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真諦(一):了解基督」系列 九、蒙召作門徒
提摩太·凯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一):了解基督」系列——「蒙召作門徒」這個題目。

今次節目的經文引自路加福音第路9章20至25節,以及51至62節

首先,請聽我讀出第20至25節。

20.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神所立的基督。

21.耶穌切切的囑咐他們,不可將這事告訴人,

22.又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23.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24.因爲,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作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爲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25.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接着,請聽我讀出第51至62節。

51.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52.便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他們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爲他預備。

53.那裏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54.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有古卷無「像以利亞所作的」數字)嗎﹖

55.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56.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或作:靈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說著就往別的村莊去了(有古卷只有五十五節首句,五十六節末句)。

57.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那裏去,我要跟從你。

58.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59.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60.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

61.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

62.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一直從路加福音看耶穌的生平,路加福音頭八章告訴我們耶穌的身分。經文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這是甚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可是,當我們進入第9章,我們在上個節目和今個節目都在看第9章,這裏出現一個高潮、一個重大轉變,因爲彼得領悟到耶穌的真正身分。彼得藉着聖靈的幫助意識到耶穌不只是另一個先知、老師或聖賢。彼得說:「禰是神所立的基督。」意思是:「禰是彌賽亞,禰將要把神的國帶到世上,神的統治和醫治大能要臨到世界,醫治和修補一切的破碎,無論是屬靈上、心理上、社會上和生理上的問題,禰都醫治。禰就是那一位。」

有一點很有意思,在耶穌的身分被揭示的那一刻,耶穌隨即對眾人說:「來跟從我。」換句話說,第1至8章是關乎耶穌的身分;但是從第9章至18章,我們發現經文全是關於如何跟隨耶穌,如果耶穌就是基督,跟隨祂意味着甚麼呢?如果耶穌就是祂所說的那一位,這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呢?如果耶穌就是那一位,跟隨祂是甚麼意思呢?「跟隨祂」這幾個字是接下來九章經文的關鍵所在,第9章爲接下來的經文奠下基礎。這一章告訴我們成爲門徒基本上是甚麼意思。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三件事。這注意,這裏有三部分,而每一部分都告訴我們一個基本原則,這些原則能幫助我們明白成爲耶穌基督的門徒是甚麼意思。成爲門徒意味着我們建立新的優先次序,找到新的身分,以及活出滿有憐憫的新生活。第一,新的優先次序;第二,新的身分;第三,活出滿有憐憫的新生活。這三點十分重要,而且互相緊扣。我們逐一探討。

我們先看經文的最後部分。首先,成爲門徒意味着建立新的優先次序。第57至62節告訴我們,耶穌遇到三個人。這三個人十分引人注目,因爲他們每一個都渴望跟從耶穌。事實上,第一個人極其渴望跟從耶穌。他們三個人都願意跟從耶穌,但耶穌對他們的迴應卻十分嚴厲,或至少可以說,耶穌對他們直言不諱。這實在令人驚訝。這段經文要教導我們甚麼呢?

首先,有一個人來到對耶穌說:「你無論往那裏去,我要跟從你。」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耶穌要說的是:「我看到一件事,你剛纔說『你無論往那裏去,我要跟從你。』這麼說不錯,但是我看出這句正確的話背後隱藏着錯誤的心態。你知道我是一位怎樣的救主嗎?我不是那種帶領人建立軍隊並帶來勝利的領袖。我是一個藉着被人責罵、捉拿,並受死來拯救人的救主。我是一個藉着刺痛自己的心來拯救人的救主。看看你生命中哪一方面讓你難以跟從我。」耶穌對那人說:「我知道你擁有美好的生活,也擁有財富,你生活得很好。你願意讓我居首位,勝過這一切嗎?你願意爲我捨棄這一切嗎?

接着,耶穌對另外兩個人說,這兩個人的處境十分相似。他們所關注的,似乎不是自己的生活和財富,他們關注自己的家庭。其中一個人說:「我願意跟從禰,但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另一個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埋葬自己的父親其實沒有不妥,辭別家裏的人也沒有不妥。他們的要求並沒有錯,正如第一個人所說的沒有錯一樣,但是耶穌看出他們的話背後存着錯誤的心態。

耶穌要說的是:「先埋葬父親並不對你有好處;先回到家人那裏對你不會有益處。」耶穌的真正意思是:「我必須居首位。」請你留意那兩個人的措辭。他們都說:「主,容我先……。」第三個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耶穌說沒有甚麼比我更重要,祂說:「若要成爲我的門徒,我必須居首位。我必須居首位,勝過你的財富、事業、家庭和父親,我必須居首位,勝過這一切。」這就是耶穌的真正意思,而且祂說得十分生動。請注意第62節,耶穌說:「手扶着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這節經文給我們看到一個景像,當你扶着犁在石質土壤上耕作,你總不可左顧右盼。當你犁地的時候,牲畜拉着犁,你沿着犁溝向前,你必須全神貫注,不然犁溝會向一邊彎曲,無法與其他犁溝保持平行;此外,如果你踫上石頭,便會弄破那個犁。因此,當時大家都知道農夫不會向旁邊看,也不會向上看,只會目不斜視看着犁。你犁地的時候必須全神貫注。你絕對不可以分心。你必須心無雜念、聚精會神。

耶穌要說的是:「我的門徒必須定晴仰望我。在他們生命中沒有別的東西可以爭奪首位。」補充一句,耶穌說:「不配進神的國。」「配」這個字的翻譯並不貼切,因爲這個字的意思是「有用」。當我們看到「配」這個字,以爲耶穌是說:「除非你完全委身,否則你沒有資格進神的國。」當然,沒有人有資格進入神的國。一切都是出於恩典。但耶穌的真正意思是:「除非你把自己與耶穌基督的關係放在生命中的首位,除非你取祂喜悅、效法祂的樣式、事奉祂、認識祂,讓這一切成爲你生命的首位,否則神國的醫治大能不會臨到你,你也不會成爲神合用的器皿。」

首先,耶穌說了以上的話。接着,祂所說的更加令人注目。祂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在耶穌所說的話當中,這一句似乎最不合體統,而且意義含糊。這句話有甚麼含意?顯然,當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所說的第一個死人不可能是真正死了的人,因爲死了的人根本無法掘墳墓。這裏所說的第一個死人不可能是肉身已死的人,因此耶穌所指的必然是屬靈生命已死的人。耶穌的意思是:「屬靈生命已死的人好像瞎子和聾子,他們無法領會屬靈的事實,正如一個已死的身體無法感受到現實世界一樣。因此,如果你說:『我相信耶穌,但現在我無法把祂放在第一位,我要專心發展事業,我想享受生活情趣,我希望等待父母離世後才把耶穌放在第一位,因爲如果我成爲基督徒,我父母一定不高興。』」換句話說,你的意思是:「我希望讓耶穌居首位,將來總有一天我會這樣做。我知道耶穌的真正身分,也知道祂爲我所作的一切,這一切我都明白了,但現在我不能讓祂居首位。」但耶穌要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明白這真理,你絕不會推辭。」

耶穌說:「你若說別的東西更重要,所以無法讓我居首位,這代表你的屬靈生命是死的。如果你真的明白這真理,你絕不會推辭。」因此,你不可以說:「我明白這道理,但我稍後才讓耶穌居首位。」如果你稍後才讓耶穌居首位,就證明你並不明白,因此你稍後也無法讓耶穌居首位。你根本不明白。你要省悟過來!別再自我陶醉了。當一個人說:「我明白基督信仰,我只是仍未預備好讓信仰成爲生命中的第一位。」那麼,你仍是不明白!耶穌說:「你若把別的東西放在首位,就代表你的屬靈生命是死的。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如果你的屬靈生命是死的,你會看自己的父親比我更重要。如果你看自己的父親比我更重要,這代表你的屬靈生命是死的。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樣嚴厲地說話,這不是我一貫的作風,但我必須這麼說,恐怕淡化了耶穌在這幾節經文的意思。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又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還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祂要表明甚麼呢?祂要說的是:「我必須在你生命中居首位,不然你就不是我的門徒了。」如果你不讓我在你生命中居首位,這不僅表示你沒有委身,或者懶惰、生活混亂、沒有節制,而是你根本不明白!你並不真正明白我的身分,也不明白我爲你所作的一切,你一點也不明白,你要省悟過來!你要覺醒!

在1971年夏天,我參加了一個基督徒營會。講員所傳講的信息讓我生命經歷重大改變,那是我人生的轉捩點。她在信息中引用了兩個例子。首先,她說:「我的名字是芭芭拉‧博伊德。如果有人對我說:『芭芭拉,請妳進來,但是博伊德,請你站在外面。』這就出現問題了,因爲我無法將芭芭拉和博伊德分開。芭芭拉‧博伊德就是我整個人,不是我上半身是芭芭拉,下半身是博伊德。我整個人就是芭芭拉‧博伊德。因此,如果你想博伊德站在外面,芭芭拉便無法進來。」

接着,芭芭拉說:「你說:『耶穌啊!請進入我的生命,赦免我的罪,垂聽我的禱告。我希望能夠相信禰,也希望得到確據清楚知道自己相信禰。求禰爲我成就我心所求,但請禰不要成爲我生命的主人,請禰不要成爲我生命各方面的焦點。耶穌啊!求禰進入我的生命,成爲我的救主,但是不要成爲我的主人。』這樣,耶穌到底如何能夠進入你的生命呢?耶穌是我們的救主,也是我們的主。祂是主,因爲祂是救主。祂是救主,因爲祂是主。」接着,芭芭拉舉了另一個例子。

她說:「地球和太陽相距九千二百萬英里。比方說,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只是一張紙的厚度,那麼銀河系的直徑就有三百一十英里。人類科技只能讓我們知道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而銀河系只是這部分中的極小部分,甚至不及一粒塵埃。我們所知的宇宙又只是整個宇宙的極小部分,如一粒塵埃一樣。」她說:「耶穌既是神的兒子,祂的話語滿有能力,祂以大能托住宇宙萬有,你大概也同意這一點,你會要求祂成爲你的私人助理,讓你任意差遣,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嗎?」接着她說:「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起來,出去靜靜的默想一小時,不要與任何人交談,只是靜靜的默想耶穌進入你生命到底是甚麼意思。」

芭芭拉要表明甚麼呢?她要表明耶穌向這幾個人表明的道理,我也希望給你說明這個道理。耶穌要說的是:「如果你在理智上同意這些事情,你說:『是的,我認爲耶穌應該是神的兒子,祂爲我的罪而死。』祂卻不是你生命的中心,祂並不是在你生命的各方面居首位,你可能以爲自己明白這真理,其實你一點也不明白。問題不在於你有沒有委身,或者你是否有節制,而是你的屬靈生命根本是死的。你完全不明白,你一點也不領會這真理。你必須省悟過來!

首先,作門徒意味着你要建立新的優先次序,但不僅如此。其次,作門徒意味着你要找到新的身分。你必須找到全新的身分,換句話說,作門徒不只是屈膝降服於耶穌的旨意,而是讓自己的心融化,被模造成新的樣式。耶穌的門徒不僅擁有新的優先次序,也要找到新的身分。我們來看這段經文的第一部分。第23至25節說:「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爲,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爲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這段經文,尤其是第23節,乍看起來似乎是以另一種方式說我們要建立新的優先次序,因爲首先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無疑,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說:「現在我是你的主人,你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了。你要遵行我的旨意,而不是按自己的意思而行。」可是,這句話有更深的含意。在希伯來文學裏,一段說話的第二和第三句通常只是重述第一句的意思。這段經文的第二和第三句說:「因爲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爲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在這節經文中,「生命」一詞不是指肉身的生命。耶穌不是說,你必須喪掉你自己肉身的生命,你要救自己肉身的生命。在希臘文中有另一個字“bios”解作「肉身」。相反,耶穌在這裏所用的是另一個希臘字“psyche”,指意思是「自我」,這個字在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生命」。耶穌所指的是一個人的靈命,是內在的生命。耶穌說得很激進,祂說:「你用來獲得自我意識和身分的舊方式都必須除去。在某意義上,你對這些東西好像死了一樣。我能夠給你一個全新的身分。你的身分必須重建過來。你會得到一個全新的、真正的自我。」這就是耶穌的意思。

我來說明一下。讓我告訴你耶穌不是在說明某種論調。當你看第24和25節,尤其是第24節,你會發現耶穌不是以典型的西方或東方思維去看自我的身分,祂並不是循着這些方向去看。典型的東方思維,特別是佛教思想,對自我意識有深切領悟,它們認爲你要除去一切自我意識。你和整個現實世界之間不再有界限,你與現實世界融爲一體,成爲其中一部分。因此,東方思想認爲除去個人的自我意識才是真正讓人得到平安的方法。

耶穌說:「我要你喪掉生命。」也許你以爲耶穌是以東方思維去看自我,事實卻不然。耶穌說:「凡爲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祂的意思是:「我要你捨去你用來獲得自我身分的舊方式,但你仍然有自我意識,你仍然有個人的自我意識。」耶穌並不是以東方思維去看自我。當然,祂也不是以西方思維去看自我。

美國詩人奧登(W.H. Auden)寫了一首詩叫《焦慮的年代》(The Age of Anxiety)。他在詩中諷刺現代西方人沉醉於「尋找自己」。其中一句說道:「哦,既可憐又邪惡的我,我是多麼有趣。」奧登在嘲笑現代西方人的思維。他們沉醉於「尋找自己」,認爲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你必須「尋找自己」,而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找出並滿足自己內心深處的慾望。你必須弄清楚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然後便盡一切努力達成心願!當然,這種思想存在很多問題。

舉例說,你內心很多欲望都互相沖突,你如何知道哪一個願望是更深的慾望,並且你如何滿足這個慾望呢?最可悲的是,你將整個人生建立在這些深層的慾望上,但是十年過後這些慾望卻改變,變成了幻影。當耶穌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祂心裏想到我們。祂的意思是:「你永遠無法藉着尋找自我而找到真正的自我。你會在服侍我時忘卻自我。你永遠無法藉著尋找自己真正的身分而找到真正的身分。」有一些東西只可以是製造其他東西時所產生的副產品。有些東西只可以是副產品,而自我身分就是其中一樣。

耶穌要說甚麼呢?祂要說的是:「世人通常藉着獲得世上的東西來得到自我價值。人若賺得全世界,有甚麼益處呢?」但這就是人普遍採用的方法,我們試圖藉着這些方法得着自我價值。事實上,這章經文最後部分提到的那幾個人就是其中的例子。有些人說:「除非你事業有成、有財富、有地位,否則你毫無價值。於是你努力去獲得財富和地位,這樣你就知道自己有價值。」換句話說,財富和地位給你自我價值,給你與衆不同的感覺。

另有些人深受傳統文化影響或擁有不同的個性,他們說:「不!除非你擁有家庭,除非你擁有一個溫馨的家,有愛你的配偶、兒女和父母,否則你毫無價值。只要我擁有家庭,我便知道自己有價值!」你藉着獲得一些東西來得到自我價值。但是耶穌說:「我要讓你們知道,即使你賺得全世界,這個世界也無法給你穩固的自己價值。」因爲如果你試圖藉着獲得一些東西來得到自我價值和身分,無論是家庭、事業或別的東西,只要你把自己的身分建立在世上任何東西上,它的根基都不穩固,總有一天你會失去這些東西。

如果你把自己的身分建立在世上任何東西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否得到所渴望的東西,得到了又不知道它們是否足夠,或者能否繼續擁有;一旦那些東西受到任何威脅,你不僅感到悲傷,而且你覺得整個人都崩潰了,因爲你的自我價值完全建立在這些東西上。耶穌說:「凡爲我喪掉生命的……。」祂的意思是:「不要試圖藉着獲得世上的東西來得到自我價值。相反,你要把生命中的一切建立在我身上,你要把一切建立在我的身分和我所成就的事上。不要把生命建立在事業、父母、家庭、漂亮的居所或別的東西上,而是建立在我身上。最終,你就會擁有一個無法失去的自我、一個堅不可摧的自我、一個真正的自我、一個無可比擬自我——因爲你被造是爲了認識我。

當我回顧自己多年前所寫有關作門徒這個題目的講章,它們幾乎只講述了第一點:作門徒只是屈膝降服於耶穌基督的旨意。但耶穌的教導顯然超越這一點,而且我後來才明白到,只着重這一點會使我們變得機械化。門徒不僅建立新的優先次序、同時更找到新的身分,在某程度上遵行神的旨意,而且他的整個身分都要重新塑造。但這怎麼可能呢?我們還有第三點。

門徒不僅接受一套新的優先次序和找到新的身分,這段經文還告訴我們第三點,這一點也是前兩點的關鍵:就是活出滿有憐憫的新生活。我們在經文的中間部分看到這一點。這部分是路加福音中最常被忽略的經文。我也從沒有直接以這段經文作爲講道的經文。我們看看這裏所發生的事。當時,耶穌正往耶路撒冷去,第52節說:「便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他們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爲他預備。那裏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嗎﹖」

讓我們嘗試去了解雅各和約翰的想法。我們不要只是說這兩個門徒很愚蠢,首先我們嘗試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在上個節目,我們討論了耶穌登山變像的事蹟,我們開始明白了一個道理。首先,你要知道聖經中有一個人曾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把人燒滅,那個人就是以利亞。其次,你要知道當耶穌基督在山上變像,摩西和以利亞也在榮光中顯現。登山變像的事蹟告訴我們,耶穌比摩西和以利亞更偉大。現在,讓我們想一想雅各和約翰的邏輯思維,他們心裏想:「耶穌,你比以利亞偉大,這裏的人卻拒絕你,這比拒絕以利亞更糟,他們竟敢冒犯你的神性,所以我們應該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

以利亞曾經兩次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首先,列王記上第18章記載以利亞和巴力的先知在迦密山上一較高下,以利亞求神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接着以利亞把所有巴力的先知殺掉,因爲他們拒絕真神。其次,列王記下第1章記載亞哈謝差遣五十夫長去見以利亞。我認爲這情節大可以拍成充滿特技效果的電影。經文說:「王差遣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他就上到以利亞那裏;以利亞正坐在山頂上。五十夫長對他說:神人哪,王吩咐你下來!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王第二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見以利亞。五十夫長對以利亞說: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神的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王第三次差遣一個五十夫長,帶領五十人去。這五十夫長上去,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他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個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爲寶貴!……耶和華的使者對以利亞說:你同著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亞就起來,同著他下去見王。」

這情節非常滑稽,我也不明白爲甚麼沒有人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以利亞是那種世人認同的先知。你看,他滿有能力,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拒絕真神的人。烈火!審判!毀滅!可是,耶穌基督怎麼迴應呢?耶穌責備祂的門徒!祂沒有責備那些不信的人,祂責備祂的門徒!耶穌絕對不像以利亞。耶穌比以利亞更偉大,既是這樣,你能夠想像祂的門徒感到多困惑嗎?當兵丁來到客西馬尼園捉拿耶穌,你知道耶穌做了甚麼嗎?當時有人在衝突中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耳朵,耶穌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捉拿耶穌的人來到,耶穌做了甚麼呢?耶穌看到其中一人受了傷,便醫治那人。後來,兵丁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們把釘子釘進耶穌的手和腳,把祂的骨頭都釘碎,耶穌做了甚麼呢?祂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爲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爲甚麼?爲甚麼耶穌不像以利亞?爲甚麼沒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那些撒瑪利亞人呢?爲甚麼沒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那些兵丁呢?在路加福音第12章可以找到答案。耶穌在那裏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祂說:「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這句話令人感到好奇。讓我說明當中的原因。首先,在聖經中,火通常比喻神的審判。其次,耶穌說祂來是要把火丟在地上!這有點令人費解,因爲耶穌剛剛被人拒絕了,門徒要求祂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正如以利亞所作的一樣,但耶穌沒有這樣做。爲甚麼祂沒有這樣做呢?畢竟,祂說祂來是要把火丟在地上。在希伯來文學中,一段說話的第二句通常只是重申第一句的意思。路加福音12章4950節表明了耶穌的真正意思,祂說:「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等一下。耶穌已經在水裏受了洗,因此祂所說的必定是別的東西。耶穌說:「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你知道爲甚麼沒有火從天上降在那些撒瑪利亞人身上呢?你知道爲甚麼沒有火從天上降在那些兵丁身上呢?因爲火從天上降在耶穌身上。耶穌所受的洗就是沉浸在神的審判之中。耶穌受了我們該受的刑罰。這就是所有謎團的答案。

歷代以來,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當人贖罪、希望罪得赦免的時候,他們都要把祭牲放在壇上,用火焚燒!這些行爲表明我們心裏憑直覺就知道:「獻祭不足以把罪除去。」所有祭壇上的火都是指向耶穌所受的火。耶穌摸那人的耳朵並把他治好,沒有火從天上降在那些撒瑪利亞人身上,也沒有火從天上降在那些兵丁身上,因爲火從天上降在耶穌基督的心裏。耶穌來到世上承受神忿怒的火。路加福音9章22節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他們棄絕耶穌。他們豈不是應該被棄絕的嗎?耶穌爲他們被棄絕。人子被人棄絕,並且被殺。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是我們的身分得以改變的祕訣:除非你明白耶穌爲你承受了神忿怒的火,除非你領會這一點,除非你願意承認這一點,除非你能夠從心裏唱出:「禰是歸神之路,禰血將我救贖;因禰我蒙寬恕,神前坦然進入。審判臺前安然站住,律法要求,禰愛已付」,否則你的身分無法改變。換句話說,你的心要融化,你要因耶穌爲你承受了神忿怒的火而驚歎。這是一切的關鍵。

除非你徹底經歷神的憐憫、恩典和大愛,否則你的身分無法改變。爲甚麼?曾經有人對我說:「你說的話很合理。你只是說出一個事實,當我們把自己的身分建立在世上的東西,而不是建立在神身上,它的根基都不穩固。你說得對。也許我應該把自己的身分建立在神身上。也許我應該改變自己的身分。」

你無法憑意志改變自己的身分。我們不可以說:「你知道的,我的人生遇到問題,因爲我把自己的身分建立在父母的期望上。我想我應該把自己的身分建立在自己的事業和成就上。」你無法這樣做!改變自己的身分並不是一個意志的行動決定。這樣做只是一個表面的行動,並不是真正的改變。你的心不是一臺電腦,只要放入程式就可以按照特定方式運作。你不可以說:「我認爲我會改變自己的身分。」只有一個方法能夠從根本改變你的個性,就是經歷神的愛。唯有當你的心從一個前所無有、嶄新的源頭去經歷愛,你的心便會轉向那個源頭,並開始經歷徹底的改變。這是唯一的方法。

著名蘇格蘭傳道者托馬斯•查爾默斯(Thomas Chalmers)在他著名的講章《新歡排舊愛》(The Expulsive Power of a New Affection)中將這一點表達得淋漓盡致。他說:「 我們甚少能夠透過理性或意志力去除掉壞習慣或缺點。但是我們可以趕走那些我們無法摧毀的東西。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新歡的排拒力量去趕走心中的舊愛。因此,一個年輕人也許不再沉溺於肉體的情慾,但這只是因爲財富成爲了他心中的偶像,在他心裏佔了首位,於是他能夠自制並專心追求財富。他也可以不再受財富控制,只因他開始醉心於各種思想和政治理念,他開始追求權力,受權力所轄制。但是在每一次的改變中,他的心都不是倒空的,他心裏仍然被某東西佔據。人或許可以克服心中對某一樣東西的渴望,但是心中渴望得到一些所愛的東西卻是無法克服的。唯有當我們藉着相信耶穌基督而成爲神的兒女,聖靈臨到我們心裏,我們才領受兒子的心。唯有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心被最終極的愛所佔據,我們纔可以脫離從前心中一切慾望的轄制。這是唯一使我們得釋放的方法。

因此,你不可以只是對自己的靈魂拿着鏡子反映它的缺點,並說:「靈魂啊,看看你多壞。」你也不可以只是對着自己的良心指出它的愚昧,並說:「看看你多麼愚蠢。」這並不足夠。你必須竭盡所能讓耶穌基督的愛進入你內心深處,耶穌基督乃至高者,祂的愛無可比擬。耶穌基督已經爲你承受了神忿怒的火,除非你的心因耶穌所成就的美事而融化,除非你領會祂所作的一切,否則你的身分無法改變。你無法立定志向,說:「我想我要改變自己的身分。」你根本不可能做到。你必須經歷神的愛才能夠改變。

因此,耶穌要說的是:「你的事業不會爲你而死,即使你的父母,甚至世上最好的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你,因爲他們都會離世。你要把你的心交給我,不可把生命的主權交給任何人。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主人。只要你相信我,我必永不離棄你;雖然你失信,我必寬恕你。唯有我能夠做到。

我們已經討論了這三點:那極大無比的憐憫,這能夠帶給你一個新的身分,讓你建立新的優先次序,使你得着平安。

最後,我要簡略說明如何實踐這些道理,去作主的門徒。首先,作門徒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在第23節,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你知道耶穌要說甚麼嗎?「若有人要跟從我」這句話是概括的說法,它意味着經歷神的同在,以及與神建立關係;耶穌的意思是:如果你要跟從我,你必須成爲門徒。基督信仰並不是分爲「一般的基督信仰」和「真正委身作門徒的基督信仰」。基督信仰只有一個:成爲基督徒就是作門徒。如果你要與我建立關係,就必須按照我所說的方式來跟從我。你要建立新的優先次序,找到新的身分,以及經歷和活出新的憐憫。

首先,作門徒不是一個選擇,也不是說或許我將來有一天才作門徒。作門徒是必然的事,不是一個選擇。其次,作門徒是一個旅程。路加的描述十分精彩。第51節說:「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這是耶穌作門徒榜樣的旅程。耶穌定意向耶路撒冷去。這節經文實際上說:「耶穌面向耶路撒冷走去。」耶穌開始步向十字架的道路,從那時開始,祂教導眾人如何作門徒。接下來的九章經文記述了耶穌在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中教導一切有關作門徒的道理。路加藉此巧妙地說明作門徒是一個旅程。

換句話說,一方面,你必須下定決心。你必須離開,纔可以啟程。你已經離開了嗎?開始一個旅程意味着你要這樣說:「我不再掌管自己的生命。」「我要放棄自主權。」「主啊,我要順服禰,我要捨棄一切條件。我不再說:『如果怎樣怎樣的話,我就順服禰。』我要無條件的順服禰,我要捨棄一切條件。一切條件都丟棄了!」除非你這麼說,否則你無法開始這旅程。

然而,在你下定決心開始旅程之後,這仍然是一個旅程,你無法一步登天。這是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登天。這一點十分重要,務必牢記,因爲如果你以爲作門徒是使你得救的途徑,如果你以爲全然委身,讓耶穌居首位,就能討神喜悅,使自己得救,你根本就不得要領。請看看正確的次序。耶穌並不是說:「如果你跟從我,我便爲你死在十字架上。」耶穌說:「我爲你死在十字架上,因此你要跟從我。」你不是因爲作了門徒而得救。你能夠成爲門徒只因你領會了耶穌爲了拯救你而所做的一切。

你需要下定決心並且離開。但這是一個旅程,是一個過程,你無法一步登天。首先,作門徒不是一個選選擇;其次,它是一個旅程;最後,一個相信福音並不斷成長的真門徒有一個標記,就是擁有溫柔的心。這段經文中有一點令我感到驚訝,門徒或許想顯示他們對耶穌的委身,他們心裏想:「我們要向耶穌展示我們對祂的委身,顯示我們是何等熱心。」他們對耶穌說:「看,那些人拒絕禰。禰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耶穌如何迴應?耶穌責備他們,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他們根本不明白。我來解釋原因。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來說,無論在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或者甚至政治範疇,那些最委身和嚴己的追隨者,也嚴厲對待他人。他們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別人也一樣嚴格!因爲他們自己熱心追求,所以他們也對你說:「爲甚麼你不盡心竭力去追求呢?你們每個人都應該委身。你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呢?」

福音卻完全不同,這實在令人驚訝。你越明白福音,你越寬容待人。耶穌要說的是:「我的門徒不是恐怖分子。因爲我的門徒明白自己是蒙恩得救的人,所以當他們看到別人犯錯,他們不會說:爲甚麼你不像我們一樣良善呢?爲甚麼你不像我們一樣委身呢?他們不會叫火從天上降在人身上。你們根本不明白福音。你們的身分還沒有改變,因爲你們並不體會我的憐憫,你們不明白我爲你們所做的一切。現在你們不明白,但總有一天你們會明白。」請注意一點,這些門徒或許是種族主義者,因爲他們希望有火從天上降在撒瑪利亞人身上。很多以色列人也做了很多拒絕耶穌的事,但這是門徒第一次希望有火從天上降下來把人燒滅。也許他們是種族主義者,但他們肯定是自以爲義的人!當你成爲真正的門徒,一切自義、偏執、嚴厲、苛刻的心態都會除去。當你明白耶穌爲你承受了神忿怒的火,並以耶穌成爲你生命的中心,一切自義、偏執、嚴厲、苛刻的心態都會除去。這表明你不只是試圖藉着委身來救自己或成爲一個虔誠的人。

你是否越來越溫柔?你是否越來越寬容?你是否對身邊的人越來越恩慈?你是否對他們越來越友善?來跟從耶穌。祂會給你所需的一切。耶穌是奇妙策士。有一個人對耶穌說:「無論你往那裏去,我要跟從你。」耶穌對他說:「回家考慮清楚吧。」另一個人對耶穌說:「我想回家考慮一下。」耶穌卻說:「來跟從我。」爲甚麼?因爲耶穌是完美的輔導者,在耶穌面前,所有輔導理論都相形見絀,因爲耶穌不只是給你一個模板,祂給你所需的一切。來跟從耶穌吧,祂會給你所需的一切。耶穌獨一無二地深愛你,祂按你的本相愛你。祂的愛讓你得着全新的身分。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教導我們如何成爲禰的門徒。求禰幫助我們活出滿有憐憫的新生活,得着新的身分,並建立新的優先次序。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