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二):跟隨基督」系列——「工作與休息」這個題目。
今天研讀的經文來自路加福音第6章1至11節:
1 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着吃。
2 有幾個法利賽人說:「你們為甚麼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呢?」
3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着大衞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連這個你們也沒有念過嗎?
4 他怎麼進了神的殿,拿陳設餅吃,又給跟從的人吃?這餅除了祭司以外,別人都不可吃。」
5 又對他們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6 又有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在那裏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
7 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他。
8 耶穌卻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那人就起來,站着。
9 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
10 他就周圍看着他們眾人,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11 他們就滿心大怒,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正在研讀路加福音,探討路加福音所記載的耶穌生平。連續好幾個節目我們都在探討跟從祂是甚麼意思,何為祂的門徒。耶穌當然在講論福音,指出祂是誰,祂成就了甚麼,教導甚麼。祂的門徒在生命各方面都要活出福音的原則。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主題涉及十誡的第四條誡命,記載於出埃及記第20章11節:「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即是說六日之內你可以工作,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你的神的安息日,你不要作任何工作,你要像主一樣休息。安息日要休息。
我知道,每個人對工作的態度都不同。有些人失了業,希望有較多的工作。另有一些人告訴過我,他們在工作和紀律上都遇到困難。然而總體來說,對於城市人最大的問題是安息日的休息,如何有紀律地在安息日休息,如何在安息日獲得休息。我們為何需要在安息日休息呢?我們從何得着休息呢?如何做到呢?我們為何需要這樣休息?從何得着休息呢?如何做到休息呢?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這幾條問題。
首先,為何需要在安息日休息呢?看看第1和2節。有一個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着吃。法利賽人於是定他們的罪,指控他們違返安息日的律法。當時的猶太宗教法律哈拉卡(HALACHA)定明三十九項安息日禁止的工作,收割麥穗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掐了麥穗,用手搓着吃就違返了安息日的規條。我們聽了後即時會說:「噢,多麼律法主義。多麼道德主義,那些律例多糟糕。」我們對此嗤之以鼻。
然而留意耶穌的回應不是說:「人子來是要廢除安息日,或者令我們不再受安息日束縛。」祂不是這樣說。祂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我們稍後會探討這點,但意思大概起碼是說:「我就是安息日,安息日完全與我有關。」我們便由這裡的學習開始。
現今世代的文化是有史以來最工作狂的,但沒有人敢輕視任何的努力,即使是錯誤的努力,來給予人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東西,使人的生活更像人。這就是休息。
茱蒂絲‧史秋拉維茲(Judith Shulevitz)是雜誌的專欄作家,她寫過許多文章。其中一篇文章題為「重拾安息日」。她在文章中首先簡略交待她的背景。
她在美國東部長大,我不肯定,但她說她成長於一個有宗教信仰的社區,在一所猶太教的會堂裡成長,但她像許多人一樣抗拒家庭的信仰,最終離開了這信仰。之後她開始經歷一種現象,她是這樣描述的。
她說:「我的心情每到周末便很低落,直至星期六下午,這之前整個人提不起勁,悶悶不樂。我慣常約一班朋友早午餐,然而卻使我出乎意外的坐立不安。在青少年時期使我極度反感的宗教教育,我開始重新拾回,我從沒想像會想這樣做。我開始參加附近的猶太教會堂。最後,我為自己的情況建立了一個理論。從前的人飽受安息日的約束,因為有諸多規條,我現在卻飽受缺乏規條、失去安息日的煎熬。
有太多證據顯示我們與工作的關係出了問題。有一個制度幾千年來都在監察工作狂熱的問題,讓我代表這制度說幾句話。大多數人誤解要停止工作,就是不去工作。然而安息日的創立者明白這是遠遠更加複雜的事情。你無法隨便輕易放慢腳步,因此清教徒和奉行安息日的猶太教徒十分刻意地守安息日。規條不是要拖垮信徒。要打破工作上沒完沒了的追求,必須要有無比的決心,同時須要有人支持,要透過習慣,也要有別人的鼓勵。
她的意思可以這樣簡單理解。儘管她明白工作的重要,但她也發現可能出現瘋狂的情況。在我們的社會,我們與工作的關係嚴重出了問題,任何人以為感到疲累時簡單地「停下工作」,就能得到休息,這是過於天真的想法。深度休息的能力,是人生的關鍵,不可或缺。然而休息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並不簡單,而是十分複雜的,這需要大量的自律和實踐。她是這麼說的。為何會這樣呢?為何這麼困難呢?
首先我們要看看現代的情況。我將會簡單探討這點。當今世代,人恆久以來所需要的休息被嚴重蠶食。讓我告訴你四個趨勢。第一個趨勢,社會上的工作越來越沒有保障。我意思是說,大機構的部門一旦運作不周,無法帶來盈利,職位便會被削減。我認為古往今來,工作的保障從來沒有一刻像現在這麼糟糕。
第二個趨勢,我會作個概括。有許多研究顯示,從前一間公司的高層與低層的收入相差十至二十倍,現在則擴大至一百至二百倍。
或多或少基於這原因,人們某程度覺得高薪厚職的人要更長時間地工作。這是人們的期望,但假如你不想日以繼夜地工作,你背後有許多人等着你的工作職位。與此同時,低層的員工須要兼職。因此所有人都要加班,不論你的職位是高是低。現代人為了生活所需,不得不身兼多職。這是第二個趨勢。
第三個趨勢是科技。因為科技發達,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這意味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你的生活在任何地方都擺脫不了工作。這是第三個趨勢。
第四個趨勢稍為複雜。文化學者的分析得到廣泛認同,他們指出在傳統社會中,你的人生意義來自家庭,你在家庭角色上滿足了所期待的社會責任而找到人生意義。
不論你是父母或兄弟姊妹,丈夫或妻子,兒子或女兒,在這樣的傳統社會裡,工作並不那麼重要。你只須尋找方法確保家人生活安定,三餐溫飽,因為家庭就等於一切了。然而歷史後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文化,說:「你要成就自己的方向,努力實現理想,以此證明自己。這樣你便有價值。」這表示心理、社會和情感前所未有的壓力,使你認為工作若不是要獲得收入,便是要有滿足感。歷史上沒有像現今這樣的文化。
這裡的四個趨勢,頭三種趨勢表示我們前所未有地強烈需要休息,因為比起從前,休息的時間更少。第四種趨勢表示相比起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化,我們內心情緒都缺乏爭取休息和放鬆的能力。
然而除了當今情況的惱人,同樣糟糕的是,人類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因此安息日才會在古時成為習俗。安息日顯然不是針對現代人勞碌的情況而設,這問題當時早已經存在。這個本已有的問題是甚麼?安息日要處理的問題還有其他。我只想你知道茱蒂絲‧史秋拉維茲這篇了不起的文章。
她明白深層的問題是甚麼。她說:「安息日仍然神聖,不僅幹苦活的工人可以放下工作,享受節日的歡樂,家人可以相聚,偶爾一起敬拜,停止了那份不間斷的自我要求,平息那內心無止境的內疚。
「內心無須再沒完沒了地自責抱怨」、「內心不斷自我要求」。茱蒂絲說的是甚麼?睡眠學家知道,你要回復精神,不僅要有足夠的睡眠,還要有深度的睡眠,他們稱最深度的睡眠為眼球快速活動的睡眠。
這些專家說,深度睡眠只會在入睡後一段時間才出現。換句話說,如果你小睡八次,每次睡一個小時,諸如此類,你說:「我睡了八個小時。」第二天你卻十分疲倦。原因是要睡一段時間才會有深度睡眠,即眼球快速活動的睡眠。
因此睡多少時間不是最重要,你需要的是深度睡眠。我要借茱蒂絲的話,說明一下外在的工作。你努力工作後需要休息。然而有個更深層的問題。工作背後有一項勞役。
內心不斷在抱怨,「內心在不斷自我要求」。茱蒂絲的意思是甚麼?不是內疚,而是想要證明自己。你要自我肯定,向你自己和其他人證明自己。這種要證明自己的心態,使工作超乎想像的疲累。疲乏便是由此而生。證明自己是十分困難的,你總是要證明自己,肯定自己,但你要知道,怎樣證明自己都是不夠的。你永永遠遠都不會滿足。
靈魂的深度休息就是眼球快速活動的睡眠。你要有這份深度的休息,否則放再多的假期都不管用。假如你去度假,停下手上的工作,但你仍要證明自己,你就無法得着深度的休息,無法得着靈魂裏的休息。你會無時無刻繼續疲乏的。因此長時間的休息和身體的休息背後,靈魂需要深度的休息。
舉個例,你知道《洛奇》第一集是了不起的電影。有人問洛奇:「甚麼驅使你這樣做呢?你為何要有這些表現?你為何如此努力工作?」
洛奇的答案是:「我要盡我所能,這樣才能證明自己不是個草包。」因此那些英雄人物內心長期自責內疚,這推動他們工作不斷。這是他們的內心不斷自我要求,因此才會如此努力工作,力爭上游,工作至虛脫耗盡。靈魂深度的休息十分需要,要是沒有這種深度的休息,身體的休息是沒有用的。因此我們需要在安息日休息。現在是我們最需要休息的時候,我們需要休息。這是第一點,為何需要休息。
第二點,我們從何得到休息呢?現在看看耶穌說甚麼。法利賽人指控耶穌違返安息日的規例。耶穌有何回應?祂說:「經上記着大衞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連這個你們也沒有念過嗎?他怎麼進了神的殿,拿陳設餅吃,又給跟從的人吃?這餅除了祭司以外,別人都不可吃。」
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耶穌引用撒母耳記上第21章,當時大衛逃亡,為求生存四處流浪,來到了會幕。在會幕裏,有一個地方擺設着陳設餅。這是會幕裏神聖的地方,是安息日崇拜的一部分。
你不允許進食陳設餅,它是安息日崇拜的一部分。然而大衛拿了來吃。你要知道,耶穌明顯在暗示大衛沒有被定罪。神從來沒有說過大衛吃陳設餅有錯。大衛從沒有因此被定罪。
耶穌要我們思想這事件背後的信息。安息日和敬拜的規條必要時可以暫時放下,但另一方面,整本聖經絕對沒有地方提過道德的律例必要時可以暫時不理。
聖經找不到神這樣說:「好了,你在匆忙中,因此犯姦淫情有可原,拜偶像也可以。偷竊、打劫、搶掠都沒問題,因為你的處境很艱難。」不會這樣,神從不會這樣說。既然沒有提過道德的律例在情況緊急時可以放下,但安息日和崇拜儀式上的規例在必要時可以放在一邊,這意味着甚麼?想想當中的原因。這表示安息日和崇拜儀式的規例是臨時性的。
這表示這些規條是暫時的,它們是指向將來,當某些事情發生,顯出這些條例的規定已經過時,它們便會結束。這是甚麼呢?耶穌在接着的經文對法利賽人說話,經文說「又對他們說」,你知道耶穌假設他們正在思考大衛的例子。祂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真是令人驚訝。
讓我們想想耶穌的說話。耶穌的說話十分豐富,不是這一次講道能夠交待的。耶穌說:「安息日的規條全都指向我。我可以讓你的靈魂深度休息,這是你最需要的。我是帶來安息的主。」耶穌說:「我是帶來安息的主。」
你知道意思是甚麼。有兩種意思。如果你想休息,你得走到耶穌面前。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走到祂面前了,卻得不着任何安息,你便是不明白自己擁有甚麼。你仍沒有好好抓緊所擁有的珍寶,仍不明白自己擁有甚麼。你擁有甚麼呢?耶穌如何是帶來安息的主呢?為甚麼祂是安息的主?讓我帶你看看三段經文。另外有幾段經文十分重要。這意思是甚麼?耶穌為何是帶來安息的主?
讓你安息的意思是甚麼?首先,讓我們看看聖經的經文。請翻到創世記第1章。在創世記第1章尾,到第2章開頭,神剛完成創世的工作。創世記第1章31節是這樣寫的:「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創世記第2章2節記載:「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安息了。第七天。對麼?等一等,神怎可能休息,你說「神安息」了,這是甚麼意思?神累了麼?神不會疲倦的。既然神不會累,經文說神安息了,到底是甚麼意思?
我們可以定義休息是從疲倦中回復力量。神如果不是累,那麼說神安息是甚麼意思?答案在此。創世的記載裡其中一個巧妙之處是,每當神創造事物,完成後在創造別的事物前,祂都會說一番話。一次又一次都是這樣。
你可知是甚麼說話?神創造了事物,望着這些事物,說:「甚好,很好。」然後才創造其他事物。神說:「甚好。」當祂來到創造的尾聲,我剛讀過的經文,神看着一切所造的,說了一句「甚好」。這就是安息的意思,為着完成的工作深深滿足。
深深地滿足,惟有這樣你才能從工作中抽身,停下步伐。只有你對所做的完全滿足,才能放下工作。這是甚好的。現在你可以休息了,可以放鬆了。你看,休息的定義是為完成了的工作深深滿足。
第二段經文在希伯來書第4章。經文提到福音。希伯來書的作者是對基督徒說話,教導他們相信耶穌是甚麼意思。他談論福音和何謂相信耶穌時,突然說:「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這是很有意思的。成為基督徒是甚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說,有很多方法說明,你需要從不同方法理解,這能幫助你明白當中的意義有多豐富。成為基督徒後,你看待工作的態度就能像神看待祂的工作一樣,看待生命的態度也能像神看待祂自己一樣。
經文告訴我們,惟有透過耶穌,你才能面對自己的生命,面對自己,說:「我完全得着滿足,這是甚好的。沒有其他要做的事情了,這是甚好的。我要做的事情都完成了,這怎麼成就?怎麼可能?但你看,真的甚好。」
我要再提茱蒂絲一次,我會再談及她那篇文章,她寫得實在太出色了。她給我們啟發,她是這麼說的,真的很精彩。她說:「就連團體休閒活動也無法像安息日的傳統那樣使人有休息。」
聽到麼?她表示放下工作到郊區進行一些休閒活動也不足夠。這些活動無法使你內心平靜,內心擺脫沒完沒了的抱怨和自我要求。這些活動做不到。
茱蒂絲說:「就連團體休閒活動也無法像安息日的傳統那樣使人有休息。」宗教傳統的存在不純粹為鞏固合一的心,還要告訴我們福音的信息,使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安息日帶出來的信息關於創世,神安息,所以我們也安息,為了榮耀神在我們裏面的形像,提醒我們有其他事物比工作更重要。
茱蒂絲深深明白希伯來書的作者想說甚麼。記着,我剛才說過在工作背後有另一項勞役。我們有實質的工作,但令你憂慮和身心俱疲的,並非實質的工作。
聽着,請你翻看創世記,翻到伊甸園的描述,那裏也有工作。換句話說,我們的問題不在於工作本身,而是缺乏深層的休息。因此有外在的工作,背後則有另一項勞役。是甚麼呢?
茱蒂絲知道是甚麼。她的確說中要害,稱之為「內心沒完沒了的自責抱怨」。意思是這樣的。你想知道自己是誰,要向別人和你證明自己,因此說:「我知道自己是個重要的人,我有一些地方有價值,有的地方很重要。」你於是拼命工作來證明自己。
每個人都是這樣。宗教人士說:「如果我真的很好,做了許多許多的善行,神會賜福給我。」世俗的人雖然信仰不同,但內心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想法都是差不多。他們不相信神,不相信律法或聖經,諸如此類,但他們定立自己的標準,他們整個自我形象便建基於滿足這些標準,為着那些目標生活。這就是工作背後的勞役。
總是要證明你自己,肯定自己是個重要的人。然而工作永遠無法完成,永遠完成不了。永遠都不夠,在那些情況下,你無法觀看自己的工作,然後說「甚好」。也許偶然一次,但明天呢?總有明天的,你永遠無法像神一樣說「甚好」。看,甚麼是安息呢?
休息就是能夠面對工作,說:「我很滿足,真的甚好,工作圓滿。」然而希伯來書作者大概說,透過耶穌,也惟有透過耶穌,你才可以得着這種休息。耶穌說過:「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耶穌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在服事某些事物,靠着某些事物獲得身分認同。然而惟有將我視作生命的意義,你才能得着完全的休息。惟有透過我你才能面對自己,面對工作,面對一切,然後說:『甚好。要做的都做好了,甚好。』」
怎麼可能做到?這裡有一些方法使人做到這事情。如何透過耶穌得着深層的休息?是這樣的。看看路加福音第六章第11節,這節經文有個很大的諷刺。你要將第11節和第5節放在一起研讀。第11節:「他們就滿心大怒,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他們為何如此忿怒?
你可知當耶穌自稱為「安息日的主」是甚麼意思?即是說「是我創立安息日的,是我來成全安息日。」耶穌宣稱自己是神。法利賽人無計可施,他們只能說:「我們必須做一些事情。」他們打算做甚麼呢?
他們對耶穌極為忿恨。他們打算如何對付耶穌呢?最後怎樣呢?你知道他們要做甚麼。他們要殺死耶穌。但請你明白,這樣反使耶穌成為安息日的主。他們的所作所為使耶穌成為安息日的主。為甚麼?
因為在十字架上,你可看見耶穌痛苦難當?看見祂在呼喊?看見祂在叫喚?祂為何如此不安寧呢?我們來看兩節經文。以賽亞書第57章20節:「惟獨惡人,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其中的水常湧出污穢和淤泥來。」
惡人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然後是哥林多後書第5章21節:「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甚麼事情發生在耶穌身上?祂為何要呼喊?為何痛苦難當?父神使祂經歷這些痛苦,因為父神離開了祂,使祂的內心無比不安。
離開神的人內心不會安寧。耶穌便是經歷這樣無比的不安寧,無邊無際的翻騰。為甚麼?這樣當祂臨死時,就能說「成了」。成就了甚麼?救恩完全成就了,那些對自己要求很嚴苛的人、那些完美主義者內心不斷的自責抱怨,現在通通都可以得着救恩。你可明白麼?
換句話說,耶穌完美地活出了我們本應有的生命,也完全擔當了我們本應有的死亡和刑罰。這樣當神望着你時,你已接受了基督為救主。接受基督為救主是甚麼意思?成為基督徒是甚麼意思?這不是說:「我要努力效法耶穌,求主幫助。」
成為基督徒是說:「我依靠的不是自己的行為,而是耶穌成就的工作。我因祂成就的工作得安息。神會接納我,不是因為我做過甚麼,而是耶穌做了甚麼。神會接納我,不是因為我的行為,而是耶穌的作為。」當你這麼說,神會將你的罪歸到耶穌身上。這就是哥林多後書第5章21節的意思。同時,神會將耶穌的義歸到你身上。
這意味神在基督裏望着你,說:「甚好。」你需要做的一切已經成就了。你惟一須要在神面前證明自己,而神已經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你可記得有套電影叫《烈火戰車》?電影裏有兩個運動員。這套電影是關於安息日的。關於安息日的電影,過去五十年我就只知這一套。其中一個選手無法停止工作。你知他是個短跑運動員,有人問他一條問題,正如問洛奇一樣:「你為何這麼努力工作?為何要來奧運會贏取獎牌?」
他回答說:「我有十秒鐘。」他說的是衝刺,你知道只有九至十秒的時間。他說:「我有十秒時間來證明我的存在。我要證明自己,肯定我知道自己是誰。」正如茱蒂絲所說,這就是所有工作背後的勞役,便是這股勞役推動這個選手。然而有另一個選手,他發現最有機會奪取金牌的比賽項目在星期日進行。
他是個基督徒,謹守安息日。但請你明白,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律法規條,他在基督裏很有平安保障,因此他願意說:「我不打算參加比賽,即使失掉金牌也不在意。」諷刺的是,第一個選手奪得了金牌,但他不滿足,永永遠遠都不滿足,因為工作背後有勞役,那股勞役才真正使你疲乏。除非在耶穌裏,否則這股勞役不會結束。
在耶穌裏,神說:「甚好。」當你在耶穌裏,神望着你說:「甚好。」在耶穌裏,你會聽見:「成了。」你明白麼?這樣你便能進入第三點。
第三點,唯有你得着耶穌基督賜給你的深度休息,才能問這條問題:「我們如何做到呢?」你千方百計遵守安息日,放下工作,爭取時間讓自己休息,但在你明白我剛才講論的信息前,你所做的一切都無補於事。
休假不會帶來深度的休息,即靈魂的深度休息。讓我很快的說,至少提出幾點。你明白要怎樣做麼?你如何真的遵行安息日呢?這裏有幾點意見,我會說得很快。
很明顯,我不能太詳細。這段經文最後看到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一個病人。根據當時的猶太宗教法律哈拉卡,如果那人快要死了,你便可為他施行醫治。但你要知道,他要有性命危險,情況非常危急,你才可醫治他。可是經文裏那個人的情況卻不可以進行醫治,因此耶穌違反了安息日的規條。然而你要留意,耶穌沒有說:「我施行醫治因為安息日要廢除。我們不再需要安息日了,不用再守安息日。」
耶穌沒有這樣說。祂的說話表示安息日仍然存在。祂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祂的意思是說:「我所做的,就是修復性的工作,這是安息日應該做的。我是在醫治他枯乾的手。」耶穌在這裏就是要表達這個意思。
我們和大多數基督徒相信耶穌道成肉身,成全了安息日,使我們無須再遵守舊約對安息日的所有規條,不用再分清楚三千項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這方面我們無法講論得太深入,無法做到,但我們這樣相信。然而這裏有一個問題,因為耶穌是說:「守安息日仍然絕對必要。」
基督徒想遵守安息日,但由於沒有規則,因此更為危險。我們沒有規則。我會強烈建議一些原則讓你照着做。三條內在的原則,幾條外在的原則,你得着耶穌賜予的能力,奉行安息日。這樣你與工作的關係就不會出嚴重的問題。
內在的原則。首先,假如你沒有做到這三條內在的原則,外在的原則便沒有用。第一條內在的原則,根據聖經,安息日是一種釋放。讓我讀出申命記第15章15節:「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的神將你救贖。因此,我今日吩咐你這件事。」「這件事」是指守安息日。
這不是很有意思麼?神的意思是說:「你作過奴僕,但現在已經得着自由。因此你要守安息日。」神為何要這樣說呢?我會為你解答。首先,奴僕顯然不會有假期。如果你沒有休息,你就是被奴役。想想這是甚麼意思,你無法得着休息。各位聽眾朋友,我在這裡說了很多,不僅是說有收入的工作。
你們許多人無法抗拒工作的要求,被工作綑綁得難以置信,你太過忙亂了,忙得透不過氣。你要是終日忙個不停,不能直接拒絕別人所給的工作,無法抽出一些時間。你就是個奴隸,被奴役,這是你自己強加的。
你的個人需要奴役你;缺乏安全感在奴役你;你想自己拯救自己,這種心態在奴役你;家人的期望在奴役你;對文化的期望在奴役你;你的公司在奴役你。你是個奴隸。
你在內心深處,在靈魂深處要說:「這是一種釋放。我的工作不會定義我是誰,基督才能夠。我有多少的客戶、賺取了多少金錢、做得有多好、有多專業,這些都不會定義我是誰。我不是奴隸,我這天會休息,今晚會休息,這星期會休息。因為我不是奴隸,我不會再被這些事情困擾。」這是一種釋放。這是第一個內在原則。
第二個內在原則。這是一份信靠。安息日中,我們的安息指向神的工作和安息,這表示:「你不是神,神才是主宰。」我們許多人有一個問題,除非你對自己說,這是一個內在原則,否則你不會有能力騰出需要的時間休息。
你要對自己說:「世界不是以我為中心。不是我為家庭帶來經濟收入。我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我不是主宰,神才是;我不是神,安息日不僅是一種釋放,還是一份信靠。我不是神。」
我最好停在這裏。我要進入外在原則。可以麼?這裏有五個外在原則。惟有你做到內在原則,才能獲得外在原則帶來的釋放。如果你沒有做到內在原則,你只會終日徒勞,仍然疲累不堪。這是外在原則。
第一點。你要更多安息的時間。有人問:「你怎知要花多少時間才算足夠?」我很快的說一說,但大概比你現在花的時間要多。可以麼?你要花更多時間安息。這是第一點,很簡單的。
第二點,你要平衡安息的時間。意思是說,你要有一些業餘的、默想和安靜的活動。「業餘」意思是做一些你平日不會做的事情,可以麼?釣魚如果不是你維生的工作,那麼就是業餘的活動。對麼?你知道的,漁夫在假期時不會想去釣魚,他不應在假期時釣魚。對不對?
但你可以釣魚,這是業餘的活動。你需要一些這類活動,因為透過這些業餘的活動,你會享受神的創造,神成就的大工。第二點,富有思想性。茱蒂絲說得很對,她說:「你參加休閒的活動,並不會深度休息。你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我們無法好好休息,因為不肯定自己是否穩妥。
這是她說的。因此你在安息日要去敬拜。事實上,安息日不是我的假期。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呢?這天對我說有十六個小時的事奉。我通常在星期二或三放假,我會怎樣開始呢?我會敬拜。我會以敬拜開始。如果我不以敬拜開始,在餘下的時間便無法得到釋放。
我要知道自己是誰。我要告訴自己,我是誰。你要有一些業餘的、默想和安靜的活動。我意思是說,在舊約中不僅是以色列人,就是土地也有安息年。你可知道?當土地來到安息年,人們會做甚麼呢?他們種不同的穀物麼?不,他們任由土地隨意長出植物。
除非你有一些隨意的時間,沒有任何計劃,沒有家庭聚會,沒有業餘的活動,那時你可以隨意的思想,感受內心世界,否則你不會得到休息。你要有這樣的時間。這是一項聖經原則。因此,你要在使用安息的時間上要取得平衡。
因此,首先要騰出更多安息的時間,其次是平衡安息的時間。第三點,你要對安息時間負責。在世上沒有可能在某階段沒有超時工作,除非你當過實習醫生三年裏忙個不停,否則我不知道你怎樣成為醫生。你創業初時若沒經歷過日以繼夜的工作,我不知你如何創業。
但你得承擔責任。你需要真心望着某人,說:「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我要停止這種生活,因為我不想終生過着這種勞碌沒有安息的日子。」我成立教會時,對太太和孩子說:「這三年裏我可能要經常加班,因為我要建立教會,但這以後情況會好起來。」
三年多或四年時間,我的時間表沒有太多變動,有一天我回到家中,那天很和暖,因此露台的門大開。我看見太太,她當時拿着我們的結婚紀念餐具。我們的結婚紀念餐具。我們結婚時有人送給我們的紀念餐具。她站在那裏,手上拿着槌子。
我走進家裏,聽到一下粉碎的聲音,我朝聲音來處看去,看見太太又打碎了一隻碟。她拿着槌子,正在把一隻隻碟打碎。我走上前說:「發生了甚麼事?」
她說:「你沒聽我的話。你承諾到了某個階段會把工作放慢下來。你沒有騰出足夠的時間停下來,安息的時間不夠,你沒有遵照安息日的教導,沒有聽我的話。你沒聽見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你沒有聽到我的話。」我當時不知所措,非常難過。我流着淚對太太說:「我無法相信你會這麼難過。」她說:「我沒有難過。」我說:「你顯然很難過。」我很難過,心情沉重得很。
我真的改變過來,但不久之後我問太太:「你說你沒有失望是甚麼意思?」她說:「我真的沒有失望。」我堅持說:「你一定有失望。」她說:「不,你知道那些碟子麼?我打破的那些碟子其實全是茶托,你知道麼?我打破那些茶托,其實我們早已失去與它們配成一組的茶杯了。」你要承擔責任。
第四點。你要將安息時間融入你的工作。這如何做到呢?換句話說,舊約有一條規定稱為「落穗」。落穗的規定表明你不可收割田裏所有的麥穗。這規定限制了產量,你無須要加班。你忙碌工作得人不像人,然後才休息,這是沒有作用的。這意味你要訂立較少的目標。
意思是說,你人生某個階段要真正活出這段經文的信息,處理好與工作的關係。除非你冒着事業落後的風險,否則便不能成為門徒。換句話說,你某個時候要說:「我打算做應該做的事,我要有一些業餘的、默想和安靜的活動。我準備好遵守安息日,不讓工作完全淹沒我。」
你這樣做可能要冒事業落後的風險。神可能會使你事業發展緩慢,也可能不會,這是神的主權。不論怎樣,你都要有清晰的頭腦。即使你的事業落後,跑在你前面的人因為工作過度,不會有你的滿足。
因此,你要有更多的安息時間,平衡你的安息時間,要為安息時間負責任,將安息時間融入工作中,最後是團契生活。團契生活。我早已暗示了。你要明白這些信息,唯一方法就是跟與你有相同工作性質的人一起交流意見。「我們如何避免被工作支配呢?我們如何正確看待工作呢?閒暇時可以做甚麼呢?如何休息呢?你可以怎樣做呢?」
惟有神值得你向祂證明自己,現在對着你說:「甚好,成了。」讓這真理在你的生命中深深扎根。這會改變你對工作的態度。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祢讓我們明白,我們有能力得着深度的平安,安然自若。我們的生命得以平靜,因為知道耶穌基督已經成就了需要的一切。祂成就了救恩。我們禱告,求祢讓我們看見所做的其他工作,不要被完美主義影響,不要過度工作,也不要不願工作。
主啊,我知道很多人不願工作,是因為害怕失敗。他們害怕失敗。許多人不願工作,因為他們害怕失敗。福音將問題解決,因為耶穌基督成就了救恩。我們為祢賜下的機會感謝祢。但我亦知道我們未曾明白這真理。求聖靈指引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