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真諦(一):了解基督」系列 五、耶穌的信息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一):了解基督」系列——「耶穌的信息」這個題目。

今次節目的經文引自路加福音第5章4至26節。

  1. 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

  2. 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

  3.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

  4. 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5.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6.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

  7. 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8. 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

  9. 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裡,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看見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10.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

  11. 耶穌囑咐他: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要為你得了潔淨,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12. 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

  13. 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14. 有一天,耶穌教訓人,有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在旁邊坐著;他們是從加利利各鄉村和猶太並耶路撒冷來的。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他能醫治病人。

  15. 有人用褥子擡著一個癱子,要擡進去放在耶穌面前,

  16. 卻因人多,尋不出法子擡進去,就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正在耶穌面前。

  17.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

  18. 文士和法利賽人就議論說:這說僭妄話的是誰﹖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

  19. 耶穌知道他們所議論的,就說:你們心裡議論的是什麼呢﹖

  20. 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容易呢﹖

  21.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22. 那人當眾人面前立刻起來,拿著他所躺臥的褥子回家去,歸榮耀與神。

  23. 眾人都驚奇,也歸榮耀與神,並且滿心懼怕,說:我們今日看見非常的事了。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幾個節目,我們一直透過路加福音來探討耶穌的生平。我們之前已經看過頭幾章經文,知道耶穌時代的人一直期待救主來臨。他們盼望那位救主能夠恢復以色列的國家主權。他們盼望那位救主能夠拯救他們脫離殖民管治,復興以色列國的勢力,並帶來繁榮昌盛。路加福音頭四章經文顯明了這一點。

天使對馬利亞所說的話就是一個最佳例子。天使告訴馬利亞救主將要降臨,天使說:「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從路加福音第一章到第四章,我們知道救主將要降臨。然而,這位救主帶來的救恩,比人們所預期的更廣、更深、更榮美、更全面,絕對超越所有人的預期。

現在我們來到路加福音第五章,事實上,從第五章開始,以及緊接下來的幾章經文,路加清楚說明了基督的救恩。換句話說,耶穌賜下救恩,祂藉着救恩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就是「我要拯救你。」然而,路加必須清楚說明基督的救恩所涉及的各方面,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因為這救恩超越了人類的想像,當然也超越了人們的預期。

我們剛才讀了第五章所記載的頭三件事蹟,這也是耶穌生命中頭三件事蹟。如果你正在看路加福音,舉例說,你每天看一小部分,或者你只是每週在主日學或宣講信息時分別看每一件事蹟,你會覺得它們只是一些典型的事件。但是我意識到以這種方式讀這段經文會忽略了作者要表達的重點。事實上,這三件事蹟一同帶出了一個重點;耶穌要向我們展示,路加也要向我們展示,耶穌的救恩是何等全面和完備。

首先,我們從第一件事蹟看到耶穌的救恩把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改變過來。其次,我們從第二件事蹟看到耶穌的救恩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改變過來。最後,我們從第三件事蹟看到耶穌的救恩把我們與神的關係改變過來。耶穌的救恩在心理、社交關係和屬靈生命三方面把我們完全改變過來。讓我們看看這三件事蹟,明白耶穌的救恩是何等完備。聖經說:「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

首先,耶穌的救恩把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改變過來。第一件事蹟是關於彼得以及他奇蹟地捕獲一大網的魚。這事蹟告訴我們,我們與自己的關係被耶穌的救恩改變過來。這件事蹟大家都耳熟能詳。當時耶穌與彼得在船上,祂吩咐彼得下網打魚。也許彼得心裏想:「一個木匠竟然告訴一個職業漁夫怎樣打魚。」彼得對耶穌說:「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

彼得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彼得一生中肯定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獲。這魚獲實在大得令人驚訝,他們要招呼另一隻船的同伴來幫忙,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也幾乎要沉了。

彼得看着耶穌,意識到耶穌的真正身分,就對祂說:「主阿!離開我。」耶穌對彼得說:「不!你來跟從我。」於是他們跟從了耶穌。

我們從這件事蹟學習到甚麼呢?我們必須注意一點,這一點並非無關緊要。在這件事發生之前,這個門徒名叫西門。在這件事發生之後,他名叫彼得。這件事正在發生的時候,他名叫西門彼得。在路加福音中,只有這裏稱呼他為西門彼得。這裏給我們表明一個人的身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好像經歷地震一樣,我稱之為「身分崩裂」。基督的救恩總會給人帶來「身分崩裂」的狀態。基督的救恩不僅讓人罪得赦免,得以親近神,也改造一個人的心思意念和身份。彼得正在經歷這種改變。

這種改變包括三部分。彼得對耶穌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當基督的救恩在你生命中動工,首先改變的是你的自我形象,你開始覺得自己很糟糕。你開始意識到並且願意承認自己滿是缺陷,壞到極處。這總是第一步。

當我走進書店,看到一些帶有宗教色彩的心意卡,有些印有「與神親近」或者類似的字句,我留意到這些心意卡總是色彩柔和,卡面的設計通常是一道光從彩色玻璃窗透出來。這些心意卡的設計都想表達一種溫暖舒暢的感覺。其實那些設計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甚麼信息。事實上,每當聖經描述人接近真神,無論是亞伯拉罕、摩西、約伯、以利亞或彼得,都是令人震撼的經歷。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一度立志要成為音樂家。當時我心裏想:「也許我應該投身音樂界。」但問題來了,很多時候我遇到一些音樂造詣極高的人,當我聽到他們的演奏,我的內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們的演奏深深吸引着我,我驚嘆不已,因為那正是我渴望達到的水平。另一方面,我想要放棄當音樂家的抱負。當然,最後我也放棄了。

當你與卓越超群的人走在一起,他一方面深深吸引着你,另一方面卻排斥你,因為他們讓你看到自己的弱點。在音樂方面如是,在其他方面也同樣真確。當你遇到一個明豔動人、天才橫溢或技藝超群的人,你有甚麼反應呢?他們使你心裏產生一種極矛盾的心情,他們不僅深深吸引你,也讓你感覺很糟糕,因為他們讓你看到真正的自己。他們讓你看到自己的弱點和缺陷。

當你接近真神的時候,豈不更是如此?我必須告訴你一件事。如果你覺得自己接近神,卻完全沒有感到自己內心深處充滿污穢,那麼,你還沒有接近真神。我們一直抱着一個幻想,以為自己能夠以某種方式掌管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沒有丟棄這些幻想,怎能進到滿有權能的至高者面前呢?

我們一直抱着一個幻想,以為自己並不是那麼自私、驕傲和自我中心。如果我們沒有丟棄這些幻想,怎能進到滿有慈愛的至高者面前呢?基督的救恩給人帶來「身分崩裂」的狀態,而第一步就是不再否認。你不再存着幻想,不再否認,不再自我防衛,不再隱藏自己的缺失,也不再拒絕面對自己的問題;這一切都一掃而空。

彼得看到原來真正的自己比他一直所想的更壞,他以實際的態度誠實地看自己。這是第一步。接着,我們來看第二步。彼得對耶穌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耶穌讓彼得感到自己糟透,同時卻給他前所未有的肯定。

耶穌怎麼說?耶穌說:「不要怕!來跟從我吧。」耶穌邀請彼得跟從祂。耶穌不僅希望彼得跟他學習,還希望彼得與自己一同生活,成為祂家裏的人。當耶穌基督的救恩進入你的生命,你看到自己原來比自己所想的更邪惡,但同時你感到自己原來比自己所盼望的更蒙愛、更被珍視和肯定。

這是救恩進入一個人生命的標記,他擁有更高的自我價值,同時也實實在在看到自己的缺點。當救恩進入一個人的生命中,他便經歷「身分崩裂」,他得着獨特的自我形象,因為他的身份已經徹底改變過來。我常常指出一點,我必須再說一遍,如果你靠行為得救,以為可以靠自己的表現進入天堂,當你能夠達到標準的時候,你也許會勇敢無懼,卻不會謙卑下來;當你失敗的時候,你只會謙卑下來,卻不會勇敢無懼、充滿信心。可是,你無法既勇敢又謙卑。

如果你看到自己原來比自己所想的更邪惡,同時又感到自己原來比自己所盼望的更蒙愛、更被肯定,並且知道自己能夠藉着耶穌基督與神建立關係,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和呼召,你就不會感到優越,也不會感到自卑,因為你的自我價值得到神的肯定,同時也實實在在看到自己的罪。

你無法感到優越或感到自卑。你頓時變得既勇敢又謙卑。這絕對是截然不同的經歷。這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經歷,這是你從沒有經歷過的改變。不僅如此,這種個性和身份上的改變還有第三部分。首先,彼得意識到他比自己所想的更邪惡。其次,他的自我價值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

第三,經文說:「他們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岸上留下了甚麼呢?是魚網嗎?不僅是魚網。他們不僅撇下了魚網,他們還撇下了那豐富的魚獲。我們必須謹記一點。多年來我一直沒有留意到這一點,直到最近我再次研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肯定是彼得前所未有最大的魚獲。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彼得從未有過如此豐富的魚獲,甚至他的船也幾乎要沉了,這意味着當時他在事業上和經濟上都十分成功,甚至到達巔峰。彼得一生從未見過這麼豐富的魚獲,這些魚獲能夠帶給他更多財富,這一切都擺在岸上。就在那一天,耶穌基督對彼得說:「我要你因我的緣故而撇下這一切。」彼得就撇下所有,跟從了耶穌。

這是怎樣發生的呢?這到底有甚麼含意呢?這不是說,當你與耶穌基督相遇,你必須放棄自己的職業,然後全職事奉。這麼說不僅有違常理,而且違反聖經的教導。

撇下所有跟從耶穌到底意味着甚麼呢?我來說明它的含意吧。當耶穌基督進入你的生命,祂不但改變你的私人生活,也會改變你生命的每一部分,包括你的工作。這意味着耶穌在你生命中必須居首位,你與耶穌的關係必須成為你生命各方面至關緊要的事情。這給你帶來無比的自由。為甚麼?彼得怎能放棄這些成就呢?

在英語中,很多姓氏都是一些職業的名稱,或許在其他語言中也有這種情況。你知道為甚麼嗎?因為你身份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你的工作。工作是你用來衡量自我價值的重要指標。

你從自己的工作看到自我價值,這並無不妥,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你的工作成為你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你主要是靠自己的工作、成就、職業、收入等等來衡量自我價值,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肯定自我,如果你的工作成為你肯定自我的主要途徑,你便成為了工作的奴隸。你無法放下自己的工作,你永遠無法撇下工作。

每天晚上,你無法放下工作;到了週末,你也無法放下工作。你無法放下工作去好好休息。你無法放下工作去建立家庭。當生活不順遂的時候,你也無法放下工作,而且這只會讓你感到苦惱,因為你開始感到自己一無是處。你無法放下工作去看看生命的其他方面,並且好好享受生活。

假如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工作才可以堅守個人誠信,你當然也無法放棄自己的工作。你成為了工作的奴隸。你如何可以得着力量使自己不受工作所驅使和轄制呢?你如何可以得着這力量呢?唯有當你知道原來在捕魚的工作以外還有一種真正的工作,在豐富的魚獲以外還有一種真正的財富,你才不會成為工作的奴隸。

耶穌說:「我有一個使命。我來到世上要把世界導回正軌。」耶穌對彼得說:「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得人」這個詞在希臘原文的意思是拯救人的生命。這意味着使人得釋放並得着新生命。耶穌對彼得說:「我有一個使命。我來到世上是要把世界從一切錯誤導回正軌。我要讓人在心理、社交關係、屬靈上得釋放,並且在各方面得釋放。我要你參與其中。」

你怎樣看這種人生意義呢?只有當捕魚的工作以外還有另一種真正的工作,在豐富的魚獲以外還有另一種真正的財富,在藝術以外還有另一種真正的藝術,在工作以外還有另一種真正的工作,你才能夠做好你的工作,而不受它轄制。只有當你擁有這種人生意義,你才能夠做好你的工作,而且真正享受工作,因為你把焦點放在工作本身,而不是靠工作來肯定自己。

很多住在大城市的人不是純粹為了做好一份工作而工作,而是為了自己而工作。你工作是為了肯定自己的價值。但是你可以從這種奴役中得釋放。我們看到甚麼呢?耶穌基督的救恩進入你的生命,而且徹底改造你的個性,把你生命各方面的優先次序完全改變過來。耶穌基督的救恩是完備的,但不僅此而已。

有人問:「一個人怎麼可能意識到自己毫無價值,同時卻感到自己完全被肯定呢?你怎能覺得自己有價值,同時又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呢?這怎麼可能呢?神怎能說你是個罪人,但同時又邀請你跟從祂呢?這怎麼可能呢?」我們看看第二件事蹟吧。

我們從第二件事蹟看到耶穌的救恩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改變過來。耶穌的救恩改變我們的社交關係。這二件事蹟是關於一個長了大痲瘋的人。補充一句,當一些醫護界的聽眾朋友聽到「大痲瘋」這個詞,他們或許會想到過去二百年醫學界稱為韓森氏病的病症。韓森氏病是一種由痲瘋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俗稱痲瘋病。

在聖經中,「大痲瘋」這個詞所指的範圍很廣,包括各種導致毁容,以及使身體衰竭的皮膚病,其中大多數是會傳染的,也有一些不會傳染的,但是這並不重要,因為除非你明白痲瘋病所帶來的一切問題,否則你無法瞭解這事件。

痲瘋病人不僅患了病,他們也因患病的緣故而被遺棄,無論在社會上和情感上都被遺棄。他們不許進入城鎮。在經濟上,他們貧乏困苦;在社會上和情感上,他們完全被隔絕。甚至沒有人會接觸他們。他們不許接觸或靠近任何人。在情感上,他們孤立無援;在經濟上,他們一貧如洗。

在以色列,痲瘋病人在禮儀上是不潔淨的。他們不許進入聖殿,不許進到神面前。他們不許與所屬的群體一同敬拜。他們必然遠離社群。因此,無論在社會、經濟、情感和屬靈上,痲瘋病人都被遺棄。

當我們看到「長大痲瘋的人」這幾個字,我們只會立即想到他的生理狀況,但這並不是他要得醫治的主要部分。那個長大痲瘋的人來到耶穌面前。請你注意一點,長大痲瘋的人根本不應該在城裏出現,他卻在城裏。他必定連忙跑到耶穌面前,俯伏在祂的腳前,求祂醫治。耶穌治好了他。

我希望你留意一點。耶穌摸他。你看到聖經怎麼說嗎?經文說:「耶穌伸手摸他。」為甚麼?你說:「耶穌摸他,因為要醫治他的身體。」不是。耶穌摸他,不是要醫治他的身體,因為耶穌根本不用摸他也可以醫治他的身體。

我們來看看那個癱子如何得醫治。耶穌沒有摸那個癱子。耶穌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也可以醫治人。耶穌甚至不需要在病人面前也可以把他醫好。馬太福音第八章記載有一個百夫長求耶穌醫治他的僕人,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耶穌甚至不用去到那個僕人面前,就把他醫好了。耶穌不用摸那個長大痲瘋的人也可以醫治他的身體。耶穌在做甚麼呢?當然,耶穌醫治了他的身體,因為這是其他一切問題的起因。

耶穌在做甚麼呢?耶穌真正關心的是甚麼呢?那個長大痲瘋的人在情感上和社會上被遺棄,耶穌正在醫治這兩方面的問題。耶穌伸手摸他,他也許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別人的撫摸。耶穌真正關心的是把這個被遺棄的人帶回群體之中,把這個在經濟、社會和情感上被隔絕的人帶回群體之中,因此耶穌如此關心他。耶穌對他說:「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要為你得了潔淨,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耶穌這麼說是甚麼意思呢?從這段經文開始,尤其是在路加福音,我們重複看到一個現象。當你讀福音書,你看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耶穌接觸很多被社會視為失敗的人、被社會遺棄的人、被社會輕視的人、被社會視為污穢的人。耶穌把他們帶回群體之中,很多時候甚至興起他們成為領袖。

你看到耶穌接觸外邦人,他們都是外人;耶穌也接觸婦女,尤其是那些被稱為「臭名遠播的女人」。你看看那些外邦人和女人,從種族和性別來看,他們都是外人。你看看那些稅吏,從政治層面來看,他們也是外人。耶穌接觸這些被世界輕視的人,把他們帶回社群當中。耶穌接觸這些被世界厭棄的人。為甚麼?因為這是耶穌成就救恩的方式。耶穌並不是世人心中所想的彌賽亞。

耶穌來到世上不是要獲取權力或運用權力去統管一切。相反,耶穌捨棄一切權力。祂成為軟弱的人,成為僕人,且死在十字架上。看看基督的救恩如何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如何得着基督的救恩?耶穌藉着服侍人和捨棄權力來成就救恩,我們也以同樣的方式去領受救恩。我們不能靠剛強的心和成就來獲得救恩,而是藉着承認自己軟弱,承認自己無法靠行為得救。我不能藉着與神討價還價來獲得救恩,而是完全降服於主。

耶穌成就救恩的方式,以及你接受耶穌進入你生命的方式,使你對其他種族、階層和群體的人完全改觀,也徹底改變世人對權力、自我價值、地位、成就,美貌和權利的看法。當一個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恩,他的社交關係完全被改變了,對這個人來說,那一切的榮譽都變得無關緊要。你明白了嗎?這實在令人震驚。

我們從這件事還看到另一點。當耶穌伸手摸那個長大痲瘋的人,說:「你潔淨了」,祂打破了所有的範疇。你知道耶穌這麼說帶來甚麼重大影響嗎?

你必須看看宗教的歷史。宗教是甚麼?宗教就是:「如果我是一個好人,謹守誡命,努力行善,我便可以上天堂。」宗教歷史告訴我們,當潔淨的接觸了不潔淨的,它便變得不潔淨。從古至今,我們從宗教歷史都看到這一點。

舉例說,我們看看舊約聖經,當潔淨的接觸了不潔淨的,它便變得不潔淨。例如,死人是不潔淨的,痲瘋病人也是不潔淨的。如果你是潔淨的,根據舊約律法你可以去到神面前敬拜。當你接觸了不潔淨之物,你便變得不潔淨。你必須根據潔淨的規矩去潔淨自己,使自己得以去到神面前。宗教就是這樣。

耶穌基督伸手摸那個長大痲瘋的人,並且說出「你潔淨了」這句驚人的話。耶穌打破了所有的範疇,當耶穌觸摸了長大痲瘋的人,根據舊約律法,也就是根據宗教的方式,耶穌必須潔淨自己,但祂有沒有這樣做呢?沒有。為甚麼?耶穌並沒有說:「哎呀,我不潔淨了。」

耶穌要告訴我們:「我是全然潔淨的主,也是使人潔淨的主。我打破了所有的範疇。你無法使我變得不潔淨。不僅如此,不管你多麼污穢、敗壞、墮落,不管你的身分、行為和記錄如何,只要當我一觸摸你,你便得潔淨,可以去到神面前。當我一觸摸你,我的潔淨都歸到你身上,使你得潔淨。」

為甚麼?這怎麼可能呢?耶穌說:「宗教領袖告訴你們如何使自己得以與神同在,但我並不是那些宗教領袖。我就是那位使人得以與神同在的主。只要你觸摸我,只要你接受我,你就立時與神同在。」這怎麼可能呢?我們來看看第三件事蹟。

第三,耶穌的救恩把我們與神的關係改變過來。你充滿罪惡,同時卻蒙神接納,怎麼可能呢?你是不潔淨的,卻藉着觸摸耶穌基督得以進到神面前,怎麼可能呢?第三件事蹟是關於一個癱子。癱子的朋友希望癱子得醫治,於是把他抬到一所房子。顯然,當時耶穌就坐在房子中間,可是由於人多,他們尋不出法子把癱子抬進去,於是他們走上房頂。補充一句,當時每一所房子都有樓梯通往房頂,因為房頂是家庭活動空間的一部分,人們常常在房頂上活動。他們走上房頂,並且拆開房頂的瓦片,把癱子縋到房子中間。耶穌看見癱子,就對他說:「……你的罪赦了。」

此刻,有兩群人感到非常困惑。首先,當然是癱子的朋友。癱子的朋友把癱子縋到房子裏,耶穌卻說:「你的罪赦了。」癱子的朋友會如何回應呢?他們也許會說:「我們把癱子縋到房子裏,不是為了讓他罪得赦免。這不是我們來到這裏的目的,也不是我們把房頂的瓦片拆開的原因,我們甚至會因此被人控告。我們花了這麼多功夫,但你只說一句他的罪赦了嗎?來施展祢真正的大能吧。你該對癱子說『起來行走』,而不是說『你的罪赦了』。我們是為了癱子得醫治而來的。」

當然,不但癱子的朋友感到不悅,法利賽人和文士也感到不悅,他們心裏想:「耶穌怎能赦罪呢?只有神才能赦罪。」我們從這件事學到一個道理。首先,法利賽人的想法是對的。舉例說,這裏有三個人,小陳、小李和小王。小李揍了小王一頓,小陳卻走到小李面前對他說:「小李,你揍了小王一頓,但我原諒你。」小王會說:「小陳,等一下。小李打的是我,你沒有權原諒他。只有我可以原諒他。」

只有被得罪的一方才可以原諒得罪他的人。這是對的。當耶穌基督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法利賽人明白耶穌在說甚麼。你明白嗎?耶穌名正言順地說:「我是神。神就在你們中間。」耶穌清楚明確地指出:「一切的罪都是得罪我。當你說謊,你就是違背了我的誡命。當你蔑視別人,你就是蔑視我的創造。」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宣告。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耶穌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癱子的朋友因此感到不悅。耶穌到底要說甚麼呢?耶穌的意思是:「也許你認為身體癱瘓是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事實卻不然。」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現代人,耶穌所說的話並不中聽;然而,這是耶穌所說的話。

耶穌說:「你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身體的疾病。你最根本的問題是與神隔絕。你需要罪得赦免,你需要除去自己的罪。你與神隔絕,你與神之間的阻隔必須除掉。」耶穌說:「只有一種疾病能夠真的把你摧毀。身體上的痛苦無法把你摧毀,只會把你帶到我面前。你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身體的疾病。」

救恩能夠改變你的心,也能夠改變你的社交關係,但首先你的屬靈生命必須改變。你是否已經藉着耶穌基督而得稱為義、與神和好呢?這是一切的關鍵。只有當你與神和好,一切才會改變過來。我們渴望神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其他問題,你也許對神說:「我病了,又面對財務問題,祢為甚麼不幫助我呢?」耶穌說:這一切都無關緊要,與神和好比這一切重要。除非你與神和好,否則你生命中別的事情都無法改變過來。因此,耶穌隨即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

我們從以上三件事看到耶穌的救恩可以帶來即時的改變。耶穌不是一個宗教老師,祂沒有說:「如果你懇切禱告、努力行善、謹守十誡,並經歷各種意識形態的轉變,你就能夠得到救恩。」耶穌沒有這麼說。在以上每一件事蹟中,耶穌給人帶來即時的改變。耶穌接納和肯定了自知是罪人的彼得。耶穌伸手摸那個不潔淨的人,對他說:「你潔淨了。」最後,耶穌對癱子說了一句話:「你的罪赦了。」

耶穌知道文士和法利賽人感到懷疑,便對他們說:「你們心裏議論的是甚麼呢?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容易呢?」耶穌不僅想到法利賽人心中的意念,祂大概也考慮到癱子的朋友在想甚麼。也許癱子的朋友心裏說:「這未免太容易了,任何人都可以說一句『你的罪赦了』。」耶穌給你一個謎題,祂說:「那一樣容易呢?」你明白耶穌的話嗎?這是換另一個方式去問:「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困難呢?」

你和我、癱子的朋友,以及每個讀這段經文的人都會認為說「你起來行走」更難,因為這需要醫治的大能;耶穌所針對的就是這種想法。耶穌說:「不!你們一點也不明白,要我一下子對不潔淨的人說『你潔淨了』,並且對本不蒙赦免的人說『你的罪赦了』是多麼困難。你們知道我怎樣才可以做到嗎?這是很難的事。」

耶穌說這是很難的事。我們來看看原因,看看那謎底吧。這一切如何發生呢?當耶穌被釘十字架,祂便承擔了一切;祂要除去人的罪,便要承擔一切的罪。耶穌本是行動自如,當祂被釘十字架,卻變得全身癱瘓,以致那個癱子可以立時起來行走。

那個長大痲瘋的人走進城裏,耶穌接納了他。為甚麼?因為耶穌基督在城外被釘十字架。祂在城門外被釘十字架,被人棄絕,成為了詛咒。因此,耶穌說:「這就是人們所需要的答案,我能夠改變人的心思意念和社交關係。」為甚麼?「因為我受死,因為我在十字架上變得全身癱瘓,所以你才可以起來行走。因為我被棄絕,所以你才可以蒙接納。因為我成為不潔淨的,並且被父神離棄,所以你才可以蒙神接納。」

你明白了嗎?只有當你看到救恩所帶來三方面的改變,只有當你看到救恩是何等完備和全面,你才意識到耶穌的救恩給你帶來甚麼信息。讓我給你們說明三個實際的生活應用,它們相當重要,而且十分實用。

首先,我從這段經文學習到:我們必須長久信靠耶穌。人們難以信靠耶穌,這種情況經常出現,不僅在這段經文,甚至在整本聖經也經常出現。你聽過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的著作《納尼亞王國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嗎?故事的主角亞斯藍是一隻獅子,它象徵耶穌基督。故事中的小孩子問海狸先生有關亞斯藍的事,海狸先生對孩子說:「他當然使人望而生畏,但他是善良的。」你從這段經文看到這一點嗎?耶穌對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這做法看來相當愚蠢。彼得心裏或許說:「這是愚蠢的做法。」他對耶穌說:「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彼得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癱子的朋友把癱子帶到耶穌面前,他們認為癱子的迫切需要就是可以行走。

耶穌卻說:「那不是癱子最迫切的需要。我要跟你們談別的。」如果你開始與耶穌建立關係,你會發現耶穌對你所做的事情和所說的話好像不合理,或者祂不為你成就某些事情,你覺得並不合理。你有自己的計劃,但這不是耶穌的計劃。你認為一些東西比較重要,另一些東西無關緊要,但這不是耶穌的看法。

有些問題在你生命中發生,也許你覺得耶穌並沒有保守你。路加福音第八章記載睚魯的女兒快要死了,於是求耶穌到他家裏去。耶穌去的時候,有一個患血漏的女人摸祂的衣裳繸子,這個女人的情況顯然不及小女孩的情況緊急,耶穌卻停下來與她說話,因而延誤了時間,最後小女孩死了。這是耶穌的行事方式。

耶穌不是看起來很溫順,祂使人望而生畏。耶穌並不按照你所預期的方式行事。耶穌並不以你所盼望的方式給你帶來恩典,但祂是善良的。你想知道耶穌到底有多善良嗎?當你讀這段經文的時候,你有否看出耶穌寬恕了一個似乎並未悔改的人?整本聖經都告訴我們,除非你向神認罪悔改,否則神不會寬恕你。在這段經文裏,耶穌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

你知道這意味着甚麼嗎?這意味着這個人心裏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渴望,他渴望得到神的憐憫,也渴望得到神的恩典,卻無法表達出來。雖然這個人沒有說出他的渴求,耶穌卻回應了這難以言喻的渴求;耶穌是多麼溫柔、體貼,樂意賜福給他,赦免他的罪。

很多人心裏想:「啊,如果我希望與神和好,我必定要做正確的事,也要說正確的話。我需要採取甚麼步驟呢?」很多人問我:「我需要說甚麼呢?」其實你只需要去到耶穌面前。祂是善良的,但是祂並不按照你所預期的方式行事。你不可以催促耶穌。為甚麼你要催促這位善良的主呢?我們要長久信靠耶穌。

我們來看第二個實際生活應用。要讓恩典的福音充滿我們的內心深處,並改變我們的本能反應,這必須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看了路加福音第5章,也要看看約翰福音第21章。約翰福音第21章記述了幾年後發生的事。在路加福音第5章,耶穌對彼得說:「下網打魚。」彼得回答說:「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耶穌說:「依從我的話下網吧。」彼得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甚至船要沉下去了。彼得第一次說了甚麼呢?他說:「主阿!離開我。」

彼得第二次說了甚麼呢?約翰福音第21章描述的情況跟路加福音第5章所描述的完全相同。耶穌對彼得說:「下網打魚。」彼得說:「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耶穌說:「依從我的話下網吧。」彼得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甚至船要沉下去了。情況完全相同。彼得第二次說了甚麼呢?他好像瘋了一樣跳進海裏,趕快游到岸邊,直奔耶穌那裏去。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彼得開始明白過來。要讓恩典充滿我們的內心深處,並改變我們的本能反應,這必須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首先,在路加福音第5章,彼得第一個反應是:「主阿!離開我。」在約翰福音第21章,彼得作出了本能反應,……完全不用考慮。彼得是一個衝動的人,但是恩典進入了他的內心。要真正領會恩典的福音,必須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只要你真正領會今天的信息,你就不會感到灰心喪志。

當你排隊的時候,假如有人插隊,你轉身說:「我要還以顏色。你不可以這樣對待我。」你相信了福音,但發生了甚麼事呢?福音還未進入你的內心深處,並改變你的本能反應,對嗎?你仍然自我防衛,你的自尊心仍然很強。你心裏仍然有一種優越感和自卑感。要讓恩典充滿我們的內心深處,並改變我們的本能反應,這必須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你不可以只是呆坐着等待這種改變出現,並說:「嗯,我信主已經二十年了,我很想知道恩典的福音是否已經充滿我的內心深處,並改變了我的本能反應。」這不但需要時間,也需要下功夫。研讀聖經是為了甚麼?參與教會群體又是為了甚麼?你需要與弟兄姊妹在靈裏相交、彼此守望、恩慈相待;你要守主餐,聽道,並學習神的話語。你不可以只是說:「我已經信了」,改變不會因此發生。要讓恩典的福音充滿內心深處,這必須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最後,我們從這段經文學習到一件奇妙的事,就是耶穌的救恩是多方面的,任何努力遵行耶穌一切教導的教會都會被誤解。一方面,我們看到甚麼?反對社會邊緣化,看顧受壓迫、受排斥、受歧視的人,關注貧窮、歧視、疾病、饑餓等問題,這都是神國的標記。

這都是耶穌救恩的標誌。但另一方面,耶穌說:「你必須歸信我,藉着我使你罪得赦免。」耶穌的救恩是多方面的,任何認真遵行耶穌多方面教導的教會,都會被誤解,有些人說:「我覺得這個教會太開放了。」有些人說:「我覺得這個教會太保守了。」這是真確的。我們並不屬於任何一個類別,我們將會不斷被誤解,然而,這就是救恩的信息。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領會恩典的福音,讓它深入我們的生命,成為我們的本能反應,求祢幫助我們效法祢兒子的樣式。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