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系列 三、在基督裏的新生命(1)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繼續講述「八福」系列,我們會探討「在基督裏的新生命」這個題目的上半部分。

我來讀出今天的經文,馬太福音五章1至10節。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1.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

  2.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得安慰。

  3.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承受地土。

  4.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得飽足。

  5.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蒙憐恤。

  6.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得見神。

  7.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稱爲神的兒子。

  8. 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

這是神的話語。

在這幾個節目中,我們一直討論「八福」。我們說,有許多人認爲「八福」是描述八種或九種不同種類的人,例如虛心的人、哀慟的人、溫柔的人等等。但是我們看到,因爲這段經文的開首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而這段經文的結尾也說:「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爲天國是他們的。」我們知道這裏所說的,其實不是八種不同種類的人,而是一種人。

我們在過去幾個節目中都提到這一點,但我們必須謹記,因爲這段經文所描述的每一個人,顯然都會進入天國。這段經文一開始就提到「天國是他們的」。接着,經文談到「必得安慰」,談到「必得見神」,也談到「必承受地土」。耶穌談到我們可以進入神的家,祂說:「必稱爲神的兒子」。耶穌談到「必蒙憐恤」。祂也談到靈魂深處得着滿足,祂說:「必得飽足。」耶穌並不是談論不同的祝福,祂說的是所有的祝福,祂說的是進入天國所帶來美麗的每一面。事實上,所有這些祝福本質上都是同樣的,它們是進入天國的人所擁有的各樣豐富。

因此,這裏所說的不是八種不同種類的人,而是同一類人的八種特質;那是重生得救、得以進入天國的人。在約翰福音第三章,耶穌說:「你必須重生,纔可進入神的國。」重生本身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進入天國的途徑。我們在天國裏將會擁有耶穌所說的一切──必承受地土、必得安慰、必稱爲神的兒子、必得見神,等等。經文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得見神。」我們看「八福」,就好像欣賞著名音樂家巴赫(Bach)的變奏曲,就是根據同一個主題不停變化,而演奏出一系列豐富的樂章。那個主題就是神的國。

「八福」的次序非常重要。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一直在討論「八福」,今天我們應該一起來總結一下之前所討論的重點,因爲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討論,我們很容易失去方向,看不清當中的重點。首先,頭四個福告訴你如何成爲一個基督徒。頭四個福告訴你如何可以肯定自己能進入神的國。然後,最後四個福告訴我們在基督裏的新生命。這個時候,我們要看看整段經文的重點。

我們花一點時間來看看。要進入神的國,首先你必須是虛心的人,也就是心靈貧窮的人。心靈貧窮是願意承認:「我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也無法拯救自己。我需要幫助,我沒有能力處理我自己的問題。」

首先,進入天國第一個不可或缺的要求就是:你不可抱着自助的心態來到基督面前,彷佛參加一個教人如何自助的修身課程。

其次,你必須是在靈裏哀慟的人。如果你在靈裏貧窮,你也會有在靈裏哀慟。我們說過,哀慟意味着我們超越了第一個福,不單承認自己的問題,而且認清問題的本質,明白那不僅是哲學、社會或心理問題,而是靈性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是罪。除非你願意承認自己的種種問題,例如神經衰弱、缺乏自信、苦毒、怨恨、神經過敏等等的問題,歸根究柢是因爲罪;除非你願意承認併爲罪哀慟,否則你無法進入神的國。

這裏的意思是:你可能沒有我們稱爲罪的外在行爲,你一生中可能沒有犯很多罪,你可能沒有做出一般人視爲罪的行爲,如欺騙、暴力或污穢的事。雖然你一生中可能沒有犯這些罪,但罪的本質其實是宣稱自己要掌管自己的生命,宣稱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坊間有不少教人尋找自我的書籍,其背後都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就是我是屬於我自己的。雖然我不是由自己創造而來,但我是屬於我自己的。我有權掌管自己的生命。我可以自己決定一切,也有權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換句話說,我就是我自己的神,我的生命以自己爲中心。這就是罪了。你可以在外在行爲上犯很多罪,但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罪。除非你爲罪哀慟,否則你無法進入神的國。

我們來看第三點。首先,「心靈貧窮」就是看到自己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其次,「哀慟」意味着你願意承認自己的問題是罪。第三,要成爲溫柔的人。當我們說「溫柔的人有福了」,這意味着我們歸向神,在祂面前謙卑下來,說:「我放手了,我把生命交給禰。」這是降服。你說:「我不僅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也要歸向禰,向禰降服。主啊,求禰掌管我的生命。」我們必須降服。

最後,我們來到第四個福——「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讓我給大家舉例說明,藉此總結我們在上兩個節目所討論的重點。「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你看,一方面,你說:「我生命有極大的需要,我需要神在我生命中。我是個罪人,我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這麼說是一回事。但另一方面,我們要轉過來看看,我們也需要一個記錄,這個記錄能夠爲我們打開大門,使我們進到神面前,與神同在。我們自己無法建立這個記錄。

那是甚麼記錄呢?試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個籃球員,你擁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記錄,你拿了無數獎項,多次贏得大賽冠軍,你擁有一個輝煌的記錄,然後你三十七歲就退休了!那些記錄給你大開方便之門。事實上,那些記錄一直讓你獲得很多機會,但從你退休的那一刻開始,那些記錄更爲你打開各式各樣的大門。因着那些記錄,你得到無限商業機會,這是大多數人無法得到的。在社交或找結婚對象方面,那些記錄也爲你打開大門,使你獲得很多機會。這一切都是由於你的記錄。

假如你是一個軍人,你凱旋歸來,你擁有輝煌的記錄,你獲得國家榮譽勳章,以及無數各式各樣的勳章。那些記錄給你大開方便之門,無論在商業上,社交上或找婚姻對象方面,你都獲得很多機會。

假如你在最有名的大學研究院就讀,你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拿了最高榮譽學位,而且得到教授們的高度表揚和推薦。這些記錄爲你打開了大門,帶來各種各樣的機會。

怎麼樣的記錄能爲你打開通往神那裏的門呢?打開通往神那裏的門又是甚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這是甚麼意思。我們怎麼肯定自己可以進到神面前,感受祂的愛,與祂相交,知道祂的大能已進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夠做我們從前無法做到的事情呢?以致我們知道祂應允我們的禱告,以致我們知道不管我們的生命何等糟糕,祂也會引導我們?祂常常引導我們。我們怎知道我們可以隨時進到神面前呢?怎麼樣的記錄才能打開通往神那裏的門呢?

我們都知道答案,那就是一個完美的記錄,一個完美的生命。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知道自己應該要完美。那些最深刻體會這一點的人會去找心理醫生,試圖擺脫這種想法。心理醫生理會告訴你,你覺得自己應該要完美,是非常不健康的想法。他們盡力幫你擺脫這種想法,但問題是,你知道你永遠都做不到。那些誠實面對這個問題的人,儘管沒有跑去找心理醫生,卻用盡一切方法去抑壓自己的良心,或使它變得麻木。然而,我們在內心深處都知道怎麼樣的記錄纔可以打開通往神那裏的門。只有一種記錄,就完美的生命。

沒有任何人擁有這種記錄。很多時候,人們明白了頭三個福,然後立刻轉身走一條錯的路,以致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我來解釋原因何在:你可以感到自己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你可以認清自己的問題是因爲自己的過犯、罪惡、驕傲和自我中心,你甚至可以對主說:「主啊,我需要你進入我的生命。」然後,你卻竭盡所能去做一切事情,你到教會聚會,或者你開始閱讀屬靈書籍,你試圖潔淨自己的生命。你竭盡所能,希望得到那個記錄,可以打開通往神那裏的門。這樣,你不是被罪疚感壓得粉碎,就是因忙碌的宗教活動而筋疲力盡,或者到最後你會選擇放棄。

你左顧右盼,感到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因爲經文說第四個福是:「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所指的是別人的義,不是你自己的義。他們渴慕那義,因爲他們知道那不是出於自己的。他們知道自己本身根本沒有義。他們說:「我需要一個記錄,那是一個從別人而來的完美記錄。我們在耶穌身上找到了這個完美的記錄。當你接受祂作爲你是救主,祂的完美記錄、祂的死、祂的生命,都歸你所有。

除了耶穌基督以外,我認爲聖經中說明飢渴慕義的最佳例子,可以在舊約創世記找到。創世記用了很多章經文來敘述一個故事。那個故事講述十二個兄弟,其中一個兄弟名叫約瑟。由於種種原因,父親偏愛約瑟,所以眾兄弟都恨約瑟。你們當中有些人很熟悉這個故事,也許有些人不太熟悉。約瑟的兄弟打他,把他丟在一個坑裏,最後把他賣給人作奴隸。這樣做根本與把他殺掉沒有分別。他們實際上沒有殺他,只是把他賣到埃及作奴隸,但他們的意思是:「我們不會再見到他,他會死在路上或死在監牢裏,我們從此就可以擺脫他了。」

可是,約瑟到了埃及,雖然他曾經作奴僕,後來又下在監裏,但最後因着神的幫助,以及他的敬虔,他得了高位,成爲埃及最有權勢的人,地位僅次於法老。

後來約瑟的兄弟也下到埃及,要從他那裏買糧食。聖經記載約瑟和兄弟相認的一刻,場面十分感人。經文說:「約瑟在左右站着的人面前情不自禁,吩咐一聲說:人都要離開我出去!約瑟和弟兄相認的時候並沒有一人站在他面前。他就放聲大哭,埃及人和法老家中的人都聽見了。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嗎﹖他弟兄不能回答,因爲在他面前都驚惶。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爲把我賣到這裏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爲要保全生命。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爲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約瑟對兄弟說:「你們要趕緊上到我父親那裏。對他說:你兒子約瑟這樣說:神使我作全埃及的主,請你下到我這裏來,不要耽延。」

當然,約瑟的兄弟在約瑟面前都戰戰兢兢。兄弟們本想殺死約瑟,現在約瑟彷佛死而復生,他們站在約瑟面前,心裏充滿內疚和恐懼,等候約瑟的忿怒臨到他們。可是,約瑟卻伏在兄弟的頸項上哭,他們感受到他的熱淚。約瑟說:「我愛你們。是的,你們想要殺我,但這一切都是爲要讓我救你們,現在我成爲了全埃及的主,我可以進到法老面前,你們可以來與我同住,因着我的記錄,你們可以跟我一樣過着君王的生活。」於是他們便歡歡喜喜的回去。

你知道進入神的國是甚麼意思嗎?你知道飢渴慕義是甚麼意思嗎?就是站在耶穌基督面前。首先,你知道耶穌是我們的兄弟。其次,你知道自己一直以來都悖逆神,努力要過獨立自主的生活,作自己的主人,並且要擺脫神的手,去過一些自以爲自由自在的生活。耶穌基督因爲你的罪而受死。你的罪使耶穌基督死受,現在祂藉着福音來到你面前,只要你有一點明白,都會低下頭來。我們都是這樣,心裏充滿恐懼和罪疚,等候祂的劍臨到我們身上。相反,我們卻感受到祂的熱淚。耶穌說:「是的,你們殺了我,但如此一來我便可以拯救你們。因着我的記錄,你們可以進到我的國裏,住在這裏,跟我一樣過着君王的生活。」

飢渴慕義就是在神面前屈膝,說:「主啊,我不知道爲甚麼我感覺不到禰的劍臨到我身上。我感覺不到冷冷的劍在我頸項上,反而感覺到禰的親吻。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我明白了,因爲禰所成就的一切,並不是因爲我的行爲,使我可以得着禰的記錄,使我可以按着禰的記錄去生活。天父啊,求禰因着耶穌的緣故而拯救我。我不再嘗試去賺取自己的記錄,也不再嘗試潔淨自己的生命。我不再嘗試去賺取那記錄,讓自己可以進到神面前。我要接受耶穌基督爲救主。飢渴慕義的意思就是:來到神面前對祂說:「禰是我的主,我是屬禰的。」不是說:「我已經盡力而爲,我過着良善的生活,我甚至過着艱苦的生活。」而是到神面前,對祂說:「禰是我的主,我是屬禰的。」你也許明白了頭三個福,但你還沒有領悟第四個福,那麼你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你必須說:「我一文不值,我欠了禰一切。我毫無價值,耶穌基督纔是我一切所有。難道你不明白你不需要任何東西?你必須飢渴慕義。你已經來到神面前嗎?你看,今天你也可以來到神面前。

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因爲我們已經來到八福的一半,所以我們必須概述一下頭四個福。我們好像登上了山頂一樣。我們一直在看八福的經文,現在我們到達了山頂,必須坐下來休息一會,稍爲放慢腳步,然後向後看,看看我們的起點。

現在,讓我們向前看,看看我們將要去的地方。我們的生命要改變過來。「憐恤人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爲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如果你已經藉着頭四個福進入了神的國,接下來的四個福將會告訴我們,在這個截然不同的國度裏,我們擁有怎樣的生命。

我很喜歡看完一本書之後,分別在幾次信息中引述書中不同的例證,這讓我感到那本書物有所值。我最近一直在看美國著名基督徒作家貝碧琦(Becky Pippert)的著作《給盼望一個理由》(Hope Has Its Reasons)。在上個節目,我已經引用了書中的一個例子。在本節目,我會引用另一個很好的例子。貝碧琦在美國哈佛大學修讀了心理學研究生課程。她在聽一位非常優秀的教授講學,教導學生如何使用心理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法,去幫助一個人瞭解自己內心的憎恨。他們透過一個案例,去學習如何使用心理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法,去幫助一個人看到自己對母親懷着多少憎恨,讓他看到內心的憎恨如何控制他的生命,甚至摧毀他的生命,以及他如何否認自己內心的憎恨。

課堂結束時,貝碧琦舉手發問。她說:「這是很精彩的一課!好吧,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那個人對你說:『感謝你給我分析這一切,但我怎麼可以原諒我母親呢?』你會怎樣回答?」貝碧琦看着這位優秀的教授,他回答說:「我想心理治療師只可以對那個人說:『祝你好運』。」突然間,教室裏的所有學生都開始議論紛紛,有學生說:「等一等,我們在這裏學習,都是爲了成爲一個心理治療師。」他們都舉手發表意見,有學生說:「我認爲心理輔導是爲了幫助人。我認爲心理輔導是爲了讓人們有能力去改變。」學生繼續窮追不捨,於是教授回答說:「你看,要理解到底是甚麼摧毀了我們的生命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事;要理解到底是甚麼傷害了我們已經很困難,要理解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家庭生活和背景也相當困難,所以不要再把你對饒恕的過分關注強加在受輔導者身上了。這只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

這時候,貝碧琦也舉手要提出她的意見,她說:「等一等,我想指出兩點。第一,我不知道如何從心理學角度來表達這個觀點,但是如果這些治療法只是讓受輔導者明白自己的感受,卻沒有教導他們如何處理那些情緒,這對他們有甚麼益處呢?如果那些感受只會催毀他們,那麼,幫助他們明白自己的感受,又有甚麼用處呢?第二,我想讓你知道,我其實沒有選修這一科,我只是旁聽生。最後,那位教授對貝碧琦說,同時也對着所有學生說:「我明白你們的憂慮,但是如果你們想知道如何改變人心,那麼你們找錯學系了。」

我希望這個例子不會讓你們一些人感到失望。然而,進入天國的人內心必須改變。請不要忘記,心理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法並沒有甚麼不妥,我覺得這個治療法聽起來很不錯。我也看過一些相關的數據。可是這位教授也坦白地說出這種治療法的用處和限制。它可以幫助你明白問題所在,但僅此而已。然而,聖經告訴我們,當你進入天國,當你在基督王權的統治下,祂大能的手能夠醫治你生命的各方面。基督纔是唯一真正的君王。如果你在這位真正的君王統治下,你就得着豐盛的生命,就如園子在真正的園丁的栽培下百花綻放一樣,又如球隊在真正的教練的指導下所向披靡一樣,你生命的各方面都會綻放光芒。如果你在這位真正的君王統治下,你也可以發出這光芒。

最後四個福告訴我們,第一,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會改變過來,因爲你成爲了憐恤人的人。第二,你的心靈也會改變過來;不但你的人際關係會改變過來,而且你的心靈也會改變過來,因爲你成爲了清心的人。第三,不但你的人際關係和心靈會改變過來,而且你整個人生方向都會改變過來。因爲現在你人生有了使命,就是成爲使人和睦的人。因爲你有了使命,這使命堅不可摧,你也變得堅如盤石,逼迫不會打倒你,只會讓你成爲一個更好的人。

這就是最後四個福要教導我們的道理。我們將會在接下來的節目詳細討論。今天我們會略略討論第一點,就是「憐恤」。經文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讓我們來窺探一下,在這個你們已經進入或者將會進入的新國度裏,生命是充滿何等的榮耀。你若願意,今天你也可以進去這國度。經文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蒙憐恤。」這節經文教導我們,憐恤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我們的人際關係都改變過來,因爲我們與耶穌基督建立了關係,而這種關係是以憐恤爲基礎的。

我來解釋一下憐恤在聖經中的意思。「憐恤」這個詞與恩典有所分別。事實上,沒有憐恤也可以有恩典,但是沒有恩典就沒有憐恤。「恩典」一詞的意思是向一個不配的人伸出援手。恩典就是不配得的幫助。但是「憐恤」一詞的意義較深遠和豐富。「憐恤」一詞的意思是,看見別人受苦而感同身受。它的意思是因看見別人的痛苦而被觸動,設身處地去體會別人的痛苦,受感動而盡力幫助他減輕痛苦。

你明白怎樣可以沒有憐恤也有恩典嗎?事實上,你可以幫助一個不配得恩典的人,卻一點也不去體會他的境況。然而,沒有恩典就沒有憐恤了。憐恤是看見別人受傷害就動了慈心,即使你要付上沉重的代價,也會盡力去減輕那人所受的傷害。在聖經中有兩個描述人憐恤之心的例子,這兩個例子比喻神的憐恤。

饒恕是其中一種表達憐恤的方式。馬太福音十八章裏有一個比喻,提到一個王免了他僕人一千萬銀子的債。王對僕人說,你應當憐恤他人,像我憐恤你一樣。那個王就是耶穌,祂知道饒恕就是憐恤。有人會問:「爲何饒恕就是憐恤呢?當你饒恕得罪你的人,爲甚麼這就是憐恤呢?我想你是說憐恤是要付上代價的。」答案就是,饒恕總是要有人付上代價的。你察覺到嗎?事實上,你無法除去一筆債項,你只可以自己承擔這筆債項。如果有人弄破了你的桌子,你說:「沒關係,我原諒你。」這表示那損失就消失得無形無蹤嗎?不是!如果你不原諒那個人,如果你不免去他的債,那人就要承擔購買一座新桌子的代價;不然,你就要自己承擔購買一座新桌子的代價。不是那個人付上代價,就是你自己付上代價,但是那債不會消失得無形無蹤,總要有人付上代價。當你原諒人的時候,就表示你自己承擔那代價。

饒恕是第一種表示憐恤的方式。基督徒滿有憐恤,這表示無論發生了甚麼事情,他們都願意饒恕每一個人。在馬可福音第十一章,耶穌說:「你們站着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耶穌並不是說:「你要等到他們向你卑躬屈膝、俯首帖耳,才饒恕他們。」耶穌說:「你們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因爲基督徒是最能憐恤人的人。

除了饒恕,另一種表示憐恤的方式是慷慨施與。福音書中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說明憐恤的最佳例子。耶穌基督說,有一個人在路上落在強盜手中,被他們打個半死,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看見他的苦況,就給他極大的幫助。撒瑪利亞人不惜爲那人冒生命危險,帶他到店裏去,讓他在那裏好好療傷。他拿出銀子交給店主,請店主照顧他,又承諾會支付醫療以及一切費用。

你知道真正擔當別人的擔子,到底是甚麼意思嗎?除非那擔子的一部分落在你身上,否則你無法擔當別人的擔子。如果有人挑着一根一百斤重的木棍走路,你怎樣幫助他擔當那擔子呢?你得與他一同挑着那木棍,於是二十斤的重量落在你的肩頭上,八十斤的重量落在他的肩頭上,或者你們各負五十斤的重量。若那擔子的一部分沒有落在你身上,就算不上擔當別人的擔子了。當人們說:「我無法幫助你,我無法施與」,意思是說:我無法承受你擔子的一部分落在我身上。因爲如果我施與給你,這意味着我生命中有些事情就無法做到了。如果我施與給你,我今晚就不能上館子吃飯了。你看,你的擔子和需要就落在我身上了,或者至少有一部分會落在我身上。一個憐恤人的人會說:「沒關係,我來擔當這擔子。我是爲此而來的。」憐恤人的人願意饒恕。無論要付上甚麼代價,憐恤人的人也願意免去別人的債。無論要付上甚麼代價,憐恤人的人也願意補足別人的缺乏。

試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羣體,當中一半人都願意饒恕每一個人,不會以惡報惡,以以辱罵還辱罵,只會以善報惡。他們也願意支持別人,並且補足他們的缺乏;無論是社會上、心理上、屬靈上或經濟上的缺乏,他們都願意竭盡所能去補足別人缺乏,減輕別人的重擔。如果我們是這樣的一個羣體,會怎麼樣呢?你知道我們是甚麼嗎?我們就是教會,因爲教會正是這樣的羣體。

有人會說:「好吧,這是很好的道理,但是你讓我感到很內疚。我從哪裏得着能力去行出來呢?」答案就是,你必須經歷了頭四個福,才能進入第五個福。如果你斷章取義,只說:「好的,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必蒙憐恤。」卻完全脫離了上下文,你知道這節經文看起來是甚麼意思嗎?看起來好像是說:「我要憐恤人,唯有活出這樣的生命,神纔會憐恤我。但是我做不到。」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你必須經歷了頭四個福,才能進入第五個福。

如果你是心靈貧窮的人,如果你明白耶穌基督已經爲你而死,如果你是飢渴慕義的人,那麼,請你想一想,你之所以能夠成爲一個憐恤人的人,完全是因爲你不斷體會到,神對你的憐恤是需要祂付上沉重的代價的。

我來告訴你們如何做到這一點。讓我給你們一個練習。請不要忘記,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爲你受苦。你知道嗎?人們總是以爲寬恕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請不要這麼想!請不要這麼想!讓我存着敬畏的心說以下這句話:對全能的神來說,祂所面對唯一的難題,是使我們得赦免。神想要有光,祂只要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想要看到地,祂只要說「要有地」,就有了地。神想要看到人,便創造了人。可是,若神想要我們得赦免,祂不能只是動一動指頭,簡單說一句「要有赦免」。相反,祂必須付上代價,差祂的兒子降世爲人,死在十字架上,擔當我們的懲罰。

你明白這是多麼困難的事嗎?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與父神斷絕了,祂擔當我們的懲罰,以致神可以把祂的義賜給我們。我來告訴你我的個人領受,當我難以憐恤人的時候,我會從三方面去思想,神的憐恤是需要祂付上沉重的代價。首先,我會從祂受苦的本質,去思想祂要付上的代價。當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神轉身離棄了祂。耶穌說:「我的神,我的神,爲甚麼離棄我?」這意味着父神轉身離棄了祂。

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假如有人在聚會後來到我面前,對我說:「我恨你。」我會垂頭喪氣,心中很不好受。假如我的兒子來到我面前,對我說:「我恨你。我再也不想見到你。」我感覺會更難堪。但是最難堪的,莫過於我妻子來到我面前,對我說:「我恨你。我再也不想見到你。」這真是糟透了。你明白嗎?當你與一個人的關係越親密、關係越美滿,當你愛得越深,假如你們的關係斷絕了,那種傷害會造成極大的破壞。然而,這也算不得甚麼。我與妻子認識了多年,我們的婚姻關係很美滿,但這算不得甚麼。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從亙古就已經在父的懷裏。但是在那一刻,神與耶穌的關係斷絕了。我們來想一想耶穌受苦的程度。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祂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這表明神的兒子正承受極大的壓力。當祂看到自己將要經歷的一切,內心痛苦不已,以致祂皮膚下的血管也破裂了,於是血從毛細血管流出來。耶穌只是看到那情景而已。神的兒子只是看到自己將要經歷的一切,便已經汗如血滴,更何況真正受苦的時候呢?

最後,我從耶穌甘願受苦的心,來思想神受苦要付上的代價。當我想到客西馬尼園的情景,當時那裏漆黑一片,門徒都睡着了,也沒有兵丁在那裏,我認爲耶穌基督知道那是最佳時機,可以逃之夭夭。有時候我告訴我的兒子,不要開着電視看過不停,或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如果我在家裏,我不會知道他們是否真心順從。但是當我不在那裏,他們仍然順從,我就知道他們是真心順從了。

那時候,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裏,祂知道將有極可怕的事情臨到祂身上,祂面對着世上最可怕的事情。當時周圍沒有人,門徒都睡着了。若神來到耶穌那裏,對祂說:「兒子,看看禰將要喝的杯,看看禰將要受的痛苦,預先嚐嘗它的滋味吧。禰看到那情景嗎?禰願意承受這一切嗎?」在那一刻,耶穌基督大可以說:「我爲甚麼要這樣做呢?我偉大無比,我比所有天使更偉大,我爲甚麼要爲這樣的人捨己呢?我爲這些人捨棄一切榮耀,爲了這些人而與神的愛隔絕,但他們總不會報答我;就是在這一刻,他們甚至不會爲了愛我而儆醒片時。他們從不願意每天花三十分鐘向我禱告,他們甚至不會給我這樣的愛,我爲甚麼要這樣爲他們捨己呢?」耶穌大可以這麼說,但是祂說:「父啊,我當然願意。爲了禰的緣故,我願意這樣做。爲了世人的緣故,我願意這樣做。儘管他們要殺我,但我知道這是爲了拯救他們。」耶穌基督是甘心樂意爲我們捨己。祂甘願爲你承受這樣的痛苦。

當你想到這一切,你知道這對你有甚麼影響呢?這會讓你成爲憐恤人的人。這會讓你成爲憐恤人的人。你無法成爲憐恤人的人,其中一個原因是你太專注於自己的問題。我會對自己說:「看看我那個極小的苦杯。啊!根本微不足道。看看耶穌基督爲我所受的苦杯,是何等的大。看看耶穌基督,祂是唯一不該受苦的人,卻爲我受盡痛苦。爲甚麼我這麼專注自己的問題呢?既然天地的主在這麼艱難的時刻也願意信靠天父,此刻我爲甚麼不能信靠天父呢?這樣我就能夠擺脫自憐。我無法成爲憐恤人的人,你無法成爲憐恤人的人,我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我們太專注於自己的問題。你不會再自憐——如果你體會神的憐恤,你便會成爲憐恤人的人。當你看見那些沒有愛心的人或者不可愛的人,你開始想遠離他們,你看看耶穌基督爲我們所做的一切,你會說:「我竟敢這樣做。即使我這樣不可愛,耶穌也願意爲我捨己。既是這樣,我爲甚麼無法爲那些人捨己呢?」

親愛的聽眾朋友,這正是你要尋求的人,這正是你要尋找的愛。沒有別的東西能使你真正滿足,不管是夫妻的愛、朋友的愛或事業成就,都無法使你滿足。當第一個亞當來到世上,神對他說:「你要順服,就必活着。」可是他沒有順服。第二個亞當──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神對祂說:「禰要順服,我會把禰摔得粉碎。」雖然是這樣,祂仍然願意順服,爲的是你和我。如果你明白這種憐恤,如果你細心體會這種憐恤,你會俯伏在地,對主說:「我要將一切所有交給禰。」當你起來的時候,你必會像祂。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讓我們明白,我們能夠成爲憐恤人的人,是因爲禰對我們的憐恤。禰付上了沉重的代價,差派禰的愛子耶穌基督降世,爲我們死在十字架上,還清我們的罪債,使我們在基督裏得着新生命。求禰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承認自己的罪,在禰面前謙卑下來,體會禰對我們的憐恤。禱告奉耶穌的名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