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系列一、愛你的仇敵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一)」系列——「愛你的仇敵」這個題目。

我們來讀路加福音第六章20至36節。這講道系列繼續討論耶穌的傳道工作和教訓。我們在過去多個節目中選了耶穌教訓中的一些難解經文作深入探討,並指出經文的含意。雖然我們要不斷反覆思索才理解這些難解的經文,卻從中領會到其智慧。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經文也許是這些難解經文中最爲人熟悉的一段。這段經文艱澀難解,人們多年來不斷苦苦思索,要弄明白經文的含意。這裏有一節耳熟能詳的經文:「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現在讓我讀出路加福音第六章20至36節。

20.耶穌舉目看着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爲神的國是你們的。

21.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爲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爲你們將要喜笑。

22.人爲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爲是惡,你們就有福了!

23.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

24.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爲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

25.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爲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爲你們將要哀慟哭泣。

26.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爲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27.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

28.咒詛你們的,要爲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爲他禱告!

29.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裏衣也由他拿去。

30.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

31.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32.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

33.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

34.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

35.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爲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36.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這是神的話語。

世上的主要宗教對道德的看法有很多共通之處。這些宗教都定下一些規條和原則去禁止謀殺和盜竊等行爲。它們也有一些規條去提倡誠實的品格,鼓勵人照顧家庭、關懷別人,並且憐憫在困境中的人等等。耶穌在這裏突破常規,也可以說祂突破了一般的道德原則,直達最高的標準,並提出前所未有最激進有關愛的道德觀。

你大可以去查考古今典籍,你無法在聖經以外找到這種觀念。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在他的著作《人的見棄》(The Abolition of Man)中列出了一套原則,他稱之爲「道」,那是世上所有的宗教普遍一致認同的道德規範和人類行爲法則。有一點令人印象深刻,就是你無法在別處找到這個原則:「要愛你的仇敵,……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這意味着什麼?一方面,當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感到自己面對的是莊嚴、崇高的原則。

人們不會斷然蔑視這原則,也不會不尊重這原則。人們會說:「哇!這是對愛的一種很崇高的看法!」當然,另一方面,這時候我們感到十分困惑,因爲聽起來耶穌似乎是說:「任由人踏踩你吧。」耶穌到底要說什麼?耶穌正在闡述一個非常重要的舊約聖經主題。這個主題貫穿了整本舊約聖經,就是要維持平衡的敬虔生活。

彌迦書六章8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節經文很出名。先知彌迦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爲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你彷佛看到一個左右搖擺的搖籃。

嬰兒的搖籃上通常有一支平衡杆懸掛着兩支木杆,而每支木杆之下另有一支平衡杆懸掛着兩支木杆。如果任何一支木杆丟在地上,整個搖籃就會失去平衡。

同樣,我們從經文看到一套驚人的平衡原則。一方面,剛強與柔和之間保持平衡,勇敢與甘甜之間也保持平衡。過敬虔生活的人擁有這種驚人的平衡:他們既行公義,又好憐憫,你可以從耶穌這段話看到這一點。一方面,耶穌說:「欺壓人的有禍了!富足的人有禍了!」這裏呼籲人要徹底改變,接着卻說:「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要愛你的仇敵。」

我們看到一個平衡的原則。既行公義又好憐憫,既剛強又柔和。敬虔的生命意味着平衡。然後,這種平衡之下另有一種平衡,如果任何一部分失去平衡,其他部分也會失去平衡。內外之間也有平衡。「行公義,好憐憫」是外在的行動,「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是內在的平安。外在的行動和內在的平安之間有平衡。剛強和柔和之間也有平衡。只要任何一支木杆丟在地上,整個搖籃就會失去平衡。

讓我們來看看這兩種平衡,你必然會大吃一驚。剛強和柔和之間有一種平衡(即行公義和好憐憫之間有一種平衡),外在的行動和內在的平安之間也有平衡。只有當這一切同時出現才能夠取得平衡,保持在一起。首先,一方面,耶穌在這段經文的上半部分說:「欺壓人的有禍了!富足的人有禍了!你們有禍了!」耶穌責備不公義的行爲,這個主題貫穿了整本聖經。

首先,敬虔的人積極關注不公義的事。在約伯記中,約伯遭遇患難,於是他省察自己的生命,要查明自己做錯了什麼事。當他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向神述說他其中一方面的生活,這顯明瞭虔誠人的生活方式。約伯在第29章中這麼說:

「……我拯救哀求的困苦人和無人幫助的孤兒。將要滅亡的爲我祝福;我也使寡婦心中歡樂。我以公義爲衣服,以公平爲外袍和冠冕。我爲瞎子的眼,瘸子的腳。我爲窮乏人的父;素不認識的人,我查明他的案件。我打破不義之人的牙牀,從他牙齒中奪了所搶的。」

這段經文很有意思。首先,約伯提到幾類人:寡婦、窮人、單身母親、弱勢社羣的孩子、孤兒、寄居的(這是指非本國的公民,是外來人)、瞎子和瘸子。這些是什麼人?這些人在社會上沒有影響力,所以得不到平等的權利和法律保障。

在舊約中,神的律法規定,不管一個人是寄居者還是本地人,不管他富有還是貧窮,不管他的性別,不管他的家世,不管他身體建全還是個瞎子或瘸子,不管他是誰,都必須受到尊重,因爲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我們對人必須尊重和關心。在法庭上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法律保障。

約伯看到有不公義的裁決、敗壞和不公平的商業行爲,也看到社會上沒有影響力的人被剝削,他怎麼辦?他說:「我以公義爲衣服,以公平爲外袍和冠冕。」他爲素不認識的人查明案件。不僅如此,他說:「我打破不義之人的牙牀,從他牙齒中奪了所搶的。」這聽起來與「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這句話截然不同。這聽起來一點也不消極,也不懦弱。

不是的!聖經告訴我們,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雖然我們並不完全明白其真正含義,但是這意味着每個人都是聖潔、有尊嚴的。每個人都是神聖的,不管他富有還是貧窮、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本地人還是寄居者,每個人都是神聖的。每個人都配得到公正的對待,神吩咐敬虔人要熱切地秉公行義。約伯便是一個秉公行義的人。他看到惡人欺壓弱者,便說:「我打破不義之人的牙牀,從他牙齒中奪了所搶的。」這絕不是懦弱或消極的表現。

可是,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六章指出同樣的精神,祂說:「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爲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爲你們將要哀慟哭泣。」耶穌在新約聖經的教訓與舊約聖經的教訓沒有分別。聖經教導我們要熱切地秉公行義。聖經說:「要行公義……」。耶穌說完「你們……有禍了!」這幾句話之後,突然說:「只是我告訴你們……。」

「你們的仇敵,要愛他!……凌辱你們的,要爲他禱告!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耶穌要說什麼?就是「行公義,好憐憫。」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經文。很多人誤解了這段經文。他們說:「我們決不敢挑戰和輕視這偉大的愛的倫理」,但是這說法似乎與行公義的教導互相矛盾。一個人怎能致力秉行公義,同時又容讓人凌辱自己,別人打你這邊臉,連另一邊臉也由他打呢?這似乎並不合理。

這些人以爲耶穌是說:「如果有人凌辱你,不要制止他們。」舉例說,有人說:「根據這段經文,耶穌顯然是要指出,一個國家抵禦別國的攻擊是不對的。」有人曾經引用這段經文來支持和平主義。他們說:「我們不可建立軍隊來阻止別國的攻擊,因爲如果有人凌辱我們,我們是不可制止他們的。」我並不是要支持或反對和平主義,也不是要評論國際關係事務。我只想告訴大家,這些看法不可能是耶穌在這裏要表明的含意。

這些說法並不成立,因爲如果耶穌在這段經文真的要表明這一點,那麼祂不但禁止人設立軍隊,也禁止人設立警隊。祂該說:「設立警隊絕對是錯誤的。如果有人走過來打你,你不可報警。你要任由他們打你,任由他們擄掠你。」這是耶穌的意思嗎?讓我們作一個假設,不是假設耶穌的話或路加所寫的福音不是神所默示的。我們假設耶穌和路加不是傻瓜。

如果我們首先作出這個假設,我們便開始理解這段經文。耶穌說:「你們有禍了!」祂不是一方面呼籲人行公義,另一方面說:「我們不可制止不公義的事」。耶穌不可能是表達這個意思。這個看法不僅跟剛纔我們所看到約伯記的教導互相矛盾,而且也跟耶穌自己的做法背道而馳。舉例說,耶穌知道祂受審的目的是要被判死刑。祂知道自己要受死。

可是,耶穌在受審期間有不合法的事發生了。有一個差役打耶穌,這是違法的事。約翰福音第十八章記載,耶穌在大祭司的院子裏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爲什麼打我呢?」耶穌反對違法的事。祂反對不公義的事。保羅也做了同樣的事。保羅是羅馬公民,卻在沒有審訊的情況下被下在監裏,這侵犯了他在羅馬法律之下所擁有的權利。保羅做了什麼?他抗議,提出上訴。他上告於該撒。

保羅做的是什麼?保羅所做的與耶穌所做的互相矛盾嗎?耶穌所做的正是同樣的事。讓我告訴大家耶穌說了什麼。這涉及更大的平衡,而且更復雜,比我們想象的更微妙。如果你想攻擊別人,你不會以對方的臉作爲攻擊目標。我想讓大家知道,雖然我不懂武術,但是我無法想象一位武術大師這樣對他的學生說:「如果你想擊倒對手,你要對準他的臉來攻擊,你便可以把對方擊敗。」

我相信這位武術大師不會這麼說。雖然我不是習武之人,但是我認爲你應該對準對方的下巴、鼻子或者心口作爲攻擊目標。我不知道你會攻擊對方身體哪一部分,但是我知道你不會對準他的臉來攻擊。如果你想要擊倒一個人,你不會對他摑耳光。耶穌以打臉作爲例子,到底要表明什麼呢?用手掌摑打人的臉是一種侮辱的行爲,目的不是要危害對方的人身安全,而是打擊對方的自尊。這是對人一種公然的侮辱。

耶穌說:「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這是一種既徹底又微妙的平衡。耶穌要說的是:「跟隨我的人心中所想的與人心一般所想 的截然不同。跟隨我的人心裏關注公義,而不是關心自己的形象、顧全自己的面子,或者維護自尊。」耶穌要說的是:「跟隨我的人並不關注自己的外表,或自己是否被冒犯。他們熱切地秉公行義,但是他們絲毫沒有存着怨恨、惡意或報復的心來追求公義。」

只要你看看耶穌和保羅如何提出抗議,你馬上明白他們所做的是什麼事。他們沒有半點怨恨、惡意和懷疑。這些教導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只是一些附帶的教導,以致我們會說:「當然,我說話的語氣應該溫和一點。」耶穌和保羅都說出真相;他們伸張正義,卻沒有帶着任何惡意。讓我花一點時間以不同的方式來詳細說明這一點,經文所提出的做法與人心所想的截然不同。

當有人凌辱你,或者有不公義的事情發生,你如何迴應?人罪惡的心會作出兩種基本的自然反應,你從自己身上也可以看到這兩種反應。一方面,你會作出消極的迴應。以耶穌所引用的例子爲例,如果你動也不動,任由他人繼續打你的臉,這就是消極的迴應。對一些人來說,當他們遭受凌辱,他們迴應的方式就是任由對方繼續凌辱自己。他們沒有申訴、也沒有把事情說出來。他們沒有作出譴責,也沒有面對這事情。

熟悉家庭關係的心理醫生指出,許多人覺得面對事情比改變現狀更痛苦。因此,我們忍受別人的攻擊、虐待和凌辱,卻不想挑起事端。我們不想改變現狀。我們害怕去面對。我們害怕作出譴責,因爲我們寧願繼續維持下去,不想關係中斷。

這意味着如果有人打你的臉,你只會坐在那裏動也不動,任由人繼續打你的臉。耶穌不是要表達這個意思。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我們學會了這樣迴應,背後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另一方面,你會作出報復式的迴應。當別人打你的臉,你如何迴應?一方面,你作出消極的迴應,你坐在那裏任由人繼續打你。另一方面,你作出報復式的迴應。你還手打他們的臉。你會報復,教訓對方一頓。你要他們體會一下被凌辱的滋味。爲什麼有些人會這樣迴應呢?這是他們的性格所然。他們學會了這樣迴應。此外,還有別的模式。

人們會採取其中一種方式。順帶一提,還有一種結合了消極和報復式迴應的方式。我來說明其中一些組合方式。有些人較爲世故,兩種方式都採用。有些人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方式。有些人坐在那裏任由他人欺壓。他們沒有提出譴責,沒有把事情說出來,也沒有抱怨,但突然間卻爆發出來。坦白說,我屬於這類型。別人不斷欺壓,到了最後,我忍無可忍便會爆發出來,從消極的迴應變爲報復式的迴應。

此外,還有別的組合方式,就是同時作出這兩種迴應。這種方式充滿病態,非同小可。這是什麼意思呢?順帶一提,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從表面看來,所採取的是消極的迴應,表面上完全容讓這些事情,沒有把事情說出來,內心卻充滿忿怒。這實在非同小可,採取這種方式其實相當危險。這種人多年來可能相安無事的過着安靜的生活,突然間卻走向極端,到處殺人。當悲劇發生後,有記者來採訪,這個人的朋友異口同聲說:「我不明白爲什麼會發生這事。他是一個和善的人。」

耶穌要說的是:「不管是消極的迴應、報復式的迴應,還是結合兩種迴應的方式,這一切都行不通。現今世上的各種悲劇都是由這些迴應引致的,跟隨我的人不可採取這些迴應。」耶穌告訴我們,我們不僅是要尋找改進,我們所做的恰恰相反。讓我從幾方面給大家講解。

雖然人對不公義的事和凌辱的自然反應是表面上消極,內裏卻怒火中燒,但是基督徒的迴應方式應該是外面積極反對,內心卻充滿和平與寬恕。這種迴應方式完全相反。我們通常不想把事情說出來,也不想挑起事端,但是內裏卻怒氣衝衝。基督徒的迴應卻是內心充滿寬恕、溫暖與和平,但是在外面卻說出真相,積極反對不公義的事,伸張正義、捍衛真理。

讓我以另一種方式來說明吧。耶穌說,一方面,當有人打你的臉時,你不應該動也不動,任由他們繼續打你;另一方面,你也不應該還手打他們的臉;相反,你連另一邊臉也要轉過來。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完美、徹底的迴應方式。這意味着你將彼此的關係帶到新的基礎上。你重新開始關注公義和憐憫。行公義、愛憐憫。

我曾經見過以下的情況發生。我碰巧在一個房間裏聽到一個女士跟她父親在電話中交談。我聽到以下的對話。這個女士沉默了片刻,然後突然對她的父親說:「爸爸,我很想讓你知道,我從前也曾經告訴過你,我無法容讓你以這樣的態度跟我說話或者跟媽媽說話。我從前曾經告訴過你,我們不能容讓這種情況發生。因此,雖然你現在還在說話,我也要掛上電話了。我很想讓你知道,我是多麼關心你和愛你,我真的很想與你維持個良好的關係,如果你願意改變,我願意維持彼此的關係,但是現在我無法聽你說下去了,我待會再打電話給你吧。我真的很關心你。」

這個女士掛了電話。你明白她所做的事嗎?一方面,如果她只是站在那裏任由人打自己的臉,她只會繼續聽她父親說話,不斷容忍。在心裏對自己說:「別挑起事端,畢竟他是我的父親。」這是消極的迴應。另一方面,另一種迴應是還手打對方的臉,她大可以這麼說:「爸爸,我忍無可忍了!你這個混蛋!我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以後不想再見到你。我也會叫媽媽離開你。」然後砰的一聲掛上電話!

這兩種都是病態的迴應。顯然,以上兩種迴應都是很自然的。但是這個女士所作的是基督徒應有的迴應。耶穌在這裏說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這是世界唯一的盼望,我們稍後將會看到,這種迴應必須依靠超自然的力量。她做了什麼?她連另一邊臉也轉了過來。她將自己與父親關係帶到新的基礎上。她說:「爸爸,這就是公義的真正意思,這就是真理的真正意思。現在我給你一個機會重新開始。」

這個女士沒有退縮。她隨時作好準備。她對父親說:「如果你願意改變,我渴望與你維持關係。」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的意思是:這一次給對方一個機會去親吻你,而不是打你。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的意思是:「我渴望與你維持關係,但是這段關係必須建基於公義和愛。」我們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憫,不是二擇其一。只有公義或者只有憐憫都會摧毀這個世界。兩者相輔相成……

當我與人們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經常聽到那些作消極迴應的人堅決認爲自己的做法更勇敢。我來解釋我的意思吧。有些人認爲消極的迴應是最勇敢的做法。他們說:「我知道我真的默默忍受了許多虐待。我知道這是很難的,但我可以做什麼呢?我愛這個人,我需要很大的愛心才能夠讓自己留在他身邊,不發半句怨言。如果我表達出埋怨或任何不滿,這段關係便會就此結束。」這並不是勇敢的表現。

我曾經聽過一位牧者這樣說明這一點。他說:「很多人都住在一個虛假的羣體中。」我相信他是引用美國著名精神學家及作家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的用語。虛假的羣體意味着膚淺的人際關係,因爲人們不想挑起事端,不想說出會製造麻煩的言論。這位牧者說:「如果你從美國丹佛市開車到滑雪勝地維爾,你唯有穿過一條隧道纔可以到達那陡坡。這意味着到達那些陡坡的唯一途徑就是穿越一條黑暗、幽閉的隧道。

這位牧者說要得到最真摯的人際關係(不是虛假的關係,而是真正的關係),唯一的途徑就是要說真話,這樣會引起混亂,好像穿過一條黑暗的隧道一樣。他的意思是,當你開始說真話,開始關注公義,你會經歷一些混亂的狀態。當你開始說:「事情應該是這樣的。我認爲你應該這樣做,這是事實的真相」,這立即會引起混亂。這種情況通常都會出現。

對方不會這樣迴應:「哦,我明白了。」也許是你弄錯了,或者是對方弄錯了,但無論如何,最困難的是繼續穿過這條隧道。要穿越這條隧道並得到真正的關係,唯一的途徑就是一方面不讓對方繼續打你,另一方面不要還手打對方,而是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說:「我很關心你,也關注公義的事。我關注公義的事,但是我也渴望與你維持關係。」

有些人對我說:「如果你饒恕人,就沒有真正制止不公義的事了。」很多人認爲饒恕是一種懦弱的處理方法。今天西方有許多大學都這樣教導人:「如果你受到壓迫或者虐待,你不可以饒恕對方。你必須正視你的忿怒。」耶穌基督告訴我們:「是的,你當然要正視你的忿怒,不然你根本無法饒恕人,但是正視自己的忿怒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目標本身。」

饒恕纔是真正勝過不公義的唯一方法。「愛你的仇敵」並不表示任憑你的仇敵爲所欲爲。「愛你的仇敵」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任由別人犯罪是否愛的表現呢?任由別人作惡是否愛的表現呢?這怎可能是愛的表現?「愛你的仇敵」不是指總不抵抗凌辱,而是指以充滿關懷且毫無惡意的方式去抵抗凌辱。饒恕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沒有繳交電話費,電話公司有權要你承擔責任,並中斷你的電話線。

如果有人虧欠你(他們凌辱你),你對他們懷恨代表你要他們承擔責任,正如電話公司切斷沒有付費用戶的電話線一樣。這意味着你要勝過他們,你以冷漠、苛刻的態度對待他們。你以某種方式與他們隔絕,你坐下來不斷回想他們對你所做的事,你希望他們跌倒,希望他們遭遇不幸,希望他們償還一切。耶穌說:「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這是指「你要饒恕人。」

饒恕人並不意味着你必須立即信任那個人。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有時候,與一個人疏遠是愛這個人並給他真正所需的唯一方法。這意味着你願意跟對方說:「如果你願意改變,我會打開我的心接納你。我不是完全與你斷絕的。我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我渴望與你維持關係。我希望把我們的關係帶到新的基礎上,這關係要建基於公義和愛。」

如果你不肯饒恕,不公義的事便勝過你了。我必須強調一點,如果你心存苦毒,你便被那個得罪你的人所支配。你的心思意念都被他們所支配。你心裏仍是不斷想着他們。你作出什麼行動呢?你可能會說:「啊,我很想這樣做,但是我無法做到,因爲她一向都是這樣的。」那個人仍然在你心裏。你仍然想着他們得罪你的事。你被自己的過去緊緊扼住了。你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臺電腦。你被電腦程式所控制。你被支配。

我必須告訴你,除非你願意饒恕,否則這些凌辱便會勝過你。除非你願意饒恕,否則不公義的事便會擊敗你。除非你願意饒恕,除非你能夠說:「我願意饒恕,如果這個人真的改變過來,我們有機會建立新的關係」,否則你仍未真正勝過不公義的事,你還未擊敗它。你要以善勝惡,你要勝過惡事,你要擊敗它,成爲一個勇士。行公義卻沒有好憐憫意味着你仍未真正勝過不公義的事。

你明白嗎?好憐憫卻沒有行公義意味着你並不真正愛人。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憫。耶穌告訴我們:「我希望你們的心熱切地秉公行義,但不再是爲了自己的尊嚴或形象。不要任由人繼續打你,也不要還手打他們,而是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重新開始彼此的關係。要勇敢地行公義、好憐憫。要用愛心說誠實話。」

最後,行公義並好憐憫是不可能的事嗎?當你聽到耶穌所說的話,你意識到這樣做絕對是違反人性的。也許有些人正在這種關係中苦苦掙扎,生命被支配、暗淡無光。你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們所做的與耶穌所說的完全相反。你們沒有把事情說出來,只是懷恨抱怨。你們所做的與耶穌所說的恰恰相反。你說:「這纔是世界唯一的盼望。你看看在某些國家裏所發生的衝突。」

大多數人心目中都以爲自己能分辨誰是壞人,但是人類的衝突持續了數千年,你認爲作惡的永遠都是某一類人嗎?難道你不認爲其他人有時也可能會作惡嗎?難道你不明白致力行公義卻沒有謙卑寬容的心,或者只有謙卑寬容的心卻沒有致力行公義都並不足夠嗎?除非耶穌所說的敬虔、平衡的行爲灌注於人心裏,否則這個世界毫無盼望。

有人說:「如何可以做到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有思想的人都會說:「這是不可能的事!」再一次,我們要知道耶穌不是笨蛋,祂教導我們這個道理的時候也知道這是很難做到的。難道你以爲耶穌只是說:「我們這樣做吧!來吧,立即行動」?你以爲耶穌只是提出一個主意,然後說:「我有一個主意。來吧,我們要這樣做。」不,耶穌並不是這樣。耶穌知道這是很崇高的情操,祂要告訴我們第一點所引申出來的第二個平衡。

其次,敬虔的人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一種因與神建立了新關係而來的全新自我觀能使人保持既剛強又柔和的敬虔生活。」這段經文的結尾說:「……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經文說:「你們的仇敵,要愛他!……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爲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要你仔細觀察,你發現耶穌首先要指出,神的本性是要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人,神所恩待的人都是忘恩的和作惡的。保羅在羅馬書5章10節說:「因爲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着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接着他說:「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意思是,既然你已經與神和好,既然神是你的父親,你便靠着恩典得兒子的名分。這全是白白的恩典。神恩待你這個作惡、忘恩的人,既然神是你的父親,既然你靠着恩典成爲神的兒女,你從前與神爲仇,現在卻得着兒子的名分。」

我必須指出,對於那些明白並相信這道理的人來說,這個道理好像你心中一個小炸彈。請恕我直言,我知道這說法也許會冒犯人,但請容我這麼說:很多人並不認爲自己曾與神爲敵。一般人會說:「雖然我不是很虔誠,但是也不致於與神爲敵。我沒有對神生氣。我不是神的敵人,現在不是,從來都不是。」如果你不認爲自己曾與神爲敵,那麼你並不是一個基督徒。

我知道這是不中聽的話。也許有人會說:「這句話有點冒犯。」我盡力溫和地說出這個事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可否做得到,但請聽我說明這一點。聖經說:「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着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呢?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心裏說:「我不只沒有過一個有道德的生活,而我也否定神掌管我生命的主權,即使我表現得很虔誠,我也只是利用神而已。」

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願意承認:「我很虔誠,又有道德。我做了很多好事,心中充滿盼望。我努力行善,但是當神沒有將我所渴望的東西賜給我,我便大發雷霆。」這是一些典型的例子。有些人說:「嘿,我一直努力做個好人。我偶爾也有到教會聚會。我過着端正的生活,但是我仍然是這個模樣,我仍然是孤單一人。」有些人說:「我過着良善的生活。我一直竭盡所能去行善,你看,我的事業依然停滯不前,但是其他不及我能幹的人卻靠各種欺騙的手段在事業上比我更上一層樓。」

你埋怨神,對神生氣。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意識到這是我們一貫與神相交的方式,我們一直在利用神。我們試圖支配神。我們其實並不愛神,也沒有真正的事奉祂。我們只是利用神而已。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神將我們所渴望的東西賜給我們,如果神沒有應充我們所求,我們便暴跳如雷,這顯明我們對神是多麼忿怒。這顯明我們心底裏渴望控制自己的生命,拒絕讓神來掌管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感到神把我們應得的東西賜給我們,我們才與神相交。如果神沒有應允我們所求,我們便斷絕與神相交,離祂而去。到了某一刻,一個基督徒意識到這一點,不再壓抑自己對神的忿怒。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很容易壓抑創傷。我們尚且不喜歡向人承認自己的怒氣,何況是向神承認呢?

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突破了這些壓抑,他們終於意識到:「我對生命如此憤慨,我覺得生命很不公平,全是因爲我一直在利用神。我一直與神爲敵。因此,我明白唯有藉着恩典纔可以得救,蒙神接納。」

當一個基督徒明白自己一直與神爲敵,明白到耶穌基督爲自己的仇敵受死,甘願爲那些殺害自己的人受死,這個基督徒會說:「等一下!耶穌行公義,同時也好憐憫!耶穌受死滿足了公義的要求。耶穌付清了我的罪債,可以藉着祂白白的恩典愛我、接納我。」

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從前與神爲敵,如今卻得兒子的名分,你心裏感動不已,有一團火在你裏面燃燒起來。親愛的弟兄姊妹,你要謹記耶穌基督爲你所作的一切,不住思想和禱告,藉此爲這團火加上更多燃料,使它在你心中挑旺。當這團火在你心中燃燒,便好像炸藥一樣,使你得着能力去行公義、施憐憫,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你可以做得到!

當你看着一個你想幫助但生活一片混亂的人,你看着一個正在凌辱你的人,你看着一個正在利用你的人,你怎能饒恕這個人呢?你怎能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呢?其實相當簡單。只要你說:「我也曾經利用神,我不希望神想起我曾經怎樣惡待祂……。」只要你能夠這麼說,你便開始淚珠盈眶,你的心開始融化,你便得着能力讓你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

如果我所說的話對你來說只是頭腦上的知識……事實上,如果你無法接受我所說的話,你不覺得自己與神爲敵,也不覺得自己需要單靠恩典得救,只是說:「我已經竭盡所能去過良善的生活,神理應接納我……」,如果福音對你來說根本上是無法接受的,你便沒有能力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一個人能擁有這樣的能力,是由於他明白神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人,而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

只有當你知道神是天父,知道自己是藉着恩典得兒子的名分,你才能夠憐憫人。我最近讀了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一個擁有一間大公司的富翁,他的好友死了,遺下年幼的兒子,於是他伸出援手供養這小孩,供他完成大學研究院課程,畢業後還給他在自己的公司擔當重任。可是,這個年輕人卻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染上了毒癮,爲了取得金錢買毒品,他盜用了公司部門的資金。他做出了這樣的事。

過了一段時間,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無法再隱瞞下去,他開始意識到審計人員要查覈他部門的賬目,這樣他將會前途盡毀。一天晚上,他翻看賬目,發現自己的罪行快要敗露,於是他決定自殺。他拿出手槍來,然後喝點酒,希望有點醉意讓自己有勇氣去了結生命,可是他喝得醉昏昏,最終醉倒了。

那個一直幫助他的富翁發現他喝醉了,然後看到他部門的賬目,知道了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便留下兩張便條。其中一張放在賬目上的便條是給審計人員的,上面寫着:「我會用自己名下的資金來填補他所挪用的款項。」另一張便條是給這個年輕人的,上面寫着:「只要你預備好接受幫助,我隨時樂意原諒你,一切既往不咎。」當這個年輕人知道他的恩人來見過他,看到他最糟糕的境況,知道他內心充滿污穢,卻仍然行公義、好憐憫,他從此改變過來。

耶穌基督看到你的心,祂看到仇敵的心。耶穌基督看見我們心裏那無數令人毛骨悚然的惡念,比我們自己所知道的糟糕千萬倍,祂卻行公義、好憐憫,在我們還作仇敵的時候爲我們死。當你想到這一切,你的心是否融化了?當你想到這一切,你是否體會到耶穌基督所作的一切對你有何義意? 若是的話,這個星期當你想到這一切,把心裏的火挑旺起來,你必能夠像天父一樣。

你必作至高者的兒子。你能夠愛你的仇敵,連另一邊臉也轉過來,並改變這個世界。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求禰幫助我們專注於禰的教導。主啊,有些人正在困境中苦苦掙扎,他們需要在生活中實踐禰的道。許多人也許不是處於困境,但是我們知道困境是無可避免的。求禰藉着我們今天所思想的經文改變我們,求禰將禰的道存在我們心裏,正如先知耶利米所說的,有燒着的火閉塞在骨中,求禰讓禰的道在我們的骨中燃燒。求禰幫助我們靠着禰的名以及聖靈的大能明白禰的真道,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