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認識基督」系列——「活水」這個題目。
今天我們會研讀約翰福音4章4至30節。讓我來讀出經文。
4.必須經過撒瑪利亞,
5.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
6.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睏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7.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
8.(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9.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
10.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11.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裏得活水呢﹖
12.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13.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14.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爲泉源,直涌到永生。
15.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16.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
17.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
18.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19.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
20.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21.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22.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爲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23.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爲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24.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25.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爲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
26.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27.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有人說:你是要什麼﹖或說:你爲什麼和他說話﹖
28.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
29.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
30.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裏去。
這是神的話語。
今天有更多人公開地表達和承認他們對屬靈生命的渴求,這種情況比過往更甚。耶穌在約翰福音第4章直截了當的談到這個主題。
美國費城著名的沿河船屋附近,有一個手拿着聖經的朝聖者的雕像,雕像附近有一個水泉,上面有一塊石碑刻上了:「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這是約翰福音4章13至14節的上半部。耶穌在經文的下半部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
活水是什麼?這是撒瑪利亞的婦人所提出的問題。耶穌要說的是什麼呢?活水是什麼,爲什麼它可以完全滿足我們屬靈生命的乾渴呢?在第10節,耶穌對婦人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在聖經中,「知道」這個字通常解作「明白」。耶穌說如果你要得着這活水,你必須明白神的恩賜。這段經文有助我們理解這一點。如果你要明白耶穌所說的活水到底是什麼,你必須瞭解四件事:第一,得着活水是一件令人感到驚訝的事;第二,活水使人得着終極的滿足;第三,活水是分不同階段賜予的;第四,活水是賜給每一個人的。
第一,得着活水是一件令人感到驚訝的事
首先,得着活水是一件令人感到驚訝的事。一開始的時候,在第九節,撒瑪利亞的婦人很驚訝,對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最後,到了第27節,經文說:「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爲什麼每個人都感到驚訝呢?因爲耶穌刻意超越所有社會、文化、道德和宗教的障礙,跟一個不應該扯上任何關係的婦人說話。
首先,這個婦人是撒瑪利亞人。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彼此爲敵。撒瑪利亞人被猶太人視爲較低等的種族,猶太人認爲撒瑪利亞人是危險的異教徒,把猶太教和異教信仰攙雜成可怕的宗教。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建了一座殿,說這殿纔是真正的聖殿,猶太人卻前來摧毀這殿。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一般猶太人都不會向撒瑪利亞人取任何東西。然而,耶穌卻接觸這個婦人。
其次,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男女有別。第27節提醒我們,在古代文化中,無論是羅馬人、希臘人、猶太人,還是撒瑪利亞人,女性地位都很低。門徒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因爲一個男人跟一個女人在公共場合說話絕對是有失身分的事。
第三,爲什麼撒瑪利亞婦人獨自一人在那裏呢?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當時的習俗,所以這一點沒有引起我們注意;然而,所有解經家都會告訴你,這一點其實十分奇怪。首先,這個婦人獨自一人去打水。婦女們通常會一起去打水,因爲這是艱鉅的任務,而且她們從不會在午正太陽最猛烈的時候去打水。爲什麼這個婦人會在最炎熱、四周都沒有人的時候到那裏去打水呢?她獨自一人在那裏做什麼呢?因爲她是一個在道德上和社會上都被忽視的人。她有很多個丈夫,不僅如此,現在有的並不是她的丈夫,根據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的道德規範,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事。她獨自一人去打水,一方面是因爲沒有人願意跟她一起去打水,另一方面是因爲她不想和任何人一同打水。她在道德上和社會上被孤立了。
耶穌是猶太人,這個婦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是男人,這個婦人是女人;耶穌是教導神的話語、公義和律法的夫子,這個婦人是一個在道德上和社會上都被忽視的人。無論在那一個範疇,不管是性別、道德、宗教和種族,這個婦人都是圈外人。耶穌卻是圈內人。耶穌刻意衝破二人之間的每一個障礙,不管是道德、宗教、社會和文化的障礙,說:「讓我們彼此認識吧。」因此,各人都感到驚訝、希奇。
這不是耶穌生平中一件獨立的事件。我不打算列舉眾多的例子,但是不要忘記有一個故事很類似。當耶穌從死裏復活,在復活節的清晨,彼得、約翰和其他人在園子裏踱步,想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耶穌等待他們離開後才刻意選擇只向一個人顯現,見證祂的復活,這個人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再一次,這是世界所隔絕的圈外人。耶穌是男人,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女人;耶穌是公義、偉大的夫子,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個洗心革面的精神病人,也可能曾是一個妓女,她是一個平信徒,並不是聖職人員。然而,耶穌基督選擇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成爲第一個見證祂復活的人;耶穌知道當時婦女的見證在法庭上甚至是不被採納的。耶穌爲什麼這樣做呢?耶穌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你就會知道。
耶穌一再這樣做,因爲祂的活水是恩賜。祂的活水是恩典!這恩典不是基於人的功績、血統、階級、地位、種族、性別、社會等級。因此基督信仰令人感到驚訝。每個人都感到震驚。爲什麼?因爲宗教、道德和文化不會令人感到驚訝。宗教、道德和文化說我們知道誰遇見神,我們知道誰有神祕的經歷,就是那些加入禱告小組的人,那些潔淨自己內心的人,那些閱讀隱祕文字的人,那些捨己犧牲的人——那些良善的人,真正尋求的人。這是宗教、道德和文化教導我們的觀點,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然而,看看這個婦人:她過着不敬虔的生活,她沒有尋求屬靈的事、沒有禱告、沒有呼求神。耶穌不斷說她在屬靈上是乾渴的,她再三問耶穌:「你說什麼?」當時,她沒有加入禱告小組、沒有潔淨自己的內心、沒有閱讀、沒有掙扎、沒有呼求神、沒有努力操練自己,使自己變得更敬虔。沒有!在那一天,她做了什麼?她想從井裏取水,這是她心中最大的目的。那是平凡的一天,可是當她離開那個井,她的生命徹底改變過來。她遇見了基督。當她奔跑離開那個井,就在那一刻她成爲歷史上其中一個最有名的人。如果這個世界還繼續存在一千年,沒有人會認識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但是人們仍會認識這個婦人。
等一下!這怎麼可能呢?這個婦人並沒有祈禱,也沒有尋求。這就是基督信仰了!這就是恩典了!爲什麼她會在那一天遇見耶穌?她是最不可能的人選,爲什麼是她呢?因爲基督信仰的意義在於恩典,這令人感到驚訝。不管你的身分,不管你的行爲,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遇見耶穌,任何人都可以得着耶穌。即使你不知自己是否一直活在地獄裏,即使你多麼墮落,這也沒關係。基督信仰說的是恩典,因此也常常令人感到驚訝。
在我們討論第二點之前,先讓我們實際應用第一點。首先,我希望大家謹記一點:既然基督信仰是一個關乎恩典的宗教,既然活水是神的恩賜,這意味着當你走進教會,你必須在門口丟棄一些東西。在俗世裏,最重要的是過人之處──社會階層、種族、性別和道德行爲表現。我很討厭聽到人們這麼說:「多好!耶穌對女性的看法很開明,幾乎可以媲美今天人們的看法。祂是一個領先時代的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超越耶穌!不錯,我們今天對女性的看法比以前更開明,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並非如此。今天,人的外表遠比從前重要。人們並不着重人的性別,但是卻着重人的外表。你的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和成就都十分重要。在傳統社會裏,人們往往在種族和性別上存在偏見。
在精英人士領導的社會裏,人的外表、衣着、人脈關係和成就更重要。當你進到教會,你不可以着重這些過人之處。我們不應該受這些因素影響,變得盲目。我們不要憑着人的外表就斷定他是個出色的領袖,另一方面卻輕視別人。請大家把這些差異丟在教會門外!這一切都不重要。如果這些過人之處對你來說仍十分重要,你就是否認恩典的福音,否認自己蒙接納的因由了。
其次,既然基督信仰是關乎恩典,那麼我們並不是擁有一位讓我們操縱的神。因此,你當準備好踏上這個奇妙旅程!你看,如果你是靠行爲得救,那麼你擁有的是一位讓我們操縱的神。除非你常常禱告,過着良善的生活,否則神不會使用你。如果你希望神在你生命中動工,那麼你必須做某些事情。但是既然基督信仰是一個關乎恩典的信仰,那麼神就不是一頭馴服了的獅子。你無法把神放在一個籠子裏。你不可以說神因爲各種原因而無法在你生命中動工。正如一首詩歌的歌詞寫道:
聖徒以歌頌讚美神,見到光明驟臨。主必起來,祂翅膀有醫治之能。
你不斷感到驚訝不已。誰知道你每次來到教會將會發生什麼事呢?你正在散步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主耶穌,你被提升到新的領域,從此你的生命就長遠得着改變。這就是基督信仰!爲什麼?因爲神是一位充滿恩典的神!除非你明白這個道理,否則你永遠得不着活水。
第二,活水使人得着終極的滿足
其次,活水源自恩典,但是活水到底是什麼呢?活水帶來終極的滿足。耶穌說祂來到世上要把活水賜給你,祂說的不只是罪得赦免。聽眾朋友們也許不是生活在乾旱地區,我們大多數人也許從來沒有經歷過快要渴死的情況,或者看到有人死於脫水,但是聖經時代的人卻有此經歷。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但對我們來說卻不然,因此我們不得不運用一下我們的想象力。你知道死於脫水是怎樣的?
人的身體由水分構成——因此我們對水有更迫切的需要,比食物更甚。如果你的身體缺乏水分或食物供應,你將會先死於脫水,而不是飢餓。因爲你的身體是由水分構成的,當你快要因脫水而死,你的身體開始呼救,你的舌頭會膨脹,使你無法吞嚥。你的喉嚨好像被火燒一樣,你覺得身體裏出現灼熱的疼痛,最後你躺下來,徹底受盡折磨而死。耶穌基督竟說:「我擁有你的靈魂最需要的東西,這好比你的身體最需要水分一樣,如果你到別的泉源尋找,你只會更加口渴。」
有一部電影,故事講述一羣人在船上快要渴死,時日無多了。後來他們從海里撈到一桶水,這大概是從別的船上掉入海中的,他們知道如果桶裏有水,他們便得以存活,回到岸上。然而,桶裏的水很可能是海水,問題是必須有人肯喝一口去測試那到底是海水還是河水,因爲如果是海水,那個人將會更快渴死。有一個人肯喝一口,原來那是海水,結果他倒下來死了。
耶穌要說的是,你的靈魂好比一個水桶,如果你的靈看重別的目標,而不是耶穌的旨意,如果你的靈看重別的關係,而不是你與耶穌的關係,如果你的靈看重別的盼望、別的安息、別的美善,這樣你會更快渴死。耶穌告訴我們,祂所賜的水不僅讓你感覺更美好,祂還說:「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爲泉源,直涌到永生。」
耶穌要說的是,人若沒有耶穌基督在他裏面,他們就要自己面對一切,他們要進入這個世界,融入環境。舉例說,你渴望得到人生目標。如果你不是爲主耶穌而活,那麼你的人生目標又是什麼呢?你可能是爲了家庭而活,爲工作而活,或者爲政治事業而活,但是你必須自己去爭取。如果那政治事業前功盡棄,你怎麼辦?如果你的家庭關係破裂,你怎麼辦?當然,這些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發生了會怎樣?你會幹渴而死。你的人生極其脆弱,也並不穩固。你不僅渴望得到人生目標,你對美善和愛也充滿渴望。即使你找到一個了不起的人跟你相愛,那個人不一定總是接納你。令人遺憾的是,他不過是一個人,而且充滿罪惡。
耶穌要說的是:「我可以賜給你人生目標、愛、和平、盼望和美善,永遠在你裏面涌流。當然你想爲你的家庭而活,在某程度上來說,你想爲了世上的公義而活,但是這段經文所刻劃的景象實在很美,其美麗之處在於你永遠不用擴建或堵塞一個泉源。你可以堵塞或擴建一個井,可是你無法堵塞一個泉源。不管你把多少垃圾扔向那個泉源,泉水仍然不斷涌出來。耶穌告訴我們:「我可以讓你們在我裏面得着屬靈生命的目標、屬靈的愛、屬靈的平安、屬靈的美善,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管你的家庭如何破裂,不管你生命面對什麼事,不管你遭遇什麼境遇,不管你倒進所有垃圾和污穢——我所賜的喜樂必不斷涌流。」
這讓我想起英國著名小說家托爾金(J. R. R. Tolkien)的奇幻小說《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的一個角色。小說中其中一個體型嬌小的哈比人看到白袍騎士甘道夫(Gandalf),察覺到他非常沮喪,但當哈比人更仔細地看着他時便說:「起初他從這個巫師的臉上只看到關懷和悲傷;可是當他更用心地察看的時候,他察覺到在這一切之下藏着極大的喜樂:喜樂的泉源足以令一個王國笑逐顏開。」這就是基督徒了。不管外面看來 有多少垃圾,裏面卻是一個泉源。耶穌說:「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爲泉源,直涌到永生。」你無法阻塞活水涌流!這就是耶穌所賜的活水。
第三,活水是分不同階段賜予的
第三,活水是分不同階段賜予的。值得注意的是耶穌如何溫柔地一步一步的使撒瑪利亞婦人從冷漠、遲鈍的屬靈光景,轉化成真實的屬靈生命。這全是出於恩典,並不是婦人自己尋找的。只要你察看自己的生命,你也會看到耶穌在你身上做同樣的事。這總是分不同階段發生的。不錯,有時候你可能超越界線,但它總是分不同階段發生的。
讓我來說明這幾個階段:
首先,耶穌讓撒瑪利亞的婦人獨自一人來到祂面前。這一點很有意思。如果她跟一羣婦人到來,耶穌便不會與她有這種深入的交談。耶穌如何讓婦人獨自一人來到祂面前呢?耶穌藉着婦人糟糕的生命讓她獨自來到祂面前。你明白耶穌所做的事嗎?祂透過婦人糟糕的生命讓她獨自來到祂面前。有些聽眾朋友明白我的意思。當你成功的時候,當你覺得自己很好的時候,你十分忙碌,有很多人在你身邊。你不會坐下來思想人生的意義,說:「我很想知道是否真的有神。我很想知道耶穌是否存在。我很想知道自己到底爲了什麼而活。」你不會問這些重要的問題,因爲你很忙,你很快樂。可是,當你的生命搞砸了,這景況讓你獨自一人面對神,讓你去思想。
其次,耶穌從理智層面引起婦人的興趣。耶穌開始給婦人一些謎題,讓她繼續思想。我們從這段經文明白到基督信仰不只是頭腦上的知識,也就是說思考和推斷事情,但其實不僅此而已。要真正經歷耶穌基督就必須要思考(但是隻有思考也無法讓你真正經歷耶穌基督)。耶穌讓婦人去思考,這情況也發生在我們身上。有些事情我們從前認爲並不重要,我們對宗教信仰感到厭倦,但是當耶穌開始讓你獨自一人面對一切時,你開始對宗教信仰感到興趣,你不介意到教會去聚會、閱讀宗教書籍,或者跟別人談論宗教信仰。
第三,耶穌進入婦人的個人生命。第15節告訴我們,婦人要走很遠的路來打水。耶穌不斷提到「活水」,婦人只想知道怎樣可以不用走到山上的井去取水。耶穌一直談論的是屬靈生命的乾渴,但是婦人並不認爲這是她所面對的問題,她認爲問題是身體上的乾渴。然後,耶穌吩咐婦人去叫她的丈夫來。耶穌爲什麼轉移話題呢?其實耶穌沒有轉移話題。有些人認爲耶穌開始跟婦人談到她的罪,但是對話的語氣並不是這樣。事實上,耶穌一點也沒有談到婦人的罪。耶穌讓婦人知罪,卻不是要責備她,定她的罪。我們必須明白耶穌並沒有轉移話題,這對於理解耶穌正在做什麼是十分重要的。當婦人說自己並不是屬靈生命感到乾渴,耶穌吩咐婦人去叫她的丈夫來,但她說自己沒有丈夫。耶穌要說的是,多年來男人成爲了這個婦人的人生意義。也許她並不認爲自己的屬靈生命乾渴,但是耶穌想讓婦人知道她要深深的渴慕神,她極要渴望親密的關係、接納和人生意義,只是她沒有真正意識到而已。她極其乾渴,但是她一直以男女關係、別人的認同和性作爲解決乾渴的泉源。
耶穌正在做什麼呢?有些人心裏想:「我希望自己有信心。如果我能夠相信耶穌基督就好得無比了。」耶穌基督說你不用自己創造得救的信心,你已經擁有這份信心,你只要把它拿出來就可以了!你從別的地方取水暢飲,你從別的地方尋求屬靈生命的目標、愛和親密關係。對於撒瑪利亞的婦人來說,她透過男人去解決自己的乾渴,但這絕不是唯一的方法,你也可以透過你的事業、外表、朋友的接納、進入小圈子、政治理想、金錢、財富、地位、自主權來解決乾渴。
除非你找出現在自己從哪裏取水,否則你總不會找到耶穌所賜的活水!除非你找出自己的偶像,你總不會找到耶穌。你要麼無動於衷,要麼好像那個婦人一樣,認爲自己並不是屬靈生命乾渴。耶穌對你說:「啊,是嗎?你把自己的生命投放在某些地方。你把靈魂的水桶放在某些地方。」耶穌知道這個婦人把生命投放在哪裏。你明白爲什麼這是要讓婦人知罪,而不是責備她,定她的罪嗎?耶穌當然是要指出她的過錯,但祂不是說:「我們來談談你的罪──我要責備你。」不是的!耶穌說:「讓我們看看你生命中那些虛假的主人和假冒的救主,你從地上破爛的水池取水,卻不從永生的泉源取水。」
接着,耶穌終於說:「我就是主。」你看到耶穌如何一路引導婦人嗎?耶穌要在你身上做同樣的事情。祂要讓你獨自一人來到祂面前,讓你全神貫注地去思想,給你顯明你已經擁有的盼望,然後祂最終可以說:「活水就在這裏!」除非你經歷這一切,否則你不會得着那活水。看看你自己的生命吧。不要問爲什麼神讓不幸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也許祂只是要讓你獨自一人去到祂面前。這一刻也許耶穌對你說:「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因爲你的丈夫根本無法給你那些只有我才能賜給你的東西。去把你的事業帶到這裏來,去把你的浪漫愛情帶到這裏來,去把你的婚姻帶到這裏來;不管那些是什麼,把它們帶到這裏來,放在我旁邊。這一切都無法給你那些只有我才能賜給你的東西!」
第四,活水是賜給每一個人的。
最後,這引來一個重大的問題:這怎可能是賜給每一個人的恩賜嗎?這怎可能是賜給每一個人的呢?這似乎並不正確,這並不正確吧。你看,神創造了你,你的生命是屬於神的,你應當爲神而活。如果你沒有爲神而活,基本上,你就是騎劫了自己的生命,你活着是以自己作爲神。你犯罪得罪神,而罪就是債。但是耶穌基督向我們表明,無論你做了什麼,這偉大無比的活水是給每一個人的。
撒瑪利亞的婦人盡最後努力想要把話題從她自己個人的關係轉移到耶穌,她對耶穌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她希望進入一個「宗教閒談」,不要談她個人的問題。她提出當時一個重大的神學問題:我們應當在哪個山上敬拜。她說:「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建殿,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建殿,我們應該在基利心山上敬拜,還是在耶路撒冷敬拜呢?我們應當在哪裏敬拜呢?」
耶穌沒有說撒瑪利亞人的殿纔是正確的敬拜地點,可是耶穌也沒有說:「我們猶太人的殿纔是正確的敬拜地點。」耶穌沒有說撒瑪利亞文化更優越,也沒有說猶太文化更優越。然而,耶穌並沒有說你不需要聖殿。許多人讀了這段經文後認爲耶穌是說神是個靈,所以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敬拜祂。耶穌沒有這麼說!祂說:「時候將到。」如果耶穌是說神無處不在,所以你不需要聖殿,爲什麼祂說以前你在殿裏敬拜,但時候將到?」「時候」到底是指什麼,以致從前的情況會改變過來呢?在約翰福音中,「時候」總是指耶穌受死,每當耶穌談到祂的時候,都是指祂受死的時候。耶穌要說的是:「你需要聖殿,但我就是這殿。你需要獻祭的地方,讓罪債還清,否則活水無法流出給每一個人。」
耶穌怎會是聖殿呢?這裏有一個預示。如果不是耶穌口渴,撒瑪利亞的婦人總不會找到活水。耶穌對她說:「我渴了。」婦人就是這樣找到活水。但是這不是耶穌最後一次說:「我渴了。」當耶穌在十字架上,祂的時候到了,祂呼喊說:「我渴了。」這纔是最大的乾渴、真正的乾渴。那鴻書1章6節說:「他發忿恨,誰能立得住呢?他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傾倒。」烈日炎陽使人脫水,使人身體乾渴而死,這只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經歷的景象,因爲神的忿怒——神永恆的公義比千萬個太陽還要熾烈,它傾倒在耶穌身上,以致耶穌乾渴而死。
你看,神的恩惠和神的臉就是我們所需的活水。這是我們被造的目的,你若沒有這一切,你的生命便枯乾。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引用了詩篇第22篇,說:「我的神,我的神,爲什麼離棄我?」這句話引自第1節。可是,如果你進一步看詩篇第22篇,你看到經文第14至15節說:「我如水被倒出來……。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頭貼在我牙牀上。你將我安置在死地的塵土中。」(這是耶穌當時所想的經文)
耶穌基督因乾渴而死,好叫我們可以得着活水。耶穌經歷了終極的屬靈乾渴。他在痛苦中受死,以致我們可以得着神的恩惠,好像得到涼水一樣。因此,時候到了,現在我們無論在哪裏都有神的殿,這與文化背景、血統、成就、種族或性別無關;不是因爲各方各處所有的好人都是十分屬靈的,可以到神面前,而是因爲時候到了,耶穌因乾渴而死,以致你可以擁有活水的泉源,直涌到永生。
你怎知道自己已經得着這活水呢?看看在這個婦人身上所發生的事情。首先,耶穌就是她的一切所有。她跑往城裏去,她是說:「看看這個道德標準改變了我」嗎?不是!她說:「你們來看耶穌!」其次,她樂於悔改。這是分辨自己是否已經得着活水的重要關鍵。她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爲什麼她會對此感到高興?把她與眾多男人的關係揭露出來,這是愉快的經歷嗎?這樣你就知道自己是否一個基督徒。相對主義者不相信悔改,道德主義者極其討厭悔改(也就是承認自己搞砸了,現在要悔改!)
然而,基督徒知道悔改是擺脫虛假救主和虛假主人的轄制之道。這婦人很快樂。她樂於悔改,她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意思是你也可以悔改。她甚至去到那些她一直避開的人面前。她不再在乎他們的看法。她有了一個全新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不管他們怎樣對待她,她都愛他們,因爲這裏沒有命令;耶穌並沒有說:「婦人,起來!去向那些惡待你的人作見證,因爲這是唯一讓你上天堂的途徑!」婦人知道這是神的恩典!她愛那些苦待她的人。她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這不是意味着她永遠得不到活水,而且現在耶穌居首位。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你可以這樣嗎?你能說出婦人在第15節所說的話嗎?她說:「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她的意思是,雖然我不知道活水到底是什麼,但請把這水賜給我。」只要你這麼說,耶穌便給你顯明。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曾經嘗過這活水,可是它沒有在你裏頭成爲泉源,直涌到永生?理論上你知道耶穌是你的一切所有,但是你從別的地方得着人生目標和愛,因此你如此起伏不定。你要把耶穌放在首位!
如果有人說:「你不知道我有多壞,也不知道我的生活有多混亂。如果你知道的話,就不會抱着什麼盼望來跟我談這一切道理了。」親愛的聽眾朋友,約翰福音第3章提到尼哥底母這個了不起的人,他是一位宗教領袖,熟悉神的話語。他來見耶穌,耶穌對他說:「你必須重生!」尼哥底母離開時感到困惑,直到耶穌的生命終結時,他才真正領悟這真理。看看這個婦人,她的生命十分糟糕,無法與尼哥底母相比,但是她的生命改變了,徹底改變了;她跑到眾人面前,心中充滿了愛,她得着一個全新的形象。
爲什麼這婦人比尼哥底母更快領悟這真理?因爲神常在最沒有能力的人身上施展祂的大能。神喜歡藉着那些生活一團糟的人——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看來十分愚蠢的人彰顯祂的大能。對神來說,這些人極有價值。別告訴我你的人生太混亂了,你若是這麼說,你仍然不明白神的恩賜。耶穌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爲泉源,直涌到永生。
我們一同禱告。親愛的天父,我們爲主內的弟兄姊妹祈求,願我們真的遵守真道並在生活中實行真理。求禰幫助我們活出你所應許的生命,在我們裏頭有活水的泉源,使我們不受世上的境遇和變遷所影響。另一方面,天父啊,假如聽眾朋友當中有人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乾渴,但是他們還未明白這到底是什麼回事,求禰幫助他們,賜恩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在今天這麼說:「先生,請把這活水賜給我,好叫我不用到山上去,從世上破爛的水池中取水。我知道主禰必定應允。」天父啊,求禰藉着聖靈幫助我們把這真理應用在我們的生命中。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