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主禱文」系列——「熱切盼望:『求主引領我們』」這個題目。
我相信聽眾朋友對以下這段經文已相當熟悉,然而,讓我們再讀一次這段經文。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9至13節說:
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爲聖。 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爲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沒有因爲……阿們等字)!
這是神的話語。
我多年前曾看過一篇訪問,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經常提到這篇訪問,因爲它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有所應用,而且到了今天仍然很容易理解。有一個記者訪問了一個被判終生監禁的男人。這個男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因爲多年前的一個晚上他超速駕駛,在漆黑的路上撞倒了一個小男孩。他意識到自己撞倒了人,卻趕快踩油門,疾駛而去。小男孩在漆黑的路上身亡,因爲沒有人停下來救他(正如很多人所說的)。
換句話說,如果那個男人停下來,小男孩很有機會得到救治,便可能存活下來;可是,他在漆黑的路上死了。後來,那個肇事後不顧而去的司機被捕了。警方發現了一些證據,於是根據證據和線索找到了他。他沒有自首,而是被警方發現後被捕的。他被定罪和起訴,我認爲在法律上那是公正的裁決。他要在獄中渡過餘生,他的一生從此便毀了。他對記者表示,他一直反覆思想這件事,並說出他在這件事上的體會。
他說,多年前當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他父親擁有一塊名貴的腕錶,那腕錶是放在衣櫃最上層的抽屜裏的,他父親很少拿出來。當時他還是一個小孩,他走進去拿出那隻腕錶。腕錶是包在手帕裏的,他取出腕錶來玩,不慎把腕錶掉了在地上,腕錶就弄破了。於是他用手帕把腕錶包好,放回抽屜裏,轉身就走了,什麼也沒有說。
後來他父親發現腕錶弄破了,於是走出去吩咐他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我猜他有很多個孩子),他問道:「我想知道是誰幹的。」小男孩一句話也沒有說。他對那個記者說,從那時起,每當他遇到困境都不會勇敢地面對現實。他認爲在這種他必須放下自尊、面對現實、承認錯誤和付上代價的情況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隱瞞、說謊、不去面對現實。
他對記者說:「我無法通過這一切小考驗,直到有一天,大考驗臨到,我便跌倒了。」你看,因爲在那一刻,在他的內心深處,不誠實和懦弱已經變成了他的本能反應。當他看到自己闖了禍,便立即企圖一走了之。他不顧而去,躲藏起來,他的一生從此就毀了。
耶穌基督知道生命充滿這樣的考驗,當中有小考驗,也有大考驗。耶穌基督說唯一能讓你通過這些考驗的方法是尋求神,常常到神面前祈求,說:「神啊,求禰救我脫離生命考驗中的兇惡。我將要面對這些考驗,求禰不要讓這些考驗把我吞噬。求禰不要讓我陷入這些考驗,被它們吞噬。求禰救我脫離這些考驗……。」
在中文和合本聖經這個字譯作「試探」,經文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原文是一個希臘文,因爲新約聖經是用希臘文寫成的,這個希臘文是很難翻譯的,因爲它的含義很豐富。這個希臘文peirasmos有時可譯作「考驗」,有時可譯作「網羅」。這是一個很難翻譯的字。
讓我來解釋原因。一個好的考驗也可以成爲一個網羅,這取決於你如何迴應。一個好的考驗也可以成爲一個試探,這也取決於你如何迴應。我記得多年前參加了一個課程,一開始時教授便這麼說:「我知道你們大多數人的讀書方式。你們在課程的上半部分,甚至頭四分三的時間都馬馬虎虎,然後到了課程結束時才緊張起來。我想讓你們知道,你們無法以這種方式來掌握這個課程的材料,你們必須循序漸進纔可以掌握得到。因此,我不會告訴你們這個學期四個測驗的日期。」教授沒有告訴我們測驗的日期。他突如其來的給我們測驗。
教授的意思是:「我不會告訴你們測驗的日期。隨時都可能會有測驗。首先,這意味着你最好每次都來上課;其次,你最好跟上課程的進度。」一方面,如果你跟上課程的進度,這意味着測驗是一件好事,因爲從某意義上說,這些測驗讓你保持誠實,讓你知道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在哪些方面仍然需要多下功夫。這些測驗讓你對自己的學業負責,繼續努力學習。
如果你讓這些考驗溜走,如果你試圖虛張聲勢,這些考驗便成爲網羅。它們會暴露你的真面目,你明白嗎?你看,考驗能顯出你的真面目。如果你拒絕承認自己的問題,這些考驗會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舉例說,你可能認爲自己飲食很有節制,然後當你一站上體重計,便一清二楚了。」這是考驗。考驗是什麼?考驗顯出你的真面目。考驗顯出你的景況。如果你拒絕面對現實,考驗可以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考驗顯出你的真面目。如果你犯錯,如果你助長不當的行爲和邪惡的事,考驗便成爲網羅。主耶穌告訴我們:「要到神面前,說:『我的主、我的神,求禰不要讓生命中無可避免的考驗成爲網羅。求禰不要讓我的考驗成爲網羅,救我脫離生命考驗中的兇惡。雖然這些考驗將要臨到,但是求禰不要讓它們把我吞噬。求禰不要讓我陷入這些考驗。求禰不要叫我墜進這些考驗,被它們吞噬。求禰救我脫離兇惡。」
想一想吧。你現在的景況如何?現在你是否經歷小考驗,卻未能通過,因而令自己無法通過將來所要面對更大的考驗?你怎麼脫離生命考驗中的兇惡?耶穌告訴你該怎樣做。耶穌告訴我們如何面對考驗,當我們仔細研讀經文,便會看到一些非常實際的方法,幫助我們準備好面對生命中的考驗。讓我給你們說明面對生命考驗的四個實際的方法。我們可以從經文找到這四個實際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預期生命中會面對考驗,這是確保自己能勝過考驗的第一個方法。這一點很簡短,卻非常實用。基督徒從不會因面臨考驗而感到驚訝。基督徒從不會因有火煉的試 驗臨到自己而感到震驚。耶穌在主禱文中教導我們這一點。這是什麼意思?主禱文是一個典範,教導我們時刻該如何禱告。我並不認爲耶穌是說每當你禱告時都要背誦主禱文。耶穌是說這是我們禱告時應有的樣式。因此,耶穌嘗試讓我們慢慢習慣時刻面對試驗和考驗。
考驗是一個境況,這個境況能讓你顯現真正的自己。耶穌說:「我期望你爲生命中的考驗不住的禱告,常常察覺到這些考驗。」基督徒學會預期要面對這些考驗。在某意義上說,有兩種方法使我們預期要面對小考驗。我們忽略了小考驗,我們甚至不認爲它們是考驗。主禱文讓我們集中焦點,檢視自己的生命,並且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中充滿考驗。我們認爲考驗是令人煩惱的事。我們心裏想:「爲什麼我有這樣的老闆呢?爲什麼我的配偶經歷這樣艱難的時刻呢?」我們認爲考驗是令人煩惱的事。
耶穌說:「不是的,看看吧,那些都是考驗。這是你們以誠實、勇敢和憐憫來回應的途徑。你認爲那是令人煩惱的事。不是的,它們是考驗。你們應該預期面對考驗。」我們應該明白考驗的真義,考驗讓我們保持誠實,推動我們邁步向前,讓我們掌握人生的功課。基督徒不僅要察覺到小考驗,也應該預期重大的考驗臨到。
彼得前書四章12節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爲奇怪。」這是聖經的命令。」火煉的試驗。有大試煉臨到,基督徒不會感到驚訝,也不會感到震驚。我必須告訴你,當你遇到困難,你感到灰心沮喪,但很多的時候,你遇到的困難都是由於驚訝而引起的,你因遇到困難而感到驚訝。問題並不在於所面對的困難本身,而是在於你對遇到困難感到驚訝。
你說:「這些事怎會發生在我身上呢?怎可能呢?爲什麼這些事竟會發生在我身上呢?」你感到灰心喪志,並不是由於所面對的困難本身,而是在於你對那些困難的反應。基督徒不會因遇到困難而感到驚訝。聖經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爲奇怪。」
舉例說,在你工作的地方有人對你說:「我希望你不要透露你所知道的事。不要講真話,否則你不但會失去這份工作,而且我必定使你無法再在這個城鎮找到工作。」這是一個火煉的試驗。事實上,你感到很驚訝,因爲你發現自己想要屈服。你對自己感到失望。這是一個火煉的試驗。你該怎麼辦?首先你不要感到驚訝。你不可說:「這些事怎會發生在我身上呢?」
舉例說,你極力幫助一個人解決財務困難,你認爲這個人很優秀,品格良好,是個講信用的人,但是他卻騙盡你的金錢。這是一個火煉的試驗。你驚訝地發現自己心裏原來充滿暴力的思想。你發現自己開始與人疏遠,不想再幫助任何人,你因此感到很驚訝。這是一個火煉的試驗。你看到嗎?這是對你的一個考驗。這個考驗把你最醜惡的一面顯現出來,給你一個機會去面對困難,從而改變過來,漸漸成長;另一方面,這個考驗也可以成爲一個網羅。這是一個火煉的試驗。」基督徒不會說:「爲什麼這些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呢?」如果他們堅持自己的神學信念,他們不會這麼說。
再舉例說,你立志成爲一名運動員或表演者,這些職業需要靈活敏捷的身手。假如你的腳跛了,你的職業生涯就此便結束了。這是一個火煉的試驗。你驚訝地發現自己心裏原來充滿苦毒的思想。你發現自己竟有自殺的念頭,你感到很驚訝。這是一個火煉的試驗,大多數人都感到驚訝,基督徒卻不感到驚訝。爲什麼呢?我認爲這實在令人希奇。
有些人思想較爲保守、講求道德、重視宗教;有些人思想較爲開放、崇尚自由、我行我素。雖然這兩種人截然不同,但是我作爲牧師卻發現他們有一共通之處。他們對生命都有一種天真的想法。他們都認爲:「安分守己的好人必定生活順遂,胡作非爲的壞人必定生活艱難。這是應該的。事實應該是這樣的。」當他們發現好人往往過着苦日子,壞人卻有好日子過,他們感到很驚訝。
這兩種人雖然截然不同,但是當他們發現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時候,他們都會大發雷霆,因爲他們想法天真,頭腦簡單。基督徒並不是這樣的。爲什麼呢?因爲基督徒看到那位他們所愛的、唯一真正的好人──耶穌基督,他們看到耶穌基督如何被人離棄、被人拒絕,如何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和壓迫,如何痛苦地受死。你看,基督徒定睛仰望耶穌,當他們看到最好的人過着最艱苦的生活,他們意識到十字架是生命的基本式樣。事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在神的手中,死亡通向復活;種子落在地裏死了,就長出鮮花或長成一棵大樹;煤炭在壓力之下會變成鑽石;礦石被火燒會變成精金。我們知道十字架教導我們這個道理。唯有藉着死亡才帶來複活。唯有藉着犧牲才帶來救贖。耶穌說:「僕人不能高過主人。」基督徒不感到驚訝。
經文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我們常常這樣禱告。我們預期面臨考驗,我們準備好面對考驗。我們作好準備。這是非常實用的方法。」不要感到驚訝……。」如果你感到驚訝,你仍然不明白十字架的真義,你仍然不明白,只要歷史繼續向前,十字架仍是在世上生活的基本式樣。那位最美善的耶穌基督一生過着最艱苦的生活。」主耶穌說:「來跟從我。」基督徒不會感到驚訝。
其次,考驗中的真正敵人不是痛苦,而是兇惡。我們來看看這祈求。這是我們必須謹記的第二點。當你面對生命中的考驗,你的敵人不是那些境況,不是那些痛苦和不適,……這一切並不是真正的敵人。你不是要祈求脫離這一切,而是要祈求脫離兇惡。
這節經文可以有幾種譯法。和合本聖經譯作:「……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個字的形式在希臘文可譯作「脫離兇惡」或「脫離惡者」。兩種都可以。這句話可以解作:「救我脫離兇惡」或「救我脫離那使我作惡的惡者」。惡者當然是邪惡的,因此,這兩種譯法其實是相同的。
你注意到如果這節經文只有上半部,如果你只發出上半部的祈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如果耶穌說我們只要這樣祈求就可以了,你會以爲耶穌的意思是:「讓我脫離這些考驗。永遠不要叫我受考驗。讓我脫離這些環境。永遠不要叫我遇到困難。」可是,這節經文的下半部重述了上半部。「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這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說同一句話。這是以一種正面的方式說出來,但它們的意思相同。「……救我脫離兇惡」這句話意味着避開試探。這意味着通過考驗。耶穌的意思是:「你要意識到那些考驗。」
有些人說:「我是基督徒,我知道自己是基督徒。」我要向這些人說話。有些人不肯定自己是否基督徒,或者知道自己不是基督徒。我也要向這些人說話。首先,那些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必須注意一點。耶穌基督說:「唯有罪能夠真正傷害你。無比的痛苦也無法傷害你,但是一點點的罪卻可以摧毀你。」
煤炭在壓力之下會漸漸變成鑽石。當考驗臨到你,只要你懷着誠實、憐憫、無私、忠信的心來回應,考驗只會把你變爲一顆鑽石。你所面對的困難並不是環境或是難處本身。如果你懷着急躁、不信、苦毒、自私的心來回應環境,它便會摧毀你。你明白嗎?你不會變成一顆鑽石,你只會粉碎。
事實上,問題並不在於所受的痛苦,也不在於環境。向神祈求,說:「主啊……」其實並沒有問題。你看,經文給我們一些提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有個提示的意思是:「神啊,求禰不叫我們遭受我們無法承受的試探。神啊,我認爲自己無法承受這試探,求禰叫這環境離開我。」但是經文的下半部顯明你真正追求的是什麼。耶穌對父神說:「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痛苦無法傷害我,罪卻能傷害我。
無比的痛苦也無法傷害你,因爲只要你以勇氣和誠實來回應,它只會讓你變得美麗、充滿榮耀。一點點的罪卻會摧毀你。罪纔是真正的問題。你是一塊被層層岩石重壓的煤炭,你以爲那些岩石是你所面對的問題。你在壓力之下,你以爲問題在於環境;事實卻不然。你必須說:「求禰救我脫離兇惡。主啊,求禰叫我順服。求禰幫助我順服。」只要你順服,你便得勝了。你已經脫離兇惡。
壓力最終會離去。當你在壓力之下,當你願意順服,你變得更堅強、更專注,更純全。關於這一點,我也要對那些不知道或不肯定自己是否基督徒的人說話。有些人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基督徒。我不肯定自己是否基督徒。事實上,我想看看自己對基督信仰是否有興趣,或者看看基督信仰是否適合我。」經文所說的祈求方式直截了當地粉碎了這個世代人們所抱的實用主義心態。
你有否注意到有一點很有意思?這個祈求在「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這句話之後纔出現。經文告訴我們,禱告時要先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然後才說:「……救我們脫離兇惡」。爲什麼?這一點很有意思。當你蒙寬恕,就意味着罪的後果已經除掉了。神不會因罪而懲罰你。然而,耶穌說:「如果你想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你必須努力面前,繼續爲不再犯罪而禱告。」
人們總是對我說:「我想看看基督信仰對我是否有用。我想知道基督信仰是否有用。我很想知道誠實和潔淨的生活、禱告生活或這類生活方式對我是否有用。」耶穌告訴我們:「基督信仰是真的,並不是由於它有用。基督信仰之所以有用,因爲它是真的。只要你來到我面前,我可以給你成就一切,但無論我是否爲你成就任何事,你也願意來到我面前;你來到我面前,只因我是真的。只要你對我忠心,無論我是否爲你成就任何事,你也對我忠心,我便給你成就一切。」基督信仰只有從長遠來看纔是實際可行的。因此,如果你只是因爲基督信仰似乎有用而相信,這就大錯特錯了。
耶穌基督說你必須學會恨惡罪本身;你不只是恨惡罪所帶來的後果,而是要恨惡罪。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知道自己已經蒙赦免,雖然他們不再面對受懲罰的威脅,但是他們仍恨惡罪。這樣你便知道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換句話說,你遠離罪,不是因爲這轉變不會帶來實際益處,縱然最終這是事實;你遠離罪,是因爲它得罪創造你的神,也得罪爲你而死的救主。
如果你不明白這一點,那麼你實際上是在利用神。你歸信基督教,你想利用神,看看祂能否讓你的人生過得更快樂。最諷刺的是,如果你只是尋求安舒,卻沒有尋求義,你兩者都無法得到。如果你尋求義,而不是尋求安舒,最終你兩者都可兼得。你面對的真正問題不是你的環境,不是你的煩惱,也不是你的痛苦。你面對的真正問題是罪和兇惡。你必須明白這一點,不然,你總無法通過考驗並真正成長起來。
第三,你必須藉着天父的愛來經過考驗。有人問:「哪節經文這麼說呢?」好吧,你必須謹記一點。我們已經探討了一系列有關主禱文的信息,我在這裏也不想多次重複,然而,在這個系列開始的時候,我們說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要以這句話來開始禱告:「我們的天父」。「天父」一詞放在禱告的開端,從語法和神學上來說,這個詞修飾了接下來的每一個祈求。你不只是來到神面前,說:「神啊,偉大的神,大能的君王,求禰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耶穌基督要說的是:「你們要謹記自己已經得着兒子的名分,成爲神的兒女,神是你們的天父。既然神是你們的父親,你們要視祂爲父親,你們要持這種態度來看自己所面對的考驗、困難和問題。」我告訴大家,當人們遭遇困境,我所認識的大多數人都有以下其中一種反應。讓我來簡略地說明這三種反應。
首先,有些人會既忿怒又絕望。他們說:「我一直都很努力,我不該遇到這困境。爲什麼這樣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呢?」我稱這種反應爲忿怒式的絕望,因爲他們說:「我不該遇到這困境。這實在不公平。世上根本沒有公義。」
另一種反應我稱之爲內疚式的絕望。那些人說:「我必定是壞透了。我猜想從前人們一直對我所說的話都是真的。我肯定是一個失敗者。我一定是犯了錯。我一定是很差勁,不然我不會受這樣的苦。我受到懲罰,我被揭發了。」這是內疚式的絕望。有些人既忿怒又絕望,說:「我不該受這樣的苦。」另一些人則是既內疚又絕望,他們說:「我是罪有應得的。」
此外,還有另一種反應,這些人的心變得剛硬,他們說:「生命令人厭惡。生命就是這樣子的。我不再在乎了。」
我要給大家一些忠告。當苦難和考驗臨到時,事實上它們必會臨到,你可以選擇以上其中一種反應,你也可以作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你可以選擇以上其中一種反應,你也可以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女,正如每個基督徒都知道這一點。基督徒不會說:「我一直努力賺取救恩。」基督徒知道自己是因爲耶穌基督所成就的工而蒙天父收納,得着兒子的名分。
想一想,得兒子的名分意味着什麼。一個孩子被收養其實是父親所作的行動。這是一個法律行動,是剎那間發生的事情。孩子並沒有做什麼事情去贏得父親的歡心,而是父親說:「我收養這個孩子,不是由於這個孩子像我或表現出我家族的地位和身份;我收養這個孩子,並且要給他地位和身份。」
你看,得兒子的名分完全是出於恩典。當你收養一個孩子,你就是說:「我會把這個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般看待。基督徒說:「從法律上說,我單單靠着神的恩典得以進入神的家,這並不是由於我自己的功績。天父愛我,正如祂愛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一樣。」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當你面對考驗時,你要以這種態度去經過。
首先,基督徒看到生命中的困難會這麼說:「我是罪有應得的。」這種態度完全除去忿怒式的絕望。基督徒說:「我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除非你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也知道自己得以與神建立關係全是出於恩典,否則你不是一個基督徒。你說:「我面對困苦的生活,這是罪有應得的。我理應遭遇更加困苦的生活。」但是一個基督徒也會轉過來,說:「然而,我在天上的父愛我,正如祂愛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一樣。」
神對自己的獨生子說了什麼?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因此,基督徒說:「神不會審判我的罪。」假如神審判我所有的罪,我早已滅亡了。」一方面,基督徒說:「我是罪有應得的。」這種態度可以把忿怒除去。另一方面,基督徒說:「我知道我不會受到審判。」這種態度可以把內疚除去。
這種態度也可以除去冷漠的心,因爲你說:「主啊,既然禰是天父,我知道我生命中遭到這些困境必定有其原因……禰不喜歡看到我悲傷難過,我知道禰是好父親,我流淚的時候禰也與我同哭。禰是不忍心看見我受苦的,因此,困境背後必定有其充分理由。我仰望禰的獨生子。禰叫祂經歷無比的黑暗,爲的是要救贖我們。我相信禰正在我身上做同樣的事。我知道禰不會讓這些困境持續下去……我要順服,讓這考驗在我身上成就禰的旨意。」
你明白嗎?基督徒是這樣經過考驗的。人們面對同樣的考驗可以有四種不同的反應。有一種人變得忿怒,有一種人變得內疚,有一種人變得心硬,也有一種人以喜樂的心來回應。你面對同樣的考驗,關鍵並不在於環境,而是你如何面對和經過這考驗。你會去到神面前,以祂作你的天父嗎?當你受考驗時,你會仰望天父豐盛的慈愛嗎?你會把神視作你的天父嗎?當你這樣去到神面前,你隨即脫離兇惡,你振奮起來,得着鼓勵和力量,並且被煉淨。
第四,你若要知道如何應付考驗,你必須明白耶穌所說的這句話:「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耶穌必定是想起受試探的經歷,因爲祂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歷過受試探。神的靈引耶穌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受了洗,神的靈降下落在耶穌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神確認了耶穌是祂兒子的身分,神的靈隨即引耶穌到曠野受試探。這是父親的行事方式。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關心你的孩子,你會訓練他們。當耶穌受試探(祂不僅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最後在客西馬尼園也面對試探),祂往後的人生都受試探,祂勝過所有的試探。彼得前書四章12節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爲奇怪。」
我認爲彼得心裏正想到但以理書第三章,那段經文記述三個猶太青年在巴比倫的事蹟。當時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他對這三個猶太青年說:「雖然你們是猶太人,但是你們也必須敬拜我所立的金像。」這三個猶太青年對尼布甲尼撒王說:「我們決不敬拜偶像。」尼布甲尼撒王說:「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窯中。……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
你知道這三個猶太人說了什麼嗎?他們說:「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你看。你想知道如何應付考驗嗎?邪惡的尼布甲尼撒王說:「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這三個猶太人說:「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這就是在考驗中把神當作神看待。一方面,認爲神無法救自己的想法並不是把神當作神看待;另一方面,要求神一定要救自己也不是把祂當作神看待。你明白嗎?
一方面,不期望有神蹟出現或不祈求神蹟,並不是把神當作大能的神;另一方面,要求一定要有神蹟出現,也不是把神當作權能的神。你知道那三個猶太人說了什麼嗎?他們說:「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即或不然,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他們將要被扔在烈火的窯中仍然順服神。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我也不肯定是否真有其事。1940年,一批英國和法國的軍隊集結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敦刻爾克。當時他們面對着英倫海峽,即將被佔上風的德軍剿滅,他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到底應該奮力戰鬥,還是應該投降?」英軍最高指揮部發出了一個電報到倫敦,上面寫了幾個字。我相信當時英國仍有很多人信奉基督教,人們都明白這幾個字的意思。
你知道電報上寫了哪幾個字嗎?就是「即或不然……」,這幾個字引自但以理書第三章。你知道他們要說什麼嗎?」他們的意思是:「也許我們會獲救,即或不然,我們也不會投降。」結果,每個士兵都找到小漁船或小艇橫渡英倫海峽,三十多萬聯軍得以撤離,並且獲救。這是一個神蹟。
那三個猶太人說:「無論神是否把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拯救出來,我們也願意順服神。」於是尼布甲尼撒王把他們扔在烈火的窯中。那時,王望向那火窯,感到十分驚訝,因爲他不但看到那三個人在火中走動,他看到的不只是他扔在窯中的三個人,他還看到第四個人。如果你知道耶穌基督也站在火窯前,說:「我的主、我的神,求禰叫這杯離開我。禰忿怒的杯本該傾倒在罪人身上,如今這杯將要傾倒在我身上,求禰叫這杯離開我。即或不然,我也願意爲他們進入那火窯。」只要你看到耶穌爲了你說「即或不然……」,你也能夠爲祂說「即或不然……」。
只要你看到耶穌爲了你進入那終極的大火窯,你會發現祂也在你的小火窯中與你同行。你想知道如何應付生命中的考驗嗎?你要預期面臨考驗,要明白唯有罪纔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你要藉着天父的愛去經過考驗,並且明白耶穌基督爲你對付試探。你要讓自己在考驗中不斷成長,考驗只會使你變得更美麗。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賜給我們這美妙的禱文,給我們顯明該如何面對各樣的境況。禰藉着主禱文把我們所需的賜給我們,禰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都賜給我們。求禰幫助我們明白這些教訓,並且在生活中應用出來。我們常常以主禱文來禱告,我們每個主日在教會裏背誦主禱文,求禰教導我們如何學會這些教訓和運用這寶貴的資源。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