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 復活的徹底影響
約翰·派博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19

保羅的生活中險象環生,生命常常受到威脅,還需要與野獸搏鬥,從這樣的生活中保羅得出結論:如果他將來不能從死裏復活,那跟隨耶穌的決定就是愚蠢的、可憐的。

保羅說,若死亡是萬物的終結,那“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爲明天要死了”(林前15:32)。這不是指讓我們都成爲貪吃的人和酒鬼。無論復活是否存在,這些人都是可憐的。保羅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復活,那麼中產階級適當地將世俗的快樂最大化就說得通了。

然而,那不是保羅的選擇。他選擇順服主的帶領,選擇經受苦難。當亞拿尼亞到保羅那裏的時候,亞拿尼亞轉達主耶穌交代給他的話,《使徒行傳》9章16節記載着:“我也要指示他,爲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保羅聽了就接受了這個呼召。

保羅如何做到忠於自己的呼召呢?他是依靠什麼完全地、徹底地順服神?答案在《哥林多前書》15章20節:“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爲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在保羅看來,基督復活了,他也要與基督一同復活。因此,爲耶穌基督所受的勞苦不是徒然的(參見哥林多前書15:58)。

復活的指望徹底地改變了保羅的生活方式,他沒有被物質主義或消費主義捆綁。許多人認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保羅都不曾擁有,但是復活的指望讓他有力量爲主做工。比如,雖然他有結婚的權利(參見哥林多前書9:5),但是他因爲蒙召要忍受諸多苦難,就放棄了那種快樂。

這就是耶穌所說的道路,復活的指望應當改變我們的選擇。比如,耶穌教導我們要請那些此生不能報答你的人到家裏吃飯。我們該怎樣激勵自己這麼做呢?《路加福音》14章14節說:“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着報答”。

神呼召我們認真審視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否體現出復活的指望。我們做決定是根據今生的得失還是末後的得着?我們是否因着愛的緣故去過冒險的生活?只有復活真實存在,這麼做纔是明智之舉。

願神幫助我們重新奉獻自己的一生,讓復活徹底地影響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