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禱文」系列 三、順服:「神的國、神的旨意」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主禱文」系列——「順服:『神的國、神 的旨意』」這個題目。

我們在之前的兩個節目中一直在看主禱文。讓我讀出今天的經文,馬太福音六章9至15節。

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爲聖。 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爲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沒有因爲……阿們等字)! 14.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15.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首先,我要簡略地說明我們在這幾個節目中詳細討論主禱文的兩個原因。對你來說,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較爲明顯,這取決於你與神的關係有多密切,以及你的信心有多堅定等因素。首先,在二十世紀初期,專家們(特別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以及再早期的哲學家,而且是所有的專家)都告訴我們,宗教信仰基本上是一羣發展不成熟的人用來適應環境的方法。宗教信仰是一羣科學知識貧乏和心理方面發展不成熟的人用來面對世界的方法。

這些專家指出,當我們漸漸成長,我們在心理方面會漸漸成熟,在科學知識方面也漸漸成熟,宗教信仰便開始逐漸消失。宗教信仰會隨着歷史發展而逐漸消失。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這至少意味着人內心深處極需要一種屬靈的體驗。人深切需要與那位無限的神相交,並與祂同在。你知道主禱文要教導我們什麼真理嗎?有一位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宗教領袖曾經被問道:「你如何與神相交?」他說答案就在主禱文裏。「主禱文教導我們如何與神相交。」

以上所說的各要點,我們得全神貫注地聆聽。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在教會長大的人所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教導對他們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我記得第一次到國內一個大城市,我找了一個教會參加主日崇拜。在整個崇拜中我不時聽到地鐵列車經過所發出的隆隆巨響,使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後來我問一位經常到那個教會參加聚會的人:「你怎能適應呢?」他茫茫然的問道:「適應什麼?」當然,他不以爲然,因爲他對這些聲音早已習慣了。

我們對於那些經常接觸的事物習以爲常,我們對聲音、景象和氣味逐漸習慣了。我們再聽不到那些教訓。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與神相交的祕訣,但是由於這些教訓十分普遍,我們早已習以爲常。這是我們所面對的一個危險。我們聽不到這些教訓。我們聞不到它的香氣、看不到它的美善、也嘗不到它的甘甜。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這些教訓,以及其真正意義,藉此克服這個問題。

今天所讀的經文告訴我們,耶穌說當我們與神相交,向神禱告的時候,你要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那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看,耶穌告訴我們要這樣禱告:「讓神的旨意成就。」這就是你要禱告的內容。耶穌說:「你應該這樣禱告。」

經文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爲聖。願你的國降臨……。」而「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這一句也許比起初看起來的更激烈。你的禱告祈求似乎就只是說:「主啊,求禰讓我能夠遵守所有的規則。」但事實遠超這一點。

十七世紀作家托馬斯•沃森(Thomas Watson)以一種令人恐懼的方式來說明這一點,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他指出,當你在禱告中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的時候,耶穌告訴你要爲兩件事禱告。你要爲了自己努力遵行神的一切誡命而禱告,也要爲了自己能以忍耐的心來順服神所加給你的一切痛苦而禱告。你要爲兩件事禱告。你不只是說:「主啊,願我努力遵行禰的一切誡命。」你還要說:「主啊,願我以忍耐的心來順服禰加給我的一切痛苦。」

我來說明當中的原因。「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這一句經文是在「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之先,這是可以理解的。「神的旨意」在「賜給我們」之先,這說明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的目的不是要神改變祂的旨意來滿足我們的意願(這並不是禱告的目的),禱告的目的是要我們放下自己的意願,好像把它們融掉一樣,並前來順從神的旨意。我們不是要扭曲神的旨意來滿足自己的意願,而是要放下自己的意願來順從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必須在任何祈求之先。你明白嗎?

換句話說,耶穌說,禱告的一部分就是你要放下自己的心思意念,好像把金屬丟進火裏融掉一樣(這是禱告的第一部分,是在你祈求任何東西之前的)。神的愛和真理好比一個熾烈的火爐,你要把自己的心放進這火爐中,直到你的心軟化,可以塑造成與神的旨意一模一樣的形狀。禱告的目的是:「……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英國著名神學家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有一篇著名的禱文,他經常用這篇禱文來禱告。這篇禱文只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說出:「……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我在這裏引用這段禱文:

「我不再屬於自己,只屬於禰。求禰把我置於禰所願之處,把我置於禰所願之人中間。讓我去服侍,讓我去受苦。讓我爲你所用,爲你拋棄一切。……求禰充滿我、求禰倒空我。讓我擁有一切,也讓我一無所有。我甘心樂意擺上一切,只求禰喜悅,全由禰掌管。尊榮萬福的神,父、子、聖靈。禰屬我,我也屬禰。願這在地上所立的約,在天上成全。阿們。」

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也許你們已經知道,但容讓我再說一篇吧。我要鄭重地說:這是最可怕的噩夢。現代人認爲人應該擁有美好的生活,這種情況是前所未有的。直到近代人們纔有這樣的想法。現代人認爲人應該掌管自己的生命。我重申,這是一個現代的觀念。因爲我們都是現代人,所以當我們聽到這樣的禱文時,感到十分驚訝。這是最可怕的噩夢。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讓我擁有一切,也讓我一無所有。」讓我受苦,也讓我興旺。使用我,或不予重用。我並不在乎。我把生命交給禰,全由禰掌管。我不再屬於自己。因此,如今禰屬我,我也屬禰。你看到什麼?我們看到主禱文的核心藏着福音,這福音爲人帶來「從內到外」、「翻天覆地」的改變。

耶穌說:「爲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着生命。」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我們經常提到這些經文。我在這裏再說一篇,耶穌不是說:「渴慕祝福的人有福了。」經文告訴我們,唯有那些不追求祝福,而是致力尋求義的人才會蒙福。聖經告訴我們,得着生命和幸福的方法就是永不尋求自己或尋求自己的幸福,而尋求神和祂的義。如果你先尋求祝福,然後才尋求義,結果只會一無所有。如果你先尋求義,然後才尋求祝福,你會得着義和福。

我們在主禱文中也看到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先尋求「神的旨意」,然後才說「賜給我們」,你既能滿足神的心,又能滿足自己的心。如果你先說「賜給我們」,然後才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這樣,你既不能滿足神的心,也不能滿足自己的心。你看到嗎?爲人帶來「從內到外」、「翻天覆地」改變的福音就在主禱文當中。它就在你面前。耶穌要說的是,除非你先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然後才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否則你永遠無法與神相交。

這一點令人感到害怕,也令人感到不安。要做到這一點相當困難。因此,爲了使我們能夠行出這教訓,讓我告訴大家主禱文和聖經教導我們在什麼境況下禱告,爲什麼要禱告,以及如何禱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這句禱文告訴我們在什麼境況下禱告、爲什麼禱告和如何禱告。

首先,我們在什麼境況下禱告。讓我告訴你們,在什麼境況下你們必須禱告,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這種情況發生在我身上,我相信也發生在你身上。當我們以主禱文來禱告的時候,或者當我們背誦主禱文的時候,我們在某些地方稍作停頓,我們需要停下來換氣。我們往往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和「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這兩句分開。你注意到嗎?你把這兩句分開了。你吸一口氣,然後才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你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爲聖」,然後吸一口氣才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然後又吸一口氣,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當然你可以在這裏換氣,但是我必須告訴你一件事。「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和「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這兩句話是互相聯繫的。雖然這兩句話有先後次序之分,但是它們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除非你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否則你不應該爲日用的飲食禱告祈求。

此外,我認爲這兩句話是連爲一體、相輔相成的。我認爲當你因着日用的飲食而傷心難過,如果你覺得自己必需得着某些東西……這就是日用的飲食(即是你必需擁有的東西,你覺得自己必需擁有這東西纔可以活下去)。如果你覺得自己必需擁有這東西纔可以活下去,而你卻無法擁有,或者你覺得自己的生活不順遂,神似乎要你受苦,正如托馬斯•沃森所說的一樣,在這種境況下,你就必須禱告,說:「天父,願禰的旨意成就。」

我曾經看過一篇探討性格的文章,我覺得非常有趣。文中提到科學家的研究(我們對於所謂科學家的研究必須小心判斷)指出父母教養兒女的方法比我們想象的有所不同。這篇文章所提出的觀點令我感到有點可怕,但這篇文章確實是這麼說的。文章指出科學家對三十六個不同的文化進行研究(換句話說,這是一個跨文化的研究),他們發現確實有所謂的性格特質,並且有一種神經系統的化學效應驅使每個孩子和每個人採取一些慣常做法去面對各種情況。

文中提到甚至科學家們也持不同的看法。我們知道在我們神經系統的化學結構中至少連繫着三種性格。它們各有不同的名稱,其中一種是焦慮。有一類人是屬於焦慮型的。另一種是進取。有一類人是屬於進取型的。還有一種是冷漠。這類人是屬於悠閒型的。當焦慮型的人陷入困境時,你知道他們會說什麼嗎?他們說:「我早就知道了!我們往前走吧!」進取型的人會說:「我們要在問題對我們構成威脅之前把問題解決。」冷漠型的人會說:「生命就是這樣的,處之泰然吧。大發雷霆也無濟於事。」

這篇文章指出,性格本身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某種性格只會在有限的情況下作出明智的反應。有時候,最明智的反應是焦慮;有時候,最明智的反應是進取;有時候,最明智的反應是冷漠。在某情況中作出錯誤的反應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後果。現在他們提出一些新見解。

文中提到現代的專家告訴我們,在過去二、三十年,父母們想最重要的是不將任何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但如今這些專家的看法又已經改變了)。孩子本身擁有美好的本性,必須發掘他們真正的自我,必須讓他們發掘真正的自我。他們擁有自己的天賦和自我,必須讓他們尋找真正的自我。」

這些首屈一指的兒童心理學家卻說:「現在我們發現父母最錯誤的做法就是完全讓子女按着自己的本性行事。父母若希望子女在一生中有所成就、充滿智慧,唯一的方法就是儘量讓他們擺脫本身的性格,以致他們可以學習一些天生沒有的技能和反應。因此,父母必須不斷作出干預,促使孩子做一些與自己本性相違的事情。」

這些專家甚至進一步提出,若一個本性焦慮的人學習作出勇敢的反應,他就是一個真正勇敢的人。進取的人並不勇敢,這只是他們的本性而已。換句話說,你要教導那些進取的人,指出有時候他們該受責備;你也要教導那些焦慮的人,指出有時候該受責備的不是他們。你必須教導那些悲觀的人要有盼望,也必須教導那些樂觀的人要有危機意識。

專家說教養子女必須涉及干預和催逼,很多時候還要違背子女最深切的慾望。他感到有點困惑,因爲這是十分艱鉅的工作。身爲父親,希望有人這樣說:「千萬不要違背子女的意願。千萬不要使他們哭泣。千萬不要說:『我知道這樣做與你的本性相違,但是你必須這樣做』。」

因爲父母的心與子女緊密相連。子女受苦,父母也一同受苦。因此,最自私的說法是:「我深愛我的孩子,所以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哭泣。我深愛我的孩子,所以我不會催逼我的孩子或者違揹他們的意願。」事實上,這是一個謊言,這是自私的表現。我所愛的其實不是我的孩子,而是當我這樣做的時候從孩子身上所得到的愛。我們在天上的父是完美無瑕的。我們有一位與我們同受苦難的天父,以賽亞書六十三章9節說「他們在一切苦難中,他也同受苦難。」

神是一位完美的父親。然而,祂不只是愛我們獻給祂的東西。神愛我們,有時候祂似乎讓我們處於一些不利的境況,我們似乎得不到日用的飲食,一切都與我們的意願相違,神似乎把那些我們在這種境況中真正需要的東西拿走了,而且把我們推到極限。神正在加強和擴闊我們的本質和性情。因此,我們禱告的時候要先說:「我們在天上的父……」,然後才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我們是神的兒女。兒女總是覺得父母所作的事難以理解。父母的行爲實在難以理解。我們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耶穌不是一開始禱告就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耶穌首先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必然明白自己的身分。想一想吧。如果你父親對你所作的一切你都理解,這就不合情理了。經文說:「我們在天上的父……。」

首先,耶穌告訴我們,當生活不順遂的時候,當天父似乎讓你處於不利的境況,一切都與你的意願相違,使你無法得到你認爲必需的東西,在這種境況下你特別需要這樣禱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果你沒有先將一塊金屬軟化便試圖把它塑造成應有的形狀,你只會把金屬弄得支離破碎(甚或弄傷自己)。

當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臨到,重重的打擊你,你必須把自己放在火中融化,並且學會這樣禱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除非你這樣做,否則這境況只會使你充滿怨恨,你永遠無法學會天父想你學會所應有的迴應,成爲祂想你成爲那有深度、有智慧的人。有些人會問:「好吧,我們如何做到呢?爲什麼要這樣做呢?」讓我來一併說明原因和達成的方法。

我已經解釋了禱告的內容(「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也討論了我們在什麼境況下特別需要這樣禱告。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做到,以及爲什麼要這樣做。讓我來一併舉例說明。你必須這樣禱告:「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因爲當你這樣禱告,你將神視爲主,而不是一個客。你將神看作一個位格,而不是計算機程式。

讓我跟大家談談婚姻關係,但恐怕我不得不從丈夫的觀點來說明。這是我唯一擁有的觀點。如果有時候你的妻子問你:「你愛我嗎?」你說:「我當然愛你。」她說:「爲什麼?」這個時候,你必須放下手中的一切,停下來,認真想一想你要怎樣回答,因爲我們住住會這麼說:「因爲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對我的孩子關懷備至。」你開始逐一細說她的優點。你說:「你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你有高超的見解。」總之你逐一說出你妻子的各種恩賜。

這麼說是很好的,可是如果你只是這麼說,你其實是把妻子當作一件商品。你要把人當作一個人來看待,而不是把她當作達成自己的目標和滿足自己需要的手段……。換句話說,你只是說:「親愛的,我愛你,因爲你對我來說很有用。」爲了避免這種情況,你必須進入妻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她有什麼盼望、有什麼恐懼。你明白嗎?在你向妻子提出任何要求之先,你必須找出她的意願。每個人都希望別人這樣對待自己。你要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這是對待人的方式,然而,當我們來到神面前,我們所面對的不只是一個人,祂是終極的主宰。如果你說:「親愛的,我愛你,因爲你對我來說很有用。」這並不是真愛。你知道什麼是真愛嗎?你說:「親愛的,我愛你單單因爲你本身。我愛你單單因爲你本身,我愛的是你,而不是你給我的東西。」這是唯一的回答方式。我們尚且應當這樣對待自己的配偶,何況那位至高至偉大的神呢?

如果你禱告的時候沒有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果你沒有說:「主啊,我很想知道如何討你喜悅,也很想知道什麼會使禰厭煩。我渴慕禰只因爲禰是神,而不是因爲禰賜給我的一切東西,也不是因爲禰能夠幫助我達成目標,我渴慕禰只因爲禰是神……」如果你無法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照禰的旨意在我身上成就」,你就無法對神說「我愛你只因爲禰是神。」

雅各最能體會這個道理,而且也學會這個道理。你可以從創世記第三十二章看到聖經中其中一個最奇特的故事。讓我來述說這個故事。雅各是一個充滿自憐的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利用謊話和欺騙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從不滿意自己的人生。他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妻子,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事業,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總是與自己的父親和舅父相爭。他總是與人相爭,總是滿口謊話和欺騙,而且總是不開心。

一天晚上,他獨自一人在曠野裏,有一個神祕的陌生人來和他摔跤。雅各開始還擊,與這個人整夜摔跤,直到黎明。我們從經文得知,到了某一刻,雅各突然意識到與他摔跤的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凡人而是神自己,神親自與他摔跤。

雅各突然意識到是神向他顯現,他突然醒悟過來,他的一生在眼前閃過,他意識到這些年來他其實不是與自己的父親、兄長或舅父相爭,而是與神相爭。

雅各處於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境況中。他有機會與神較力,而且得勝。他彷佛在說:「我最終可以從神那裏得到我應得的東西。我最終得到我一直渴望得到的祝福。」我的意思是,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看禱告的:這是控制神的大好時機,我要進到神面前對祂說:「我成爲基督徒已經五年了,我一直堅決拒絕所有試探。」這是想要控制神的心態。「神啊,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願我的旨意成就。禰看看我一切的善行吧。」

雅各說:「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勝過神了。」因此,他比以前更極力與神較力,他奮力爭鬥,似乎取得了一點進展。直到黎明,那個神祕的陌生人顯示出自己其實滿有能力,只是一直沒有展示出來而已。祂將雅各的大腿窩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窩正在摔跤的時候就扭了。從此雅各的大腿就瘸了。

雅各突然意識到,試圖與神較力並希望藉此使神順從自己的意願實在是愚不可及。可是,雅各仍不放手。他經歷了終極的改變。他淚珠盈眶,幾乎看不見東西,而且腿也瘸了,但是他仍然堅持下去。你知道雅各說什麼嗎?他說:「給我祝福!」神說:「天已黎明,容我去吧!」意思是天亮了你就會看到我的臉,但是你絕不能看見我的臉。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意思是我要看到禰的臉。雅各的生命改變了。他要得到神的祝福,想要看到神的臉。」神告訴雅各他不可以看見神的臉,否則不能存活。然而,神給雅各一個新名字,因爲雅各終於改變過來。」

雅各得了新的名字,這表明他在那一刻重生了。」神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爲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然後神就離開了。有些人會說:「什麼?雅各與神較力並且得勝了?他的大腿從此就瘸了?得勝了?他這樣還算得上是得勝嗎?」你明白嗎?你看到重點所在嗎?關鍵在於雅各終於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生命不在乎從神那裏得到什麼東西,而是在乎得着神自己。

雅各改變了,他不再說:「給我祝福」,而是說:「我要得着神自己。」他終於意識到:「我真正需要的是神。」最終,雅各對神說:「我只渴慕禰。在禰裏面我便擁有一切。」耶穌說:「你們禱告要這樣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耶穌的意思是,神說:「我不希望你尋求我所賜的東西,我希望你尋求我自己。我不希望你把自己的請求交給我,我希望你把你自己交給我。我要的不是你的請求,我要的是你自己。我不希望你只是祈求得着我所賜的東西,而是得着我。」

只有當雅各明白這一點,他生命中才擁有自由。你明白嗎?禱告使瘸子得勝。禱告使失敗者得勝,禱告使願意降服的人得勝,他們對神說「願禰的旨意成就。只要我可以得着禰,只要我可以討禰喜悅,一切請求都變得不重要。」當雅各明白這一點,神做了什麼?神轉過身來,說:「你終於說出這話了。我一直在等待你說這話。現在你得勝了。我一直在等待你這麼說。」

神正在等待你說出這話嗎?你細心思想一下自己生命中所面對的問題。你是否只是馬馬虎虎地念誦:「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甚至根本沒有思考過當中的含義呢?這禱文意味着你對神說:「主啊,即使我什麼都沒有,只要我得着你便足夠了。我只渴慕禰,我只想在這禱告中把自己獻給禰。」你知道你如何可以做到嗎?有些人說:「這實在太難了。」

自始至終我都強調,方法是將自己的心放在火爐中融化。你必須讓自己的心在火爐中融化。你知道這個火爐是什麼嗎?你必須看看除了雅各與神摔跤之外,還有另一個人與神摔跤。耶穌基督在受死之前也與神摔跤。當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裏,祂的禱告就是關乎要成就誰的旨意。耶穌看到將要臨到的事。

我曾經居住在一個長峽谷末端的市鎮,地勢險峻,曾經歷極嚴重的洪水之災。水庫的水流入市鎮,因爲水壩破裂,所以洪水涌進鎮內。成千上萬的人難罹難。當洪水涌入市鎮時,目擊者看見幾十尺高的巨浪捲起,卻看不到洪水。

巨浪捲起岩石、樹木、車輛和房屋,到處都着火。巨浪從峽谷捲起,整個城鎮和鎮上的一切所有都連根拔起,席捲而去,完全無法抵擋,無一倖免。但這種可怕的情景與耶穌所承受的痛苦根本無法相比;神對罪的忿怒全都傾倒在耶穌身上。這些災難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耶穌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神說:「不。」耶穌做了什麼?祂與神摔跤,但祂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因爲耶穌願意順服,祂在神面前降服,所以祂藉着失去而得勝,就像雅各一樣。因此,耶穌接着就能夠出去與我們真正的仇敵──罪和死亡爭戰。你明白嗎?耶穌藉着失去而得勝。耶穌藉着順服天父而得勝。

如果你因爲想達成自己的意願而與神摔跤,你就要學效雅各了。你要像雅各一樣變爲瘸腿,這是值得的,只要這能夠讓你明白你不該與神摔跤。只要你能夠對神說:「願禰的旨意成就。有禰同在我便擁有所需的一切」,只要你這樣跟隨主,你便會發現自己得着能力去對付真正的敵人……就是你自己的驕傲、忿怒和苦毒。這些敵人都會敗退。你明白嗎?

蘇格蘭著名詩人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說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人在今生對神說:「願禰的旨意成就」,另一種人卻拒絕這麼說。因此,在審判的日子,神對他們說:「好吧,你可以得償所願。你渴望生命中沒有神嗎?你渴望得到別的東西,卻不渴慕神嗎?好吧,我讓你如願以償。」那些東西盡都是偶像。那一切東西都會在你餘生操縱着你。那就是地獄了。

只要你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你就可以得自由,緊緊跟隨主了。看看耶穌爲你所做的一切。看看祂所成就的工。看看祂爲你在塵土中摔跤。看看祂所做的一切。看看祂怎樣犧牲。看看祂所受的苦。看看祂爲了說「願神的旨意成就」而需要付上的代價。你要付出的代價根本無法相比。因此,你要說:「主啊,既然禰在危難痛苦的情況下也能夠說『願神的旨意成就』,我在我所處的景況中也要這樣說。」你必須這樣說才能得着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看到主禱文中的教訓以及這一系列的信息,我們知道要行出這真理並不容易。對現代人來說,這樣做就好像走上死路一樣。求禰幫助我們明白這真理,並且靠着禰所賜的力量在生活中真正實踐出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