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 曠野開道路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四十1-8

1你們的神說:「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2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向它宣告,它的戰爭已結束,它的罪孽已赦免;它爲自己一切的罪,已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3有聲音呼喊着:「要在曠野爲耶和華預備道路,在沙漠爲我們的神修直大道。4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陡峭的要變爲平坦,崎嶇的必成爲平原。5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肉之軀的都一同看見,因爲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6有聲音說:「你喊叫吧!」我說:「我喊叫甚麼呢?」凡有血肉之軀的盡都如草,他的一切榮美像野地的花。7耶和華吹一口氣,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百姓誠然是草;8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我們神的話永遠立定。

經文一開始以「安慰」作開始,說明猶大人本來因爲罪的緣故所帶來的被虜命運已結束,經文說「它的戰爭已結束,它的罪孽已赦免;它爲自己一切的罪,已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指出神要化一切的刑罰爲安慰,鼓勵猶大人走上一條蒙福的大道,這本應是一種可喜的事。不過,經文卻說這條大道是一條在曠野、在沙漠中的大道。(賽四十3)曠野是一個遇見神的地方,以色列民在曠野經驗雲柱與火柱,以及嗎哪的供應,但曠野卻又同時是個危險四伏,非常困難的地方。原來,神爲猶大人開展的迴歸之路,是一條在曠野所預備的道路,這回的曠野是巴比倫與耶路撒冷之間的阿拉伯曠野,耶和華要把這次迴歸耶路撒冷的旅途看成爲「新出埃及」(the new Exodus),讓以色列民經驗一次他們祖先所經驗的神蹟。這樣,耶和華心目中的安慰,就是讓被虜的這一代經驗一次「出埃及」,讓他們離開巴比倫的安舒區,進入曠野的危險區,在此處纔是經驗神的領域。因此,安慰與曠野在人看來顯得格格不入,但卻在神看來是同義詞。

被虜的子民要憑信走上這路,他們只看見肉眼所能見的曠野,卻需要憑信看見那肉眼不能見的應許;困苦重重的下一步,似乎要成就蒙福道路的另一步;沒有曠野的這一步,便沒有重建耶路撒冷的再一步。生命似乎先要困苦,才能苦盡甘來,絕處逢生。在這猶豫不決的心情下,耶和華賜下祂的盼望:「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我們神的話永遠立定。」(賽四十8)當中的草比喻作百姓,花比喻作美容,這說明人的能力、血氣與美容都會過去的,如果被虜的百姓期望留在巴比倫,享受短短的人生,以及保持他們的美容,他們只會發現有一天這些生命與美容都會枯乾與雕殘,反之,若果他們憑信相信神的話,他們便藉此與神話語的永恆接軌(神的話永遠立定)。試想想,一個短暫的生命卻竟可與永恆接軌,這是何等的恩典。或許,當我們以永恆來看當前的困難,我們的心便能超越限制與曠野的陰霾,爲自己存留永恆的盼望。

思想:

我們以爲活在巴比倫的安舒區纔是智慧的選擇,總以爲走上曠野的道路是愚蠢與不切實際,但這繁華的巴比倫只會讓人沉淪。若非我們放下對它的留戀,憑信踏上朝聖的道路,我們還在把「出埃及」當成純粹理論的意念,而不是改變我們生命的激情。求主讓我們離開那似棺材般的安舒區,踏進經驗神的危險區,才能步上重建耶路撒冷的朝聖路,一步又一步,都是恩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