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四):神的國度」系列——「生命的顛倒」這個題目。
今天研讀的經文來自路加福音第16章19至31節:
19 「有一個財主,穿着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
20 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
21 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並且狗來舔他的瘡。
22 「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裏。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
23 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裏,
24 就喊着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裏,極其痛苦。』
25 「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裏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26 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
27 「財主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28 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29 「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
30 「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到他們那裏去的,他們必要悔改。』
31 「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已用了很多節目探討路加福音,但在我們結束路加福音的講論前,必須探討這次的主題,因為這一主題貫穿路加福音,也貫穿耶穌的教導。這就是神的國。我們不能結束路加福音的講論,除非我們對何為神的國有更深的理解,這真理不容易理解。許多人很早以前已經聽過神的國這個詞,但你可否簡單說明是甚麼意思呢?這並不容易的。
美國著名哲學家魏樂德(Dallas Willard)說,國度就是你意志所能及有效控制的範圍。聽起來真像哲學的術語,但不是首次聽起來這麼艱深的。假如有人從你的錢包偷了錢,或從你的揹包偷去東西,你會很忿怒的。為甚麼?因為那人闖入你的國度,而這個地方你希望完全由你控制,你有至高的統治權。小偷的舉動觸犯了你意志所能及有效控制的範圍。
你讓自己身處於神有效的旨意裡,意思又是甚麼?順服在神有效的旨意裏是甚麼意思?我們就是要探討這個真理,這個特別的比喻至少給我們說明瞭四個要點。活在神的國裏,就是在永恆當中有一個長存的身分,有着難以置信的自由。最後我們得問一條問題:「我們如何得着這身分呢?」
第一點,長存的身分。首先,讓我們看看長存身分這個概念。我們之前雖然也講論過身分,耶穌在這裏告訴我們一些事情,非常有意思的,有些是很新鮮的信息。在比喻的開始,我們看到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的光景明顯有很大的差別。
一個很富有,一個很貧窮;一個穿着奢華的衣服,一個渾身生瘡;一個每天吃喝筵席(經文說「奢華宴樂」,就是指「每天吃喝筵席」),在大屋裡享盡美酒佳餚;另一個則在外面挨饑抵餓,乞討別人吃剩的食物,不夠充飢,無處尋找食物。最後,經文告訴我們,有錢人死了,給人埋葬了。他有一場葬禮,但經文沒有提到那個貧窮的人有葬禮,很可能暗示他在街上死去,被陌生人丟在荒地。
兩人的對比已經相當大,但有一個對比最為震撼,我們卻忽略了,因為我們不理解耶穌的意思,不理解說故事的人的意思,特別是作者路加的想法。最震撼的對比是甚麼呢?就是其中一個人有名字,但另一個沒有。你說:「可能只是作者的大意,或許這一點並不重要。」
不是的,我會告訴你原因。耶穌說過的其他所有例子,每一個比喻,其他的故事,從來都不指名道姓的,只會說是個播種的人、牧羊人、男人、女人或撒馬利亞人,諸如此類。對麼?沒有人有名有姓,沒有人有名字。耶穌從來不提名字。但在這段經文裏,有一個角色提到名字,因此這一點必定很重要。
拉撒路的意思是說:「神是我的幫助。」這個人物有一個專有名字,財主則沒有。重點在哪裏?經文要教導我們甚麼?讓我們看看第25節,亞伯拉罕對這個財主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哲學家多個世紀以來都在爭辯:「甚麼是至善呢?甚麼是至善呢?甚麼是善呢?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應追求甚麼?」
好了,這個財主已經作了選擇。他有自己的財物,這些財物是甚麼?就是他依靠的東西。這不同於拉撒路,拉撒路大概會說:「神是我的幫助,神是我的產業,神是我終極的盼望。」財主迷失了,因為他「享過福」,這便是他的財富、榮華和地位。他的生命完全依靠這些東西。我們從這段經文學到甚麼真理?
我們明白到那個財主沒有名字,因為他就是這樣一無所有。他是個有錢人,或者說除了錢,他其實一無所有。他的人生建基於財富,當他失去財富,便一無所有。如果你的人生建基於神,神賜予你身分,情況便截然不同了。身分是甚麼?身分能讓你知道自己有何與別不同,明白自己有價值,知道你的方向。
你要明白這點。如果神是你生命的源頭,那麼你便不會在乎世上任何環境。你有得失,不論任何環境,你總有個不會改變的核心支撐你的生命。你很實在的,不怕迷失自己。不論是何環境,你都不會受到影響,因為環境不能影響你的身分,影響你的價值,影響你的方向。假如你想要有明確的例子,拉撒路便是最好的例子。
拉撒路甚麼也沒有,但他有一個真實肯定的自我。他擁有一個名字。拉撒路經歷最不可思異的改變,那就是死亡,這是非常大的轉變。他仍然是他,很有意思。那個財主的經歷則不同。為甚麼?因為他沒有名字。為何沒有呢?假如你的身分不是建基於神,而是建基於事業、兒女、愛情、才華、別人的認同,或許許多多其他的事物。
假如你的身分不是建基於神,而是建基於其他事物,當這些事物面對威脅,或者出現問題,你不僅會很悲哀,還會完全否定了自我。意思是你不會有自我價值,不知道為了甚麼而活,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身分失落了。
因此耶穌說,假如你的自我價值不是建基於神,而是建基於其他事物,你便沒有一個真實肯定的自我。沒有什麼東西是堅定不移、不受環境影響的。你迷失了自己,沒有核心身分在任何環境給你支撐。你已經失落了自己。假如你的生命不是建基於神,而是建基於其他事物,你便沒有真正的名字。你只是一個有錢人,一個有才華的人而已。
讓我們繼續探討,但我要問你幾條引導性的問題幫助你明白這個真理。換句話說,活在神有效的旨意裡,活在神的國度,意思就是得着永恆的身分,關鍵就在這裏。讓我問你一條問題。你其實是誰?你回答這條問題時,是否願意按着經文的意思盡量深入思想呢?
讓我換個角度,你可有名字?你是不是已為人父母,或是個成功的商人?你是個藝術家?音樂家?你說:「從事藝術或音樂有甚麼錯?賺錢有甚麼錯?」這都是沒有錯的。根本沒有錯,但假如這是你的首位,你望着這些事物,說:「如果我失去了這些事物,我便一無所有。」耶穌便會對你說,你的確會一無所有。
你可有名字?或者你是個成功的人?你可有名字,或你已為人父母?你是個音樂家或藝術家?看到麼?你有沒有迷失自己呢?因此,你首先需要得着一個永存的身分。我說永存,就是不會失去的意思。
第二點,這個身分是永恆的。在神的國裏生活,就是得到一個永存的身分,永遠不會失去這身分。意思是甚麼呢?讓我們看看故事的後半部分有何教導。我們看故事的後半部分,你不要忘記這是個比喻,可以麼?我們看第23節。我們一起來讀這節經文:「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好了,經文就是這麼說。
你立即可以有幾個回應。你可知是甚麼回應?我不是要冒犯你們,只想指出大多數人對地獄的想法都有問題。有些人說:「是啊,地獄,我聽過這些教導,才會很早便不考慮基督信仰,我不明白為何朋友要跟我傳道。我不喜歡地獄和永恆的懲罰,我就是不喜歡這些教導。」
另外有些人則說:「啊,我相信地獄和懲罰這些教導,我聽過這些教導。我相信經文就是這個意思。」不論你的理解是拒絕地獄的信息,或抱有這些想法,我敢說你的理解與經文所說的不符。
如果你小心研讀經文,便會發現多個世紀以來的解經家都指出一些見解,表明當中存在着一些很有意思的信息。首先,看看財主求甚麼。他說:「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你可知誰會做這樣的工作?這是甚麼差事?這是僕人的工作,是奴隸的工作。
等一等。財主一向高高在上,拉撒路則地位卑微,但這裏有點轉變過來。拉撒路得着提升,財主則淪為卑微,但這個財主仍視拉撒路為低下人,命令他做事。財主還在呼呼喝喝。甚麼?他仍然留戀自己的地位,即使那地位已經沒有了。他仍然留戀自己的權力,仍然認為自己可以命令人做事。
格林(Joel Green)是路加福音一個很出色的解經家,他指出這個財主拒絕接受現實的程度令人驚訝,你從這段經文可看到他完全脫離現實。很明顯,財主一方面明白自己正在受苦,他說:「極其痛苦。」但另一方面,他對於發生的事情又全然視而不見。他完全拒絕接受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仍然以為自己在作主。他仍然抓住過去的身分、地位和尊貴。
其次,這裏有另一點很令人驚訝。看看他說話背後的意思。他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他背後的意思是甚麼?他是說:「我還有幾個兄弟,他們像我一樣都在踐踏窮人。他們生活各方面都與我很相似。你可知道?他們需要適當的勸告。他們需要有用的資料。」
背後的意思是甚麼?這是十分明顯的。他是說:「我沒有得到適當的勸告,沒有得到有用的資料。」這就是第三點。最後一點,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這些年來解經家指出,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他沒有求的事情。他沒有求甚麼事情?最不可思議的是他要求拉撒路來他那邊,卻不求離開地獄。他沒有求寬恕。
事實上,他要求派拉撒路去他的兄弟那兒,背後意思當然是說,他不認為自己罪有應得。經文表示他在推卸責任。真的很奇怪。如果你明白地獄是甚麼,便不會有財主這樣的請求。如果你明白地獄的意思,便不會有財主這樣的想法。這是第二點,地獄就是你自願選擇了錯誤身分而又永遠延續下去。
地獄正正是你要求的,你所求的正是地獄。地獄就是你選擇的,你一日選擇地獄,就會一直身處地獄。想想這點。地獄就是你自願選擇了錯誤身分而又永遠延續下去。英國著名神學家及作家魯益師最能幫助我解釋這一點。
聽聽魯益師說甚麼。他基本上是說:「長遠而言,那些否定地獄教義的人都須要回答這條問題:『他們求神做甚麼呢?』付上重價抹掉過去的罪惡,給他們重新的開始?耶穌在各各他山上已經成就了。寬恕他們?他們不會求寬恕的。撇下他們,任由他們獨自面對地獄?是的,我恐怕神唯有這麼做。」
魯益師還說:「基督信仰宣告我們將永遠活着,這要麼是真確的,要麼不是真的。假如是真的,如果我只能活到80歲,許多美好的事物根本不值得操心,但若是將要永遠活着,則最好要多多操心了。或許我的壞脾氣或妒忌越來越嚴重,慢慢的差下去,在有生之年未必很明顯,但幾百萬年後絕對是地獄。
事實上,基督信仰若是真確的,地獄這個術語正好描述這個概念。進入地獄首先會出現抱怨的情緒,經常投訴,埋怨別人,在一段長時間內你仍然與地獄有段距離。甚或你可能會批評自己這樣怨天尤人,希望能停止這種怨言,但終有一天,你會無法停止這種抱怨的情緒。
你到那時已經迷失了自己,不會再批評自己怨天尤人,或者從中得到愉悅的感覺,苦毒會一直蔓延,像一臺機器無休無止。那麼問題不再是神將人送往地獄。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越來越強烈的追求,將會導致地獄出現,除非靠着神的幫助,這種埋怨的心態才能在未失控前得到處理。」
你可明白?當你看看這個財主,首先聯想到就是上癮這個問題。在這世界,生活中是否遇到對某樣東西上癮或是你的朋友遇到同樣的問題?上癮有兩種情況,有兩部分。首先是崩潰,然後是隔絕。
首先是崩潰。你依靠的事物隨着時間過去,總會越來越無法滿足你。你需要更多更多,才能得到滿足,但過了一段時間,效力便失去了。看,在最初時候,你會有歡愉,使事情看似有幫助,好像沒有問題,但過了一段時間,你的滿足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悲傷,但你無法抽身。你越來越鬱結,但是無法抽身。你只能一次次重複的做下去,最終崩潰,但你無法抽身。
其次是隔絕。你會埋怨所有人,怨恨其他人。你是在拒絕接受現實,尋找藉口,因你覺得所有人都與你為敵,你會越來越遠離人羣。沒有人會明白你。「沒有人明白我的經歷。」你會自憐、自戀和自我中心,越來越與人隔絕。財主正正就是這樣。
看,魯益師的意思是說,你的身分不是建基於神,而是建基於其他事物,從屬靈的角度說,你是上了癮。你的一生若然有80歲,這種崩潰和隔絕不會太嚴重,但幾百萬年後,就會演變成地獄。你可知這個財主在做甚麼?
看看他的崩潰。你認為他受的火焰是甚麼?這是象徵了崩潰。你可看見他在做甚麼?他為何命令拉撒路?他仍然在追求尊貴,仍然在追求以往的依靠,仍然在追求權力,要向人呼呼喝喝。他很可憐,也很荒謬。你可看到他的崩潰?這就是火焰。你可看見隔絕?隔絕了甚麼?他離開得很遠。你可留意經文多次這麼說。
經文說:「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裏。」亞伯拉罕提及彼此之間的「鴻溝」。這就是隔絕。你越是自我中心,越是自戀,越是將自己困在自憐裏,掛在嘴邊的都是:「沒有人明白」、「沒有人知道發生甚麼事情」,你就會更加隔絕。
魯益師就是在說明聖經的意思。羅馬書第1章,經文大概意思是說,神就是給人所想得到的事物滿足他們。「你的人生想靠着神以外的其他事物?你想自己作主?你的生活不想有神存在?好吧,就給你成全。」你看,地獄的教義讓我們看到人常曲解了聖經的自由。
地獄是人類自由最大的紀念碑。因此,魯益師基本上說:「最後會有兩類人:一類對神說:『願禰的旨意成就。』另一類神最後對他們說:『你們的意願成真。』凡在地獄的人都是自己的選擇。若不是自己選的,不會下地獄。」這個財主沒有要求離開地獄。他沒想過要去天堂。
你可知財主為何沒想過要去天堂?他否定這想法,認為這是「騙局」。大部分人心中那幅有關神和地獄的圖畫,因此都是給扭曲的劣作。你可知他們相信的是甚麼圖畫?許多人認為;「地獄有火在燃燒,形形色色的人給掉進去,他們拼命的攀爬,說:『不!不!救命啊!讓我出去!讓我出去!』神卻把門關上,說:『呵呵!不,已經太遲了。』」
這裏有兩點是與聖經完全不相符的,完全不正確的。首先,地獄裏不會有人說:「救我出去!」沒有人會這樣說的。進入地獄都是人的選擇。你可明白?你認為羅馬書第1章說甚麼?神任由他們的意思。你不太明白甚麼是罪。你顯然不明白聖經對罪有何理解。火焰是甚麼?崩潰是甚麼?
我這些年來經常與人有這樣的對話。由我年輕時擔任牧者起,便常有人說:「你不相信地獄的火,對麼?」我說:「我不相信。」「噢,太棒了!」「我相信火代表一些更糟的事情,但我不知道是甚麼。」
你可明白?不僅代表身體上的崩潰。火焰,還代表屬靈上的崩潰。財主仍然在命令拉撒路。他的身體不僅離天堂很遠,這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屬靈的,看看兩者離天堂有多遠。他被隔絕了,被深深困住了。
其次,神不會發笑的。在路加福音第19章,你看見耶穌進入耶穌撒冷。祂入城後做了甚麼?祂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沒有人會想離開地獄,神也不會發笑。你可明白?
經文不只是這樣教導,還有其他教導。「是否就是這些教導呢?耶穌是否只是勸人預備永生呢?」不是的。祂很明顯有其他意思,但不是最主要的用意。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活出這真理,明白祂到底想人做甚麼,你要確認祂說話的對象是誰,誰在聽着祂的教導。
你想明白比喻的意思總是好的。你可以問:「耶穌在對誰說這個比喻呢?」你可看在這一章往前看。我們是在第19節開始的,但如果你看第14、15和16節,你會看到經文說:「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嗤笑耶穌。」
他們貪愛錢財,聽見這一切話,就嗤笑耶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當中有許多含義。如果你明白耶穌在對誰說話,你就會開始明白祂的用意。
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們以自己的成就確定自身的價值。」這是很有意思的。「你們以自己的成就確定自身的價值。」祂有何暗示?祂想暗示,有一種身分是蒙神肯定的。看,有一種以自己的成就來肯定的身分,這就是根據你的成就,依靠你的成功或往績,而不是依靠神。
然而,蒙神肯定的身分,不是建基於你的成就,而是靠着神的恩典。我們已探討過身分的來源,你要知道你是誰,知道價值何在,知道人生方向。你的身分是建基於成就,或是神的恩典呢?
耶穌以比喻告訴那班法利賽人如何明白真正的身分。你是否想知道你是不是自以為義,有着以自我成就確定的身分?這樣的身分是固有的,是一種永遠都不安定的身分,或者你有建基於神的恩典、蒙神肯定的身分?這樣的身分因此絕對穩妥,很有保障。你想知道你有甚麼身分麼?你怎樣知道?答案不僅是你怎樣對待窮人。
看,耶穌的意思是說:「你以為尊貴的,神視為可憎。你以為可憎的,神視為尊貴。」對於以成就肯定自身價值或由神肯定而得到自身價值的這兩類人來說,他們的價值觀是完全顛倒過來的。神肯定的人不只是比以自我成就得到肯定的人好一點,喜樂一點。
耶穌所指的價值觀完全顛倒過來。讓我給你幾個例子。假如你討厭懶惰的人,無法忍受懶惰的人,不想與他們交往,只想排擠他們,避開他們。你不僅是勤力的人,還對自己的勤力十分自豪。
你是靠著「勤力」從中獲得肯定和價值。你可明白?到底你是個勤力的工人,或在利用勤力作為得到自我價值的手段,關鍵就在你會如何對待那些不如你勤奮工作的人?
假如你是個勤力的人,但卻是憑着神的恩典得到自我肯定的價值,你將會富有同情心,憐憫那些懶散的人;然而若你是個自義的人,對自己的勤力很自豪,你就會鄙視他們。你看,神看顧罪人,關懷弱者,體察那些被排擠的人,關心窮人,垂顧那些受苦者。你如何對待這些人?你如何回應他們?
讓我給你另一個例子。你可能很有正義感,當你看見人犯錯,你就像神一樣進行審判,很有正義感,但是你鄙視犯錯的人,醜化他們,恨惡他們,不想與他們有任何關係,那麼你的正義感就是你的自義,你充滿自義,以此認為自己很有價值。
神尊榮甚麼?神尊榮那些世界不看重的事物。神輕看甚麼?只輕看一種人。神輕看那些輕看人的人,憎惡那些憎惡人的人,鄙視那些鄙視人的人。讓我給你另一個例子。假設你是個道德高尚的人,這很好。我很高興你是個道德高尚的人,這很美妙。
我是個牧者,很喜歡你道德高尚,但若是你輕視不道德的人,恨不得他們馬上消失,恨惡他們,不想與他們有任何關係,那麼你就是對自己高尚道德水平感到驕傲,道德成了你自以為義的因素。你可明白?甚麼使那個財主落進地獄?他為何會迷失?不是因為他富有,而是他以財富來肯定自己。耶穌在敘述這個故事前,就是要對法利賽人說這番話。
第三點。這個身分從慷慨大方的表現可以看到。你可以藉此知道自己是否一個蒙神肯定自我價值、建基於恩典而又富足的人,因為你會服侍那些窮人。然而假如你是個自以為義的人,信靠自己的財富,信靠自我的肯定,那麼你就會輕視窮人。這原因使你以傲慢的態度對待窮人,不僅如此,你還會輕視那些比不上你的人。
你道德很高,他們不道德;你是個專業人士,他們則是失敗者;你屬於這個種族,他們屬於那個種族。你可有輕視人?可有鄙視人?你可有蔑視誰?有沒有甚麼人是你不想看見的?看,如果你有永恆的身分,你的身分建基在神身上,這身分能直到永遠,往往表現出慷慨大方的高尚情操。
看,整個故事最諷刺的地方,幾乎像是神在對那個財主說話:「你很愚昧!我把事物顛倒過來,現在拉撒路在天上,你則在地下。然而在地上時,你應該這樣才對,你應該服事他,像是他的僕人。你應該運用你的財富服事窮人。如果你將我放在首位,不是你的財富、名聲和地位,你就會完全不同,可惜要由我來使你降卑。」
我們談論這主題便是這原因。我們是在總結路加福音,我們談論這個主題,但讓我再說一遍。耶穌指出要愛窮人,愛各民族的人,愛不同階層的人,甚至愛不同宗教的人,愛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以純真的愛,純真的同情心,全心服事人,這是個不可或缺的記號,證明你知道自己是個蒙恩得救的罪人。
如果你沒有這記號,反而鄙視人、憎恨人、厭惡人,你是在嘗試拯救自己,那麼你便是個自以為義的人,你的身分就是屬血氣的,永遠不會安穩。這身分將會帶來崩潰、隔絕和火焰,與神距離很遠。你是否擁有慷慨大方的情操?你是否能慷慨賙濟窮人?
第四點,我們如何得着蒙神肯定價值的身分?另外有一個詞,就是聆聽,在故事的尾段,耶穌提到亞伯拉罕與財主的對話。財主意思是說:「看,我知道怎樣離開這光景,需要甚麼來離開。」亞伯拉罕是說:「不,你不知道,你一無所知。他們必須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你在這裏看到甚麼?耶穌在告訴我們,你是如何得着蒙神肯定的身分。你想知道麼?首先我們會看看你如何得不著這身分,然後才探討你如何得著。
看,這個財主為他的兄弟求甚麼?一次震撼的情感經歷。財主說:「如果拉撒路的鬼魂出現,令他們驚嚇一番,亞伯拉罕啊,你要肯定場面十分驚嚇,就像電影一樣,再附以更多特別的效果。也許就讓拉撒路的鬼魂飄浮,我不知道。讓他們親眼看見怪誕的事,諸如此類。只要使他們害怕神,驚嚇他們,這樣他們就會相信神。」
亞伯拉罕說了甚麼?他意思是說:「這不會有用的,因為恐懼永遠不會改變身分。」身分不會因此改變的。接着耶穌的意思很深入,祂處理得很小心。財主的意思是說:「只要有死人告訴他們,他們就會相信神。」耶穌安排亞伯拉罕說:「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耶穌用了復活這個詞,希臘原文這個詞總是用來描述耶穌由死裏復活。
耶穌的意思很值得注意。祂實際上是說:「即使你站在墳墓外,看見石頭滾開,我從死裏復活走了出來,看到我的手給刺穿。看到了這一切,你說:『噢!真不可思議!祂必定是神,如此超自然的。』這樣也沒有用,你需要有摩西和先知的話來解釋為何我要受死,然後復活。」
沒有聖經,沒有經文,就沒有用。除非你知道我為何受死和復活,單單是害怕、驚訝、震驚、啟迪,都不會改變你的身分。原因在此。你必須靠着擁有愛去改變自己的身分。」你為何不顧一切非要得到成功、別人的認同或這個人的愛呢?
你為何將自己的身分建基於自己的成就?你在尋找愛。因此你聆聽這個節目。你不能說:「我聽這個節目很有意思。我明白自己太着重某些東西,視它們太重要了。我最好不要如此重視它們。」
很抱歉。你無法憑意志的行動來改變身分。你嘗試也改變不了。你無法靠恐懼或驚訝來改變身分。耶穌的意思是說:「你要研讀聖經,明白我為何要受死和復活。除非你知道我為何要受死和復活,否則你的身分不會真的改變,因為你需要看見我有多愛你。」
好了,讓我們看看先知。經文怎樣說?以賽亞書第52和53章預言受苦的神僕,祂要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付上重價。經文大概是說:「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他被藐視,使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神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讓我們一同默想最後一句。
耶穌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想知道我有多愛你,你要明白我的愛。你要經歷我的愛帶來的更新,被我的愛充滿,使你的心離開這些事物,這些事物給你如此不穩定、崩潰、隔絕、鄙視和憎惡的身分。如果你想得着我的愛,你就要明白我有多愛你。」
耶穌是說:「你要明白我的受苦與你的價值息息相關。」以賽亞書第53章11節:「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甚麼功效?就是我們。耶穌的意思是指,聖經是說你如此有價值,因此基督的受苦是值得的。耶穌經歷巨大的痛苦,因為祂對你的愛遠遠勝過這些痛苦。祂承受了多少痛苦?關鍵在這裏,全都息息相關。你的價值就在於耶穌經歷多大的痛苦。祂經歷了多大的痛苦呢?
當祂在十字架上,祂說了甚麼?耶穌是不是說:「我的神,我的神,這些釘使我受傷太重。我的神,我的神,我快要窒息了。」?這是十字架酷刑。耶穌被掛起來,祂是不是說:「我的神,我的神,這根刺太可怕了。我的神,我的神,這頂荊棘冠太可怕了。」?不是的。你可知耶穌說了甚麼?「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發生了甚麼事?
你永不能單靠感受耶穌的愛,便能使內心完全改變,使身分完全改變,除非你明白祂為你受了多大的痛苦,因為你的價值便建基於祂的受苦。耶穌為你受了多大的痛苦?你可明白?著名牧師和解經家鍾馬田(Lloyd-Jones)曾說過一個故事。
他大概說:「如果我回家時你在那裏,說:『噢,我收到一些信,是帳單,我已替你支付了。這是你欠的債,但我為你付清了。』你會如何興奮呢?這要視乎金額的大小,對麼?你要自己想一想。也許只是那件郵包的郵資,大概幾塊錢。這樣你會說一句謝謝就算了。
但若是稅務部的人,說:『你欠了十年的稅,我們要全部追收。』那人給你清付了,你會怎樣?」換句話說,你不知該跟他握手道一聲謝或跪下吻他的腳指頭,除非你明白他為你清還了多少金額,明白了代價有多大,犧牲有多大。
你怎知道神有多愛你?你是不是屬於這類人,總是說:「我不相信地獄,無法相信有這回事。我相信神接受所有人,神愛每一個人,不是麼?」好的,這會否改變你?不會的。不會改變你,對麼?如果你不相信地獄,你就永不會明白耶穌有多愛你。如果你不相信刑罰,你就永不會明白耶穌經歷了多大的刑罰。如果你說:「我不想相信地獄。」好吧,但你必然不會明白耶穌有多愛你。
在十字架上,耶穌沒有說:「我的神,我的神,這些釘使我受傷太重。」卻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耶穌被離棄,完全的隔絕,受着火焰的焚燒。祂完全與聖父隔絕。祂經歷地獄,無盡的崩潰。祂在十字架上經歷崩潰。這是使徒信經說的。祂為我們下地獄,你不相信有地獄麼?你認為耶穌只是被釘上十字架麼?
耶穌的意思是說:「我如此重視你,就算下地獄也是值得的。」這樣你便可以作出衡量,明白自己的價值有多重,然後知道自己是誰。誰在乎你是成功或失敗?誰在乎你現在有沒有情人約會?想想這一點。當你與人約會,便開始覺得自己有價值,沒有約會時,則對自己感覺很差。你有沒有搞錯?
不管你是不相信這真理,或從沒想過,耶穌指出你必須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你必須聽從聖經,你必須聽從。單單相信耶穌從死裏復活還不夠,就算你當時親歷其中,看見祂從死裏復活,但除非你明白耶穌經歷了甚麼,否則你不會明白祂有多愛你。
請你接受這真理。你要相信地獄存在,這樣你就會明白耶穌有多愛你。你要相信地獄存在,這樣你才能明白耶穌有多愛你,默想祂的愛,為祂的愛雀躍,思想祂對你的愛,直至這愛慢慢拉你離開那些迷惑你的事物,將你的身分牢牢建立在耶穌身上,這樣你才能回復真我,不在乎任何事情。你有了這樣的生命,便會愛身邊的人,對身邊所有人都慷慨大方。接下來,你會有永遠的生命。
我要你做兩件事。第一件事,你要擁抱這真理,接受這真理。如果你說:「天父啊,我一生都在自義。在信仰上,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階段,嘗試成為好人,但我只是定睛在自己的道德上。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階段,走了很長的路,尋找其他的事物。但到了現在,我終於要求你接納我,只因着耶穌的作為。我明白禰有多愛我。求禰因着耶穌的作為接納我。」
當你明白耶穌有多愛你時,你的身分開始轉變,我們這個節目就是在講論這種轉變。你並不知道耶穌會甚麼時候令你真真實實經歷祂,甚麼時候以何種方式對你說話,大概意思是說:「這是值得的,這樣你與我才能同在。」這裏還有另外一個重點。不要害怕死亡。耶穌受死,祂不僅是身體死去,還承受了永恆的死。你不用再害怕死亡。
美國著名牧者包恩豪牧師(Donald Grey Barnhouse)多年前失去了太太。他駕着車載幾名兒女前往妻子的葬禮。途中,一輛大貨車經過,太陽斜照,大貨車的黑影遮蓋了他們的車子。那輛大貨車經過,它的黑影自然也經過。包恩豪牧師於是對兒女說話,大概是說:「你們看到那貨車麼?你情願給大卡車壓過,還是給它的黑影壓過呢?」
最少的孩子基本上說:「我情願被大貨車的黑影壓過。」包恩豪牧師大概說:「好了,我只想你明白一個道理,這便很好了。你看,耶穌被大貨車壓過,所以你們的母親只是被大貨車的黑影壓過。耶穌承受了死亡,因此你們的母親只是經歷死亡的陰影。不會有太大問題的。」你是否明白有地獄存在是個好消息?你選擇地獄的話,自然會進地獄,但要是你明白耶穌所作的事情,就會明白你對祂有多重要。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禰給予我們時間默想和反思禰的愛子為我們所作的犧牲。主啊,禰的愛不僅教我們喜樂,使我們變得更好,禰的愛還徹底改變我們,給予我們將來的盼望,使我們現在能對人慷慨和仁慈。
主啊,我們禱告,我們今天探討的這些改變,求禰因着我們接受耶穌一一賜下,教導我們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教導我們聽從禰的話語,直至這些改變臨到我們。我們知道這些改變能榮耀禰,因此我們因着耶穌求禰賜予這些改變。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