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裏成長(一)」系列之三、在基督裏尋找我們的身份——第一部分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在基督裏成長」系列——「在基督裏尋找我們的身份」這個題目。我們會研讀歌羅西書3章1至4節。請聽我讀出經文。

1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2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3因爲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4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裏。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已進入一系列有關基督徒成長的題目,我們說基督徒的心裏需要一種燃燒循環,在其中不斷運行的動力有兩部分,就是悔改和信心。當基督徒看見自己的罪必須以悔改去迴應,並以信心去迴應神的恩典。我們在過去幾個節目談論「悔改」,我覺得「悔改」是一個很好的聖經用語,但這個詞語不是在街上爲人所樂道的。

我們不得不花一些時間去爲「悔改」這個詞下定義,「悔改」就是識別和除去我們生命中的偶像。在這兩個節目中,我們將會談到那個循環的另一面,就是它的正面…...不是電池的負極,而是電池的正極。這就是信心,但我覺得有些事情需要加以解釋,而那正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信心是在基督裏尋找自己的身份。我們只是讀到有關信心的教導。基督是你的生命......你要渴望祂。你要怎樣做呢?

這一點十分重要。如果我們不能在接着的幾個節目裏定出一個非常實際的方式,使你知道每一天能怎樣做得到,你甚至還未開始對於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有一點膚淺的認識。我們看看如何在基督裏尋找自己的身份,憑信而活。我們可以按着聖經去談論這個題目,唯一可能的方法就是爲一個重要的詞語下定義,那個詞語是人人都聽過的,但它不是人人都清楚明白的,我們必須花幾分鐘時間,爲它賦以實體。這個詞語就是「義」。每當聖經談到因信得救時,總會提到「義」這個詞語。

事實上,你可以證明聖經的主題是神的義,常常有人把它提出來。現在的問題是:何謂義?讓我給你幾個例子,看看聖經如何談到義。例如,保羅在羅馬書10章1至4節這樣說:「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識;因爲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義。」你聽到嗎?

經文說:他們「因爲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義。」我們看看腓立比書。我想我之前已讀過這段經文,但我會在這裏再讀一次。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4節說:「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 。」他使​​用「肉體」這個詞語來指到他自己的努力。

腓立比書3章5至9節說:「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爲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我爲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爲要得着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

「義」這個字帶來的困擾是,當我想到這個字,我馬上想到的就是一件筆挺的襯衫。「義」令人想到拘謹、僵硬。我認爲即使「聖潔」這個詞的含義可能比「義」還要好。如果你請一些人來爲「義」下定義,他們可能會這樣說:「義是指道德上的純潔。」

事實並非如此。在聖經裏,「義」是一個表示關係的字。「義」其實是指與某人和好、被接納、蒙恩惠、受到歡迎。與義相反的,並非不道德,而是拒絕。讓我給你一些例子。你開始明白何謂感到義或者成爲不義。我所能想到最普遍的例子,就是穿着不合宜的服飾出席某個場合。

在某些地方,人們對於衣着的要求或標準相當寬鬆。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在某些場合裏,如果你的衣着過於隨便,你會立刻開始感到……什麼?你惹來人們的目光。你感到自己像是赤裸裸的。你感到容易受傷害 。你感到焦慮。那意味着你與主人家格格不入。你與那個羣體也格格不入。他們望着你,使你開始感到不安。你與那個聚會格格不入。你是不合宜的。

讓我給你一個更貼切的例子。當你申請一份工作,你要去面試……你心裏說:「我應該穿着什麼?我不想打扮得太隆重,也不想打扮得太隨便。我不知道……」你立即開始感到怯生生。你知道他們正在查看你的紀錄。他們正在找那些認識你的人談話。他們正在看那些推薦文件。他們正在仔細檢查你,令你緊張起來。

爲什麼?因爲你想知道那結果是怎樣。稱義就是得到正面的判決。如果你沒有得到正面的判決,如果那人說:「我很抱歉,你不能獲得這份工作」,你會感到焦慮。你望着自己,說:「我有什麼問題?我做錯了什麼事?我有什麼缺點?」另一方面,如果他們進來,說:「啊,你遠遠超越所有應徵者,你的資歷是最好的,我們很高興你來到加入我們的公司。」你在那一刻感覺怎樣?你感到被接納、受到歡迎。你發覺你已贏得他們的好感。你深深覺得那份成就感。

這是對稱義更佳的理解。你是合宜的。西方的選舉是另一個好例子。不管人們說什麼,諸如「讓我們談談這些問題」等等,事實上在現今的公共選舉中,負面的政治活動真的奏效。它們真的奏效。我不知道爲什麼有人會感到驚訝。每個人都在說:「我們爲什麼不能坐下來討論這些問題?」西方人從小就看肥皂劇,那些人卻希望以製作紀錄片的手法來進行競選活動。

沒有人願意坐下來聆聽兩個人在討論問題。他們想聽那些廢話。這些人已在肥皂劇中亮相。我不是說這是好還是壞……但事實上,如果你參加選舉,你會受到人們仔細審查。你會受人注視。另一位候選人有數以百計的法律顧問和前任記者去調查你的私生活。如果你曾在中學時期的代數考試中作弊,他們也將會揭發出來。他們將會把此事揭發出來。

他們會調查你。你知道如果你是候選人,你的義會受到各種方式的檢查。他們能找到什麼錯處嗎?如果你最終獲選,選民在說:「我們認可你,你已贏得我們的好感了。」你看到這幅圖畫嗎?順帶一提,更差的情況是求婚遭拒絕。如果你曾經向人求婚,甚至只是提出這個話題,並且遭人拒絕,那是受拒絕的最極端的例子,有人調查過你的生活後,對你說「不」。

你是否開始對於稱義有一些概念?聖經說稱義是在人眼前蒙恩。這對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心理學只是個人化的神學理論,其理論顯示了這一點。保羅說人人都「想要立自己的義」。每個人都有對個人的義的標準,因爲不斷有人向你下判決。

多年來,成千上萬的判決涌進來,不斷累積下來。隨着時間過去,你爲你認爲可使你蒙悅納的事物建立自己的標準。稱義是一種被接納的感覺,在某些時候,你把這些事物聚集起來。這不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有一個電視廣告說:「如果你很酷,你會像我一樣。」那就是那個電視廣告所說的。你可以聳一聳肩,對這話不屑一顧,但當你聽過一千次之後,它便開始滲進你的心裏。

這些觀念開始進到你心裏,成爲義的標準的一部分。你可以對人們所說的許多話置之不理。但多年來,你的父母所說的話,你的朋友所說的話,那些不想與你結婚的人所說的話,那些拒絕你的人所說的話,或是那些告訴你,你在試唱中,或在比賽中,或在求職中表現得非常出色的人,所有這些說話都滲進你的心裏,你便建立你自己的一套標準。保羅是這樣說的。

這就是罪了。罪就是我們要建立我們自己的義。我們會說:「如果我達到那個標準,如果我能做那件事情,我就知道自己存在。那麼,我知道我在自己的眼中蒙接納,在那些重要的人的眼中蒙接納,大概在神的眼中也蒙悅納。」每個人都這樣做。每個人都有一套標準。每個人都四處去謀求建立自己的義。在你的生命中有些事情是你的義,如果我能與心理學家坐下來,解釋一下我剛纔向你解釋的事情,如果他們允許我爲我所用的詞語下定義,他們會說:「一定,當然,絕對是這樣。每個人都這樣做。」

建立自己的義帶來什麼結果呢?聖經告訴我們,結果不是內疚就是焦慮。那些要達到某些標準的人會感到罪疚。我們收到這些判決,這些判決已累積了許多年,我們決意要達到這些標準,我們已經對準它們,但我們達不到目標。換句話說,我們在一些關鍵的範圍裏失敗了,我們立刻開始感到內疚,而且我們開始感到焦慮和不被接納。

我們在心理上經歷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否定自己已蒙悅納,但我們也有一些人是「幸運」的。我們對準義的某些標準,選擇了一些事情作爲我們的義,我們也可算達到目標。尤其是當我們較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們正邁向目標。據我估計,當你到了某個地步,你說:「我已不再向目標邁進了!」你已出現中年危機 。

當你正在往山上去的時候,你可以說:「這裏真是醜陋,但我知道當我到達山頂,我將會看到我到那裏會真正看見的東西。」你到了山頂,它就如山的另一邊。它像那首老歌:

小熊越過了山嶺。小熊越過了山嶺。小熊越過了山嶺。想看牠能看見的。

小熊看到什麼?山的另一邊。中年危機就是你一直都成功,你不是真的在你所處的位置,但你不會抑制自己產生那種自我接納的感覺,因爲你說:「我正在邁向目標!」但到了一個地步,你察覺到:「不,我不是這樣!我不是這樣!」換句話說,如果你成功了,你不會覺得內疚,但你會感到焦慮,因爲你說:「我能維持多久?」

我下次會談到這方面。二十世紀德語小說和短篇故事作家法蘭茲.卡夫卡 (Franz Kafka) 寫了該世紀最迷人、最偉大的小說《審判》(The Trial)。這部小說的主角名叫約瑟夫,有一天他醒來後,發現自己被指控一項罪名,遭受軟禁,並且將會受審訊。在整本小說中,由始至終都沒有人告訴他,究竟他爲了什麼要受審訊,以及他被控什麼罪。我下次會談到這個故事,但事實上,約瑟夫開始檢視自己的生命,開始在那種不獲接納的感覺中不斷成長,並且開始看到自己的各種缺點。

約瑟夫說:「也許我是爲此而被逮捕。我不知道有任何人會知道此事。也許我是爲此而被逮捕。」他開始看到自己的生命千瘡百孔,看到自己多年來一直遮掩的事情、用陳腔濫調去稍稍修補的事情,以及他給自己的那些簡單標準答案。沒有人喜歡別人給他們簡單的標準答案,但你卻常常給自己這樣的答案或愚蠢的老生常談。你說:「好吧,我以後會做得好一點。人性本善啊!」這一切事情都破碎了。

我不會告訴你故事的結局如何。有些人也許在現代文學中讀過這本書,但重點是約瑟夫在他三十歲的生日那天醒來,發現自己被逮捕,作者卡夫卡要說的是,無論你一直以來是多麼成功地修補和建立你自己的義,當你年紀漸長,你開始察覺到義並不是你自己建立的。內疚或焦慮。答案是什麼?聖經說只有一個答案,就是福音。

保羅說什麼?保羅說,他們「因爲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8節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我爲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爲要得着基督。」他並且說:「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 。」這就是福音。在接下來的十分鐘裏,我基本上會一遍又一遍地以許多種方式來說明這一點,因爲整個基督信仰都是向你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傳講福音,並在你每天的生活中貫徹地應用出來。

那使你進入天國的,與那使天國在你裏面擴展的事情是一樣的。福音就是你不要再試圖從其他各種事情去偷取自我接納,並開始從你在基督裏所擁有的特權得着溫暖。我換另一種方式來說明。你不要再試圖從其他地方偷取自我接納,你要說:「那個唯一能作出舉足輕重的判決的人所作真正的判決就在我裏面。如果我相信耶穌基督,那麼神就會接納我。」這就是福音。

那一天,你可以除去你的驕傲,說:「我的紀錄差極了,我正在感到的那種焦慮是正確的……」正如上世紀美國神學家兼牧師埃德.克勞尼(Ed Clowney)所說:「如果你擁有負面的自我形象,也許你只是一個注重實際的人。」我的焦慮是有根有基的。福音就是:除去你的驕傲,承認你本身是不蒙接納的,就如保羅所說,惟有這樣,你才能夠獲得絕對蒙悅納的判決。正如聖經所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神首先對耶穌說這話,神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話也臨到所有憑信心與耶穌聯合的人。福音就是每天不斷地這樣告訴自己。有一首詩歌這樣說:

天父曾給我們何等的慈愛,使我們稱爲神的兒女。

我們說:「看哪!」那是一個命令,你人生中出現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由於你沒有去細察。「看哪」的意思是「你看!你看!你看!」抓住自己的頸背,說道:「你看!」那就是「看哪」的意思。人就是這樣前進,我下次會談到這方面,但現在讓我解釋這就是成爲基督徒的意思。正是這個信息使人歸信——就是這個信息。福音的妙處就是它簡單得很,甚至連小孩子也能掌握。

小孩子都會說:「啊,耶穌爲我做了所有我應該做的事情,把我帶到神那裏去。」連一個小孩子也明白這個真理。「耶穌站在我那邊,爲我做了一切必要的事情,把我帶到神那裏。」小孩子都能夠明白這一點。但福音也深邃奧妙,使我們心靈的最深處變得貧乏。讓我們花一點時間進一步探討這一點。除非你明白耶穌爲我們所成就的事,否則你不會明白福音。正如保羅所說,福音是「停止你自己的奮鬥。停止你自己的努力。停止你自己所做的,並開始信靠耶穌爲你所作的一切。」

耶穌爲你做了什麼呢?除非你明白耶穌爲你做了什麼,否則你無法明白福音。讓我使用兩個術語。多年來,聖經學者說耶穌基督來爲我們提供主動和被動的順服。讓我來解釋當中的差異,使你看到耶穌所成就的事爲何是那麼充滿榮耀。耶穌被動的順服是指祂來到世上爲我們的罪受死,順服神的心意。我們大多數人都能清楚明白這一點,那意味着耶穌來到世上,爲我們清償了我們的罪債。我們能夠明白這一點,對嗎?

你試想像自己因無法支付房租而受到你的房東拒絕,快要被趕出去。被人拒絕是很糟糕的。它不只是一種有形的拒絕。 你說:「我要做什麼纔可以有瓦遮頭呢?」我希望你知道,無家可歸不單單是這樣,也是心理上和社交上重大的恥辱。你彷佛被撕碎、被蹂躪,因爲你突然覺得完全不獲接納。

你可以想象有一個人出現對你說:「等一等,有人已爲你支付下一年的租金,你得自由了。你的債務已清償了。你是受人接納的。」那是何等美好的事。這是我們所說耶穌基督被動的順服的真正意思了。耶穌來到世上清償了你的債務。你本來是在死囚的牢房裏。你將要被處決,但有人走進來,說:「聽着,不用行刑了。有人來代替你受死。」

雖然這是令人欣喜的事,但你只是得到赦免而已。這意味着你現在是自由的,對不對?你流落街頭,沒有工作,沒有親屬,什麼也沒有,但你是自由的,那好極了!但聖經說,救恩不只是這樣。聖經說,耶穌來到世上不只是爲你清償了你應該支付的一切,而且祂還爲你履行了你應該履行的事情。祂過着完美的生活,爲你存留一個完美的道德紀錄。你還記得施洗約翰爲耶穌施洗時所說的話嗎?

施洗約翰看着耶穌,說:「等一等,由我爲你施洗嗎?這太荒謬了。」耶穌擡頭望向約翰,說:「你暫且許我,因爲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你看不看見「義」這個字不斷出現?除非你明白何謂義,否則你無法明白聖經和基督信仰。「……盡諸般的義……」耶穌說這話是什麼意思?祂的意思是:「我來到世上成爲一個完全的人。我來到世上過着完全的人所過的生活。我必須做神所要求的一切事情。」爲什麼?

耶穌理應得到的是什麼?一個完全的人理應得到什麼?甚麼樣的榮譽?甚麼樣的待遇?祂要負上什麼責任?一個被判罪的囚犯要受到懲罰,但一個英雄又怎樣?當你憑着信心對神說:「我放下我自己的義,求禰看在耶穌的份上而接納我。把耶穌的義轉到我的賬上。」在那一刻,你不但獲得耶穌被動的順服所帶來的好處,也獲得祂主動的順服所帶給你的好處。

神不只是不再要你受到懲罰......你不只是一個得到赦免卻流落街頭的罪犯。啊,不。你更獲得政府頒發的榮譽勳章,可以參加閱兵典禮,獲選爲模範市民,獲得不少工作機會,還有百貨公司送出數不勝數的禮券,對嗎?這是對福音的定義一個更好的概念。你是否憂慮?你說:「啊,神爲什麼聽我的禱告?我甚至連一個星期也不能過得十分美好。」

聖經說,因爲耶穌是你的大祭司,祂站在天父面前,神要處置你的時候看見耶穌,所以你可以隨時親近祂。你有權利去禱告,這好像你所得到的其中一張禮券。這與你這個星期的表現沒有半點關係。還記得耶穌跟西門彼得說他會三次不認主的那段經文嗎?想想吧。耶穌在西門彼得出賣祂之前與他談話,那時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當然,耶穌知道彼得會在雞叫以先,三次不認祂 。

耶穌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着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然後,祂怎麼說?「但我已經爲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耶穌沒有說:「如果你回頭。」祂也沒有說:「彼得,你擁有你所需的一切。只要你去尋求,你發現這一切已經深深地藏在你裏面。只要你向下深深地挖掘,伸手向下摸索,把藏在裏面的東西拉出來…...如果你回頭,我會很樂意與你一同作工,並讓你成爲領袖。」不!耶穌說:「彼得,我已經爲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既然我是你的中保,我是你的大祭司,我是站在天父面前去代表你的那一位,那麼這不是一件不確定的事。問題是這事何時發生,因爲聖經說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中保。約翰一書2章1節說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中保,經文這樣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這讓我們想起審訊的場景。

就像卡夫卡一樣,他知道所有人在深層的潛意識裏都知道自己正受審訊。我們都在等待判決,而且我們對於那即將作出的判決怕得要死,我們知道那判決將會是什麼,因爲我們知道我們是達不到那些標準的,不論我們所選擇的那些標準是什麼。聖經說,我們有一位辯護律師站在天父面前爲我們辯護。那就是耶穌。只有基督徒纔有這盼望。

想一想你與辯護律師的關係。如果你的辯護律師雄辯滔滔、冷靜、精明能幹、勝劵在握,你也穩操勝劵。如果你的辯護律師搞砸了,你就被弄得精疲力竭。爲什麼?因爲無論在他身上發生什麼事情,都會歸咎於你。你可能是愚蠢的;但如果他是傑出的,你也是傑出的。你可能是一個說話結結巴巴的人;但如果你的辯護律師是口若懸河,你也是口若懸河,因爲你完全投靠他。這位辯護律師受到尊重。這位辯護律師受到注意,他就是耶穌。耶穌站在唯一重要的法庭裏最重要的審訊中,耶穌基督正處理一宗令人難以置信的訴訟。

你知不知道那是什麼訴訟?聖經說,耶穌基督是代表我們的律師,祂不是爲你懇求憐憫。你是否認爲天父會在那裏對耶穌說:「對於這些相信你的人,就是這些患了病的罪人,你有什麼話要說?」你是否認爲耶穌會這樣回答:「是的,他們罪孽深重」?「他們做盡各種壞事。他們沒有愛鄰如己。他們沒有盡心、儘性、盡意、盡力地愛你,但是給他們一個機會吧。始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給他們一個機會吧!」

我記得我說過,我常常回想許多年前當我讀到耶穌基督爲我們站在天父面前,我總以爲當時的情況正是這樣,就是每當我把事情搞砸了,耶穌便在天上爲我懇求憐憫。我最大問題是,我常常懷疑耶穌能堅持多久。我真是這樣想。我沒有把握。我沒有確實的感覺。然後,我開始認識到耶穌基督不是在天上爲我懇求憐憫。耶穌正在說:「天父,你的​​律法要求公正,世上每一個人都知道。你看,罪的工價乃是死,你的​​律法要求公正。

禰的律法要求人還清罪債。這裏就是了。我爲罪付上代價。我爲他們付上代價,你不可以向同樣的債務強索兩次的付款,沒有人可以這樣做。因此,我不求憐憫。我要求公正,而公正的判決是要求向我的弟兄姊妹宣告無罪。」聖經甚至說耶穌的血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你不記得該隱殺了亞伯?神對該隱說:「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血從地裏哀告。亞伯的血哀告要報復。耶穌基督的血哀告要宣判無罪,它這樣要求,而且非要達到不可。因此,耶穌基督能夠說:「西門,既然我爲你祈求,既然我是你的律​​師,既然我是你的中保,你便會回頭,你便會悔改,你便會迴轉。你不會失喪。」每一個基督徒都明白這真理。但事實上,很少已重生的人知道它真正的意思。

他們不明白耶穌的義臨到他們的生命是什麼意思,但他們是有這個概念的。每一個真正歸信基督的人,都明白他們不可再試圖使自己在神面前得蒙悅納。現在,神爲着耶穌的緣故,完全和徹底地接納他們。他們明白這一點。他們必須明白這一點,但令我感到害怕的是,很多人使用「重生」這個宗教術語,但如果你深入探究一下,便看見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理解其意思。

很多人會說:「我把我的生命獻給基督。」我想讓你知道,這可以意味着任何事情。我不希望人們對於這話感到可笑。當然,在你成爲基督徒的時候,那是你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說「我把我的生命獻給基督」時,他們的意思是他們開始失敗了。他們開始感到自己的義救不了自己,他們堅決地說:「現在,我比以往更虔誠。我會更多去教會,我會成爲一個更好的基督徒。我會把一切東西都獻給耶穌。」

他們這樣做是製造終極的偶像。他們用基督信仰去修補自己的義。他們其實是用基督信仰去與耶穌保持距離。換句話說,他們正在把基督信仰,而不是耶穌,變成一位救主。他們說:「現在我真的很好。現在我是那麼虔誠。」坦白說,那正是十六世紀德國基督教神學家,以及宗教改革運動的主要發起人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所擺脫的生活。馬丁.路德曾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天主教神父。

馬丁.路德努力行善。後來有一天,他正在讀羅馬書1章16至17節的時候,他說他領悟到神全然出於對我們的憐憫而爲我們預備了義,這義是憑信心去領受的。當我們領受了義,我們開始過著稱義的生活。聽到了嗎?路德說他突然領悟到神爲我們預備了義。他突然察覺到自己所得的救恩是一種外來的義,這義不是他用盡一切努力賺來的,而是完整無缺地領受並完全進入他生命中的。

看一看馬丁.路德在那一刻明白這道理後,他說什麼。他說:「於是,我感到自己重生了,並已穿過敞開的大門,進入天堂裏。」就是那樣。還有另一個人。他是一個年輕人,名叫納丹.科爾 (Nathan Cole)。在1740年,幾乎目不識丁的他記述他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米德爾伯裏歸向神的經歷。他在聽一位偉大的佈道家講道。他這樣說:「我聽他講道……」他使我心傷;蒙神賜福,我舊有的基礎被打破了,我看到我的義救不了我。」

科爾察覺到就在那一刻,他闖入了神的國,而且就在那一刻,他舊有的基礎被打破了。還有另一個人。威廉.荷倫 (William Hollard) 是英國循道衛理教會的創立者查理.衛斯理 (Charles Wesley)的好朋友。有一天,他聽到有人朗讀馬丁.路德對加拉太書的註釋,他就悔改歸主。他這樣說道:

「查理.衛斯理先生高聲朗讀了前言。其中是這樣說:『什麼?難道我們沒有什麼可以做?不!除了耶穌之外,再沒有什麼。神爲了我們,使耶穌成爲我們的智慧和義、成聖和救贖。』這在我身上產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是我無法形容的;我的重擔頓時卸下了;我的心充滿了平安與愛,使我不禁淚流滿面。」

聽聽著名的寓言小說《天路歷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 的作者約翰‧本仁 (John Bunyan) 是怎樣歸向神的。他說:「有一天,當我進入田野,這句話在我的心靈裏響起:『你的義是在天堂裏。』我心靈的眼睛看見耶穌在天父的右邊。我說:『我的義在那裏!』所以,無論我在哪裏,無論我在做什麼,神不能對我說:『你的義在哪裏? 』

因爲我的義常在神面前。我看到那不是我美好的心靈使我有更佳的義,也不是我敗壞的心靈使我的義轉差,因爲我的義就是基督。現在,我的枷鎖真的脫落了。我所面對的試探逃遁了,我在基督裏與神甜蜜地和平共處。現在,我可以從我自己去仰望祂,也可以把我所有特性視爲像一個富翁的口袋裏的錢幣,而他所有的黃金都安全地鎖在家中的大箱裏。啊,我看到我的黃金確實鎖在家中的大箱裏,就在我的主基督裏。」

歌羅西書3章3節說:「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看到了嗎?「現在基督是一切:我的義、成聖和救贖。」這不是很奇怪嗎?這些人聽來好像是遇到同一位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世紀。我不得不在此作出結論。在下個節目中,我會詳細講解如何應用這真理來解決問題。我剛纔跟你說的是,如果你在腦海裏說:「假若那是真的,假若救恩是那麼徹底的,爲什麼要行善呢?」

你知不知道,保羅在羅馬書第5章描述神的救恩是何等徹底,他馬上在第6章一開始就說什麼? 他說:「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親愛的聽眾朋友,如果你沒有發出這個問題,你總不明白福音是多麼徹底。凡是明白神的憐憫是何等長闊高深的人,都會自動地提出這個問題,但我們下次才詳細討論這個問題的答案。答案是這樣的。如果有人說:「好吧,如果我相信耶穌,我就會像那樣獲得接納,那麼我便失去我所有行善的動力了。」我想問問你,你之前有什麼動力呢?

你的動力是恐懼。你的動力說:「我最好還是努力去做好,否則神會捉住我。」那就是你唯一可以有的動力。有些人已把他們的生命獻給基督,但是他們從不明白這一點。他們不明白爲什麼自己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不斷努力,卻越來越感到罪疚,因爲他們行善,要成爲有道德和義的人,唯一真正的動機是恐懼,不知怎麼的,他們充滿恐懼,說:「我不會建立我自己的義。」

恐懼正在推動你行善。當你第一次聽到神的恩典是何等徹底時,你說:「那麼,我的動力是什麼?」你已經失去動力!從恐懼開始是錯誤的,因爲行義的動力是愛,愛是主要的推動力,由此爆發充滿感激的喜樂。我希望你也看到,我們所有的問題總是歸結到這一點:當你做得不好時,你可以感到難過,因爲你應該追求卓越,但如果在工作上有卓越的表現成爲了你的義,你會感到沮喪,不只是難過而已。

如果你對人有愛心,當一段關係轉差時,你應該去關心人,但如果關係成爲你的義,當你受到拒絕的時候,你會被擊潰。我們所有的問題,幾乎全都是由於這個事實而引起,那就是有些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運作,猶如我們的義,它們不斷地抨擊我們,擊打我們,殺害我們,使我們消沉,使我們發怒。現在,我要在此停一停,下次才繼續談下去。讓我在此作出結論。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希望你學到一些東西。惟願這不是你在本能上不知道的事情,但我仍希望給你一個機會,去明白爲何基督徒的生命已經爲你的人生帶來一定份量的喜樂,但我也希望它能向你顯示,你是那麼少去運用這些特權。你有堂堂正正的尊貴身份。你的眼睛能直望向神。你也應該能直望向任何人。如果你能直望向神,你也應該能直望向任何人。我建議你環顧四周,看看你現在所站立之地是多麼榮耀。

看看它是多麼榮耀!上世紀的美國專欄作家爾瑪.邦貝克 (Erma Bombeck) 說:有一些甜點是如此糟糕,如果你只是注視它們,它們會開始讓你增磅。約翰一書3章3節說:「凡向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祂潔淨一樣。」哥林多後書3章18節說:「我們眾人既然敞着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所以,你的心應以上面的事爲念。

你從這個節目得到鼓勵嗎?那是因爲你在這個節目一開始後,就把你的心思放在上面的事上......所以你要堅持下去。你不能只在我講道的時候才這樣做。你也必須向自己傳講。你最終可能會察覺到:「現在,我明白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了。」我希望你真的明白。成爲基督徒意味着我把我的信心,從我正在做的事情,轉移到神正在做的事情上,我說:「神啊......」

我自己沒有功勞。祂抑制祂的憤怒。我唯一的盼望是在耶穌的義中。

這樣你就可以跨越界線,從做一個好人進而爲做一個基督徒。你要這樣做。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差遣禰的愛子耶穌基督到世間求爲我們受死,還清我們的罪債,讓我們可以靠着耶穌基督的義而蒙神接納。我們不用建立自己的義,而是信靠耶穌所成就的一切而稱義。求禰幫助我們明白這真理,並且在生活中應用出來。禱告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