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繼續講述「登山寶訓」系列,我們探討的題目是「鹽和光」。
在之前幾個節目,我們討論了「八福」,現在我們進入「登山寶訓」。我們來看馬太福音五章13至16節。
13.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14.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15.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美國有一部科幻電影名叫《星際旅行》(Star Trek),喜愛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每當主角柯克船長和他所指揮的「企業號」星艦到達一個新的星球,當他們接觸一個新的文明,他們都要遵守一個首要指令。這個首要指令是甚麼呢?就是他們不可干擾其他星球或文明的進化過程。爲甚麼?因爲創作這部電影的人假設,所有生物必然會進化,無論在社會、心理或身理上,所有生物都會進化成更高層次的生物,因此,我們不可以做任何事情去幹擾這個進化過程。
《星際旅行》的故事是根據一百多年前的思想而寫成的,這個思想已經過時了。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詩人、哲學家和科學家紛紛提出有關人類必然不斷進步的說法。閱讀這些著作令人感到很痛苦。讓我引述當時一位英國著名作家赫伯特‧喬治‧韋爾斯(H. G. Wells)的話,他說:「我們人類不久就可以實現天馬行空的夢想,這一點毋庸置疑。這個燦爛奪目、無與倫比的世界不斷進步,成就輝煌,逐步邁向團結和平。」可是二十年後,同一個作者卻這麼寫道:「人類喜歡稱自己爲智人,他們完蛋了。人類敗壞到一個令人心碎的地步。」
「人類必然不斷進步」這種樂觀的看法改變了。在1850年代,有人寫了一部小說,名叫《珊瑚島》(Coral Island),故事講述一班年輕英國男學生漂流在海上,流落到一個小島上,他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文明,那裏好像天堂一樣,充滿着愛,人人平等。可是,在1960年代,英國著名作家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根據同樣的情節,寫了一部小說,名叫《蠅王》(The Lord of the Flies),故事也是講述一班英國男學生漂流在海上,流落到一個小島上,但是他們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他們沒有建立一個如天堂般的世界,相反,他們爭權奪利,相互殘殺。
你看,樂觀主義漸漸消失了,二十世紀瀰漫着一片懷疑主義的思想,而且不繼深化。人們在各方面都抱懷疑態度,藝術界也好,科學界也好,政府也好,無論是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人們都抱着懷疑態度。他們懷疑人類是否真的不斷進步,他們懷疑人類是否真的有能力應付所有問題。我們面對現實吧。人們對政治人物的懷疑與日俱增,這種情況在每次選舉中清晰可見。我們不再相信政治人物了。你看,人們對教會牧者也抱懷疑態度,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在過去幾年,我也感受到,我聽到人們說:「你們只是靠有組織的宗教活動來謀生罷了。」人們對醫生的懷疑態度也不繼加深。我們在報章上看到很多人說醫生只是爲了賺錢。懷疑主義與日俱增。我們不再相信政治人物,我們不再相信企業。這一點我們一直都知道,我們看到很多人生意失敗,公司倒閉,原來他們都是騙子。我們一直都知道這一切,我們不信任政府,不相信任何人。我們正處於這種狀態。我們覺得除了自己之外,每個人都是騙子。
有一件事情傳播媒體似乎沒有告訴我們,就是一些調查顯示,人們也不相信電視或報章的報導。懷疑主義只會變本加厲,因爲當我們的懷疑態度不斷加深,我們說出更多這樣的話:「不必理會那些道德標準了,反正人人都不遵守。」當然,只要有一小部分人這樣做,便會引起公憤,然後,懷疑態度更加深化。因此,四處都充滿着懷疑主義的思想。
那位英國作家韋爾斯的樂觀態度怎麼了?小說《珊瑚島》對人生的樂觀看法又怎麼了?我來解釋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幾百年前,西方社會都是建基於基督信仰的思想,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還是東正教,西方社會都是建基於基督信仰的思想。基督信仰的思想是這樣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地方,但是我們有一個絕對的權威,就是聖經;我們也有一位超自然的神,這位神是屬天的,祂住在神的國,只要我們歸信祂,這神的國就會臨到我們這個現實世界,一切事情都會改變過來。」
可是,在十八世紀,西方出現了另一種思想,稱爲啓蒙運動。啓蒙運動的思想是這樣的:「人類可以透過理性去分析和探究事情,我們可以不斷改善,變得更好。人類正不斷進化,發展成更高等級的生物。」在這裏,我尚且不談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提出的進化論。啓蒙運動的思想對人類的看法抱非常樂觀的態度。基督信仰強調人的罪,啓蒙運動思想卻認爲這隻會使人感到沮喪,降低人的自尊。基督信仰強調聖經的權威,啓蒙運動思想卻認爲這隻會破壞人的創造力。啓蒙運動思想強調教育和科學進步,認爲人類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世界,並且會努力達到。結果怎麼樣呢?結果,人類並沒有變得更樂觀。這種樂觀思想所帶來的,是一種更深的悲觀思想。
我來解釋箇中的原因。基督信仰既不是膚淺的樂觀主義,也不是陰沉的悲觀主義。
基督徒既不抱着樂觀主義者的態度去看那「完美的標準」,也不抱着悲觀主義者的態度去看那「真實的」。基督徒只仰望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到底是誰呢?耶穌基督就是那「完美的標準」變成了「真實的」。耶穌基督不僅是那「完美的標準」,也不僅是那「真實的」,而是那「完美的標準」變成了「真實的」。在「完美的標準」與「真實」之間有一堵牆阻隔着,耶穌基督已經在這堵牆上打開了一個破口。換另一個角度說,耶穌基督,我們榮耀的君王,已經在冷酷無情的世界圍牆上鑿開了一道裂縫,祂囑咐我們要一直跟隨祂。這是有史以來最奇妙的歷險旅程。
基督信仰告訴我們,人類的前景是絕望的,同時卻比我們想象中更光榮,因爲神已經進到這個世界。當我們認識耶穌基督,以祂作我們的救主,那完美的大能便進入我們的現實生活,使我們改變過來。然後,我們又發現,我們成爲了那完美的大能,神要把這大能注入這個真實世界,使世界改變過來。我們讀的這段經文就是要教導這個道理。你明白嗎?
首先,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世界需要鹽和光。這個世界必然會腐化,世界正漸漸衰殘、瓦解。鹽就是一種防腐劑。首先,耶穌在這裏要教導我們,世界本身正漸漸瓦解。其次,耶穌教導我們,有鹽和光從外面而來拯救這個世界。第三,如果你屬耶穌基督,你便成爲鹽和光;那「完美的標準」已經變成了「真實的」,鹽和光就是從主耶穌那裏而來。這是令人驚訝的宣告。這是最奇妙的歷險旅程。這教訓完全除去了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的思想。基督徒既不是樂觀主義者,也不是悲觀主義者;這一點他們甚至不用開口說明。你必須來看見第13至16節所教導的真理。我要鄭重提醒你,除非你接受這個真理,否則你只會繼續陷於情緒起伏不定的可怕光景中,一輩子總是在樂觀思想和悲觀思想之間徘徊。除非我們接受並領會這個真理,否則我們只會起伏不定,無法自拔。世界正漸漸腐化,唯有從外面而來的鹽和光能夠阻止它腐化——你也可以成爲鹽和光。
讓我們簡略地逐一看看三個要點。第一,世界必然會腐化。在古代近東,鹽是用作防腐劑的。當時的人沒有冰箱,他們唯有用鹽來防止肉類變壞。事實上,光也有同樣的作用。不要忘記,當時的人沒有電燈,耶穌所說的燈到底是怎樣的呢?耶穌所說的燈是油燈,是一杯油上面放上燈芯。如果一個城市停電,一點燈光也沒有,只有幾點燭光,你想象一下到了晚上那裏有多黑暗。我們甚至無法想象晚上有多黑暗。我要告訴你,當你真的處於完全黑暗的環境之中,四周一片漆黑,你會感到眩暈,失去方向,一片混亂。
當耶穌說世界需要鹽和光,祂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以及人類本身,只會越來越紛亂無序,變得支離破碎。讓我儘量簡單說明。世上的一切都會土崩瓦解。我們暫且不討論超物質或形而上學的範疇。看一看我們這個身體。我們的身體漸漸衰殘。我們費盡心機想阻止這個老化過程,對嗎?這個事實無可避免會出現,身體漸漸衰殘、腐化,這是自然現象,是自然趨向。我們最終會死去,我們都會煙消雲散。我們身體所有的分子最終都會瓦解。雖然這聽起來很可怕,但一切事物都面臨同樣的結局,從小花到大石,一切都面臨同一結局。花比我們衰殘得更快,石頭朽壞的過程雖然比較慢,但它們仍是會瓦解,漸漸變成細沙,最終歸於無有。一切物質都會冰消瓦解。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人際關係的角度看這個趨向。所有關係都會漸漸惡化。耶穌說這個世界只會趨向紛亂無序。我們必須費盡心血才能夠維持一段關係,這一點就足以證明耶穌所說的話千真萬確。這也解釋了爲甚麼不同種族之間會出現紛爭。假如你在多元文化和多種族社會生活,你就知道你必須努力不懈,懇切禱告,你必須竭盡所能以確保不同種族彼此有良好的溝通,確保大家達成共識,見解一致。只要你稍有鬆懈,情況就會變壞,彼此充滿誤解、怨恨和怒氣。
我們來看看婚姻吧。婚姻是最親密的關係,你看,維持一段美好婚姻關係是多麼困難,結束一段婚姻關係卻是多麼容易。罪惡、種族歧視、戰爭、階級鬥爭、勞資關係、離婚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表明社會關係的自然趨向,就是漸漸變得支離破碎、紛亂無序。
我們也可以從心理層面上看這個趨向。我們可以沒完沒了的繼續舉例說明,對嗎?沒有人天生是快樂的,我們必須用盡心思,才能夠讓自己的心保持暢快。你會隨時感到心碎。人們充滿抑鬱和焦慮,至於那些問題背後的原因,你大可以詢問那些物理學家或天文學家,他們會告訴你,這個宇宙本身逐漸耗盡,停止運行。對嗎?宇宙本身會逐漸耗盡。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能量會逐漸消散,我們也會消滅殆盡。太陽最終會耗盡,地球最終會毀滅,煙消雲散。一切都會冰消瓦解。耶穌說:「這個世界需要鹽,這個世界需要光。」就是要說明這個道理。
所讀的這段經文要告訴我們的第二點是,有鹽和光從外面而來拯救這個世界。如果這個世界最終只會土崩瓦解,如果所有物質最終都是這樣子,自然界的一切最終也是這樣子,我們便沒有盼望了。在我們討論第二點之前,我希望你真的明白這個道理。對於這一點,每個人都會同意。無論你信奉甚麼宗教,無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無論你是否相信神,每個人都會同意這一點。每個有思想的人都會同意這一點,但問題是,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根本沒有去思想,也沒有面對。
讓我給你舉例說明。你可能認爲這是懷疑主義思想,但事實上這是基督信仰的現實主義思想。有些人看到美俄兩國的冷戰結束,感到非常興奮。你知道爲甚麼嗎?他們說:「核武器威脅的問題終於出現一線曙光了。人們認爲人類文明所面對最大的威脅,就是核武器問題,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盼望,現在終於曙光乍現,我們不用再擔心核子戰爭會摧毀人類,我們也盼望人類也許不會死於污染和疾病。世界多麼美好!」
基督徒會怎樣迴應呢?「等一等,你忽略了一點,你忘記了世界最終會冰消瓦解。你爲甚麼這樣興奮呢?難道你沒有意識到,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使死亡率增加或減少嗎?死亡率是多少呢?人人都有一死。這定律從未改變過,也無法改變。」有人會說:「你不明白重點所在,重點不是說核武器威脅會使人過早死亡或死得很痛苦,這不是重點。真正的問題是,核武器威脅意味着人類文明可能會就此結束,從此不再有藝術,不再有音樂,不再有文化,不再有詩歌,不再有愛,世界變成漆黑一片。這不是很可怕嗎?」
你不得不說:「等一等,想一想吧。如果世界就只是這樣子,如果這個世界就只有自然界,並沒有超自然世界存在的話,那會怎麼樣呢?如果世界果真是這樣,那麼文明只是一個偶然出現的片段而已,就是在億萬年前,一些分子偶然聚在一起,創造了生命,最終他們又會瓦解,正如物理學家告訴我們的一樣。這樣,文明只是整個浩瀚領域中的一段極小的歷史片段而已。如果核子戰爭會摧毀人類文明,比方說核子戰爭令人類文明縮短了一百萬年,那麼相比起整個浩瀚領域中的億兆年,這一百萬年又算得上甚麼呢?我的意思是,人類文明一旦消失了,根本也沒有人知道。誰在乎呢?戰爭或和平到最後又有甚麼分別呢? 」
你說:「啊,這種看法很消極。」我要告訴你,這個看法一點也不消極!你必須看看耶穌怎樣說,看看聖經怎樣說,看看每個人都同意的看法。正如世上的智者所說:「一切都會冰消瓦解。最終,一切都毫無意義。」
如果你不明白鹽和光的道理,如果你不知道有鹽和光從外面而來拯救這個世界,如果你說:「世上沒有你所說的鹽和光,世界就只是這樣子」,那麼你必須面對這種說法的真正意思。讓我給你舉例說明。有一個年輕人名叫菲利普(Philippe),他是一位法國科學家。他說:「我不知道是否有神,我不知道是否有從外面而來的鹽或光,我根本不知道是否有超自然的世界。」菲利普愛上了一個名叫佛蘭絲娃的女子。菲利普寫了兩封信給他的一位基督徒朋友。他在第一封信寫道:「我跟佛蘭絲娃說:『我們並不適宜一起生活,也不適合結婚,這會帶來很多麻煩,也會阻礙我們的事業發展。我們希望一起生活,純粹就如科學所說,是內分泌激素而產生的生理需要所致。愛根本沒有科學根據。我們不應該結婚,免得破壞我們的事業。我們分手吧。我們可以各自找別人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後來,菲利普又寫信給這位基督徒朋友,對他說:「我不知道爲甚麼沒有彼此承諾的生活是這麼困難的。我從科學角度去理解人,我認爲人只是宇宙中偶發事件的結果。我認爲人只是一臺複雜的機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我們的基因、本能和社會知識所驅使的。因此,愛只是一個幻象,關係只是一股力量而已。美善根本毫無意義。可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我對生命的看法原來已經將生命所帶來的喜悅耗盡了。即使這些看法是真確的,我和我所愛的人也無法依據這些看法活下去,彷佛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誰一樣。」
也許你會說:「啊,菲利普的看法很極端,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不是。如果你說:「我不知道是否有神,也不知道自然界以外是否有別的東西存在,我只知道自然界最終會冰消瓦解。」如果你這麼說,你就必須承認,你根本沒有任何依據來支持世上應該有美善存在。比方說,音樂是動聽的,但如果這個世界以外沒有別的東西,難道你沒有意識到,你喜歡聽音樂而不是聽樹木倒下來的聲音,完全是因爲你的神經系統喜歡音樂而已,那只是一個幻覺,美善和榮耀都只是幻覺。如果你認爲世上有美善,也有是非對錯之分,如果你認爲人生有意義,有真正的愛,如果你抱着這種信念去過每一天的生活,那麼你是生命就不屬你自己的了。但實際上,你是認爲世上有神,你認爲有從外面而來鹽和光,你是抱着這種信念去生活的。這一點很不公平,因爲你實際上認爲世上有神,你抱着這種信念而活,在某意義上,你靠神而活,卻拒絕承認你一切所有都是屬神的。
耶穌基督告訴我們,世上有鹽和光。雖然你得承認這一點,並抱着這種信念去生活,因爲你知道鹽和光確實存在,但這鹽和光到底從哪裏來,真正的答案就在這裏:耶穌基督自己就是鹽和光。雖然耶穌在經文中沒有明明的說祂是鹽和光,卻有這個含意。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這節經文說明我們是怎樣的光。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爲耶穌並不是說我們像太陽或星星一樣,太陽和星星會發光。你好像一盞燈,燈本身並不會發光,只可以盛載着光,這意味着耶穌在這裏強烈暗示祂在其他經文所說的真理,耶穌基督自己就是世上的光;只有當你被耶穌燃亮起來,你才能成爲世上的光。你的光是從耶穌而來的。你是一盞燈,並不是太陽。
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耶穌被稱爲世界的光;在約翰福音第八章,耶穌自稱是世界的光。這是甚麼意思呢?我來簡單說明。首先,這表示耶穌就是真理。真理髮出亮光,把一切顯明出來。其次,這意味着耶穌全然美善,充滿榮光。祂不說謊,不欺騙,不作邪惡的事。祂在祂的榮光中全然美麗,祂在祂的慈愛也全然美麗,因此我們稱耶穌爲世界的光。第三,耶穌是世界的光,這表示祂引導我們進入真實。你可以看到光本身,而光也將一切向你顯明出來。比方說,因爲我們開了燈,所以可以看到房裏有一張椅子。那張椅子無法向我們顯明那盞燈的光,但那光卻能夠向我們顯明那張椅子。那光和椅子的分別在於光能夠使我們看到別的一切。耶穌基督說:「我是世界的光。」這表示耶穌基督就是終極的真實。耶穌基督說:「跟從我在光明中行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耶穌基督的意思是,祂纔是真正的指引,唯有祂能夠給你指引道路。
在我繼續講下去之前,你必須明白耶穌到底要說甚麼。耶穌說:「我是世上的光。」祂的意思是:「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很多人討厭這種說法,他們認爲這麼說令人十分反感;然而,這卻是基督信仰的真諦。有人說:「這個說法的真正問題是,如果你相信耶穌所說的話,你就是說其他宗教並沒有蘊含那麼多真理。你說耶穌是光,難道其他宗教就不是光嗎?」基督徒會這樣回答:「是的,你說得對。」也許有人會說:「我認爲這個說法是錯的。我認爲所有宗教都同樣真確,它們都是尋求同一個真理。」請聽,你不可以這麼說,因爲耶穌基督是唯一的道路,你沒有別的選擇。耶穌說:「我是光」;而其他宗教的創始人都只是說:「我只是一個先知而已。」然而,耶穌來到世上,說:「我不只是一個先知,我就是神。我不僅把光帶到世上,我就是光。」
要麼你這樣回答說:「主耶穌,禰說得對,禰是光。」不然你就要說:「禰是黑暗。」因爲你認爲耶穌所說的都是謊話。然而,其他宗教不可能跟基督信仰同樣真確,耶穌基督是唯一的道路,你沒有別的選擇。也許有些人會說:「宣講福音、勸人改變宗教信仰是錯的;說耶穌是光、勸人歸信基督也是錯的。我相信所有宗教都同樣真確。」你知道你這麼說的真正含意嗎?你其實是說你對宗教的看法是相對的,你的看法比我更有亮光、更加透徹。你明白你的真正含意嗎?你其實是說:「我對宗教有特定的看法,我認爲所有宗教都同樣真確,所以我對宗教的看法比你的更有亮光、更加透徹。你的看法太狹窄了,你認爲耶穌是世上的光,你說我無法使你改變信念,試圖藉此勸我相信耶穌。」你其實是說:「你必須站在我的立場,你要對其他人更寬容。」這其實是換另一種方式去改變別人的信仰。你不可能主張相對主義,同時又沒有否定自己的主張。
要麼耶穌基督是世上的光,要麼祂就是黑暗。耶穌基督宣告祂是世上的光,祂也使你站在同樣的位置。耶穌是光,祂是唯一的道路,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狀況;耶穌是鹽,祂說:「在我裏面,一切都合而爲一。」唯有耶穌基督能夠更新這個世界,使一切合而爲一,唯有耶穌基督能夠更新我們的心,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既是這樣,我們就不再是悲觀主義者,也不是樂觀主義者了。我們對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抱實際的看法,同時也明白當那「完美的標準」變成了「真實」時,會帶來甚麼改變。
最後,耶穌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屬耶穌基督,我們也可以成爲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接受耶穌爲救主,祂的光就進入我們的生命。耶穌是鹽,鹽有防腐作用,這大能也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成爲世上的鹽,也成爲世上的光。這其實是世上叫人最震驚的事,但願你感受到,不然,接下來,我所說的話會使你感到害怕。
耶穌說:「你是世上的鹽,你是世上的光。」祂是說一個基督徒應有的模樣。現在你要全神貫注,專心聆聽。首先,鹽和光把腐化和黑暗顯露出來。如果你是光,這意味着你的光應該燦爛奪目,當你的光向四面光照,其燦爛的光輝會把四周事物的真面目顯露出來。如果你是基督徒,在你所到之處,你都把四周的事物顯露出來。舉例說,你會揭露企業的不誠實行爲,辦公室中的閒言閒語,以及種種敗壞的事。只要你是一個基督徒,就會把四周的事物顯露出來。
你行在光明中,四周的事物就立即顯露出來了,無論是不誠實的行爲、閒言閒語、以及種種敗壞的事,它們的真面目都表露無遺。只要你說:「我要按着真理而行,我要遵守十誡,我要效法耶穌基督的樣式」,只要你生命的狀況,你處理壓力的方式,你接受批評的方式,你對待下屬的方式,像耶穌基督一樣,這美善就會把四周的事物顯露出來。
明亮的光線能顯出真正的色彩,對嗎?你有沒有注意到,有時候你拿出一雙襪子,你無法分辨出它到底是藍色還是黑色。你在另一個光線下看,仍然無法分辨出來。你需要明亮的光線,才能分辨出那到底是藍色還是黑色。真正明亮的光線能顯出真正的色彩。如果你是一個基督徒,行事爲人效法耶穌基督的樣式,那麼你生命所散發的美善,就會向身邊的人顯出何謂善、何謂惡。馬太福音五章16節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爲。」你知道「好行爲」這個詞在這裏是甚麼意思嗎?希臘文中有兩個字可以用來表達「好」的意思,第一個(agathos)是指質量良好,第二個(kalos)是指美麗,這節經文所用的是後者,意思是美麗。
經文說你的行爲應該是美麗的。人們看到你的行爲,應該感到驚歎不已。我來問你,你的生命是否與衆不同,能夠顯出基督的美麗與周圍事物的強烈對比,還是你已經融入了所身處的環境?你的生命是否平凡無奇,毫不起眼呢?我真的很想知道,神也很想知道。我剛纔說過經文的意思,如果你是光,這意味着你生命所散發的美麗該顯出你身邊事物的真正色彩。
接着,我們來看第二點。如果你是鹽和光,這意味着你會給人帶來喜樂。這實在糟透了,因爲當我看到這一點,就感到十分害怕。鹽不僅是一種防腐劑,它還有甚麼作用呢?鹽也是一種調味料。鹽是一種最基本的調味料,能夠帶來食物的味道,使食物更美味。光是美麗的,因爲它顯出事物的美。親愛的聽眾朋友,你是鹽和光,這意味着你不是一個掃興的人。這就是困難所在,因爲一方面我們生命所散發的美麗能夠顯出敗壞的事,當然你可能會因此受逼迫;另一方面,你同時也會爲羣體帶來喜樂。你在羣體中發揮穩定作用,你在辦公室成爲一股凝聚力,因爲當基督徒面對困難的處境時,不會只是設法脫離,基督徒像鹽一樣發揮調和作用,他會面對那處境,思想如何幫助那羣體發揮得最好?
今天商界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人們進入一間公司,心裏只是想:「我怎麼好好利用這間公司作爲踏腳石,幫我繼續向上爬呢?我可以如何提升自己的地位呢?」一個基督徒進入一間公司卻會這樣說:「我如何能夠使這間公司成爲最美好的地方呢?」有時候,如果你在公司所遇到問題太棘手,或者敗壞情況太嚴重,你意識到自己只能發揮很少的調和作用,或者只能在很少的範圍內發揮調和作用,這也未嘗不可。然而,基督徒必須帶來喜樂。基督徒必須爲身邊的人帶來喜樂。
我們來看最後一點。首先,成爲鹽和光意味着你生命所散發的美麗把四周的事物完全顯露出來。其次,成爲鹽和光意味你爲身邊的人帶來喜樂。最後,成爲鹽和光意味着你與他人一同作工,因爲經文說:「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城是一個羣體,我們是山上的城。鹽要一同發揮作用,一小粒的鹽並不能發揮任何調和作用,這意味着我們要成爲一個羣體。成爲鹽和光意味着你個人進入別人的生命,向他們展示基督的美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事實上,耶穌基督在這裏所指的是一個羣體。你明白嗎?
舉例說,在教會裏,不同種族和社會階層的人如何和睦共處,基督徒如何經營業務,基督徒在工作上如何處事,基督徒如何從事藝術工作等等,都讓世人看到耶穌基督的真正身分。教會不是一個俱樂部。教會如一個可以讓移民聚居的城,讓新的族類建立,人們可以看到在基督的掌管下,不同種族和階層的關係、商業經營之道、家庭生活、人際關係到底是怎樣的。這意味着,在教會裏不能只跟那些我們在教會以外也有來往的人說話。
你曾否看到一位兄弟姊妹,然後歡喜快樂地對他說:「如果不是因爲基督的緣故,我根本無法這樣愛你。我今天確實可以這樣愛你。」如果你無法向任何人說這番話,你就不是鹽,也不是光了。
在信息結束的時候,我要問一個問題:「你是世上的光嗎?」首先,你必須被燃亮。你有沒有被燃亮呢?基督的光進入了你的生命嗎?我來問你:「你已經歸信基督,重生得救了嗎?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如果耶穌的光已經進入你的生命,你會說:「真好!真美麗!」你感到驚歎不已。當耶穌的光照亮你的生命,你會感到驚歎不已。你曾否感到驚歎不已,說:「真好!真美麗!」首先,你說:「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原來是那麼驕傲,也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多麼渴望掌管自己的生命,這意味着我從來沒有看到耶穌基督是多麼美麗,也沒有領會祂爲我所做的一切都美好。」
你曾否感到驚歎不已呢?你的光是否照亮人前呢?不然,你的生命還沒有被燃亮。現在你是否感到驚歎不已呢?把自己交給耶穌吧,你就會被燃亮起來。另一方面,有些人的生命已經被燃亮了,我們要意識到,我們很多時候不像摩西。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說話,當摩西從山上下來,眾人說:「啊,我們無法看着你,因爲你的臉發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我們生命所散發的美麗。你的生命是否散發出美麗,還是你已經融入了所身處的環境呢?你說:「我也盼望生命散發出美麗。請聽,摩西在那裏四十晝夜與神說話。」你期望只是每隔幾天花幾分鐘時間與神相會,就足以讓你成爲世上的光嗎?這是不可能的。
你需要懇切尋求神。我們坐言起行吧。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差派禰愛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爲我成就一切,光照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成爲世上的鹽和光。求禰幫助我們,使我們的生命散發禰的美麗,光照這個世界,不但顯露敗壞的事,也爲人們帶來喜樂。禱告奉耶穌的名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