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啊,恨惡你的,我豈不恨惡他們嗎? 攻擊你的,我豈不憎嫌他們嗎? 我切切地恨惡他們, 以他們爲仇敵。 ——《詩篇》139:21-22
在《詩篇》139篇的詩句中,顯然有一個巨大的方向轉變。第18節的經文結束得敏感而溫柔:“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但突然之間,詩人將讀者的注意力轉到了他對敵人的憤恨上。這不是很奇怪嗎?看起來好像詩人猛然間就被血氣而不是被聖靈掌控了。有人說這是典型的舊約語言,另一些人則因爲舊約《詩篇》常提到報仇和咒詛感覺被冒犯。 許多人宣稱,這樣嚴厲的語句在新約中很難找到,相反的,在新約中,我們看見愛仇敵和善待那些恨我們之人的命令。就這樣,人們把舊約跟新約分割開來,好像他們彼此矛盾一樣。許多人因爲這個原因,喜歡新約超過舊約。但《詩篇》作者大衛所說的話,難道是跟基督的話相抵觸的嗎?大衛在這首詩篇中說:“我恨。”基督說:“你應該愛。”如果沒有解決之道,經文就是彼此矛盾的。如果這是真的,聖經就不再是上帝的話語,因爲上帝在祂自己的話語中自相矛盾。 但是,如果我們正確地閱讀上帝的話,將會看到這裏並沒有衝突。基督說:“愛你的仇敵。”請注意這裏是說“你的仇敵”,主從來沒有說要愛上帝的仇敵。大衛說:“我切切地恨惡他們。”但他並沒有說這是他自己的仇敵,而是說這是上帝的仇敵。大衛已經被教導要愛他自己的仇敵。想一想,大衛是如何對待逼迫他的掃羅及咒詛他的示每的。 大衛不恨他自己的仇敵,但是他恨惡上帝的仇敵。這是依照上帝的旨意發出的憎恨。這種憎恨是真基督徒生命中的一個要素。很遺憾,在當今所理解的關於基督徒的定義中,很少包含這種憎恨。結果,“基督徒”這個詞在今天的世界中,沒有讓人看到一幅清晰的畫面,看到一個獨特的羣體,一個被分別出來的羣體。獨特存在的力量已經消失。 那麼,我們被允許憎恨我們的鄰舍嗎?不!如今的世界已經有太多的憎恨。當說到我們自己的仇敵時,我們已經有足夠的憎恨。如果我們覺得有人觸犯到自己哪怕一點點的尊榮,我們敗壞的心就會飛速地發出各種惡毒的抨擊。是的,當涉及到我們自己的仇敵時,我們有足夠的憎恨。如果詩人寫的是:“恨惡我的,我豈不恨惡他們嗎?”那我們就一點都不難重複他的話了。 但當上帝的榮耀被觸犯時,誰能夠恨惡呢?這種恨惡是真實的基督徒的恨惡——純潔的、敬虔的、神聖的恨惡。如果上帝的教會不能更多地經歷到這種恨惡,那麼教會也將不再是教會了。因爲與世界爲友的,就是上帝的仇敵。 也許這太奇妙,但這是真實的:這種恨惡是源自於愛。一個人對上帝的愛,正是他恨惡上帝仇敵的原因。在我們的自然天性中,這不也是同樣的嗎?一個熱愛他父母的孩子,怎麼能愛那些恨惡他父母的人呢?如果他的父親或母親被攻擊,對這孩子來說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嗎?這也就是大衛在這首詩裏所表達的意思。大衛太愛他的上帝,他不能不恨惡那些恨惡上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