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奧古斯丁在許多世紀之前所說的話仍是真實的:“因爲你造我們是爲了你,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懷中,便不會安寧。”如果我們從創造的觀點來思考,便完全可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人類的心靈是爲上帝創造的,他們不能在自己的生命源頭以外找到安息。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只有醒悟過來,纔會發現自己內心的不安。即便他擁有最傑出的才能,只要他沒有安息在那一位賜他才能的上帝懷中,他的內心就不會滿足。當上帝的聖靈運行時,聖靈就會吸引人歸向上帝,讓人認識到跟生命的源頭隔離是怎樣的情形。這種隔離引起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人的罪。那時人的靈魂就會渴慕上帝,並尋求從這悲慘的境況中被拯救出來。
當一個人認識到,上帝之外的任何東西都不能讓他滿足時,這人是多麼有福!這是一個確據,表明上帝已經在他心中開始了恩典的工作。是的,千真萬確,靈魂渴慕上帝的同在。一個渴慕上帝的人開始認識到,他跟上帝的關係如此寶貴,即使用這世界所有的歡樂來交換,他也不願意。他寧願在曠野因這飢渴而消亡,也不願繼續享受罪中之樂。即使將整個世界都給予這個飢渴之人,甚至把天堂也給他,他也不會滿足,因爲他所渴求的不是天堂,而是上帝自己。
上帝的孩子從來不會因成長而失去對上帝的渴慕。他從這生命的泉源飲得越多,就會越渴慕上帝。在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對上帝的渴慕是不能抑制的。這渴慕持續不斷地生出更多的渴慕。這是一種將來在天上會被完全滿足的渴慕。這種渴慕在地上並不會顯得太糟,因爲所預嚐到的滿足的滋味可以如此美好。
然而,沒有什麼渴望如同這種對上帝的渴慕一樣能得到充分完全的滿足。即使這飢渴發生在艱難荒蕪的生命曠野中,也沒有什麼比這滿足更大。上帝的孩子在上帝那裏已經得到了滿足,即使他可能跟約伯一樣坐在支離破碎的慘境中。但儘管這渴慕中有甜蜜的滋味,他卻不能靠這渴慕來生活,如果生命的泉源沒有向他敞開,他便不得不消亡。因爲在上帝之外,本來就沒有生命。
但這飢渴將被滿足。這滿足來自上帝,因爲飢渴也來自上帝。一個如此渴慕的人從來不會消亡。即使在聖經的最後,上帝仍然在邀請:“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示錄22:17) 你知道這種靈魂的飢渴嗎?你知道這種滿足嗎?飢渴和滿足都來自同一位,祂曾在十字架上喊着說:“我渴了。”所以在祂裏面,纔有永遠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