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與復興系列 七、誇口和信心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衆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救贖與復興」系列——「誇口和信心」這個題目。

我們今天探討的經文是羅馬書第3章27至31節,以及第4章1至8節。

27 既是這樣,哪裏能誇口呢?沒有可誇的了!用何法沒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嗎?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28 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29 難道神只作猶太人的神嗎?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嗎?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

30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稱那受割禮的爲義,也要因信稱那未受割禮的爲義。

31 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嗎?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

1 如此說來,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憑着肉體得了甚麼呢?

2 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爲稱義,就有可誇的;只是在神面前並無可誇。

3 經上說甚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爲他的義。」

4 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

5 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爲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爲義。

6 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爲以外蒙神算爲義的人是有福的。

7 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8 主不算爲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這是神的話語。

聖經的故事交待人類和世界的問題,以及神透過耶穌基督成就的救恩。羅馬書第3和4章可能是聖經中探討這課題最精華所在,正正說明神如何透過耶穌基督撥亂反正。我之前已說過這真理可用一句話來闡述:「我們靠着基督的寶血因信稱義。」保羅就是這個意思。之前我們已探討過「稱義」和「基督的寶血」,這次節目我們會探討餘下的詞彙,就是「信心」。得救的信心使我們與神結連,但甚麼是得救的信心呢?

現在我想學保羅的方式來探討這真理。一個節目討論信心顯然是不夠的,但請留意這段經文,保羅兩次拿信心跟誇口對比。因此在第3章27節,誇口的相反就是信心,而在第4章2節,誇口的相反也是信心。我想保羅是要說明,救恩的信心與誇口是相反的。

讓我們學習保羅,按着他的思路探討這段經文,開始這個節目的講道。這裏包含三個主題:聖經指誇口是一種屬靈的疾病;有一種靈丹妙藥可治這屬靈疾病;最後,讓我們看看這帖靈丹妙藥是甚麼意思,以及如何取得。一種屬靈的疾病,治病的靈丹妙藥,最後我們得問自己一條問題──我們實際上如何取得靈藥呢?

首先,誇口是屬靈的疾病。不論是保羅,還是整本聖經,提到誇口是一種疾病的次數要比你所想的多。保羅在他幾封最重要也最長的書信裏經常提及,整本聖經也隨處可見類似的觀點。要明白這想法的背景,明白誇口的正反兩面,我們須探討誇口的原因和概念。古時,誇口是你出征前的儀式。誇口是古時軍事上的一種儀式。

現在想想,你如何使一班戰士赴湯蹈火奮勇衝向死亡?你如何振奮他們的士氣?於是有了誇口的儀式!古時的國王或將軍有項任務,就是在士兵面前極盡誇口之能事,這樣誇誇其談:「今天晚上,他們國王的人頭便會掛在我們的旗杆上!」然後大夥兒吶喊大叫,聲威震天。

這樣的誇口很殘暴,有羅馬式的,有春秋戰國式的,有古希臘式的。「我要使你一敗塗地。」這是誇口。「我們要這樣,我們要那樣……」大家吶喊助威。還有更多震動人心的版本。

看看秦始皇、漢武帝,讀讀《三國演義》,打仗時都會有許多震奮士氣的說話,這些都是誇口的儀式:「我們將大獲全勝,凱旋而歸。」說話完了是甚麼?吶喊和歡呼。他們在爲誰歡呼吶喊?在爲自己。

然而聖經卻拿走這種在戰場上提震士氣的方式,真的很奇妙。古時的人蔘與戰事,認爲每個人心裏都需要這些誇口,然而這正正就是人心裏出了問題,真有意思。

舉個例,士師記記載神向基甸說話,當時基甸正帶領以色列人與米甸人打仗。基甸求神幫助他們擊敗米甸人,你可知神說了甚麼?神說:「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

這裏是問題的最根本所在。誇口的儀式背後完全是要催眠自己:「我們能夠成功,必然取勝,我們無堅不摧,好得不能再好。」神的意思是說,人心的問題就是你定睛在自己的美麗,定睛在自己的才智,定睛在自己的優點上。你望着自己的成就,說:「靠我自己得來的。」你將功勞據爲己有,視這爲自己的成就,然而其實所有都是神的賜予。我們與生俱來的才華,得天獨厚的容貎,都是神的禮物,可是你卻認爲是自己的努力,這就是人心的根本特質。

聖經的經文中探討誇口這屬靈疾病和困局,最出名莫過於傑裏邁亞書第9章23節。許多人都聽過這節經文,心裏大概明白,神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

傑裏邁亞怎樣說呢?神的意思是甚麼呢?神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爲着某些事物誇口。補充一句,「誇口」這個詞的原文是希伯來文,讀作「哈利」,我們常說的「哈利路亞」便是由此演變而來,意思是讚美耶和華,讚美我們的主。不過經文告訴我們,每個人都爲着某些事物誇口,總是定睛在某些事物上?

假如你有錢,你會說:「看我所肷的財富。」假如你事事如意,體魄和樣貎讓人稱羨,你定睛在自己最出衆的地方,諸如英明才智等等,然後說:「我的價值就在這裏,我這樣才值得愛,才配得掌聲喝采,還有讚美和歡呼。我因此配得讚美,得到光榮,這就是我。這是我的重要性,是我的價值。我成就的一切都屬於我。」

你看,我們都知道世界如戰場。我們如何有信心地在當中生活?假如你真的受到攻擊,被人恣意批評。當你飽受欺壓,會怎樣保護自己呢?你會怎樣打這場仗呢?人心是這樣響應的,說:「我是個好父親,好母親,看看我教出來的子女;我是個傑出的藝術家,看看我的獎項;我是個好人,上教會,遵守神的律法,看看我的道德記錄;或者我在政治上扮顯相當重要的角色,對世界的貢獻很大;抑或我屬於某個羣體的領導,正帶領着他們面向世界,在當中迎難而上。」

神的意思大概是說,不要這樣做,不要。每個人都依靠某些事物,認爲這些事物屬於自己,自己也因此強大。他們千方百計追求這些事物,或是尋求別人的讚譽,好使自己勇氣十足。這些事物變得不易動搖,也給予人一點信心。「我以此爲榮,因爲這些事物才成就今天的我,讓我有能力做這件事。」神說,不要這樣。

你知道爲甚麼?讓我告訴你。由於誇口是出征時的吶喊,每一句誇口的說話都帶有嘲諷,每一句誇口都帶有嘲諷。同樣,讓我們追溯這個意思的出處。當你說:「我們已經計劃周全,萬事俱備,準備迎接勝利,將對方打得一敗塗地。我們出發吧。」字裏行間很明顯充滿嘲諷,這是鄙視對方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式卻往往適得其反。每年的足球賽事在大戰前夕,球員往往會接受訪問,總有人開始誇口:「他們的後防根本擋不住我們的攻勢,我們準備讓他們慘敗,他們還沒資格與我們較量,恐怕一球也射不入龍門。」這樣的說話有何目的?

這是誇口的儀式,他爲的是提振隊友的士氣。然而很多時無可否認,這的確是誇口。你想提振隊友的士氣,激勵他們,道理同出一轍。可是這也是一種鄙視,很多時弄巧成拙。因爲對方的教練往住會把那人的誇口宣言貼在板上,然後問隊員:「你們會否讓他風光得意?」

誇口往往成了鄙視,帶來仇恨,產生苦毒,激起怒忿。當你以身分自豪,誇口自己所擁有的,或成就的,看來是這個身分建立你,但強調這個身分往往使人與人疏離。這是輕蔑,定會帶來各式各樣的破壞、拆毀、分裂和紛爭。因此,如果你最終誇口的是自己怎樣刻苦耐勞,誇口自己的事業,你自然會輕視那些被你認爲懶惰的人,你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你會的,必定會的,你會鄙視他們。

如果你最引以爲傲的是自己人品好,或你上教會讀聖經,遵守聖經及教義,毫無瑕疵。那麼你會輕視異教徒,鄙視他們,很容易對他們不友善。如果你最引以爲傲的是說:「我是這個偉大民族的一員,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些同胞。」這樣着實很難不去作弄和醜化其他敵視的民族。

如果你在政壇擔當要位,你可以成家立室,對自己的種族感到自豪,參與政治運動。然而如果這是你最引以爲傲的,你會說:「我靠着這角色知道自己不錯,感到自豪,面對人生的戰場我便是這樣獲得力量,我正在爲地球真正的需要而努力。」那麼你將會醜化、揶揄和排擠那些不支持你的人。人心都是有這些傾向。

我近來讀過英國一位牧者的講章,他憶述多年前在崇拜時的見證分享,會衆準備分享見證,一個男士站起說:「各位弟兄姊妹,我是如此罪大惡極,但主卻奇妙地救贖了我,多麼奇妙啊。」每個人都稱讚這是個奇妙見證。

另一個人站起來,說:「之前那一位弟兄,他認爲自己是罪人,認爲神對他說話指出他的罪,他根本就對罪一無所知。讓我告訴你甚麼是罪,讓我告訴你我犯了甚麼過錯。」牧師就坐在那裏,驚訝地說:「噢,他在爲蒙受的恩典誇口。」

假如一間教會鄙視律法主義,鄙視那些僅推崇宗教道德的人,意思代表甚麼?這表示他們不明白福音,不明白恩典。各位聽衆朋友,如果你不會鄙視他們,不會如此自義,不會誇口你的道德水平有多高,我便要爲你感恩。可是如果你反過來爲自己沒有誇口而洋洋得意,那麼不自義反成了你的自義。你爲自己的不驕傲而自我膨脹,並不像那些嚴守教條的人那樣篤信教義。你也屬於自義的人,卻向所有人吹噓自己配得恩典。要知道,牧者說人心傾向誇口。

人得到神的恩典這份完全的禮物,會說:「這是屬於我的,因此我是被愛的,值得接受掌聲、表揚、歡呼和喝采!」每個人都是如此。你所誇口的若是得到實現,你便會飄飄然不可一世,慢慢與別人疏離;如果你無法實現,一敗塗地,餘生則會耿耿於懷,討厭自己,恨惡自己。誇口是一場病,一場嚴重的病。

治這病有何靈丹妙藥?不管成王或敗寇,解藥都是信心。施了藥,誇口會怎樣?自然是藥到病除。怎樣見效?靠着遵守律法麼?不是的,因爲律法使人更加誇口。誇口完全是這樣的。不是靠律法,而是靠信心,我們相信人不是靠遵守律法稱義。稱義意思是甚麼?

現在讓我們探討另一個例子。我們可以怎樣評價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因爲行爲稱義麼?若是的話,他便會誇口,因爲這是本能的誇口,他會對神說:「神啊,你欠了我,請禰望着我。每個人都讚我好,所以你必須應允我的祈禱。看我爲禰贏取的掌聲,禰必須應允我的禱告。」祂若是這麼說就是誇口,但亞伯拉罕深明此理。聖經怎麼說?亞伯拉罕相信神,神稱他爲義。一個工人,他的工資不屬於禮物,而是應得的報酬。然而,神是稱罪人爲義的神,一個人不是靠行爲而是靠對神的信心,他的信心可算爲義。

經文中的「算爲」是會計的術語,來自分類賬和賬簿,意思可以這樣說明,例如你可能未賺得一百萬元,如果入賬算爲你的財產,那就屬於你的了。義又是甚麼?義某程度說代表掌聲,這是榮譽,這是報酬,這是嘉獎。當你在工作、表現、美貎、才幹、金錢上不斷與人爭風相對,這帖妙藥賜給了你。

這帖靈丹妙藥如何發揮功效?保羅在第27節說:「既是這樣,哪裏能誇口呢?」保羅指的是甚麼?他是在響應提及過的一個例子,他在第2章已經探討過誇口,我們讀了第1至4章,可能已經淡忘了。在第二章保羅提到他是一個猶太人,他對同胞格外尊敬,以身爲猶太人作爲誇口的例子。

現在我們看到,每個人都會誇口,但保羅使用猶太人作爲例子。他指出猶太人的問題是誇口自己的割禮。爲甚麼?他說,猶太人自以爲義,他們嚴格遵從神的律法和割禮,以爲這就是順服律法。

然而他們對割禮很是自豪,總是爲此誇口。保羅在探討個案後,第2章29節說:「真割禮也是心裏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看,你要的是新生命,新的心靈。因此他接着說:「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第2章29節,「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保羅在此指出這或許就是我們相信耶穌基督的最終賞賜。他的意思是說,其他人的稱讚都是從人來的,因爲我這方面好,那方面出色,於是受人稱讚。

記着我們以形形式式的方法獲取別人的讚賞,舉個例,有些人依賴關係,認爲能夠獲得儀表出衆的人愛戀,就證明自己很重要,這是他們的渴求。當你愛上這樣令人神魂顛倒的人,總希望他們多望你幾眼,他們臉上那傾慕的神情,略帶纏綿的微笑,令你如獲讚賞,受到嘉許,於是覺得自己重要。另一些人在觀衆面前表演,享受如雷的掌聲。我們需要這些。

著名音樂家丹尼爾‧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以作曲和彈奏鋼琴聞名四海。他的演奏美妙絕倫。他的彈奏如此妙不可言,樂曲來到了尾聲,僅僅在最後一個音節演奏後一秒,掌聲已經熱烈響起,全場轟動,維持了十秒之久。嘉許之聲不絕於耳,淹沒了整個音樂廳,填滿了指揮家和所有演出的音樂家,給予他們無比的光榮、讚美和榮譽。那一刻站在臺上的音樂家面對着所有的掌聲和讚美,你可以想象得到他們的心情。

保羅的意思是說,他並非禁慾主義,他沒有說:「看你們在追求虛空,依靠別人的讚賞和掌聲來建立身分價值。」保羅並不支持苦修,沒有說過你們不需要讚賞。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無須別人的讚賞。」這人真正的出發點完全由於你沉溺在自己的掌聲裏,這對你的影響比起沒有讚賞有過之而無不及。

保羅的意思是說,你需要讚賞。每個人都需要有充充足足的讚賞陪着他走人生路。你對讚賞、喝采和榮譽的渴望,就如一個人身處沙漠的乾渴。你需要讚賞,你也想得到讚賞。每個人都需要讚賞,激勵士氣踏上戰場。這樣他們才能信心十足地接受挑戰。我們需要讚賞。

然而保羅的意思是說,不要將自己的身分價值建基於自我欣賞和陶醉,也不要將自己的身分價值建基於別人的讚賞。你的身分價值應建基於耶穌基督,因爲靠着祂你得稱爲義。這是甚麼意思?到了現在,我們探討的重點大概已超出了道德記錄和法律地位等等。的確沒錯,聖經的福音書清楚說明。我想你知道,大概保羅也想你明白,他還指向神的讚賞,神的掌聲。你拉奏完了小提琴,幾千人如雷聲的鼓掌,頓足歡呼,你可想象心情會如何,然而根本比不上神的讚賞。

事實上,保羅是在說,假如你的人生建基於人們的喝采,或戀人的愛情。愛人的微笑會扭曲你,使你膨脹。你投入當中,人生便充滿衝突混亂,無法自拔;到了你一旦失去,你很容易踏上自殺的不歸路,要麼也恨透自己。不要,不要這樣。有一種讚賞不會使你膨脹,你不會失去這份讚賞,這份讚賞醫治你,不是奴役你,這就是神的讚賞。對此的詮釋沒有人好得過英國著名神學家和作家魯益師(C. S. Lewis),他在《榮耀的重量》中清楚交待。我要慢慢讀給你們聽:

「當我開始探討這課題,我很驚訝發現像著名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及偉大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靠着享受神的名知道天堂的榮耀。」

他的意思是,你總能聽人說,當我們在天堂與神同在,便會充滿榮耀。可是這意味甚麼?是否表示我們會像強光燈刺眼發亮?意思是甚麼?他在思想,怎樣進入榮耀?突然發現阿奎那和彌爾頓指出,活得榮耀就是因爲有神的名同在,有神的掌聲、嘉許、讚賞和喜樂同在。

換句話說,他們明白這點。魯益師接着說:「我並沒有忘記那些無知的渴求有多可怕,獲取上司或客戶的讚賞,變成自我陶醉的致命毒藥。然而我能找到孩提時的一些時刻,所愛的人給予我讚賞,當時的滿足是很純真的。這給了我很大啓發,一個得救的靈魂帶着榮耀,獲得了盼望,信心幾近屹立不搖,到了最後使創造她的主歡喜,我很想知道那時候的光景。不會再有空虛,也不會再有可悲的假象,以爲是人的功勞。無須再用自我證明這樣可笑的方法,卻能享受神所預備的真我。舊我自卑的複雜情緒得到根治,同一時間驕傲遭到淹沒,比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的人物淹沒得更徹底。」

魯益師的話很發人深醒。當你明白在基督裏,因着恩典你擁有了神的掌聲、讚賞、響徹雲霄的肯定、關愛、榮耀和喝采,這是藉着恩典,靠着基督的成就,並非出於你的表現。一方面,你自卑的複雜情緒將從此給抹去,另一方面,你會謙卑起來,驕傲遭到淹沒,比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的人物淹沒得更徹底。你須要每時每刻與內心這片掌聲同行,這樣才能面對這個世界,得着釋放。

唯有神的讚賞不會扭曲你,敗壞你,使你膨脹,也只有神的讚賞是永遠不會失去的,同時使你謙卑,將你建立。「無須再用自我證明這樣可笑的方法,卻能享受神所預備的真我。舊我自卑的複雜情緒得到根治,同一時間驕傲遭到淹沒,比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的人物淹沒得更徹底。」魯益師接着說:「聖經已有記載,我們將站在神面前。」

「神應許賜下榮耀,這應許最是奇妙,卻唯有藉着基督的死才得以成就。我們要讚美神。榮耀賜給我們真是難以置信,超乎我們想象,卻是千真萬確,這份榮耀的價值我們的心無法支撐,但就是這樣白白的賜予我們。這意味我們蒙神喜悅,得祂接納、迴應、確定和歡迎。我們一生都在敲的那道門最後會爲我們開啓。」這是一帖良藥,能根治我們所受的奴役。

最後讓我根據經文給你兩個實用的方法來服用這帖良藥。因爲得到啓迪,看到了疾病是一回事,看到了良藥又是一回事,你可照舊過日子,卻無法將兩者聯繫一起。

你須要做兩件事。如果你想這帖藥在身上發揮效力,改變你的身分價值,不再植根於自我讚賞或別人的讚賞,而是靠着神的讚賞,銘刻於心,你須這樣做。第一,你須明白得到神的讚賞須付甚麼代價;第二,你須要適當的自嘲。

第一,代價。不管你相信與否,保羅在這段經文的確是在迴應上文,但你得看上文才能明白。保羅提到亞伯拉罕,當亞伯拉罕最後明白神爲他成就了甚麼,最後看見救恩是神成就的,並不是靠他成就。在第4章3節:經上說甚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爲他的義。」這節經文出自何處?這個時刻何時出現?創世記第15章6節,經文便是這麼說。

保羅想你重溫這個故事。創世記第15章,我簡略說明。神應許賜予亞伯拉罕祝福,但在第8節,他對神說:「主耶和華啊,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爲業呢?」

你可能想,神應該說:「亞伯拉罕,我們已訂了契約關係,我應許賜予你祝福,你則承諾與我同行。我應許爲你成就這些事,你也承諾爲我做一些事,但你現在光坐着在想:『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爲業呢?』這大概解決不了問題。亞伯拉罕,你應該這樣問:『我如何得知自己能堅持到底?』」也許亞伯拉罕真的這麼想過。不過他的確在問:「我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爲業呢?」神因此響應他說,要他取一些動物,把牠們劈爲兩半。

那個年代,當你許下承諾,與人訂約,就會殺一頭動物,把牠劈爲兩半,然後在中間走過,按着儀式說:「我若沒有履行今天的誓言,願我像這些動物被劈開。」

你把自己與動物視爲同等,承擔契約的咒詛,這是簽約的方式。因此,如果神要亞伯拉罕取來一些動物,把牠們劈爲兩半,空出一條通道讓人走過,亞伯拉罕當然十分清楚當中的意義,中間那條通道應由他走過去,作爲籤認這項契約。神可以要求亞伯拉罕從中間走過去確認契約。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亞伯拉罕把動物劈開後,反而是神從中間走過。第17節記載,「有冒煙的爐,並燒着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神從中間經過,大致是說:「我應許祝福你,我必按照應許成就所有。」神從沒要求亞伯拉罕從中間經過。亞伯拉罕很震驚,大概就在那個時候,他第一次明白自己被稱義,神的救恩是白白的禮物,算爲他的了。這份禮物賜給他了,神準備成就。你可知神的意思是甚麼?祂大概是說:「我會承擔咒詛,讓咒詛落在我身上。我會祝福你,就是被撕開也在所不惜。」

神的確這樣做,想想在耶穌基督身上發生了甚麼。在腓立比書第2章5至9節,你會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宣告。「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爲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爲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爲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爲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你可知發生了甚麼?當耶穌基督在天上,祂是三位一體的其中一個位格,聖父、聖子和聖靈擁有一切的榮耀。試想想,祂配得讚美,配受敬拜,擁有人心想得到的一切:喝采、讚美、高聲宣告爲王、愛戴和無限。可是祂卻來到地上,被人侮辱、嘲弄、鞭打、愚弄、譏諷、恥笑。

主耶穌基督不是來登臺表演,祂沒有得到掌聲,相反人們向他拋擲石頭或蕃茄,恥笑祂,譏諷祂,呼喝祂滾開。你可知發生甚麼?耶穌基督失去了天上的讚美,祂履行應許,替我們承受被唾棄之苦。我們因此獲得甚麼?就是祂所配得的。即是甚麼呢?咒詛和永火從此遠離,耶穌基督忠心順服到底,成就了一切。再沒有嘲笑、侮辱和拒絕,天上的讚賞和掌聲響徹雲霄。耶穌基督取了奴僕的樣式,忠心順服到底。

當耶穌基督爲了你,爲了我,也爲了聖父走上十字架,帶來終極的成就。耶穌的靈受傷了,祂被聖父棄絕,靈裏彷佛聽到「離開我吧」。耶穌取了奴僕的樣式,忠心順服到底,甘願受此苦難,因此我們靈裏聽到神的聲音:「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耶穌基督甘願失去一切,祂捨棄榮譽,失去所有,因此我們可擁有神的名。祂被嘲弄,因此你可得神無限的榮耀。祂成就了一切,失去了一切。當你明白了,你心裏最終會得着榮耀。唯有明白耶穌基督的犧牲,你纔會完全相信神悅納你,讚賞你,喜歡你,你不用再爲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憂心,這便帶出了第二點。

我剛說過誇口總會變成羞辱,對麼?要是你向敵軍誇口,你是在羞辱對方。然而你知道麼?聖經告訴我們,若循着正確的途徑誇口,我們應該改爲嘲諷。一旦你明白你已被稱義,知道在基督裏你是誰,你便可以嘲諷了。聖經哪裏這麼說過?

加拉太書第6章14節保羅重申這個觀點:「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除了甚麼?十字架,耶穌在十字架上付出了重價,將祂的讚賞賜予我們。看,我在誇口,我在建立信心,我相信自己的價值,但這隻因爲耶穌基督的十字架,還有祂爲我的犧牲。結果怎樣?「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意思是甚麼?世界對我的影響減弱,我不再那樣重視世界,世界不再迷人吸引。

當你將身分價值建基於某事物上,說:「我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或者「我賺了很多錢」或者「有人很愛我」,你可知自己在做甚麼?你是在擴大世界對你的影響。如果那個愛你的人跟你分手,或是事業敗北,傾家蕩產,世界會跟你說:「你失去了我,你便一無所有。」世界支配着你,操控着你,但你要知道,當你誇口十字架,你便可以望着世界,羞辱它說:「你無法控制我,你並非我的生命。」

多前年當我還是個年輕的牧者,有個女士教導我福音。她告訴我她的可怕經歷,一生都是沉溺於男女的關係,她每每結識了新歡,男的要求甚麼她都不敢拒絕,有幾次甚至遭到虐待,她都默然接受,因爲在她心底裏,長久以來都認爲只要有男人愛她,她纔會有價值。

後來她明白了福音。她說:「我以重新的眼光看男人。當然是鼓起勇氣下了決心,我會對他們說:『你要知道,也許你就是我等候的人,也許我們會結婚,那也不錯,但我想你知道,你不是我的生命,基督纔是我的生命,你不是我的身分價值。我無須你的愛來肯定自己。』」她在做甚麼,她以心中的福音來嘲諷世界。補充一句,她當然要付出勇氣和決心,但她確實能夠嘲諷世界。她以十字架誇口,十字架給了她自由。她得到了釋放,終於可以想清想楚明智地選擇戀愛對象。

我曾提過一個很富有的人,他是一個基金經理。三年前他認識了基督,明白基督纔是他的產業,是他的價值。他於是開始誇耀十字架上的基督。他分享時說這年損失慘重,身家大部分都失去了,他說:「如果我三年前沒有認識基督,我現在很可能已經自尋短見了。」

爲甚麼?因爲他有能力望着銀行存摺簿,望着財務報表,望着自己的家財,說:「你們不是我的生命。」這是對世界很恰當的羞辱,任何誇口都有嘲諷的寓意。你可知怎樣能如此?現在操控着你的事物,令你憂心忡忡,你可知如何應對?你應面對世界,面對這些事物,對它們說:「或許你們是好的,但你們並沒有永恆價值,因此你們不等於我的生命。我不會再被你們吸引,不再重視你們,也不再需要你們。」

願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你讓我們深刻看見對救恩應有怎樣的信心,從而看到救恩的真理。救恩不僅是法律地位的轉變,還是一份讚美,那是禰的讚賞,禰的嘉許和肯定。禰的掌聲響徹雲霄。我們看到信心不同於一般的信仰,它是以十字架爲誇口。

救恩重新建立我們的身分價值,世界不再能操控我們,我們能望着世界,宣告說:世界雖好,但並沒有永恆的價值,不能再控制我,奴役我了。天父啊,求禰賜予每一位聽衆朋友福音的自由,讓每一位都能經歷當中的釋放,好使我們的心不再以別的誇口,不再被愚弄,被迷誘,屬靈生命不再患病。求禰以禰的話語醫治我們,以禰的福音醫治我們,藉着信心,靠着耶穌基督的寶血,我們得到了良藥,得以稱爲義。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