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里成長(一)」系列之一、我們如何成長?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在基督裏成長(一)」系列—— 「我們如何成長?」這個題目。

首先,讓我讀出今天研讀的經文:彼得後書1章1至11節。

  1. 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寫信給那因我們的神和(有古卷沒有和字)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
  2. 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的加給你們。
  3.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4.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5.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6. 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8. 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9. 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
  10.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
  11. 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將要開始一個有關基督徒成長的系列,在這系列的兩部分節目中,我們會探討如何在恩典上有長進,以及屬靈生命可以如何成長,變得成熟。這個主題對基督徒來說非常重要,因爲有很多基督徒長久以來只是一直坐在教會裏,依附着自己所謂的「重生」證書,可是他們的生命卻沒有呈現出很大的成長。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事實上,有些人很想知道自己的屬靈光景如何,以及自己在神面前的身分。這個主題對他們來說也十分重要。

有時候,你開始明白到聖經如何論到基督徒、有什麼東西給基督徒存留、基督徒生命中正在經歷的成長過程,以及他們可能會經歷的成長過程;在某些情況下,只有當你明白到這些要點,你才清楚知道自己其實不是一個信徒。你知道,很多人仍處於一種「模糊狀態」。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光景,這是非常困難的境況。這些人一直穿梭於不同的教會和宗教組織。他們說:「我怎知道自己的光景呢?」

有時候,人要知道自己的光景,最好的方法是看看基督徒生命成長需要具備什麼資格、素質和特徵。很多時候我發現當我傳講這類信息和教訓時,人們都清楚明白自己根本不是信徒。跟着,他們可以作出所需的步驟去接受神的靈進入自己的生命,這是成長的基礎。我們在今天的節目中探討彼得後書第1章,但這並不是逐節釋經的講道。

這時候,我只想提出一些有關基督徒成長的原則。彼得後書論到成長。書卷的最後一節說:「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而彼得後書論到的是超自然的成長。彼得後書1章5節說:「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然後第8節說:「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 ……」這意味着你必須在這些德行上不斷成長。你應該看到這些改變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現。

首先,基督信仰的重點是成長。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的著作《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中有一章的標題是「好人還是新人?」很多人都不瞭解基督信仰的本質並不是使好人變得更好,而是使每一個人都變成新人,無論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他都變成新人。這是個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西方文化中,很多人基本上把世上的人分爲兩類:一類是所謂品行端正的人,另一類是「另類的人」。有很多類型的人都歸入「另類的人」這個類別。一個人可能屬於粗魯型,可能屬於下流卑鄙型,可能屬於懶惰型,也可能屬於徹頭徹尾的邪惡型;但是品行端正的人卻是道德高尚的人,雖然他們不是在各方面都有高尚道德,但一般來說他們都相當有道德。他們看顧自己的家人。他們坦誠正直,而且一般來說都很虔誠。他們都是品行端正的人。在另一方面的是下流的人。

因此,許多人聽到別人自稱是新造的基督徒時,他們都感到困惑。他們看着這些基督徒,你知道他們腦海中已經有一套衡量的標準。他們有一套尺度去量度一個人是否品行端正,量度範圍從零分到十分。零分代表一個人是粗魯、下流、生命一團糟的人,十分則代表一個人是誠實正直的公民。舉例說,在美國,這類人擔任很多慈善組織的董事職務,或者是童軍團長等等。

其實人都是一樣的,不是嗎?事實上,每個人沒有什麼分別。量度一個人的尺度由零分到十分。有些人可能不是基督徒,他們卻達到七分,甚至八分或九分。他們是坦誠、正直、品格端正的人。另一方面,有人說:「我是信徒。我是基督徒。我已經重生得救了。」但是人人都看出這個人最多隻有三分或四分。人們說:「這個人怎可能是一個基督徒呢?」

他們馬上會說:「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應該有八分或九分。不然,你甚至不應該自稱是基督徒。」這裏出現了一個問題,這種對基督信仰的看法其實是說,宗教使好人變得更好,而其他人都是屬於另類。但這根本不是聖經所教導的基督信仰。聖經的看法剛剛相反。首先,聖經告訴我們,人們得到不同的分數,差異在於他們的罪是否有體面。這是唯一的分別。

你看,一個人誠實正直,又是社會的棟樑,他其實已經學會了控制自己,不去作出各種會爲自己的社交關係帶來問題的惡行,因此,他的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的,例如:因自己的家庭背景而感到驕傲、崇尚物質、待人勢利、自以爲高人一等、種族歧視等等各種聖經認爲是十分邪惡和錯誤的事。另一方面,有一個人因不良的家庭背景等因素而難以與人和睦共處,也許他們事業失敗,也許他們無法戒掉不良習慣,而且人人都看到他們的問題。

你看,那個人沒有犯什麼有體面的罪。他犯了一些沒有體面的罪,因此,他的分數很低。聖經告訴我們,一個人之所以是個罪人,是因爲他只是爲自己而活。以賽亞書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有些聽眾朋友都聽過這節經文。這是一節很重要的經文,但是你有否留意到這節經文中間說了什麼嗎?我們也許忽略了。

我們看到「我們都如羊走迷……」這一節,接着我們只看到神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耶穌身上。我們往往會這樣讀這節經文,但是這節經文的中間說了很重要的話。「走迷」是什麼意思呢?罪人意味着什麼呢?罪人的意思就是偏行己路。人們說:「我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行事。」這就是罪的本質了。有些人以很有體面的方式去犯罪;有些人的犯罪方式卻沒有體面。多年前,美國連鎖式快餐店「漢堡王」意識到這是驅使一個人的一大動力。

「漢堡王」有一個廣告口號這麼說:「依你的方式。我們的做法與麥當勞不同。我們不會說,你來買的漢堡包只有一種式樣:三片酸瓜、兩片牛肉、特製醬汁、生菜、奶酪、洋蔥。麪包只有芝麻小圓包一種選擇。」相反,「漢堡王」的廣告這麼說:「你想要兩片酸瓜,就給你兩片酸瓜。我們都給你配合……因爲我們知道你想按自己的方式作選擇。」他們說得對!

這就是罪的本質。當然這樣的方法可增加漢堡包的銷路,可是結果不堪設想。聖經的教導我們,不管你是個好人與否,問題是你必須有由內而外的改變。你必須心意更新而變化。首先,你必須放棄作自己的主,也要放棄爲自己而活的生活方式,並且認識你真正的君王和真正的主。不要試圖作自己的救主,也不要透過自己的道德行爲以求蒙神接納;相反,你要轉過身來,說:「主耶穌啊,禰是王。」

一方面,這意味着你對耶穌說:「我接受禰的救恩,禰在十字架上爲我所成就的一切是我唯一的盼望,讓我與神和好,唯有這樣才能讓我蒙神接納。並且,因爲禰是君王,我要遵守禰的誡命和律例,也要順服禰的旨意。我要永遠爲禰而活。」當你這樣說的時候,不管你的分數有多少,有些事情是必然發生的。你看,這是一種平面的思維方式,只有兩個維度。在這裏你有一套量度的尺度。人們察看你的分數,看看你到底有七分或八分,還是隻有兩分或三分。

聖經告訴我們還有第三個維度。第三個維度是什麼呢?就是這一個人是否與神的心結連?他有從神而來的聖靈內住嗎?換句話說,不要以二維的角度去思考,而是以三維的方式去思考。我們要問:「這個得到八分或者只有兩分的人是否與神深深地連結在一起?他們是否與神連結呢?耶穌的生命(也就是第4節所說「神的性情」)有否進入他們的生命呢?」

既然有的,這個人就是基督徒了。至於另一個人,即使他得到很高的分數,但是如果他沒有深度,如果他沒有與神連結,他可能仍是停滯不前,自我感覺良好而已。他們之所以停滯不前,是因爲他們也許在正常的家庭長大,擁有十分快樂的童年,他們可能感到自己比其他人優越。同時,那個取得很低分數的人卻已經重生了,聖靈進入了他的生命中,因此與神深深地結連。

這個人最終會勝於另一個高分數的人。他必得勝。最終,要是你也是這樣與神結連,你必不斷向上。你甚至在世人眼中變得更受人尊敬,不僅如此,而且還更有深度。你明白嗎?因此,爲什麼在恩典上有長進就是成爲基督徒的本質?在恩典上有長進就是福音的本質;不然,你只是擁有一種「做好人」或「道德主義」的心態,而不是擁有真正的基督信仰。

第一,在恩典上有長進是可以做到的。因爲你與神的性情有分,在恩典上有長進是大有可能的。這意味着那些認爲自己無法成長的人說:「我能夠從基督信仰得到的最大益處是我的罪必得赦免,在我離世的那一天我必蒙神接納。但是除此之外,我不覺得自己還能夠進步或得着什麼,因爲我的生命一團糟。」事實上,很多人抱持這種心態。這聽起來好像很謙卑,但其實是傲慢的表現。這是不信的表現。神的性情已經進入了你的生命,如今,在恩典上有長進是大有可能的事。

第二,在恩典上有長進是必要的,不是可有可無的。我不知道當我說這樣的話時,你們會怎麼想。你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說:「啊,如果你屬於那種超級基督徒類型的人,如果你真的熱衷於宗教信仰的事情,我可以理解我們必須做這一切事情,但是坦白說,我喜歡宗教,也喜歡基督信仰。我相信耶穌,但是不要讓信仰使我們失去理智。」

你的行爲表明你認爲在恩典上有長進、品格改變、品格徹底轉化、超自然生命的成長和成熟是可有可無的,但事情並非如此,因爲經文說:「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在恩典上有長進是必要的。

第三,在恩典上有長進是漸進的。第8節告訴我們,如果你擁有這些德行,如果你在愛心、行爲、節制和知識上漸漸長進,你便步入正軌了。我想說明一下漸進是什麼意思。舉例說,美國人並不喜歡漸進的事物。他們只想要一所預先組裝好的房子,卻不想要一座城堡。在美國,城堡的數目寥寥可數。

有一次我到了英國和蘇格蘭,看見那些壯麗輝煌的城堡,我知道這些城堡是需要經過多年才建成的。事實上,即使在今天,人們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建成一座城堡。在美國,人們興建大教堂和城堡,例如華盛頓的國家大教堂,人們仍是說:「興建工程已經展開了一百至一百五十年,我們預計還需要八十年的時間才建成。」他們知道興建城堡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你說:「你不可以快一點建成嗎?」他們會這樣回答:「你想要一所層階式的房子嗎?我可以在七個月內給你建成。」

美國的基督徒只滿足於擁有一所層階式的房子。你們必須付上時間、殷勤、技藝,以及願意耐心等候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城堡。我認爲有一點十分重要,必須牢記在心裏的:基督徒的生命必須經歷不同的階段。我會詳細說明三個階段。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我們之所以沒有在恩典上有長進,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一般來說都缺乏耐性,另一個原因是我們不肯承認成長必須經歷不同的階段,也拒絕去探究自己正處於哪一個階段。

約翰一書第二章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經文。約翰寫信給教會,分別兩次這樣稱呼三類人,他說:「小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父老阿,我曾寫信給你們……。」你可以在約翰一書二章12至14節看到這幾句話。約翰說了兩次。他說:「小子們哪、少年人哪、父老阿。」很多學者認爲這可能是指三類人,約翰可能是要指出三個不同層次的基督徒:初信的基督徒、成長中的基督徒和較爲成熟的基督徒。

要是這樣,我們可以如何描述這幾個不同的階段呢?你們必須小心,不要以爲我是說有一天你會看到自己跨越某個階段,也不要以爲這些階段是清楚劃分的。我並不是這麼想,但是我確實相信人能夠經歷成長,而成長一般可以分爲幾個階段。讓我來詳細說明這幾個階段。我稱第一個階段爲基督徒的嬰孩或幼兒時期。我稱第二個階段爲基督徒的青少年時期。有人或會說:「啊!這樣我就可以解釋爲什麼我的靈魂長滿面皰了。這是因爲我正處於基督徒的青少年時期。」這是大有可能的。

接着,還有第三個階段,我稱之爲成熟時期。對於這個階段,我必須告訴你們一點,就是處於這個階段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達到這個階段。如果他們以爲自己已經達到了這個階段,他們就仍未達到。這一點很有趣。無論如何,讓我們來談談這幾個階段。首先是幼兒階段,這是指初信的基督徒。我親眼看到自己三個孩子出生。每個嬰孩出生時都有所不同。有些嬰孩出生時手舞足蹈、大喊大叫,活潑健康,他們準備好去接受愛。

這些嬰孩真的是這樣子,你馬上可以看出他們非常活躍。他們手舞足蹈,準備好迎接這個世界。有些嬰孩出生時卻毫無氣息。他們不是死了,但是他們看起來彷佛死了一樣。當你看到他們終於開始動一動,他們的身體發紫,你說:「算了吧!」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時,你說:「啊,我的天!這個嬰孩並不正常!」坦白說,他們只是勉強活着而已。其實初信的基督徒也是這樣。有些初信者準備好要進入神的國,他們實際上已經準備好起來勇往直前。

有些人歸信的時候充滿恐懼和疑惑,彷佛只是勉強起死回生罷了。這些初信的基督徒充滿疑惑,這段疑惑的時期各有不同,但差異不大。事實上,我說的是我自己心中的疑惑。一個充滿疑惑的初信者這樣說:「我很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信了主。我很想知道自己是否認真的。我很想知道信主會否比我想象中更困難。我不知道自己會否受到懲罰……我犯了這事,神將會懲罰我。」

這些初信的基督徒心中充滿疑惑。一般來說,這一類基督徒必須要知道自己不可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你看,他們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一個主人,當你越是仰望神,你越意識到祂是一位比你自己更值得信賴的主。神知道一切。你看看自己所犯的錯。神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你卻不知道。你不要把焦點放在這些事上。這些事都要發生。另外,有些人走到另一個極端。

一個積極投入的初信者很多時候會變得過分狂熱。新生命進入了他們心中,有時候相對來說屬靈生命就好像咖啡因一樣。這些屬靈的咖啡因在初信者身上起了作用,他們開始積極投入參與,東奔西跑。首先,他們堅稱自己能夠做任何事,他們堅持自己可以擔當任何事奉,也堅稱自己確實知道自己的母親現在要如何信主。古時的清教徒常說這些人變得嚴厲苛刻。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這些人指責任何看來不及他們熱心愛主的基督徒,也指責那些他們認爲不像他們一樣相信聖經的基督徒。其中最危險的是,這些人很快便變得非常沮喪。首先,這是因爲他們想做的事情很多都無法做到;其次是因爲他們試圖說服別人去做一些事,人們卻不被說服。很多時候,如果這些人是真正的信徒,他們幾乎就像一顆流星一樣,火焰很快便漸漸消失了。

有時候,這些人過了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便會放棄,但主耶穌仍然看顧着他們,後來他們受到斥責,垂頭喪氣的回來。你看,一個人可以帶着不同程度的力量進入神的國度:有的軟弱無力,有的穩固有力,甚或力量過剩。這些人都有一些共通之處。一個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好像一個嬰孩一樣,他們會緊緊抓住東西。嬰孩會啜奶。嬰孩會哭。嬰孩會成長。嬰孩會活動。同樣地,一個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與一個洋娃娃有什麼分別呢?一個真正有生命的基督徒會抓緊神,神的兒女會抓緊神。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是非基督徒也會到教會聚會。非基督徒會尊敬神,也相信神。當他們犯了錯,他們也會察覺得到,並且在神面前感到內疚。可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卻愛神,一個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愛神。當中充滿愛。一個真基督徒的生命經歷很大的改變。當中充滿愛。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會向神呼求和禱告。他們很想禱告。這是必然的事。他們渴望親近神。他們從前可能只想聽從神,做個虔誠的人,甚或做個道德高尚的人。

非基督徒尊敬神,但他們卻不愛神。多年前,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寫了一本精彩絕倫的書,名叫《信仰的深情》(The Religious Affections)。他嘗試在書中描述那些虛假、掛名的基督信仰與真正有生命力的基督信仰有什麼分別,我認爲他的描述十分成功。他在書中提到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最大的分別在於非基督徒也尊敬神的大能,但是唯有基督徒能夠愛慕神的聖潔。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段描述,我說:「這是何等空洞、不切實際的說法。我的意思是,我不知道初信者是否明白何謂神的聖潔。」後來我開始明白愛德華茲所指的是什麼。他的意思是,嬰孩會緊緊抓住東西。嬰孩會哭。嬰孩需要神,他們愛神,單單渴望親近神;而非基督徒卻很有道德,甚至很虔誠,但是他們只是尊敬神,並不是渴望親近神。一個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會成長。

洋娃娃看起來很可愛。事實上,洋娃娃看起來比真的嬰孩更可愛。這一點我也知道,但是洋娃娃不會成長。有些人也曾經擁有洋娃娃,你擁有那個洋娃娃也許已經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你得承認洋娃娃永遠不會長大。真正的屬靈生命(也就是真正重生得救)有明顯的特徵,是不會弄錯的。

你可能誤以爲有興奮的感覺就是重生得救。你可能有很多誤解。信奉邪教的人都感到非常興奮,他們述說各樣感人的見證;然而,有生命的真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分別在於基督徒會成長。隨着時間過去,基督徒會改變。他們的性情會改變。他們變得更有愛心。他們變得更平安。他們變得更勇敢。他們變得更有智慧。他們變得更謙卑。他們變得更有節制。他們不是立即就改變了,而是漸漸地改變。

第二個階段是青少年時期。神總會在基督徒處於嬰孩階段時做很多事情去扶持他們。我的意思是,你會爲嬰孩做很多事情,當他們長大後你不會再這樣做。你會抱着嬰孩。你會喂他們吃東西。當他們哭的時候,你會對他們說:「我可以爲你做些什麼呢?」但當一個八歲的孩子哭的時候,你會說:「閉嘴。」或說類似的話。

事實上,神也是這樣做。在基督徒生命成長的早期,神常常讓你感到與祂親近的美好感覺。你向神禱告,愛似乎在當中涌流,但到了某個時刻,神知道如果祂不作出某些行動,你一生都會以爲自己信靠基督,但實際上你只是信靠自己的感覺和經歷。到了某個時刻,神只想你信靠祂。

你總是無法向一個從嬰孩階段進入青少年階段的基督徒解釋這個道理。當你嘗試向他們解釋的時候,他們感到非常失望。他們心裏想:「爲什麼我現在的感覺跟從前的感覺不同了?爲什麼神彷佛離我很遠?爲什麼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枯乾?爲什麼?爲什麼神彷佛離我很遠?」事實上,神希望你更加靠近祂。神希望你真正的信靠祂。不管你是否察覺得到,事實上你沒有信靠神。

你信靠的是自己的經歷。你信靠的是自己美好的感覺。你信靠的是你與信徒相交的關係。你信靠的是那些有名的牧者和教師,卻沒有察覺到神似乎離你很遠……事實上,有時神會這樣做。當你感到枯乾,你要按着神的話語向前行。你必須相信神所說的話。神拯救你,不是因爲你的善行,也不是因爲別的原因,而是因着神的恩典。你必須相信神所說的話,祂說:「即使我所說的話看來並不實際,你也要順服。」你必須相信神的話語。

成長的過程就是這樣了。你必須去到一個地步感受到一股壓力。我曾經這樣說明:當你想要鍛鍊你的臂力和肌肉時,你就是把壓力施加在自己的肌肉上。當中必須有足夠的壓力。假如你舉重,當你舉起啞鈴的時候,你會感到自己變得軟弱無力,對嗎?當你舉起啞鈴的時候,如果你並不感到軟弱無力,你就無法鍛鍊得更強壯。當你舉起啞鈴的時候,如果你感到自己變得強而有力,這表示那個啞鈴太輕了,你不會鍛鍊得更強壯。

很多時候,神會考驗你。祂讓你經歷困難的時刻。神要做什麼呢?神說:「我要你成長。」但問題是,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基督徒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明白這一點。神也會讓成熟的基督徒經歷困難的時刻,但是一個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基督徒與一個成熟的基督徒之間的分別,在於成熟的基督徒知道那是怎麼回事。成熟的基督徒說:「啊!這是困難的時刻。好吧,神啊,禰要教導我什麼真理呢?」可是,一個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基督徒會花幾個月的時間大聲抱怨,尋根問底的想要弄清楚神要做什麼。我不得不說這是問題所在。

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基督徒學習遵循真理而行,他們要信靠真理,要信靠耶穌,而不是信靠感覺。你必須牢記這一點。樹木在冬天也會生長。樹木在冬天和別的季節都會增加年輪。樹木在冬天不會開花,也不會結果,但是它們深深的向下紮根,長得越來越強壯,根也越來越深。這一點非常重要,你必須明白。你看,孩子的情緒並不穩定,他們沒有識別能力,卻愛表現自己。

孩子的情緒並不穩定。當孩子哭的時候,你說:「你想要一杯冰淇淋嗎?」他們說:「好呀。」然後就不再落淚了!不僅如此,臉上的眼淚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連一滴眼淚都沒有了。他們的眼淚都收起來了。反之亦然,對嗎?他們原本可能高興極了,但當你不按照他們的心意而行,他們便會尖叫起來。孩子的情緒並不穩定。神唯有這樣叫你們穩定下來。

此外,孩子沒有識別能力。我的意思是,一方面,孩子很容易受騙;另一方面,他們卻蠻不講理。除了真理之外,你可以令一個孩子相信任何事物。但是如果你說:「寶貝,對不起,我們無法剪開這東西,因爲家裏沒有剪刀。孩子會說:「有的。家裏有剪刀的。」

你說:「沒有,真的沒有。寶貝,我爲什麼要對你說謊呢?有什麼原因呢?」 孩子說:「你把剪刀藏起來了。你不想給我剪開這個東西。」 你說:「不,我不會這樣做的。」

另一方面,你可以令孩子相信任何事情,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正是這樣,只有到了青少年階段才學會分辨是非。你學會以神的道去察驗各樣事情。你學會不再總是起伏不定。到了某個時刻,當你開始掌握這個道理時,你便進入成熟的階段。

第三,要達致成熟的階段必須經歷三個基本的季節。樹木要經過春季纔會開花,但是那時候還未結出很多果子來。這好像處於嬰孩階段的基督徒。樹木也經歷冬季,那時候樹木沒有開花結果,卻因着艱難的時刻而經歷極大的成長。然後到了夏季,樹木結出很多果子來。當然,到了秋季樹木並不結果,然後很快便開始進入冬季了。樹木經歷開花的春季,也經歷冬季和夏季。不要以爲成熟的基督徒總是永遠活在夏季裏,並不是這樣的。然而,事實上,他們知道有不同的季節存在,你看到他們經歷不同的季節。

成熟的基督徒明白到自己正在經歷不同的季節,他們意識到自己在每個季節都要有相應、合宜的行爲。他們經過不同的季節時並沒有放聲大叫,要求神改變季節,說:「神啊,禰竟降雪在地上?」神回答說:「現在是一月啊。」一個成熟的基督徒不會問:「爲什麼神降雪在地上呢?」他會看看日曆。他明白樹木是這樣生長的。他明白到自己要這樣成長。他知道自己要經歷開花結果的季節,也要經歷冬季。不管你是否相信,這就是逐漸成長的過程。

第四,在恩典上長進的過程是充滿生命力的。有一個方法可以令一堆石頭增加,對嗎?試想像一堆石頭。那裏有五十塊石頭,我在上面再加上十塊石頭。這堆石頭增加了,對嗎?這是增加嗎?是的,但這不是充滿生命力的成長,因爲充滿生命力的成長是從內而外的。假如那堆石頭變得更大、更復雜、更多樣式,那就是有生命力的成長,但是石頭不是這樣的。聽着,我們很容易會把忙碌誤以爲是成長。

我所說的忙碌是指忙於爲主作工(爲主作見證、事奉主、信徒相交、研讀聖經,以及一切爲主而作的繁忙工作),這些工作其實只是達到目的的方法而已,並不是目的本身。你們必須謹慎地察看自己,撫心自問:「我是否在不斷成長呢?」你當然可以把很多東西加在那堆石頭上,就是你所做各式各樣的事情、很多善行、很多事工、與人交談、宣講、不停地參加會議,但這並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成長。

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英國著名神學家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都是很有趣的人。他們都是按立成爲牧者多年之後才歸信主。他們行各樣的善事。他們到監獄裏爲主作見證,他們讀經祈禱、認罪悔改,施予給窮人,在街上宣講,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有智慧、更有深度、更快樂、更美好。他們的內心沒有改變。他們的生命沒有真正的成長,因爲他們根本未真正重生。

有一次,馬丁‧路德讀羅馬書,他看到羅馬書1章17節:「因爲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馬丁‧路德突然意識到重生並不是指行義,而是接受神所賜的義,這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義。馬丁‧路德稱之爲「從外而來的義」,當人接受這義進入自己的生命時便可以在神面前蒙接納。

馬丁‧路德說:「我明白了這個真理,那一刻我感到自己被領到天堂的大門。」馬丁‧路德重生了。那一刻,他從前所作的一切善行突然都變成了堆在石堆上更多的石頭;不僅如此,他超越了這境況,開始成長起來。然而,即使你是信徒,你仍然可能落入一個陷阱,請你不要把運用恩賜誤解爲恩典。坦白說,我很容易變得非常忙碌,因爲我是一個全職事奉的基督徒。我時刻都與人交談,時刻都在教導人。

我到處去講道,如果我忽略了在恩典上有長進,如果我忽略了察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對人和對神更有愛心,如果我忽略了自己的禱告生活,以致我沒有經歷神的同在……如果我忽略了自己內在的生命,如果我忽略了在恩典上有長進,那麼這一切忙碌的工作有時候會因着我自己的恩賜而讓我感到一點點溫暖的感覺。我擁有屬靈恩賜。我擁有教導的恩賜。我進到某境況中,那裏有兄弟姊妹,也有很多需要,我開始教導人,我感到一點點溫暖的感覺。

那是一種屬靈上的溫暖感覺和熱情,因爲這是我的恩賜,是我所擁有作教導的屬靈恩賜,但是我內心或許垂死枯乾,而運用自己的恩賜只是爲了掩飾自己內心的光景。因此,一些很有恩賜的牧者,或者一些品行端正、常領人歸主、改變人生命的人會突然生命崩潰,犯上可恥的罪,或者他們只說一句:「我受夠了。」便收拾一切離開自己的妻子,等類似的情況。眾人都說:「怎可能會這樣呢?他是個假冒爲善的人嗎?」

他不是假冒爲善的人。也許很久以前他開始忽略在恩典上切切實實的成長。他把運用恩賜誤以爲是運用恩典,因爲他常常受到讚揚,他甚是忙碌,心裏想:「嘿!我正在成長。我必定是在成長。因爲我的教會不斷增長,所以我必定是在成長。因爲我越來越受推崇,所以我必定是在成長。因爲越來越多人說我了不起,所以我必定是在成長。因爲越來越多人買我的講道集,所以我必定是在成長。」就在這個時候,他內心不斷枯萎。在恩典上有長進是充滿生命力的,而不是堆積善行和忙碌的工作。我們必須小心。

第五,在恩典上有長進是可以覺察得到的。你是無法假裝的。你在節制方面是否成長了?你是否比去年更有節制?你是否比去年更少憂慮?你是否比去年更有愛心?這是可以覺察得到的。經文說你必須在這些事上長進,不然,你不得不更努力靠行爲,我們在下個節目繼續討論如何成長。現在讓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藉着禰的話語教導我們,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身分,並且該作什麼。天父啊,當我們察看今天所學習的真理,我們心存敬畏,感動不已,也看到自己的罪,因爲一方面,我們看到你爲我們所準備的是何等豐富,在主裏凡事都可能;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自己的罪,我們只是看到表面。我們沒有坐在禰桌子前用飯,反倒像狗一樣在桌子底下吃碎渣兒。

親愛的天父,我們來到禰面前,求禰使我們更清楚地察看自己的生命,並明白我們應該如何與禰同工,在恩典上有長進,效法耶穌的模樣。耶穌爲我們受死,使我們能效法祂的模樣,求禰在我們生命中成就這事,這將會是我們最大的喜樂。感謝禰的應許,這事必定成就。天父啊,求禰叫我們甘心樂意的與禰同工,成就禰榮耀的旨意。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