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耶穌的比喻」系列——「兩個欠債人的比喻:論敬虔」這個題目。
今天,我們會看路加福音其中一個比喻。我希望大家留心這個比喻,它記載在路加福音第七章36至50節,這是關於兩個債主的比喻。
36.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37.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38.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39.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40.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西門說:「夫子,請說。」 41.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 42.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那一個更愛他呢﹖」 43.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穌說:「你斷的不錯。」 44.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 45.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 46.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 47.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48.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 49.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50.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
這是神的話。
我在這幾個節目中跟你們讀這些比喻,是希望你們從中學會一件事,就是當耶穌說:「我有話要對你說。」你就要逃跑,因為祂正準備投出一個手榴彈──一個知識上、靈性上的手榴彈,而不是一個實體的手榴彈,但它同樣會爆炸。經文說耶穌獲邀到法利賽人西門的家。請記住法利賽人是非常有錢的宗教領袖,而耶穌比任何人都更不滿法行賽人,祂從未停止批評他們。
所以,法利賽人通常都不會與耶穌扯上關係。因此,這個西門是特別的。他對耶穌感興趣。他就像同樣也是法利賽人的尼哥底母一樣,想更加認識耶穌。他有一顆開放的心,在其他法利賽人身上是找不到的。他充滿好奇心,對屬靈的事感興趣。
西門邀請耶穌到他的家,耶穌側臥着吃飯,因為當時的人不是坐在椅子上吃飯,而是臥在躺椅上。他們用左手肘支撐着身體,右手通常就用來進食。所以,他們的腳不是在桌子下,而是躺在椅上。
聖經說有一個女人從耶穌後面出現,挨着祂的腳哭起來,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把香膏抹上。這個女人是個罪人。她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人,她是一個妓女。西門馬上就想:「這個耶穌說自己是神聖的,若是這樣,他一定知道那個女人是誰。如果他知道那女人是個罪人、是個妓女,而自己是神聖的,就不會和她扯上任何關係。」
你必須明白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情境。試想像一下,如果你和朋友在飯店吃飯,忽然來了一個人──看她的打扮,她顯然是個妓女。她來到其中一個男人的腳前哭起來,弄濕又擦乾他的腳,又親吻他的腳,想像一下那人多麼尷尬。想像那些嘲笑聲或奇異目光,或者有人會皺着眉頭說:「下一步是什麼?」這樣的事在現代或過去都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
耶穌察覺到西門不但不喜歡這女人的行為,甚至還在心裏說:「這個人的行為證明他不是先知。」於是耶穌說:「我有個故事要告訴你。」故事中有兩個欠債人。他們都欠了一個債主錢,如果無法償還,就要進監牢。其中一個欠了五十兩銀子,大約是當時一年的薪金。另一個欠五兩銀子,大約是一個月的薪金。
重點是他們都欠了債,卻無力償還。債主都免了兩人的債。然後耶穌問:「哪一個更愛債主呢﹖誰人更快樂滿足,對債主更加心存感激呢?」西門想了想,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所以說,當耶穌說:「我有話要對你說」,你就要加倍留心。
耶穌的意思是:「西門,你和這個女人就是那兩個欠債人。這個女人愛我。她熱切地尊崇我,她進來擁抱我,做這一切來表達對我的愛,但你卻沒有這樣。你是比喻中的欠債人,她也是。」
耶穌的話和教訓非常重要,我們來看看原因。這裏有兩類人:那個女人和西門,他們兩人都想見耶穌,他們都在耶穌跟前,聽耶穌的教導。其中一人更新改變了,另一人卻感到震驚。前者心中湧流着愛和喜樂,生命得到轉變。後者卻無動於衷、表現冷漠,並充滿疑惑。其中一人被責備,感到困惑和憤怒,另一人卻完全改變過來。
為甚麼會有這些差別?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各人都在耶穌面前。你現在不只是聽我說話。耶穌基督就在這裏。祂今天仍能像昔日對待那女人一樣對待你。當你讀耶穌的事蹟,向祂禱告,想到祂,都是來到祂面前,我們每個人就是西門或者那女人。
你們可能像西門一樣走開,表現冷漠、沒有改變,有一點困惑或有一點生氣。或者像那個女人一樣完全改變過來。你是哪一個呢?你像西門,還是那女人呢?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兩個人都站在同一個人面前,尋求同樣的事,聽着同一個信息。其中一人改變了,另一人卻沒有。其中一人獲得耶穌讚賞。耶穌說:「你為我做了這些,又做了那些。」如果有一個你非常仰慕的人對你說:「你真棒!」你知道這是甚麼滋味嗎?
其中一人獲耶穌稱讚,另一人卻被耶穌責備;其中一人改變了,另一人卻沒有。是甚麼造成這樣的差別?我想告訴你們,兩人之間的差別在於他們的靈性狀況。他們來到耶穌面前時,是處於兩種不同的靈性狀況。我們來扮演醫生的角色。我來告訴你們兩種狀況的徵狀,你就可以診斷出背後的成因。以下是這兩種狀況的症狀和成因。
首先是徵狀。讓我告訴你有甚麼測試可以顯示真正的基督信仰和普通宗教信仰的分別,也就是那個女人和西門的分別。我會告訴你們三個徵狀,但它們其實是一樣的。
西門帶着理性冷漠地來到耶穌面前,而那個女人是全心全意來到耶穌面前。試想像一下,當耶穌說:「西門,為甚麼你沒有親吻我?為甚麼你沒有擁抱我?為甚麼我進來的時候,你沒有流淚?」西門會有甚麼反應?西門可能會說:「你在開玩笑吧?你想要我怎樣?我請你進到我家裏,來吧,我們交談對話。你不是真的想我擁抱你,要我流淚並擦乾你的腳吧?你不是真的要我這麼熱情地迎接你,做這麼一大台戲吧?」耶穌說:「沒錯。」
你會發現,西門帶着理性抽離地來到耶穌面前,這就是他與那個女人的分別。西門根本不是全心全意來到耶穌面前。他沒有真的讓耶穌進入他的內心。他有很多疑問,他想跟耶穌辯論。他想耶穌回答問題,在頭腦上測試祂。那個女人卻深深被感動,她不只是在頭腦上聆聽耶穌的信息,她還流淚。當中包含她的意志和情感,她整個人都投入其中。
西門帶着理性而來,那個女人卻全心全意來到耶穌面前。前者只想以理性向耶穌說話,後者卻讓耶穌向她整個人說話。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兩者的分別,這是另一個症狀。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人說:「基督徒只是那些對基督感興趣的人,他們學習基督的教導,並努力跟隨基督。」西門與那女人都是這類人,他們聽基督的教訓,學習祂的話,都顯示出對基督的興趣。
西門是法利賽人,竟然讓耶穌進他的家,這是令人驚訝的事。他們兩人都說:「我想祢進入我的生命。」他們都聆聽耶穌的教導。教會都有這兩類人。他們都說自己相信耶穌,但那不是他們之間真正的差異。西門只是帶着理性抽離地來,但那女人卻全心全意來到。
西門操控整個會面,那個女人卻讓耶穌來掌控。西門接近耶穌的方式,是許多人採用的方式。西門正在對耶穌進行面試。換句話說,他是說:「耶穌,我觀察你好久了,你行神蹟,那真是非常了不起。我也聽過你的教訓,也是不同凡響的。我想知道以你作為生命中的牧者和指導是否有利。所以呢,請你先填了這份表格?」
換句話說,西門在控制全局。耶穌好像應徵者,西門正在考核耶穌,看看祂的想法。你也曾對耶穌進行這樣的面試,這意味着你沒有把自己交託給耶穌,你操控全局。如果有人對你進行求職面試,而他們真的非常需要你,他們無法找到其他像你那樣能幹的人,你知道面試會怎樣。他們不露聲色,不會對你說:「我們需要你。」因為他們想討價還價,控制全局。他們不想你知道他們有多渴望聘請你。不然,你會讓他們在洽談時處於下風。
人們透過面試去測試到底是我想要你,還是你想要我。我們都害怕把自己完全交託給對方。但耶穌不容許人以這種方式來親近祂。耶穌不像那些在門外派發試用裝的商店,也不是要來接受你面試,看看能否當你的主和救主。相反,經文告訴我們那個女人所做的事,她將自己全然交託。除非你願意全心全意來到耶穌面前,全然交託,否則你甚至無法跟耶穌說話。
我來定義何謂交託。交託就把自己完全傾出,到完全脆弱的地步。沒有到完全脆弱的地步,就沒有交託;沒有交託,就沒有建立關係。這道理放諸四海皆準。
沒有到完全脆弱的地步,就沒有交託;如果沒有交託,你就輸了。建立關係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想認識另一個人?你就要開放自己,你要讓他們對你有所認識,你必須投入其中。
那會使你變得容易受到傷害。當你與某人非常親昵,他們可能會扭曲你。當你開放自己,告訴他們更多自己的事,他們可能會利用那些資料。你們很多人因此被利用。你討厭那種脆弱的處境,所以你不會讓自己變得容易受到傷害。故此你也不會交託自己。
你不對任何人作出交託,你會因此變得極度孤單。我們都討厭這樣!沒有不用交託的關係,也沒有不顯露弱點的交託。我們都討厭這樣!所以我們表現冷漠,我們對別人進行面試,我們給自己保留選擇的餘地,我們不相信任何人。然而,你這樣做就無法在生命中關係建立。更何況如果你想與至高者建立終極關係,你必須全然交托。
那個女人做到了,可是西門沒有做到。那個女人是怎樣做的?是藉着奇妙的方式。她帶來一玉瓶香膏。很可能她跟許多妓女一樣,把香膏掛在脖子上。當時妓女都習慣在項鍊上掛上一小瓶香膏。
那是誘人的工具,可以使她變得誘人。這可以說是一種化妝品。這是她謀生的工具。這是一種交易的行當。當她把頭髮放下來,並除下那瓶香膏,你知道這意味着甚麼嗎?一個女人在公眾場合把頭髮放下來,是十分可恥的事,她的丈夫甚至可以因此提出離婚。一個女人若把進行交易的行當拿下來,然後倒在耶穌的腳上,這意味着她認為那些香膏有了更好的用途。
她生命的方向正在改變。我們很多人很容易會想:「我可以讓耶穌進入我的生命,但祂只需要給我一些個人的平安和啟發我的人生。」然而,事實上如果我們不徹底變得脆弱,我們無法與耶穌建立任何關係。那意味着你要讓耶穌成為你一切的主人,包括你的工作、行為、品德、你花錢的方式、你的人際關係、你的親密關係、你的心思意念,總之你的一切!
你無法自己控制一切,同時又與耶穌建立關係。完全不可能。你看看西門,再看看那個女人,看看她做了甚麼。我們當中有誰想要跟這個女人比較一下嗎?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脖子上都掛着一小瓶香膏,就是對我們很重要的東西。你要把香膏抹在某人的腳上。你要為某人或某些東西而活。誰佔據了你的心?你到底為誰無怨無悔、全心全意而活?
不論那個人或者那樣東西是甚麼,它們可否像耶穌那樣使你滿足?他們可否像耶穌那樣,永遠不失信於你?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我嘗試說明西門與那女人之間的對比。一個真基督徒與一個宗教信徒的分別,不在於基督徒是有道德的,而非基督徒就沒有道德。不是這樣,在這個例子中,西門是有道德的,那女人卻過着不道德的生活。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分別,也不在於前者對耶穌和祂的教訓感興趣,他們研究祂的話,也仿傚祂,而後者卻不然。西門與那女人都是這樣。
真正的分別在於那女人全心全意來到耶穌面前,她願意把整個人交託給祂,她放棄自主,她讓耶穌掌管一切。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西門堅持以對待其他客人的方式對待耶穌,而這個女人卻讓耶穌居首位。
當西門聽到耶穌說:「為甚麼你不擁抱我,也不親吻我?為甚麼你沒有為我流淚?為甚麼我進來的時候,你不親吻我的腳?」他一定十分惱怒。西門心想:「少來這一套!我讓你進到我家裏。你在說甚麼?你還想要甚麼?」他堅持把耶穌當成其他人那樣看待。然而,耶穌所受的待遇不應跟其他人一樣。為甚麼?
要麼耶穌就是祂所說的那一位,是神的兒子,是你的創造主,是你的救主。祂與眾不同,所以不要把祂當作一般人來對待;要麼祂就是個騙子,是假冒的,是個瘋子,或者有精神病。祂與眾不同,我們怎能把祂當作一般人來對待。祂要麼就該被剷除,被人唾罵,要麼就該受到像那女人給祂的待遇。
那個女人把香膏瓶從脖子上拿下來,那可能是她所擁有最貴重的東西。她這個行動是表示:「主耶穌,祢不是我生命中其中一部分。對我來說,祢比任何事物都更重要。祢是最寶貴的!」法利賽人西門就像很多人一樣對待耶穌。他們說:「好的,耶穌,我對你感興趣。我飲食有規律,我有自我節制的本事。我有支援小組。可能耶穌也可以幫助我!」還有一點。
這個女人沒有這麼說。真正的基督信仰與宗教信仰的分別,在於宗教信徒的人是利用耶穌去幫助他得到其他東西。真基督徒卻說:「耶穌就是我所渴慕的一切。」舉例說,一個宗教信徒會說:「我一直都相當不錯,可是我很生氣。為甚麼?因為雖然我相當不錯,也挺有道德,現在卻還未結婚,我一直想要結婚。為甚麼我還要事奉神?」
又或者說:「我相當不錯,也挺有道德,可是我父母從沒有愛過我。他們傷害我,忽視我,侮辱我。既然神不給我基本的、快樂的家庭,為甚麼我還要事奉祂?」「我相當不錯,也挺有道德,我的事業卻飽經挫折。我非常努力工作,非常勤奮,循規蹈矩,神卻不給我辛勞後應得的成果。為甚麼祂不給我?」
當你說:「既然神不給我這樣、那樣,為甚麼我還要事奉神?」這表示你把這些東西當成神,它們才是你真正活着的目的。換句話說,你說:「如果我不可以同時擁有神和這些東西,我就兩樣都不要。如果神不讓我得到我所需要、所渴望的東西,那麼這個神你要吧。」人們心底藏着這些話,而大部分人在傳道牧者面前說話都非常謹慎。
他們不會用低俗的字眼,但他們會說這些話。他們不明白這是多麼糟糕的事。你不知道這是多麼鮮為人知的。西門與那個女人之間有所分別。那個女人說:「在我眼中,再沒有甚麼比祢更寶貴。主耶穌啊,我不會再對祢生氣,因為我的生命中再沒有其他東西了。我把生命中的一切傾倒在祢腳上。擁有祢就擁有一切所需,就擁有一切渴望得到的東西。我不會利用祢,以祢為達成目的的手段。我不會再操縱祢。祢不再是我生命的其中一部分。祢是我的主!」有一首詩歌這樣寫道:
我的愛,全歸袮,傾倒如珍貴香膏 我一生,全然歸袮。
那女人就是這樣做。你明白真正的基督信仰與信奉宗教之間的分別嗎?這分別從何而來?我是說真基督徒是更殷勤的人嗎?我是說西門的問題只是他不願意交託和不夠殷勤嗎?那麼我們只要比前更加努力就可以了嗎?
真正的基督信仰與信奉宗教之間的分別,不在於基督徒比其他人更虔誠、更順服或更殷勤。並不是這樣。我們來看看這些徵狀背後的成因。我們從兩者的徵狀看到他們有分別,成因是甚麼呢?耶穌在比喻中一一道出。
第二是成因。這個比喻是非常特別的。你不感到驚奇嗎?我是說,牧者們總是為之驚奇。牧者常常站起來說:「聖經教導我們,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為你還清罪債,以致神可以張開雙手接納你,並成為你的天父。」總是有人相信。但是,也有人懷疑這說法,他們對於聖經的一致性與權威性,以及神是否存在等想法充滿疑問。我現在不會討論這些。
你們有些人可能正面對這些難題,可是現在我們的對象是西門和那個女人,他們都相信神,相信自己是罪人,相信自己曾經犯錯、做錯事。他們都相信自己需要得到寬恕。他們都聽過耶穌說:「我寬恕人。」作為一個傳道人,我卻聽過很多人說:「我知道我蒙寬恕了,那又怎樣呢?」
他們仍然不快樂,仍然很憂愁,很沮喪。他們仍然厭倦自己的生活。反之,其他人說:「我竟然獲得寬恕!」他們為之震驚,他們的生命湧流着愛、喜樂和力量,這兩類人的分別就像西門與那個女人。究竟是甚麼造成了兩者的差異?並不是因為那個女人更守紀律,或者因為她願意獻上更多而更殷勤。
聽眾朋友,如果讓這兩類人來試做一下性格分析測驗,看看他們之中誰比較有紀律。你猜誰看來會比較虔誠,更有紀律,更加毅力?答案是西門。如果你以為這就是他們之間的分別,你就錯了。讓我來說明他們之間真正的分別。
耶穌說:「西門,你不明白福音的真諦,這就是你跟那個女人的分別。你不明白你的罪有多深重,你不明白救恩的代價。如果你真的明白,真正領會這一切,你就會跟這個女人一樣改變過來。」我會扼要地講述這點,並且告訴你們是怎樣從這個比喻中得出結論,但請聽着,不論你是誰,不論你是不是基督徒,不論你知不知道自己是基督徒,或者你不肯定自己是不是,以下就是我的論點。
耶穌說:「如果你的生命沒有喜樂,以及因悔改而有的喜樂……」你看,就好像那個女人,即使她承認自己犯過多少錯,即使當她看到自己的罪,這些罪污卻沒有減少她的喜樂。事實上,當她越為自己的罪深感懊悔,她就帶着越多的喜樂和平安離去。
我的論點是,如果你沒有活出犧牲的愛,你內心沒有平安,你難以愛那些糟糕的人,你無法享受生命,你無法滿足於神所賜的平安,如果你總是批評、抱怨、自憐,挑剔身邊的人,那麼你就不明白福音的真諦。你以為自己明白,其實並不明白。
這對我來說是真的。如果我今天對我的妻子脾氣暴躁,與妻子相處得並不快樂,覺得身邊每個人都在中傷我……你以為牧者不會這樣子?我會這樣,你也會這樣。你可能試過這樣子。如果你是基督徒,而你試過這樣子,你就像西門(擅於說長道短,而且脾氣暴躁的法利賽人),而並不像那個女人(一個已經改變的人,她願意捨棄一切,說「我擁有耶穌,就已擁有一切」),因為到今天你仍不明白福音的真諦。
你們有些人從來都不明白福音的真諦,你們不是基督徒。你們只是信奉宗教。你們很多人是基督徒,可是卻沒有活出福音。今天你們沒有再一次經歷福音,不然你們就能夠像那個女人一樣心滿意足。這就是耶穌在比喻中想要表達的信息,你必須要明白。
當你成為基督徒,並且每天在福音中更新自己,你都要明白這信息。當你成為基督徒,以及未來的日子,都要一直謹記這信息。首先,兩個欠債人的比喻告訴我們關於罪的特別之處。西門和那個女人都知道自己是罪人。這個法利賽人熟讀聖經,他知道自己是個罪人。
耶穌就是這個比喻中的債主,而西門和那個女人是欠債人。那個女人欠了五十兩銀子,而西門欠了五兩銀子。五兩跟五十兩有甚麼分別呢?有些人讀到這裏,會膚淺地認為:「這比喻的意思是,那個女人比西門更需要耶穌,更需要救恩,因為她罪大惡極,道德敗壞。她犯了十誡,所犯的比西門更多,所以她比西門更需要救恩。」
耶穌的意思正好相反。有些人可能會想:「那些在貧民窟裏頭的人、生活一塌糊塗的人、在牢獄中的人,才需要重生。他們需要改變,然而我們其他人真正需要的不過是一些指引。我們只需要道德更新,不要期望我們來一次生命的巨大淨化。」耶穌要說的正好相反。
這個比喻的微妙之處就在於此。對於欠債人的欠款,耶穌怎麼設定也可以,祂可以說:「一個欠五兩銀子,另一個欠五十萬兩銀子。」重點是,耶穌說得很清楚:「兩個人都無力還錢。他們都是一毛錢也還不了。」在法律角度來說,他們的處境完全一樣。
雖然在某程度上,一方欠債比另一方多,一方所犯的罪比另一方多,然而,其實他們的處境都是一樣。這就是比喻的精彩之處。因為如果他們無法償還債項,他們就會失去一切,他們就要坐牢。所以不管那女人欠債多少,不管所欠的是否比西門多千萬倍,其實並沒有分別,事實上他們都面對同一處境。
讓我告訴你們一個類比的例子。有一個人被殺了。有人拿起了一把小匕首刺進他的肋骨,然後再刺穿心臟,他就死了。有另一個人被殺了。他被手槍射殺,全身有超過一百顆子彈,他也死了。請問誰死得比較嚴重?
「那取決於你怎麼看了。你可能會說是第一個……」不,你不可以這麼說,事實上他們都死了,只是一個死得比較好看,另一個死得比較難看。他們都處於一樣的狀況。耶穌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是非常驚人的。你看到這是多麼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嗎?耶穌正在對那個法利賽人說話,就是那些講求道德,既熟悉聖經又極其虔誠的人,他們待人友善、誠實,慷慨地施予金錢等等,耶穌正在跟他們說,他們跟那個女人也是一樣。
耶穌看着西門,說:「我想你知道你跟那個女人沒有兩樣。你也一樣無法還錢,也一樣要受到懲罰,也一樣被定罪。你跟她沒有分別。」現在,有沒有人感到困惑,說:「這怎麼可能?像那個女人一樣污穢的人,怎麼可能跟一個有良好德行的人比較?耶穌怎麼可以說他們都同樣有罪呢?」
親愛的聽眾朋友,如果你不明白這種罪的概念,你就無法成為基督徒。耶穌說的正是這個意思。這就是西門與那女人的分別。你知道罪是甚麼嗎?請再看那個比喻。耶穌就是債主,在某程度上,這些人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耶穌,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借用的:你的身體、你的頭腦、你的能力,你的一切!你們有些人說:「我擁有的東西,都是我努力得來的,我所得到的東西,都是我辛苦爭取的。」
對,你努力工作,但是你憑甚麼可以努力工作呢?你的天賦是你努力賺來的嗎?你的智商是你辛苦爭取回來的嗎?你的健康是你辛勤換來的嗎?你辛勞工作去賺取很多東西,但你所憑藉的,完全是神賜給你的東西。聖經說,神賜給你一切。你的一切都是屬於神的,所以,你必須倚靠祂而活。你所擁有的東西都不是你的,你要做個好管家,活出倚靠神的生命。
雖然定義罪的方式有很多,不過我想跟大家分享這個定義。罪就是你不想靠神,你想獨立自主;罪就是你想否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借來的;罪就是你想抗拒一個事實,那就是你所擁有的都是借來的,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屬於神。罪就是你不想靠神,只想自己作主,完全不需倚靠神。
基本上,有兩個方式去達致這個情況:透過接受宗教信仰和拒絕宗教信仰。所有人都說:「對啊,如果你拒絕信仰,拒絕教會,拒絕神,過着不道德的生活,這種人明顯就想要過自己作主的人生。」然而,那個虔誠的西門也過着獨立自主的生活。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好行為和善行可以讓你進入天堂,你就是在拒絕以神為你的救主!
現在就窺探你的內心,看看你心底的罪有多深重吧!你們有些人準備了人生計劃,事情卻未如理想。為甚麼你如此憤怒?為甚麼你如此灰心洩氣?我來告訴你原因,那是因為你不接受依靠神的智慧!
你想要控制一切。你希望事情都按照你的計劃。為甚麼你這麼憂慮?為甚麼你晚上無法安睡?我這番話是對所有聽眾朋友說的,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我想你打開心房,看看你的罪有多深重。你的罪就是你想要獨立自主,不倚靠神。你厭惡倚靠神!順心
即使你成為了基督徒,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不斷困擾你。你厭惡倚靠神!那解釋了為甚麼有些人非常討厭事情超出自己預料之外。你選擇了某職業,你不確定會不會成功。你不知道自己能否保住自己的工作。你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真的想和你結婚。你不知道婚姻會否長久。當你控制一切,所有事情都在預料之內,你就很高興;一旦事與願違,事情沒有按照計劃發生,一旦你失去方向,要見步行步,你就不安。你遷怒於神。
為甚麼你生氣?很多時候,當人們說他們對神有多生氣的時候,我就坐下來聽他們說。其實他們說的都是:「我感到很憤怒,因為我得倚靠祂的智慧,而不是靠自己的聰明。」或者是當你失敗的時候,你就感到討厭!你十分自責,你不會原諒自己。這是怎麼了?
「我就是無法原諒自己。」這句話聽起來很崇高,其實它真正的意思是:「我不想倚靠任何人的幫助,我不要任何人擔當我的罪,我不要神為我捨身流血。我應該已經夠好了,我應該已經夠自律、夠道德、夠聰明了。」你不斷自責,聽起來真的品格崇高,對不對?可是它真正的意思是:「我拒絕倚靠神的寬恕,我拒絕倚靠神的智慧!我討厭這樣!」
親愛的聽眾朋友,在耶穌基督來打開你的雙眼之前,按你的本性,你只想過自主的人生,不論方法是藉着接受信仰,還是拒絕信仰。你討厭神,悖逆神。那個虔誠的西門,雖然嚴格地根據律法來說,他並不常犯律法,不常犯十誡,但在神打開他的雙眼,讓他看到自己的罪有多深重之前,他只想過獨立自主,不受制於神的生活,他要做自己的救主。他不過想透過宗教信仰去達成這個目的。
所以,雖然嚴格地根據律法來說,他可能沒有像那個女人犯那麼多的罪,但他們都一樣,在同一個處境下,因為他仍然不明白甚麼是罪。罪就是憎惡神,拒絕神掌管他的生命,拒絕倚靠神。他沒有視之為罪,他不認為這是罪。
耶穌告訴西門,他與那個女人的分別、欠五兩銀子與欠五十兩銀子的分別,不是在於那個女人更需要救恩,而是她意識到自己更需要救恩。為甚麼她的生命改變了,而西門卻沒有呢?因為她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現在你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你沒有她所獲得的喜樂,如果你今天沒有像她一樣,帶着平安離去,那是因為你並不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
你沒有發現自己的罪有多深重。所以,當你聽到耶穌寬恕你,這個事實並沒有使你改變。你不喜歡自己倚賴神的寬恕。你不喜歡這種思想。你可以夠好,你應該已經夠好。那個女人、也只有那女人意識到這種思想也是她的罪,她實在充滿罪污。
她對耶穌說:「我棄權,我投靠祢。我將自己交到祢手中。我不再試圖成為自己的救主。我不再試圖成為我自己的神。我不再為自己的榮耀而活。我不再作自己的謀士,我要將一切交給祢。一直以來,我都試圖過着獨立自主的生活,拒絕由祢掌管。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自己的罪這麼深重。」所以當耶穌說:「你的罪被赦免了。」那個女人便改變過來。耶穌對西門說了同一番話,西門卻不以為然。為甚麼?他想:「那又怎麼樣?我知道我只犯了很少罪。」在他的思想中,罪的定義就只是不遵守律法規條。
最後,那個女人不但看到了她的罪污有多深重,她還看到了救恩的代價,那都是西門沒看見的。她看到救恩的代價,西門卻看不見。債主怎麼可以免去欠債人的債呢?債主要免去欠債人的債,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承擔債款。當債主說:「我免去他們兩個人的債」,難道你以為那欠款會自動消失得無影無蹤嗎?債主無法免去欠債,只能夠把它轉移。總得有人還錢!
如果你是發展商,你向銀行借了一筆鉅款,後來你對銀行說:「哎,我無法還錢,不得不違反貸款合約,真的很抱歉,我下次不會了。」你認為事情就這樣了結嗎?銀行要取消一筆債項,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承擔。銀行會召開會議,宣佈要承擔債款,並且將要裁員、重組。銀行要自己一力承擔。不可能不用承擔任何代價就可以免去別人的債。
這就是債主所做的事,也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事。如果你看不見自己的罪嚴重到甚麼地步,你不會對神的恩典充滿驚嘆,並激動不已。這正是那個女人的反應。過去,她一直看着神,說:「祢這樣對我,卻要我將自己交託給你?不可能,我不會的!」現在,她突然醒覺自己有罪,仿佛突然感受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看着她,說:「你過去一直這樣待我,卻想我為你捨己嗎?好的,我願意,我願意。」
那女人非常驚奇,她從此改變了。這是一件驚人的事。你們有些人跟西門一樣冷漠。你們保持理性,你們仍然掌握一切。可能你對耶穌有興趣,但為甚麼你會空手而回,為甚麼你的生命從來沒有改變呢?雖然你們有些人確信自己已經信主多年,但卻從未深入地發現自己的罪。你從來都沒有經歷過發生在那個女人身上的事。
你知道原因嗎?因為你只是把罪當成違反律法規條,卻不深入剖析,醒覺自己原來一直想追求自己作主的人生。你不知道對耶穌來說,你是多麼可惡,多麼頑劣,你也看不見祂為你付出了多少。雖然你那麼反叛,一直不願意倚靠祂,又常常抱怨你的人生不如所願,耶穌卻一直在那裏,說:「如果你來尋找我,我會為你還清一切罪債;如果來你來尋找我,我會赦免你一切罪。」
總結來說,我們有些人跟西門一樣。我希望你能夠發現這個事實。西門與那個女人真正的分別是甚麼呢?那個女人與神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而西門只在頭腦上認識神。西門口中吐出很多禱文,那個女人卻發出衷心的祈求。西門在頭腦上相信,那個女人卻用心靈去敬拜。那個女人認識耶穌,向耶穌傾出全心全意。那個女人體會耶穌的愛,也向耶穌表達愛。那個女人將一切傾倒在耶穌的腳上,以軟弱的一面來到耶穌面前,以祂為生命的主。
那個女人與耶穌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而西門只在頭腦上認識神。你是哪一種人?你怎麼可以錯過這麼重要的關係?你應當弄清楚,你的罪並不只是限於觸犯律法,你應當看清楚耶穌作了甚麼去免了罪債。你應當從脖子上把香膏拿下來,倒在祂的腳上。
各位弟兄姊妹,讓我提醒你們,如果你真的以為這個比喻的對象只是那些從來沒有接受基督為救主的人,你就大錯特錯了。正如我剛才所說,作為一個基督徒,你有時候可以是「西門」,有時候可以是「那女人」。為甚麼?
當你忘記人想自主是罪,你就會再次變得苛刻、挑剔。當你忘記你的罪有多深重,忘記神的恩典多麼奇妙,你就會故態復萌。所以,如果你現在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如果你愛批評、挑剔身邊的人,如果你對各種狀況感到憤怒,你就變回「西門」。
你沒有把耶穌當做自己的全部所有,相反,你想:「為甚麼我不可以擁有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東西?」你沒有仰望耶穌,認清祂為你所做的一切,你只是不斷說:「好啊,如果祂真的為我做了這一切,為甚麼這些、那些事情卻沒有成真?」
我們要在神的恩典中悔改和喜樂。只有等到你明白自己蒙了多大的寬恕,你才會懂得去愛。沒有愛,就沒有生命;沒有認清神的寬恕和救恩,就沒有愛。這對你來說有多真實?每個人都可以是西門,也可以是那個女人。現在就歸向耶穌吧。把你脖子上的一切拿下來,抹在祂的腳上。祂不會使你失望。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啊,求祢教導每位聽眾朋友,何謂明白真正的福音,然後以全心全意的交託來回應。有些人從來不曾明白福音,因此他們跟祢的關係非常疏離。求祢感動他們,使他們願意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祢,或在今天立志去認識何謂真正成為基督徒。
天父啊,我們當中還有很多人沒有體驗過完全轉變的喜樂和完全交託,因為我們忘記了福音的真諦。求祢提醒我們,人很容易就會變得自義,不再倚靠祢的恩典,只倚靠自己的行為,我們很容易就會變得自義和挑剔。求祢提醒我們,人很容易就會陷入「法利賽人式的自義」。求祢幫助我們拆毀這些思想。禱告是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