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比喻」系列 八、農夫的比喻:論僕人心態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耶穌的比喻」系列——「農夫的比喻:論僕人心態」這個題目。

耶穌在路加福音第17章的比喻和教導中探討甚麼是僕人,服侍神是甚麼意思。這次節目我們研讀的經文來自路加福音第17章1至10節:

1 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 2 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里,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裏的一個絆倒了。 3 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 4 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迴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 5 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6 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里』,它也必聽從你們。 7 「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裏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 8 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纔可以吃喝』嗎? 9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 10 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

這是神的話語。

我要指出這教導對你是直言不違,相當嚴厲的。我們要時常思想這教導,鑽研這真理,但不是要去證明自己合乎資格,亦不要慚愧到一沉不起,這是很重要的。耶穌告訴我們一個故事。我們這次節目無法探討所有重點。耶穌在這裏教導我們有關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祂告訴門徒祂要跟隨者怎樣生活。

祂探討了兩個基本的重點,這是很有意思的。我們有時也探討這些主題,但這次節目的重點不在這裏。我認爲這不是這段經文的要旨。耶穌指出,祂的信徒不應冒犯他人或感到受辱。祂首先講論導致別人犯罪有多容易。基督徒言行不一時,有太多方法導致別人犯罪。這是十分容易的,有許多原因。

特別是現代人,人都喜愛私隱。擁有私隱權對現代人說是很重要的,大家都不想受人監視,不想給人發現,不想被人看見。我們喜歡不露身分,基督信仰改變這種想法,這是耶穌大概的意思。祂大概指出,當你成爲基督徒,別人如何評價你是非常重要的。

我已說過,我們不應過分解讀這個信息。這不是說你要終日關注自己的名聲,當人對你有錯誤的看法便痛加指責。耶穌的意思是說你是個榜樣。人們要在你這個宣稱是基督徒的人身上,找出你有沒有苦待人,行爲不當,或說三道四,或沒有信守承諾等等。

換句話說,要是你的生活言行不一致,便會使人絆倒。人們會看見你的壞見證,他們會發現的,然後說:「如果基督信仰就是這樣,對我有甚麼吸引呢?我看不到任何可取之處。」耶穌的意思是說:「我的跟隨者要承擔這責任,你不再屬於自己,你的生命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我的。你不可將自己的生活隱藏起來。」

耶穌首先說:「我不想你冒犯人。」另一方面,祂話鋒一轉說:「我不想你動怒。」我無法深入探討太多細節。耶穌指出如果有人不斷冒犯你,又不斷悔改。耶穌沒有談及另一個情況,有人冒犯你但沒有悔改,你要如何應對,不管怎樣,經文描述的情況已經很糟糕了。

耶穌的意思是說:「不管那些人多少次向你尋求寬恕,你都要寬恕他們。我要你寬恕人,不存苦毒,沒有深仇大恨,沒有忿怒。我希望仇怨離開你。聖經多處涉及這主題。我不打算逐一交待。寬恕人是甚麼意思?這是否表示你容讓別人輕易踐踏你嗎?這些問題都是其他講章纔可處理的。

耶穌指出,重點是當你成爲基督徒,你便不再屬於自己。你無權抱怨,無權說:「我的人生是屬於我的,誰在乎別人對我生活的看法?要是他們感到被冒犯,這是他們的問題。」這是現代人喜歡用的口吻,對麼?這是怎樣的世界觀。「這是你的問題。」這是現代人說的。但這裏的重點是態度上的改變,應該說:「是的,你的車撞到了我,但問題出在我身上,因爲我亂過馬路。」

當門徒聽到這些信息,他們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意思是甚麼?他們是在推卸責任。「主啊,這樣生活很棒,但我們無法做到。我們無能爲力。我們信心不夠,你有足夠的信心,但我們卻永遠做不到。」

耶穌意思是說:「信心並不是憑感覺判斷大小;信心與能力無關。你要是活出你所擁有的信心,你只需要芥菜種子般大的信心。」祂是說:「要是你活出所知的真理,活出所擁有的信心,就能做到我要你做的事情。」耶穌於是說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旨是要說明何爲基督徒。

還有許多其他意思,例如是指作爲神的兒女,作爲天國的後嗣。這可包含許多意思,但耶穌在這裏指出,我們要正視這個真理。我們要明白這真理最不折不扣的形式。基督徒是奴僕。基督徒服事神。基督徒不再屬於自己。耶穌告訴他們,這些真理是必要的。你不能說:「噢,如果你是這類人,我猜你能夠這樣生活。」耶穌的意思是說:「不是的,如果你是屬於我的,你就要這樣生活。」

成爲基督徒不只是成爲僕人,但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耶穌告訴我們的故事,我想真的是一盆冷水潑向臉上,令你非常難堪。事實上,只要你知道當耶穌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或比喻,沒有別的,他只想談談何爲基督徒。如果這就是成爲基督徒的全部意思,顯然不會很吸引人。耶穌要我們明白一些有關基督徒不可或缺的重要真理。

成爲基督徒,你便是主的僕人。意思是甚麼?這意味着責任。看看最後一個詞。我要你知道這是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現代人不喜歡這個詞。在1970年代美國紐約出現了胡士託音樂節(Woodstock)。胡士託音樂節極力提倡要否定責任。人們會問:「胡士託的意思是甚麼?」我會告訴你胡士託是甚麼意思。。與我年紀相若的人都參加過胡士託音樂節,不然也認識一些參加過的朋友。」

我告訴你胡士託是甚麼意思。胡士託嘗試否定所有責任。它歡呼指出沒有責任這回事。責任的意思是指有一些義務,不論感受和後果如何,我們都得去完成這些義務。有些義務不論我們的感受和後果如何,我們都要承擔,完成這些工作。責任這兩個字,耶穌指出僕人要履行其責任。可以吧。讓我們再深入探討。經文告訴我們成爲僕人是甚麼意思?

第一點,僕人要有才智和感情,而且明白神沒有欠他們甚麼。這是第一點。我告訴你們每一位,稍後會有好消息,但我們先用很少時間看看耶穌的意思。我不會這樣便進入另一個重點,請你留心聽我一會兒。經文裏「僕人」這個詞,在一些譯本中翻譯爲「奴僕」。希臘文這個詞用來代表奴隸或僕人。這不單純是指僱工。

這個故事關於一個農夫,他擁有一個小農場,農場裏有一個僱農。這個僱農是個僕人。我稍後會與你探討。這個僱農一整天都在工作,但當他回來時,農夫會不會說:「噢,讓我給你甚麼。你想要杯凍茶麼?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不會的,農夫會說:「你還有很多工作,替我拿晚餐來。」

當僕人完成所有工作,他不會期望主人賜予甚麼,相反僕人會說:「我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是個不配的僕人,只是在完成自己的職責。我不需別人鼓勵,退休時不用送我腕錶。我不在乎這些,因爲我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換句話說,僕人會對主人說:「你沒有欠我甚麼。」

你可知經文的故事爲何會這樣發展?僕人不是僱工。這是我們中國人讀聖經最難明白的一點,看到僕人或奴隸這些詞語,我們總是根據過去歷史上的制度來理解。過去的奴隸制度,主人擁有奴隸整個人,因此對奴隸有絕對的權力,想怎樣對待奴隸都可以。

我們這裏探討的不是這樣的奴僕。聖經中提到的奴隸或僕人,實際上可稱爲受契約約束的的僕人。這樣的僕人欠了債。那個年代,他們沒有破產這回事。現在破產時,政府合法解除所有債務。當你宣佈破產,政府會宣佈債項一筆鉤銷。相當方便。

可是那個年代,人們不認爲破產消除欠債是公平和正確的做法,因此你若是欠了債,債項遠不是你能力之內,這代表債主有權要你替他做事,直至債項還清爲止,這表示債主擁有你的勞動服務,但並非擁有你整個人。債主不可以想怎樣待你便怎樣待你。他只能要你爲他做事。你不能自由往其他地方,這是很大的損失。我當然並非說這種制度好。你不能轉換其他工作,不能找收入更高的職位。你要替債主做事,直至欠債還清爲止。

替債主工作可算是很好的待遇。爲甚麼?你若是研讀聖經,在馬太福音第18章就會看見債主無須這樣做。債主無須要你作僕人,直至你還清債項。他可以簡單的把你關在監獄。有誰記得馬太福音第18章?債主有權直接要欠債人坐監,不許他出來。因此替債主工作這個安排對欠債人是厚遇。

僕人進來,他因爲欠債所以要作奴僕。僕人欠債。僕人並不期待債主會對他道謝。耶穌不是要打破慣上的禮節,指出債主沒理由不說一聲道謝。耶穌描述的情景是僕人欠了主人,而主人沒有欠僕人,這就像神與人之間的情況。

這難道有點奇怪麼?我要告訴你甚麼是基督徒。除非你明白這真理,在理智和情感上接受這真理,否則你不是基督徒。表面上你顯然不是僕人。你要明白神沒有欠你甚麼。這會不會很嚴厲呢?好了,是這樣的。聖經指出,神創造你,所以你欠了祂一切。聖經指出,每一秒都是神在看顧你。

你知道,你是由無數看不見的原子組成,在每一個小小的原子中間是原子核,更小的電子圍繞原子核在轉。甚麼使原子整合在一起?甚麼使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甚麼使你的分子結合在一起?不要跟我說甚麼化學之類的道理,這是神的看顧。聖經說:「萬有也靠他而立。」沒有人知道萬有引力來自哪裏。全都在神的看顧下。

你欠了神一切,你沒有將祂放在首位,這是你欠了祂的。然而我們將許多事物放在首位,我們期望,有時更要求神賜予美好的生活,這是很可恥,而且不當的,你可這麼認爲?神沒有欠我們甚麼,只欠沒有把我們丟進欠債人的牢獄中。神沒有欠我們甚麼。基督徒就要明白這點。基督徒能明白這點,認識這個真理。

我要告訴你一些事,這是完全可行的。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曾經因爲生活不如意而向神發怒?你們多少人因此很沮喪?你們多少人感到罪疚?你們多少人因爲覺得神某方面虧待了你,以致你情緒崩潰?

這些想法背後有個假設。你並不像你所想的那樣受到苦待。所有忿怒背後都有一個假設。你只要放下這個假設,怒氣便會全消了。怒氣消後,你便不會再受到捆綁。你可知是甚麼假設?你假設神欠了你一個美好的人生。你可給我證據,證明是神欠了你?請你給我證據,證明神欠了你一個美好的人生。如果你放下這假設,抱持僕人的態度,你便不會這樣的生氣。僕人明白神沒有欠他甚麼。

第二點,僕人順從一切。(這是另一個不好的信息,但我們之後會看好的消息,不要擔心,只管聽下去。)換句話說,僕人的順從是沒有任何限制和條件的,即是主人吩咐的就是對的。經文說:「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

路加福音第17章11至16節記載:「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着,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

這個故事關於甚麼?這故事描述的就是耶穌剛說的真理。這些痲瘋病人請求耶穌醫治他們,你可知耶穌給了他們甚麼?耶穌沒有醫治他們,卻給了他們命令。你們許多人也知道,痲瘋病人不單身體患病。由於他們的病在那時是不治之症,因此他們承受的不僅是身體的痛苦,他們在社會裏還被排擠,活在社會邊緣。

痲瘋病人不僅患了病。社會上給他們一個標籤,一個法定地位。法律宣判他們爲被逐者。他們不能進城,因此經文說他們「遠遠地站着」。他們沒有走近耶穌,遠遠地站着,向祂呼喊。他們過去一向這樣向人呼喊,不能走近任何人。他們必須與所有城鎮保持一段距離,與所有人保持一段距離,他們除了身體飽受痛苦,還被社會排擠。

他們說:「耶穌啊,求你醫治我們。」你可知耶穌做了甚麼?看看祂說甚麼。祂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祭司是社會的衛生健康官,他們有權宣佈某個人患了痲瘋,即是宣判法定情況,他們也可以宣佈痲瘋病人得潔淨,無須再受社會排擠。經文告訴我們,耶穌沒有醫治他們,反而給予他們一道命令:「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

現在要是我們就是那些痲瘋病人,我們會做甚麼?你望見自己的身體滿布痲瘋,會說:「我是不會被愚弄的,你在說甚麼?」耶穌的命令就像對一個瞎子說:「把球扔給我。」你說:「我們求你憐憫我們,你卻要我們帶着一身的痲瘋去找衛生官?你要我們成爲人家的笑柄麼?他們或許會加重我們的懲罰。這真是瘋了。」可是他們都聽從了耶穌的命令。

親愛的聽眾朋友,僕人就是要順從一切的吩咐去行。耶穌要帶出這個信息。僕人的心態應該是這樣的,你若只在明白的時候才聽從,你便無法得着潔淨。此外,這也不算是順服。如果你聽從的指令,都是那些你能夠明白原因的事情,或看似於你有益、看來很合理的事情,或看來可以有回報的事情,你知道這表示甚麼?你並不是真的聽從那些指令。你只是認同,並非聽從。

假如你的順從有任何先決條件,根本就算不上是順從。這裏有許多比喻,我只舉幾個。《我心爲主的家》(My Heart – Christ's Home)這本小書是最好的例子。假如你邀請耶穌進到屋內,說:「主啊,這是禰的房子,但禰不能進房間。」看這個比喻是甚麼意思?要是這所房子是耶穌的,但你卻告訴祂那裏可以進去,那裏不行,這便算不上是耶穌的房子了。你可以說,這是耶穌的房子,但事實卻不是。

若你是帶着條件來,假如你說:「主啊,這些吩咐看來合情合理,我會照做的,但那些則不是這樣,我照着做的話會很難堪的。」這樣你根本不是順從。你並沒有放下自己的想法。你根本不是一個僕人,神不是你的主人,只不過是你的顧問。你在說:「主啊,我很高興接受你的意見,我會好好想一想的。」你看,假如星期二你接受祂的意見,說:「我會做的。」但若你有可能不順從時,難道你敢說:「我已經聽從了。」?若是到了星期三,你斷定這是個壞意見,你的順從也不算是順從了。

僕人甚麼事情都會做,僕人是不會講條件的。僕人只會說:「不管怎樣都要照着做。」你可明白?那些痲瘋病人要是光坐在那裏,說:「抱歉,我不會遵從你的吩咐,除非我覺得我可以這麼做。你若先潔淨了我,我便會聽從你。」那些痲瘋病人照着耶穌的吩咐做,能力便臨到身上。

聖經給我們的教導都是這樣。聖經指出,你要寬恕得罪你的人。聖經說,你必須要信守承諾。聖經說,你要作什一奉獻,將你的財富十分之一奉獻出去,用在神的聖工和賙濟窮人上。聖經說,你不可有婚外情,必須節制情慾。聖經都是這一類教導。你若說:「我自覺能力不夠。」會出現甚麼情況?你若說:「只有合理的我纔會順從,只有於我有益的我纔會順從,只有當我覺得能力足夠纔會順從……」對於這些痲瘋病人來說,力量是在他們勇往直前時出現,醫治則在他們聽從吩咐時賜下。

你不會對神說:「使我的生命完整,爲我做一切的事情,這樣我便會成爲你的僕人。」這樣的話,你便不是僕人。你只是認同神,不是在聽從祂。這代表神是你的顧問,不是主人。僕人心裏有這樣的信念:「你沒有欠我甚麼,我知道自己欠你多少,我欠你一切。我會完成自己的任務。」

最後一點是個好消息,但在討論最後一點之前我還要帶出一個信息。我想你明白這個特別的想法,僕人會認爲神沒有欠他們甚麼。一方面,僕人會說:「這是我的職責,不用明白甚麼,不用得到快樂,只須做正確的事。」然而這對現代人相當艱難。許多人接受基督信仰,無非是由於愛和喜樂,但說到作基督的奴僕,他們便變得非常冷淡,原因便在於此。

美國著名的福布斯雜誌(Forbes Magazine)曾經大篇幅探討過一條問題:「我們爲何如此不快樂?」有沒有人看過這篇文章呢?這是很有意思的。在雜誌裏,他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前提,我想你們都會認爲這假設前提理所當然。這假設前提是我們比祖先遠遠不快樂得多,透過前人的日記、日誌和記錄,對歷史作出客觀的觀察後,顯示現代人終日投訴抱怨,比我們祖先遠遠不快樂得多。然而我們的生活水平則遠遠比祖先好。

我們要解答的問題,就是爲甚麼會更不快樂?爲何我們應該比任何一代更快樂的,但我們卻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社會更不快樂?你可知最好的答案大概是甚麼?這是十分簡單的。現代的社會是隻相信只有今生今世的世俗社會。你可知甚麼是世俗社會?基督信仰一直以來與所有其他宗教和哲學有一個共通點,但如今卻出現了變化。

世俗主義者說:「我們對於時空裏的一切,此生的所有,都一無所知。」現代人很多都相信只有今生。過去的社會總是建基於某些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認爲有兩個世界,今生和來生。所有其他宗教都明白今生十分短暫,充滿艱苦、破碎和野蠻。來生則是充滿喜樂。來生是個美麗的地方,快樂無窮。

因此,我們在此生要做的不是尋求快樂,而是追求美善。我們在今生要活出來生的價值,因爲今生會過去,來生則是永遠的。你可發現從前的社會,不管是何宗教,總建基於這種今生和來生的想法,我們在此生要做的不是尋求快樂,而是追求美善。你可看到麼?

在歷世歷代的人中只有我們這代人說:「我們只有今生,因此要及時行樂。你只有一次的生命,所以要盡力抓住所有快樂。」讓我簡單給你一些建議。你期望這世界給你快樂,你會徹底失望。你會比任何一位祖先更不快樂,因爲你要求世界給你一些它無法給予的東西。

思想一下,看看那些大山,壯麗的大山。咒罵大山沒有用的。欣賞大山其實有許多角度,你若是想讚賞大山,想象一下站在山頂的視野,想象那種涼快,想象那壯麗懾人的景象。若你是一個慢跑選手,在山上紮營,想試試身手卻找不到平坦可以慢跑的空地,你若是想生它的氣,真的可以爲此惱怒。

你於是起來,用腳踢大山,咒罵大山,心想:「多可怕,這是怎樣怕人的東西。我是慢跑選手所以寧願這座山不存在。」儘管你很有道理生大山的氣,咒詛大山,但它就是大山,讓人在山上盡情地喊叫。你因爲它是大山,便踢它、罵它、咒詛它,這便十分愚昧。你更應學懂欣賞它的作爲,它給了你甚麼。大山不能給你的是一條平坦的緩步徑,但它能給你更多其他的意義。

爲甚麼當這一生無法給你快樂時,你便要狠狠踢它,咒罵生命?你假設了今生要給你快樂。聖經指出人生不會盡如人意,所有宗教信仰也認同這點。因此追求快樂不是你生存的理由。你能得到快樂是很棒的,可是若這是你作決定時的理由,是你生存的理由,你就會被幻象迷惑,這就像因爲大山沒有給你一條舒適的緩步徑,你便要狠狠踢它。

你最好不要再爲人生的意義迷失下去。人生就是人生,此生就是此生。基督的僕人能夠明白這點,不會經常哭泣,也不會充滿自憐,總是說:「爲何世界不能給我想要的事物?」基督的僕人事實上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基督的僕人往往只想要一處可以服事主的地方,不管發生何事,在那裏可以完成神託付的工作。

第三點,你如何得着服事的力量?因此,我要探討10節之後的幾節經文,因爲我相信痲瘋病人的故事,對於理解這個小小的比喻起了關鍵作用。十個痲瘋病人中的其中一個回來,俯伏在地,他說了甚麼?他讚美神,感謝耶穌。他俯伏在地時,你可知代表甚麼意思?這是順服的表示,這是僕人的表示。你俯伏在地,說:「我屬於你,你是我的主人,請命令我。」

你可看到欠的是甚麼債?你可知基督僕人欠的是甚麼債?如果你是一個基督的僕人,但欠的債是律法的債,是期望祝福的債,假如你說:「我要服事神,因爲心裏感到的虧欠,是我要有一個美善的生命,避免下地獄。我真的要活出美善的生命,這樣神便會祝福我,應允我的禱告。」

你或許不相信地獄,但你要明白,你會成爲許多事物的奴隸,欠許多事物的債。或者你可以相信:「神沒有欠我甚麼,我也知道此生不一定快樂,但我會順從神的旨意。」然而甚麼力量推動你?甚麼的債使你一直成爲僕人呢?假如是律法的債,是責任的債,你帶着這樣的債說:「我想做這些事情,這樣能更值得神喜歡,配得神的恩典。」這麼說的話,你同樣是受到迷惑的人。你會受到咒詛的。

如果你想有個很棒的例子,看見受律法咒詛的僕人是怎樣的,請你看一看電影《告別有情天》(The Remains of the Day)。這齣電影講述一個男士很有責任感,但這只是責任主義。他爲了責任而承擔責任,盲目的執着責任,不問情由的執行責任,他的生命最後一塌糊塗。我們說的僕人不是這樣的。你可明白,那個痲瘋病人成爲僕人,他所欠的債是愛的債,因爲他已得到潔淨。

耶穌很多時用痲瘋來比喻救恩,因爲治好痲瘋病人,不僅是潔淨他身上的污穢,還使他有了合法的身分。你改變他們的法律地位,同時抹去痛苦和身體上的煎熬。成爲基督的僕人,就是要明白耶穌基督清償了罪債,因此你服事神,不是出於希望使祂能愛你和接納你。

看看經文說甚麼。那個痲瘋病人回來高聲讚美神,俯伏在耶穌腳前。假如你的服事、僕人的心態和熱情均是出於感激的快樂,出於無比的感恩之心,這會是一股很大的力量。有首詩描述了這樣的僕人之情:

每日蒙主施恩無限,負主恩債有千萬!願主恩典如煉牽連,系我心在主身邊。

你可知主餐有何含義?這是紀念耶穌怎樣潔淨你,回想祂的成就,高聲讚美神,以僕人的身分俯伏在祂面前,說:「有甚麼在感動我,帶我進到禰面前。每日蒙主施恩無限,負主恩債有千萬!」現在責任的意義,跟《告別有情天》裏那位男主角的責任有很大不同。偉大的詩歌作者約翰‧牛頓有首詩這麼說:

我的喜樂和勞苦,從前彼此對立;因見耶穌的榮美,兩者合而爲一:

我的喜樂和勞苦,從前彼此對立。換句話說,當我以爲神只是個專制的君王,我得順從祂,或者順服祂纔有可能上天堂。我知道或者可以選擇玩樂,世界所認定的喜樂,或者更進一步順從神。許多人都說:「我希望有一天成爲基督徒,但我想先玩樂,享受人生。」我的喜樂和勞苦,從前彼此對立。但當你看見基督的榮美,兩者合而爲一。這裏是另一首詩歌:

仰望基督成全律法,聽見祂赦罪慈聲,奴僕今成神的兒女;欣然選擇服事神。

親愛的聽眾朋友,我們比僕人的身分更尊貴。我們不比僕人的身分低微,而是遠遠更加尊貴。我們是神的兒女。一方面,我們是兒女,俯伏在神的腳前,說:「給我命令。每日蒙主施恩無限,負主恩債有千萬!」我想你這麼做。你若是明白這真理,接受基督爲救主,領聖餐時你會做甚麼?你會望着聖餐,說:「基督的身體和寶血潔淨了我。」

看看耶穌,祂被破碎,像痲瘋病人一樣被排擠,貧窮潦倒。痲瘋病人是甚麼?痲瘋病人就是患了病、生命在瓦解的人。耶穌成了痲瘋病人,使你能得完全。耶穌被破碎,使你能得完全。我告訴你,你要這樣做。你要回去祂那裏,高聲讚美神,俯伏在祂腳前,說:「求禰使我比從前更像個僕人。」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讓我們真的明白耶穌爲我們成就了甚麼,使我們比從前更像個僕人。沒有自憐,不再時常尋問爲何生活未如人意,不再時常追求快樂。

天父啊,如果我們更像僕人,更少像個哭喊的嬰孩,我們可以有多剛強,多穩固。求禰幫助我們明白禰的愛子爲我們犧牲,祂如何潔淨我們,祂如何成爲痲瘋病人,使我們得着完全。求禰幫助我們知道唯有這樣才能成爲好僕人,這是唯一得着穩妥的方法。求禰幫助我們成爲更好的僕人,因爲我們明白禰有多愛我們,這份愛已犧牲了許多。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