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 帶着憂傷的恨惡
法蘭斯.貝克(Frans Bakker)

耶和華啊,恨惡你的,我豈不恨惡他們嗎?

攻擊你的,我豈不憎嫌他們嗎?

我切切地恨惡他們,

以他們爲仇敵。

——《詩篇》139:21-22

大衛表明自己恨惡那些恨惡上帝的人。他的恨惡源自於對上帝深深的愛。一個深愛上帝的人可以明白大衛的這種情感。只要人嚐到一點點上帝的愛,就會以愛祂來作爲回報,並且恨惡那些輕視祂的人。當愛顯現時,在那些侍奉上帝和不侍奉上帝的人之間,就會有區別。這種區別發生在世界,在教會,也在家庭中。有一種敬虔的恨惡,針對沒重生之人身上難以忍受的罪。這種恨惡包含着一種聖潔的不寬容,不是對抗人,而是對抗他的罪。他不能再跟這些人在一起,不能跟他們一起工作,不能一起吃喝,不能一起歡笑,甚至不穿他們穿的衣服,不看他們看的東西。

這種恨惡不是以拳頭和刀劍來表達,詭詐的舌頭或苛刻的眼睛也沒有用。如果這些事情構成了一個人對上帝仇敵的恨惡,那麼他們就有理由受到質疑,因爲這只不過是對自己敵人的仇恨。我們自我中心的肉體巴不得用我們經文中的言語,來對抗那些侵犯我們的人。甚至大衛也清楚地知道,人自己的心可能怎樣被吸引而去服侍肉體。所以,他纔會在這首詩篇的最後加上禱告:“上帝啊,求你鑑察我。”因爲在這種恨惡中,沒有嚴苛,沒有謊言,沒有報仇的慾望,也沒有罪惡的野心,卻有着在恨惡之下難言的悲傷。正如大衛在表達自己的恨惡之後,又在經文中說:“攻擊你的,我豈不爲他們悲傷嗎?”(譯註:英文欽定版聖經直譯)

本性的恨惡會巴不得看到另一個人的毀滅,但敬虔的恨惡卻帶來悲傷。那些人邪惡的行爲刺痛了詩人的心。這讓他感到悲傷,讓他感到痛苦。他不得不帶着這悲傷進入內室,他必須經歷《詩篇》119篇136節所說的話:“我的眼淚下流成河,因爲他們不守你的律法。”

所以,這是一種以眼淚來經歷的恨惡。因爲那些因自己的罪冒犯了上帝而感到痛苦的人,也會因爲他人的罪而悲傷。

敬虔的恨惡伴隨着眼淚——靈魂的眼淚。我們必須得出結論:“但願有更多這樣的恨惡。”如果有更多的牧者關心自己的會眾靈性衰退的境況,那就是明智的。如果有更多的父母關切自己兒女們令人厭惡的行爲,那就是有智慧的。事實上,如果所有上帝的子民能針對他人的罪而表達出恨惡和悲傷,那纔是合乎情理的。是的,在所有額上有聖靈印記的人中間,願敬虔的恨惡與你們同在!

敬虔的恨惡是一種肉體和血氣不理解的恨惡。肉體和血氣已經有足夠的恨惡。人已經充滿了對上帝和鄰舍的恨惡。但是否有針對上帝仇敵的恨惡呢?是否有伴隨着眼淚的恨惡呢?是否仍有人爲自己的罪悲傷,同時也會爲他人的罪悲傷呢?在我們心中是否仍有內室,讓這種恨惡以靈魂的眼淚來表達呢?

《詩篇》139篇中的話應當讓我們羞愧。這些話寫下來,是爲了讓我們從死亡的沉睡中甦醒過來。死亡不能恨惡,因爲死亡不能愛。然而,何處有生命,何處就有恨惡。親愛的朋友,細想這種恨惡如何在信徒的生命中表現出來,乃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