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 我們犯罪了
高銘謙

經文:賽六十四4-9

4自古以來,人未曾聽見,未曾耳聞,未曾眼見,除你以外,還有神能為等候他的人行事。5你迎見那歡喜行義、記念你道的人;看哪,你曾發怒,因我們犯了罪;這景況已久,我們還能得救嗎?6我們都如不潔淨的人,所行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如葉子漸漸枯乾,罪孽像風把我們吹走。7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你轉臉不顧我們,你使我們因罪孽而融化。8但耶和華啊,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陶匠;我們都是你親手所造的。9耶和華啊,求你不要大發震怒,也不要永遠記得罪孽;看哪,求你垂顧我們,因我們都是你的百姓。

以賽亞書六十四章4-9節延續了之前的哀歌,但卻轉化了哀歌的祈求方向,當以色列民在被擄回歸過後,哀歌的傳統起了一些變化,第三以賽亞正經驗這種變化,由本來悲哀質問神的投訴,轉化為向神集體的認罪及悔改,這與以斯拉時代的經驗吻合(拉九至十章)。

首先,4節描述了耶和華的獨特性,因為先知在列國的神明中還未聽見過有神像耶和華一樣,會為等候祂的人行事,亦即是說,就算以色列民犯罪、得罪神日久,耶和華還是對犯罪的以色列民有期待,期待他們迴心轉意,再次等候及盼望耶和華,而這樣性情的神就只有耶和華獨有,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此,以色列民基於這樣的神觀,他們便勇於承認自己的罪,並且認定耶和華迎見歡喜行義及記念神的道的人(5節)。原來,對神正確的認知,成為罪人認罪悔改的起點。

5-7節描述了以色列民犯罪的光景,他們已在犯罪的情況很久,並開始質疑自己還是否能得救(5節),並且以污穢的衣服作比喻,比喻他們就算行義,所行的義都像不潔淨的衣服一樣,而他們的罪孽像風把他們吹走(6節),最後,百姓在罪惡當中融化(7節)。這種自身的認知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認定自己就是那位犯罪者,就是那位喜愛行惡的人,我們的無知使我們以為自己是義人,是別人犯罪而不是自己犯罪,是別人的錯而不是自己的錯。然而,百姓終於認清自己的本相,明白自己多麼不堪一擊,才能在罪惡中認罪悔改,祈求神的回應。

8節轉到耶和華與以色列民那永不磨滅的關係當中,耶和華永遠都是百姓的父,只是百姓認定自己只不過是泥,而神卻是陶匠,百姓的本相就是一個由神賦予生命及任何以神主權塑造的人,這樣的認定是謙卑,明白自己本是泥,只有神才能賦予這泥生命。最後,9節再次說明耶和華的性情,祂就是那位不會永遠記得罪惡的神,而且百姓永遠都是耶和華的百姓,表明神對百姓不離不棄的愛,再次回歸六十三章7-14節所說的。

思想:

你能像以色列民一樣認定自己犯罪及泥土的本相嗎?很多時候我們會視自己為神,認為自己無罪,卻不知何時認為自己無罪,何時真相就不在這人的心中。我祈求:我們都與先知一樣認清人的罪性,明白耶和華那種豐富慈愛的性情,便勇敢地在神面前認罪悔改,以致得到新的生命。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