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三):遇見耶穌」系列——「疑惑、喜樂和力量」這個題目。
今天早上研讀的經文來自路加福音第24 章36至49節:
36 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37 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
38 耶穌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裏起疑念呢?
39 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
40 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
41 他們正喜得不敢信,並且希奇,耶穌就說:「你們這裏有甚麼吃的沒有?」
42 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
43 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
44 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着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45 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
46 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裏復活,
47 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
48 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
49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
這是神的話語。
許多聽眾朋友都知道,我們已經多個星期探討路加福音,研讀耶穌的生平。現在我們來到路加福音的尾聲。在這段經文裏,耶穌復活後做了四件事情,改變了門徒的一生。因為耶穌已經復活,祂今天同樣能向我們做同樣的事。祂與門徒辯論,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祂與他們共同進食,滿足他們內心的需要;祂差遣他們出去,重新為他們的人生定立方向;然後祂向他們顯示雙手和雙足。讓我們看看這四件事情。
首先,我們看見耶穌與門徒辯論,解答他們的疑惑。你可有發現如何開始?耶穌的做法很可愛,但祂得一次又一次堅持這樣做。耶穌針對門徒的疑惑與他們辯論。看到麼?祂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裏起疑念呢?摸我看看!你們這裏有甚麼吃的沒有?」
耶穌重複與他們論證,這是祂的論點,大概是說:「我真的從死裏復活,不只是靈魂從死裏復活。你不僅只是有屬靈的經歷,我的肉身確實存在。我有真實的身體,有形有實。復活從歷史角度說是千真萬確的。我的肉身真真正正從死裏復活,這是真實的歷史。」你要先明白這點,如果你掌握不到,不讓耶穌與你的內心辯證,處理你對復活的疑惑,耶穌的復活就無法在你的生命中帶來任何改變了。
現代人自然對復活有很大的困惑。大部分的現代人不太喜歡肉身復活這概念。另一方面,他們說:「我真的不相信有目擊證人在場。」這是人們典型的說法:「這是虛構的敘述,是多年後才寫成的,作者希望所有人相信耶穌從死裏復活。」
在這開始時,我要多次引述一位歷史學家的說話。著名歷史學家賴特(N.T. Wright)出版過一部巨著闡明復活的歷史真實性,這是我見過有關復活最好的書。賴特是一位舉足輕重的歷史學家,他在書中指出,任何奇幻文學和神話的專家都不會這樣編寫虛構故事。
賴特說,在舊約中唯一提及肉身復活的是但以理書第12章2至3節,經文的確提及世界終結時出現的復活景象,每個人都會復活,世界得以更生。但以理書第12章2至3節提到復活的身體發光照耀。假如你要編一個關於耶穌基督復活的故事,肯定不會編成這個樣子。
你可能會寫到耶穌發光如晨星,突然推開大門走進來,光芒四射,每個人要用手掩住雙眼。然而我們看見的記載是甚麼?你要是編故事,會否編成這樣?你會這樣編故事麼?耶穌只是來到他們中間,說:「你們這裏有甚麼吃的沒有?」看,多麼偉大。這是要建立門徒的信心。「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我很認真的說,你要是在編作耶穌復活,肯定不會編成這個樣子。
為何會這樣記載?多麼的平凡,多麼的奇怪,完全不引人入勝。怎可能這樣?唯一的答案就是你所讀的記載是真的發生過。為何不寫其他呢?神話不像這樣的,奇幻文學也不會這樣描述。有些人會說:「好了,問題在這裏。我們現代的科學觀表明復活是不可能的,死了的人不會復生。可是回到古時,他們的世界觀是不同的。他們的想法很原始,相信到處都有神蹟奇事,因此不難相信復活,但現代人不是這樣。我們的世界觀表明復活是不可能的。」我再次說,這樣的觀點不僅無法解釋這段經文,也無法解釋我們所知的歷史。
舉個例,讓我們看看這段經文。你有沒有看到?當耶穌出現時,門徒是否即時說:「我們知道祢定能復活?」不是的。他們驚慌害怕。再一次,這是有違常理的。假如你要編故事,或者假如他們的思想很原始,他們的世界觀接受任何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那麼當耶穌出現,說:「我是真真實實的,看看我,摸摸我。」他們會說:「噢,我們相信。」然而事情不是這樣發生。
當耶穌說了第一句話後,門徒有何反應?他們仍然無法相信。這與我們所認識的第一世紀歷史吻合。讓我引述一段很有意思的評論。我近來讀到賴特這篇文章,真是很精彩。
「我們不能太過堅持說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不期望死去的人會復生,成為獨立的個體。他們相信復活的。」記着,根據但以理第12章,大概意思是說:「當神將歷史帶向終結,將來所有人都會復活,整個世界都會更新。」
因此若說耶穌的門徒對祂的死過於震驚,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以致從希望破碎中產生幻想,設計出耶穌復活的事蹟,好讓他們能面對夢想幻滅的殘酷現實,這種說法無法成立。對於現今的人來說,這種初期明顯的心理狀態是可能的,但嚴格說,對第一世紀的歷史而言,這是絕對不成立的。
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前前後後有多次其他的彌賽亞運動,或類似的運動。許多情況下,這些彌賽亞運動的領袖都是被當權者殘酷殺害,那些失望的信徒從來沒有人提過他們的英雄人物從死裏復活。他們都很清楚。
在猶太人的世界觀中,他們認為除非到了歷史的終結,否則沒有人能復活。在他們的世界觀中,歷史未結束是不可能有復活的事。因此那些猶太革命者在領袖遭當權者處決後,只有兩個選擇:放棄革命或找另一個領袖。宣稱原本的領袖復活並非一個明智選擇,除非那個領袖真的復活了。」
你可明白?道理很簡單,意義卻很深遠。我們現代人很容易會說:「當時人們的世界觀接受任何神蹟奇事。因此他們自然寄望耶穌復活,於是說服自己相信這個故事。」賴特指出,你以現代的科學世界觀否定復活,但當時的人同樣認為不可能有復活。
希臘人和羅馬人的世界觀認為肉身的復活完全不可能。他們想也不會想。猶太人的世界觀則認為歷史非到終點個人不會有復活。因此耶穌的門徒不論有多希望見到祂,也不會想像祂會復活。除非真的發生了。
你看,你可以聽到早期基督徒跨越時代對你說話,聽到路加跨越時代對你說話。他們大概在說:「你的科學觀否定復活的事,我們的世界觀也不允許這事情發生。我們和你們一樣,從沒想過耶穌會復活。我們的哲學和世界觀並不支持我們期望復活的事,生活中沒有事情支持我們期望復活的事。我們告訴你有復活的事,唯一原因就是它真的發生了。我們看見了耶穌。除了我們見過耶穌,再沒有其他理由讓我們講述復活的事。我們從不曾想過,造夢也不會想到,如果你以為我們會期望耶穌復活,就證明你不認為歷史。你不明白我們的世界觀,我們不會相信耶穌復活,除非真的觸摸過復活的耶穌。」
你看,使徒約翰在約翰一書第1章1節,一開始便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他指的是耶穌。第一批親眼見證復活的人大概都會說:「你可以認為我們是騙子,或者可以相信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但不要淡化我們的見證。」
不要企圖淡化他們的見證。不要說:「這些故事的象徵性很美妙。這班人都是愛虛構故事的,還喜歡談論這些故事。」不要企圖淡化事實。耶穌的復活是千真萬確的。「你可以認為我們是騙子,或者相信我們,但不要淡化我們的見證。」你看到了,假如你不相信肉身的復活真的在歷史中發生過,但願這段經文反駁你的想法。假如你不相信復活,我接下來要告訴你耶穌在門徒生命中所做的三件事情,便不會在你的生命中出現。
第二點。耶穌與他們一同進食,滿足他們心裏的渴望。當耶穌與門徒一起用餐,我們立刻看到另一個證據。我想這是證據,古時的人一起坐下用餐,意義比我們今天豐富得多。你可明白啟示錄第3章20節?這一節很出名,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我們是現代人,會說:「你將會進來與他一同用餐?為何你不說,你將進來做其他事情?」你要明白,古人帶某個人入內一同用餐,實質上不只是要邀請他用餐,而是邀請他進入友誼,進入親密的關係。你可明白?
有人死了,你可以讀到他們的語錄,紀念他們的事蹟。你可以將他們的故居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看到他們放在那裏的衣服,你可以把衣服保留在衣櫥裏。你可以說:「我仍覺得他與我一起。」然而這人對你說是多麼虛幻,使你渴望這人真的在你身邊。
你可以說:「噢,這人仍在我身邊。」然而這人對你說是多麼虛幻,使你渴望這人真的在你身邊。你渴望這人真的在你身邊。然而耶穌大概說:「我死了,但不會停留在死亡的境況,因為我復活了。你真的可以與我同在。」耶穌與你同在,不再是虛幻的。耶穌大概說:「你真的可以與我同在。」
我來說明其重點。我不會說所有人都抱有這種想法,但很多人確是這樣想的。我們當中許多人自小便有個很奇怪的想法,認為要找到一個了不起的人,這人進入我們的生命,愛我們,使我們完全,使我們人生各方面都美好。
我們許多人都有此想法,認為我們在尋找這樣一個人。因此,許多人在青春期階段看電影或閱讀小說,總會迷上某個角色,你曾經為這些角色造白日夢。(我知道你不會承認,但你得承認。)
你幻想在日落時分與電影裏這個人物一起同行,你想像自己是電影或小說裏的角色,諸如此類。糟糕的是,你長大以後,尋找的結婚對象便要像這個角式。你要尋找這樣一個了不起、美妙的人,這是你最愛的對象,你總是幻想這樣一個人進入你的生命,愛你,使你完全,生活各方面都美滿。
你幻想在電影中與這個人一起,這是一回事;你要找到這個人結婚,說:「你是我的理想對象。」這是另一回事。當你這樣想時,便會遇上困難,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符合你的期望。噢,不要這樣,請你等一等。很抱歉我只能說,世上只有一個人能符合你的期望。
你研讀福音,將會看見耶穌基督像一切的主角,像一切穿着閃耀盔甲的騎士,集所有的榮美和英雄於一身。祂來到地上,說:「你可以擁有我,不用只是幻想我,像你為電影裏的人物造白日夢。你可以真的擁有我,不只是得到一些模糊的心靈慰藉,說:『耶穌的說話啟發我……』。你可以真的擁有我。」
讓我向你證明這真理如何明顯。這裏有個證明,顯出這真理如何容易察覺。對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來說,當先知或烈士死後,他們的墳會很受人尊敬。賴特就此作了一番講論。他指出我們有形形色色的例子,至少有十幾個例子,看到其他彌賽亞運動的領袖起義後,當時人們聚集起來,說:「這個人將會帶領我們。」然而他們都遭到當權者的殺害。他們一個又一個被殺害。
幾乎所有例子,人們將這些領袖的墳視為聖地,到這些墳墓參拜,視之為朝聖之旅。他們很崇拜那些墳墓。他們會在墳墓前聚集,將那些教師的說話代代相傳。猶太人便是這樣對待先知和殉道者。
不僅如此,我們也知道第二和第三個世紀的基督教會,基督徒也是這樣。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lycarp)的墳墓便成為當時的聖地。好幾個世紀,人們都知道墳墓的地點,因為那是聖地。人們到那裏朝聖。然而歷史中絲毫從沒有任何記載表明基督徒曾將耶穌的墳視為聖地。
事實上,我們不知道耶穌的墳在哪裏,這便是證據。我知道當你遊覽以色列時,他們的旅遊局會告訴你墳墓在哪裏,但他們其實不知道的。耶穌死後,幾十年過去了,再沒有人能找到耶穌的墳,因為大家都完全忽視了這個地方。他們忘記了在甚麼地方。你怎可能忘記了耶穌的墳?
理由是這樣的。假如你愛的人死了,他們的舊居突然變得重要起來,非常莊嚴神聖。他們的鞋珍貴起來,衣服也很重要,因為他們離開了你。但我知道,如果他們沒有離開你,還與你一同生活,他們的鞋和衣服遍布每個角落,你會說:「快快把它們清理掉。」如果那人與你一起,鞋和其他東西都不再重要,但當你失去了那人,這些東西便珍貴無比。
為何墳墓不重要呢?為何裹屍布不重要呢?聖陵在哪裏?他們朝聖的地方在哪裏?我們知道在耶穌復活之前人們會封一些聖人的墳墓為聖地,在耶穌復活之後人們也會這樣做,但他們卻沒有紀念耶穌的墳墓,為甚麼呢?因為耶穌與他們同在。你生命中一直尋找那個愛你的人,你一生無比渴望想得到的那人,就是耶穌基督。祂大概說:「我已復活了,你真的可以與我同在。」門徒有耶穌的同在,他們知道耶穌一直活着,因為祂復活了。復活表明若你相信真有其事,你最終可以擁有這種你一生都在尋找的愛的關係。
第三點,耶穌差遣了門徒出去傳福音,完全重整了他們的人生方向。留意最後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呼召他們說:「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這是很有意思的。祂的意思是說:「我要你出去,進入世界生活,生命要因所看到的一切而改變。」他們看見甚麼?就是耶穌的復活。
耶穌指出,你明白復活的真理,明白神使耶穌從死裏經歷肉身的復活,明白神將要更新整個世界。這只是個開始。神將要潔淨這個物質的世界,抹去所有的瑕疵、破碎和缺憾,還有所有的疾病、死亡和不完美。耶穌表明,當你明白這些真理後,必須為此作見證,以此生活,這表示你對世上所有事物的看法,以及你整個生命,全都因復活的真理而改變。
如果你相信復活千真萬確,復活的真理已經完全改變了你的人生,讓我簡單給你兩個活出這真理的方法,讓我給你兩個方法。這兩個方法可以互相輪流交替。一方面,如果你相信復活的真理,這表明你已經從物質世界得着釋放。請你留意我的用詞。我這麼說是甚麼意思?我是說,物質世界雖然力量很大,但已經不能支配你。
大城市的人很匆忙混亂,他們基本上認為:「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一生中想遊覽阿爾卑斯山,我要賺很多錢,登上月球,在舞台上高歌一曲。我想發明一些從沒人發明過的東西。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你說:「我是個有才華的人,生活在大城市。」你真是很匆忙混亂。你說:「這些事我全部都要做到。」
當你明白有些事情明顯是你無法主宰的,特別是發生的悲劇和可怕的事情。例如你明白:「我沒可能有這樣的事業。」或更可怕的,「我的身體殘廢了。我不可能做到這件事,永遠失去這方面的能力。」還有難以想像的痛悔、忙亂、沮喪。可是如果復活真有其事呢?
瓊妮‧厄爾克森(Joni Eareckson)是一個基督徒,這位姊妹在十八歲時遇到可怕的意外,頸以下全部癱瘓。因此她四肢全部癱瘓,終身要坐着輪椅出入。她記述曾經有一次經歷,她出席一次聚會,台上的領袖說:「我們一同禱告。」她是這個大團隊的一分子。
那個講員說:「我們一同跪下,跪在神的面前。」每個人都跪下,但她當然做不到。她從前都是跪着祈禱的,但突然她發現自己從今以後都做不到了。這想法在她腦海浮現:「我從此都不能跪在神面前禱告了。」她開始流淚。
她接着寫道:「我想起復活。在羔羊的婚宴開始前,第一件我打算做的事,就是用我復活了的雙腳感恩地跪下,這是榮耀的雙腿,我要靜靜地跪在耶穌跟前,然後用這雙腿跳舞。」
她基本上寫道:「對於像我這樣一個脊髓受創的人,你能想像當中的盼望麼?對於一個狂躁抑鬱的人來說,你能想像當中的盼望麼?沒有其他宗教應許有新的身體,一個新的物質宇宙,惟有基督的福音讓我這樣受創的人找到生命無比的盼望。」
你可明白她的意思?你不是在神的國度裏飄浮。那是新天新地,你要在那裏吃喝,在那裏跑步,在那裡跳舞和唱歌,互相擁抱。新天新地,新的身體。意思是甚麼?放鬆一點吧。你說:「我永遠去不了阿爾卑斯山。」不,你會去到的。「我永遠學不好跳舞。」不,你會學得好的。「我是個不中用的舞蹈家。」你不會的。即使你坐在輪椅上,也不用絕望。
你不會錯過任何事物。看,惟有基督信仰指出物質的宇宙會被潔淨,你將會被更新。這是永恆的狀態,你可以吃喝。耶穌便吃魚。意思是甚麼?未來十分明確。你不會錯過任何事物,絕對不會錯過。
意思是甚麼?你會從物質世界得着釋放。這些事物不再支配你。你失去了的東西,又何必在乎呢?如果你為了服事別人,愛別人,而要放棄一些事物,即管放棄吧。假如你人生遇上重大的困境,使你損失慘重,又何必在乎呢?你不會錯過任何事物。你不會沮喪的,不會發狂的。
另一方面,復活表示你得着自由,因為復活表示救恩不是要逃避這個充滿問題的物質世界。基督信仰並非要我們離開這個可怕的世界,然後上到天堂。基督的救贖是天堂降臨這個物質的世界,潔淨這個世界,抹去所有飢荒、疾病、惡疾、死亡和不公義。這意味甚麼?
偉大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經說過:「如果你知道耶穌明天會來,你會做甚麼呢?你今天會做甚麼呢?」你可知他說甚麼?馬丁‧路德說:「我會種一棵樹。」你第一個反應會說:「為甚麼?明天世界都完了,為何要種一棵樹呢?」我想向你發出挑戰,也許你以為自己明白復活的神學,但你並不明白。你的思想和生命沒有活出復活的神學。
你可明白路德的意思?「如果耶穌明天會來,我最好是種一棵樹。」想想耶穌會對這棵樹做甚麼。你看,因為耶穌的再來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世界的開始。想想耶穌會對這棵樹做甚麼?想想這棵樹會如何生長,如何開花結果。事實上,如果你細心研讀詩篇第96篇,想那顆樹將要如何跳舞,如何唱歌。
去栽種吧。你要去修補人的身體,修補鄰舍關係,因為神要親自動工,因此我們能帶着無比的盼望去修補這個物質世界。看到這有多與眾不同,請你看看。有一種世界觀說:「世界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天堂和屬靈世界。」看,這種想法使你藉着逃離物質世界而得到一些自由,但這份自由卻不能讓你面對物質世界,無法讓你與世界建立合宜的關係。
你有種世俗的思想,說:「只有物質世界,我們最好要解決當中的問題。」看,這使你能夠坦然面對物質世界,但無法從中得着自由,因為生命一旦出了問題,人生也完了。復活使你能面對物質世界,又能得着自由,不受世界支配。復活使你能泰然自若,給予你平安,可以應對任何事情。你不會錯過這個物質世界,可以與它建立合宜的關係,參與其中。耶穌的意思是說:「你見證了復活,我差遣你進入世界,活出完全不一樣的生命。」你的整個生命得以重新建立。
最後,耶穌醫治門徒的憂傷和痛悔。我最後想你看看第40節:「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耶穌大概說:「看看我的手和腳。」你可知門徒有何反應?他們充滿喜樂和驚訝。耶穌為何這樣做呢?為何祂不說:「看看我的眼,望着我。」?祂為何說手和腳呢?祂的手和腳有甚麼特別?要是祂得到了榮耀的身體,為何釘痕還會存在?釘痕為何仍在?
在解答這條問題前,我要先問另一條問題。最好的故事結局是怎樣的?我意思是說,我們都喜歡大團圓結局。我們都知道,電影結局不好,票房便較差,有個美好結局,票房便會很理想。只有美好的結局還不足夠,如果出奇制勝,結局意想不到,又是大團圓結局,我們便會很喜歡。
好結局的故事比悲劇收場的故事有優勢,然而有類故事更出色,不好的結局成了解脫的部分,帶來了釋放。在這情況下,不好的結局帶來了喜樂,成為喜樂的一部分。舉個例,電影《記號》很有意思,因為有許多不好的結局。
首先,主角的太太遇上一宗可怕的交通意外身亡。他的兄弟、他的事業全都結局悲慘。他年幼的兒子得了嚴重哮喘,常常在垂死掙扎。他年幼的女兒患有強迫症,每次喝一杯水,不想喝時就會把水倒遍整個房子。
接着外星人侵略地球,真是禍不單行,非常可怕。看來就是世界末日,電影充滿黑暗。我意思是說,電影就只有黑暗的情節,每個人都失去信心,所有事情都急轉直下。突然到了最後,喜樂源源不絕。
儘管禍不單行,但最後不僅得着釋放,而且那些不幸的事情全都有份促成這種釋放。劇終時的喜樂蓋過了其他的不幸,解釋了苦難的發生,補償了一切。事實上,苦難使喜樂變得可能,使人有更大的喜樂。
耶穌基督為何要顯示那些釘痕呢?你可知那是甚麼?三天前,門徒心裏還在想:「當耶穌基督登基後,我要成為內閣大臣。耶穌快成為君王了,我的生命因此會飛黃騰達。沒有人能阻止耶穌,我將會跟在他後面,飛黃騰達。」但跟隨而來的只有鐵釘。
當那些釘打進手和腳時,門徒的生命完蛋了。那些釘痕摧毀了他們的一生。對麼?但耶穌的意思是說:「不,這些釘痕救了你的生命。你以為摧毀你生命的,其實是救了你。」復活是甚麼?復活不是只有喜樂,不管耶穌經歷過的痛苦,復活帶來喜樂是因着耶穌所受的苦。復活不是令耶穌忘記那些痛苦。
為何祂的榮耀身體還留有那些釘痕?神的救贖就是這樣成就的。神的喜樂和救贖大能,不會使你忘記人生的諸般困難、種種悲劇、落空的理想、可怕的事情,而是包含它們,給予解釋,帶來補償,把它們容納其中。換句話說,將苦難化為喜樂的泉源。因此,你最終會有更大的榮耀和喜樂。
我身為基督徒多年,可以稍為回望過去,在我身上看見這是何等千真萬確。然而在我們真正明白這真理,看見這真理如何實現之前,我們不會在自己身上看到改變。耶穌意思是說:「我的喜樂不會使你忘記人生種種的不如意,而是使這些不如意的經歷徹底地轉變過來,永遠成為你的喜樂泉源。我會使你的苦難變成喜樂,我會使用苦難令你的喜樂更大。看看我的手和腳,當我最終在復活裏與你擁抱,我會告訴你那些你以為摧毀你人生的事情其實救了你,正如那些你以為摧毀我生命的,其實是救了世人的生命。」
那些偉大的電影、書籍和故事,結束時的喜樂觸動了你,使你歡喜得流淚,但這只讓你瞥見那超越世界的喜樂,淺嘗復活時的快慰。如果你相信復活,聽到耶穌的辯證,確信祂真是從死裏復活,這便讓祂帶着復活的大能進入你的生命。耶穌能為你成就這一切。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說到復活,求祢幫助我們不要模模糊糊,流於表面,以為只是一種盼望的象徵。我們相信復活,在接受祢復活的大能後,求祢復活的喜樂降臨,進入我們的生命,醫治我們的傷痛,重整我們的生活模式,賜予我們一直在找尋的愛。感謝祢賜下這一切,求祢幫助我們珍惜祢的恩典。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