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系列一、情詞迫切的直求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一)」系列——「情詞迫切的直求」這個題目。

今天我們會看路加福音第十一章。我們在過去幾個節目一直探討耶穌教訓中的難解經文。耶穌的教訓中有很多難解之處,除非我們花時間一同去反思,否則我們感到祂的話難以理解。我們來讀路加福音第十一章5至13節。

5.耶穌又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裏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

6.因爲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裏,我沒有什麼給他擺上。

7.那人在裏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牀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

8.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9.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10.因爲,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11.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

12.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

13.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這是神的話語。

路加福音十一章1節記載有個門徒對耶穌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耶穌就像所有善於溝通的人一樣開始告訴他們一個故事。故事描述有一個人半夜在牀上。那個時代沒有電燈,半夜指的是「深夜」,人人都熟睡的時候。這情況並不像今天我們午夜纔去睡覺。這裏不是說夜晚的開始,而是指深夜。

這個人像當時大多數人一樣住在一個只有一個房間的房子,房子裏只有一張牀。這解釋了爲什麼在第7節他說:「孩子們也同我在牀上了。」整個家庭都睡在一張牀上。這個人的朋友半夜來敲門求助,但那並不是什麼緊急事情。他不是說:「我妻子遇到意外,跌倒了,流血不止。請你幫助我們。」相反,他是說:「請借給我三個餅;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裏,我沒有什麼給他擺上。」

這個人的朋友半夜來敲門。這個人已經在牀上,要回應他朋友的請求必定會打擾整個家庭。但是經文告訴我們,那個來敲門的人最終得到他所要求的東西。爲什麼?耶穌說:「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這段經文很難理解,因爲耶穌在這裏所教導的禱告方式,正如我們將會看到,這也是整本聖經所教導的禱告方式,與其他宗教所教導的禱告方式並不相同,這種禱告方式甚至有違常理。經文說「情詞迫切的直求」,這個詞的原文包含「大膽、勇敢」的意思。《中文聖經和合本修訂版》把這個詞譯作「不顧面子地直求」,《中文聖經新譯本》則譯作「厚顏地直求」。耶穌所用的這個字其實也可譯作「粗魯、無禮、不知羞恥」。

這就是耶穌所說的禱告樣式。耶穌說:「你們要這樣禱告。你們攪擾神。」我們從經文中看到「攪擾」這個詞。那個在牀上的人說:「不要攪擾我。」因爲他的朋友繼續不斷攪擾他,所以便得到所求的餅。耶穌說:「你們要這樣禱告。」這種禱告方式有違常理,也與其他宗教所教導的禱告方式背道而馳。這裏說要持續不斷地回去要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再次作出同樣的教導,以免人們以爲那個人只是僥倖而已。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耶穌以另一個例子來教導人如何禱告,這個例子同樣令人感到驚奇。比喻中有一個冷漠、不義的官和一個寡婦。寡婦求那個官給她伸冤。那個官不想給她伸冤,但耶穌告訴我們,最終那個官說:「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他伸冤吧,免得他常來纏磨我!。」

接着,耶穌說:「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爲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你們要日以繼夜去打擾神,要厚顏無恥地直求。因着這個緣故,耶穌把禱告比作叩門。你叩門不會只叩一下。如果你只叩一下門,沒有人會知道你在叩門。你注意到嗎?如果你只聽到砰的一聲,你會說:「親愛的,發生了什麼事?好像有東西倒了下來。」除非你重複叩幾下,否則沒有人知道你在叩門。

這說法並不合理。我們解釋不同的文學體裁時必須小心。比喻並不是寓言。在寓言中,故事中的每一點都含有相應的屬靈真理。比喻卻要表達一個重點。門徒不是問耶穌:「神如何接收禱告?」門徒是問耶穌:「我們如何提出我們的祈求。」

因此,耶穌在這裏不是說神應允禱告的態度就好像那個朋友或不義的官那樣冷漠無情地應允所求。這不是比喻的目的,因爲這不是門徒所提出的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到神面前禱告?」耶穌說:「要不屈不撓、厚顏無恥、粗魯、無禮、持續不斷地祈求。」這種說法很難理解。爲什麼這麼難?因爲這種說法並不合理。

你們當中有些人對其他宗教有一點認識。你能想象這樣的教導成爲伊斯蘭教的教導嗎?你能想象人們說:「我們要這樣去到真主阿拉麪前,要這樣厚顏無恥,要這樣放肆冒昧,要不斷爭論,不斷懇求,提醒神他說過的話。」你能想象人們把這樣的禱告方式教導給猶太人嗎?再者,這種說法合理嗎?

如果神愛我們,也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爲什麼我們要這樣禱告呢?我們要尊敬神,我們應該這樣禱告嗎?我們經常都得不到所渴望的東西,爲什麼我們應該繼續這樣禱告呢?答案就在這段經文裏。耶穌給你答案。這個答案極其重要,也說明了一切。這是一個判斷自己內心的方法;事實上,如果我們能掌握正確答案,我們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過明天的生活。

我將會解釋爲什麼我們應該這樣禱告,以及爲什麼我們要這樣厚顏無恥的祈求。在此之前,首先我要確保每個人都明白這個主題絕對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當中每個人在信仰上都處於不同的階段。

有些人很清楚自己相信的是什麼,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相信什麼,也有些人對基督信仰抱半信半疑的態度,甚至完全不相信。每個人對於基督信仰的看法都有所不同,在信仰上處於不同階段。有些聽眾朋友心裏可能這麼想:「哦,這篇信息是給真信徒的。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對禱告有何看法,我也不常禱告。這篇信息是關於如何禱告的,所以與我無關。」這就錯了。我來解釋原因吧。

禱告是讓你探究內心源頭的線索。禱告是讓你探究現在所面對人生奧祕的線索。禱告讓你知道自己人生光景及過去的來龍去脈。事實上,禱告給你展示你被造的目的。禱告最有趣之處是它幾乎是人類靈魂一種不自覺的反射。不管你相信什麼,不管你多麼懷疑不信,你大概也嘗試過禱告。

基督徒說過最狂妄自大的一句話是:「在散兵坑裏沒有無神論者。」(我認爲這是狂妄自大的說法,但是它指出了一個重點)當情況十分絕望時,人們會禱告。有很多軼事可以支持這一點。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是一個完全無宗教信仰的人,他承認當她妻子病重垂危時他懇切禱告,他說:「我不斷禱告,用盡一切能力去禱告。」

我們聽過有些人遭遇災難,最後獲救,他們回想起遇難的時候都會說:「當時我在禱告,我以前從未試過這樣禱告。」

我作爲牧者曾多次聽到人們對我說:「雖然我沒有真正的宗教信仰,但是當這些事情發生時,當我在醫院的時候,我曾禱告。」這顯明瞭你內心的真正景況。這顯明瞭你靈魂深處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這證明不了什麼。這隻可以證明當人絕望的時候,當人處於反常的情況下,他們會做出瘋狂的行爲。這根本證明不了什麼。」這根本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多年前,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曾引用一個很有用的例子。他說,如果你想找出有什麼躲藏在地下室裏,你彷佛要給地下室來個突襲。他說,如果你想找出是否有老鼠或蟑螂等躲藏在地下室裏,你不會高聲叫嚷的走進那裏搜尋。

魯益師說,如果你想找出有什麼躲藏在地下室裏,你必須靜悄悄地走近門口,然後一躍而下,迅速開燈,彷佛要突襲地下室似的,這樣才能找出到底有什麼躲藏在那裏。那時你就會看到一些小動物在那裏匆忙地逃跑,你便知道要找殺蟲公司來幫忙了。

重點是,當你處於一個你認爲最反常的情況,你的防禦系統完全失效,你來不及思考,只能作出反應,當可怕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你正處於絕望的時候,真正的你就會表露無遺。在那些時刻你發現真正的自己。請不要說這是反常的情況,這不是真正的你。你是有宗教信仰的。這表明了我們的人性。這是人性的一部分。

我以另一個方式來說明吧。有些人說:「是的,當然,人最絕望的時候往往會禱告。」不是這樣的,當你的人性表露無遺,當你感到軟弱,當你知道自己無法控制情況,當你知道自己無法掌握一切,當你最能感覺到自己的人性,當你的人性表露無遺,你會禱告。這意味着不禱告會使你喪失人性。

你只會在脆弱的時候才禱告。你只會在無助的時候才禱告。你只會在無法掌握一切的時候才禱告。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哲學,說:「要掌管自己的生命。不要依賴任何人。創造你自己的現實。控制你的環境。」這樣的哲學無法使你變得更有人性;它只會使你變得冷酷無情。

當你以爲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以爲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你就會失去人性。當你感到「絕望」,其實就是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人的時候。你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你的環境。你意識到自己很脆弱。你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凡人。

因此,禱告不僅讓你知道自己內心的深處,知道自己是受造物,內心深處極其需要神,也讓你知道這份需要是極其重要的,因爲禱告在你沒有遭遇危難的情況下使你不斷變得更有人性。禱告不斷帶你回去認識自己的人性。因此,請不要對我說:「我不是一個真正的信徒,我不需要聽有關禱告的信息。」請聽,禱告是讓你探究內心源頭的線索。禱告十分重要,禱告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

我剛纔只是說明了禱告與我們息息相關並且對我們十分重要,但是這還沒有真正回答一個問題:「耶穌怎能要求我們發出這種厚顏無恥的禱告呢?這樣的禱告方式並不合理。這樣禱告對神不尊敬,不是嗎?如果你知道我們通常都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禱告似乎是徒勞的。爲什麼要這樣禱告呢?」答案是:你必須厚顏無恥地禱告,因爲我們是神的兒女,如果你想變得更像神的兒女,你就必須厚顏無恥地禱告。關鍵就在於「得兒子的名分」這個基督教的教義。

在5至10節,耶穌談論如何禱告時給我們一個關於一個人和他朋友的例子,整件事看來十分冷酷無情,但隨後在11至13節,那個比喻改變了,耶穌隨即開始以家庭的概念來說明禱告,禱告就好像到父親面前一樣。原因是這樣的。耶穌不是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朋友。」祂也不是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審判者。」若不以家庭的概念作爲基礎來看禱告,耶穌所說有關禱告的教導都不合理。既信靠神又持續不斷的打擾神,這事只有小孩子才能夠做到。

讓我以另一個方式來說明。只有小孩子纔會這樣,一方面大膽無禮地不斷扯着父親的衣袖,另一方面能夠懷着信靠的心,不會期望自己明白父親所做的一切。小孩子既積極進取地禱告,又懷着信靠的心禱告。只有當我們想象自己是小孩子,將神視爲我們的父親,這樣的禱告才合情合理。讓我來詳細說明。

首先,小孩子積極進取地禱告。除非你明白神是你的父親,否則耶穌所說有關禱告的教訓都不合理。看看古時偉大的先賢吧,他們的事蹟實在令人驚歎。看看亞伯拉罕。神對亞伯拉罕說:「亞伯拉罕,我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就是你一些親屬所住的那城。」亞伯拉罕開始禱告祈求。看看他如何禱告祈求。

亞伯拉罕說:「主啊,假若那城裏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爲城裏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神說:「好吧,我應允你的禱告。」亞伯拉罕又有一個要求,說:「假若這五十個義人短了五個,你就因爲短了五個毀滅全城嗎?」神說:「我在那裏若見有四十五個,也不毀滅那城。」

接着,亞伯拉罕又有一個要求,說:「假若在那裏見有四十個怎麼樣呢?」

神說:「爲這四十個的緣故,我也不作這事。」

亞伯拉罕又說:「假若在那裏見有三十個怎麼樣呢?」又說:「假若在那裏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又說:「假若在那裏見有十個呢?」亞伯拉罕怎麼了?他不斷叩門。厚顏無恥的來到父面前祈求。看看出埃及記第三十三章,看看摩西如何禱告。摩西對神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裏領上去。」摩西與神爭論,提醒神祂自己所作的應許。這些人到底怎會這樣對神說話呢?

我們想一想那些偉大的君王、國家元首、在世上舉足輕重、有權有勢的人。唯有他們的小孩子纔可以這樣毫無顧忌的走到他們面前,即使他們的配偶也無法這樣做。想一想吧。想象一位舉足輕重的國家元首有一個五歲的女兒。首先,五歲的女兒根本無法分辨什麼是重大的要求,什麼是微小的要求。小孩子無法理解兩者的分別。

不僅如此,小孩子隨時隨地都會提出要求,且不斷提出要求。他們隨時都可以去找她的父親,即使配偶也沒有這種特權。可以要求這位國家元首半夜四點拿一杯水喝的人就只有他這位五歲的女兒,即使他的配偶也無法這樣做。如果他的配偶半夜四點對他說:「可給我拿一杯水嗎?」他大概會說:「爲什麼?你生病嗎?你感到不適嗎?爲什麼你自己不去拿呢?」

即使他的配偶也無法毫無顧忌的向他提出這樣的要求,但是他的小孩子卻可以。小孩子可以大膽無禮地扯着父親的衣袖,提醒他曾作過的承諾……。我的鄰居、朋友、甚至配偶若提出這樣的要求,就是粗魯無禮的行爲,但小孩子向父親提出這樣的要求卻不然。別人(包括我的配偶)這樣待我並不是合宜的行爲,但是我五歲的孩子這樣待我卻不然。

因此,除非你明白當你成爲基督徒,你與神的關係已經徹底改變了,否則你無法解釋古時的先賢、亞伯拉罕、以撒、摩西怎能這樣對待神,不僅如此,你也無法解釋耶穌在這裏的吩咐。基督徒已得了兒子的名分,神是他們的父親,這樣的禱告才合情合理。基督徒的禱告唯有以家庭的概念來理解才合理。所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禱告方式是基於截然不同的概念。

約翰福音一章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大多數人都以爲成爲基督徒的意思就是到神那裏,說:「我現在向禰承諾把生命交給禰,向禰委身,做一個良善的人。」這麼說其實好像跟僱主籤合同一樣。

大多數人都以爲成爲基督徒的意思就是說:「我把生命交給神,擺上時間專心禱告,到教會聚會,讀聖經,努力過基督徒生活,盡力做到最好。」這樣,你與神的關係就好像僱員與僱主的關係一樣。你跟僱主籤合同,並且同意爲他工作……你期望從你僱主那裏得到工資,也期望得到員工福利。你期望有時能夠到你僱主那裏提出一些要求。

然而,你並不像一個小孩子那樣去到神面前。你沒有厚顏無恥的去到神面前,你不是充滿喜樂的去到神面前且確信神總會垂聽你的禱告。你沒有不斷到神面前,也沒有把各樣大小事情都帶到神面前。除非你覺得自己已經努力做好,配得到神的應允,否則你總不會去到神面前。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禱告方式。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禱告。這是刻板的例行公事,而不是親密相交。你沒有厚顏無恥的到神面前。你不肯定禱告會蒙垂聽。你不確信禱告會蒙垂聽。

事實上,成爲基督徒不是這樣子的。這段經文雖然難解,卻十分美妙,它告訴我們,只要你看看自己是否明白耶穌所說的那種禱告方式,看看自己有否這樣禱告,你便知道自己是否一個基督徒,你便知道自己是否明白福音,是否明白真正的基督信仰與道德主義和律法主義之間的分別。

大多數人以爲成爲基督徒就是說:「我要使自己向神委身,我要爲神做些好事,祂便會幫助我。」你這麼說表示神只是你的老闆。但一些更徹底的改變已發生了,約翰福音一章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得兒子的名分並不意味着一個人在本質上改變甚或在行爲上改變,而是地位上的改變,這改變是出於天父的作爲,因此你現在可享有特權,與神親密相交,並且無條件地蒙神接納。你可以進到神面前,你與神的關係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切都能成真,因爲耶穌基督不僅是我們要效法的典範,祂還替我們贖罪。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活出了完美的生命,祂藉着死替我們不完美的生命付清罪債。

人們採取兩種不同的方法去接近神。有些人說:「神啊,求禰成爲我的老闆。我要過良善的生活。禰應該垂聽我的禱告,因爲我過着良善的生活。」這是第一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神啊,求禰成爲我的天父。我無法過良善的生活,但是由於耶穌爲我所成就的一切,因祂爲我受死,我不再作自己的救主和主,而是單單靠耶穌得救;求禰垂聽我的禱告,因爲我是禰的兒女。」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宗教。把神視爲老闆,或把神視爲天父;靠自己的努力得救,或靠基督的作爲得救;對神說「求禰因我的作爲而垂聽我的禱告」,或對神說「求禰因基督所成就的工而垂聽我的禱告,我是屬禰的。」兩者截然不同。

你若以第一種方法去接近神,你的禱告生活是充滿焦慮的、刻板的、形式化的、斷斷續續的。你只會在絕望的時候才禱告。當神沒有應允你的禱告時,你感到懷疑:「怎麼了?」因爲員工期望能明白自己的僱主,但是孩子並不期望能明白自己的父親。孩子只知道父親愛他,因此他預期父親會做一些他們不明白的事情。」他們說:「成年人都是這樣的。我們不明白他們所做的事情,但是我知道他愛我。」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

請不要誤解我的說法。我們說要厚顏無恥地去到神面前,這並不意味着聖經說我們要忘記神的威嚴。即使亞伯拉罕不斷回到神面前祈求時,他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你是審判全地的主……。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裏見有三十個怎麼樣呢﹖……我還敢對主說話,假若在那裏見有二十個怎麼樣呢?」

這是千真萬確的。摩西看到荊棘被火燒着卻沒有燒燬,要過去看看,神說:「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爲你所站之地是聖地。」神當然是威嚴,我們禱告的時候總不要忘記這一點,但是正因爲神是威嚴、聖潔、偉大的,我們可以這樣厚顏無恥地進到神面前是何等令人難以置信。進到神面前吧。打擾祂,爲任何事情去打擾祂,如小孩子求一杯水一樣。將自己的心交給祂。只有那些明白自己已經得兒子名分的人才能夠毫無顧忌的來到神面前,若以別的觀念作爲基礎來看禱告,它都顯得不合理。孩子積極進取地向父親祈求,這種方式比那種如員工向老闆祈求的方式更積極。

其次,孩子懷着信靠的心禱告,這種方式比那種如員工向老闆祈求的方式有更多信靠。經文說:「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沒有父親會這樣做。這意味着什麼呢?「父親,如果你的孩子求蠍子,你會給他蠍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父親不會這樣做。

小孩子很有趣,他們憑着本能預期大人會做出各種各樣令人莫名其妙、無法理解的事情。小孩子不會走來對你說:「我不明白爲什麼你這樣做以及爲什麼你那樣做?」小孩子並不預期自己能夠理解大部分你所說的事情。你若要對一個五歲的小孩子說話,你要彎下身來,直截了當地對他們說話,也要留意你的用詞。很多時候他們聽大人談論一些事情時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都知道這一點。

當你以員工的身分到僱主那裏提出一些要求,卻得不到你認爲應得的東西,你不會敲門,你會輕輕叩門。你想:「我提出了要求……爲什麼沒有迴應?」但是小孩子習慣了這種情況。你到父親那麼提出要求,你父親通常這樣回答:「親愛的,我知道你想做一些有趣的事,但是這個方法會對你造成傷害。我們以另一種方法來尋找樂趣吧。」

因此,你要以家庭成員的概念來理解禱告。假如你所知的如耶穌一樣,你所祈求的東西就是祂要賜予你的。這樣禱告纔有功效。假如你所知的如耶穌一樣,你所祈求的東西就是祂要賜予你的。

神重新定向。祂說:「我知道你想尋找樂趣,但是這樣做會更有趣。我知道你想採用這個方法,但是另一個方法也能達到這目的,而且更好。」你看,小孩子憑着本能明白這事。小孩子既積極進取地禱告,又懷着信靠的心禱告,沒有其他人像他們一樣。我們當中有些人知道自己相信什麼,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相信什麼,讓我們看看如何把這道理應用在這兩種人身上。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知道自己相信什麼,你說:「我接受了基督作救主。我知道神是我的父親。」我要向你發出挑戰。我想讓你知道,你今天所面對大多數問題都是由於一個事實:你沒有活出你說你相信的,你根本不相信。你不知道你所面對大多數問題都是由於你的信仰與言行並不一致。

讓我以另一個方式來說明。許多人擁有良好的家庭,大多數人擁有普通的家庭,也有些人擁有糟糕的家庭。當你看着一個小孩子,你會發現他們憑着本能做了聖經正在教導我們的事情。小孩子憑着本能以信靠的心煩擾他們的父母。他們憑着本能預期他們的父母會照顧他們。他們預期他們的父母愛他們。他們預期被接納。他們憑着本能知道這一切。

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從父母身上明白到情況並非如此,因此我們失去了這種本能。事實上,你長大後也會失去這種本能。你小時候憑着本能知道自己可以完全信任父母,知道自己被接納,不會因一小時前亂髮脾氣而被趕出家門,你知道父親愛你,希望你得到最好的東西,希望你可以無拘無束的來到他面前,不用擔心什麼規約,不用擔心自己是否配得,你只管來到父母面前。小孩子憑本能知道這一切。但是很多兒童因受虐待而忘掉這一切。從某意義上說,大多數人長大後都把這一切忘掉。

成爲基督徒是什麼意思?基督徒成長又是什麼意思?就是重拾那些本能反應,恢復那些對天父的本能反應。你沒有活出愛。我可以給你證明。你正在頓足埋怨,因爲你求神給你一些東西,卻沒有蒙應允。你很忿怒。你沒有像一個堅持不懈的孩子一樣回到神面前繼續祈求並信靠祂。相反,你說:「我已祈求,卻得不到所求的東西。」禱告並不是這樣的。

阿拉伯民間故事中有一盞阿拉丁神燈能讓人達成願望。想象一下,如果你把這神燈交給一個五歲的小孩子會怎樣。你對小孩子說:「親愛的,說出三個願望,你必定如願以償,不管這些願望是好是壞、明智或愚蠢。」如果你五歲的孩子得到了神燈,你知道他能達成三個願望,那你會做什麼?你會趕快離開地球,你會坐火箭到別的星球,因爲地球大災難迫在眉睫。

如果你是基督徒,你一直求神給你一些東西,神卻沒有應允,你也許一直在求蠍子。如果你因此生氣,那是因爲你希望禱告好像神燈一樣讓你達成願望。不是這樣的。你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禱告的力量何等強大。摩西明白這一點:「既然神是我的父親,我可以進到宇宙至高主的寶座前,這是我擁有最強大的力量。這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先要禱告。我不會等到一切都過去才禱告。現在我什麼也不做,只管禱告。我先要禱告。」摩西明白這一點。

禱告的力量如此強大,必須要有安全裝置,因爲我們都是蹣跚學步的孩子。禱告不是讓人達成任何願望的神燈。若是這樣的話,所有人都必死無疑。人們會互相殘殺。禱告必須建基於家庭成員關係纔有功效。你是到天父面前禱告,而不是到燈神面前禱告。這就是禱告的真義。你去到天父面前,而不是到燈神面前,你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天父也許會說:「親愛的,這東西會傷害你,相反,我會賜給你別的東西。」

你是否像小孩子一樣明白爲什麼禱告未蒙應允嗎?你相信神是你的天父嗎?有些人心裏充滿苦毒,感到沮喪和生氣;因爲神沒有應允你所求,所以你生命充滿苦毒和沮喪且變得剛硬。你沒有活出孩子的身分,你不願意把神視爲父親來回應祂。相反,你希望神是一個精靈,但祂不是。你希望神是一個老闆,但祂不是。神是天父。禱告必須建基於家庭成員關係纔有功效。

你不信靠神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呢?你只會變得心地剛硬、生命脆弱、支離破碎。沒有別的選擇。你看看耶穌所說祂要爲你成就的工。因此耶穌說:「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如果你不以神作爲父親,你的生命會毀掉,就只有這結果。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因各樣事情而憂慮和生氣,就是因爲沒有以神作爲父親而憂慮和生氣。

讓我給你們舉另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些人沒有這樣厚顏無恥、堅持不懈地禱告,不是因爲他們感到忿怒,而是因爲他們覺得自己不配。他們說:「哦,因爲我的所作所爲、我的失敗,我怎能不斷回到神那裏,跟祂這樣說話呢?」你說話像一個員工,不像一個孩子。

看看耶穌說什麼。祂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現代中文譯本》把每一句譯作:「你們雖然邪惡……。」你看到耶穌說什麼嗎?祂正在跟祂的門徒說話。祂說:「你們雖然邪惡。」祂說邪惡。祂正在跟祂的門徒說話。這不是委婉語。耶穌不是說:「你們雖然仍然有罪,你們雖然仍然有缺點,你們雖然仍然性情粗糙。」耶穌說:「你們雖然邪惡。」祂說:「你們雖然邪惡……。」祂的意思是:「即使那些已經把生命交給我的人,你們現在仍然是邪惡的。你們仍然自我中心。你們仍然充滿各種各樣的缺點。你們仍然是邪惡的。神仍然是你們的父。」

如果你心裏說:「我搞砸了。我做錯了」,並因此而不進到神面前,那麼你仍然是這麼想:「神是一個老闆。我沒有上班工作,我犯了規則,我做錯了。我怎能要求今天的工資呢?」還是你將神視爲你的父親?你無論如何也去到神面前嗎?你隨時隨地都到神面前,進到祂的懷抱嗎?你真的放下一切重擔嗎?如果你無法這樣做,你沒有以神作爲你的父親。

有些人以爲神是燈神,或者以爲祂是一個老闆。我舉另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些人說:「我曾經對神說過一次了,神應該只需要我說一次就夠了。」好吧,這樣你只是把神當作一臺電腦。只要我把檔案儲存到電腦一次,我的電腦就不需要再儲存這檔案了。如果我把檔案再儲存一次,電腦屏幕會出現這話:「無法複製,已經有同名的檔案。」電腦檔案只需要儲存一次。但神不是一臺電腦,祂是天父。祂要與你建立關係。

你認爲神爲什麼想你們不斷回到祂那裏呢?父親喜歡你們不斷禱告。我們都喜歡我們的孩子不斷提醒我們曾說過的話。我們很想知道他們在聽自己的話。禱告唯有在家庭關係的基礎上纔有功效。天父希望我們到祂跟前並信靠祂。天父希望我們把祂的話語藏在心裏。天父希望我們越來越像祂,擺上時間與祂相交,尋求祂的同在。天父知道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一切。

天父不是一臺電腦,祂要與你建立關係,禱告要以家庭關係爲基礎纔有功效。因此,你們要叩門,要不斷到耶穌跟前。聖經說:「你們得不着,是因爲你們不求。」爲什麼神希望我們不斷向祂祈求呢?因爲這對我們有益,因爲家正是這樣運作的。你們當中作妻子的,下次當你問你丈夫:「你愛我嗎?」你丈夫說:「我在1957年已經告訴過你我愛你。你現在幹什麼又問呢?」,你會怎樣回答呢?

答案是:你的妻子不是一個電腦硬盤。你的妻子是一個人。你沒有堅持不懈,因爲你也忘記了要這樣不斷禱告。你要叩門。保羅說:「我在禱告之間,常爲你們竭力的祈求,願你們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竭力的祈求,日夜向神呼求。禱告對我們有益,禱告是唯一的方法讓我們所愛的親友在神的旨意上站立得穩。

看看你的鄰舍。神的義如何在你的鄰舍中彰顯呢?看看你的教會。看看你的朋友。看看你的家人。只要你竭力爲他們祈求,神的義便會在他們中間彰顯。你叩門。你不斷回到天父面前。你拉着天父的衣袖。你提醒天父祂說過的話。天父說:「我喜歡你這樣禱告,這給我何等的尊榮,這對你也有莫大益處。我們藉着這禱告使那些你爲他們祈求的人生命得着改變。不僅如此,因爲你不住爲他們祈求,你的禱告成爲我賜他們生命平安的渠道。」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明白你充滿苦毒、憂慮、罪疚、缺乏紀律和禱告生活都是因爲你以爲神是電腦、硬盤、神燈或老闆嗎?你忘記了神是你的天父。你沒有堅持不懈地禱告,結果你沒有投進天父的懷裏不斷沐浴在祂所賜的安息、平安和喜樂中。你本該知道在天父懷裏的感覺,但你卻幾乎不曉得。你沒有活出蒙愛的生命。你沒有活出蒙接納的生命。

最後,我希望我們當中一些人明白,也許你道德高尚、品格端正、十分虔誠,也許你一直都到教會聚會,但你不是基督徒。至少你不知道神是天父。耶穌基督說基督徒的禱告要像小孩子那樣坦然無懼、堅持不懈、厚顏無恥、冒失無禮,但是你的生命沒有呈現這些特質。你只會在感到絕望時才禱告,這顯明你是人;但如果你只在感到絕望時才禱告,這顯明你也許不是神的兒女。

你知道自己是神家裏的人嗎?你曾否這樣說:「主啊,我知道自己總不夠好也無法做到。我需要耶穌作我的救主」?你曾這樣說嗎?你曾這樣把自己的生命交給耶穌嗎?如果你曾這樣做,你會這樣禱告。如果你曾這樣做,你會禱告。當你這樣做時,耶穌說:「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爲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神垂聽你的禱告。祂是你的天父。讓我們一同禱告。

主啊,感謝禰藉着聖經向我們說話。我們當中有些人已經得着兒子的名分,卻沒有活出這真理,也沒有視禰爲天父,我爲他們禱告,願他們明白他們感到焦慮和憤怒是因爲他們沒有積極進取地禱告,也沒有懷着信靠的心禱告,他們不願意重新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去迴應禰,求禰幫助他們重拾這種反應,求禰向他們顯明他們要如何改變。求禰引導他們悔改,使他們改變,得着我們今天在這裏論到的大喜樂和能力。

親愛的天父,我們當中有些人意識到自己只把禰視作老闆而不是天父。他們禱告,卻不像你的兒女一樣向禰禱告。如果他們並不真正認識禰,也從未得着權柄成爲禰的兒女,求禰讓他們接受禰的兒子作救主,讓他們這樣認識禰,以致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切福氣和真實都充滿每個正在聽這禱告的人。禱告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