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真諦(一):瞭解基督」系列 四、基督第一次受試探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一):瞭解基督」系列——「基督第一次受試探」這個題目。

今次節目的經文引自路加福音第2章34至35節,以及第4章1至13節。首先,請聽我讀出路加福音第2章34至35節。

西面給他們祝福,又對孩子的母親馬里亞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又要作毀謗的話柄,叫許多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接着,請聽我讀出第4章1至13節。

  1. 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但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

  2. 那些日子沒有吃什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

  3. 魔鬼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

  4. 耶穌回答說:經上記着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5. 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

  6. 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爲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

  7. 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

  8. 耶穌說:經上記着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9. 魔鬼又領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頂(頂:原文是翅)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從這裏跳下去;

  10. 因爲經上記着說:主要爲你吩咐他的使者保護你;

  11. 他們要用手託着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12. 耶穌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13. 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暫時離開耶穌。

這是神的話語。

耶穌的一生從馬槽開始。可惜,當人們聽到「耶穌生在馬槽裏」這句話,尤其是在西方社會,人們一般都有以下的反應。他們一聽到「馬槽」或「耶穌生在馬槽裏」這句話,便聯想到美好的時光、動聽的音樂、家庭團聚、溫暖的家、彼此款待等等。換句話說,「耶穌生在馬槽裏」這句話對他們來說,聽起來總是讓人想到各種溫馨的節日氣氛。可是「馬槽」代表了甚麼呢?

聖誕夜所發生的事,就好像今天有一個將要分娩的年輕女子去到一個小鎮,雖然她已經感到臨盆的陣痛,去到醫院卻被拒諸門外,甚至被拒絕進入一個房間,只可以走到冰冷的小巷,躺在一塊骯髒的破布上分娩。這就是聖誕夜所發生的事情。換句話說,聖誕節要表達的一個信息就是:生命是一場爭戰。生命充滿困難。生命充滿了試煉、試探和考驗。

路加福音第2章記載有一個老年人名叫西面,他素常盼望彌賽亞來臨。那時他進到聖殿,正遇見馬里亞和約瑟抱着耶穌進來,要照律法的規矩把耶穌獻上。我們剛纔讀了其中兩節經文。當西面看見耶穌,便知道那嬰兒是彌賽亞,他所說的第一句話非常著名,後世稱爲「西面頌」。西面說:「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爲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

當西面看見耶穌,他還說了另一段話,但是這段話並不爲人熟悉,你可以看出爲甚麼很少人提到這段經文。西面說了甚麼?他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換句話說,耶穌的一生將會持續不斷地造成衝突和分裂。」接着,西面還說:「又要作毀謗的話柄……」耶穌一生將會被人拒絕。

西面繼續對馬里亞說:「叫許多人心裏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這表示只要你愛耶穌,只要你跟着祂,你也將會經歷這一切。生命是一場爭戰。我們如何在這場爭戰中存活下來呢?我們如何得勝呢?

答案可以在路加福音第4章找到,這是一段耳熟能詳的經文,記述了耶穌受魔鬼的試探。我們在這幾個節目都會透過路加福音去探討耶穌的生平。我們要注意三件事情,藉此幫助我們面對生命中的爭戰。我們要問三個問題:爭戰何時發生?戰線在哪裏?我們有甚麼盼望?

首先,我們要問:「爭戰何時發生?」這是甚麼意思呢?當時,耶穌被聖靈充滿;路加福音4章1節說:「耶穌被聖靈充滿。」因爲耶穌剛受了洗,聖靈降臨在祂身上。耶穌的生命充滿愛和能力,這一切帶來甚麼結果呢?結果是耶穌被邪惡勢力攻擊。

我來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真的戒掉自己的不良習慣,如果你真的開始過自己的理想生活,如果你能夠持續按照自己的原則去過正義和仁愛的生活,如果你真的能夠實現個人的最高道德標準,你認爲你一生將會如何呢?我們是否憑直覺認爲,只要我們好好生活,行事精明,充滿智慧,爲人良善,我們一生就會事事順利呢?

在《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 這部電影中,有一幕描述男女主角墮入愛河,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說了甚麼?他們開始歌唱:「一定是我年輕時做好事多。」

當約伯遭遇患難,家破人亡,財富盡失,身上又長滿毒瘡,生命中一切都不如意,他的朋友說了甚麼?他們說:「約伯,一定是你做了壞事,一定是你沒有好好生活。」這種說法背後有甚麼假設呢?我們心裏都有一個假設,我們以爲生活一般都是既順利又美好的。如果我們的生活不如意,如果生活充滿爭戰和掙扎,如果生活充滿困難、考驗和試煉,一定是有人做了錯事。我們都抱着這種想法。

耶穌基督行事爲人無可指責,無人能及,一生卻苦不堪言,一切都不順遂。這一點非常重要,向我們表明了一個信息,就是你的人生遭遇與你如何生活無關。舉例說,我們都知道說謊會帶來甚麼後果。你們都明白這一點,因爲無數的書籍、文學作品、寓言故事、戲劇、電影和小說都說明了說謊的後果。

如果你不斷說謊,成爲了一種習慣,你將會自食其果,生命中一切都盡毀。好吧,但是如果你行事忠誠可靠又如何呢?如果你不惜一切也要說實話又如何呢?如果你爲人正直又如何呢?如果你效法耶穌,不畏強權,只說實話又如何呢?如果你說謊,你的生命將會面對各種困難、考驗和問題。然而,如果你說實話,你的生命同樣會面對各種困難、考驗和試探。

換句話說,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生命是一場爭戰。爭戰何時發生呢?爭戰時刻都發生。不管你怎麼生活,你也無法逃避爭戰。生命充滿掙扎,生命是一場爭戰。生命並不是既順利又美好的。即使沒有人做錯事,你的生命也可以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看看耶穌基督吧,祂並沒有做錯事。

約伯的朋友說:「你看,如果你遇到問題,如果你生命中充滿掙扎,如果你生命中爭戰不休,一定是有人做錯事,而且那個人很可能是你。」我們心裏都深信這一點:「如果我的生命有甚麼不妥,一定是有人做錯事,那個人很可能是自己。」事實上,耶穌的遭遇否定了這一點。

有人問:「爲甚麼我要知道這一點?爲甚麼你要告訴我,無論我如何生活,生命都充滿掙扎,生命是一場爭戰,充滿困難、試煉、試探和考驗?爲甚麼我要知道這一點呢?」你必須明白這個道理。我告訴你兩個原因。

在西方社會,很多人相信生命一般都是既順利又美好的,不然,一定是有人做了錯事。

我們必須除去這種錯誤的觀念,我來說明兩個原因。首先,如果你不明白我們正在討論的第一個原則,你總是感到加倍痛苦。我的意思是,當你真的做了不道德的事,你不僅因爲這些不道德的行爲而感到痛苦,而且你因爲自己確實做了不道德的事而感到震驚和心碎,因此你感到加倍痛苦。

換句話說,有一種人說:「我失敗了。」另一種人說:「我怎會失敗呢?我不可能失敗。我不應該失敗。」因爲被朋友出賣而感到痛苦是一回事;因爲被朋友出賣這個事實而感到震驚和心碎,因此感到痛苦,卻是另一回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嗎?犯錯是一回事;因爲自己確實犯了錯而感到震驚和心碎,卻是另一回事。你總是感到加倍痛苦。

還有另一個問題。如果你真的相信生命一般都是既順利又美好的,不然,一定是有人做了錯事,而且那個人很可能是自己,你知道當你生活不順利的時候,你會做甚麼嗎?你會責怪別人。你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你可以針對一個人,說:「如果不是那個人做錯,我的生命就不會弄成這樣子。」

你還可以針對一個羣體,一個種族或階層的人,甚至一個國家,說:「我生命中所遭遇的所有問題,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更有可能的是,你會責怪自己。你說:「我必定做了錯事,我必定是一個壞人;不然,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你感到加倍痛苦。否認生命是一場爭戰,其實是一種膚淺的想法,各種社會和心理問題也因此產生。

爭戰何時發生呢?爭戰時刻都發生。有時候爭戰會暫停,但總是有爭戰。但是隻知道這一點並不足夠,因爲只知道自己被攻擊,只知道自己被侵襲,只是說:「你說得對。這裏亂箭橫飛,我受敵人攻擊」也於事無補。除非你知道攻擊從何而來,否則你無法在爭戰中存活。除非你知道那些暗箭從何而來,否則你無法存活下來。

其次,我們要問:「戰線在哪裏?」除非你找出戰線所在,並在那裏集中火力去應戰,否則你無法在爭戰中存活下來。除非你知道戰線在哪裏,否則你沒有存活的盼望。我們要問第二個問題:「戰線在哪裏?」如果生命是一場爭戰,爭戰時刻都在發生,無論你如何生活,即使你竭盡所能過美善的生活,你也會受攻擊,正如耶穌的生命一樣,那麼,戰線在哪裏呢?如果你想知道攻擊從何而來,讓自己可以在爭戰中存活下來,你必須及早明白兩件事情。

首先,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世上有超自然的惡者存在。整段經文都談到魔鬼。對於現代的世俗人來說,特別是住在大城市的人,這是十分可笑的事;他們心裏想:「一個受過教育的人竟然在文明的大城市對着眾人說世上有魔鬼存在,這實在引人發笑。」可是,我必須這麼說。

現代的世俗人有一套對邪惡勢力的看法。他們知道有邪惡勢力存在。我們都知道這一點。看看那些暴力事件,看看那些不公義的事,看看那些殘暴的行爲,我們都知道有邪惡勢力存在。現代的世俗觀念認爲,我們可以把那些暴行的起因歸納爲心理和社會因素。如果你看到一個人作出殘暴的行爲,那是由於心理不健全或者社會敗壞風氣所引致。如果他們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或者社會環境改變了,這些暴行就不會發生。世俗的觀念認爲,人們相信有魔鬼存在,是低層次和過於單純的看法。

然而,聖經告訴我們,如果你不相信有源自超自然和靈界的惡者存在,如果你不相信有超自然的惡者存在於世上和我們心裏,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只是相信世上所有邪惡行爲的起因都可以歸納爲心理和社會因素,這纔是過於單純的看法,你將會面對很多麻煩。我來舉例說明。美國第一位女性內閣成員帕金斯(Frances Perkins),於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在任期間擔任勞工部長,她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羅斯福總統。

帕金斯說:1944年初,羅斯福總統所屬的教會有一位年青牧者向羅斯福總統推薦英國推理小說作家多蘿西‧塞耶斯(Dorothy Sayers)的著作,並指出塞耶斯深受著名丹麥神學家祁克果(Kierkegaard)的思想影響。總統問道:「祁克果是誰呢?」當總統得知祁克果的著作很多都論到罪的教義和罪的影響,他便細心聆聽,還記下了幾本書的書名。

帕金斯寫道:「幾個星期之後,我剛巧要向羅斯福總統彙報戰時勞動委員會的問題。他看着我,點着頭,突然打斷了我的話,說:『你看過祁克果的著作嗎?』我回答說:『很少。多數只是他著作的書評。』總統興致勃勃地說:『你一定要看看他的書。……他談到很多關於納粹分子的問題。」

羅斯福總統說:「祁克果解釋了納粹分子的所作所爲,給我前所無有的見解。我一直都無法理解,爲甚麼一些顯然受過教育、有教養的人怎會做出這樣的事。他們是人,但是他們的行爲卻像魔鬼一樣。祁克果解釋了人心裏有些東西使那些德國納粹分子變得如此邪惡。這絕對是傑出的作品。」

這是一個歷史事實。我們一直都知道,在1940年代,西方國家領袖,包括羅斯福總統,都從猶太人領袖得知所發生的暴行,可是他們不相信。帕金斯的回憶錄實際上記述了羅斯福總統坦承自己也不相信竟在這樣的暴行發生。他爲甚麼不相信呢?因爲從世俗的觀念來看,這是令人費解的事。

世俗的觀念認爲:「只要人們除去那些心理和社會因素,只要他們不再愚昧無知,只要他們接受教育,有文化修養,只要人們豐衣足食,不再貧窮,那些事情就不會發生。」聽聽羅斯福總統怎麼說:「我實在無法理解那些人怎會做出這樣的事,他們顯然受過教育、有教養、有高尚情趣,而且跟我們一樣就讀頂尖學府。」

羅斯福總統一直無法理解這個事實,直到他看到這位基督徒作者的著作,從聖經的敘述明白確實有源自超自然和靈界的惡者存在,他才明白過來。除非你相信有超自然的惡者存在,否則你也無法理解現實。你會受攻擊,卻不知道戰線在哪裏。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戰線在哪裏,首先你要明白,你必須相信有超自然的邪惡勢力存在於世上以及你自己的心裏。

其次,你必須明白,有兩個超自然的國度在人心裏爭戰,一個是撒旦的國,另一個是神的國。我們來看看撒旦如何試探耶穌,你會看到一些特別之處。我們看看第一個試探,經文告訴我們,耶穌剛剛經過了一段禁食的日子。大多數解經家都指出耶穌在曠野四十天,沒有吃過甚麼,這是一段禁食禱告的日子。

禁食的日子滿了,這表示禁食的日子結束了,耶穌也餓了,我們看不出有甚麼理由耶穌不可以吃東西。撒旦來到耶穌面前,說:「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吧。你餓了,吃東西並沒有甚麼不妥,而且禁食的日子已經結束了。你擁有大能,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這樣做有甚麼不妥嗎?這也許是唯一一次耶穌運用祂的異能去滿足自己的需要吧。

耶穌基督在世過着貧窮的生活。舉例說,耶穌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假如有一晚祂轉過身來,說:「啊,睡在這些石頭上很不舒服。其實我只要動一動指頭,就可以睡在高牀軟枕上。我有能力這樣做。何必要面對這些問題呢?」耶穌從來沒有這樣做。祂從沒有運用自己的異能去滿足自己的需要,祂只會運用自己的異能去滿足他人的需要。

耶穌從來沒有這樣運用自己的異能,說:「讓我給你們顯明我的身分。讓我給你們展示我的異能。你們看見那座山嗎?我吹一口氣就可以把它移平。這樣,你就知道我是神的兒子。」耶穌從來沒有這樣做。撒旦要說的是:「我想禰運用自己的能力,並以世人的心態和方式去運用這些能力。」

接着,我們看看第二個試探。魔鬼再試探耶穌,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耶穌看。耶穌來到世上豈不是要作世界的王嗎?這豈不是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嗎?不錯,但是耶穌要藉着死在十字架上來完全祂的使命。撒旦要說的是:「禰知道這天下的萬國我都可以給禰,禰毋須死在十字架上,我可以直接給禰。」

我們看看第三個試探。耶穌基督甘願捨棄一切的榮耀來到世上,但是撒旦對耶穌說:「禰來顯個神蹟吧。我們領禰到殿頂,你可以從那裏跳下來,禰不會失去禰的榮耀,相反,禰想一想,當衆人看到禰這樣做,看到禰像一根羽毛一樣在半空漂浮,他們會有甚麼反應。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這裏呈現了對現實世界兩種互相抵觸的看法。對於如何理解整個世界、人際關係以及人的內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撒旦的國建基於這個原則:「你的生命要爲我傾倒。」耶穌的國卻建基於這個原則:「我的生命爲你傾倒。」

撒旦的國持着這個原則:「要得着能力,並且運用它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即使你必須踐踏其他人也沒有問題;只要不是做得太過份,以致觸怒其他人就可以了。」換句話說,要運用自己的能力去滿足自己的需要。別人的生命要爲我傾倒。」耶穌基督卻說:「我的生命爲你傾倒。我得着能力是爲了服侍他人。」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方式,人心裏的每一個決擇中間都有一條界線。這兩個國度在人心裏爭戰,說:「選擇跟隨我吧。」當你選擇其中一個國度,你就進一步被陶造成那一國領袖的性情。換句話說,你所作每一個小小的決定,都進一步陶造你的性情。我曾經引用以下這個例子,但是我必須再次舉這個例子來說明。

當你走進一個地方,那裏的人你完全不認識,你可以抱着不同的心態去看那些人。你環顧四周,心裏想:「我想跟這樣的人打交道嗎?以我的身分地位,我應該到這裏來嗎?這些人與我屬同一類人嗎?他們打扮光鮮嗎?我希望自己成爲某一類人,這些人能否幫助我肯定自己的身分呢?人們看到我跟這些人來往能否使他們肯定我的身分呢?抑或這些人的衣着一點也不光鮮,外表也不好看,顯然沒有甚麼人脈?」

你看待那些人的心態可以引領你走向撒旦的國,也可以引領你走向耶穌的國。你可以說:「我來到這裏主要是爲了我自己。」你也可以說:「我來到這裏主要是爲了別人的緣故。他們需要甚麼呢?他們有甚麼資源呢?我可以如何服侍他們呢?我如何給他們所需的資源呢?」你總要選擇走向其中一個國度。在你所作的一切事上,從你的政治理念,到你與人交往的方式或,以及與甚麼人交往,你總要選擇其中一個國度。

請注意,第一個試探涉及一個平常的選擇。飲食是你每天都要解決的基本需求。第二個試探涉及一個重大的決擇,關係到天下的萬國。這表明每一個小小的選擇引致重大的決擇。你行事爲人到底像撒旦還是像耶穌,對你的品格都帶來影響。這正是戰線所在。每一個決擇中間都有一條界線。你所選擇的每一個行動都進一步陶造你成爲撒旦的模樣或耶穌的模樣。

你認爲我說得有點誇張嗎?讓我引用另一個例子來說明。我看到一份報章的影評,評論一部關於德國著名政治人物希特勒(Hitler)早期事蹟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我引用這個導演的話,並不是要推薦這部電影。我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如何,也真的不知道這是否一部好電影。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這部電影要帶出的主題,但是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導演所說的話。

當導演開始製作這部電影,人們便立即批評他,說:「難道你不知道希特勒是兇殘成性的禽獸,如果你把他當作一個人來描寫,你會讓他顯得有人性,像我們一樣?」這個導演回答說:「是的,我確實想把希特勒描述得更像我們一樣,但不是要淡化他的禽獸所爲。」

聽聽這個導演怎麼說,他的話實在很有意思。他說:「這部電影不是描寫希特勒的嚴重罪行。觀眾對他的嚴重罪行都已經十分了解。這部電影是關於希特勒所犯的小過失,他懦弱的性情、極度的自憐、嫉妒、沮喪,以及他如何助長自己的犯罪行爲。」

這個導演說:「希特勒後期的生命清楚呈現了他的邪惡,使我們把他視作邪惡的代表。我們可以看着他,說:『看看他的禽獸所爲,我永遠做不出這樣的事情。』可是,沒有人一覺醒來,就變得如此邪惡,屠殺數以萬計的人。他們都是一次又一次作出選擇而變成這樣子。」

這說法很有意思。我再一次強調,我不是說我喜歡這部電影或者認爲製作這部電影是一個好主意。我甚至不知道這部電影要帶出甚麼主題。這個導演說:「我不是要淡化希特勒的禽獸所爲,我只想向大家表明,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像希特勒一樣。這必須經過一個過程,首先你開始懷恨在心,選擇不饒恕別人。」

他說:你不會某天一覺醒來,就變得極其邪惡,屠殺數以萬計的人。這必須經過一個過程,一開始,別人得罪了你。你極需要別人的認同,但是那個人羞辱你,你開始懷恨在心。你沒有選擇放下自己的驕傲,也沒有選擇饒恕那個得罪你的人,你只是懷恨在心。懷怨總是比饒恕容易。你選擇了容易的方法。

這正是撒旦試探耶穌的手段,撒旦希望耶穌選擇容易的方法。懷怨總是比饒恕容易,但是懷怨會帶來甚麼後果呢?接着你開始感到憤怒,不但惱怒那個人,而且惱怒所有像他的人。你開始怒火中燒,不但惱怒那個人,而且惱怒所有男人,或者不但惱怒那個人,而且惱怒所有屬於那個種族的人。

你明白了嗎?雖然世上的知識分子精英階層都不相信世上有邪惡的勢力存在,但它確實存在,它可以利用人所作的選擇。撒旦的國確實存在,當我們選擇跟隨撒旦的方式,在某程度上,我們便成爲他國度的一分子,也成爲它的工具,當然你也可以成爲兇殘成性的禽獸。你意識到這一點嗎?

這正是戰線所在。戰線就在每一個決擇中間,就在每個人的心中。每次你選擇容易的方法,例如你選擇懷怨,你選擇繼續沮喪、自憐;每次你選擇容易的方法,每次你作出自私的選擇,你就進一步變得像撒旦。你可以選擇變得像撒旦,也可以選擇走另一個方向,變得更像耶穌。

我們感到害怕嗎?我知道這樣問有點輕率無禮,但我希望你感到害怕。當我看到這段經文,我感到害怕,我不斷思想這段經文到底有甚麼含意。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寫了一本書叫《夢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這是一部奇幻小說,故事描述一個男人跟隨一個嚮導,看到人們從地獄來到天堂外面,卻不想進入天堂。我來略略講述其中一段對話。

旁白說:「老師,我感到很困惑,因爲那個愁苦的老婦看來並不是那麼邪惡。她看起來只是相當愚蠢,而且多嘴饒舌,她習慣了總是抱怨。」老師說:「啊,是的,她是一個愛抱怨的人,但問題是,她到底是一個愛抱怨的人,還是已經變成了抱怨。」我說:「你這麼說是甚麼意思呢?」

他說:「嗯,地獄就在你抱怨時形成了,但開始時你能與它劃清界線。事實上,你看到自己在抱怨,看到自己埋怨所有人,你甚至批評自己抱怨。當你漸漸接受這種心態,終有一天,你不再批評自己抱怨。我的意思是,終有一天,不再有「你」的存在,你不但不再批評自己抱怨,你甚至享受抱怨。最後,你只會像一臺不斷運作的機器,不斷抱怨,直到永遠。

最後,我們有甚麼盼望呢?我們有盼望嗎?我們有無比的盼望。耶穌是關鍵人物,祂勝過了試探,當我們面對同樣的試探,耶穌就成爲我們勝過試探的關鍵。首先,只要你以耶穌爲榜樣,你就可以勝過一切試探。你要以耶穌爲榜樣,效法祂如何面對試探,你會學到很多東西。我們看看耶穌如何勝過試探。

首先,你要注意,撒旦並不是直接叫耶穌敬拜他。撒旦並不是來到耶穌面前,說:「你敬拜我。」撒旦沒有這樣做,而是把美好的東西,就是天下萬國展示給耶穌看,反正耶穌來到世上,就是要統管天下萬國。你要留意,撒旦不是對耶穌提及天下萬國,而是給耶穌展示天下萬國。這一點十分重要。

請看第5節。撒旦不是說:「耶穌,聽着。你知道我是魔鬼,我擁有天下的萬國,我可以把天下的萬國給禰。」魔鬼沒有這麼說。第5節說:「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這節經文很有意思,因爲世上顯然沒有任何地方高到一個地步,可以讓人看到世上的一切。

這意味着撒旦給耶穌一個榮耀的景象。撒旦試圖激起耶穌的想象力。撒旦希望耶穌的心思意念被天下萬國的權勢所帶來的榮耀和美麗牽引。請注意,撒旦要說的是:「我希望禰看到天下的萬國,便深深愛慕它,使你渴望擁有天下萬國,同時也渴慕神,甚至使你只渴望擁有天下萬國,而不渴慕神。

這就是撒旦的手段。如果你想知道撒旦是否在你身上工作,你不可以只是說:「我恆常到教會聚會,我沒有瞞稅,又忠於自己的配偶,我做了這一切好事,我遵守了這一切誡命。」你不要只是看表面,你必須超越那些律例。你必須更深入一點,因爲撒旦總是在深層工作。

撒旦利用美好的事物來激起你的想象力,使它們成爲你生命中首要的東西,以致你渴望這些東西過於渴慕神;你渴望擁有這些東西,同時也渴慕神,甚至你只渴望擁有這些東西,而不渴慕神。這些東西變得很重要,你必須靠這些東西來肯定自己的身分、得着幸福和人生意義。這些東西變得比神更重要。這樣,美好的事物變成了一種工具,使你的生命被邪惡勢力控制。

撒旦並不是對耶穌說:「你敬拜我。」撒旦說:「禰看看天下的萬國。禰希望不用死在十字架上也能擁有這一切嗎?禰希望不用成就神的旨意也能擁有這一切嗎?禰渴望擁有這一切,即使有沒有神也無關緊要嗎?」假如你生命中任何美好的事物成爲了你生命中首要的東西,無論是你的兒女也好,愛好也好,事業也好,崇高的理想也好,只要這些東西變得很重要,對你的生命、情感、意志、身分和人生意義來說變得不可或缺,這些美好的事物便成爲你心中邪惡的勢力,它會奴役你,驅使你去作一切事。

只要任何東西對這些美好的事物造成威脅,你便害怕不已。你不能說:「好吧,這實在有點可惜,但是我可以繼續活下去。」你根本無法活下去。只要任何人攔阻你擁有這些的美好事物,你便怒火中燒。你不能說:「我可以饒恕這個人。」你根本無法做到,因爲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撒旦製造偶像。可是你看耶穌如何藉着聖經勝過撒旦的試探,耶穌引用了十誡的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耶穌如何迴應撒旦?耶穌以經文來回應。這一點很有意思,耶穌不是說:「拿一本聖經給我,我給你讀一節經文。」耶穌不是背誦了經文這麼簡單,經文深藏在祂心裏,祂對聖經瞭如指掌,憑本能就可以隨時作出確切的回答。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表明這一點,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面對極度痛苦的時刻,祂說了甚麼呢?

當你面對極度痛苦的時刻,你不會說:「我該說甚麼呢?」你口中所說的,就是你心中所想的,那是你的本能反應,那是真正的你,那是你心中所充滿的思念,那是你生命中晝夜思想的東西,顯明瞭真正的你。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面對極度痛苦的時刻,祂說了甚麼呢?

耶穌引用了詩篇22篇1節,祂說:「我的神,我的神,爲甚麼離棄我?」耶穌甚至藉着經文去面對地獄。這表示撒旦在耶穌面前沒有立足之地,因爲耶穌心中的思念已經完全被充滿了,正如一塊已經浸透的海綿無法再吸收任何水分一樣,耶穌心裏完全充滿了神的真理和美善。就是這樣了。或許我們可以就此結束這篇信息,因爲你已經明白了撒旦如何攻擊你,你也明白了耶穌如何響應。

也許我現在應該以禱告結束這篇信息,你們該說:「現在我知道該如何勝過試探了。」可是,你們當中有些人隨即說:「等一下,如果耶穌只是我的榜樣,我便糟糕了,因爲我根本無法做到。如果我只把耶穌當作我的榜樣,以致我可以面對試探,並說:「現在我明白了撒旦的手段,也明白只要我把神的真理和美善存在心裏,就可以勝過試探」,這樣我便糟糕了。我根本無法做到。我永遠也無法做到。你說:「我受過考驗,我仍然自私自利;我受過考驗,我仍然說謊;我受過考驗,我仍然失敗。我只會繼續失敗。」

你說得對。因此,我們還要看最後一點。你不可以只是把耶穌基督當作一個榜樣,你必須以耶穌基督作爲你的代贖者。撒旦試探耶穌,不只是爲了破壞耶穌的榜樣。你聽過《基督最後的試探》(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這部電影嗎?這部電影竟然說基督最後的試探是情慾的試探。

你要留意,撒旦不是緊緊跟着耶穌,心裏說:「我要設法引誘耶穌說謊;我要設法引誘耶穌殺人;我要設法引誘耶穌偷竊;我要設法引誘耶穌犯奸淫。這樣做就可以破壞耶穌的榜樣和權能。」然而,撒旦並不是針對耶穌的榜樣和權能,因爲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主要不是爲了樹立榜樣。耶穌勝過這一切試探,不是要成爲我們的榜樣,而是要成爲我們的救主。

撒旦並不是要破壞耶穌的榜樣,而是要摧毀祂救主的身分。」撒旦說:「不要上十字架。不要捨棄禰的榮耀。」對我們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經文告訴我們,魔鬼用盡了各種試探,就離開耶穌,等待時機再試探祂。爲甚麼耶穌基督要在曠野經歷這些試探呢?爲甚麼祂往後要在客西馬尼園經歷更大的試探呢?

在客西馬尼園,耶穌承受極沉重的壓力,想要不順服神的旨意,但是耶穌說:「天父啊,我寧願不上十字架,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爲甚麼耶穌基督要經歷這一切呢?是爲了成爲一個好榜樣嗎?不是。耶穌來到世上是要成爲我們的救主。耶穌來到世上,活出我們本該活出的生命,並承受我們本該受的死刑。耶穌來到世上成爲我們的救主和代贖者。祂活出順服的生命;我們本該過着順服神的生活,卻沒有這樣行。祂爲我們受死,代我們擔當因不順服而該受的刑罰;我們不該過着不順服神的生活,卻這樣行。

換句話說,耶穌代我們承受了一切。耶穌成就了一切,因此,當我接受耶穌基督爲救主,我可以說:「天父啊,求禰接納我,但不因爲我的記錄,而是因爲耶穌基督的記錄。求禰把我的罪歸在耶穌身上,並把祂所得的獎賞歸給我。」這就是福音的真諦,你明白這是甚麼意思嗎?

當我只是把耶穌基督視爲一個抵擋試探的榜樣,我只會感到灰心失望。可是,當我以耶穌基督作爲救主,看到祂替我通過了一切考驗,我便蒙神接納;雖然我無法通過那些考驗,我也可以蒙神接納。我需要這一切充滿我的心思意念。你不可以只是簡單說一句:「只要我背誦經文,就可以免受撒旦攻擊。」這對你毫無幫助。除非你明白聖經指向甚麼,否則背誦經文對你一點幫助也沒有。聖經到底指向甚麼?整本聖經都是關於耶穌基督所成就的一切。爲甚麼耶穌甘願讓自己受撒旦攻擊呢?爲甚麼?

是爲了我,也爲了你。當我看到耶穌爲我成就這一切,當我看到耶穌替我通過了一切考驗,我便蒙神接納;雖然我無法通過考驗,我也可以蒙神接納。我需要這一切充滿我的心思意念,以致撒旦無法對我說:「你要做一個好父親,你看到這是多麼美好嗎?」「你要做一個好母親,你看到這是多麼美好嗎?「你要做一個出色的藝術家,你看到這是多麼美好嗎?」「你要做一個好牧者,你看到這是多麼美好嗎?」「如果你無法做到,你便毫無價值。」

你可以說:「這不是真的。因着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所以我有價值。這些美好的事物不會成爲我生命中首要的東西,你與我毫不相干。」如果我只是把耶穌基督視作一個榜樣,我只會感到灰心失望。可是,如果我看到耶穌基督替我通過了一切考驗,以致我可以蒙神接納;雖然我無法通過考驗,也可以蒙神接納,這讓我得着能力去通過考驗。當試探臨到,我可以說:「我要像耶穌基督。」

路加福音2章34節告訴我們,耶穌要作毀謗的話柄。耶穌要成爲遭人毀謗的標記,因此神可以爲你說話。耶穌被人拒絕,因此你可以蒙神接納。不要懼怕任何邪惡勢力。每當耶穌對撒但說話,有一件事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每當耶穌趕鬼,祂所作的不像世人一樣,有一件事情祂總不會做的,你有沒有注意到呢?

耶穌不用祈求神保佑或唸咒。換句話說,耶穌不用捲起袖子,說:「眾人退後。」然後說:「我奉神的名……」耶穌從來沒有這樣做。祂怎麼說呢?祂只是說:「從這人身上出來。」爲甚麼?爲甚麼耶穌不用求告更高的能力呢?因爲祂自己就是至高者,擁有至高的權能。如果耶穌基督在你的生命裏,你就無所懼怕。耶穌捨棄天上的榮耀,降世爲人,生在馬槽裏,以致我們可以住在神的殿中,直到永遠。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賜給我們這偉大的應許,只要耶穌在我們的生命裏,我們就無所懼怕,因爲耶穌已經通過了一切考驗,雖然我們無法通過考驗,我們也得蒙接納。耶穌的美善充滿我們的心,浸透我們的心思意念,使我們能夠通過考驗,因爲我們渴望效法耶穌。耶穌爲我們傾倒生命,因此我們盼望爲別人傾倒自己的生命。我們在耶穌基督裏得着一切的豐盛,因此我們盼望爲別人付出。感謝禰在耶穌基督裏賜給我們這偉大的應許。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