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
就早已喪膽了。
在《詩篇》27篇13節中,我們看見一個不完整的句子。在我們的聖經中,“就早已喪膽了”這幾個字有特殊的符號標註。(譯註:中文和合本中,這幾個字下標有小點。)這意味着原文中本來沒有這些字。詩人並沒有寫這些字,所以,特殊符號是表明這些字是後來加上去的。聖經的翻譯者加上這些字,是爲了強調更清楚的意思,就是大衛若不相信上帝的恩惠,情形將會多麼糟糕。
句子的另一部分是:“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這讓我們發問:“大衛,那會怎樣呢?”但是大衛沒有給一個答案。他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在不幸中如果沒有信仰將是多麼可怕。
我們在《創世記》50章中發現一個相似的句子結構。雅各去世後,約瑟的哥哥們彼此說:“或者約瑟懷恨我們,照着我們從前待他一切的惡足足地報復我們。”(創世記50:15)哥哥們沒有詳細說明約瑟將會怎樣對付他們。他們的想法不完整,因爲他們不能用言語表達將要遇到多麼驚人的麻煩。
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這種不完整的句子。在一個病重的小孩子的牀前,他的父母說:“如果我們失去這個孩子……”沒有人會問他們,那將會有多麼可怕。總是有些句子,一個人不能說得完整,因爲痛苦太大,超過了言語所能表達的。
親愛的,這位詩人在他的傷痛中是何等蒙福。在苦難中,他甚至比之前更認識到,上帝對他而言究竟是誰。今天也是如此。我們仍需要同樣的信心,放在同一位上帝身上。如果這信心是活的,我們就可以跟大衛一起說:“我若不信……”我們不能說,如果沒有這避難所,我們將會多麼不幸;我們也不能說,因爲這有信心的生活,我們是多麼蒙福。
喔,如果大衛不相信,悲痛將難以形容。正因如此,他感受到無量的祝福,因着他的信心,也因着他遭遇的苦難,他更多地認識了上帝。他看見前面有黑暗的日子,如果那就是他唯一的現實,他將失去對未來的盼望。但是大衛相信他會在活人之地看見主的恩惠。這便給了他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