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基督」之三 預備主的道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認識基督」系列——「預備主的道」這個題目。

今天我們會研讀路加福音3章3至20節。讓我來讀出經文。

3.他就來到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4.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5.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爲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爲平坦!

6.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

7.約翰對那出來要受他洗的眾人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爲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9.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

10.眾人問他說:這樣,我們當作什麼呢﹖

11.約翰回答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

12.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作什麼呢﹖

13.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

14.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作什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15.百姓指望基督來的時候,人都心裏猜疑,或者約翰是基督。

16.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17.他手裏拿着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18.約翰又用許多別的話勸百姓,向他們傳福音。

19.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羅底的緣故,並因他所行的一切惡事,受了約翰的責備;

20.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約翰收在監裏。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幾個節目中,我們一直在看一個社會實況,就是社會上有不少人尋求屬靈生命,他們迫切尋求屬靈的事。在新約聖經成書的時候,以及在所記載的事件發生的時代,同樣的情況也曾經出現了。當時的社會也迫切尋求屬靈的事。

當時人們迫切尋求屬靈的事,因爲那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正如今天很多社會也是這樣。當時的社會十分國際化,匯聚世界各地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從前那些確實可靠的觀念漸漸消逝了,正如今天的情況一樣。在過去幾個節目中,我們一直討論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宗教信仰漸漸衰落。人們說:「宗教信仰對我來說起不了什麼作用。」

但另一方面,今天人們尋求的方式與十年前所採取的方式不同,因爲今天那些從世俗看爲確實可靠的觀念也漸漸消逝。世俗的人肯定地說:「人只有今生,我們只可以透過科學來解釋生命。」這種觀念漸漸消逝。世俗的懷疑論觀點漸漸消失,傳統宗教信仰也漸漸衰落。這些觀念不再那麼確實可靠。

聖經寫成的時代也出現同樣的情況。我無法在此詳細說明。當時的情況與今天很相似。腓力曾經對耶穌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耶穌對他說:「腓力,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宣告。耶穌基督這樣宣告:「你若尋求神,當你找到我,就已經找到神了。」

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個宣告;我們不可以忽略這樣的宣告。耶穌說這話的時候和地點與我們現在的處境很相似,所以我們一直探討這個宣告。在過去幾個節目,我們一直透過約翰福音的記載來探討這個偉大的宣告。耶穌說:「你若尋求神,當你找到我,就已經找到神了。」

我們將要總結這個講道系列的討論。施洗約翰爲耶穌預備道路。如果你說:「好吧,我清楚明白耶穌基督的身分,但是我們還是實際一點吧。我們到底如何接受耶穌呢?」施洗約翰就是要把這一切告訴我們。我們如何把這一切融合起來呢?接受耶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約翰福音1章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接待他」是什麼意思呢。施洗約翰首先告訴我們接待耶穌大體上意味着什麼,然後逐一給我們舉例說明,我們剛纔已讀了這個精彩的例證。我們會以幾個不同的方式來探討這一點。

經文說「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爲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爲平坦!」施洗約翰在說什麼呢?讓我來說明他的話。那個時代幾乎沒有鋪設好的道路。當時沒有鋪路設備和工程人員。

當時馬車不斷在路上經過,人們不斷在路上行走,動物也在路上走動。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基本上堅硬的地面上會形成車轍。情況就是這樣。除非你是君王,否則沒有人會興建道路。除非你是君王,否則沒有人會鋪設道路。我所指的不是那些王侯將相,而是萬王之王、真正的皇帝。

當君王要展開一段旅程時,他們不會隨便就動身。君王怎能與隨從隨便就動身出發呢?那些道路無法容納他們。那些道路不適合他們行走。我們從歷史和各種記錄得知,當一個君王要展開一段旅程,他會差派他的先鋒和工程人員到當地,進到他將要到訪的城鎮和村莊。這些人員到了當地,對人們說:「你們應當感到興奮不已!你們知道何等榮幸的事將發生在你身上嗎?君王將要到訪!你們要預備君王的道路。」

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你想要接待君王,你必須作出一些改變。爲什麼?在那個時代,因爲人們沒有鋪路的設備,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如果你在路途中遇到一塊巨石,你只好繞過那塊巨石行走。你無法把巨石削平。你無法把巨石粉碎。

如果你在路途中遇到一條溝壑,你只好把馬車推進去,然後繞道而行,去到另一邊。「可是,現在君王將要到來,我們必須把巨石削平,也要把那些溝壑填滿。我們不能只有狹窄的小巷通往城鎮。我們必須預備一條廣闊、筆直、平坦的道路。君王要到來了!」

在這裏,施洗約翰所說的那一位比敘利亞的西拿基立王更偉大,以色列的所羅門王也無法相比。我們知道當君王出巡時,他的先鋒修建道路,喊着說:「預備道路。」在這裏,誰將會到來呢?我們說的不只是要削平巨石,而是大小山岡都要削平。我們說的不只是要填滿溝壑,而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

施洗約翰所說的是誰?他所說的是那位終極的君王。施洗約翰說,如果你想要接受這位君王進入你的生命,你必須視他爲君王。我們從經文看到一個既精彩又簡單的說明。你不能只把這位君王視作一個鼓舞人心的人物。你不能只把祂當作某種力量,也不能把祂當作一種能力。施洗約翰並不是說:「願這力量與你同在。」他是說:「預備主的道!」

你如何能做到呢?你要做四件事。多年來,我透過自己的理解知道這四件事。你從四方面把耶穌視爲君王。我們從經文中的說明得到一些提示,其中兩方面是要使你謙卑下來,把你從山頂帶下來,使你降卑。然而,另外兩方面是要叫你升高,把你從你的深谷中領出來。這就是福音了。

福音讓你知道,你的邪惡比你自己所知道的更惡,這使你降卑。但是你蒙愛和被接納比你所想象的更有盼望,這使你升高。這就是福音了。山岡要削平,山窪要升高。你可以藉着四個方法把耶穌視爲君王(其中兩個方法使你降卑;另外兩個方法使你升高),這四件事就是依靠、順服、放鬆和期待。你必須做這四件事。

想一想,這四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確實如此。然而,這四件事情對你很有幫助。我很想讓你知道,如果你正在考慮把自己的生命交給耶穌基督,這四件事情對你很有幫助。你可以這樣做。

另一方面,每個人都可以評估一下,這位君王的救恩有多浩大,祂的同在也有多親密。除非你預備好道路,否則這位君王不會來到你的城鎮,不會進入你的心中。對於這四件事情,我做得怎樣呢?我越是做到這四件事情,我生命中越發得着這位偉大君王的能力。讓我們逐一探討這四件事情。首先,頭兩件事情使人降卑,就是依靠和順服。

首先,你必須依靠。這意味着什麼呢?除非你依靠耶穌,否則你並沒有把祂視爲君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悔改。當你想到施洗約翰,你立即想到悔改。在所有描述耶穌基督生平的電影中,無論是好的作品還是低劣之作,施洗約翰都總是偉大的人物。

施洗約翰總是走遍各處呼喊:「你們要悔改!要悔改!」你會問:「悔改是什麼意思?」每個人都認爲自己知道何謂悔改。看看這段經文。你必須悔改。如果你想要預備君王的來臨,如果你想把耶穌視爲君王,你必須悔改。施洗約翰怎麼說呢?眾人問他說:「我們當作什麼呢?」施洗約翰回答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接着,施洗約翰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他對稅吏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他對兵丁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這裏所說的兵丁,其實並不是軍人,他們基本上是警察。

眾人來問施洗約翰:「我們當作什麼呢?」施洗約翰說:「要誠實。要慷慨。」你說:「要慷慨、保持正直,當然啦。」悔改是什麼意思?你說:「好吧,悔改就是行爲上的改變。就是這樣而已。」不是的。施洗約翰的理解很清晰,只要你深入察看和反思,你會發現施洗約翰實在很了不起。悔改不是行爲上的改變。施洗約翰說行爲上的改變是所結的果子,是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子,表明一個人已悔改。

悔改的果子;那是悔改所結的果子,生自行爲上的改變。從自私自利變得慷慨大方。從虛假變得誠實。請細心留意。施洗約翰是要說明悔改的果子總會出現。如果你說:「我已經悔改了」,但是你的行爲卻沒有改變,那麼你還沒有悔改。

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生命中結出了更多果子,如慷慨、誠實、慈愛、喜樂、和平、忍耐、良善、節制和謙卑,那麼你還是沒有悔改。但是這些改變並不是悔改,而是所結的果子,是悔改的結果。悔改一詞在希臘原文其實並不是指行爲上的改變。實際上,悔改意味着心意的改變。事實上,施洗約翰隨即便說明了何謂悔改。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經文說:「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悔改是指根本的改變。悔改就是改變你所信靠的東西。斧子是什麼?施洗約翰來了。他說:「我所宣講的信息就是那已經放在樹根上的斧子。」這是什麼意思?這裏還有另一點,也許你認爲那是誇張手法,但其實並不是誇張手法,施洗約翰並沒有誇張。他是對眾人說話。他並不只是對法利賽人說:「哈哈。我們已經習以爲常了。」

施洗約翰對眾人說:「毒蛇的種類!」這些人出來是要圍攻施洗約翰嗎?他們出來是要取笑他嗎?這些人出來做什麼?他們是來受洗的。他們說:「施洗約翰,我們來受洗。」施洗約翰卻說:「毒蛇的種類!」爲什麼?因爲他明白聖經,他知道起初有一條蛇讓世人陷入困境,那就是伊甸園中的蛇。

接着,神說到蛇的兒女。蛇的兒女相信蛇所說的話。蛇怎麼說呢?蛇是否去到亞當和夏娃面前,說:「不要順服」呢?不是的。蛇是否說:「不要照神的吩咐去行」呢?不是的。蛇怎麼說呢?牠說:「你不要靠神去得着自己心中所渴望最好的東西。神說如果你這樣行就會有這樣的後果,但其實不是這樣的。你會得到更好的。你不可以相信神。」

起初蛇做了什麼,蛇的兒女也在做什麼……。施洗約翰不只是對着惡人說話。他不只是對着法利賽人說話。他不只是對着有道德的人說話。他向每一個人說話。施洗約翰要說的是:「在你內心深處存着毒蛇的謊言,就是伊甸園中那條蛇的謊言。無論你知道與否,你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你在做什麼,而是你爲什麼這麼做。」

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這篇信息總結了我們在之前幾個節目中所討論的重點:你可以做一個好人或者做一個壞人,藉此不信靠神。我們在這裏要討論什麼?對於我們在這裏要討論的重點,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有其獨到見解,無與倫比。我最近讀了他的話,我相信我在講道中沒有引述過。

馬丁‧路德闡述十誡時說道:「第一誡是什麼?」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意味着你不可以信靠別的東西。神賜給你更多盼望、更多自尊,更大滿足,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相比。神賜給你人生意義,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相比。

只有神能給你人生意義,不是世人、不是別人的認同、不是你的配偶、不是你的結婚對象、不是你的事業、不是公眾的讚譽、不是別人的讚許;只有神能給你人生意義,沒有別的東西能夠。接着,馬丁‧路德說:「這是第一誡。爲什麼這是第一誡呢?」因爲這是每一條誡命的基礎。如果你犯了第二誡至第十誡中的任何一條誡命,這是因爲你已經犯了第一條。讓我們來看看一些行爲。如果你說謊,這是因爲在那一刻對你來說有別的東西比神更重要,你受那東西驅使去行事。

如果你曾經感到沮喪,這是因爲在那一刻有別的東西比神更重要,你不得不擁有那些東西。這是什麼一回事?你的根壞了。你要改變你的根。你沒有把耶穌視爲君王。你可能會說:「我相信神。」你可能會說:「我相信三位一體的神。」你也可能會說:「我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你可能相信這一切,但你實際上依靠什麼呢?如果你發覺自己總是被別的東西擺佈和驅使,你並沒有把耶穌視爲君王。

因此,馬丁‧路德說:如果你曾經感到沮喪,如果你充滿苦毒,如果你因恐懼而陷於癱瘓,如果你曾經說謊,如果你曾經犯奸淫,如果你犯了十誡中的任何一條誡命,甚或如果你只是想這樣做,那是因爲你心裏沒有把耶穌視爲君王。

你可能口裏是這麼說,可是你沒有把耶穌視爲君王。爲什麼?因爲你沒有把耶穌視爲君王,而是讓別的東西成爲你的君王,你讓這些東西成爲你生命中真正的君王……。馬丁‧路德說:「當你真正接受耶穌,祂是唯一能使你滿足的君王,祂是唯一的君王,只要你仰望祂,祂必寬恕你。所有別的東西都不能做到。除非你依靠耶穌,否則你沒有把祂視爲君王。把祂視爲君王就是依靠祂。」

其次,你必須順服。要把耶穌視爲君王不僅要依靠祂,還要順服祂。我們要來看第二點。首先,你必須依靠神。很多人先是順服。很多人說:「我若要成爲基督徒就必須改變我自己的行爲。」不是這樣的。這不是最首要的事情。當然,行爲上的改變會隨之而來,悔改所結的果子必然出現。

如果你已經悔改,改變總是會出現的,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你必須依靠;其次,你必須順服。這裏哪一個是關鍵字呢?當君王到來,他不會順應你的道路,而是你的道路順應他。爲什麼?那是因爲他擁有君王的身分。別忘了祂是怎麼樣的君王。

這段經文引用了以賽亞書,經文說:「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爲正直。』」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這是一個奇妙的應許。這裏所引用的應許更是奇妙。讓我來說明這個應許有什麼奇妙之處:以賽亞開始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只要你看看整個以色列的歷史,你會發現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色列民陷入困境,神給他們差遣拯救者。神差遣了摩西,對嗎?以色列民陷入困境,但是拯救者來了。你知道嗎?以色列民仍在困境中,當摩西離世,他們又陷入邪惡之中。因此,神差派誰呢?神差派約書亞。後來,約書亞死了,然後以色列民又陷入邪惡和困境之中。接着,神差派士師,包括俄陀聶、以笏、底波拉、耶弗他、基甸、參孫,但是以色列民繼續陷於邪惡之中。

然後,神說:「我不會給你們差派士師,而是差派君王。我會差派大衛到你們那裏去。」以色列民繼續陷於邪惡之中。當以賽亞寫這段經文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奇妙的經歷。他突然意識到,我們得救的唯一方法就是差遣最終的拯救者的親自來到。

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所記載的這個偉大應許中,以賽亞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耶和華這個名是神立約時所用的名,是神向摩西顯現時所用的名。當摩西第一次被神差遣的時候,神在荊棘中向摩西顯現,神大概是說:「我的名是耶和華。這是最親暱的名。親愛的,這是我的名。這就是我的名。」

以賽亞說,差遣摩西給我們的那一位將要親自來到。唯有當祂親自來到,一切纔可以重回正軌。我們一直以來所得着的拯救都是短暫的、是表面的、是暫時的。我們一直以來所得着的拯救都是外在的,但是這一位所施行的拯救卻是內在的。生命的轉化將要出現。這將要是永遠的、徹底的。

耶和華將要親自來到。你知道嗎?既然施洗約翰是那位在曠野呼喊的人,那麼耶穌基督就是耶和華了。如果有人問你:「聖經中哪裏說耶穌是神呢?耶穌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而已。」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宣告,沒有別的可以相比。既然施洗約翰就是那位在曠野呼喊要預備耶和華的道路的人,那麼耶穌基督就是耶和華了。

你會問:「這是什麼意思?」讓我來說明這意味着什麼:你必須讓耶穌基督作你的神。當神到來,祂不會順應你的道路,而是你的道路順應祂。神不會遵循你那彎彎曲曲的道路,你要把道路修直。這只是常理吧。想一想這一點。這就是順服的意思。

順服並不意味着:「給我一些規則。」順服的意思是讓耶穌基督作你的神。不要把祂當作別的東西,只要把祂當作神。不要讓別的東西成爲你的神,只要讓耶穌基督作你的神。讓我們從心理和意志兩方面思想一下。每個文化和時代的人都難以接受神,所以人們都試圖修改神的身分。

許多古老的文化和許多現代的文化都無法接受一個觀念,就是神完全寬恕嚴重的過犯。很多文化都絕對不會寬恕流人血的罪。人們說:「這個人殺了我的哥哥,我一定要殺死他報仇。這是不可寬恕的,也不可以施恩憐憫。」

多年來,很多不同的文化都看到神,它們看到聖經中的神。聖經中的神是充滿恩典和憐憫的神,人們說:「算了吧。」我們可以操縱神。於是他們把神修改了。他們把神削弱了。他們不讓神成爲神。他們把自己的文化奉若神明。他們崇拜自己的情感。他們心裏有一些受文化支配的道路,他們要神去遵循這些道路。這是很多大城市所面對的問題。

很多城市人說:「啊,恩惠和憐憫。我喜歡神這個部分。那實在太美好了。請給我恩典和憐憫,但是這些是什麼啊?審判是什麼回事呢?經文說:『他手裏拿着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這又是什麼回事呢?我感到很抱歉。我們是現代人,我們不再接受這樣的神。」

你說「不再」是什麼意思呢?當一個人說:「我們不再接受這樣的神。」這是虛僞的做法,實在令人遺憾。這就是說:「現在我們的文化和時代已經到達終極的文化和終極的時代。所有其他的文化都難以接受神,可是我們真的無法接受神。」你看到嗎?

別說:「我心中有很多條道路,這些道路是我的文化給予我的、是我的同輩給予我的、是我的宗教入門課程給予我的。耶穌必須遵循這些道路。」那麼,你不再有神了。你的文化就是神,耶穌只是伴隨而行。絕對不是這樣的。這在你生命中是同樣的事。當你對神說:「如果禰讓我進入我心儀的研究院,我便順服你。如果禰給我想要的生活,我便順服你。如果禰給我理想的妻子,我便順服你。」這樣你根本沒有順服。這不是順服。這是一宗交易而已。這是討價還價。

你的真正意思是:「我有自己的道路。主啊,我很樂意向禰俯伏跪拜,也樂意拿着棕樹枝去迎接禰,只要你按照我的地圖而行,我很樂意這樣做。」不是這樣的。耶穌是神。讓祂作你的神吧。美國基督徒作家伊莉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在她的小說《無雕刻的形象》(No Graven Image)中描述一個把生命交給神的女人,後來她生命中的一切都支離破碎。

艾略特說有些人讀了這本書便寫信給她,說:「我不相信神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真心爲神而活的人身上。」當然,這只是一部小說而已,卻是根據事實寫成的。這些人做了什麼呢?他們心裏都有一些小小的地圖。他們心中有自己的道路,他們說:「如果怎樣怎樣……,我便相信神。」這樣,他們心中根本沒有神。

你的心就是神。你的文化就是神。你的計劃就是神。如果你說:「耶穌與祂的諸軍要使用這些小巷窄道。對此,我感到十分抱歉。我們無法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就是這樣的了。」那麼,你沒有把耶穌視爲君王,耶穌無法進到你裏面,也不會進到你裏面。

伊莉莎白‧艾略特在她書中的結尾這麼說:「當書中的主角生命中的一切都不順遂,她意識到在自己心中已經有一幅小小的地圖,要求神做什麼……。那時她突然意識到:「既然祂是神,我要順應祂的道路,而不是祂順應我的道路。如果神是我的助理,祂就背叛了我。可是,如果我是祂的助理,我生命中這一切的麻煩已經把我釋放。它把我釋放了。我終於準備好讓祂作我的神了。」

你願意這樣做嗎?你準備好這樣做嗎?不然,你還未預備好耶和華的道路。你要依靠,也要順服。這使你降卑。你準備好領受別的東西嗎?我們來看看最後兩點。首先,如果你想要把耶穌視爲君王,你要依靠。其次,如果你想要把耶穌視爲君王,你要順服。最後是放鬆和期待。

第三,你必須放鬆。放鬆是什麼意思呢?是這樣的。施洗約翰出來說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話。基本上,他說每個人都必須受洗。我想讓你們知道,這裏有兩件事情全然使每一個羣眾都感到震驚。讓我來解釋原因吧。首先,他們都知道洗禮是什麼意思,因爲當一個外邦人想成爲猶太人,他必須受洗。

外邦人必須受洗,原因很簡單:外邦人過着不道德的生活、糟糕的生活、敗壞的生活。因此,受洗代表一些意思。當你去洗澡時,你承認一個事實,就是你不適合跟他人在一起。你承認自己發出臭味。你承認自己很骯髒。臭味污穢都在你身上。

你希望自己好看。你希望自己毛孔清潔,你希望自己散發香氣,於是你洗澡。洗澡代表你承認一個事實,就是你不適合跟他人在一起。你骯髒、不潔。當外邦人受洗時,他們明白這個意思。猶太人是不用受洗的。

施洗約翰出來向眾人說:「每個人都要在水裏受洗。」人們無法相信。施洗約翰並不是針對猶太人。他要說的是:「你的血統並不重要。」因此,當他開始這樣說時,人們只是感到驚訝。什麼人來受洗呢?是稅吏,是兵丁。對壞人來說,福音是一個好消息。對好人來說,福音是一個壞消息。不是的。這不是真的。

只要你往下看看第18節,你看到福音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消息。只是他們並不認爲福音是一個好消息而已。起初,他們說:「這怎麼可能呢?」要放鬆,摒棄自己的義。你做了什麼並不重要。你的出身並不重要。這一切都沒關係。施洗約翰說:「每個人都要在水裏受洗。你們全都是失喪的。好消息。你們全都是失喪的。這使人放鬆。這實在了不起。施洗約翰不只是說:「所有人受洗。」他還說:「所有人都必須受洗。」

你可能會問:「這說法有什麼出奇呢?」外邦人改變宗教信仰的洗禮只是給外邦信徒的,不是給虔誠的猶太人,而且是自己施洗的。這洗禮總是由受洗的人自己施洗的。他們去洗澡。施洗約翰史無前例的說:「不是這樣的。如果你想受洗進入神的國,你必須接受別人給你施行的洗禮。你無法自己施洗。」

你必須意識到爲什麼人們跑去見施洗約翰,因爲他是四百年來第一位先知。每個人都說:「舊的秩序終於會恢復。先知、祭司、君王。舊的秩序終於恢復。」施洗約翰怎麼說?他是說:「每個人都必須受洗,你不能給自己施洗,而且自行施洗其實起不了什麼作用。好消息!」這是一個好消息。

施洗約翰說:「宗教信仰起不了什麼作用。我是一個先知。我是最大的先知。」但不是這樣的。他說:「看看我。讓我告訴你們我是多麼得釋放。我是一個大先知。」施洗約翰知道自己是個大先知。在馬太福音第11章,耶穌基督說,(而且每個人都同意這說法):「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施洗約翰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是一個虔誠的人。他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他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正如我們所看到的。

但施洗約翰說:「我甚至連彌賽亞的奴隸這類別也未達到。」他說:「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你不要忘記,當拉比請了一個僕人,他們會被告知:「不要要求你的僕人給你解鞋帶。你甚至不應該要求奴隸這樣做。」施洗約翰出來對眾人說:「我是史上最偉大的人,我只想讓你們知道,我甚至連那些給人解鞋帶的人那個類別也未達到。」

施洗約翰說:「這是一個好消息!放鬆吧。你要從別人的手接受救恩。你什麼也無法做。你只能接受。你只能祈求。」細心聆聽。我們還有一個重點要討論。這四件事情融合在一起。你必須聆聽,尤其是那些想知道如何與基督連合的人更加要聽。」

當施洗約翰說「要依靠」,這意味着如果你想成爲基督徒,你不可靠行爲來得着信心,你必須找出你現在指望藉着什麼得到人生意義和終極幸福。不要再信靠這些東西,把生命交託給耶穌。「順服」的意思是不要讓你的同輩朋友、你的自我、你的情感、你的感覺,或者你的信念來支配你的生命,而是讓耶穌掌管你的人生。耶穌是主,沒有別的是你的主。

你說:「我必須依靠耶穌,我必須順服祂。這樣我就成爲一個基督徒嗎?」答案是說:「不是。」這裏有點奇怪。如果你試圖透過順服耶穌來救自己,你根本不是真的順服祂。耶穌說:「信靠我所成就的一切,而不是信靠你所做的事情。」

讓我來鼓勵你繼續思想。如果你說:「我可以透過順服耶穌來救自己。」你這樣其實並不是順服祂。如果你說:「我可以透過依靠耶穌來救自己。」你其實不是依靠祂,你只是依靠自己對耶穌的依靠。如果你說:「我知道我已經開始依靠祂,我真的已經這樣做。」你也知道,你永遠無法做得完美。

難道你不明白嗎?你永遠無法做得完美。你永遠無法做到。你必須十分努力去做。關鍵在於你下決心去做,但是你永遠無法做得完美,因此,你要放鬆。你要放鬆,摒棄自己的義。

你必須說:「我做了什麼並不重要。我是怎樣的人也不重要。關鍵並不在於我的信仰。事實上,我不僅單單依靠耶穌得着救恩,我甚至不依靠自己對耶穌的依靠來得着救恩,因爲我的信心總是不完全的。我的信心總是遲疑不定的。我的信心總是不完全的。」你要仰望耶穌,不要仰望自己。因此,如果你想要把耶穌視爲君王,你必須依靠、順服(就是以耶穌爲主),也要放鬆(就是摒棄自己的義)。

最後,你必須期待。期待是什麼意思呢?許多人並不認爲那位深愛自己的神就是掌管一切的神,也沒有抱着這種態度來行事。施洗約翰說:「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你知道他要說什麼嗎?施洗約翰是說:「這就是神要做的事。」神不只是說祂能做到,而且還要這樣做。

你知道自己的身分嗎?你知道神的身分嗎?神接納我們,不僅讓我們成爲祂的兒女,但更重要的是,現在我們是與將來的模樣相比,因爲耶穌是君王。當君王再來,最終,一切將會完全不同。一切都要改變。樹木也將要起舞。我們將要做什麼?如果我們讓耶穌作我們的君王,與將來的模樣相比,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根黃瓜或南瓜而已。

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說:「你現在有多少種感觀呢?有五種,對嗎?你有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和嗅覺。當我們進到大君王面前,我們可能會有千萬種感觀。」與將來的模樣相比,你現在只是一個番茄而已。與將來的模樣相比,你現在只是一根黃瓜而已。

現在神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把你潔淨。最終,祂要用火給整個世界施洗,祂將要使一切變得完美。因此,我們必須認清這是否要進到我們的生命。你竟會說:「神無法改變我。」你竟會說:「神無法在我生命中動工。」

你們當中很多人對於神能夠在你自己生命中成就什麼沒有抱着太大期望,因此你沒有把祂視爲君王,你沒有預備道路。我理應在多年前就宣講這信息。很抱歉,我在這方面沒有什麼成長。我總是想到依靠、順服、放鬆和期待,而且對於每一點我總是有一個小故事連結在一起。在我腦海中……我習慣對自己這樣做。

我很喜愛一個有關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亞歷山大大帝的一位將軍對他說:「我要給我女兒舉行婚禮。我可以向你取一筆錢嗎?」亞歷山大大帝說:「當然可以。你想要多少便取吧。」這位將軍便到司庫那裏取了鉅額款項。

司庫跑到亞歷山大面前,說:「你知道這位將軍取了多少錢嗎?他所取的金額比其他要辦婚禮的人高出十倍。」亞歷山大說:「很好!給他吧。」司庫說:「什麼?請再說一遍。」亞歷山大說:「他透過要求如此鉅額數目來給我極大的尊榮。這顯示他相信我既富有又慷慨。他把我視爲一位君王。」

你是否藉着自己的期望把耶穌視爲君王呢?你是否藉着自己爲別人的生命禱告祈求把耶穌視爲君王呢?你是否知道最終不公義將會像山岡被削平,每份傷痛和破碎將會像山窪被填滿?經文說:「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

如果你想要成爲基督徒,你就要依靠、順服、放鬆、期待。但是你不要忘記放鬆;你要信靠耶穌所成就的一切,而不是信靠自己的依靠、順服、放鬆、期待。親愛的弟兄姊妹,請察看自己的情緒。你感到沮喪嗎?你感到厭煩嗎?你感到害怕嗎?還是感到忿怒呢?你仔細察看。你在其中某些方面無法做到。讓耶穌作你的神吧。你害怕這樣做嗎?我知道有些人害怕到一個地步總是無法進入第二點。

在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的著作《納尼亞王國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中有一隻獅子,象徵耶穌基督。故事中的小女孩露西聽到那位偉大的救主兼君王是一隻獅子,她說:「是一隻獅子嗎?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有人會來救我們脫離邪惡的女巫。是一隻獅子嗎?牠是否使人望而生畏呢?」海狸先生對露西說:「當然是使人望而生畏的。獅子會咆哮。誰說獅子是否使人望而生畏呢?但是獅子是良善的。我要告訴你,祂是大君王。」

真正的君王是使人望而生畏的,但是他們是良善的。真正的君王要求你做各樣你不想做的事情。亞伯拉罕並不想上山獻以撒。約瑟並不想被賣到埃及。耶穌並不想上十字架。但是他們都做了。他們蒙神呼召,得着救贖和榮耀。

親愛的聽眾朋友,讓耶穌作你的君王吧。你的靈魂很大,但是他們就像一艘船大得無法通過河道或淺水之處。你的靈魂以耶穌基督爲主,它需要寬廣的水域。正如經文所說:「預備主的道……。」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藉着聖靈幫助我們明白如何把這真理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當我們在這裏思想這真理時,求禰光照我們。當我們回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中,求禰光照我們。求禰向我們顯明如何把禰視爲君王。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