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二)」系列——「駱駝與錢財」這個題目。
我們在過去多個節目一直探討耶穌的教訓中的難解經文。我在每個節目中逐一指出了耶穌曾說過的一些驚人和難解的話。今天我們要看的難解經文是馬可福音10章25節,但是我們必須讀出整段敘述,因爲這節爲人熟識的難解經文包含在這段敘述裏。現在讓我讀出馬可福音10章17至27節。
17.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什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
18.耶穌對他說:你爲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19.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20.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21.耶穌看着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22.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爲他的產業很多。
23.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24.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25.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26.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27.耶穌看着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爲神凡事都能。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之前說過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好像堅硬的糖果一樣。這些難解經文並不像巧克力,可以讓你一口咬下去、吞嚥,然後消化。如果你試圖一口咬下堅硬的糖果,或者硬要吞下去,這樣只會弄傷你。你得去看牙醫,因爲你的牙齒也許已經破裂了,你也無法消化。耶穌的話,特別是這些難解的話,就好像堅硬的糖果。你要仔細研讀和思索這些經文。過了一段時間,你開始逐層的理解,領會經文的真義,以及當中的智慧和甘甜。
第25節是一節難解的經文,耶穌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無論在當時或現在,這句話同樣引起爭議。這句話在當時引起爭議,到了現在情況也是一樣。這句令人驚訝,因爲這段經文顯然是高潮所在,尤其是當你一氣呵成的閱讀整卷馬可福音,你看到這裏到達一個高潮,但是你可以從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看出耶穌正在說明一個很基本的教導。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當作什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沒有比這個更基本的問題了。耶穌要指出基督徒的本質。實際上,耶穌在這裏向羣眾講解如何成爲基督徒。然而,祂在講解如何成爲基督徒的時候卻談到錢財。
換句話說,如果你想成爲基督徒,錢財是一個問題。你知道的,耶穌並不是過度的屬靈。這是很基本的問題。這段經文要教導我們有關金錢和財富所帶來的危險。首先,我們從這段經文得知一個事實,就是金錢和財富會帶來危險;其次,構成這危險的原因何在;第三,我們如何處理這危險。
首先,金錢和財富會帶來危險,這是一個事實。第25節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我們若要理解這節經文,首先必須明白耶穌在這裏定下了一個十分微妙的平衡。從前我並沒有看出這一點。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一個十分微妙的平衡。第26節十分有意思,門徒看見那個財主聽了耶穌的話便憂憂愁愁的走了,這節節文記述門徒對此的反應。耶穌給了這個人一些無法接受的要求,於是這個人憂憂愁愁的走了。(我們稍後會詳細討論這一點。)
顯然,耶穌對於這個人是否有永生提出疑問。這個人似乎搞砸了,他似乎失敗了。因此,當他離開時,門徒怎麼說?他們是否說:「噢,有錢人無法進入天堂。太棒了!反正我也不喜歡他們。我與他們從不相合。他們令我感到自己很寒酸。我無法打扮得像他們那樣。他們也不歡迎我進入他們的俱樂部」?
門徒這麼說嗎?不。他們沒有說:「太棒了!我並不富有,所以這不會對我造成影響。有錢人不能進入天堂嗎?這對我一點影響也沒有。這與我毫不相干。」門徒沒有這麼說。他們說了什麼呢?他們說:「要是這個人上不到天堂,我們也無法上天堂了。要是他也上不到天堂,這樣誰能上天堂呢?」這個人受到高度讚揚。他不僅是一個有錢人。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尤其是路加福音都記載了這事蹟,我們得知他是個年青的官。他是個年青富有的官。但他不僅是個有錢人。
有趣的是,很多人都相信,人們積累巨大財富必定是透過剝削、欺詐手段或不公行爲得來的(有些人把這些理念結集成一套政治或經濟哲學理論)。很多人認爲人們不可能在沒有冷酷無情地踐踏別人的情況下致富,甚至只是手上擁有錢財已相當於剝削別人和不公義了。
然而,看看耶穌做了什麼。祂向那個人提出一個問題。耶穌不只是列出十誡。這裏沒有指出十誡中的所有誡命。耶穌向他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舉例說,「不可虧負人」,意思是「你營商時有沒有作過失實的陳述呢?」耶穌說:「你曾說謊嗎?」然後祂問:「你曾偷盜嗎?你曾搶劫嗎?你曾利用人嗎?你曾剝奪他人的權益或財物嗎?」
這個年青人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意思是:我擁有這一切財富,但我總是以公義、恩慈和公平行事。我從來沒有在這幾方面犯罪。」耶穌並沒有說:「你這個騙子!」祂接納這個年青人的話。你看,門徒的反應表明了這一點。當然你可以透過不法手段致富,但你也可以憑着美德而獲得錢財,靠着美德來擁有財富。你也可以透過自律和遠見來致富,或者透過延遲得到滿足或忍耐而致富。
有趣的是,門徒顯然知道這是一個道德高尚、品格清高的人。因爲當這個人離開時,門徒說:「如果他也不配上天堂,到底誰配呢?」這是什麼意思?一方面,我們看到,對耶穌基督來說,致富在意識形態上沒有問題。耶穌基督沒有說擁有財富在本質上是壞事。擁有財富不一定是邪惡的,也不是錯誤或不公義的。但另一方面,耶穌基督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多年來,人們一直試圖以一些可笑的方式來淡化這一點。參加了教會多年的人可能聽過以下這種說法。有人說:「經文所說的針其實不是指真正的針。當時,針是指耶路撒冷城牆的一個狹窄城門口。這個門口窄得難以讓一隻駱駝穿過,但是隻要駱駝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呼吸,這樣人們便可以把駱駝推進去。這是很難做到的,但並非不可能。」
此外也有人說:「經文所說的駱駝其實不是指真正的駱駝。亞蘭文中有一個解作「線」的字與解作「駱駝」的這個字聽起來很相似,所以或許人們弄錯了。」我曾聽過人們這麼說,也在書本上看過這說法:「經文其實是要指出線穿過針眼是很難的,但是隻要你堅持,努力把它推進去,不要放棄……雖然這是很難的,但並非不可能。」可是,耶穌要透過這景象來表達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
每個文化中都有類似的生動比喻。「駱駝穿過針的眼」意指不可能的事。耶穌在這段經文的結尾甚至也是這麼說,第27節說:「耶穌看着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爲神凡事都能。」意思是,正如駱駝不可能穿過針的眼,因此有錢人若沒有神的作爲不可能進入神的國。」
可是,我們看到一個微妙之處。這一點很有意思。這不是因爲財富本身是不好的,也不是因爲積攢財富會令人違犯誡命。一方面,耶穌不是說富有本身是罪;另一方面,祂也不是說:「嗯,有錢並不是個嚴重的問題。你知道的,你要小心行事,不要貪婪,要慷慨一點……。」耶穌不是這麼說。
我們無法這樣繼續解釋下去。我是家中的長子,常常努力想要討好人。我竭盡所能將這段經文解釋得令人容易接受。我只能做到這個地步。耶穌基督要說的是,金錢能夠使人在屬靈上變得盲目,金錢的力量甚至大到一個地步,當一個人擁有錢財自然就看不見天國的福音。因此,除非神親自介入,否則擁有錢財的人沒有一個能得救。
若沒有神親自介入,得救是不可能的事。若沒有神蹟,得救是不可能的事。若沒有恩典臨到,得救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金錢能夠使我們在屬靈上變得盲目,看不見神國和福音,使我們偏離正路。我們都偏離了正路。除非神親自介入,否則我們只會完全迷失。無論你是誰,擁有多少金錢都會偏離正路。
我盡力給大家說明這一點。你也許會說:「啊,這說法有點極端。」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發現的一點證據。我最近看了一篇訪問,受訪者是一位研究普世基督教的歷史學家,名叫安德魯‧華爾斯(Andrew Walls)。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他說了一些很有趣的觀點,是我從沒有想過的。我在某程度上曾聽過類似的說法,卻沒有把這些觀點整合起來。
首先,一方面,他說世界上其他主要宗教都有自己的中心據點,這些宗教的發源地到了現在仍然是它們的中心。伊斯蘭教的中心是阿拉伯。伊斯蘭教起源於麥加,今天麥加仍然是伊斯蘭教的中心。佛教起源於遠東,今天遠東仍然是佛教的中心。然而,基督教卻不同。基督教的中心總是好像一個朝聖之旅。
基督教最初的中心是耶路撒冷,當時希臘的外邦人被視爲不潔的化外人,後來他們接受了基督信仰,很快便將基督教的中心轉移到希臘的地中海世界、埃及的亞歷山大、北非和羅馬。基督教在那裏立足了多個世紀。
然而,後來那些被視爲不潔的化外人,就是那些北歐人、法蘭克人、德國人、英國人、凱爾特人、愛爾蘭人等歐洲人,這些歐洲內陸的化外人接受了基督教,很快將基督教的中心再一次轉移,成爲了一個以白人爲主在歐洲的中心。
基督教在歐洲立足了一千年,接着又經歷改變。到了二十世紀,這改變早已風起雲涌。在二十世紀,基督教在歐洲早已衰落,在北美的發展只是勉強跟得上人口增長,但是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信徒的數目比人口增長卻高出十倍。讓我告訴大家一個驚人的數字,在過去十年,世界上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基督徒居住在南半球。
讓我來舉例說明。全美國有二百五十萬聖公會教徒,然而,單單在非洲尼日利亞已有一千七百萬聖公會教徒,在烏干達也有八百萬聖公會教徒。非洲有十六個國家有聖公會教會。單單在以上提到的這兩個國家,聖公會教徒的數目已有二千五百萬,比美國高出十倍。
你會問:「這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呢?在1900年,非洲不是隻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是基督徒嗎?「是的。但是現在非洲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口是基督徒。在未來五十至七十年,基督教的中心將會再次轉移。以白人爲主的歐洲不再是基督教的中心。基督教的中心將會轉移,它總是不斷地轉移。安德魯‧華爾斯提出了疑問:爲什麼這種情況會出現?爲什麼基督教的中心不斷改變?伊斯蘭教的情況並不是這樣,佛教的情況也不是這樣。爲什麼?
安德魯‧華爾斯指出,福音的核心是十字架,十字架意味着甘願放棄權力、慷慨地分享資源,並且服事他人,而不是要獲得什麼或實現什麼。因此,當基督教在一個強盛富庶的地區一段很長的時間,罪、恩典和十字架這些根本的信息以及其影響開始不被注視。這些信息變得越來越難理解。接着有一段時間基督教開始變質,變得好像其他的宗教一樣,人們努力行善,基督教變成了一個只爲受人尊敬的人而設的宗教,最終這種宗教會衰落。
基督教的中心總是轉移到被忽視的邊緣地區,它總是轉移到沒有財勢的地方。順帶一提,基督教將震撼整個二十一世紀。我來解釋原因。在基督教起初的全盛時期,基督徒都是來自殖民地、是被忽視的、貧窮的、沒有權勢的。所有宣教士都走到強盛的地區。他們去到羅馬、埃及的亞歷山大。他們都朝往這個方向。
七十年之後,世上絕大多數的基督教宣教士將會來自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從被忽視的邊緣地區去到富庶的西方社會、以白人爲主的歐洲和北美國家。當宣教士不是從強盛的地區去到被忽視的邊緣地區,而是從被忽視的邊緣地區去到強盛的地區,情況將會改變。當大城市的知識分子意識到基督信仰不是一個來自歐洲以白人爲主的宗教,因爲基督信仰的中心是十字架,並沒有人掌管這宗教,情況將會改變。
這是什麼意思呢?耶穌基督告訴我們,錢財和權力能夠矇蔽我們,使我們看不到福音的核心;除非神不斷以恩慈和神蹟奇事親自介入,否則我們必會失喪。我是說所有有錢人都是邪惡的,而所有窮人都是良善的嗎?我只是想表明耶穌對這事的迴應十分微妙。祂只是說出一個事實: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
第二是構成危險的原因。這是一個事實。有人問:「爲什麼?什麼原因構成這個事實?我的意思是,爲什麼有錢這樣不好?有錢會怎樣?」好吧,如果你想明白其原因,你必須看看耶穌如何輔導這個年輕人。這對城市人來說息息相關。
你會問:「什麼輔導?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耶穌正在輔導這個年輕人嗎?」你瞭解這個年輕人嗎?讓我告訴你他是怎樣的人。他感到困惑不安。他需要輔導,因爲他困惑不安。他並非面面俱全。從表面看來他好像面面俱全。我們知道他很富有,而且年輕。也許他的外表也很吸引。年輕富有的人通常外表也吸引的。
他很善良,也有良好品德。門徒也注意到這個人,當然這些漁民不是自然而然就被這個有錢人吸引。但是這個年輕人確實有其吸引之處。他好像擁有一切。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並非擁有一切。爲什麼?因爲他來問耶穌:「我當作什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
我們必須考慮當時的背景。當時任何一個虔誠的猶太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猶太拉比的著作比比皆是。拉比常常在他們的教導和著作中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當作什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式。他們提出問題並加以教導。這個問題的答案總是相同的。答案總是一模一樣。沒有不同學派的理念,也沒有不同黨派的主張。答案就是:「服從神的律例,避免一切罪惡。」
因此,這個年輕人理應知道問題的答案。爲什麼他問耶穌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爲什麼他要問耶穌呢?耶穌回答說:「你還缺少一件……」耶穌的迴應表明了這個年輕人所要表達的重點。他要說的是:「你知道嗎?我很成功,一切誡命我都遵守了。我無論在經濟上、人際關係上、道德上、信仰上都十分成功。」
這個年輕人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他問的到底是什麼問題呢?他的意思是:「我聽說你是一位良善的夫子。」他真正想要問的是:「我想知道自己是否還有什麼缺少了。也許有一件事情我忽略了。我想知道自己是否還有什麼缺少了。似乎有一些東西缺少了。」
當然是有所欠缺,因爲當一個人嘗試藉着行爲和功績去獲取永生,他總會發現儘管自己努力做好一切,心中仍是感到空虛、不安、疑惑和欠缺。他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做得夠好呢?
這段經文談到針,所以我們也可以這麼說,針看起來完美無瑕,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相比,這一點令人感到驚奇。針看起來完美無瑕、光滑細緻。但事實卻不然。只要我們看得夠仔細,任何東西都不完美。一切東西放在顯微鏡下都呈現出瑕疵和缺陷。
大城市的街上人來人往,當外貌平凡的人看到街上漂亮的人比比皆是,他們會感到不安。他們看到很多完美的臉。他們很想走到這些人面前,說:「你是否真的像你看來那麼完美呢?」
他們看來很完美。他們擁有這樣的臉孔,他們每天在鏡子裏看着這臉孔。其實他們知道自己那裏有疤痕,他們知道自己那裏有缺陷。事實上,許多人之所以如此漂亮,因爲他們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妝扮。
無論你怎樣努力遮掩,只要你觀察得夠仔細的話,你都會看到缺陷,你會看到疤痕和各種瑕疵。現在這裏有一個人,你在大城市的街上也會注意到他。他面面俱全,一切目標都達成了。他學識豐富,事業有成,年輕有爲,事事亨通。
然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些人卻要尋找專家、拉比或牧者,對他們說:「我仍然欠缺一些東西。你知道我欠缺什麼嗎?」他們這麼說的真正意思是:「我已達成了一切目標。我還需要做一件事。我肯定只要完成這件事就大工告成了。我已定了計劃,準備好開始屬靈生活。」
他們說:「我應當做什麼呢?我願意開始到教會聚會,讀聖經,學習默想的技巧。我甚至願意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爲。我應當做什麼呢?」耶穌基督告訴他要做的事。耶穌的輔導方式令人驚訝。首先,耶穌預告了重點。在第18節,耶穌說:「你爲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這是一個提示。這是一個預覽。
耶穌不是說自己不是良善的,有些人擔心耶穌是要表達這個意思。耶穌不是說:「你爲什麼稱我是良善的。我不是良善的。」祂說:「你爲什麼走到一個你認爲只是與普通人一樣的拉比面前,稱他是良善的呢?我要糾正你對善與惡的觀念。」
這就是提示了。然後,耶穌說出重點。在第21節。耶穌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年輕人對耶穌說,一切誡命他從小都遵守了,耶穌接納了他所說的,但是現在他要做別的事情。
耶穌要說的是:「我不太關注這些壞事。如果你想要跟從我,如果你想得到永生,當然你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也不可虧負人。我不想跟隨我的人犯這些事。當然,我不是說犯這些事並不要緊。」
但是耶穌說:「你知道嗎?如果你認罪悔改,這隻能讓你成爲一個法利賽人。如果你渴望得到真正的永生,如果你渴望得到親密的關係,如果你想擺脫這種總是覺得自己有所欠缺的不安情緒,你必須改變自己對好東西的看法。」如果你只是認罪悔改,這隻能讓你成爲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基督徒,你必須爲自己如何運用自己的好東西而悔改。
「你一直以來如何運用你自己的美好東西?」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正是耶穌對待每一個人的典範。當你以不同的方式去學習耶穌的教導,例如透過講道、書籍或聖經,你會發現耶穌對你這麼說:「你如何處理自己的缺陷呢?你如何處理自己的罪疚感呢?你如何處理自己的疤痕呢?你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
讓我來指出你們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你指望透過自己生命中的一些東西去解決這些問題。有些人竭力把物質財富變成屬靈財富,藉此除去內心的貧乏感。有些人竭力把外在美變成屬靈生命的美,藉此除去內心的缺陷感。有些人指望藉着愛來解決問題。有些人指望透過浪漫愛情來解決問題。有些人指望透過家人來解決問題。
有些人指望透過走進藝術世界來解決問題。有些人指望透過事業成就來解決問題。有些人心裏感到自己被人排斥、被隔絕和毫無價值,他們拼命要進入小圈子、指望透過被人接納來解決問題。每個人都嘗試做點什麼。
「這個年輕人指望透過自己的錢財來解決問題。你指望透過事業、財富、社會和經濟地位來解決問題。結果,這使你變得驕傲。你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其次,這使你變得緊張、焦慮,害怕失去自己的財富。這使你與神疏遠。神只是你的老闆、你的助手和你的榜樣,卻不是你的救主。我來給大家一些證明。」
接着,耶穌在這裏以輔導者的身分說出致命一擊。祂說:「我希望你想象一下生命中沒有了錢。我希望你想象一下一切都失去了。想象一下你一切的投資和物業都失去了。這一切都沒有了。你真是一個笨蛋。你擁有我就夠了。」這個年輕人發生什麼事?聖經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詞。經文說:他憂憂愁愁的走了。
第22節說:「他憂憂愁愁的走了。」經文用「憂愁」一詞來描述這個年輕人,聖經中另一處也用了同一個希臘文來描述耶穌,就是在客西馬尼園裏。馬太福音第26章告訴我們,當時耶穌感到震驚,汗如血滴。馬太福音第26章實際上告訴我們,耶穌憂愁起來,極其難過,所用的是同一個希臘文。
爲什麼?爲什麼耶穌感到震驚?因爲祂將要經歷終極的混亂狀態,終極的迷失方向。祂將要失去生命的喜樂,失去生命的意義,失去自己身分,失去祂的意義和安穩。耶穌將要失去祂的父神,失去祂屬靈生命的核心,失去祂的自我。
當耶穌吩咐這個年輕人變賣他所有的,他便開始汗如血滴,憂愁起來,因爲錢財對這個年輕人的重要性,就好像天父對耶穌的重要性一樣。錢財是這個年輕人的中心,是他的身分。換句話說,他想到失去自己的財富就好像失去自我一樣。失去自己的財富就好像失去身分一樣。儘管他只有很少的缺陷,但是失去自己的財富就好像自己的缺陷得不到遮蓋一樣。
耶穌基督說:「我來告訴你,以神作爲你自己的老闆、榜樣、討自己歡心的人或者助手是一回事,以神作爲你的救主是另一回事。如果你渴望神成爲你的救主,你要棄掉你所依靠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他所依靠的東西,對你來說就是錢財。」
耶穌說:「如果你想成爲一個法利賽人,你只要認罪悔改就可以了。」你必須這樣做。但是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基督徒,你不但要因自己所做的壞事而悔改,也要爲自己如何使用生命中的好東西而悔改。如果你渴望與神建立親密關係,如果你想最終能擺脫那種覺得自己有所欠缺的感覺,你必須這樣做。現在你明白爲什麼錢財是多麼危險嗎?你明白這是不易察覺的嗎?一方面,那個年輕人在物質上的財富其實不是他的問題所在。他在道德上的財富使他感到自己不需要神的恩典,這纔是他的問題所在。
那個年輕人不明白得救是不可能的事。在第27節,耶穌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這表明真正的基督徒知道自己可以成爲基督徒是不可能的事。真正得救的人知道自己可以得救是一個奇蹟。得救並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得救並不是尋常的事。得救並不是必然的事。這全然是神介入、基督被棄絕的結果。得救絕對是一個奇蹟,與我所捨棄的東西和功績無關。
因此,耶穌要說的是,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像那個年輕人一樣依靠某些東西。你在道德上的財富阻礙你認識基督信仰和十字架的道理。關鍵並不在於你在物質上的財富,你在道德上的財富使你遠離神,這纔是問題所在。那個年輕人把屬靈生命建基於自己在這方面的成就上。
我們從聖經中看到耶穌基督提醒我們:「當心,別把自己的生命建基於性和浪漫愛情上……」耶穌在聖經中談到性,但祂更多談到錢財。耶穌要說的是,錢財是人們最常依靠的東西,這種情況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普遍。你的事業(當心,這是不易察覺的)、你的經濟能力、你的消費能力、你的工作能力、你的社交能力和處世能力等東西對你來說重要程度比自己察覺到的仍要高得多。
金錢成爲了主要的工具,這種情況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普遍。你知道這一點,因爲金錢對你來說不只是金錢而已。因此,你無法慷慨地施予,你常常懼怕自己的財富不夠,因爲金錢不只是你的金錢而已,它成爲了你的父親、你的救主、你的本質、你的身分、你的自我、你的名字。金錢成爲了這一切。因此,雖然金錢在本質上並不是邪惡的,但是金錢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夠阻礙我們明白福音。
第三,我們如何處理金錢所帶來的危險。最後,我們該怎麼辦呢?我來告訴大家如何處理金錢在我們生命中的權勢。你要想象一顆樹。你必須處理樹的根、莖和葉。當論到金錢的問題時,根是指信靠的層面,莖是指態度的層面,葉是指行動的層面。
首先,最基本的是根。如果你想要擺脫金錢的權勢,你必須從根部開始着手。我們如何做到呢?爲什麼耶穌看着這個年輕人,充滿着愛地對他說話呢?看看第21節:「耶穌看着他,就愛他。」爲什麼耶穌心中突然充滿着愛呢?你說:「嗯,耶穌是個有愛心的人嘛。」耶穌當然是個有愛心的人。但並不是每個聖經敘事都這麼說的。事實上,大多數的聖經敘事都沒有記述「耶穌看着他,就愛他」這個說法。
爲什麼耶穌充滿着愛呢?是因爲這個人所做的事嗎?是因爲這個人所說的話嗎?這個人剛剛說了什麼?他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心裏只是充滿着愛嗎?耶穌是否這樣說:「我這麼愛你,全因爲你充滿美德和良善」?不是,我認爲這不是真正的原因。
爲什麼耶穌充滿着愛的對他說話呢?我認爲原因是這樣的。除非你從聖經整體故事的處境去理解某個聖經故事,否則你總是無法明白聖經中任何一個故事。你必須從聖經的整體故事去理解聖經中的每一個小故事,看看這些小故事如何配合聖經的整體故事。
聖經的整體故事是什麼?我有以下的看法,你若要把兩者連結起來就更要這樣理解。也許耶穌的思路是這樣的:祂看着這個年輕中,首先祂心裏說:「我也是一個年輕人。」也許你不會這樣理解,但當時耶穌大概是三十一歲。首先,耶穌說:「我也是一個年輕人。」
其次,耶穌要說的是:「我是一個富有的年輕人,比你富有得多,比你想象的富有得多。」約翰福音1章18節說:「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子從亙古到永遠都在父懷裏,這是古代近東筵席上的景象,一個人躺在另一個人身上,他們躺在椅上享受筵席。
這只是很粗略的描述(我得澄清我無意批評聖經),並不足以描述父與子如何從亙古到永遠在神無限的榮耀、豐盛、慈愛、喜樂和能力中同在,耶穌卻捨棄這一切。耶穌甘願捨棄這一切。保羅說:「他本來富足,卻爲你們成了貧窮。」
不要到皇室的宮廷或貴族的院宇尋找,要到馬槽去看躺在稻草上的神。
耶穌要說的是:「我是一個年輕、富有的官。我是一個富有的年輕人。我擁有的財富遠遠超越你所擁有的,我卻成了貧窮,前所未有的貧窮。爲什麼?我是一個年輕、富有的官,我卻甘願捨棄一切。我捨棄一切。爲什麼?是爲了你,爲了窮人,爲了將會失喪的人。我爲了與你親近而捨棄一切。現在你要捨棄一切來跟從我。既然我爲了與你親近而作出重大犧牲,爲什麼你不能捨棄你微不足道的一切來跟從我呢?」
耶穌說:「我並不是要求你做一些我還沒有成就的事。我已經成就了無比偉大的事,比你所作的偉大億萬倍,我不是要求你做一些我沒有成就的事。我是終極的統治者,爲了得着你而捨棄終極的財富。現在爲什麼你不能捨棄你所擁有的來得着我呢?」
當你想到耶穌基督爲你所作的一切,你心裏感動嗎?讓我們把這教導實際應用出來。只有當耶穌基督爲你所作的一切真正開始感動你,使你激動、驚歎、哭泣,你纔可以處理問題的根源,擺脫金錢的權勢。這樣,金錢就只是金錢而已。
這樣你就可以捨棄和施予,金錢對你來說不再重要,你得着無比自由,你不再憂慮,不再嫉妒,你可以擺脫這一切。唯有當你明白耶穌基督爲你所作的一切,使你深深感動,這樣,社會地位就只是社會地位而已,別人的認同就只是別人的認同而已,金錢就只是金錢而已,這一切不再是你的生命了。
你得着無比的自由。你可以拿起這一切,也可以放下這一切。你可以擁有,也可以捨棄。你可以施予,也可以保留。這一切都取決於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你不再受這些東西驅使和控制。唯有當你明白那位真正年輕富有的統治者爲了得着你、親近你、愛你和擁有你而捨棄一切,你纔可以處理問題的根源,擺脫金錢在你生命中的權勢。
耶穌說:「爲什麼你不願意改變自己對金錢的態度來得着我呢?你必定可以做到。」這就是處理根部的方法。其次,你要處理莖部。我的意思是,你必須透過福音來處理根部。你也會發現莖部的問題仍然存在,那就是你心中對金錢的態度。
有時候你必須直接與它對抗。你不要說:「好吧,我用三年時候着手處理根部的問題,然後才處理自己的態度。」不是這樣的。你必須同時處理。我所說的態度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你對金錢的態度出了問題。如果你想要活出福音的大能,你必須處理自己的態度。你必須擺脫這種態度。
這是什麼意思?讓我舉例說明。首先是嫉妒。你有否察覺到當你看見身邊有些人比你更勝一籌,儘管你比他們更努力或者比他們更優秀,他們卻比你更富有或者比你更成功,這讓你感到煩惱、受折磨,你心裏懷怨、嫉妒?金錢對你來說太重要了。金錢不再只是金錢。
其次,你是否總是擔心錢的問題?你總是爲錢而感到憂慮?你看,你不一定擁有金錢才受它轄制。很多人說:「好吧,我並不富有。」你仍然可以受金錢轄制。首先是嫉妒,其次是憂慮。第三,你對於跟什麼人交往是否顯然存在偏見?你是否只跟那些與你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經濟地位相若或較高的人交往嗎?還是你真的可以敞開自己的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呢?如果你並非如此,如果你存着偏見,金錢對你來說就不只是金錢而已。
我來問你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是否覺得購買漂亮新穎的東西在情感上對你來說極度重要?當你感到沮喪的時候是否會去購物,然後你就不再感到沮喪了?這樣,金錢就不只是金錢而已。當你有能力說「我可以出去買點漂亮的東西」,你是否感到自由釋放,充滿力量?你必須直接處理自己的態度。你必須處理根源的問題,否則你的態度永遠不會消失。當你看到這種事情發生,你要努力爭戰,阻止這種情況出現。
最後,你要處理葉的問題。葉就是行動。換句話說,問題不僅在於你對金錢的信靠,不僅在於你對金錢的態度,也在於你的行動。我曾聽過人們這麼說:「啊,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我不信靠金錢。我不喜歡金錢。」你不可以這麼說。但是如果你的態度改變,你的行爲會改變。你說:「嗯,重要的是我如何看待金錢。」這麼說其實仍不夠。這不是關鍵所在。如果你改變你對金錢的態度和信靠,你的行爲將會改變。
你可以從這段經文學會三個實際應用的原則。首先是對窮人的態度。耶穌對這個年輕人說:「如果你明白我纔是真正年輕富有的統治者,你對窮人的態度將會改變。你會全情投入去關心他們,你會比從前更投入去服事他們,關心他們的需要。」
如果你明白自己得着救恩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知道自己是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你會關心窮人。如果你認爲得着救恩是理所當然的事,你就不會關心他們。這一點很實際。你有多關心窮人呢?你如何關心窮人呢?
其次,忘掉任何律法主義式的施予比重。耶穌對那個年輕人說:「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有趣的是,這事件在路加福音第18章也有記載,然後,路加福音第 19章記述耶穌基督遇見稅吏撒該,向他講說福音。耶穌吩咐撒該要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你讀到路加福音,你會說:「好吧,到底那個比重纔是正確的呢?我要弄清楚正確的比重。我怎樣纔可以承受永生呢?到底要變賣把所有的分給窮人,還是所有的一半呢?」
慶幸的是,福音書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是要顯明一個道理。你竟然因爲比重的問題而焦慮不安。你的態度要改變,你要竭盡所能去施予。你應當全力以赴、竭盡所能。不要說:「我獻上十分之一,這已經足夠了。」顯然,這不是耶穌的態度。
最後,十字架能真正讓你知道該如何慷慨施予。基本上,耶穌吩咐這個年輕人去做的就是耶穌自己所做的事。耶穌要說的是:「我希望你對金錢的態度完全改變過來,因我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事而重整過來。」這意味着你要繼續施予,直到你已作出犧牲。
如果你現在所施予的比重對你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沒有絲毫影響,你並不是存着犧牲的心去施予。耶穌基督不只是捨棄祂額外的部分,也不只是捨棄多餘的部分,祂甚至捨棄自己的生命。
這當然要按每個人的情況而定。如果你是基督徒,你越是富有,你可享有的生活方式和你自願選擇的生命方式之間的差異就越大。你擁有的財富越少,這差異就越少,但差異總是存在的。
你要擺脫這種想法,不要問:「我要施予多少?」你要存着犧牲的心去施予。你要存着犧牲的心去生活。耶穌基督說:「我的能力遠離那些愛權力和金錢的人。我的能力歸向那些願意施予和捨棄的人。你要活在哪裏?你要活在我裏面。」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賜給我們滿有能力的話語。耶穌基督將禰的話語應用在這個年輕人身上,每位聽眾朋友也需要把禰的話語應用在他們各自的境況中。求聖靈感動我們,幫助我們明白應當明白的道理,爲的是要跟從你。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