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開始一個新的講道系列「登山寶訓」,我們探討的題目是「爭戰與和平」。
首先,我來讀出今天的經文,馬太福音五章9 至12節。
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稱爲神的兒子。
10.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
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12.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這是神的話語。
在最近幾個節目中,我們一直在看「八福」,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正如我在每個節目都提出的,「八福」並不是指八種不同類型的人。我們所談論的,不是八種不同的人,例如溫柔的人、使人和睦的人、憐恤人的人等等。相反,我們所談論的,是同一種人的八種不同特質。我們所說的是同一種人,就是進入神的國的人。正如耶穌所說,那些人都是重生了的,所以他們可以進入神的國。耶穌:「你必須重生,纔可以得見神的國、進入神的國。」事實上,這八種特質就是真正基督信仰的特質。
我們要討論最後的四個福是:「憐恤人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以及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正如之前所說,最後四個福是描述那些重生並進入神的國的人所擁有的新生命。事實上,這裏所描述的新生命就是永生。聖經所說的永生,是將來的生命,但是這生命從現在就開始了。聖經所說的永生,是將來的生命,但是我們現在就得着這生命的大能,過今世的生活。
當我們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意思就是說我們得着將來那生命的大能,來改變現在的人際關係。這一點我們已經討論過了。至於另一個福:「清心的人有福了」,意思就是說我們得着將來那生命的大能,來改變我們現在的心,也就是我們內在的生命。這一點,我們在上個節目也已經討論過了。接着,我們會討論「使人和睦的人」。我們不僅擁有新的人際關係,以及新的內在生命,我們還擁有全新的人生方向,全新的人生目標。「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
世界各國充斥着各式各樣的宗教信仰。只要你到處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各國都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團體,各自有不同的名稱。這些團體通常不會自稱是宗教團體,舉例說,這些團體的名稱可能是「身心健康協會」、「精神力量協會」或「生命更新協會」。但是當我們深入瞭解這些團體,便知道他們其實都是一種宗教信仰。他們會派發一些單張,上面刊登了一些見證分享,說:「因爲我參加了這個課程,所以我充滿力量,可以完成更多工作。」或說:「我的人際關係大大改善了。」最常聽到的是:「我不再像以往那樣焦慮不安。」他們要說的是:「來信奉我們的宗教信仰吧。這樣,你就會士氣大振、力量提升、夢想成真。」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從不會這麼說。我們要把基督信仰與那些宗教加以區別,這一點很重要。基督信仰絕對可以在各方面幫助你達到目標。這一點毫無疑問。長遠來說,基督信仰能夠給你帶來美滿的人際關係,給你全新的能力去工作,也能夠除去你心中的焦慮。是的,長遠來說,基督信仰絕對能夠在這各方面幫助你。
你看,那些單張上的見證所言屬實。基督信仰可以給你帶來那一切的改變,但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從來都不會說:「來到我跟前吧,我會幫助你除去心中的焦慮。」相反,耶穌說:「來到我跟前,爲我而活,爲我傳播和平,你生命就會得着全新的方向。我要你重新調整你的人生方向。」當然,耶穌還說了很多別的東西。耶穌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現在誰在乎那一切呢?耶穌說:「要先求我的國和我的義,先求我的平安,傳播我的和平,成爲使人和睦的人。」這是全新的人生方向,因此,我們可以換另一個方式說明這信息。
雖然基督信仰有實際價值,但是不要因這些價值纔信奉基督信仰。雖然基督信仰令人振奮,但是不要因此而遵循基督信仰的教訓。雖然耶穌基督能夠解決你的問題,但是不要因此而將你的生命交託給耶穌基督。雖然基督信仰能夠解決社會問題,但是不要因此而歸信基督,並因此傳揚基督信仰。你要因爲耶穌基督是真神而歸信祂。很多人都只會問:「基督信仰是否有實際價值呢?能否使人振奮呢?能否幫助我呢?能否解決我的問題呢?」或者你只提出這一個問題:「耶穌基督是否真正天上的君王呢?神真的創造了我嗎?基督信仰是否千真萬確呢?」這纔是你決定是否接受這個信仰的原因。如果基督信仰是真的,你才接受這信仰。如果耶穌基督是真正的君王,你才把生命交託給祂,以祂作爲你整個生命的中心。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使人和睦」成爲你生命的新方向。你不再爲別的事情而活,你只爲了這個目標而活。
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成爲了基督徒,當我們進入了神的國,我們的生命就有了全新的方向、全新的目標,那就是使人和睦。此外,你將會受逼迫,這樣你便知道自己是使人和睦的人。這兩個福教導我們:第一,如果你成爲基督徒,你的生命就有了全新的使命,就是使人和睦。第二,你將會受逼迫,這樣你便知道自己有了全新的使命,知道自己是使人和睦的人了。這就是標記了。經文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稱爲神的兒子。」換句話說,這意味着你將會像你的天父,像你的弟兄,你們是一家人,你將會像那位「和平的君」──耶穌基督。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被戴上荊棘冠冕、死後被兵丁用槍扎他的肋旁。如果你像基督這位「和平的君」,祂所遭遇的也會臨到你身上。這是最後兩個福要教導我們的道理。這道理實在發人深省。
因此,我們必須問自己:「我是使人和睦的人嗎?」我來告訴你如何知道自己是一個使人和睦的人。首先,我來問你三個問題。我們會花大部分的時間來討論第一個問題,接着才討論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是:第一,「和平」是甚麼意思?我們所說的「和平」是甚麼意思?聖經所說的「和平」又是甚麼意思?第二,「使人和睦」是甚麼意思?第三,爲甚麼「使人和睦」總會帶來逼迫呢?這三個問題就是:「和平」是甚麼意思?「使人和睦」是甚麼意思?爲甚麼「使人和睦」會帶來逼迫?
首先,神在聖經中所說的「和平」,並不是指「平安」。「平安」的意思是內心的安寧,是相對於焦慮不安而言。神所說的「和平」,卻是相對於敵意或爭戰而言。當聖經論到「與神相和」,一般不是指內心的安寧,而是指不再存着敵意。羅馬書5章1節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相和」或「和平」的意思是:不再敵對,爭戰已經結束了!爭戰已經結束了,不再存着敵意。羅馬書8章7節說:「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爲仇。」「體貼肉體的」的意思是,屬肉體的人本性的思想。「與神爲仇」是一個很強烈的用詞。羅馬書8章7節說:「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爲仇;因爲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你明白經文的意思嗎?這裏要表達一種強烈的敵對狀態!經文指出,這是人類的本性,我們都處於與神爭戰的狀態;我們都與神爲仇;我們都在對抗神。這是我們的本性。以下的證據足以證明這一點:耶穌基督降世爲人,這是唯一一次神成爲軟弱的人,祂道成肉身,讓人可以觸摸祂,我們卻殺了祂。
有些人會說:「哇!等一等!你這麼說是甚麼意思?你說『我們』都與神爲仇!」我猜想你的意思是:「也許我對神漠不關心,甚至悖逆神,可是,我並不憎恨神。我對神毫無敵意。我並沒有與神爭戰。也許神對我有點不滿,但我並沒有對祂反感。」你說:「毫無敵意」,對嗎?請容許我提出反對的意見。因爲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所以我只會以第一人稱來說明這一點,我會站在個人立場來解釋。經文說:「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爲仇。」我確信聖經說得對,我們本性都是敵對神、惱怒神的。事實上,我們都與神爭戰。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察覺不到這種敵意。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因爲我們都隱藏了自己心中的仇恨,所以一點也察覺不到。我們隱藏了心中對別人的仇恨,甚至自己也不肯承認。這仇恨確實可以扭曲我們的生命。聖經談到這種仇恨,它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正在不斷扭曲我們的生命。除非你察覺到這份仇恨,否則你仍然與神爭戰。除非你意識到這份敵意,否則你永遠無法與神相和。這一點十分重要。我將會跟大家做一個練習,這個練習非常重要,請各位細心聆聽。
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被譽爲美國曆史上首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傑出的思想家。他寫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題爲《人本性與神爲敵》(Men, Naturally God’s Enemies)。愛德華茲寫道:「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查明你對神所懷的敵意,幫助你察看到底哪裏顯示出你敵對神的種種跡象。這個方法就是看看我們的三個官能層面──思想、意志和情感。」
再一次,我會站在個人立場來解釋這一點。我是指着自己說這話,並不是指着別人說的,免得冒犯任何人。首先,愛德華茲說:「只要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你的思想中對神懷着很多敵意。在理智層面上,你懷着很多敵意。」我記得在我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大概都信奉宗教,也有一點點虔誠。我確信自己從來沒有到了一個地步,說自己不相信神。所以我相信自己多年前應該會這樣說:「嘿,我對神一點敵意也沒有。也許我對神漠不關心,也許我悖逆神,但是我沒有對神懷着半點敵意。」可是,愛德華茲說:「請你不要只是看那個你想象出來的神,那個一般的神,而是看看神如何在聖經中啟示祂自己。你看看那位真神,然後請你告訴我,你一點也不惱怒這位神,或沒有對祂懷着敵意。」
我很清楚記得,當我第一次開始讀聖經,我看到舊約中的神,這位神說:「我是審判的主。我萬不以有罪的爲無罪,我必追討罪。」我看到神嚴格的命令,而且祂嚴厲貫徹執行。神吩咐說:「不要碰約櫃。」有一個人名叫烏撒,他因爲伸手扶住約櫃,便被神擊殺了。這事蹟就記載在舊約聖經裏。舊約聖經記載了人犯罪和受懲罰的事蹟。於是我心裏想:「啊,這位舊約的神,我一點也不喜歡。」然後,當我讀到新約,我看到耶穌基督這位偉大慈愛的夫子,我發現原來耶穌說到地獄的事,比聖經中任何人所說的還要多。我們從耶穌基督那裏聽到有關地獄的描述比其他人更多。
我開始意識到,假如我試圖把聖經中描述那位我不喜歡的神那部分刪除了,聖經的內容便所餘無幾。我開始意識到,當我看到真神,不是一般的神,而是聖經中所啟示的神,我心裏開始掙扎起來,我開始逃避。在理智上,我並不喜歡我所看到的神。愛德華茲說:「你不但要意識到自己在理智上如何對神懷着敵意,你還要看看自己在意志上如何對神懷着敵意。看看自己的意志吧。」
親愛的聽眾朋友,請聽。我曾經對神許下很多承諾,我想你也是一樣。當我患病的時候,我向神許下承諾。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向神許下承諾。有時候,在講道之後,我向神許下承諾。我會坐下來專心禱告,然後在筆記簿上寫下一些感想和對神的承諾。我向神許下承諾,但我也輕易違背這些承諾,彷佛不用承擔任何後果。事實上,我忘記了自己曾經許下承諾;我甚至不是違背了承諾,而是我根本完全忘記了這些承諾。我翻開筆記簿,看看幾個月前自己所寫下的感想,我感到很驚訝,原來自己曾經向神許下這樣的承諾!換句話說,我輕易違背向神所許的承諾,我想你也是一樣。我們尚且不會容讓自己這樣違背對家人、朋友、同事或上司所作的承諾。我們對待神的態度,比我們對待人的態度更輕率。我們違背承諾。我違背承諾。我是指着自己說這話的。
愛德華茲說:「你不但要意識到自己在理智上和意志上如何對神懷着敵意,你還要看看自己在情感上如何顯出對神的敵意。你看看自己多麼冷淡。」我曾經受到別人的禮待。去年聖誕節,有一位住在遠方的朋友送給我們一份非常名貴的禮物。那份美禮物很精美,我們十分喜愛。每當有人這樣禮待你,你在情感上必定有所迴應。你會對那個人感到很親切,你會感到很安慰。可是,假如今天我一切都不順遂,假如這個星期我感到灰心失望,我轉向耶穌,想到祂爲我死在十字架上,我理應立時得着安慰,不是麼?但事實並非如此。
你知道嗎,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山看到了也搖撼,地看到了也裂開,我看到了卻無動於衷。我不知道你有何感想,但當我看到這境況,就知道自己對神的敵意揮之不去,總是殘留在心裏。多年後,如今我回看自己的生命,才知道在我未歸信基督之前,我對神的敵意原來如此強烈。即使在歸信之後,這敵意仍然強烈。我花了多年的時間,纔開始看到心中對神的敵意。這份敵意多是隱藏起來的,像沉睡了一樣。當事情沒有如你所願,當你不喜歡的事情在你生命中發生了,而你認爲應該發生的事情卻沒有發生,這時候你看着神,那份敵意突然醒來。不是嗎?你的心就好像裝滿了毒蛇一樣,嘶嘶作響。這份敵意也許已經沉睡了很久,但只要有一些事情發生了,只要當神沒有如你所願,當祂容許一些你不喜歡的事情在你生命中發生,那長久以來一直隱藏在你心裏的敵意,就表露無遺了。我看到自己心裏的敵意。
我要指出一點:除非你看到自己心裏藏着這份敵意,除非你意識到自己正與神爭戰,除非你看到這份敵意,否則你永遠無法與神相和。你只是自己騙自己。你說:「你看,我只是對神冷漠而已,或許有一天我會找時間,嘗試好好相信神。」你正與神爭戰。因爲這個緣故,我經常閱讀一些關於人類長久以來如何尋求神的書籍。歷世歷代以來,人類不斷尋求神;但聖經告訴我們:世世代代以來,歷史就是人類永無止境地違背神的不朽記錄。聖經絕對不是說歷史是人類尋求神的故事,而是人類努力要擺脫神的故事——人竭力要擺脫神的掌管。
如果你明白這一點,你就明白福音的真正意義;福音告訴我們,神已經除去了這份敵意。神如何做到呢?神差派耶穌基督到世上除去這份敵意。神差派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我們卻把祂殺了。然而,耶穌基督受死,除去了我們一切的刑罰;我們違背了我們的主,本該受刑罰,耶穌基督卻擔當了我們的罪。當耶穌基督除去了一切的刑罰,便能夠差派聖靈進入我們心裏。耶穌基督差派了聖靈進入我們心裏,我們便能夠改變過來。當我們看到自己心中的敵意,便知道自己開始甦醒過來。聖靈讓我們看到自己心裏對神懷着敵意,也給我們除去這份敵意。除非你明白這份敵意其實一直存在你心裏,否則你無法把它除去。當你終於看到這份敵意,明白到自己從前是何等愚昧,那份愛就開始在你心裏涌流。在此之前,你根本無法與神相和。
我們來看聖經中講述乃縵的一個精彩故事。乃縵是亞蘭王的元帥,地位崇高,只是他長了大痲瘋。乃縵打發使者去見以色列的先知伊萊沙,對他說:「我聽說你能夠醫治人,你的神能夠醫治人。可以醫治我吧。」伊萊沙並沒有出去見乃縵這位大人物,只是打發使者對他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 乃縵感到尊嚴受損,他說:「我地位舉足輕重,爲甚麼這個先知不出來見我,在我的患處以上搖手,治好我呢?或者他至少應該叫我去大馬色美麗的河流沐浴。爲甚麼一定要去那條骯髒的約但河那裏沐浴呢?我絕不會這樣做!」乃縵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主人啊,恕我直言,你因爲太驕傲而不願得醫治嗎?」乃縵開始意識到自己其實處於絕望的光景,因此他終於軟化下來,下到約但河中沐浴,他立刻得了潔淨。從此,他也改變過來。他說:「從前我實在愚不可及。我因爲太驕傲而不願意順服神的話,不願意去做一些看來很愚蠢的事。」
我要告訴你一件事。除非你願意承認自己正在與神爭戰,否則你永遠無法與神相和。也許我們有些人就像乃縵一樣,害怕做一些聖經吩咐我們去做的事情。你必須把自己的生命交給神,你必須承認自己正在與神爭戰。你必須承認自己正在與神爭戰,並且說:「主耶穌基督是我的救主、是我的平安。」你感到害怕,因爲聖經中很多道理看起來都不合時宜,而其中一個也許就是重生得救的道理。這道理聽起來好像很低層次,你認爲相信這道理簡直有失身分,你害怕自己看起來很愚蠢。你就像乃縵一樣,結果無法得醫治。除非你願意說:「我實在愚不可及。我一直與神爭戰。我必須與神相和。即使這看起來很愚蠢,我也要順服神」,否則你無法得醫治。只有當你明白自己一直與神爭戰,那份愛才開始在你心中涌流。只有當你明白自己一直與神爭戰,你纔開始得醫治。
這份平安有甚麼標記呢?你如何知道自己擁有這份平安呢?我來給你說明其中幾個標記。首先,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擁有這份平安,第一個標記就是,你會發現敬拜是一個盛大的慶典。你不再把敬拜視爲一種責任,只是說「是的,我要讚美神,我要認罪,我要專心聽道,我要努力做個更好的人。」相反,敬拜有了全新的意義,因爲你總是說:「從前我與神爭戰,神本該把我壓碎,對我置之不理,但祂沒有這樣待我,反倒赦免我、接納我。」因此,敬拜變得不再一樣。敬拜成爲了一個慶典。擁有這份平安的第一個標記就是:你總是對神的愛驚歎不已。儘管你與神爭戰,神仍然愛你。如果你看不到自己對神的敵意,你根本無法進入這樣的敬拜。
其次,擁有這份平安的第二個標記就是:你不再害怕失敗。我再說一篇,你不再害怕失敗。在你未明白這個道理之前,你一直與神爭戰;因此,你得蒙接納,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在你未明白這一點之前,你一生都是靠自己的行爲表現。只有當你認爲自己表現良好的時候,纔有資格向神禱告,是嗎?只有當你認爲自己表現良好,你纔可以面對自己。即使你不是很虔誠的人,你也是這麼想,只有當你認爲自己表現良好,你纔可以面對自己。因此,你認爲你的行爲表現就是一切的基礎。當你遭遇失敗的時候,當你達不到自己的標準,你的生命便亂七八糟、支離破碎。因爲你心裏想:「我這樣失敗,怎能向神禱告,怎能面對自己呢?
然而,只要你擁有那份真正的平安,當你遭遇失敗的時候,它只會使你更靠近神,神的恩典更感動你的心,你會這樣對神說:「主啊,禰看,我失敗了,我犯了罪。這豈不是你一直以來對我的提醒麼?我正是這個樣子。我想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光景,只是我難以承認,但我知道禰的恩典已經遮蓋了我的罪。多年前當我把生命交給禰的時候,你已經看到我心中對禰所懷的敵意,只是它現在才顯露出來。禰一直都看到我心中對禰所懷的敵意,只是我如今才察覺到。我的主,我的神,感謝禰,禰的恩典已經遮蓋了我的罪。感謝禰賜下恩典,我看到禰的恩典一天比一天豐盛,一天比一天更令我感動,因爲我更清楚地看到禰的恩典。」
如果你擁有從神而來的平安,你就不再害怕失敗。你不再害怕失敗,因爲你擁有了平安。你看,誰在乎奴僕的稱讚呢?對你來說,甚麼纔是最重要——是奴僕的稱讚,還是天上君王的讚賞呢?一個擁有真平安的基督徒會這樣思想,他說:「是的,我失敗了,我在這方面失敗了,在那方面也失敗了。然而,我在那場真正的戰事中得勝了,我得以與神相和。」基督徒也會這樣說:「是的,我在人生的各樣爭戰中得勝了,我在這方面很成功,在那方面也很成功。可是,如果我仍然與神爭戰,那麼其他勝仗又有甚麼價值,誰在乎呢?基督徒說:「我擁有真正的平安,這份平安遮蓋了一切的困難,就好像陽光普照,光芒萬丈,太陽的光輝如此耀眼,即使天上掛滿了星星,你也看不見。你擁有這份平安嗎?
現在,我們來看看甚麼是「使人和睦」。「使人和睦」的意思很簡單。有些人認爲「使人和睦的人」就是那些不喜歡興風作浪的人。對嗎?你見過這樣的人嗎?無論發生甚麼事,他們都會說:「算了吧,不要小題大做!是的,那個人做錯了,但不要小題大做。不要挑起事端,引起爭吵。」但這並不是我們這裏所說的「使人和睦」,因爲「使人和睦的人」就像耶穌基督一樣。「使人和睦的人」就像神的兒女。對嗎?耶穌基督如何使人和睦呢?是透過不掀起任何風浪嗎?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祂當面對抗人,並且堅決不移的爲世人死,藉此使人與神相和。真正的和平總會掀起風浪。總是如此。
你必須承認自己與神爲敵,這是得以與神相和的唯一方法。然而,這樣的承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們都不願意這樣做。「使人和睦」到底是甚麼意思呢?「使人和睦」就是宣告那好消息。「使人和睦」就是讓每一個人都知道神願意與人相和。「使人和睦」就是告訴人們:「你與神爭戰,你必須與神相和。」我們稱之爲傳福音。
你必須謹記一點:有時候,「使人和睦」的行動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你可以與人交談,告訴他們從前如何與神爭戰,神又如何與他們相和。但有時候,「使人和睦」的行動也可以是聆聽、激勵別人、深入瞭解別人,並親切溫柔地待人。你必須謹記最重要的一點是,使人和睦的人現在對身邊的人抱着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你不再自我中心,當你進入一段關係,你不再問:「我喜歡這個人嗎?這個人喜歡我嗎?這個人怎樣看我呢?我願意花時間在這個人身上嗎?這個人值得我付出嗎?這個人的身分地位與我相配嗎?」這都是舊的思維方式,不是嗎?從前你是這樣思想的,因爲那時你只能夠靠自己的行爲表現來得着自我價值和身分。
然而,現在你已經與神相和,你成爲了使人和睦的人。這表示當你看着一個人,你不會再問:「我喜歡這個人嗎?這個人怎樣看我呢?」相反,你會問:「神要在這個人身上成就甚麼工作呢?我怎麼能夠在旁協助呢?神要與這個人相和嗎?我可以如何推動這工作呢?」你看到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方向嗎?你看到這如何帶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目標嗎?這就是「使人和睦」。如果你致力於「使人和睦」,這意味着你會經常爲一些人懇切禱告,你會與他們接觸,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你會問:「神要在這個人的生命中成就甚麼工作?我到底可以如何推動這工作呢?
現在,我們來看最後一點。爲甚麼使人和睦的人總是難免受逼迫呢?我剛纔說過,生命中擁有這份真平安的兩個標記;首先,你會發現敬拜是一個慶典;其次,你不再害怕失敗。然而,還有第三個標記,就是受逼迫。這個福至關重要。你必須謹記,「八福」中所說的每一個福,對每一個基督徒來說都是千真萬確的。這裏並不是說有些基督徒是哀慟的人,別的基督徒卻不是;或有些基督徒是虛心的人,別的基督徒卻不是;或有些基督徒是憐恤人的人,別的基督徒卻不是。因此,你不可以說有些基督徒會受逼迫,有些基督徒卻不會受逼迫。提摩太後書3章12節告訴我們:「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測試,卻發人深省。請注意,聖經並不是說每一個受逼迫的人都必定是敬虔的人。你受逼迫,可能是因爲你爲人可惡。你受逼迫,可能是因爲你太狂熱。你受逼迫,可能是因爲你令人討厭。很多人因爲自己太狂熱或令人討厭而受逼迫,但他們恰巧是基督徒,便以爲自己是爲義受逼迫。
請注意!你也必須謹記,使徒行傳第2章告訴我們,那些早期教會的信徒,都深得眾民的喜愛。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榜樣。這就是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典範:當你的生命越發彰顯神的榮耀,你的生命將會吸引更多人,同時也會排斥更多人。如果人們對你沒有這兩種反應,這表示你的生命沒有彰顯基督的榮耀。如果人們沒有因爲你那份與衆不同的愛人而被你吸引,或者沒有因爲你的聖潔而不想接近你,那麼你的生命並沒有彰顯神的榮耀!如果你時刻都受逼迫,你可能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可是,如果你從未受逼迫,你可能是一個懦夫。我再說一遍,如果你時刻都受逼迫,你可能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因爲耶穌也不是時刻都受逼迫。可是,如果你從未受逼迫,你可能是一個懦夫,因爲耶穌也曾受逼迫。
難道你沒有看到,基督徒只要過敬虔生活就會令人感到不悅。看看從事勞力工作的人。假設你從事勞力工作,你負責生產在線的一項工序,你工作認真,從不偷工減料,每天八小時勤奮工作,全力以赴。我認識一些基督徒,他們就是這樣努力工作,結果卻因此受逼迫,因爲其他人都說:「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你知道你的工作效率使我們其餘的人看起來表現很遜色嗎?」我認識一個基督徒,他是一名服務員,他決定將所收到的小費都向上級報告,結果他被同事攻擊。換句話說,一個勞動工人只是做好一天的工作,便會遭受逼迫。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管理階層,你的上司可能會對你說:「我要你爲公司賣命。我不管你家人有甚麼需要,一切我都不管,我們只想你爲公司賣命。」這個從事管理工作的基督徒說:「我無法這樣做。」一個基督徒不可過度工作,也不可馬馬虎虎地工作。基督徒有自己的生活優先次序。你必須承受這些逼迫。如果你爲基督的緣故,開口表明立場,有時候你就要承受這些逼迫。至少人們會盯着你,甚至鄙視你。很多時候,這都是難以承受的。
你怎知道自己是使人和睦的人呢?你有時候會受逼迫,這樣你就知道了。這聽起來很悲傷,但是我們就這樣結束這信息嗎?不是,「八福」以喜樂的信息作結束,經文說:「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經文的意思是:「要歡喜快樂!」經文不是說:「如果你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你就必須默默忍受,要預期生活將會很艱苦,但是你得逆來順受,基督徒就是這樣的人,基督徒生活就是這樣子了。你要堅定不移,咬緊牙撐下去。」聖經告訴我們:「即使受虧損,你也可以歡喜快樂。」
讓我以鍾馬田(Martin Lloyd Jones)的故事來結束今天的信息。已故的鐘馬田(Martin Lloyd Jones)是二十世紀早期英國著名牧者。他極有講道恩賜,在蒙召全職服事之前,他是一位醫生。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醫生。後來,他走上全職服事之路,他當牧者時的工資比以前少了百分之九十,這一點很多人都感到好奇。他的工資比以前少了百分之九十!其次,上流社會的人立即疏遠他,他們說:「我們這裏又多了一個宗教狂熱分子。」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他正遭受逼迫。
幾年後,有一個記者來找鍾馬田,問他說:「你認爲全職服事神值得嗎?你得到了一些東西,也失去了一些東西,總的來說,你認爲這麼做值得嗎?」你有得亦有失,當你衡量過後,你怎麼看呢?」鍾馬田看着那個記者,說:「讓我坦白告訴你,我並沒有放棄甚麼,卻得到了一切。」鍾馬田的意思是:「年青人,你根本一點也不明白基督信仰。你抱着這樣的看法:『你從基督信仰得到一點平安和美好的感覺,同時你也失去了一些金錢和社會地位。在某種程度上,你所得到的平安和內心的安寧,是否足以彌補你所失去的金錢和地位呢?人們認爲你是一個宗教狂熱份子,你所得到的一切是否足以彌補這一點呢?你怎樣得出這個決定呢?』」
鍾馬田對記者說:「你一點也不明白基督信仰。我失去了一些東西,但從前我就是靠着這些東西來得平安,你明白嗎?那些東西成爲了我的平安。我靠着自己的表現而得着平安。現在,我卻靠着基督而得着平安,基督就是我的平安。把這些東西與我在基督裏所得到的一切相比,甚至爲此掙扎,就好像一個人說:『我的銀行戶口裏有一百萬元存款,但是我真的不想花一元車費去銀行提款。』你可以想象嗎?你只需花一元車費,就可以去提取一百萬元,你還要掙扎嗎?」鍾馬田對記者說:「你問我:『這樣做值得嗎?』你怎會問我這樣的一個問題呢?實在無法想象!我沒有放棄甚麼,卻得到了一切。」因此,鍾馬田可以歡喜快樂!
親愛的聽眾朋友,也許你們當中有些人以爲把生命交給基督,會換來別人的嘲笑。把生命交給基督,也許意味着你要做一些你現在不願意作的事,你可能會問:「這是否值得呢?」這樣問實在愚不可及,就好像那個不願花一元車費去銀行提取鉅款的人一樣,他問:「花一元車費值得嗎?」你根本沒有放棄甚麼,相比之下,你卻得到了一切。你擁有從神而來的平安嗎?
親愛的聽眾朋友,如果你盼望得到這份平安,如果你心裏這麼說:「我已經準備好了,我要承認自己與神爭戰,我要藉着耶穌基督與神相和。」如果你願意,現在就可以來到神面前與祂相和。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差派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爲我們受死,擔當我們的罪,使我們得以與禰和好。主啊,我要向禰承認自己一直與神爭戰,與神爲敵,求禰幫助我,除去那份敵意,與禰相和。禱告奉耶穌的名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