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一):瞭解基督」系列——「耶穌的真人真事」這個題目。
今次節目的經文是路加福音。請聽我讀出路加福音第1章1至4節。
1-2 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
3 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寫給你,
4 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接着聽我讀出第24章18至27節。
18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裏所出的事嗎?」
19 耶穌說:「甚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
20 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
21 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
22 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裏,
23 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
24 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裏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
25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26 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
27 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着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
這是神的話語。
今次節目我們會開始新系列探討耶穌的生平,按照路加福音的記載爲耶穌建立傳記。一開始,路加便帶出第一個議題,凡想探究基督信仰的必然繞不過這議題。這議題十分有意思。路加福音的頭四節,你單憑直覺便能實時看出路加是寫給某個他稱作「提阿非羅大人」的人,這個人有文化,受過高等教育。
因此,我們可預期路加福音適合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讀者。路加一開始便解答一般知識分子的疑問。假如有人說:「我準備告知你耶穌的事蹟。」第一個得到的響應就是:「你從哪裏得到數據?你怎知這些數據可靠?」
如果你開始研讀聖經,探究基督信仰,立即便要面對這個問題。在我們的社會,特別是在城市,這個問題無法迴避。這甚至不是一道問題,而是一個前設。這個前設質疑聖經和福音書記載的耶穌生平,認定只屬神話,結果便無法真正認識耶穌。
我們無法得知耶穌基督真正說過甚麼,宣告過甚麼,做過甚麼,甚或祂到底是誰。我們與當時發生的事情有很大時空距離。路加第一時間解答這個問題,直接了當,令人眼前一亮。他基本上的意思是說:「我準備告訴你耶穌的真實事蹟。」這便帶出了我們今天將要探討的三個信息。
補充一句,由於耶穌的事蹟十分傳奇,以致我們很難認識耶穌是誰,但路加在此解答對於基督信仰可靠性的疑問,對於路加福音而言,我想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概覽。接下來的幾個節目,我們都會探討路加福音。路加告訴我們,他要給我們講述耶穌的真實事蹟。
這次講道的第一個信息,福音是關於耶穌的。首先,福音是耶穌的真人真事。這看來很有意思,也顯然易見,不過他在開頭表明要「寫給你」,「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第1節是個舊式的短語,可能無法立時捉住你的心。「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這些事都是歷史事件。
路加是說:「我準備把耶穌的生平事蹟講述給你們聽,這些事都在我們中間發生。」對於講述歷史事件,一般會採用「發生」這詞,可是經文裏,他沒有用「發生」這個詞。他用了「成就」,你也可譯爲「完成」。歷史事件很少用這個詞,他的意思是要表達耶穌基督完成了歷史。神多個世紀以來一直在歷史工作,耶穌基督的生命便是要證明和成就神的工作,歷史在耶穌身上進入高潮。
英國牧師路卡斯(Dick Lucas)多年前閱讀一篇文章,講述一個人對基督信仰充滿質疑,他批評說:「我很想相信神,可是實在做不到。假如有人能給我無懈可擊的辯證,讓我看到鐵證如山,毫無破綻,我不想信也是不行了,到那時便可以相信神。」
我多年前聽過路卡斯講道的錄音,對我很有幫助。他基本上說:「我不認爲神給了我們滴水不漏的論據,我想有些人會不認同我。事實上,神給了我們的,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人,在他身上找不到缺口,不可能不相信祂。耶穌基督就是這位完美無瑕的人,面對着祂,那些反對者最終會無話可說。」
我多年來思想,覺得路卡斯的話完全正確。他是說,無數人認爲神沒有給我們無懈可擊、完美無缺的論據,然而耶穌本身就是一個無懈可擊、完美無缺的人,那些反對者根本無話可說。無數人單單看到耶穌的生平,已經在理智上無法拒絕耶穌的事蹟。
當我們研讀福音書,就像現在探討路加福音,我們會看到耶穌的兩方面。一方面,耶穌憐憫當時的外邦人和被社會遺棄的人,對他們關懷備至,勉勵支持,抱持的開放態度令人震驚。你會看見祂一次又一次接觸貧窮的人,歡迎婦女和小孩,甚至妓女、患痲瘋的人,以致與以色列敵對的外邦人,祂都來者不拒。
我們現代人讀到這些事蹟,特別是你在路加福音將會看到相關的經文,這些事蹟着實令我們喜歡。這不是很令人難以置信麼?然而,這還要更超乎你的想象。這個年代有人如此接觸社會最卑微的人已經令人驚訝,更何況在當時的以色列,他的舉動完全是革命性的,在當代人看來簡直駭人聽聞,覺得祂是過了火,無法接受祂一視同仁,熱情開放,來者不拒。
然而另一方面,幾乎每一頁你都會看見祂的宣告充滿自我色彩。祂對自己的宣稱,怎樣看都好像妄自尊大。這些宣告連自大狂也不會說出口。幾乎每一頁都慣常地看見祂在宣告自己在末日將要審判世界,宣告自己是創造主,生命是由祂所賜,宣告唯獨祂有權柄寬恕人的罪,宣告與聖父同等,宣告祂多個世紀以來向世界差派了多位先知。
對於祂的宣告,我們都習以爲常,但我準備令你這一刻覺得不尋常。祂的宣告在狂妄的歷史中是空前絕後的,除非是在精神病院,否則在真實世界沒有人能說出這樣的話。看起來,祂比發動二次大戰的希特拉更狂妄。祂比那些自大狂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不可思議的地方就在這裏。
我們所見的自大狂,他們從來不會活得這麼美善,如此溫柔謙卑,慈祥友愛。我意思是說,耶穌基督如此道德崇高,充滿美善,使得無數人願意追隨祂。猶太人在地上各民族中最難相信神會道成肉身,因此是最難相信耶穌的人。你如何解釋這樣的宣告和這樣的生命?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千千萬萬的人翻來覆去的研究,始終只有一個答案:「無可否認,祂的宣告是真實的,祂必然與所宣告的一致,沒有其他可能。」
假如你身在室外,陽光在頭上暴曬,無須別人告訴你:「你可看到天上的太陽?我能證明給你看這個日頭很猛烈。」你會說:「你的好意我心領,不要多費脣舌了。我已經知道日頭很猛烈,不用甚麼長篇大論來證明。」
你如何知道有一位榮耀的神?路加就是要告訴提阿非羅這些道理。你如何得知神一直在歷史中工作?你如何知曉萬有背後有一位神?你如何知道有一位榮耀的神?這並非透過無可辯駁、滴水不漏的論證,而是透過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人,面對着耶穌,那些反對者最終會無話可說。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4章5節說:「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爲主……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耶穌基督的面上。當你望向耶穌,看見祂的一言一行,看見祂與人的交往,望着祂的一生,明白祂是誰,那麼你便會明白有一位榮耀的神。
神既然賜下了如此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耶穌,是否還有人在等待無可辯駁、滴水不漏的論證?要是這樣,你將要永遠等下去。難道神沒有權不給你辯證,而是給你看見耶穌?各位聽眾朋友,你們中間是否有人此刻在想:「要是我能夠相信,定會很高興的。我正在等候這樣無懈可擊的辯證。」如果神的方式不是給你辯證,你可能便要永遠在等待了。不要這樣等待,望向耶穌基督的面上。看看路加要對你說甚麼:「我要給你展示耶穌的真實事蹟。」
這次講道的第二個信息,福音是真實的。第二個信息相當重要,路加要對你說:「我要向你述說的不單是耶穌真實的事蹟,更是祂的真人真事,這些事蹟都是千真萬確的。」路加在這裏直接處理一種城市人普遍的想法。他們儘管接觸了福音信息,卻響應說:「你有你說的,看看耶穌,我無法相信這些數據的真確性。路加雖然說我們應仰望耶穌,但事實上,這些故事都是神話,我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
路加面對這些質疑,直接提出反駁。他在第2和3節告訴我們三件發生過的事情。他的意思大概是說:「提阿非羅大人,讓我告訴你,你是個有教養且學識淵博的人,讓我告訴你我的數據從何而來。」他首先說:「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意思是說有人親眼看見耶穌是誰,祂行了甚麼事,說了甚麼話。其次,他說:「傳道的人……傳給我們。」第三,他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寫給你。」讓我們逐一探討。
首先,他說:「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意思是耶穌基督的事蹟都是公開的。使徒行傳第26章26節記載保羅對亞基帕說:「我深信這些事沒有一件向王隱藏的,因都不是在背地裏做的。」耶穌的事工出乎想象的公開,無數人聽過祂的講道,親眼見過祂的大能奇事,包括祂的朋友或敵人都可作證。
因此有無數人親眼見證這些事蹟,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此。路加表示這些親眼見證耶穌事蹟的傳道人將經過告知他。中文翻譯無法把原文意思完全表達出來,但經文中用「傳給」一詞已經算是最貼近原文意思。希臘原文所用的是一個技術術語,意思是向下一代原原本本口述親眼看到的經過。
希臘原文中「傳給」這個詞是一項慣常工作,屬於務必要執行的事情。過去20年在這方面有許多學術研究,當你跟某個老師學習,聽到老師的教導和工作,銘記於心,然後把資料傳給學生,但不許修改任何資料。你沒有增加或刪減當中的內容,也不作任何修改,所有數據原封不動。
因此,這些見證人將耶穌的事蹟傳給我們,路加在這裏表明他只是負責記錄。請看第1節,路加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因此,早已有其他文字記錄。路加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寫給你。」意思是他考察過其他文字記錄,跟他手上來自見證人的第一手資料作過比較,深入研究,發現彼此完全吻合。他於是按着次序整理這些資料。
這完全反駁了城市人一般對聖經的看法,特別是有關耶穌生平的記載。一般人認爲那些事蹟只是神話,無法相信,但路加反駁他們,指出他們的錯誤。事實上,路加提出三個理由,指出當你仔細考察這些資料,便不可能認爲聖經記載的耶穌生平是神話。
這三個理由不僅出現在頭四節,在整本路加福音中,你會恆常看到這些理由不斷出現。證明耶穌事蹟不是神話的三個理由,分別是記載事隔太短,內容與人們的期望相差甚遠,文字記錄也太詳細,這些都證明耶穌的事蹟不可能是神話。
首先,記載事隔太短。阿瑟王如果真有其人,他便是生活於公元五至六世紀,可是第一份關於他生平的文字記錄在四百年後纔出現。問題便出現了,由於他生平的記載要到他死後幾個世紀纔出現,當時已經沒有見證人可以考察。沒有見證人憑記憶考察那些數據有沒有被刪減或修改,又或被恣意加添,甚或被憑空捏造。
由於沒有人能考察,因此我們會將多個世紀後的文字記錄視爲神話。沒有途徑可以考察這些事蹟是否真實。然而任何人都知道路加的宣稱是甚麼意思。補充一句,所有歷史學家均認同,每個人都肯定,路加寫福音書的年分約在耶穌死後25至40年。在這情況下,大部分見證人仍然在生。你不可能在事隔那麼短的時間內隨意捏造一些神話,更何況涉及的都是一些重要的公開事件。
我不可能捏造一個故事,說甚麼在1980年上海有五千人看見一個人在天空任意飛翔,沒有任何道具。我不可能捏造這樣一個故事。因爲幾十年的時間不夠長。當時有許多人至今仍然在生,他們可以作證說:「我從沒看見這種事。」你不可能捏造這樣一個故事,不會有人接受的。
我卻可以說在1780年有五千人看到這件事。那五千人現在當然都不在了。我說:「他們看見那個人在天空中飛翔。」有人問我:「你怎麼知道?可有考察過?根本不合邏輯,沒有證據支持。」我會說:「我只是聽人這麼說。」當然沒有人可以否定這個事件,但也沒有人能夠證明。這便是神話了。
你看,路加並非幾個世紀後才寫福音書。他幾乎是即刻記述的,根本不可能捏造一個事跡說耶穌在曠野餵飽五千人。要知道耶穌的朋友和敵人當時仍然在生,你不可能捏造這樣一個故事,除非這不是捏造的,耶穌的的確確在曠野餵飽了五千人。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6節說:「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這不可能是捏造的。你不可能在事隔15至20年後捏造這樣一個故事,除非這不是捏造,的的確確有五百人見過耶穌。事隔太短,你不可能捏造神話的。
其次,內容對於神話而言太過強差人意。其中有一點最令我不舒服,時常看到類似的評論,聽到人們這麼說:「你可知道爲何人們無法相信福音書記載的耶穌生平?人們不相信,因爲這些事蹟都是由相信耶穌的基督徒寫的。當時的基督徒是有所圖謀的,他們計劃擴展運動,讓第一世紀的人相信基督信仰,在這情況下你不能相信他們所寫的歷史記錄。因此,你無法相信其可靠性。」但我想你知道,就是因爲他們很想讓別人相信福音,所以我們可以相信這些記載的可靠性。問題在於此。
你認爲他們是因爲圖謀想讓人相信福音,才捏造這些事蹟。對麼?這便忽略了一個事實,耶穌的生平幾乎每個重大事件都令第一世紀的讀者困惑、厭惡和反感。如果你想捏造甚麼來宣傳信仰,斷不會捏造這樣的事蹟。
基督徒想宣揚福音,讓更多人相信耶穌基督,但耶穌生平的重要事件卻令第一世紀的讀者反感。他們要是真的想捏造事件來擴展他們的運動,永遠也不會捏造這樣的事件。舉個例,請看看耶穌受死的記載。
在耶穌受死前一晚,四位福音書的作者均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意思是我可否不用受這種苦?要是捏造事件,你斷不會捏造自己的救主在受死前一晚想半途而廢。在十字架上,耶穌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爲甚麼離棄我?」
古往今來,任誰想擴展基督信仰的運動,也不會捏造這樣的事蹟,還加以宣揚,因爲這些事蹟對於第一世紀的讀者來說,絕對會令他們反感和困惑。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些記載都是真的,除此之外再找不到好的解釋了。
或者讓我們看看耶穌的出生。耶穌出生的記載十分奇妙。誰親眼看到耶穌的出生?牧羊人,社會的低下階層。這些事蹟人盡皆知,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耶穌出生的記載中,馬里亞生耶穌時還未結婚。耶穌的母親是個未婚媽媽。
如果是捏造,怎可能有人捏造這樣的故事?要知道這些事蹟,對第一世紀的讀者來說是相當不受歡迎的,絕對令人討厭。如果是捏造來勸人歸信,怎可能捏造這樣令人討厭的故事?答案同樣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這些記載都是真的。除此之外,再找不到其他合理解釋了。
或者看看復活的記載。正如我說過,耶穌的生平幾乎每個重大事件都令第一世紀的讀者困惑和反感。我們在路加福音第24章便看到。四位福音書的作者均告訴我們,耶穌復活第一批見證人是婦女。我每個復活節都會向人強調這點。
在第一世紀,所有古時的文化中,女性的社會地位如此的低,以致女性所作的見證連法庭也不作爲呈堂證據。因此,如果你要捏造復活的故事,有甚麼道理要將這班婦女加入故事,還安排作第一批見證人?你絕對不會的,永遠也不會這樣捏造故事。
要知道加入那班婦女,還安排他們爲第一批見證人,對第一世紀的讀者而言,可信性頓時大打折扣。同樣,答案只有一個可能,這些記載都是真的。耶穌的生平事蹟反而影響基督徒傳揚福音的計劃,由此看來,這些重大的事蹟都不可能是捏造的。
第三,文字記錄太過詳細。當你研讀福音書,你會看到福音的故事充滿許多詳細的資料,我稱之爲不必要的敘事細節。舉個例,馬可福音第4章記載耶穌基督平靜風浪前在船尾枕着枕頭睡覺。
這個細節對故事的表達有何幫助?根本就沒有幫助。這個細節如何配合故事情節?這就像電影《天兆》?《天兆》結尾時,所有事情都與劇情相關的,那個小女孩喜歡到處以瓶儲水,而她的叔父是個棒球手,所有敘述都是需要的,可是到了結尾,形容耶穌事蹟時卻描述祂睡在枕頭上。這對劇情有甚麼幫助?完全沒有。
約翰福音第8章是個很出名的故事,有一個婦女犯了姦淫將要被人用石頭打死,經文記載耶穌在救她之前,當時用指頭在地上畫字。祂在寫甚麼呢?經文沒有交待。祂爲何要畫字呢?經文也沒有交待。這對故事有何幫助?完全沒有。約翰只是用了一句,便進入故事餘下部分,從來沒有再交待甚麼。
約翰福音第21章,耶穌復活後,當約翰和彼得在岸邊看見覆活的基督,便將船駛向岸邊,當時滿載而歸,約翰福音第21章告訴我們,他們捕捉了153尾魚。我們爲何要知道有153尾魚呢?我們不知道,這對錶達的信息沒有作用。
當你讀阿瑟王的神話和赫爾克里士的神話,並沒有這類細節。作爲現代的讀者,我們沒察覺到福音書這些細緻的描述有多意思和重要,原因是近二百至三百年間,我們發展出寫實主義的小說。
在我們現在的小說裏,短篇故事和小說中有許許多多細節描寫,這些描寫與情節發展沒有太大關係,但這些細節的存在增加了真實感。今時今日的小說作家很自然會採取這種風格,可是二千年前,這樣寫作可一點不尋常。要知道,寫實是現代人的發明。那麼對古時的作者而言,寫到指頭在畫字,寫到枕在枕頭睡覺,寫到捉了153尾魚,這代表了甚麼呢?
古時的作者沒理由記下這些,除非來自見證人的第一手資料,他們記得那些細節。因爲見證人記得,於是記載下來。看,這不可能是神話。神話不會這樣鉅細無遺。著名神學家及作家魯益師(C.S. Lewis)先後在著名學府牛津和劍橋任教文學,對於福音,有人說:「耶穌的生平只不過是神話。」他這樣響應那些人,當真是無懈可擊,極盡諷刺之能事。
他基本上這麼說:「我一生都在閱讀詩歌、浪漫小說、意象文學、神話和傳說,我很清楚它們的表現手法。我可以肯定,沒有一種文學像四福音書。從福音書的字裏行間看到,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它是在如實報導事件,要麼作者是某個古時的作家,空前絕後的,突然預見了現代小說的寫實敘事手法。批評福音書的人若未看出此點,根本就是不懂如何閱讀。」
看,這真是極盡諷刺之能事。這沒可能是神話。絕對不可能是神話。事隔的時間太短,內容強差人意,文字記載太仔細。因此路加一針見血,大概是說:「提阿非羅大人哪,各位讀者啊,我告訴你有關耶穌的事蹟全都是真實的。雖然福音非常振撼人心,但不要爲此而相信。不要因爲福音會滿足你的需要而相信,雖然它的確會的。不要因爲福音會讓你與神建立個人關係而相信,雖然它的確會的。相信福音,因爲它是千真萬確的。假如耶穌的事蹟並不真實,這對你便沒有作用了。當中的故事可能很動人,可能很振奮,可能很鼓舞人心,但若不是真實的,對你便沒有甚麼幫助。」
現代人聽到了這些真理,會說:「等一等,耶穌的事蹟確實讓我感到神很親切。我不肯定這些事蹟是否真實,但這沒關係。信則有,不信則無,總之對我有幫助就行,誰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呢?」要響應這些人的話,我會說如果對所有人而言,這不是絕對的真實,那麼根本不會對你有幫助。你會說:「爲何是真實的呢?」這便帶出了今次講道的第三個信息。
第三個信息,福音是一個故事。總言之,福音是耶穌的真人真事。看看第1節,路加想將資料整理成書。「作書」是一個很重要的詞。他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意思是說他也想這樣整理一本書。這個詞的希臘原文意思是故事。他的意思是說:「我的目的不是要將耶穌的教導彙集成一部著作,也不是要從耶穌的生平中挑選一些插曲集結成書。」
如果你看看其他宗教的典藉,你會看到這些意圖,但福音書並非耶穌教導的摘要,不是祂的語錄。福音書不是一部道德倫理著作,不是一部語錄,也不是一系列插曲展示耶穌一生的生活原則。福音是一個故事。
我們要小心,在中文裏說到故事總隱含了小說的意味。我只想強調,福音書寫的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要你知道,它記載的是一個故事。有人會問:「說它是一個故事有何重要性?」這是最重要的。
因爲福音書是一個故事,這表示它的重點不是耶穌的教導,而是耶穌救贖你的行動。如果是耶穌的教導救贖你,基本上你是否得救便取決於你自己如何行事爲人。然而如果福音書的重點是記載耶穌的事蹟,你便可靠着恩典得救。我的意思是說,看看所有其他宗教,你會發現那些宗教的創始者其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並非他們做過甚麼,而是他們的說話。那些宗教的重點不是做了甚麼,而是其教導。
因爲所有其他宗教系統都是強調你靠行善積德得救。你所以得救,靠的是某種超脫的生活方式。因此,這些宗教的創始者最重要的部分,並非他們做了甚麼,而是他們的教導,你需要知道如何活得好,於是他們教導說:「這些就是生活法則。」
佛祖說:「你要這樣那樣,就能般若波羅蜜多。」意思是找到佛家所謂的智慧。穆罕默德說:「你要這樣生活,真主就會歡喜。」他們的教導或多或少有所不同,但道理如出一轍,都是在強調教導最重要,你是靠行爲得救的。在基督信仰裏,我們是完全相反。
首先,你要知道雖然福音書裏也有教導,但不是這些教導救了你,因爲路加不是這樣說:「我將教導集結成書。」他的意思反而是他在記載一個故事,因爲耶穌的教導一點不提升我們,反而給許多人潑了冷水,甚至是可怕的,令人不安。假如你以爲應該高舉耶穌的教導,這種道德教導令人振奮,那麼你便是未讀懂福音。
基督徒作家維琴尼亞‧歐文斯(Virginia Stem Owens)在大學任教英語,她知道大部分學生都聽過登山寶訓,但未曾讀過當中的內容。她於是發下功課,要他們研讀登山寶訓,並寫讀後感想。她表示學生的讀後感令人驚訝,這是其中一個迴應:「我不喜歡登山寶訓。這使我覺得自己須得完美才行,但沒有人能夠完美。」另一個學生迴應說:「登山寶訓的要求簡直是癡人說夢。」
歐文斯表示,學生基本上都知道:「第一,耶穌不僅要求我們奉獻大部分金錢,還要我們奉獻得甘心樂意。第二,耶穌不僅禁止殺人,還禁止恨惡別人,禁止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甚至禁止人冷漠或歧視。」你可以想象那些大學生對這些教導有何感想。
歐文斯表示耶穌的教導這麼惹人討厭,原因有二。「首先,耶穌不僅說不可恨惡逼迫你的人,還要求我們要愛仇敵,祝福他們,關懷他們。其次,耶穌不僅要我們不可憂慮,祂還要求我們知足常樂,不論任何環境都要喜樂。」
一方面,當你讀登山寶訓,無可避免會有此感想:「我想與這樣的人親近,我理想的世界便是這樣充滿了愛。」你因此迴避不了這個想法:「這是我需要的理想生活。」可是另一方面,你沒可能做得到。因此耶穌基督的教導只可能帶來一種響應:「神啊,我無法達到登山寶訓的標準,求禰拯救我,因爲登山寶訓使我看見自己的罪惡,令我無處躲藏,它定了我的罪。」
耶穌的教導只會帶來永遠的陰影,因此路加的意思是說:「我不是要給你提綱挈領或是選集,而是要給你述說耶穌的故事。」耶穌的教導證明我們無需教導,而是需要事蹟。我們不需要生活的說明書,而是需要耶穌基督來到中間身體力行,活出我們應有的生命,並擔當我們應有的死,代我們受死犧牲。
我們不需要教師,而是需要救主;不需要人告知我們處世之道,而是需要有人代我們活出美善,擔當我們的死。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想說我們都需要一位身體力行的主。因此,耶穌基督的事蹟對所有人都必須是真實的,否則便沒有意思。
佛祖和穆罕默德行過的奇事,那些記載不管是不是歷史事件,在他們的宗教系統內對其信徒有所幫助。原因是那些宗教記載事蹟的目的是要指示人如何生活,啓發他們活出某種方式,然而耶穌的神蹟,包括祂傳奇的出生和神蹟的復活,事實上必須要實現,因爲耶穌一生的神蹟奇事不是要教導我們如何生活,而是要拯救我們。
我認爲有個例子很好。想想耶穌的出生,這是很美的記載,也很出名。接下來的四個節目,我們會集中探討這些記載。耶穌生於馬槽,當時出現了天使,也有牧羊人。馬槽地方狹窄。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這只是一個比寓,那有何啓發性?有何作用?對你有何啓發?難道要你成爲牧羊人?
想一想,要是作爲啟迪人心的寓言,這些情節毫無作用,但要是這些都是事實,那一切便都不同了。這便代表神來到我們中間,進入了歷史,這意味人類有盼望,終有一天死亡、不公義、貧窮、疾病和絕望都會遠去。
有些人這樣認爲:「福音是耶穌的故事,對我有幫助。我不知到底歷史是不是真有其事,但對我說可能是真實的,對你則不然。總之信則有,不信則無。」要麼福音是真理,要麼根本不會起作用,因爲基督信仰的救贖是來自恩典。
救贖並非耶穌來啟迪我們,透過榜樣指示我們如何生活,而是耶穌基督來到地上,活出我們應有的生活,以我們本應擔當的死爲我們受苦,以此救贖我們。如果你明白得救是因着耶穌的生平,而非耶穌的教導;是因着耶穌的犧牲,而非耶穌的說話,那麼一切都會改變。這與其他宗教截然不同,因此是耶穌的真人真事救贖了你。
最後一點。你既然是因着耶穌基督的故事得救,那麼這故事是甚麼?單說小紅帽救了她的奶奶並非一個故事,但敘述小紅帽救了她的奶奶,大灰狼追捕她們,伐木工人來拯救了她們,這纔算得上是個故事。故事需要英雄,需要伸張正義的主角。你被邪惡勢力恫嚇,然後出現了伸張正義的主角或是英雄來救你於水深火熱。
假如就是這樣,那麼誰是拯救地球的英雄?誰是拯救你的英雄?誰是拯救你朋友,拯救你家人的英雄?誰是聖經故事裏的英雄?在路加福音的尾聲,耶穌死後三天,兩個門徒結伴同行,他們都一蹶不振。一個陌生人跟他們說話,大概說:「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你們爲何這麼憂愁?」
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你可看到諷刺的事?在第20和21節,「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以陌生人姿態出現的耶穌說:「無知的人哪……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第27節記載耶穌「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着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
耶穌大概意思是說:「你可知道爲何沮喪?你可明白爲何會鬱鬱不樂?爲何你對自己、對人生、對所有事情都很困惑?雖然你讀聖經,但卻不知道這個英雄是誰。你並不知道聖經的主角是誰。聖經的主角是誰?」
看看亞伯拉罕的故事,重點是甚麼呢?是不是要我們像他一樣充滿信心?摩西的故事重點是甚麼呢?是不是你和我都要像摩西一樣剛強?大衛對決歌利亞的故事,重點是甚麼呢?是不是你和我都要像大衛一樣勇者不懼?
這些故事的中心是否都是我們?耶穌大概要兩個門徒明白:「你們滿腔困惑,原因是你們不明白爲何彌賽亞要來受死。你們以爲彌賽亞來到地上是要教導你人生道理,因爲你以爲自己是所有故事的主角。你以爲你是主角,但經書全都指向耶穌。祂是真摩西、真亞伯拉罕、真大衛。」
讓我闡明這是怎樣的。要是我研讀大衛的故事,說:「基本上這故事是關於我的。我要走出去勇敢面對人生的諸多巨人,像我這年財務上的損失,或是身患重疾時日不多,但我要堅強壯膽。」要知道,你永遠不可能像大衛一樣勇者不懼,除非你望見大衛指向的基督。耶穌的意思是說:「經書所載的這些故事的真正主角是我,不是你。」
耶穌是終極的大衛。祂像大衛走出去爲子民爭戰,使他們也可分得勝利的成果。耶穌對付最大的巨人,那就是永遠的死亡,這就代表當你認識耶穌,知道祂就是終極的大衛,已經對付了永遠的死亡,救贖了你。你明白這些便可以勇敢面對肉體上的死亡。
因此不論發生何事,都會事過境遷的。除非你認識終極的大衛耶穌基督,否則你永遠不會像大衛的勇氣。耶穌大概意思是說:「除非你明白我是你故事中的英雄,重擔才能卸下。你不用疲於奔命來打救自己,我會拯救你的。」
你可知發生了甚麼?你望着家人說:「我要拯救我的家。除非我做不好,否則我要證明給他們看我是可以拯救他們的。」耶穌大概是說:「不是這樣的。重擔已經卸下,我是你一家的救主,也是你的救主。我纔是故事的英雄主角。我是世界的救贖主,所有英雄人物的救主。我以恩典來救贖你們。」
諷刺的是,只有明白自己不是主角,才能卸下重擔,勇敢無懼地面對人生。這就正如比賽中表現得最好的運動員,就是那些面對大熱選手時心理壓力得以放下,不怕失去甚麼,也無須證明甚麼,盡情釋放,表現反而出人意料。
二十世紀英國兩位最暢銷的作家是好朋友,這是很有意思的。其中一個帶領另一個歸信基督。托爾金(J.R.R. Tolkien)是基督徒,魯益師(C.S. Lewis)是無神論者。他們有一天在牛津散步,談了很久。
你可知道?托爾金帶領魯益師歸信基督時,談及了英雄。魯益師大致說:「我喜歡古典故事裏的英雄。他們使我着迷,可惜他們全都是虛構的人物。」托爾金說:「他們不完全是虛構的。」魯益師問:「你是甚麼意思?」
托爾金大體說:「聽着。你可知道《睡美人》的故事?這故事指出真愛能破解最惡毒的咒詛。你可知道《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它指出犧牲的愛能使最可怕的人改變。現在輪到耶穌,這是多偉大的故事。祂生於馬槽,當時的以色列王計劃殺祂,幸好最後得到天使吩咐,約瑟連夜挾帶隨身行李,帶着一家逃到埃及。耶穌長大後,生命面對可怕的壓迫,世界敵視祂,最後祂被人掛上十字架受死。不過故事不是停在這裏!祂從死裏復活!這不是另一個偉大的故事麼?不是偉大的故事麼?」
托爾金繼續說:「福音便是這樣。耶穌基督的福音所以奇妙,因爲並非指向那些偉大的真理。耶穌基督就是所有偉大故事指向的真理。換句話說,耶穌基督來到地上,好像那個王子以吻解除咒詛,又像那個美女改變了怪獸。耶穌是一切英雄的救主,祂進入世界的歷史,爲要消除一切的罪惡。耶穌要剷除一切邪惡的勢力,到有一天擦去所有的眼淚。耶穌要人跟着祂,祂要進入你的生命,成爲你故事的主角,所以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祂跟前,祂會卸下你的重擔,使你得安息。」
重擔卸下了,當重擔卸下,你的生命便開始充滿勇敢。你不要無知,心不要信得太遲鈍。相信耶穌基督。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讓我們看到耶穌的真人真事,這正是我們的需要。唯有耶穌的故事,唯有耶穌的真人真事,能教我們有盼望。這不是教導集,而是耶穌的故事。這是我們最需要的。求禰讓我們明白如何使這個故事進入我們的生命,好使我們的重擔最終能得卸下,活出有勇氣的人生,因爲耶穌是每個故事的救贖主。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