我真的要好好整理自己。我搞砸了自己的生命。我要去到神面前。」這些人腦海中有自己的動機。

他們的動機是:「只要我去到神面前,我的生命就不再一團糟了。」情況也許如你所想的,但也可能不是你所想的,而且不是你所想的那麼快就得到解決。如果你開始感到忿怒,說:「我成爲基督徒已經兩年了,這些問題什麼時候纔得到解決呢?」也許你的悔改不是真正的悔改。真正的悔改是對神說:「我想要討禰喜悅。」正如清教徒理查德‧史比士(Richard Sibbes)所說:「悔改不只是垂頭喪氣,而是內心不斷改變,以致你恨惡罪過於恨惡懲罰。」

當你對神說:「我看到自己羞辱了禰」,這纔是悔改。真正的悔改是對神說:「我看到自己緊緊抓住那些救生艇。我看到自己沒有歸榮耀給禰。我看到對我來說別的事情變得比禰更重要。」這是恐懼的根源。你要爲此悔改。其次,你要藉着禱告去到神面前。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讓人得着勇氣,沒有什麼可以與此相比。在第9節,迦勒說:「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馬太福音18章20節說:「爲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要進到神面前。你透過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而進到神面前。這絕對是得着勇氣的方法。第三,我必須說:「不要回到埃及。有時候當事情看來很嚇人,你說:「我把自己交給神,祂帶我出埃及,但是現在的情況真是很差,情況真的很糟糕。」

當你感到害怕的時候,很容易會這麼想,而不是按照鍾馬田所說的去行,那就是把你對神的認識應用在目前的境況中,堅定不移,單單跟隨神,而不是隨着環境和自己的感覺去行。相反,要領受真理,並要按真理而行,不要望着那風暴,而是根據你所認識的真理去行,你就會堅定不移。

我們會受試探想要回到埃及。我們會受試探想過着不潔的生活。我們會受試探想後退犯罪,藉此讓自己在感到害怕的時候得着安慰。不要這樣。你要悔改。你要找出根本的問題,併爲此悔改,對嗎?你要與弟兄姊妹一同禱告,保持聖潔。我還有一件事告訴你們,即使你們這樣行,恐懼不會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到了某一刻,你必須說:「我不會再因爲恐懼而感到害怕了。如果我感到懼怕,這種經歷可以對我做什麼呢?它只是讓我有不好的感覺而已。我不會因此而感到害怕。如果我感到懼怕,我必須去面對。我要做正確的事。我不再慌張。我要思想神是誰。」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神必定成就祂的應許。經文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爲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們找出恐懼的根源,併爲此悔改。我們要單單依靠禰,而不是依靠別的東西來得着安全感。求禰幫助我們得着勇氣,拿出信心來,並且不再懼怕。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