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寶訓 七、話語的力量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繼續講述「登山寶訓」系列,我們探討的題目是「話語的力量」。

首先,我們來看馬太福音5章33至37節。

33.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34.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爲天是神的座位;

35.不可指着地起誓,因爲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爲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36.又不可指着你的頭起誓,因爲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就是從惡裏出來的)。

接着,我們看另一段經文,馬太福音7章1至5節。

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2.因爲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3.爲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5.你這假冒爲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這是神的話語。

在過去幾個節目中,我們一直討論「登山寶訓」。「登山寶訓」是要教導我們神國的道理。約翰福音第三章告訴我們重生的目的,重生是爲了進入神的國。重生是甚麼意思呢?這意味着你重生進入神的國。這是耶穌對尼哥底母所說的話。神國是一個範圍,換句話說,那是耶穌基督在掌權的狀況,祂的王權在你生命中掌管一切。在你進入神國的那一刻,耶穌基督便掌權你的生命,你重生並且接受耶穌基督,就是放棄自己生命的主權。成爲基督徒不只是要努力做一個更有道德的人,而是不再作自己的主人。你放棄自己生命的主權,你不再獨立自主,而是順服基督。當你進入神的國,祂的權能就涌進你的生命中。

基督徒的生命中最豐盛的榮耀、最奇妙的神蹟以及最大的喜樂,就是你必須放下自己的權力,才能得着從神而來的權力;在某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最弔詭的事情。只有當你放棄自己的主權,神的權能纔可以涌進你的生命中。然而,耶穌的權能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王權,也不是專制的管治,而是耶穌基督本身的超自然特質。耶穌基督的高尚品格、王者風範,以及耶穌基督一切的恩典、力量和智慧,全都臨到你身上,把你改變過來,使你逐步效法祂的樣式。這就是神國的權能。

我來問你一個問題,我知道現在提出這個問題也許爲時過早,但是我剛纔對神國的描述對你有甚麼啓發嗎?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心裏對以上描述的反應,並且明白這反應能夠讓你瞭解自己屬靈的狀況嗎?因爲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有榮耀的盼望。」每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都有榮耀的盼望。正如伊萊沙伯一樣,聖經記載伊萊沙伯懷着施洗約翰的時候,馬里亞到了她家裏向她問安,當時馬里亞正懷着耶穌基督,伊萊沙伯一聽到馬里亞問安,所懷的胎就在腹裏跳動,她知道自己腹裏的胎因歡喜而跳動。同樣地,如果你是基督徒,當你聽到神國的描述,當你知道神國在你生命中實現了,當你想到那進入你生命中的義如何使你改變過來,你的心便跳動起來。爲甚麼?這是甚麼一回事呢?這就是聖經所說:「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有榮耀的盼望。」

登山寶訓就是要向我們顯明神國的義如何使人改變過來,以及神國的義與律法主義的道德行爲有甚麼分別。在幾個節目之前,我們討論了馬太福音5章17至20節,耶穌對天國的子民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耶穌的意思是說,那進入你生命的超自然特質,必須超越律法主義的道德行爲,它必須超越那些好人的道德行爲,使每個人都目瞪口呆。接着,耶穌談到生命中的不同範圍,藉此向我們表明神國的義如何使人改變過來。

耶穌舉了六個很重要的例子來說明神國的道理,我們今天所談的「起誓」,正是耶穌所說的第四個例子。耶穌討論了人際關係、兩性關係,以及婚姻和離婚這幾方面的問題,我們在之前幾個節目中已經講解過了。現在,耶穌談到說話和言語的問題。耶穌說我們要說美好的話,我們的說話和言語必須勝過法利賽人和那些努力行善的人所說的話。基督徒並不是一羣努力行善的人。耶穌在經文中提到法利賽人,法利賽人以爲只要憑自己的努力嚴守道德,就可以成爲好人。當然,在某程度上法利賽人大概也很善良,但是他們並沒有進入神的國,因爲他們仍然是自己的君王。他們以爲自己已經達到了標準。他們洋洋自得、自以爲義。他們努力嚴守道德,但這些行爲卻永遠無法與神國的義所帶來的改變相比。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的話語。當你思想人類在世上所面對的最大問題,你認爲我們值得花一些時間討論一下「話語」這個題目嗎?我們應該探討一下我們自己怎樣說話,以及我們彼此說話的方式嗎?當然,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讓我給你們概述一下聖經對於話語的力量這方面的教導,我認爲這是理解話語的最佳方法。當我們有了這個基本概念和背景數據,就可以藉此明白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對於話語的教導。聖經告訴我們話語具有無比的力量。箴言十二章18節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爲醫人的良藥。」我再說一篇:「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爲醫人的良藥。」你明白這節經文的意思嗎?首先,話語具有驚人的力量。

單獨監禁是一種折磨。你知道這是怎麼樣的折磨嗎?雖然它不是肉體上的折磨,卻仍然是一種折磨!單獨監禁是一種折磨,因爲人需要與人交談、交通,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把這個基本需要禁制會使人發瘋。我們都需要與人交通。難道你不覺得話語具有驚人的力量嗎?你知道爲甚麼話語有如此驚人的力量呢?我的意思是,你有沒有想過爲甚麼神如此重視我們如何使用這種非凡和奇妙的能力呢?交通是人類存在的基本需要,因此,話語具有強大的力量。

首先,箴言十二章18節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這意味着說話能夠一直刺透人的內心。刀棒和石頭可以打斷我的骨頭,但是說話可以把我殺掉。說話可以殺掉真正的我,它可以殺掉真正的自我!說話能夠刺穿骨頭和皮膚,它能夠把你摧毀。這一點無庸置疑。許多謀殺、自殺和戰爭,都是由說話引致的。你看,父母對孩子所說的話、丈夫對妻子所說的話、妻子對丈夫所說的話、一個人對朋友所說的話,徹底拆毀了人們的自我。說話能夠一直刺透人的內心。說話具有這種威力。

同時,說話也能夠醫治人。經文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爲醫人的良藥。」你看,在另一方面,說話也有強大的力量。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我相信你也有這種感覺,就是你和我不僅需要被愛,我們也需要聽到別人對我們說:「我愛你。我重視你,也關心你。我覺得你是最特別的。」我們需要聽到這樣的話,正如我們的身體需要食物一樣。對於這一點,你們都很清楚。有些人,尤其是住在大城市的人,一直以來都沒有人對他們說這樣的話,對不對?你想一想,現在有誰對你說這樣的話?他們是否經常對你說這些話?這些話就好像食物一樣!請你不要呆坐着,不要因爲沒有人對你說這樣的話而顧影自憐,不要因爲沒有智慧人的舌頭時刻醫治你而感到難過。相反,你要轉過來說:「但是我可以醫治別人。我可以對我所認識的人說這些話,表達我的愛。我可以對別人說這樣的話。」

你沒有這樣做,因爲這樣做其實並不容易,對於男士來說,尤其困難。男士通常只會拍拍對方的肩膀來表示關心,但這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他們難以超越這個極限。他們也許會說一句:「小夥子,你好嗎?」你明白了嗎?我們需要話語。與其呆坐着說「我很餓」,不如去餵養別人吧,因爲以賽亞書58章10節說:「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與其呆坐着顧影自憐,不如去餵養別人吧。聖經說:「智慧人的舌頭卻爲醫人的良藥。」我們要有智慧人的舌頭!

你明白話語的力量嗎?聖經告訴我們,話語不但對聽的人造成巨大的影響,對於說話的人也同樣造成重大的影響。箴言十二章14節說:「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飽得美福。」

當你把心裏的想法用話語表達出來,它會對你造成重大的影響。如果你不斷說:「神不公平,神不公平。」神看起來就不公平了。如果你說:「這一切都是我朋友的錯,他該受譴責。這不是我的錯。」你若這麼推卸責任的話,最終你會相信你所說的一切話!你吃的是你口所結的果子,如果那是好果子,你就飽得美福,如果那是壞果子,你就被毒害了。毫無疑問,騙子最終會相信自己的謊言,誹謗者最終會充滿怨恨,抱怨者最終會失去盼望。

你的說話會對你造成重大的影響。說話是有生命的。聖經告訴我們,說話就如飛鳥,它們會回來棲息!聖經告訴我們,一切壞話、邪惡敗壞的話說、腐爛的話說,就像鷹一樣,它們會回來撕裂你的心。良言就像好人所吃的果子。這就是話語的力量。

現在你明白了聖經爲甚麼這樣重視話語的力量嗎?你明白了爲甚麼你需要思量自己的說話嗎?你明白自己的話是致命的武器嗎?耶穌說:「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你認爲耶穌爲甚麼這麼說呢?閒話甚至不是壞話。你知道一個空轉的引擎正在做甚麼嗎?這個引擎只是不斷地轉,卻沒有成就任何事情,完全一事無成。你知道閒話是甚麼嗎?是壞話嗎?或許可以這麼說。說閒話意味着你的口不停地說話,卻沒有說出甚麼好話來。

你看,話語具有強大的力量。耶穌說:「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祂的意思是,說話好像致命的武器一樣,必須受嚴格監管。你必須思量自己所說的話。你所說的話就好像你所投擲的手榴彈,它們會在你心中爆炸,也會在別人心中爆炸,所以你必須思量自己所說的話。

你該如何思量自己所說的話呢?在登山寶訓中,耶穌基督巧妙地給我們指出兩個教訓:一部分談到起誓,另一部分談到論斷。這實在很奇妙,雖然聖經告訴我們很多關於話語的教導,我將會讓你們看到聖經給我們這方面的教導是何等的多,但是耶穌把聖經中有關話語的教導歸結爲兩個原則,這兩個原則就是真理和愛。要說真理,也要有愛心。沒有愛的真理並不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冷漠、傲慢、自以爲義、心胸狹窄、僵硬的表現。我們將會看到,沒有愛的真理並不是真正的真理。

另一方面,沒有真理的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懦弱、自我放縱的表現。如果你說:「因爲我太愛這個人,所以沒有將真理告訴他。」其實你只是太愛自己,所以沒有將真理告訴他。真理能讓你得自由。你害怕將真理告訴他,其實不是因爲你不想傷害他,而是因爲真理可以幫助他。你不想遇到不愉快的經歷;你正要去掉那個人眼中的刺,你不想他迎頭趕上你。沒有真理的愛並不是真正的愛。一方面,沒有愛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另一方面,沒有真理的愛不是真正的愛。真理和愛相輔相成,並不單獨存在,否則兩者根本不存在。

耶穌說到起誓,起誓與真理息息相關;祂又談到論斷,論斷與愛息息相關。耶穌要給我們說明,我們說話必須誠實,同時也要有愛心。首先,我們看看起誓。主耶穌的教導很有意思,實際上也相當簡單。耶穌只想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必須明白這個道理。耶穌說:「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爲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爲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爲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頭起誓,因爲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耶穌說:「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我們在之前幾個節目一直討論登山寶訓,我提到每當耶穌說這句話的時候,祂並不是引用聖經。事實上,祂所引用的話在舊約和新約聖經中都找不到。耶穌其實是指那些宗教領袖的教訓,祂在概述宗教領袖的教訓。宗教領袖的教訓在某程度上是好的。沒錯,我們不可背誓。舊約聖經中有多處經文吩咐我們「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接着,耶穌繼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爲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爲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這實在令人感到稀奇!耶穌指的是甚麼呢?對於這一點,我們從當時的猶太教義知道,耶穌所指的是猶太拉比的教導,拉比教導人們誠實是有不同程度之分的。

拉比說,有某一些誓言,如果你違背了,就必須受懲罰;但是有某一些誓言,如果你違背了,也不會受懲罰。舉個例子,當時的拉比教導人說:「如果你指着壇起誓,你違背了也不會受懲罰;只是如果你指着壇上的禮物起誓,就不可背誓了。」由於某些原因,人們所起的誓,有些比較具約束力,有些卻不然。

耶穌基督把這種說法一掃而空,耶穌說:「甚麼誓都不可起。」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你不可作任何公開承諾,我們知道這一點,因爲在羅馬書第九章、哥林多後書,以及新約多處經文中,你會發現保羅曾多次起誓,說:「我在基督裏說真話,並不謊言」諸如此類的話。

耶穌不是說你絕不可以作任何公開承諾。事實上,耶穌所說的話令人感到害怕,我盼望我們每個人都仔細思量耶穌所說的話。這就像在傷口上撒鹽一樣,會讓人感到痛苦,卻能夠醫治人。耶穌的意思是:對基督徒來說,誠實並沒有不同程度之分。耶穌說:「不可指着天起誓,因爲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爲地是他的腳凳;……又不可指着你的頭起誓,因爲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耶穌的意思是,難道你不明白,無論你是否指着甚麼起誓,都是奉神的名字說的,對嗎?因爲神無所不在,你永遠無法避開神的同在?難道你不明白,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就好像你起誓說的一樣,它們同樣有約束力?難道你不知道,當你說「是」或說「不是」,都是一個誓言!這就是耶穌的意思。舉例說,有人問你:「你會爲我祈禱嗎?」你回答說:「我會爲你祈禱。」這就是一個誓言了,你必須向神交賬,你必須信守承諾,正如你手持聖經起誓一樣,你說:「我必定爲你祈禱。我必定爲你祈禱。」當你對你的孩子說你會幫他們修理自行車,你一定要做到,你必須信守承諾,正如你手持聖經起誓一樣。

誠實並沒有不同程度之分。說實話並沒有不同程度之分。爲甚麼?耶穌說,因爲你時刻都在神面前。現在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覺得怎麼樣呢?這對你有何意義呢?我們看看如何實際應用這個原則。很多人在不同範疇的處事方式有明顯分別。舉例說,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西方大城市,公開記錄與私人範疇之間有明顯區別。在不同的範疇裏,人們對誠實有不同的看法。

有一次,我和太太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車上一個壞了的座位碰斷了她的戒指,我們必須把戒指送去修理。我們把證據拿給司機看。她說:「是的,沒錯,你向汽車公司提出索賠就可以了。我的意思是,這事確實發生了,我也看到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們收到汽車公司多次來信,信中都提到那位司機記不起有這事發生過,並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汽車公司也不會接受我們的索賠要求。可是,我們在收到汽車公司寄來的最後一封信之後三天,竟收到一張支票,金額正是我們所需和要求索賠的。

這種做法表明甚麼呢?這是一個標準的辦事程序,汽車公司不會公開承認任何責任,因爲這需要他們負上法律責任,但是私底下他們知道我們的要求是合理的。這是制度化的辦事方式。我們沒有因此而感到不悅,只是覺得這種做法很耐人尋味。這種做法徹底毀壞整個社會。我們都知道自己所屬的範圍到底有多誠實,也許我們不知道別的範圍,但是我們知道自己所屬的範圍有多誠實,和他們公開和私底下的不同處理手法。私底下,也許我會誠實待你。如果正式記錄在案的話,你就會說:「嘿!嘿!來吧!你知道的,我們必須這樣做!」因此,我們都不相信那些年度報告,也不相信那些廣告商所說的話,因爲那些是公開記錄!這種做法徹底毀壞整個社會,基督徒說:「我不可以參與其中。」人們認爲欺騙和誠實是有不同程度之分的。耶穌卻不是這麼說,祂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讓我舉另一個例子來說明吧。一般來說,你願意承認自己是個罪人,對嗎?當然,你來到教會,你說:「是的,我犯了錯,我知道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我很自私,我也承認自己犯了十誡。是的,我知道自己是個罪人,我需要耶穌基督的憐憫。」這是在一般層面而言。

然後,想象一下,有一個人特地來到你面前說:「讓我指出你的錯處吧。讓我對你作出批評,並且指出你的罪吧。」突然,你心裏想:「其實你一向都不喜歡我!」你看,在一般的層面上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這是一回事;在具體的層面上真正坦白承認自己的罪,並且對批評自己的人說:「我必須認真思想你所說的話,你給我很多提醒」,卻是另一回事。

我得告訴你,如果你沒有藉着聖靈讓神國的義進入你生命中,使你改變過來,你將會怎麼辦呢?這個例子顯明不同程度的誠實。在一般的層面上,我會坦白承認自己的罪;但是在具體的層面上,我永遠不會對任何人承認自己做錯,即使我知道他們說得對,我也不會承認,因爲我無法忍受在人面前丟臉!聖經告訴我們,這與神國的義互相抵觸,彼此對立。

批評總是包含很多元素,好像合金由不同金屬組成一樣。你有沒有注意到呢?批評通常不是純粹針對一件事提出客觀的意見,當中總是有些問題。當一個人批評你,或許他的態度很惡劣,或許他本身難辭其咎,或許他誇大其辭,或許他所說的半真半假,對嗎?那麼你怎樣迴應呢?你會忽略所有虛假的陳述和不良的動機,只去找出當中合理的批評嗎?然後說:「你指出了一些問題,我必須認真反思。」你會這樣做嗎?你還可以怎樣響應呢?你看到當中有一小部分是合理的批評,但是你指出所有其他錯誤之處,你說:「好吧,這個呢?還有這個呢?這都是虛假的。這些都是錯誤的指控,而且我也不喜歡你的態度。」你千方百計要逃避當中真實的部分。你如何接受批評顯示出你到底相信誠實是有不同程度之分,還是你是一個真正誠實的人。

了在公眾人面前和私人層面上的誠實,以及一般和具體層面上誠實,還有另一個層面。舉例說,有人把電話給你,你家人問:「你能接電話嗎?」你說:「啊,請告訴對方我病了。我真的感到不舒服,我明天回覆他們吧。」事實上,你是否接電話取決於是誰把電話給你,對嗎?我的意思是,你仍然感到不舒服,但是不致於無法接電話。這取決於那個人是誰。另一個人把電話給你,你家人說:「是某某人找你。」啊,那就不同了。你立即拿起電話,說:「嗨!你好嗎?……不,我感到還不錯!」

誠實絕對沒有不同程度之分。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因爲沒有真理的愛根本不是真正的愛。千萬不要作出自己無法履行的承諾。說話不要誇大,要準確,要公正。行事爲人要正直,不要把誠實分成不同程度。你說一句「是」或說「不是」,其實都是在神面前的誓言。

耶穌還說了第二個原則。祂不僅談到真理,也談到愛。在馬太福音第七章,耶穌說了一段耳熟能詳的經文,這段經文十分有趣。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爲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這實在很幽默,因爲這段經文所描述的,就好像一個盲的眼科醫生。你看,毫無疑問,這正是耶穌要描述的情景。耶穌很幽默,祂所說的就好像一個戴上太陽鏡的醫生!這個醫生準備進行腦部手術。他說:「啊,我看不清楚!」他睜開眼睛,說,「啊,外面有陽光,我要戴上太陽鏡。」這實在很幽默,但是也令人感到害怕、可悲。耶穌譴責論斷的行爲。祂要教導我們,沒有愛的真理並不是真正的真理。

論斷是甚麼呢?首先,我告訴你甚麼不是論斷。很多人說:「我知道甚麼是論斷。論斷的意思是,我們不可對別人的信仰和信念作出負面批評。我們絕對不可以說別人的信仰和信念是錯的。千萬不要這樣做。」這種思想是這樣的,你也許聽過別人這麼說:「宗教信仰是私人的事情。我們不可以質疑別人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私人的事情,對你來說是真理,對別人來說可能不是真理;對別人來說是真理,對你來說可能不是真理。我們必須尊重所有的信仰。」這聽起來很不錯,不是嗎?耶穌在這段經文要說明這個看法嗎?不是。我來解釋當中的原因。

首先,只要你看看上下文,就知道這顯然不是耶穌的意思。因爲在第6節,耶穌說:「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在第15節,祂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雖然我們沒有時間在這裏解釋那些狗和假先知到底是指哪些人,但是耶穌顯然是說我們必須否定並且完全拒絕某些人的立場,對嗎?因此,耶穌在這裏並不是說不可以對別人的立場作出負面批評。

順帶一提,那些人說:「宗教信仰是私人的事情,對你來說是真理,對別人來說可能不是真理。」這種說法絕對不合邏輯,因爲這只是以委婉的方式說出以下的話:「我絕對懷疑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根本沒有人知道宗教理論是否真確的。」這聽起來很有道理嗎?其實這是謬誤的推論。因爲這說法的真正意思是:「除了我所提出的這一個理念之外,我們根本無法肯定任何宗教理論是否真確的!」那麼你怎知道呢?如果你無法肯定任何宗教理論是否真確,你又怎麼肯定自己那套理論呢?如果你說我們不能評論別人的宗教信仰,你的真正意思是,除了這個評論其他宗教信仰的理念之外,我們不能評論別人的宗教。這是錯誤的!你怎能這麼說呢?你根本沒有任何理據支持這個說法。問題在於你說:「我們根本無法肯定任何事情;除了這個說法之外,我們根本無法肯定任何事情。」這是荒謬絕倫的說法。聖經告訴我們,因爲神藉着聖經向人說話,因此,我們能夠對錯誤的觀點和正確的觀點作出判斷。

耶穌在這裏所說的話讓我感到害怕,與我剛纔提到的同樣令人感到害怕。耶穌說:「不要像法利賽人。」在路加福音十八章,耶穌說了一個關於法利賽人的比喻。有一個法利賽人禱告說:「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耶穌指出當一個人自以爲義,自覺優越而輕看別人,結果他不是判斷別人的觀點,而是對人置之不理。論斷不是判斷一個觀點,而是對一個人視若無睹,完全置之不理。就好像對那個人說:「滾開,我要你從我生命中消失,我不想與你扯上任何關係。」換句話說,你不是判斷一個觀點或一個信念,而是對人置之不理,把他定罪、判刑。唯有滿有智慧和權能的神纔可以這樣做。

你怎可以論斷人呢?你知道論斷的心態嗎?關於論斷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數,我可以列舉十幾個例子,但是我在這裏只會舉幾個例子說明。看看第一個例子:當你說「我可以饒恕他們,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就是論斷一個人了。你只是自圓其說,兩者根本沒有分別。你知道饒恕的意思嗎?你說:「我會饒恕你,但我不會忘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會傷害你,但我不會與你扯上任何關係!」當你饒恕一個人,就是自己一力承擔對方欠你的一切債務。你承擔一切債務,不再要求對方償還。你不再保留追討那筆欠債的權利。你與對方的關係和好了。當你說:「我不會忘記」,你的真正意思是:「我不想與你扯上任何關係。我要定你這個人的罪,我要你從我生命中消失。我對你視若無睹,我不再理會你。」你這樣做可以帶着敵意,也可以完全表現得毫無敵意。你可以輕視那個人,你可以使那個人看起來微不足道,視他不屬於你的階層,不屬於你的類型,視他完全不入流,你表現得那個人好像不存在一樣。你這樣做,就是對那個人視若無睹,你在論斷他,定他的罪。

你還可以用別的方法去論斷人。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方法就是不憐憫人。舉例說,你正在排隊付款,你看到那個手忙腳亂的收銀員,你心裏說:「我相信那個收銀員一定遇上了糟糕的一天,或者她是新手,所以十分緊張不安。我不應該這樣煩躁焦急。」你會這樣說嗎?你看,這該是你應有的態度,可是你心裏卻說:「這個收銀員,我實在無法容忍。到我付款時,必定要大罵她一頓。」

然而,我要告訴你,人們主要是透過說閒話來論斷人。我來解釋原因。當你論斷人,你關心的其實不是甚麼原則或者信念,你只想輕視那個人,讓自己感到比他優越。你並不是關心別人做了甚麼邪惡的事,犯了甚麼罪,犯了甚麼錯,也不是關心怎樣幫助他們,你只是爲了讓自己感到比別人優越。說閒話就是有力證據,因爲你並沒有與當事人討論,而是在其他人面前說他們的閒話。你在其他人面前說另一個人的閒話,到底動機何在呢?或者你聽其他人說另一個兄弟姊妹的壞話,又有甚麼動機呢?我知道自己唯一的動機,我猜想你心中也是這麼想,就是希望感到比別人優越。這就是論斷的心態。唯有神有權判斷人。你明白嗎?你說閒話表明你根本並不關心事情的真相,你只想感到自己比別人優越。因此,沒有愛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正如沒有真理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我們如何除去論斷的心態呢?在信息結束之前,我要來問你幾個問題。你有沒有思量自己所說的話呢?話語有巨大影響力,是致命的武器,好像手榴彈一樣,會在你心中爆炸,也會在別人心中爆炸。你有沒有思量自己所說的話如何論斷人呢?你如何思量自己所說的話呢?你的話是否真實可靠呢?你說話是否小心謹慎呢?你說話是否爲了造就別人呢?你能否審察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然後問自己:「這話能夠建立別人嗎?這話能夠幫助別人嗎?」如果你無法做到,你該怎樣做呢?當然,我們都無法做到!因此,我必須指出最後一個原則。

耶穌基督說:「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耶穌的意思是,即使你立志重新開始、洗心革面,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言語。因爲我們心裏的思想根深柢固,我們必須擁有一個新心,才能夠改變我們的言語。我來說明我們如何能夠得到一個新心。

首先,如果你想成爲一個誠實的人,你必須承認自己的真正狀況。正如我一直所說的,我們必須謙卑下來。藉着聖靈領受神國的義能夠使我們謙卑下來。要說出誠實恩慈的良言,我們先要從神而來的謙卑。謙卑絕對是先決條件。當你承認自己的真正狀況,你就會謙卑下來。聖經說你是一個無法自救的罪人,這就是你的真正狀況。你是一個罪人!當你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你對別人的態度就會改變。因爲你進入了另一個狀況,你知道當別人批評你的時候,你必須說:「啊,別人批評我,但這都是真確的!雖然這些批評有偏頗,可能是一部分有偏頗,或者是大部分有偏頗,但只要他們指出真相,我不用因此感到生氣。」你必須承認自己的真正狀況,這是第一點。

其次,你必須接受神的裁決,這裁決就是你已經蒙耶穌基督接納,在基督裏得稱爲義。論斷的心態是:「離開我,我不想與你扯上任何關係。」如果你是基督徒,你知道這本該是神對我們的裁決,對嗎?神本該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永火裏去。」這本該是神對我們的裁決,但現在神的裁決卻是:「因爲你接受基督爲救主,你成爲了我所喜悅的兒女!」因此,只要我們謹記神對我們的裁決,我們就不會論斷人了。

每當你想要聽閒話,每當你想要說閒話,每當你想要貶低別人,每當你想要漠視一個與你身分地位不同的人,你必須提醒自己:「我怎能對這些人說:『離開我』呢?神本該對我這麼說,但祂沒有這樣對待我。」親愛的聽眾朋友,只要你謹記神對你的裁決,你的說話便會帶來美好的果效。聖經說:「智慧人的舌頭卻爲醫人的良藥。」你有智慧人的舌頭嗎?

我來總結今天的信息吧。想一想,問一問自己:「我有用愛說真理嗎?我有用真理去愛嗎?如果有的話,那是因爲我謹記自己的真正狀況,我謹記有關自己的壞消息:我是一個罪人;也謹記有關自己的好消息:我已經完全蒙神接納。」想一想,你如何給予和接受批評呢?你如何給予和接受批評能夠向你顯明自己的屬靈狀況。如果你拒絕給予批評,因爲你說:「啊,我太糟糕了。」這表明你忘記了神的恩典。如果你批評別人的時候態度傲慢,拒人於千里之外,讓人感到難受和被冒犯,這表明你忘記了自己是個罪人。如果你感到絕望,你說:「我對那個人感到絕望,因爲沒有人可以改變他們,我只好對他置之不理。」這表明你忘記了自己是個罪人,也忘記了神的恩典。

只要你謹記自己在基督裏的身分,你的話語便會帶來美好的果效,我們將會成爲何等美好的羣體!只要我們彼此忠誠相待,彼此相愛,想一想我們的靈命將會何等長進!想一想我們的關係將會何等親密!請謹記耶穌基督的教訓,你就會更像耶穌,正如聖經記載人們論到耶穌時所說的:「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差派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爲我們受死,使我們蒙禰接納,在基督裏得稱爲義。我們不可忘記禰的恩典,也要謹記自己是個罪人,這樣我們就能謙卑下來,說出造就別人的說話。求禰幫助我們省察自己所說的話是否既有愛又誠實,是否建立別人,帶來美好的果效。求禰加力給我們。禱告奉耶穌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