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生活方式;四种爱的方式」系列 五、神是我們的君王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四種生活方式;四種愛的方式」系列——「神是我們的君王」這個題目。

今天我們研讀以賽亞書40章1至11節,以及27至31節。首先是1至11節:

1.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 2.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 3.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 4.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 5.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6.有人聲說:你喊叫吧!有一個說:我喊叫什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 7.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 8.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 9.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神! 10.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

  1. 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接着是以賽亞書40章27至31節。

27.雅各啊,你為何說,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以色列啊,你為何言,我的冤屈神並不查問﹖ 28.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 29.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 30.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 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在這個講道系列中一直探討神的身分。這個系列的論題是,神在聖經中以多個形象來啟示祂自己。神是父親、朋友、施愛者和君王。如果我們只接受其中一個形象,卻排除其他形象,或者只着重其中一個形象而忽視其他形象,最終我們只有一個像動畫人物的神,就好像電影中那些只擁有單一性情、隨時消失得無形無蹤的人物一樣。

基督徒與一個單一形象的神並沒有任何個人的連繫。但事實上,你可以這麼說:如果你不知道神擁有這多樣的形象,你根本不認識祂。除非你認識神用來啟示祂自己的多樣形象,否則你並不真正認識祂。神是父親、朋友、施愛者和君王。今天我們研讀以賽亞書第40章。以賽亞書第40章是廣為人知的經文,即使著名音樂家韓德爾沒有創作舉世聞名的傑作《彌賽亞》神曲,人們對這章經文也耳熟能詳。

大家很熟悉以賽亞書第40章,因為經文一開始就十分引人注目。有人聲喊着說:「當預備道路……」你看不到哪到底是誰。你注意到嗎?當有聲音喊着說,你就知道將會有大人物駕臨。在大城市裏,當警察設置路障封鎖道路,不讓車輛通過,你就知道將會有大人物駕臨。在《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這部以恐龍為題材的科幻電影中,情節中放在汽車儀錶板上的一杯水開始顫動時,你就知道那巨大的恐龍即將到來。

以賽亞書告訴我們,這位世人從未見過最偉大的人物將要到來,情況不只是像儀錶板上的一杯水顫動或警察設置路障封鎖道路那樣,而是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將要來的到底是誰?讓我們就以賽亞書第40章提出三個問題:首先,將要來的是誰?其次,祂怎樣來臨?第三,我們要如何回應?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接受祂?

首先,將要來的是誰?你可以從第3至 4節找到答案。第3至 4節是很熟悉的經文:「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

在古時,當人們聽到這話就知道將要來的是一位君王、是皇室成員,因為當君王到訪國中一個他從未到過的地方,或者已有一段長時間沒有到訪的地方,他不會使用普通的道路或小道;相反,人們會興建林蔭大道,建造高速公路。

舉一個例子,有一塊古代巴比倫的碑文刻了君王將要到訪的公告,內容是這樣的:「要好好預備君王的道路。修建他的道,修直他的路。為他開闢一條道路。」換句話說,人們興建新的高速公路、小道和林蔭大道。君王不會使用舊的道路。為什麼?因為君王將要到訪時所興建的高速公路和林蔭大道是王權的象徵。興建道路有兩方面的象徵意義。

首先,這象徵君王的權威。削平所有障礙、填滿所有缺口象徵除掉一切反對君王親身到訪的障礙。人們理應除掉一切對君王權威的反抗。人們不應該造成任何阻礙,也不應該反抗君王的主權。

其次,這代表真正的王權所帶來的影響具醫治作用。你看,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常識而已)一支球隊在優秀的教練帶領下發展興旺,在差劣的教練帶領下頹靡不振。一間公司在良好的管理人員帶領下發展蒸蒸日上,在差勁的管理人員帶領下業務每況愈下。一個社區在優良的領袖帶領下欣欣向榮,在糟糕的領袖帶領下蕭條衰落。

看看教會的小組吧。有些人參與小組研經。如果你沒有參與小組,我鼓勵你參與。弟兄姊妹在小組聚會中推舉一個領袖。這是什麼意思?小組成員把權柄交給這位領袖。如果這位領袖既能幹又品格良好、既無私又友善,而且領導有方,這小組是何等美好;在這個層面上,小組是何等令人驚嘆。

無論你為人父母,還是小組的領袖;無論你是市長,還是君王,當你合宜地行使權力的時候,對於那些在你權下的人來說,你就像落在乾涸土地上的雨水一樣。這就是這段經文的景象。君王要到來,從前無路可通的荒野裏有溝壑和山岡,但如今那裏卻通行無阻。君王要到來,從前杳無人煙的荒野,如今卻有人居住。

人們在那些荒涼、危險的地方興建新路,讓那裏變得安全,這不僅象徵君王擁有絕對的權威,也表明真正的王權所帶來的影響具醫治作用。因此,你知道當你聽到這聲音,就表示君王快要來了,但不僅如此。

在第3至 5節,以賽亞也要表明這不僅是一位君王到來。以賽亞在這裏所採用的言語如洪水衝破河堤。你明白嗎?當世上的君王到來,人們在峽谷上興建橋樑,但是當聖經中的這位君王來臨,一切山窪都要填滿。什麼?

當世上的君王到來,人們也許要找出山巒上的路徑,免得人們要攀山而造成意外傷亡。人們確定了那條路徑,便興建一條路通往那路徑,然後把它擴闊。但是當聖經中的這位君王來臨,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君王呢?當然,我們從經文裏找到答案。

以賽亞以人類最深切的盼望來說明這一點。人類最深切的盼望是什麼意思?以賽亞的意思是,整個世界就好像一個無人居住的荒野,整個世界就好像一個沙漠。這個世界充滿死亡、疾病、戰爭、貧窮、衝突,以及各式各樣的破碎生命。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為什麼?因為世界在不稱職的管理者的帶領之下,這些管理者就是我們;因為人們的生命在不勝任的領袖的帶領之下,這些領袖就是我們。

當宇宙的終極君王來臨,我們會得到終極的醫治。你明白第5節說什麼嗎?這位君王從哪裏來到呢?你看,當一位君王出現,他要見的人必看見他。第5節怎麼說?第5節說:「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這裏的意思是,祂是全世界的君王,不只是世界某個角落的君王。如果全世界都要看見祂,祂到底來自何方呢?

祂來自外面的世界,因此,以賽亞要說的是,世上有一位真正的君王,祂擁有絕對的權威,祂帶來徹底的醫治,祂將要來臨。我相信有人心裏說:「這說法真有意思,好極了。」

當然,你們都知道這一切的傳說,你們都知道這種特殊的盼望。你們知道有這個概念,就是有一位真正的君王要以智慧、憐憫和大能來統管全世界,使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我的意思是,這是根深柢固的傳說。世界歷史上眾多的傳說都建基於這個概念,就是有一位君王將要回來,把一切都導回正軌。

當然,有些人會說:「感謝你提醒我這些美妙的童話故事,但這些都只是童話故事而已。」不是的。這不是一個童話故事。讓我給你們從自己的心裏找出一些證據來證明這一點。在這個講道系列一開始時,我提到一本由美國女作家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所寫的書,名為《溪畔天問》(Pilgrim at Tinker Creek)。

安妮‧迪拉德坐在一條小溪旁觀察自然界,並寫下她所觀察到的景象。這些景象十分恐怖,令她感到很害怕。從個人的情感來說,我猜想她所見到的景象是她早已知道的,你和我也從書本中得知這些景象。她在理智上是知道這些情況的,她知道自然界有其運作原則,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她看到自然界充滿暴力。你還記得我提到令她感到格外震驚的是,她看見一隻巨型水蠍撲上一隻青蛙,向青蛙體內注入毒液,使青蛙的內臟變成糊狀,然後吸出來。她看到青蛙的身體萎陷了,她意識到原來自然界就是這樣的。這一點我已經提過了。她明白到這就是自然界的運作原則。

我想再次引述這本書,我來給大家讀出另一段引文。她說當她意識到自然界原來是這樣的,當她意識到她和所有人都堅持一種想法,就是如果人們的行為與自然界的行為一樣,那是錯誤的行為;如果有權勢的人、強大的國家或民族欺負弱者,那是錯誤的行為,然而這是自然界唯一所知道的原則。她寫道,當她意識到這一點,便有可怕的選擇擺在她面前。

她大概是這麼說:「我意識到要麼這個世界,即我的母親,是一個怪物;要麼我是一個怪胎。要麼這世界是一個怪物,要麼我是一個怪胎。我們看看前者:世界是一個怪物。這個世界在機緣際會、死亡和權勢中運行,但是我珍惜生命,捍衛弱者的權利,對抗強者。

因此,這必定意味着我是偶然從一堆氨基酸中爬出來的,如今我轉過身來,要向這一堆氨基酸揮動拳頭,大喊:『可恥!』我們這一小團在地面上爬行的軟組織是對的,而整個世界都是錯的。」這是第一個可能性。這世界是一個怪物。

接着,她說:「或者我們來考慮一下另一個可能性。自然界是美好的。那隻被巨型水蠍吸食的青蛙在牠的大腦變成糊狀之前曾有一刻感到興奮,我卻多年來幾乎每天都被這事所引起的各種強烈感覺不斷侵蝕。好吧。自然界是美好的,只是我們的情感和價值觀出了毛病而已。我們是怪胎,世界是美好的,所以,讓我們都接受腦葉切除手術來恢復我們的自然狀態,然後我們便可以回到小溪那裏,像麝鼠或蘆葦一樣在溪旁無憂無慮地生活。你先行動吧。」她到底要說什麼?

她的意思是,我們反對弱肉強食並支持公義,要麼這些看法是絕對錯誤的,要麼自然界是違反自然、混亂無序的。如果只有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怎可能是混亂無序的呢?除非有超自然界存在,否則死亡和暴力怎可能是違反自然的呢?你明白嗎?換句話說,除非有超自然界存在,否則認為弱者需要受保護這種看法怎可能是真實的呢?

恕我直言,大多數都市人都不及安妮•迪拉德那麼深思熟慮。都市人說:「據我所知,世界就是這樣的了,沒有永恆,也沒有超自然界,卻有為弱者尋求公義這一回事。」安妮•迪拉德說:要麼自然界是破碎的……你可以知道自然界是破碎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有一個外來的標準存在,我們透過這標準知道自然界是破碎的。

要麼在自然界以外有公義,公義告訴我們弱者需要受保護,而且每個人都是對的;除非在自然界以外有公義,否則我們都發瘋了,而且我們認為有公義存在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因此,聖經對人內心感受的描述完全合理。聖經說在自然界以外有一位君王。這個世界是曠野,一片荒涼。這個世界千瘡百孔,但是在世界外面有一位君王。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心已經接受了神是公義的概念,就像收音機接收了無線電波一樣。我們唯一的盼望就是君王將要回來,把一切都導回正軌。以賽亞說祂必再來。以賽亞說祂是那位君王。你認為自己是瘋癲的嗎?抑或你相信世界以外有一位君王,而我們唯一的盼望就是祂將要回來?以賽亞說,祂就是那位君王。

其次,這怎麼可能呢?這是我們要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這位君王怎可能會回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且要明白以賽亞的回答,我們必須看看經文的歷史背景。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是以賽亞書第40章,我鼓勵你有機會看看以賽亞書第1至 39章。

也許不是今天,但是有機會請你看看以賽亞書第1至 39章,你會發現其內容幾乎都是講述審判的。以賽亞書第1至 39章的內容幾乎全都是關於審判的。我來解釋原因。因為以賽亞的工作是表明這位大君王的公義標準。我們從以賽亞書看到一點十分有趣,事實上,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以及其他先知書也有這有趣之處。

我們從以賽亞書看到一點很有趣。首先,先知開始責備人們犯罪,如欺壓窮人、貪婪、種族偏見等罪;自由派人士總是提到這些罪,保守派人士卻絕口不提。然後,先知轉過身來,開始談到有關性慾的罪,他責備人們不守婚盟,不重視家庭;保守派人士總是提到這些罪,自由派人士卻保持沉默。

誠然,當你讀完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你開始發現當你越多聽到這些責備,你越意識到一點:「這些都是錯誤的行為,情況確實是這樣的,而那些都是正確的標準。可是,一旦你以那些標準來衡量任何人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

我認為這是不同派別出現的原因。如果你只採納那位大君王其中一半的公義標準,你可能覺得挺好。如果你堅守任何一派的立場,你可能感覺十分良好,但是如果你真正察看整套標準,根本沒有人能逃避大君王公義的譴責。

誠然,來到第39章的末尾,經文談到的全都是責備。事實上,在第39章的結尾,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前幾節,神吩咐以賽亞對猶大王說:「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

突然,第40章卻是充滿盼望的話語。順帶一提,這裏的轉變十分突然,很多學者對此仍感到十分困惑。突然,以賽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首先,經文說:「我的百姓。」無論發生什麼事,神仍然視你為「我的百姓」。

其次,經文說:「又向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了……。」「爭戰」這個詞意味着鬥爭。她鬥爭、衝突的日子已經滿了。順帶一提,因為以賽亞是一位先知,他實際上談到這日子已成過去。換句話說,神是說:「我要你們經歷的日子不是永久的。我不會離棄你們。我不是只會把你們趕出去。」

為什麼?答案就在這裏:「……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當我第一次讀到這經文,它聽起來彷彿是說:「嗯,他爭戰的日子已經滿了,因為他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神加倍懲罰了他的罪。」其實這不是經文的真正意思。

首先,聖經中哪裏曾說神會給你加倍懲罰,加倍給你應得的懲罰呢?聖經沒有這麼說。請你仔細留意經文,「……從耶和華手中……」這幾個字是用來修飾哪個短語的呢?是指懲罰嗎?它要修飾什麼?其實是赦免。經文不是說以色列已經從耶和華手中得到加倍懲罰。

「懲罰」一詞根本沒有在那節經文中出現。經文是說:「她已經從耶和華手中得到加倍赦免。」這說明了他們被擄是有時限的,那只是一段受管教的日子,是暫時的,因為神親自還清了罪債,加倍償還了。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你必須仔細看看經文。有些人說:「經文真是這麼說嗎?」當然是的。我來告訴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請看第9至11節。你看看當大君王來臨的時候出現的不尋常景象。

在第10節,我們看見祂是滿有權能的主。祂是一位戰士。經文說:「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膀臂」一詞是十分重要的。希伯來文用這比喻來表明大能,但那膀臂正在做什麼呢?在第11節說:「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有這位君王的存在。因此,當我們看到弱者被人踐踏,即使自然界給我們表明這是既自然又實際的事,即使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表明這是很實際的事,我們都知道有一位眷顧弱者的君王存在。我們知道有一位藉着給弱者申張公義來施展大能的君王存在,而且祂就在這裏。

那戰士是一個牧人。為什麼我們並不害怕呢?答案就在第10節。「他的賞賜在他那裡……」這裏說的是什麼賞賜呢?多年來,每當我讀到這節經文,我總是說:「神帶着賞賜來到,這意味着只要我向祂屈膝下跪,祂就會給我賞賜。」我直到最近才知道以賽亞談論的不是我們的賞賜。他不是在談論我的賞賜。他談論的是誰的賞賜呢?神帶着祂的賞賜來到。祂帶着祂的報應來到。

神的賞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對一個擁有一切的人來說,你還可以給什麼呢?你在這一章稍後的部分可以看到,神擁有眾星,祂擁有眾山,也擁有萬國。這一切在祂面前就像塵土一樣。那麼到底什麼能讓神感到富足呢?

什麼能讓神看到便感到十分富足,令祂說:「這是我的財寶。這是我的珍寶。這是我的財富」呢?神正在看着什麼呢?經文告訴我們,神帶着祂的賞賜來到,祂帶着祂的報應來到。這是什麼呢?這是指我們。這是指祂的羊群,那弱小的羊。這裏說的不是適者生存。這實在令人驚訝。

你說:「怎可能有這事呢?戰士怎可能是一個牧人呢?大君王是全然公義的,要除掉一切不義和邪惡的事,祂怎可能是這樣的呢?我們滿身都是弱點和缺欠,神怎可能這樣看着我們呢?戰士怎可能是一個牧人,怎可能這樣愛我們,視我們為祂的珍寶呢?神怎可能說:「你就是我的財富,眾星根本比不上你;它們就像天平上的微塵一樣」?

當你讀完整篇以賽亞書第40章,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在神眼中,眾山、海洋和星宿根本無法與你相比。」這怎麼可能呢?因為神已經加倍償還了。如果有人問:「到底怎麼可能呢?」我會這麼說。你可以在哪裏看到神的大能和溫柔結合在一起呢?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耶穌基督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耶穌的意思是:「收刀入鞘吧!難道你不知道我擁有這力量嗎?難道你不知道我只要動一動指頭,這裏每個人都必死無疑嗎?但是我的力量足以令我變為軟弱,我的威嚴足以令我變為卑微,我要為我的羊捨命。」聖經告訴我們……只有耶穌基督能回答這個問題:「到底神怎能加倍償還呢?」

當神說:「我給你加倍償還」,祂的意思是:「我不只是給你償還最低金額。我賜給你的救恩不單單足以使你罪得赦免。我給你加倍的償還。我賜給你的不只是僅僅足夠而已。我賜給你無比的愛、無比的尊榮,這不僅是要除去你的罪,也歡迎你進入我的懷裏。我看你不僅是一個蒙赦免的罪人,我把你視為我的珍寶。我所賜的救恩是無比豐盛的。」這怎麼可能呢?答案是:唯有在耶穌基督裏才變得有可能。

多年前,我讀過一本講道集,是著名傳道者鍾馬田 (David Martyn Lloyd-Jones)所寫的,書名叫做《靈性低潮:成因與醫治》(Spiritual Depression: Its Causes and Its Cure)。其中第二篇講章題為〈真正的基礎〉(The True Foundation)。他在講道中講述了一個故事。這篇信息對我影響深遠,雖然我多年後才真正明白當中的多重含義。

鍾馬田說,他身為牧師多年來察覺到一般基督徒都充滿焦慮和不安,情況幾乎比非基督徒更甚。他注意到基督徒反應相當過敏,而且缺乏安全感,無法接受批評,卻經常說長道短。他也察覺到基督徒總是感到自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他試圖找出原因,並突然意識到這是由於他們不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是加倍的。

鍾馬田說,基督徒相信耶穌為他們的罪受死,這意味着他們已罪得赦免了。他們以為這表示耶穌只是僅僅賜下救恩,足以使他們不致下地獄或失喪;至於是否過良善的生活,則取決於他們自己。比方說,假如你是一個死囚,你得到了統治者的赦免,你會怎麼樣?起初你感到興奮不已,但興奮過後你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仍然被密雲籠罩。

我的意思是,人人都說:「這個做了很多壞事的人不是已經得蒙赦免嗎?」是的。但是人們不會跑過來對這個人說:「太好了!你願意加入我的公司工作嗎?太棒了!你願意娶我的女兒為妻嗎?」這樣的事不會發生。你已經得蒙赦免,但是你卻沒有被人們接納。你人生中的失敗不被追究,可是你仍沒有長久良善的人生。

哥林多後書5章21節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耶穌基督不僅擔當了我們本該承受的死,也替我們活出了我們本該活出的生命。你人生中的失敗不僅歸到耶穌身上,以致祂承受了你應有的報應。聖經說,當你相信耶穌的那一刻,祂偉大、完美的生命便歸給你,現在神以耶穌所配受的一切來對待你。

鍾馬田在那篇精彩的講道中說道,大多數基督徒都不明白救恩是加倍的;他們不明白耶穌所付上的代價是雙重的。他們不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不僅免了他們的債,從此他們應當過着良善的生活,藉此得着神的祝福,不僅如此,神還把他們視為珍寶。神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賞賜、視為自己的報酬。神以你為樂。

讓我告訴你們一件事。很多人對我說:「牧師,我經常聽到你說,我們是單單藉着恩典而蒙神接納的,但我們不是還要順服神嗎?」不是這樣的,我們不用「還要」作什麼。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已經完全蒙接納,你根本無法順服神。人們說:「我知道自己已經蒙接納,但我不是要順服嗎?」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已經完全蒙接納,你便無法順服。為什麼?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已經完全蒙接納,如果你心裏想:「我要遵守誡命,因為這樣神便會賜福與我,帶我進入天堂,並且應允我的禱告。」如果這是你順服的動機,你知道你根本不是真正的順服神,你只是利用神而已。你根本不是以僕人的身分來真正事奉祂,並把祂視為你的主。

實際上,你只是利用神而已。你說的順服神,並不是出於感恩的心,感謝神為你所做的一切,單單以神為樂,但你只是說:「我最好這樣做,最好那樣做……。」換句話說,如果你只是出於恐懼而順服神,你並不是真正順服神,你只是利用神而已。你只是盡上應有的責任而已;因此,除非你明白神把你視為祂的珍寶,否則祂的王權只會把你壓碎。

假如你謹守遵行神的律例,表現良好,你便會沾沾自喜。假如你表現欠佳,你便會崩潰。鍾馬田說,除非你明白耶穌為你付上的代價是雙重的,除非你明白祂為你所成就的事,否則你無法把祂當作君王來服侍;你沒有把祂當作君王來服侍。

這位君王怎可能到來呢?如果沒有審判者和君王存在,這個充滿罪惡的世界有什麼盼望呢?對嗎?可是,如果有審判者和君王存在,我們這充滿缺欠的生命又有什麼盼望呢?答案就在這裏:那戰士是一個牧人,藉着耶穌基督祂既是戰士又是牧人。祂是那位為弱者伸張正義的君王。

第三,我們應當如何回應呢?答案就在以下一個詞,我們十分熟悉這個詞,但讓我來簡略地解釋一下吧。最後一節經文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有人問:「我們如何把神視為君王呢?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這道理,並順服神的王權呢?」答案就是:「等候」。「等候」這個詞意味深長。如果你仔細思想,你會發現這個詞有以下三個含意。

首先,「等候」意味着順服。你知道女服務員是什麼意思嗎?除非你在生活各方面都這麼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否則你沒有把神視為君王。你看,經文說:「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完全沒有任何阻礙。除非你在生活的各方面都願意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否則你沒有把神視為君王。

美國基督徒作家伊莉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曾說:最難做到的是放棄主權。其他事情都容易做到,但最難做到的是放棄主權。我們可輕易放棄其他東西,但決定自己該如何生活的權柄卻難以放棄……

其次,「等候」意味着放鬆。「等候」就是對神說:「不要照我的計劃,只要照祢的計劃。」「等候」不僅意味着:「我接受你安排我生命的歷程,也接受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我在祢面前謙卑下來。」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Luther)的朋友菲利普•梅蘭希頓(Philipp Melanchthon)是一個十分憂愁的人,馬丁路德曾對他說:「菲利普不要再統治這個世界了」,因為憂慮總是對基督的王權造成阻礙。

憂慮和恐懼總是意味着:「假如我掌管歷史,我會做得更好。我知道什麼事情必要發生。」但是只要你在神面前謙卑下來,順服祂的主權,不只是把祂視為賜下律法的主,而是掌管歷史的主,你就是說:「我可以輕鬆自在了。」

第三,「等候」意味着期盼。「等候」意味着盼望。等待的意思是:如果神的主權所帶來的影響真的具有醫治作用,那麼除非我期盼神能夠藉着我有所成就的事,否則我沒有把祂視作君王。很多人十分悲觀,沒有把神視作君王。你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嗎?

當你看到家庭問題、社會問題、貧窮的問題、道德敗壞的問題、不信神的問題,當你看到自己生命中的問題、自己心裏的各種問題,你是否這麼說:「生命就是這樣子的」?你知道自己沒有把神當作君王嗎?因此,英國著名聖詩詩人約翰牛頓(John Newton)在一首美妙的詩歌中這樣寫道:

你今覲見大君王,可以向祂求大事,主恩主力無限量,足可成全你心意。

如果你不順服,如果你無法完全放鬆,如果你心裏沒有充滿異象,盼望神能夠在你生命中有所成就的事。你卻沒有把神當作君王,因為只要你把你的人際關係交給祂,把你自己的心交給祂,把你與鄰居的關係交給祂,把一切都放在祂的主權之下,你便得着醫治。你要這樣對待神,要把祂視為君王。經文說:「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你看,如果你因順服而存着無虧的良心,如果你因放鬆而謙卑下來,不靠自己的聰明,如果你的異象燃亮起來,你的心便得着釋放。這裏有一點很有意思,所有解經家都指出,這段經文結束的方式並不尋常。不是嗎?

難道你不認為經文應該先說:「他們行走必不疲乏。」經文應該說:如果他們把神視為君王,「他們行走必不疲乏,奔跑必不困倦,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經文所說的卻剛剛相反,似乎有點反高潮。經文說:「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你知道為什麼嗎?我聽過英國牧者路卡斯(Dick Lucas)這樣解釋這節經文:「因為行走才是重點所在。關鍵在於堅忍。重點是有時你會如鷹展翅上騰,但你不會一直展翅上騰,但你總是能夠行走。

你總是能夠度過一切。如果你無法忍受,如果你無法度過困境,你並沒有實踐耶穌基督的王權。要麼你並不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是加倍的,你感覺不到自己是多麼蒙愛的;要麼你良心有所虧欠,你沒有謙卑下來,或者你沒有抱着太大的期望。你要把神視為君王,你便能夠時刻行走;你不會總是如鷹展翅上騰,但是你總是能夠行走,因為這才是經文的高潮所在。

你今覲見大君王,可以向祂求大事,主恩主力無限量,足可成全你心意。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祢加力給我們,讓我們明白有一個君王將要再來,我們不必害怕,因為耶穌基督已經付上了加倍的代價,我們知道只要我們順服、期盼和放鬆,我們便得着醫治,我們知道這位君王是多麼關心我們。如果我們沒有實踐這些真理,我們便沒有把祢視為君王。求祢給我們表明如何可以做到。我們盼望你的醫治大能進入我們的心裏,進入我們的生命中,求祢因耶穌基督的緣故為我們成就這事。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