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與復興系列 十、伊甸園-神的城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救贖與復興」系列——「伊甸園-神的城」這個題目。

今次節目的經文是啟示錄第22章1至9節。

1 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

2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爲醫治萬民。

3 以後再沒有咒詛。在城裏有神和羔羊的寶座,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

4 也要見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

5 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爲主神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6 天使又對我說:「這些話是真實可信的。主就是眾先知被感之靈的神,差遣他的使者,將那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僕人。」

7 「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

8 這些事是我約翰所聽見、所看見的,我既聽見、看見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腳前俯伏要拜他。

9 他對我說:「千萬不可!我與你和你的弟兄眾先知,並那些守這書上言語的人,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

這是神的話語。

這次節目會總結這個系列。我們已用了很多節目探討聖經的故事,我們已探討過,聖經並非一系列獨立的故事,教導你如何生活,好使你能找到神。不是的,相反聖經是單一一個故事,記載神如何來到地上尋找你。

我們已經說過,故事的開始是創世記,我們看到人類有何問題。故事的中段便是羅馬書,我們看到神如何透過耶穌基督使萬有回覆正常。

接着的最後幾個節目便是啟示錄,到了今次節目,我們要看啟示錄的最後部分。這部分告訴我們,這些更新在末日如何出現。在聖經最後一卷書裏,在這最後一章,神讓我們看到未來的異象,看到神爲我們預備的未來是怎樣的景象。

讓我們爲此提出三個問題。神對未來的計劃是甚麼呢?神對未來的計劃如何實現?你如何肯定可以包括在神未世計劃內?今次的講道將環繞這三個信息:神對未來的計劃是甚麼呢?神對未來的計劃如何實現?你如何肯定可以包括在神未世計劃內?你會明白這三個信息。

第一個信息。神未來的計劃是甚麼呢?好的,在啟示錄第21和22章,我們看見一幅偉大的圖畫,描述神按照祂的心意更新重建的世界。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大功告成,神按照祂的心意使世界完美無缺,這個新天新地就是一個城市。這是一個城市,你們看到麼?

看看這段經文的第1節。經文提到這是一個城市,還有街道。你可知道經文所指的街道是怎樣的?這是一條林蔭大道,是主要的街道。這是一個城市。如果你想明白整本聖經的故事情節,事實上你會看到歷史始於伊甸園,卻在城市結束,神心意的世界是城市化的。

經文很有意思。請留意,這是一個園林城市。經文帶出了一些信息。我說這是一個園林城市,城市這個詞包含人煙稠密的意思,居住了許許多多的人。然而這城市到處是河流和泉源,綠樹成蔭。這些景象都十分重要,原因是這樣的。

多年前我有一位朋友讓我對城市多了一份認識,他的理論我至今仍印象深刻,還時常加以引用。你如果經常聽這節目,可能之前也聽過他這番理論。他是這麼說的:「城市裏人比植物多,鄉郊則是植物比人多。因爲神確是愛人比植物多,祂必然愛城市多於鄉郊。」我們都捧腹大笑,真的很有趣。我因此告訴你,我們痛痛快快地笑過後,離開時想到一個令人不太舒服的神學真理。

這個神學真理是關於美的定義。你如何理解美麗?你可看見,不論是我,或是你,我們都傾向這麼說:我要離開這個大城市,離開這個人煙稠密的城市,走到鄉郊看看美麗的風光。當我們想到美,不其然認爲就是花草樹木,水秀山色。然而花草樹木或水秀山色是否能跟神的形象相比?

人類以神的形象受造。人類的美麗和深度不是一棵樹可以相比。在城市裏,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要比鄉郊高很多。中國的沿海人口密度又要比內陸高,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則要數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地。

這些地區有更多神的形象,因此我不是在說笑的,你如何釐定美麗?因爲當神望向世界,祂必然會愛城市。你愛城市嗎?因爲這裏有更多神的形像所散發的美麗。這裏找到真正的美麗,比別處更美麗。然而新天新地裏的這個城市,不僅人口相當眾多,還包含自然景色的怡人,到處綠樹成蔭,奇妙的河水明亮如水晶,樹上的葉子比其他的都要美麗和芳香,我們從來沒見過,因爲這些葉不僅要醫治一些人,還要醫治萬民,它們要醫治各個社會。

你知道有些植物能製成草藥,怡人芳香,可起提神作用,但我們現在講論的是生命樹和生命的河,明亮如水晶。

因此這城市不僅人口超乎想象,就是自然美景也是難以置信的。當神按着心意成就時,這城市擁有人類城市的所有優點,卻沒有任何人類城市的缺點。在我們墮落的世界,城市有偉大的一面,也有可怕的一面,將來那可怕的一面將被抹去,留下偉大的一面。這樣神便使世界符合祂的心意了。這是個城市。

有人曾經對我說,這只不過是未來的一個表徵,不是麼?這只不過是一個表徵,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神在聖經裏任何涉及天堂或地獄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是象徵性的,因爲事實上根本無法描述當中的景象,這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和可以接受的程度。

然而在聖經裏,千萬不要認爲任何象徵性的說明只是比喻。神是父親,我們都在神的家裏,這是一個象徵性的記號,對麼?但這表徵同樣告訴我們家庭組織很重要,不是麼?它告訴我們家庭有些特質反映着神的本性,你和我都需要家庭,人類的家庭滋潤着我們,儘管因爲罪在作祟,使得許多家庭破碎,我們仍須努力堅立家庭。

好的,我們現在知道了神是城市的建造者,我們會住在神的城內。這是否只是個象徵性的記號?不是的!當中意味神愛城市。儘管城市因爲罪惡充斥而腐敗不堪,還是須要被堅立,假如城市壞得無藥可救,我們便無法從社會得着滋潤。

因此,正如我們要好好努力堅立家庭一樣,我們也要竭盡所能堅立城市。當以色列的子民被流放到巴比倫,他們討厭巴比倫城,但神對他們說話,意思大致是這樣:「你應該愛這城市,即使城內住滿邪惡的異教徒。在耶利米書第27章9節,神說:「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爲那城求平安,爲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爲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着得平安。」經文指的說是巴比倫城!巴比倫城!

當約拿不願爲尼尼微大城邪惡的異教徒做任何事時,面對着城中所有可怕的異教徒,約拿書第4章11節記載,神對約拿說:「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這是神對約拿說的話。如果你懂得珍愛生命,以神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你就會愛城市,也會明白愛城市極其重要,你要住在城市中間,爲城市服務,這些都十分重要。

你可能現在會問,當中的意思其實是甚麼。我們將會再花少許時間探討當中的信息,然而在啟示錄第21章和22章,經文指出有兩件事是我們可以做的。但我們先不會停在這裏。現在,先讓我們進入第二個信息繼續探討下去。

第一個信息是未來天國降臨神爲我們預備的是城市。我想講論的第二個信息,就是神如何成就這些事情?首先,這樣的未來包含甚麼,其次是如何實現這樣的未來。

第二個信息的問題,神如何成就這些事情?其實答案是分階段實現。原因在此。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祂在對門徒說話,意思是說:「你就是城市,你就是城市。」是以現在的時態形容。保羅在腓立比書第3章20節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是」同樣含有現在的意思。在這段經文,神大概意思是說:「將會有一城,你要成爲城中的公民。」經文指的是「未來」。那麼到底是指現在或是未來?現在我們到底身處那個城?答案是以上皆是,既是現在,又是未來。因爲當中部分含義是指信靠耶穌基督的人組成一座城,他們現已成爲這將臨之城的公民,現在擔當的角色某程度像這城的公民,然而惟有到終結的時候到來,否則無法完全實現。

現在你會問,這意思是甚麼?我們現在怎可能是被看待成一座?換句話說,我們住在城市,卻應表現得像生活在另一個國度的城市。各個城市的基督徒,都應該活得像居住在神的城市。我們是未來城市的預示。我們事實上是未來城市的公民,但生活在現時的城市內,應該是現時這個城市最好的公民。

你可能會問,怎樣能活在現時的城市,又活得像那未來城市的公民?讓我根據啟示錄第21章和22章給予你兩個提示。我們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抵擋屬世城市的壓迫;第二件要做的事,則是擦去屬世城市的眼淚。當我們抵擋屬世城市的疲乏和壓迫,擦去屬世城市的眼淚時,我們就是在現時所居住的城市裏,活得像未來城市的公民。

我的意思是這樣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抵擋屬世城市的疲乏和壓迫。請留意啟示錄第22章4節,經文說:「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意思是在神的城裏,所有公民的額上都會寫上神的名字。你有神的名字作爲身分證明,這表示如果你是神城市的公民,你會知道自己是誰。你屬於神的。你是君王的子民,你歸屬祂,屬於祂的,你知道祂深深愛你。你接受了祂,因此你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是誰。

現在,啟示錄第22章5節與創世記第11章直接構成對比。在創世記第11章裏,我們首次看見罪惡滔天的人類結集起來建立一個城市。創世記第11章記載,他們在巴別興建一座通天的塔。他們在嘗試興建一個名叫巴比倫的城。不論是巴比倫,抑或是巴別,意思都是人類的社會沒有神同在。在創世記第11章4節,經文告訴我們他們團結一致,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爲要傳揚我們的名。」

我現在要讓你看見屬血氣的城和神的城兩者的分別。所謂屬血氣的城相比起神的城,差別是十分巨大的。在神的城市,城內的公民知道自己是誰。他們知道自己屬於神,生活是爲了神,蒙神接納。他們知道神深深愛着他們,明白自己的價值很貴重。然而在屬血氣的城市,那些公民都是在爲自己而活,努力爲要建立自己的名聲,一心只是爲了出人頭地。

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終日營營役役,要不是依靠工作,就是依靠藝術,或是儀表等等來使自己感到自身的重要和價值。他們來到城市居住,爲的是出人頭地,讓人重視。他們要在城市打拼,建立事業,名成利就,要在這裏賺很多錢,發達致富。他們來到城市,組成五花八門的生活,成爲城市複雜構圖的一部分。他們來到城市,爲的是追尋自己的名聲,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結果疲於奔命,筋疲力竭。

那些來城市一心只爲爭名逐利的人,我想大多數人都是爲此纔來到城市,他們最終會筋疲力盡,飽受壓力的煎熬。因爲你爲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於是經營生意想名成利就,或者你一心只爲了得到別人的讚賞,於是努力創作藝術,要是這樣的話,你只會看到自己,無視了別人。這樣大家互相無視,最終淪爲互相踐踏彼此的價值,演變到後來,孤注一擲,發狂暴躁是常有的事。

假如你來城市一心只是爲要出人頭地,爭名逐利,那麼你的工作基本上會淪爲你的偶像,你會犧牲自己的家庭,放下誠實正直,甚至斷送自己的健康。在城市居住的基督徒要活得像在神的城市居住,首先得抵擋屬世城市的疲乏和壓迫。我們要防止沉溺工作,抵擋城市充斥的偶像,活出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

我想你知道,這正如兩個人在同一行業工作,其中一個知道他是活在基督裏,另一個則可悲地營營役役,疲於奔命地追求自我肯定和價值。他們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找到了戀愛對象,約會和結婚的經過也完全不同。他們工作的果效很不同,創作出來的藝術也很不同,生活各方面都南轅北轍。我們可以再引伸出去,想象完全不同的兩種企業、兩個城市、兩類社會、兩種立身處世的爲人之道。

活在基督裏的模式,總是泰然自若,平靜安穩,舒暢滿足。因此首先,當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便不會再在現時居住的城市爭名逐利,只爲自己的名聲疲於奔命,這樣我們便像活在截然不同的城市,我們是屬於耶穌基督的,只會尊崇祂的名。

我們要做的第二個行動,請看啟示錄第21章。我們在以前的節目已探討過。要知道,在第21章2節說:「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神的城市就是這個城市,兩者是相同的城市。第4節說:「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在這個將臨的城市,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一切的悲哀、一切的疼痛,再沒有死亡、悲哀、疾病、飢餓、孤單等等的痛苦,也不再有未認識神的空虛和不知生爲何物的苦澀。如果我們渴望成爲這個未來城市的公民,我們便須要走出去,進入人羣替鄰舍擦去眼淚。

看,每個人都馬不停蹄,疲於奔命地爭名逐利,建立自己的事業和名聲。基督徒須要不一樣的生活。他們要替別人擦去眼淚。如果我們爲別人擦去眼淚,他們會願意傾聽我們宣講的信息。

我近來聽過斯里蘭卡著名牧師費蘭度(Ajith Fernando)的講道,他說在2004年,斯里蘭卡有150間基督教教會被人攻擊或焚燒。在那年年底的南亞大海嘯侵來,當地死了許多人,無數人痛失家園,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斯里蘭卡的基督徒於是跑到沿岸,興起了龐大的救援工作。費蘭度分享說,他有一位同工朋友當時幫助一家人,那家人在前一年有份參與連串的襲擊行動,焚燒了多間教會。那人望着費蘭度的同工,詫異地說:「你知道去年我們襲擊你們,可是原來我們對你們有很多誤解。」

你看,他們因爲走出去爲城市擦去眼淚,城市的人於是開始聆聽他們宣告的信息。儘管神的城是在未來一步步實現,但從費蘭度的分享,我們看到爲別人擦去眼淚有多重要。

某程度說,我們現在可以成爲神的城,知道自己的身分價值,或多或少懂得自尊自重,對人則存有憐憫之心,積極爲別人擦去眼淚。然而事實相去甚遠。許許多多的人來到城市,爲的全是甚麼?他們都是爲了自己,爲的都是在城市建立事業,出人頭地。他們也許參與一些慈善工作,因爲這樣做合乎潮流。不過那些屬於將臨之城的公民,他們亦會是地上各城中最好的公民了。

如果你把盼望放在這個將臨的城,你可看到不同凡響之處麼?你是否看到在樂觀和悲觀之間取得了美妙的平衡?請你看看,如果你相信有一天神將會醫治這個物質的世界,擦去當中所有的悲哀,抹去所有的不公義,除去所有的死亡,你便能在樂觀和悲觀之間取得平衡。在樂觀和悲觀之間取得平衡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方面當你相信神的城將要降臨,你會比任何人都要樂觀;但與此同時,你會明白地上的一切縱然美好也有限制,唯有神的城降臨後纔會變得完美。

請你看看,不相信神的城會降臨的人,他們要不是過分樂觀,就是過分悲觀。他們要不是把所有的希望寄予政治運動,說:「我要贏得人們支持,這便能控制大局。」這樣是沒有果效的。「這一屆政府做得比上一屆出色。」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我只能告訴你一件事,沒有任何一股政治勢力,也沒有任何科學科技能真的令世界美得超乎想象,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爲世界帶來如此美好的圖畫。換句話說,基督信仰某程度說,決不會比其他人過於悲觀,但同時也不會比別人更加樂觀。

事實上,有人這麼形容這幅圖畫:這是好些年前發生的真實故事,有兩個很出名的男士,一個是美國著名影星克里斯多福‧利瓦伊(Christopher Reeve),另一個則是查爾斯‧哥哈曼(Charles Crockhamer),他們都同樣坐着輪椅。在1999年,他們在文章上有很著名的辯論,克里斯多福‧利瓦伊表明若不相信有一天能夠再次站起來走路,他根本無法繼續生活下去。

查爾斯‧哥哈曼說:「如果你把所有希望都寄予雙腿某一天能走路,那麼你一生都會鬱鬱不樂,走不出困局。」克里斯多福‧利瓦伊於是迴應說:「你的致命點是太悲觀了,你應該要有希望才行。」查爾斯‧哥哈曼說:「你太理想主義了,你需要看見現實的真面目。」

可是如果你帶給他們福音,情況又會如何呢?福音比最悲觀的人更悲觀,但比起最樂觀的人又更要樂觀,因爲假如你說,噢,我的身體殘廢了,永遠無法再走路。要是這樣,福音會臨到你,告訴你更壞的消息:何只是身體殘廢,你的靈魂更會破碎,然後墜進地獄。

可是假如你說,我知道我一定可以再次走路,一定可以再次站起來。那麼福音會給你一個更好的消息。福音會對你說:你相信耶穌基督,不僅最終能走路,你還能自由飛翔,由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你自己飛的,不用乘坐火箭。

你是否看到神的城將要降臨令人鼓舞樂觀?然而與此同時,又不會教人充滿烏托邦主義,因爲你會說:「除非神的城降臨,否則一切事情僅限於此。」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平衡,因爲神的城是一步步來臨的,要經歷一個過程。

因此,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未來到底會如何,那就是神的城市降臨地上。其次,我們明白這件事情如何成就,那是一個階段接着一個階段的。最後,你如何肯定你屬於這個城市?你如何可以肯定自己現在就是這城市的公民?方法就是這樣的。

看看神的城,看看城內一切的美善。在神的城內,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每月都結果子,城內街道當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在神的城內,以後再沒有咒詛。在神的城內,不再有黑夜。在神的城內,神的名字必寫在每一個人的額上。你是否知道這些事情如何成就?我們爲何擁有生命樹?這是由於耶穌基督走上了十字架,十字架就是死亡的樹。因着耶穌基督走上了死亡的樹,你纔可得着生命的樹。因着耶穌基督代你擔當了懲罰,你纔可得着生命的樹。

在神的城內,有一條生命的河。我們如何能得着這條生命水的河?因爲約翰福音第19章28節記載,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說:「我渴了。」祂在十字架上經歷無邊的口渴,祂當時與神隔絕了。祂經歷了最大程度的脫水,脫水使祂接近可怕的死亡。耶穌基督當時的境況是真正的一無所有,失去了一切,失去了愛,失去了聖父,失去了喜樂,所有的統統都失去了。祂經歷了無邊的口渴,這本應由我們在十字架上親自承擔,但因着祂代我們死,我們可擁有生命的河。

在神的城內,爲何再沒有咒詛呢?加拉太書第3章13節交待了原因。經文說:「基督既爲我們受了咒詛。」那麼又爲甚麼不再有黑夜呢?因爲耶穌基督是在正午時分於各各他山上被釘上十字架的,那時候出現了鋪天蓋地的黑暗。這是與聖父隔絕的黑暗。爲甚麼呢?換句話說,耶穌基督擔當了我們的黑暗,我們因此擁有光明。祂擔當了我們的咒詛,我們因此擁有祝福。祂走上了死亡的樹,我們因此擁有生命的樹。祂擔當了無邊的口渴,我們因此可嚐到生命的水。

至於額上寫上神的名字意思是甚麼呢?你是否知道誰的額上纔可寫上神的名字?唯有大祭司的額上纔可寫上耶和華的名字,那是在猶太人的贖罪日,大祭司帶着祭物進入至聖所,祭牲的血用來贖罪。唯有大祭司才能進入至聖所。可是你是否知道神的城內每個人的前額都寫上神的名字是甚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在神的城內,我們所有人都是大祭司。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神的同在,深深明白神至高的榮耀。我們將會看見神的真像。我們能夠親近神,進到神的面前,你可知道關鍵是甚麼?因爲耶穌基督成了最後的祭牲,祂成了最後的血祭。

這是甚麼意思呢?你可明白耶穌基督代我們受死作爲祭牲?你可明白祂的愛?耶穌基督替我們擔當了咒詛,替我們擔當了黑暗。祂代我們走上十字架,替我們擔當了口渴。神代我們犧牲的愛清楚記在聖經裏,這份愛給予世上所有的人,這份愛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由最小的到最大的。

我近來聽人說:「當你受了感染,你可以生存下來,完全是靠着身體內那些微小的白血球,你受感染後,它們會對抗病菌。你身體若是流出膿,那些膿全是白血球的屍體,它們死了,所以你能活着。」因此,就是在你最小的骨頭內,在你最微小的血管裏,你也經歷着這種代你犧牲的愛。神告訴我們,不僅是最小的形式展現這份犧牲的愛,神還用最大的形式展現這份愛,那就是由神親自來到地上替我們受死。這份犧牲的愛是否觸動你?

你會不會說,親愛的天父,求禰接納我,不是因爲我做了多少善行,而是因爲耶穌基督已爲我犧牲?你與神的關係,基礎是否在於耶穌基督救贖你,代你犧牲?若是這樣的話,你的生命會不會也建基於此。你會否學效耶穌基督獻上自己,開始愛城市內那些貧窮的人?你會否開始愛城市內那些有需要的人?你會否開始愛城市內那些迷失的人?要是這樣,你便屬於神的城,你便是城內的公民。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禰賜下這麼美麗的未來。這是我們的未來。我們既然知道這樣的未來正在臨近,我們此刻便會得着更新,同一時間這份盼望也裝備我們接受失望。我們的世界並非完美無缺,我們不再想得過於理想,但我們永不會絕望。我們既不會過分疑惑,也不會過分天真。我們不會過於悲觀,也不會過分樂觀。如果我們生活在現時的城市,活得像禰未來城市的公民,這有多不同凡響。讓我們這樣做吧。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