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真諦(一):了解基督」系列 七、對耶穌的信心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一):了解基督」系列——「對耶穌的信心」這個題目。

今次節目的經文引自路加福音第7章1至10節,以及36至50節

首先,請聽我讀出第1至10節。

1.耶穌對百姓講完了這一切的話,就進了迦百農。

2.有一個百夫長所寶貴的僕人害病,快要死了。

3.百夫長風聞耶穌的事,就託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

4.他們到了耶穌那裡,就切切的求他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

5.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

6.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阿!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

7.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

8.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

9.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10.那託來的人回到百夫長家裡,看見僕人已經好了。

接着,請聽我讀出第36至50節。

36.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37.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38.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39.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40.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西門說:夫子,請說。

41.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

42.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那一個更愛他呢﹖

43.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穌說:你斷的不錯。

44.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

45.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

46.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

47.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48.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

49.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50.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幾個節目,我們一直透過路加這一位福音書作者看耶穌的生平。我們從教會傳統知道路加是一名醫生。有一點很有趣,路加強調耶穌是救主,在希臘文「救主」一詞和「醫治者」是同一個字。耶穌來到世上,醫治我們的心,也醫治我們的人際關係。我們在過去幾個節目已經探討過這一點了。

現在,我們要問:「我們如何得着耶穌的醫治呢?耶穌的醫治如何進入我們的生命呢?」當然,大家都知道答案就是藉着信心。然而,信心是甚麼呢?信心從何而來呢?信心如何運作呢?眾所周知,信心是得着醫治的途徑,信心使基督醫治的大能進入我們的生命。可是,信心到底是甚麼呢?

路加福音第7章整章經文都論到信心。路加在這章經文開始的時候,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在結尾的時候,告訴我們另一個故事。路加所提到的兩個人在當時分別處於社會階層的兩個極端,一個是妓女,另一個是羅馬百夫長。

第一個故事的重點在第9節,經文提到:「這麼大的信心。」第二個故事的重點在第50節,經文說:「你的信救了你……。」路加鄭重強調:「無論你擁有甚麼身分,無論你處於甚麼境況,信心都是關鍵。」路加福音記載這兩個故事,是要教導我們有關信心的真理。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學到三件事情:第一,信心從何而來;第二,信心是甚麼;第三,信心把我們帶到哪裏。

第一,信心從何而來?信心是怎樣產生的呢?信心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這段經文給我們的答案是:信心是自然產生的,並且在人遭遇患難時產生。信心是自然產生的,並且在人遭遇患難時產生。首先,信心是自然產生的,也就是說,信心幾乎是無可避免的。這是甚麼意思呢?請注意百夫長所犯的罪。有幾個宗教領袖──猶太人的長老去求耶穌,因為百夫長的僕人病危,百夫長希望耶穌醫治他的僕人。猶太人的長老去求耶穌,因為百夫長是他們所仰賴的人。

百夫長給猶太人建造了會堂。猶太人的長老去求耶穌,不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而是因為百夫長是他們所仰賴的人。他們並不相信耶穌。我們從路加福音第五章得知這一點。當時的宗教領袖仍然不相信耶穌。可是,這位百夫長卻相信耶穌。兩者有甚麼分別呢?

路加在第4節和第6節說明了兩者的分別。我們會從不同角度討論這一點。在第4節,那些宗教領袖對耶穌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他們的意思是:耶穌應該醫治百夫長的僕人,因為百夫長配得。百夫長配得到耶穌的大能進入他的生命。他是配得的。在第6節,百夫長卻說:「主阿!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意思是:我一點也不配。

我們稍後詳細討論百夫長的回應。首先,我們看看那些宗教領袖。一方面,他們並不相信耶穌,他們沒有信心;另一方面,說他們沒有信心其實是過於簡單的說法。他們不相信耶穌,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德行。他們相信人配得神的能力。

第一個原則是,你不相信神是因為此時此刻你對其他事物更加堅定、更加相信。如果你不相信神或不相信耶穌,不是純粹因為你不相信,也不是因為你在屬靈的事上沒有信心,而是因為你對別的東西深信不疑。我來解釋這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在大城市裏,一般人都這麼說:「啊!沒有人能夠真正知道有關神的事。你認為自己對神的看法是正確的嗎?根本沒有人能夠肯定神是否存在。沒有人能夠肯定自己對神有正確的看法。」好吧,你又怎能肯定自己這個看法呢?這只是你對神的一種看法而已。以下有幾個問題:「你怎可以如此肯定自己無法知道有關神的事呢?你怎可以如此肯定沒有人對神有正確的看法呢?你認為沒有人對神有正確的看法,你又怎能如此肯定這種想法是正確的呢?」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藉着信心。

你認為沒有人能夠真正知道有關神的事,顯然,你無法證明這一點。因為你無法證明這一點,所以這樣的想法只是一個信念。你把自己永恆的命運放在這個信念上。換句話說,這是你對神的一個信念,是一個信心的表徵,雖然你無法證明這個信念,卻把自己整個生命建基於這信念上,你對這個根本信念深信不疑,因此,你不相信基督,也不相信神。但是你得相信某些其他事物。每個人都是這樣。

我認為美國作家范奧勤(Sheldon Vanauken)將這一點刻劃得淋漓盡致,他在《嚴酷的憐憫》(Severe Mercy)一書中講述自己信主的經歷。請細心聆聽以下的引述,他的描述十分生動。他說:「在可能發生的事情與已經證實的事實之間,我開始看到一道鴻溝,只有靠信心才可以穿越這道鴻溝。如何穿越呢?我不想穿越這道鴻溝。」

范奧勤說:「如果我要把一生交托給復活的基督,我不希望在可能發生的事情與已經證實的事實之間有任何鴻溝。我希望得到確實的證據!我希望有火焰在天上出現,告訴我耶穌已經復活了。我突然意識到:「啊!原來我身後也有一道鴻溝。」我無法證明耶穌是神,但我當然也無法證明祂不是神。這不可能發生。我意識到拒絕耶穌需要跨出信心的一步,也開始意識到接受耶穌同樣需要跨出信心的一步。我只可以作一件事。當我看到身後的鴻溝與面前的鴻溝不相上下,我跨步向前到耶穌那裏。」這番話很有意思。范奧勤終於恍然大悟。

多年來,范奧勤說:「我不相信神,也不相信耶穌。我希望自己有信心,卻總是沒有信心。」在那一刻,他突然開始意識到,相信耶穌需要信心,不相信耶穌也需要信心。無論如何,他都是把自己的命運交托在自己無法證實的東西上,因此,他說:「好吧。我倒不如把自己交托給耶穌,看看這信仰是否真實的,並尋找進到神面前的途徑。」

從某意義來說,信心是自然產生的。你需要超自然的力量幫助你回轉歸向耶穌。你需要聖靈加力,幫助你回轉歸向耶穌。你已經開始朝着某個方向行,你必定擁有一個基本的屬靈信念,不然你根本無法生活。至少有些人承認這個事實,有些人卻不願意承認,但事實確是如此。信心是自然產生的,只是信心必須朝着正確的方向。信心不是突然出現的,乃是因着聖靈的指引而朝向正確方向。

其次,信心在人遭遇患難時產生。直到百夫長生命中遇到問題,直到祂親愛的僕人快要死了,百夫長才求告耶穌。情況通常都是這樣的。除非你遇到問題,否則你不會求告耶穌,也不會開始問那些人生的重要問題:為甚麼我活在世上呢?我的生命有何目的呢?我的生命有何意義呢?

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的奇幻小說《地獄來鴻》(The Screwtape Letters)描述一個資深魔鬼寫信給一個初級魔鬼,建議他如何試探人類。在其中一封書信中,資深魔鬼寫道:「如果你想要試探的對象心裏開始思想神是否存在,想到也許耶穌是神、也許這些事情都是真的、也許聖經是千真萬確,切記不要與他爭論。」

「你不要讓他繼續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不要讓他問這些人生的重要問題。只要讓他生活忙碌,奔波勞碌。只要讓他看到身邊發生的瑣事或者社會時事。只要讓他百般忙亂!這就能夠使他的屬靈意識冷淡下來。」根本沒有人想問那些人生的重要問題。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Tolstoy)五十歲那年寫了《懺悔錄》(A Confession)一書,在書中提到自己生命中遇到一個危機,他寫道:「有一個問題困繞着我,把我帶到死亡邊緣(我為何活着呢?當無可避免的死亡來臨,人生中有哪些意義不會成空呢?我生命中到底有甚麼東西是既真實又永不朽壞的呢?)唯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我從前竟然沒有問過這些問題。」

我認為托爾斯泰不應該感到驚訝。他從前沒有問過這些問題,因為根本沒有人想問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既艱深又可怕。「我們忙碌工作,開心玩樂吧。」如果你的生活順遂,你根本不需要問這些問題。唯一當你生命遇到不如意事,你才開始問這些問題,你才開始踏上信心之路。這幾乎是唯一的途徑。

人們對此說法表示懷疑。有些人在病房中找到神、在監獄裏找到神,或遭遇苦難的時候找到神,人們對此說法表示懷疑。為甚麼?為甚麼他們認為那不是真的?如果世上有神,我們是為祂而被造的,我們在順境的時候尚且依稀感到那份莫名的空虛,何況在逆境的時候呢?我們更無法忽視。可是,逆境並沒有製造那個需要,只是把它揭示出來。

閃電偶爾會在蔚藍的天空出現,但並不常見。閃電通常在烏雲密佈的天空出現。信心和領悟可以在順境的日子出現,通常卻在逆境的日子出現。也許這正是你現在生命烏雲密佈的原因。

第二,信心是甚麼呢?信心實際上包括三方面:新的方向、新的根基和新的吸引。首先,新的方向是甚麼意思?我們說的是使人得救的信心。耶穌在第7章的結尾說:「你的信救了你……。」路加不是要向我們表明一般的信心,而是使人得救的信心,那是使人心靈得醫治的信心(希臘原文所用的正是「醫治」這個字)。

首先,你的信心必須朝着正確的方向。在第8節,百夫長說:「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百夫長也對耶穌說:「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耶穌便治好了他的僕人。這一點很有趣,一方面,百夫長顯出信心。

百夫長對耶穌說:「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他的意思是:「我知道祢不僅是一個施行神跡的人,祢滿有能力,只要祢在這裏說一句話也能夠醫治我的僕人。」當然,這番話令人讚嘆,這顯出極大的信心。另一方面,看看百夫長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因為我在人的權下……」請注意,他沒有說自己是一個有權力的人。

我來解釋他這麼說的原因。百夫長是羅馬帝國的中堅分子,因為他們直接隸屬於將軍,而將軍則直接隸屬於君王。百夫長的意思是:「我本身沒有權力,但是因着我與君王的密切關係才得到從他而來的權力。」

百夫長這樣對耶穌說,言下之意是:「我意識到祢本身也許沒有權力,但祢似乎與神有密切關係,我從未見過任何人與神有這樣密切的關係。」這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對嗎?百夫長的信心還未到一個地步,正如尼西亞信經所說:「……從真神出來的真神,受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百夫長還未有這種認信。

然而,耶穌的神能卻進入他的生命。為甚麼?原因與馬可福音所記載的另一件事蹟相同。馬可福音第9章記載一個人帶着他的兒子到耶穌面前,問耶穌可否醫治他的兒子。耶穌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那個人的回答十分經典,他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耶穌便治好了他的兒子。

那個人要說的是:「我希望自己能夠相信,可是我真的不相信。我盡力去相信,我很想相信,可是我心裏充滿疑惑。」耶穌仍然治好他的兒子。這是甚麼意思?這意味着你的信心是否堅定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信靠的對象是誰。你的信心是否完全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要從別的東西轉向耶穌。

在西方社會,人們幾乎把信心變成主觀的信念。當人們想到信心,大多數人立刻聯想到內心的情感。在大城市裏,人們往往這麼說:「你相信甚麼並不重要,你的宗教信仰是甚麼也不重要。不管你相信甚麼,最重要的是要全心全意相信。」

一般常識告訴我們這個說法存在幾個問題。舉例說,德國的著名政治人物希特勒(Hitler)全心全意相信一個信念,但是他的信念是錯的,結果造成極大的傷害。我再舉另一個例子說明。有兩個攀山者突然失足墮進懸崖的岩架上,只有兩條路可以讓他們脫險。

懸崖的一邊有一塊小石露了出來,可以讓他們踏上去;另一邊也有一塊小石露了出來,可以讓他們踏上去。其中一個攀山者說:「我知道這一塊石可以承托着我們攀上去,我毫無疑惑。我充滿信心,肯定這是脫險之路。我會行這一步。」另一個攀山者說:「我也認為那是正確的路,但我真的不知道,我害怕得要命。啊,我的天哪!我沒有信心,我想我會行另一步。」

第一個攀山者踏上那一塊石,但那塊石並不穩固,結果他跌了下山。第二個攀山者踏上另一塊石,那塊石十分穩固,結果他得救了。誰得救呢?是那個全心全意相信的人嗎?不是。是那個相信了一塊穩固石頭的人。這給我們很大安慰。你的信心是否堅定並不重要,你的信心是否完全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信靠的對象是誰。

你應該感到莫大的安慰。如果你從沒有想過這一點,我希望你現在想一想。當你看到第50節,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你心裏想:「啊,我的天哪!就是這樣嗎?我的信心那麼薄弱,我心裏充滿疑惑,我非常害怕。」

你要把信心轉向耶穌,祂就是那堅固的磐石。那個父親需要多少信心才可以使他的兒子得醫治呢?只要有足夠信心求告耶穌就可以了。百夫長需要多少信心才可以使他的僕人得醫治呢?只要有足夠信心求告耶穌就可以了。你只需要有足夠的信心行出正確的一步。有一首詩歌的歌詞這樣寫道:

像我這樣,憂愁不安,許多矛盾,衝擊疑難,我心內外恐懼爭戰,

但是我還是去到耶穌面前。這已經足夠了。首先,得救的信心的第一個標記並不是:「我相信某個信念。」不是這樣。你必須相信耶穌基督。然而,這還不足夠,耶穌不僅是你信靠的對象,你對耶穌不可以只存着一般的信心。

我們來看第二個標記。得救的信心不僅帶來新的方向,也帶來新的根基。這段經文所描述百夫長的事蹟和那個女人的事蹟都說明了這一點。首先,百夫長作了非凡的事。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只要你仔細觀察,你注意到長老怎樣論到百夫長:「……他愛我們的百姓……。」這意味着百夫長不是典型的羅馬人,他沒有歧視那些對被羅馬帝國所征服的外族人。

其次,百夫長「……給我們建造會堂。」這意味着他可能是敬拜真神的外邦信徒,至少他是非常慷慨的人。他是一個善良、正直、虔誠的好人。他的實際行動顯明他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然而,有些事情發生了。

那些宗教領袖怎麼說呢?」他們對耶穌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百夫長自己怎麼說呢?百夫長說:「主阿!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他的意思是:「我不配得,所以不要照我的要求去做。我甚至不會提出要求,我收回我的請求。我不配得。你為甚麼要聽我這個微不足道的人說話呢?」

可是,宗教領袖卻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百夫長說:「我不配得,不要照我的要求去做。」儘管百夫長與宗教領袖所說的話完全相反,但是他們的思想模式如出一轍。百夫長持着相同的思想模式。他們以甚麼方式去到神面前?

他們認為神的能力臨到那些配得的人身上。他們認為神的能力臨到那些有道德的人身上,因為他們配得。宗教領袖說:「他配得,所以照他的要求去做吧。」百夫長說:「我不配得,所以不要照我的要求去做。」儘管他們對於百夫長是否配得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們的思想模式卻是一樣。

百夫長所說的話令人感到驚訝。你知道他說甚麼嗎?他不是說:「我配得,所以請祢照我的要求去做吧。」也不是說:「我不配,所以不要照我的要求去做。」他對耶穌說:「主阿!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他的意思是:「我不配,我毫無價值,甚至不配與祢共處一室,但是祢可否照我的要求去做呢?」除非你的思想模式完全改變過來,否則這種想法根本毫不合理。

對於其他宗教信仰來說,這種想法毫不合理。對於其他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來說,無論從思維、情感、領悟和世界觀看來,這種想法與人的情感和思維根本格格不入。除非你進入另一種思想模式,否則這種想法絕對不合理。

百夫長對耶穌說:「我不配,但祢配得一切尊榮,求祢把祢的能力賜給我,這不是由於我的德行,它根本不足夠。」耶穌知道百夫長開始明白了!但不僅如此。你可能會問:「這十分有趣,到底是甚麼回事?」

得救的信心不只是對耶穌存着一般的信心。你生命的根基必須改變,從以前所依靠的事物轉向耶穌,完全信靠祂。從前百夫長靠自己的德行,現在他轉變了。他並不完全明白。他的信心在各方面也不完全,但他把生命交給耶穌。耶穌說:「這就足夠了!」耶穌的能力進入了百夫長的生命。

你說:「有些人對道德標準不屑一顧,他們又如何呢?」他們也做同樣的事。看看經文所描述的那個女人。她是誰?第37節說:「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

經文的字面意思指她是「城裏一個充滿罪惡的女人」。大多數解經家都認為「城裏的女人」這幾個字意味着她是一個妓女。她是一個妓女,是一個在街上拉客的娼妓。她做了兩件驚人的事。首先,她把頭髮放下來,並且用頭髮擦乾耶穌的腳。

根據當時的文化,一個女人在公眾場合把頭髮放下來,是一種與人親密的行為。猶太拉比說,如果一個已婚女人在公眾場合把頭髮放下來,便足以給丈夫充分理由把她休了。那個女人所作的完全是可恥的行為,但是她從來沒有白白做出這樣的行為。

不僅如此,經文說她還取下盛香膏的玉瓶。盛香膏的玉瓶很細小,瓶身呈球狀,瓶頸又窄又長,頂端有一個非常細小的瓶口。玉瓶在製造的時候已經盛滿了香膏,因此香氣可以從瓶口散發出來,但香膏卻無法倒出來。

通常只有富裕的婦女把盛香膏的玉瓶掛在頸項,因為那些玉瓶非常昂貴。為甚麼婦女配戴那些玉瓶能為她們增添吸引力和魅力呢?我來解釋原因。

你必須謹記,在耶穌的時代,人們還未有冷藏系統、空調系統、除臭劑,肥皂等東西。在炎熱乾燥的天氣下,一般來說人們的身體都發出難聞的氣味。婦女不惜工本購買那些玉瓶,把它掛在頸項,四處走動,散發美麗芳香,使周圍的環境煥然一新。這玉瓶給她們增添無比的吸引力和魅力。

可是,等一下。我們忘記了一點。富裕的婦女把玉瓶掛在頸項作為裝飾;然而,對一個妓女來說,這玉瓶是她們的生財工具。對她們來說,這玉瓶是必不可少、至關緊要的謀生工具。可是,等一下!經文說她把香膏倒出來。只有一個方法能夠把香膏倒出來,就是打破瓶頸,因為瓶口很小,你只能夠聞到香氣,但是唯有打破瓶頸,香膏才可以倒出來。

那個女人必定花了畢生積蓄購買那玉瓶,因為那是她主要的生財工具。可是,在那一刻,她打破玉瓶,把香膏倒在耶穌的腳上,用自己的頭髮擦乾耶穌的腳。對一個妓女來說,她在世上唯一的力量、唯一的能力、唯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她的魅力和吸引力,但她竟然打破玉瓶,把香膏倒在耶穌的腳上。

到底是甚麼回事?那是她所信靠的東西,是她生命的根基。她不像那些自命不凡的人,說:「我知道自己生活得很好,人生充滿意義,每天都充滿信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個道德高尚的好人。」她並不是這樣。她的境況完全相反。

換句話說,百夫長說:「主啊,我一直信靠自己的德行,但它卻控制着我。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自以為義,我被它們所轄制。但是現在祢是我的主人,祢是我的救主,我得自由了。」那個女人說:「主啊,我一直信靠自己美貌,我一直信靠自己的魅力。」當然,她的美貌和魅力沒有因此而消失。

但她說:「我的美貌和魅力不再是我人生所信靠的東西,因為我一直信靠這些東西,它們卻成了我的主人,把我轄制。現在祢是我的主人。我有了新主人,一個把我釋放的主人。」她喜極而泣。她膏抹耶穌,用自己的頭髮擦乾耶穌的腳。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得救的信心不只是對耶穌存着一般的信心,不只是相信祂行了神蹟和各樣善事,也不只是稍微喜歡祂。得救的信心是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生命的根基、所信靠的東西,然後把它們傾倒在耶穌的腳前,把一切都交給耶穌。

在美國「大覺醒」運動(Great Awakening)時期,著名歷史學家經常提到一件美國殖民時代早期的事蹟,那是一個人悔改歸主的經典故事。1741年,一個名叫內森‧科爾(Nathan Cole)的人在康涅狄格州聽了著名佈道家懷特‧菲爾德(George Whitefield)講道而決志信主。內森‧科爾所說的一番話十分經典。

他說:「我聽到菲爾德所傳講的道,感到扎心;藉着神的祝福,我舊有的根基被拆毀了,我明白到自己的義並不能使我得救。」就在那一刻,一個新的根基出現了。但不僅此而已。這一切到底如何發生?是朝向耶穌的新方向嗎?是的,但不只是對耶穌存着一般的信心。是一個新的根基嗎?是的,你要把生命的根基和信靠從自己轉向耶穌,也從別處轉向耶穌。

你如何做到呢?你不僅需要新的方向和新的根基,還需要新的吸引。在最後一件事蹟中,宗教領袖西門與那個女人成了強烈的對比。解經家指出西門邀請耶穌到自己家裏去。我最近再研讀這段經文才察覺到這一點。

雖然西門是法利賽人,但他顯然是一個相當良善的人,因為他邀請耶穌到他家裏去。在那個時代,對人殷勤款待比今天有更深的含意。西門邀請耶穌到他家裏,他的意思是:「耶穌,我想成為你的支持者。我聽過許多關於你的好事。我想聽你講道。我想成為你的支持者,我想成為你的跟隨者。」

耶穌來到西門家裏,這意味着西門必定很有誠意。如果你想瞭解西門的想法,你可以看看第39節,他說:「這人若是先知……」西門曾看見耶穌開口教訓人,看見祂施行神蹟,他心裏想:「我認為這個人很可能是個先知!」

西門邀請耶穌到他家裏去。他熱情款待耶穌,對祂恭敬有禮。他對耶穌可算相當不錯。他在理性層面上相信耶穌,他在道德層面上相信耶穌。他心裏想:我想站在正確的方向。耶穌看來十分善良。」在第44節,耶穌轉過來對西門說了一番話,令人感到驚奇。

耶穌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你知道耶穌要說甚麼嗎?

耶穌要說的是:「西門,我進了你的家,你為甚麼沒有與我親嘴、擁抱我、放下你的頭髮,並且在我面前哭泣呢?」西門心裏必定說:「甚麼?看看這個可恥的人!你想我像她一樣待你嗎?」耶穌說:「是的。我知道這對男人來說有點難度。」

耶穌對西門說:「西門,這才是使人生命改變的信心。這才是使人得救的信心。」我們到底如何擺脫這種西門式的信心呢?我們當中多少人抱着西門式的信心呢?你說:「我相信耶穌。」「我相信神。」或說:「我認為自己相信耶穌。我是一個好人,我經常到教會聚會,又勤讀聖經。」

你沒有把頭髮放下來,也沒有打破掛在頸項上的玉瓶。事實上,你甚至沒有想過這些事的含意。你沒有哭泣,也沒有熱情。你如何擺脫西門式的信心呢?耶穌給我們說了一個比喻。耶穌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

順帶一提,這裏有一巧妙之處。在第39節,西門心裏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耶穌卻轉過身來說:「西門,我知道你在想甚麼。」難道我不是先知嗎?耶穌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那一個更愛他呢?」

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穌要說明幾個道理。首先,你要明白當債主免了你的債,並不代表你的欠債自動消失,只是債主承擔了那筆債項。那個體會債主一番好意的人心裏充滿着愛,這份愛能改變生命。

讓我換另一個方式說明。耶穌要說的是:「西門,你認為我只是一個告訴你該如何過良善生活的先知,那個女人卻明白我來是為她承擔一切罪債。你邀請我到你家裏,她卻傾倒自己的生命。你沒有傾倒自己的生命,她卻傾倒自己的生命,因為她領會先知以賽亞預言我將要作的事。」

以賽亞書第53章說:「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西門,你是迫不得已才來到我面前,因為你不想錯失任何東西。這做法不錯。但是那個女人因為深深被我吸引而來到我面前。西門,你的信心沒有一點美感,你完全體會不到我所作的美事,你體會不到我將生命為你完全傾倒,因為你並不感得自己那麼糟糕。

因此,你沒有把頭髮放下來,也沒有放下那玉瓶。你沒有把生命傾倒,沒有熱情,生命也沒有改變!你是迫不得已才來到我面前,但是那個女人因為深深被我吸引而來到我面前,她為我着迷,以我為樂。」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在他著名的詩中對神說:

將我帶到祢那裏,把我囚禁;除非作祢的奴隸,否則我沒有自由;除非與祢結合, 否則我不會貞潔。

「西門,你不是因為深深被我吸引而來到我面前,你生命沒有經歷真正的改變。你看,你嗤笑那個女人!你看不起她!你鄙視她!你自以為義,你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你仍然被這些事轄制。

那個女人卻得到自由。她把自己的頭髮放下來。為甚麼?因為她不在乎你怎樣看她,也不在乎別人怎樣看她。她得自由了,因為從前轄制她的東西都除掉了,現在我是她的主人,所以她無所懼怕。

你說:「我相信耶穌。」你只是擁有西門式的信心,但是你生命沒有經歷根本的改變,你的信心沒有讓你體會到我所作的美事而深深被吸引。很多城市人都說:「我相信神,但是我不相信耶穌。我對耶穌並沒有反感,只是我覺得所有好人都可以與神連繫。」

對於這種說法,也許最實際的回應是:「如果你體會不到耶穌基督是你的良友,體會不到祂必須為你受死,為你傾倒生命,那麼你的信心並沒有絲毫熱情?你只是擁有西門式的信心,那只是道德和理性層面上的信心,你也許得到一點啟發,卻沒有傾倒生命,沒有把頭髮放下來,沒有哭泣、沒有眼淚,也沒有得着自由和釋放。」

這就是信心。信心是朝向耶穌的新方向,但不是對耶穌存着一般的信心。信心是生命的根基徹底改變。這種改變如何發生呢?你因着耶穌基督為你受死和傾倒生命而深深被吸引,並且讚嘆不已。這樣,你才能夠把自己的生命向耶穌傾倒,並經歷無比的自由。

最後,信心把我們帶到哪裏呢?首先,信心帶你進入愛裏。在第47節,耶穌所說的話令人驚訝,祂說:「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你明白這是甚麼意思嗎?你無法逃避這一點。你是否難以愛別人?你是否難以關心別人?你是否難以愛身邊某些人?你是否急躁易怒?你是否缺乏忍耐?

耶穌說:「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只要你明白我為你傾倒生命,只要你明白我為你所作的一切,只要你知道自己是個蒙恩得救的罪人,只要你明白我已經赦免你的罪,你心裏便充滿愛和喜樂,能夠包容身邊的人。」來察驗自己吧,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信心帶你進入愛裏。

其次,信心給你帶來確據,我剛才已經提過這一點。那個女人為甚麼把頭髮放下來呢?因為她不再在乎別人怎樣看她。當你在耶穌面前放下一切,你便無所懼怕。當那個女人放下自己的美貎,擺在耶穌面前,她的美貎無法再控制她了。

假如事業對你來說比耶穌更重要,當你的事業遇到阻滯,你便害怕得要命。假如別人的認同對你來說比耶穌更重要,當別人不認同你或者不喜歡你,你便害怕得要命。你徹底崩潰了。可是,如果你生命中最寶貴的是耶穌基督,你怎會在乎別的呢?因為耶穌愛你。

你知道嗎?有一點實在令人驚訝。那個女人能夠這樣走到耶穌面前,她必定擁有很大的信心,……也許她曾經被耶穌深深感動,或者曾經得到耶穌的幫助。她能夠行出這事,她必定聽過耶穌的教訓,或者曾經遇見耶穌。我們不肯定原因何在。

然而,耶穌說:「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她經歷了耶穌的寬恕,她知道自己罪得赦免。接着,耶穌轉過來看着西門。耶穌所作的事令我感到詫異。我希望你仔細想一想。耶穌稱讚那個女人。耶穌甚少稱讚人。在路加福音第11章,耶穌談到禱告的時候,對門徒說:「你們雖然不好……。」原文的意思是「你們雖然邪惡……。」你們這些邪惡的人,你們這些自我中心的壞傢伙。

耶穌實事求是,直言不諱,祂的說話直截了當。你看耶穌正在做甚麼。祂說:「西門,你看看那個女人對我的愛,看看她如何在我面前赤露敞開、完全降服。」耶穌稱讚那個女人。我也想不到在聖經中耶穌曾這樣不斷稱讚一個人。當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就是要展示這個景象。

耶穌不是說:「只要你繼續行善,你的善行能使你得救。」也不是說:「只要你做個好人,你的良善能使你得救。」這一切都歸於無有。你蒙神接納是因為我已經為你還清罪債,你已經得着我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你蒙我悅納,蒙我所愛。你在宇宙萬有的主眼中得蒙悅納,這才是最重要的,你感受到這份接納嗎?

我來總結一下。今天,你必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找出掛在你頸項上的玉瓶,並把它放在耶穌的腳前。除非你把一切放在耶穌面前,否則你對耶穌根本沒有信心,或者只擁有西門式的信心。你說:「我真的不配。」這沒關係。來吧!你真的不配又如何,你仍然可以對耶穌說:「只要祢說一句話,我就得醫治。求祢進入我生命裏。」耶穌必定進入你的生命。因此,你可以唱出這首詩歌:

我的愛,全歸袮,傾倒如珍貴香膏,我一生,全歸袮,全然,唯獨,獻給袮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教導我們信心的功課。求祢幫助我們行出信心,並明白耶穌醫治的大能。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