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系列二、神的話語永遠長存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二)」系列——「神的話語永遠長存」這個題目。

請翻開我們今天要研讀的經文:馬太福音5章17至20節。

17.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18.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19.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爲最小

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爲大的。

20.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一直探討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我一直給大家講解耶穌的教訓中一些難以理解、難以接受,或者既難解又難以接受的經文。今天所讀的經文就是其中一段,特別是第18節:「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首先,很多人說:「我認爲神是一位充滿恩典的神。我認爲神是一位慈愛的神。」基督徒說:「我認爲我們是靠恩典得救的。」到底爲什麼耶穌基督會說:「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這是否與我們所聽過的其他一切教訓相符呢?這如何與聖經中的其他教訓相符呢?這是一段難以理解的經文。

事實上,這段經文讓我感到驚訝。多年前,我聽到神學院一位教授闡述這段經文,當我查考這段經文時給我很大幫助。這確實是一段很奇妙的經文。它告訴我們很多關於聖經本身的道理。這段經文教導我們三個原則。它告訴我們整本聖經都是千真萬確的(第18節);整本聖經是關乎耶穌的,不是關乎我們(第17節);如果你抱着這種態度讀聖經,它將會改變你的生命(第19和20節)。聖經改變了一切。讓我們來詳細探討。

首先,整本聖經都是千真萬確的。在第18節,耶穌告訴我們一些關於聖經的道理。祂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這說法十分奇怪,但是在我告訴大家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之前,我要指出這段經文中「律法」這個詞很有意思。很多人誤解了這段經文,因爲當他們看到這個詞便立即聯想到十誡、摩西的律法。如果你更仔細地閱讀經文,你會發現第18節中「律法」一詞與第17節所說的「律法和先知」其實是同義詞。

所有解經家都知道耶穌所說的不是正式的律法,而是聖經經文本身。耶穌指的是整本聖經經文。在約翰福音第10章,耶穌引用詩篇第82篇,這是一首頌讚的詩歌,耶穌卻稱之爲「你們的律法」。耶穌說:「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着……?」然後便引用詩篇第82篇。

這意味着以「律法」這個詞來代表整本聖經是十分普遍的做法,耶穌在這裏所指的不是十誡本身,而是整本聖經。祂說的是歷史書、先知書、詩篇、箴言和律法。祂是指這一切書卷。

當你明白這一點,你突然意識到第18節是要表明有關聖經的神學觀念。這是要給我們表明聖經的至高神性和權威。這實在令人驚奇。我們看看耶穌對聖經的看法。第18節可以分爲三部分,耶穌在這裏告訴我們三個關於聖經的道理。

首先是聖經的默示。默示是什麼意思?耶穌說:「……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廢去」這個詞出現了兩次。「廢去」意味着消逝。耶穌說天地會消逝,但是聖經經文不會消逝。

這個宣告在路加福音16章17節以另一個說法出現。耶穌以另一種方式發出這個宣告:「天地廢去較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自然界會廢去,聖經卻不能廢去,如果聖經比自然界更長存,那麼聖經就不是一本出於自然的書。這意味着聖經不是從自然界產生的,而是超越自然界的。聖經不是人類的成果,而是超自然的。

人們總是說:「嗯,聖經是一本偉大的著作。」也許他們會說:「這是最偉大的一本書,但它只是一個由人寫成的書而已。」不是這樣的。耶穌說聖經超越天地。自然界會廢去,律法卻仍然存在,聖經是長存的。首先,耶穌教導我們聖經是超自然的。聖經是神聖的,是從神而來的。雖然聖經是由人所寫的,卻是從神而來的。可是,不僅如此。

其次是全然默示。這是神學家所用的術語。全然的意思是全部。耶穌說得很生動。祂說:「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耶穌要說的是:「聖經中最小的一個字母,以及字母中最小的一部分也不可忽視,也不能廢去。」

經文所說的「一點」是希伯來文中最小的一個字母(yod),大小與一個逗號相若。在原文中耶穌所使用的第二個詞(keraia)是指字母的襯線。你知道那是什麼嗎?那只是字母上小小的一畫。耶穌在這裏要表明聖經經文是神所默示的,不但如此,聖經中每個字母都是神所默示的,每個字母的每部分也是神所默示的。

我經常聽到人們這麼說:「我相信聖經,也相信聖經的基本概念,可是我們不可以相信聖經的每一部分。聖經中有些部分我們不可再持守。這些部分不再適用了,它們已經過時了,人類不斷進步,聖經中有些部分必須摒棄。我們不能再遵循某些部分。這部分太古老,已經過時了。」

耶穌並不是這麼說。祂沒有說聖經中有些概念是正確的,有些概念卻不然。祂也沒有說聖經中有些字句或詞語是不正確的。耶穌說,甚至連聖經中的一個字母以及字母中的一部分都是神所默示的。

第三是聖經的權威。耶穌說,聖經中的每一部分不僅都是千真萬確的,而且都要成全。天地都廢去了,聖經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聖經上的話都要成全。聖經不僅讓人相信、被高舉、受讚揚、被重視,而且聖經上的話都要成全。聖經上的話必要成全。

申命記29章29節說:「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聖經中的每一句話都有權威。耶穌引用詩篇第82篇,這其實是一首詩,這首詩甚至不是大衛所寫的,我們連這首詩的作者亞薩是誰也不曉得。詩篇第82篇是一首詩,不是律法的一部分,但是耶穌引用這首詩,在約翰福音第10章,耶穌以此作爲根據來認定自己的身分,祂稱這首詩爲「你們的律法」。爲什麼耶穌說這是律法呢?

耶穌要說的是,聖經中的每一部分,無論是詩歌、歷史或敘事,每一部分都有權威。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爲、我們的自我……我們的行事爲人和身分都必須服在聖經的權威之下。耶穌在這裏的話表明祂對聖經極其高度重視。祂說:「我相信聖經的每一部分都是權威,是神聖的,是超自然的。」

人們可能持反對的意見,說:「好吧,耶穌說的只是舊約而已,不是嗎?祂不只是談論希伯來聖經,也就是今天我們稱爲舊約的那部分嗎?祂說的不是那些年代比較久遠的經文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並不削弱聖經的權威,而是加強其權威,因爲今天當人們說:「聖經中有些部分是十分難以接受的」,這通常意味着什麼?

聖經中哪一部分最難呢?聖經中哪一部分的內容令人感到最站不住腳、最討厭、最困難、最奇怪、最過時呢?就是較古老、充滿很多奇異故事的部分,但是耶穌說你必須接受聖經中的一點一畫、每一個字母、字母的每一部分都擁有神聖的權威。

有人說:「好吧,雖然聖經是神所寫的,但它不是由人編匯而成的嗎?」你聽說過聖經正典嗎?聖經正典是指那些包含在整本聖經中的各書卷。無疑,舊約和新約聖經都是透過信仰羣體在某時刻聚集起來一同商議而成的,他們確定哪一卷書是神所默示的,哪一卷書不是神所默示的,並確定哪一卷書該納入正典,哪一卷書不納入正典。

多年來,很多人對我說:「好吧,是的,也許聖經是神所寫的,卻是由人編匯而成的。如果這些人犯了一些錯誤,那怎麼辦?」

答案就在這裏。這節經文實在引人入勝,無疑耶穌在這裏只是談論希伯來聖經,但當時希伯來聖經已經過了確認成爲正典的過程。信仰羣體曾聚集在一起確定哪些書卷是神所默示的,哪些書卷不是。

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着耶穌不只是單單相信神能夠透過人寫作聖經的過程來賜給我們完美、充滿權威的真理。聖經的書卷是由人寫成的,但是神掌管整個寫作過程,以致當中的一點一畫都是神所默示的。

耶穌指的是什麼?祂指的是舊約聖經。舊約已經過了確認成爲正典的過程,這意味着耶穌基督也相信神能夠透過人確認聖經的過程來賜給我們絕對的真理。耶穌表明聖經的寫作和結集成書的過程完全由神掌管,你可以知道當中的一點一畫、每一個字母、字母的每一部分都是神的話語。

你不能說:「是的,聖經是神所寫的,卻是由人編匯而成的。」不是這樣的。聖經是在神掌管下由人所寫和編匯而成的。耶穌在這裏告訴我們祂對此毫無疑問。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總而言之,耶穌堅信聖經中的每一部分都是超自然、神聖和充滿權威的。這意味着耶穌相信當神寫聖經的時候並沒有任何誤筆,所用的墨水也永不褪色。

神的話語永遠長存。耶穌不但相信這真理,而且把它活出來。這不只是耶穌頭腦上的知識,祂的生命完全以神的話語爲基礎。我們可以從福音書看到這一點。當耶穌受撒旦的試探,祂怎樣迴應?祂說:「經上記着說……。」每當撒旦來試探耶穌,耶穌總是想到聖經。

當法利賽人、文士或人們攻擊耶穌,耶穌怎樣一再回應?祂說:「經上記着說……。」當彼得在客西馬尼園想伸手拔出刀來,耶穌說什麼?耶穌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耶穌的生命完全以神的話語爲基礎。

不僅如此,耶穌基督的心思意念完全充滿聖經的話語,就好像注滿的杯,所到之處無不滿溢出經文含義,因爲神的話語總是充滿祂的心思意念,口中所說的都是神的話語。不僅如此,當耶穌基督步往加略山的路上,祂引用何西阿書10章8節對那羣哀哭的婦女說話。

試想像一下自己遇到可怕的車禍。你甦醒過來發現自己還在車裏,你四周張望,發現自己所有的家人都死了。你怎麼辦?你不會說:「我該說什麼呢?我該如何做呢?我要呼喊什麼呢?」你不會這麼說。在這樣的時刻,在這種絕境中,你只會流露出毫無掩飾、天生的真我,所流露的是你的真我、你的本能反應。這就是你的真面目,你所發出的呼喊。

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所遭遇的是極其痛苦的事,事實上這比在車禍中醒來看到自己所有的家人都死了更痛苦。實際上,耶穌基督下到地獄裏。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呼喊,祂呼喊什麼?祂呼喊着聖經的話。這就是祂的真我。耶穌基督呼喊着詩篇第22篇的經文,說:「我的神、我的神,爲什麼離棄我?」祂大聲喊着詩篇31篇5節,說:「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

耶穌基督不但相信聖經的權威,祂還把它活出來。聖經是祂生命的基礎。聖經是祂生命的主要動力,你幾乎可以這樣說,如果你把耶穌基督剖開,祂流出的血幾乎都是經文,因爲耶穌在絕境中呼喊的都是經文,這是祂的真我。一切都是藉着聖經的座標與大能來成就。一切都是透過聖經來察看。耶穌對聖經如此重視。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在我們繼續探討第二點之前,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明白。耶穌不僅告訴我們何謂聖經,也教導我們如何釋經。停下來想一想。這是你對聖經的看法嗎?你對聖經的看法是否跟耶穌的看法一樣呢?除非你接受耶穌基督對聖經的看法,否則你無法跟隨祂。等一下。我不是說,如果你不相信聖經的權威,以及不相信聖經全然是由神所默示的,你便無法得救成爲基督徒。

你能夠成爲基督徒是因爲你相信基督。就是這樣而已。話雖如此,你是否可能一方面跟隨耶穌,另一方面卻說:「我跟隨耶穌,但是聖經中有某些部分我無法接受」呢?這說法是否互相矛盾呢?我想讓大家知道,今天一般人都這麼說:「我跟隨基督。我跟隨耶穌。我真的相信祂。但是聖經中有某些部分我們無法再接受了。它們已經過時了。」

一方面跟隨耶穌,另一方面卻這麼說,這是否可能呢?這跟耶穌的教導是否一致呢?當然不是。不要自欺。我曾聽過有人說:「當然,耶穌基督相信聖經的權威,祂相信聖經的每一部分、一點一畫都是權威。耶穌是第一世紀的猶太人,祂是那個時代的人,也受到當時的限制。我跟隨基督,只是我對聖經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說:「我跟隨基督,但是我不相信基督對聖經的看法」,這是既奇怪又矛盾的舉動,你不只是拒絕耶穌基督的其中一個信念,而且也拒絕耶穌基督整個生命的基礎。

如果你說:「聖經中有某些部分我們無法再接受了」,你便否認了耶穌整個生命的動力來源。因此,不要自欺,自以爲正在跟隨基督。事實上,請你想一想吧。你說:「聖經中有某些部分我無法接受。」爲什麼?你說:「我只是不相信神會這樣做。」你的意思是聖經某方面與你一些深層的信念互相抵觸。對嗎?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耶穌如何能夠跟你談這個信念呢?耶穌如何能夠迴應你這個信念呢?耶穌如何能夠跟你討論這個信念呢?如果你已經創造了一個在某方面無法跟你對話的耶穌基督,你怎能確定自己是否擁有真正的耶穌基督呢?

你說:「我不相信這說法。」你真正的意思是:「在我生命中有些事情和信念我是不會讓耶穌來跟我作任何調整的。」除非耶穌透過聖經跟你說話,否則祂如何跟你接觸呢?換句話說,你真的不可能說:「我跟隨基督,但是我不接受祂對聖經的看法。」其實這是以另一種方式說:「我不接受耶穌的整個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面對任何事情,我建議你把聖經的話存在心裏,正如耶穌所作的一樣。耶穌不只是面對死亡、苦難、地獄和撒旦……祂不只是面對這一切,祂還勝過這一切。如何能做到呢?看看十字架吧。美國文學作品《白鯨記》(Moby Dick)講述亞哈船長花盡一生要向白鯨報復;當亞哈船長最後一次用刀刺白鯨,他說:「我從地獄深處向你一刀刺來。」

這是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但是亞哈船長並不是真的下到地獄。他快要死了,但他不是下到地獄。有一個人曾經下到地獄的深處:就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耶穌說什麼?祂說:「我的神、我的神……。」這是描述約的用語、這是描述信靠的用語。這是描述親密關係的用語。耶穌仍然稱神爲「我的神」。

在這樣的時刻,耶穌基督到底怎麼仍然能夠如此信靠神、愛神、順服神呢?是因爲詩篇第22篇,是因爲聖經。只要你對聖經抱持這種觀念,只要你以耶穌的方式去運用聖經,你就能夠面對任何事情。你相信聖經的每部分都是神所默示的,還是正在挑選自己想相信的部分呢?

你是否正在篩選聖經,決定自己喜歡哪一部分、不喜歡哪一部分;還是你讓聖經鑑察你,讓聖經來斷定它不喜歡什麼,喜歡什麼呢?你到底抱持哪種觀念呢?你必須在兩者中選擇其中一種。你必須完全選定。要麼你服在聖經的權威下,要麼聖經服在你的權威下。如果你不喜歡聖經中的任何部分,這意味着你以爲自己有資格判斷任何一節經文。

第18節告訴我們,整本聖經都是千真萬確的,一點一畫都是真的。然而,耶穌不只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關於聖經的道理。事實上,如果你停在第18節,然後說:「我相信這說法。我相信聖經中的一點一畫都帶着權威,我們必須遵行聖經的話,我們必須順服聖經的權威。」這麼說只會使你成爲一個法利賽人,因爲法利賽人也是這樣相信的。對於這一點,法利賽人跟耶穌有一致的看法。

對於聖經的本質,法利賽人跟耶穌有一致的看法,這就是第18節所說的;但是對於如何解釋聖經,法利賽人的看法卻不同,這就是第17節所說的,因爲耶穌不只是想讓我們知道聖經是絕對千真萬確的,祂還希望讓我們知道聖經都是關乎祂自己的,而不是關乎我們。

其次,聖經是關乎耶穌的,而不是關乎我們的。在第17節,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第17節告訴我們一個嶄新的道理。法利賽人並不同意這觀點。耶穌正在談論舊約聖經,顯然祂指的是整本聖經,但即使所說的是舊約,耶穌也這麼說:「舊約聖經所說的一切實際上都是關乎我的。除非你抱着以基督爲中心的態度來讀舊約,除非你看到舊約聖經所說的一切都是指向我,否則你不會明白經文。如果你不明白這道理,如果你相信聖經有絕對權威,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而且也相信是全然默示的,但是你不明白如何去讀聖經,這隻會使你成爲一個法利賽人。」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教會裏很多人讀聖經的態度就正如耶穌所說法利賽人的態度一樣。結果,他們都偏向了這個方向。你知道「成全」這個詞的意思嗎?「成全」意味着圓滿。耶穌不是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確認它。」不是的,耶穌不是說祂來確認律法。耶穌來成全律法,使它圓滿,這意味着要去改變它。這一點非常有意思。

一方面,這意味着當基督徒看舊約的時候,他們知道主耶穌已經成全了舊約,以致其中某些部分對我們的影響實際上不再像以往一樣。我們不用遵守「潔淨的規條」,因爲耶穌已經潔淨了我們,因爲所有「潔淨的規條」都是關乎祂的。我們不用再獻祭。爲什麼?因爲祭牲所指向的就是耶穌,因着耶穌的犧牲,我們不用再獻祭了。

耶穌說:「我來是要成全舊約。」一方面,耶穌的意思是:「因爲我來了,所以你無法再用以往的方式來讀舊約。」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着舊約和整本聖經都不能廢掉。你不可對它置之不顧。你不可以說:「嗯,舊約聖經不再重要了,我不用聽從它的教訓。」

不管你認爲舊約聖經已經過時,還是你仍然以耶穌降世之前人們所採用的方式來讀舊約,兩者都是錯誤的。我們在這裏看到一個美妙的平衡。耶穌實際上要說的是:「我已經成全了舊約聖經。」祂所說的就好像一個滿溢的杯或一個填滿了的洞。想象一個滿溢的杯,也思想耶穌如何成全舊約。舊約好比杯子,耶穌好比杯里的水。

想象一個杯子和水。一方面,除非杯子能盛載水,否則杯子就毫無用處了。誰需要一個不能盛載水的杯子呢?另一方面,除非你有杯子,否則你無法把水盛起來飲用。你無法把水拿起來,因爲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

看看耶穌說什麼。一方面,祂說:「除非你明白舊約,否則你無法真正明白我。除非你明白關於祭司、君王、先知、聖殿、會幕和獻祭的道理,否則你無法真正瞭解我。除非你明白舊約,否則你無法深入瞭解我。另一方面,除非你明白舊約所說的一切都是關乎我,而不是關乎你,否則你永遠無法明白舊約。」

舊約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項規條、每一件事情、每個儀式、陳設餅、祭牲、祭司所指向的,一切所指向的都是耶穌。每一位先知都是要向我們展示那位帶給我們終極真理的終極先知,那終極的真理就是福音。每一位祭司都是要指向我們那位終極的祭司,祂要帶我們進到神那裏。

每一位君王都是要向我們展示那位終極的君王,祂徹底醫治我們。耶穌基督復活後向門徒顯現,對他們說話,特別是路加福音第24章,耶穌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着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讓我們看看如何實際應用這道理。你問:「這是什麼意思?」當你讀到摩西的事蹟,你看見摩西領以色列人過紅海,脫離爲奴之地。當你讀到大衛的事蹟,你看見大衛站在巨人歌利亞面前毫不膽怯,而是充滿信心。你讀這些事蹟的時候,心裏可以想到這一切都是關乎你自己的。

你可以說:「首先,看看這些人物做了什麼。其次,我也要這樣做。最後,神便會給我獎賞。」你抱着這種心態去讀聖經。坦白說,大多數人都讀抱着這種心態去讀聖經,正如法利賽人一樣。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讀聖經。他們相信第18節,但是他們不明白第17節。他們是這樣讀聖經的。

他們說:「你看到大衛的生命嗎?你看到摩西的生命嗎?我也要活出這樣的生命,神便會賜福予我。」你的生命會被壓碎,因爲如果有時候你真的活出這樣的生命,你會感覺自己比別人優越;如果你沒有活出這樣的生命,事實上你通常都無法做到,你的生命便會被壓碎,你感到十分沮喪。

耶穌告訴我們:「你要明白摩西其實是指向一位比摩西更偉大的人,大衛是指向一位比大衛更偉大的人,除非你明白這一點,否則你不會真正明白摩西和大衛的事蹟。」你只會說:「摩西致力幫助受壓制的人得釋放。爲什麼我們無法做到呢?爲什麼我們如此懦弱呢?爲什麼我們如此自私呢?爲什麼?」

你說:「我們要更努力效法摩西嗎?」不是。首先,你必須明白摩西其實是指向一位比摩西更偉大的人。路加福音第9章記載了耶穌登山變像的事蹟,沒有任何聖經譯本能夠把原文正確地翻譯出來,因爲譯者都不知道如何可以做到。大家記得這段經文嗎?當時摩西在山上顯現,耶穌對摩西說話。

中文和合本聖經把路加福音9章31節譯作:「他們在榮光裏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但希臘原文並不是這麼說的。希臘原文聖經說他們正在談論耶穌從耶路撒冷「脫離受奴役的事」,這個字是希臘文聖經出埃及記的名稱。翻譯聖經的人無法這樣翻譯出來,因爲這似乎不合情理,但其實這是十分簡單的。摩西和耶穌一致表明,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只是指向將來耶穌救我們脫離受奴役的事。

耶穌是真正的摩西,祂要領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這終極的奴役。如何做到呢?不是透過領我們過紅海,而是領我們越過深海,耶穌親自被公義和忿怒的深海所摧毀,這樣我們便可以毫髮無損地越過這深海。除非我看到摩西所指向比他更偉大的耶穌基督,除非我明白耶穌基督爲我所成就的事,除非我爲此驚歎不已、滿心歡喜,否則我仍被自己的恐懼所捆綁,我永遠無法效法摩西。

除非我看到摩西所指向比他更偉大的耶穌基督,否則我永遠無法活出摩西的生命。除非我看到大衛所指向比他更偉大的耶穌基督,否則我永遠無法活出大衛的生命。我可以說:「好的,我要像大衛一樣勇敢。」但當你走出去,你卻害怕失敗,害怕不被人認同,你說:「爲什麼我無法做到呢?」

答案很簡單,因爲大衛是指向一個比大衛更偉大的大衛,他面對那真正的巨人,就是罪惡和死亡。耶穌不只是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險,而是付上自己的生命作爲代價,捨棄自己的生命。耶穌正如歷史上的大衛一樣,祂替我們出去迎戰,將祂的勝利歸予我們。

只有當我看到一個比大衛更偉大的大衛已經消滅了那真正的巨人,祂已經醫治了能真正危害我生命的疾病,祂已經還清了能把我壓碎的罪債,只有當我看到那個更偉大的大衛所做的一切,我才能夠克服自己對失敗和不被認同的恐懼。只有當我看到一個比大衛更偉大的大衛,我才能夠開始活出大衛的生命。換句話說,如果你讀聖經的時候以爲經文所說的是關乎你自己,你永遠只會看到三點:「第一,那些聖經人物做了什麼;第二,你也應該這樣做;第三,這樣神必會賜福予你。」

當你讀聖經的時候看到經文所說的都是關乎耶穌基督,你總會看到四點:「第一,那些聖經人物做了什麼;第二,你永遠無法做到;第三,耶穌基督完全做到了;第四,你無法像大衛、摩西、參孫、亞伯拉罕或其他聖經人物一樣,因爲你沒有真正以耶穌基督所成就的一切作爲生命的基礎,此刻你仍然沒有因耶穌基督所成就的事而歡喜快樂,你沒有因此作出相應的行爲。

那些聖經人物做到的事,你無法做到,但耶穌基督已經完全做到了。只要你領會這個道理,你就能夠開始去做。聖經中所說的一切到底是關乎你,還是關乎耶穌基督呢?到底是關乎誰呢?我剛纔所舉的例子都是男性,讓我以一位女性作爲例子吧。我們看看以斯帖。你如何讀聖經?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讀以斯帖記只是想找出故事的道德教訓,如果你抱着法利賽人的心態去讀以斯帖記,正如你只接受第18節,卻不接受第17節,你便看不到經文是指向耶穌,你總不會真正明白。

你如何讀以斯帖的故事?從前主日學教導我這樣讀以斯帖的故事:以斯帖是一位有權勢的王后。她擁有宮殿,她住在王宮裏,有財有勢,但是她冒着失去權勢的危險來事奉神,服侍她的族人,伸張正義。因此,如果你有財有勢,你也應該這樣慷慨。

你不該害怕冒着失去權力和地位的風險,在你的辦公室或在任何境況都要爲基督站起來,堅持信仰。你要像以斯帖一樣甘願冒着失去權勢的風險,這樣你便可以效法她。爲什麼我們不這樣做呢?我們不會這樣做。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們無法只是靠更努力去效法以斯帖而解決真正的問題。

我們必須看到以斯帖所指向的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本該住在真正的宮殿裏,也就是天堂。耶穌基督做了什麼?祂不但冒着失去這一切的風險,祂確實失去了這一切。爲什麼?是爲了讓你得以進入天堂。我必須告訴你,有時候我難以冒着失去地位或權力的風險去做一些事情,因爲我忘記了耶穌甘願失去祂的宮殿以確保我得以進入這宮殿。你明白嗎?除非我明白以斯帖所指向的是耶穌基督,否則我無法活出以斯帖的生命。

第三,聖經改變你的生命。第20節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這意味着如果你開始活出這樣的生命,學習抱着以基督爲中心的態度來讀聖經,你們的義便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耶穌所說的「勝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第20節是整個講論的引言。在登山寶訓之後,經文說了什麼?

讓我來說明我的意思。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這句話到底要表明什麼意思?耶穌要說的是:如果你擁有神的國,如果你進入了神的國,如果你裏面有着我的生命,如果福音進入了你的生命,這會帶你進入一個超越宗教信仰的領域,超越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爲什麼?答案就在接下來的經文。

馬太福音6章2節說:「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面前吹號,像那假冒爲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馬太福音6章7節論到法利賽人的禱告。爲什麼?經文說:「……他們以爲話多了必蒙垂聽。」你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嗎?這是信奉宗教的人和基督徒的分別,信奉宗教的人讀聖經的時候以爲聖經所說的一切都是關乎他們自己,基督徒讀聖經的時候知道聖經所說的一切都是關乎耶穌,這兩種人都禱告,他們都施捨給窮人,他們都努力遵守十誡,卻是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

法利賽人採取着重外表輕視內心的方式。他們將善事行在人面前,因爲他們內裏缺乏安全感。他們需要得到別人認同。他們不知道神愛他們,也不知道神會賜福給他們。他們盡力將一切善事行在人面前,希望藉此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基督信仰是着重內心少看外表。在馬太福音第6章,耶穌說:「不要憂慮。」爲什麼?因爲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天上的飛鳥,你們確實知道自己比飛鳥貴重得多。耶穌告訴我們:「要謹記神是你們的天父。要謹記因着我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事,天父看你是何等貴重。」耶穌要說的是:「不要試圖更努力……」耶穌不是說:「如果你希望生命成長,變得更敬虔、更公義,就要更加努力。請謹記這點。」

你要明白神爲你所做的一切,也要明白自己的身分,這樣善行便會自己流露出來。這是從內而外的,而不是從外而內的。因此,有些人只有一種虛有其表的宗教信仰。這些人愛抱怨、愛批評。這是內心空虛的表現。有一種由超越喜樂帶出來的公義和敬虔,而宗教信仰能夠帶給你的東西實在無法與此相比。

讓我來總結一下。也許有些人會問:「我如何能做到呢?我如何能夠學會讀聖經的時候看到聖經所說的一切都是關乎耶穌,而不是關乎我自己,以致我同樣可以得着這份由超越喜樂帶出來的公義呢?如何能做到呢?」就好像要成爲一位演奏家一樣。

一個人如何能夠成爲一位演奏家呢?就是要不斷練習。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採取以福音爲中心的方式來讀聖經,以致你可以效法以斯帖、大衛、亞伯拉罕,你必須不斷練習。你知道還有誰這樣做呢?讓我來告訴大家。

彼得前書1章10節,彼得說:「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裏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着什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彼得所說的話其實跟耶穌所說的相同。眾先知所說的……舊約聖經所說的一切都是關乎耶穌受苦難和得榮耀。

接着,彼得說:「那靠着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天使是十分聰明的。你知道經文要說什麼嗎?經文說天使詳細察看福音,從不感到厭倦。福音蘊含着無盡的奇蹟,他們總是看到新的東西,那是無窮無盡的。那不只是一些你所背誦的資料而已。

如果天使願意詳細察看福音,從不感到厭倦,這給我們什麼啟示呢?經文告訴我們,福音蘊含你所需的一切。也許你還未看到。你說:「我明白福音。」啊,真的嗎?你不可能明白福音,你不可能說:「我十分忿怒」,同時又說:「我明白福音。」你必須詳細察看福音。

事實上,當我看到經文說:「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我實在無法相信。譯作「願意」這個詞的原文(epithymeo)有極度渴望、着迷的意思。經文說天使對福音着迷。他們不住的察看福音,從不感到足夠。如果你心裏充滿苦毒,你要察看福音,直到你謙卑下來,足以除去心中的忿怒。如果你感到沮喪,你要察看福音,直到你信心堅定,足以除去心中的鬱結。

順帶一提,我不只是說忿怒、沮喪等問題……有時候你只需要好好休息。我也不是試圖將問題簡單化。我只想指出,要渴望詳細察看耶穌所作的一切和福音,無論你正面對試探、感到厭煩、感到沮喪、感到忿怒,還是有什麼事情困擾着你,你要學會不斷詳細察看耶穌爲你所成就的一切,直到你的生命改變。

正如英國著名詩人喬治‧赫伯特所說,福音使歡樂變爲哭泣,使悲傷變爲歌唱。福音給你所需的一切。福音是關乎耶穌,不是關乎你自己,這能改變一切。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的靈幫助我們明白這段經文。這段經文實在難以理解。許多人不願意以聖經作爲生命的權威,這是很難做到的,因爲耶穌在這裏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方法去理解聖經以及如何在生命中應用出來,所以我們需要聖靈的幫助。

求禰引導我們在這裏教導聖經的事工,讓我們作教導的知道如何幫助人以正確的方法讀聖經。求禰幫助我們克服順服聖經權威所帶來的掙扎。求禰幫助我們除掉從別處學到的壞習慣。求禰幫助我們像天使一樣詳細察看禰的話語,使我們得醫治,效法禰兒子的樣式。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