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創世與墮落」系列──「世界歷史總覽」這個題目。
我們今天探討的經文是創世記第4章1至10節。
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
2 又生了該隱的兄弟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
3 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
4 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
5 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
6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
7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8 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
9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裏?」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10 耶和華說:「你做了甚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正在探討聖經的主線。一連好幾個節目,我們都強調聖經並非一系列獨立的故事,各自帶出生活上的一些小道理。聖經根本上是一個故事,一條主線。整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類出了甚麼問題,神會如何著手處理問題,歷史最終又有何結局。
我們從創世記首4章開始追溯這條故事線,看看聖經如何言簡意賅地解答一系列問題:人類何去何從?世界出了甚麼問題?人類出了甚麼問題?聖經一言以蔽之,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於「罪」。當代人聽到「罪」這個字,總是避而不談,皺眉聳肩,嗤之以鼻。他們並不喜歡當中的含義。
近來我在報章上讀過一篇書籍評論,這篇文章發表了好一段時間。評論員說:「我們應該淘汰「罪」和「惡」這兩個字,它們很空洞,早已過時。」我不得不配服這位作者,像他這麼說,戰爭暴行、政府和商家的貪汙腐敗,還有奴役風氣或暴力事件,我們該用甚麼字詞來描述呢?你會用甚麼字詞?你會用甚麼語言來描述?難道用科技、社會學或心理學的術語麼?難道你會形容這些現象為行為不恰當或機能失調?
這樣的描述才空洞無力!各門各科的術語根本不夠深刻透徹來形容世界發生的事情,無法準確描述世界的問題。我們要重新正視「罪」這個字,這是創世記第3和4章其中一個重點,我們這次節目將探討該隱和亞伯這個家傳戶曉的故事,這故事真是悲慘得令人扼腕嗟嘆,從中我們會看到「罪」在聖經中的含義。
這次節目讓我們探討聖經如何描述我們的問題,從中明白三個新道理,是關於罪的三個新道理。我們要明白罪的影響深遠、罪微妙奸狡,以及得勝罪惡的預示。這段經文包含罪的影響、罪的微妙奸狡和最終得勝罪惡這三個信息。
首先是罪的影響深遠。在第7節,神對該隱說話時用了非常特別的比喻。祂說:「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這個比喻很深刻,隱含獵豹或老虎等大型肉食動物的形像,表示牠們正伏在陰暗處,蜷縮著隨時撲起捕殺獵物。神指出罪就是這樣。罪就是掠奪成性的猛獸,本身的力量足以致人於死地。這是怎樣的?我們現在就看看為何沒有其他字詞足以描述罪的真面目。怎樣呢?
首先,神用了這樣的比喻,說明罪在你的生命中持續擴大,當你犯了罪,罪不是就此完結。罪不單純是行動,而是一股力量,一種權勢。當你犯罪,不是就此完結,罪其實已經進入你的生命。
罪慢慢成形,由淺入深,左右你的決定,最終完全控制著你。你可能說:「這怎麼可能?」好的,你可以從心理學對習慣的概念入手,養成習慣容易,但戒除習慣卻千難萬難。你可以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為便清楚,任何事情都是第二次比較容易人手,下一次更容易,做得越多就越容易,直到最後停下來都不可能了。
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多年前所寫的《返樸歸真》(Mere Christianity),其中一章有篇文章這樣說:「我對某些基督徒作家深感費解,他們一時嚴詞厲色,一時卻輕描淡寫。他們有時談論純粹思想上的罪惡時,振振有詞,說成滔天大罪,但有時談論可怕的謀殺案或大騙案時卻態度溫和,表示只要悔改罪就可蒙赦免。然而我慢慢發現他們是對的。他們重視的是惡行或善行在人心裏留下的印記,這些印記別人無從得見,卻永久影響著我們,決定我們到底是痛苦或喜樂。有些人一旦怒火中燒,便要無數人遭殃,又有些人縱然怒不可遏,人們只會對之揶揄嘲笑。」
你聽到麼?兩類人同時被觸怒了。其中一類人因為種種環境因素走上殺人放火的不歸路,但另一類人不管再怎樣生氣,別人只是拿他作笑柄。
魯益師繼續說:「然而罪在這兩類人的心中造成的烙印沒有太大差別,幾乎不相上下。兩者同樣犯了罪,除非向神認罪悔改,得著神的恩典,否則下一次再落入忿怒之中,便更難擺脫罪惡,怒忿也會一次比一次熾烈。兩類人只要認真回轉歸向神,便可得著靈裏的釋放。然而若拒絕回轉,長久下去將會滅亡。從外在看到的罪熟輕熟重其實沒有太大關系。」
魯益師在《返樸歸真》中還提到他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納粹黨最先出於恨惡而殘殺猶太人,可是不久之後,他們因為殘殺了許多猶太人,於是對納粹黨對猶太人越加恨惡。
重點就在這裏:當你犯罪,罪不是一了百了的。罪會進入你的生命,開始時是你犯罪,但罪之後會轄制你。因此你可以堅持不寬恕母親或父親帶來的傷害。看到麼?你犯了罪,但罪之後會轄制你,因為罪會破壞你與其他人的關系,使你跟某些人交惡,千方百計蒙蔽你雙眼使你一無所見。
罪會使你內心剛硬。你可看到當中的差別?罪的惡果是否早已在你家庭出現?記得上個節目提到當神尋找亞當和夏娃,神呼喚說:「你在哪裏?」他們當時十分窘迫和羞怯,亞當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夏娃則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然而在這段經文,神臨到該隱,問他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裏?」該隱竟然反問一句:「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人心越來越剛硬。
開始時是你犯罪,但罪之後會轄制你。罪進入你的生命,而且不僅藏在裏面。因此,法律術語不足夠指出我們違反了神的律例,心理學的術語指出養成壞習慣或產生心理問題,統統都未能透徹交待罪的問題。我們需要更深入的詞匯才能將罪的概念表達清楚。
聖經把罪形容為蹲伏的老虎或隱藏的巨龍,這樣形容罪,其實是想表達某些信息。舉個例,加拉太書第6章表明罪會對付你,第7節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你可知意思是甚麼?罪不止進入你的生命,它還滲入你的四周。為甚麼?神造這個世界使各樣事物相互緊扣,特別是人類社群,因此大凡與你相關的人與事都會沾上罪的汙點。
恨惡人的,都會被人恨惡。膽小怕事,丟棄別人的,都會被人丟棄。動刀者將死於刀下。這是甚麼意思?當你犯罪,罪進入你的生命。罪變得具體,圍繞著你,一步步把你連根拔起。因此,你應該視罪惡為溫疫,遠遠躲離它的感染。
假如有人對你說,你身體某部位出現惡性腫瘤,你於是響應說:「未來幾年我會正視它。」你絕對不會等幾年才接受治療的。同樣,假如有人指出你的靈性敗壞,或你在某方面無法自拔,或你的個性存有致命弱點,你不會輕描淡寫,聳聳肩便算數。難道你敢坐視不理?這就是比喻中呈現的第二個特點,罪的影響深遠。
罪伏在門前這個概念,不僅告訴我們罪蓄勢待發,進入你的生命。你犯罪,罪就進入你的生命,最終把你連根拔起。這比喻還帶出一個事實,罪隱藏在暗處。看,獅子、老虎、獵豹蹲伏在暗處,即是說暗伏在你的視線範圍以外。
為甚麼?因為你若是看見老虎蹲伏在附近,你便有機會逃脫,這給予你更多的時間。對麼?可是你若然看不見老虎蹲伏在附近,你的性命就岌岌可危了!你要是看不見那頭猛獸,或是不知道牠的位置,你便不會提高警覺,因而輕視了牠的存在,沒有正視這頭蹲伏的猛獸真的在蠢蠢欲動。你越是不設防,越是暴露在牠的攻系範圍,你的性命就越堪虞。
這意味著你最不想承認的人格缺點、生命汙點或身上的罪,就是那些很可能摧毀你,或已經在拆毀你,或為你身邊的人帶來災難的罪。你最初否認這些問題,極力美化包裝,使問題看起來不怎麼樣。但當罪的惡果來臨,甚至身邊的人遭殃,你知道是生命潛伏的罪在作祟,一步步要把你連根拔起。
當你一直視迷戀工作為責任感,視內心的恨惡為道德的義憤,視物質主義為進取的表現,視傲慢為健全的自信,以自戀的目光深深陶醉自己的容貎。要是這樣,你正暴露在罪的面前,你在自欺欺人。
你生命中蹲伏的罪是甚麼?你難道沒有一條清單指出你有甚麼個性上的缺憾?這些個性上的弱點轄制著你,但你總是諸多借口,使問題看起來不怎麼樣。我們許多人都有此同感,自知這方面做得不好,我們出了問題,然而當問題真真正正來到面前時,我們卻表現得不明就裏。
最起碼你要知道蹲伏的老虎隱藏在某個你看不見的角落。你可知自己的罪是甚麼?你可知困擾你的罪是甚麼?你可知蹲伏在你門前的罪是甚麼?你要是連一份這樣的清單也沒有,便被完全轄制了。那麼你看到罪的影響深遠,看到罪的毀滅性了。別輕看罪,它是輕慢不得的。
第二點,讓我們明白罪微妙奸狡。這段精彩的描述告訴我們罪如何從很小的差別開始,經文裏我們看到該隱和亞伯。亞伯蒙神悅納,該隱則被拒絕。這表示甚麼?這說明有些人呼求神的名,他們得到神的喜悅,但另外的人神卻棄絕。當你研讀這段經文,很難明白為何神對兩者有分別,對麼?這就是經文精彩所在。
自由派和保守派基本上用一條非黑即白的清晰界線把世界分成好人壞人。傳統觀念認為,好人擁有崇高的道德價值,壞人則無惡不作,為所欲為。自由派則以一刀切的方式,認為取爭自由,為自由抗爭的就是好人,而心胸狹窄、原教指主義或頑固偏見的則是壞人。
他們的界線都是非黑即白。但在這段經文,你看到的該隱和亞伯卻不是這樣,並非一個荒淫無道,酒性亂發,而另一個則上教會奉獻祭牲;並非一個勤奮用功,而另一個則好吃懶做。你看到的不是這樣。是怎樣的呢?
他們唯一的不同只是亞伯牧羊,而該隱則種地。經文只告訴我們這些。一個是牧羊的,為了獻祭給神,於是把這年頭生的羊作為供物,這是你的收入。另一個是種地的,於是拿田地裏的部分收成作為供物,這也是你的收入。
他們同樣獻祭與神,不是麼?他們都按著神的旨意辦事。他們都在尋求神,那麼問題出在那裏?經文只告訴我們,神看中亞伯和他的供物,賜福亞伯,很大可能是指神使亞伯興旺,使他成功,使他的人生風調雨順。然而神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為甚麼?發生了甚麼事?這是很微妙,是與心態有關。經文便是這樣引導你去探究,找出答案的蛛絲馬跡。
第一條線索,經文說:「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羣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有意思的地方在這裏,牧羊人每年的收入基本上來自多少頭新生的羊。要是你精打細算,便會等到一定數目的羊生下來後才向神獻祭。
當你有12頭新生羊,便向神獻上一至兩頭。我奉行什一奉獻,會獻上三頭羊,比十分之一還要多。然而這可能會面對一個難題,如果我奉獻頭生的羊,但這年只得兩頭新生羊,那怎麼辦?只得三頭又如何?我不願向神奉獻超過一半收入。你是否認為這樣的奉獻太昂貴了?
因此,有一類人精打細算,應該奉獻多少,便一定奉獻多少。另外有一類人較為開放,並不計算太多,內心充滿喜樂,心靈非常充足,對神完全信任,這就是亞伯。你可發現這點?我們看到截然不同的心態,程度完全不同的委身,充滿著喜樂和自由,這些特質你能否從該隱身上看到?為甚麼?
其次,希伯來書第11章談論這段經文,我們得知亞伯以信心獻上供物,但該隱卻沒有。意思是甚麼?確實有點艱解。為甚麼?當我們說到信仰──相信神──我們是否在說該隱並不相信神?你難道不認為該隱相信神的存在?該隱與神在對話,我就認為他相信神的存在。發生了甚麼?
記得上個節目我們提過,神沒有向第一個家庭交待太多祂拯救世界的計劃。祂只在創世記第3章15節約略交待。在創世記第3章15節,神應許亞當和夏娃其中一個後裔會傷蛇的頭,將要毀滅罪和死亡,因此神應許拯救這個世界。
我們就只知道這些,十分模糊不清,所知相當有限。然而我希望你思想這點:你獻供物給神只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你奉獻金錢只可能有兩個原因,舊約時代獻上羊羔作祭牲也只有兩個原因。不論你知道與否,獻祭與神就只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回應救恩而向神作出奉獻,出於對救恩的感激之情。
另一個原因是作為得救的途徑,以此贏取神的祝福,得到神的回報,迫使神垂聽禱告,帶你上天堂。奉獻可能的原因只有這兩個,亞伯心中存有福音的根本信念,他信靠神救贖的應許,因此他的心胸廣闊,並不斤斤計較。
可是該隱則不同。我曾探討過浪子回頭的比喻,那個大兒子的心態怎樣?你若沒有聽過那些節目也不要緊,我會在此概括一下。假如你相信自己是罪人,蒙恩典救贖,那麼便會視擁有的一切為額外的禮物。你相信神救贖你,不在乎你行了多少善行,神賜予的所有都是額外的禮物,一切都是錦上添花。
然而你如果是那個大兒子,認為神欠了你,因為你勤奮工作,服侍父親,嚴守聖經誡命,各方面都循規蹈矩,神於是欠了你。你是否相信得救因著善行,認為神欠了你?你知道自己是蒙恩得救的罪人,抑或像那個大兒子認為是靠善行得救?你要是想弄清自己到底屬於哪一類,可以想想當神沒有應允你的期望,沒有令你享通,豐衣足食,事事如意,你會有何反應?那個大兒子極度忿怒,為甚麼?
這就證明這類人認為因著自己的善行和供物,神必須報答他們。當該隱望向亞伯,看見亞伯得到更多的祝福,心裏極其恨惡,對神也忿恨無比,向神大發脾氣。因此他對神大不敬,意思是:「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快離開,不要給我再見到你!」
我們從這段經文明白了甚麼?我們看到該隱和亞伯的分別,你從表面看不到的,對麼?他們同樣勤奮工作,參加聚會敬拜神,亦同時努力遵從神的旨意。然而他們內心真正所信的是甚麼?他們有沒有靠著其他事物或自己來得救,或單單靠著神?這就是兩者不同之處。你是否性情暴躁的該隱,動輒大發烈怒,經常被怒火衝昏頭腦,每每因為別人比自己好而大發雷霆,將亞伯視為競爭對手,不滿他為何比自己好?不應該比我好的!出了甚麼問題?
你想成為該隱或亞伯?看,該隱恨惡亞伯,這很可能破壞他們兩兄弟的關系。該隱憤世嫉俗,心存惡念,總是與人比較,結果性情暴躁,焦慮不安。你靠著甚麼得救十分重要,你的心真正信靠甚麼?你可看到微妙之處?到底是罪轄制你,或是你制伏它,關鍵就在於此。
這樣我們探討了罪的影響深遠,以及罪的微妙奸狡。你可能問我:牧師,我們到底有沒有盼望?有沒有盼望?這是個悲慘的故事,故事看來在這裏結束,沒有大團圓結局。神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裏?」又說:「你做了甚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
這段經文十分精彩,描寫得相當出色,因為背後的作者正是聖靈,聖靈講述的故事引人入勝,祂還給我們留了伏筆。這故事的結束交待了得勝罪惡的基本藍圖。你看到甚麼?這裏包含兩點關於神的屬性:首先是祂的恩典,其次是祂的審判。
首先是祂的恩典。神在發問,我們上個節目也提過,亞當和夏娃犯罪後,神沒有對他們大發雷霆,痛斥他們說:「你們竟敢偷吃那些果子!」相反,祂主動找他們,用問題開導他們:「你在哪裏?」、「你做的是甚麼事呢?」到了這段經文,縱然該隱犯了謀殺,神還是以問題引導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裏?」
請註意,當神問你一條問題,我敢保證祂不是要知道真相!當神問你一條問題,祂不是想知道你的想法。祂早已知道你的心思意念。祂不是要理清事情的始末,祂早已知道來龍去脈。當神問你一條問題,祂是想引導你明白自己的內心世界,帶領你前行的路。
我多年來思想這段經文,認為創世記第3和4章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神顧念人,沒有嚴詞厲色進行羞辱。祂沒有一開口便痛斥該隱說:「你怎敢質疑我的決定?不滿我祝福亞伯而不祝福你?你可知我是誰?你又是誰?我喜歡憐憫誰便憐憫誰。」
神沒有這樣做,第6節記載,神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這是希伯來文表示抑郁的習慣用語。神來找這個抑郁的人,主動輔導他。神提出問題,設法得著他的心,引導他明白自己的內心世界。看看神一言一行流露的親切溫柔。
我最驚訝的是該隱的心硬。盡管神告知了他真相,告訴他問題並非出自亞伯,也不是出於神,而是他的行為和態度造成自己郁郁寡歡。神告訴該隱,罪要轄制他,並非神在奴役他。不是很令人驚訝麼?神主動來找該隱,不願見他滅亡。我們看見神的恩典,看見神的愛。與此同時,我們在第10節看到神的公義,這常成為一根刺紮醒我。神說:「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意思是甚麼?
聖經多處地方記載神表示,無辜之人的血從地裏向祂哀告。意思是甚麼?神是公義的神。不公義的事情會向神哀告,向神呼喊。
當所多瑪和蛾摩拉發生暴力事件,神在創世記第18章對亞伯拉罕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意思是當地充斥暴行和可怕的罪惡,神無法坐視不理,不能容忍罪惡。神是公義的神,伸張正義,不公義的事情總是向祂呼喊。無辜之人的血終日向神呼喊,請求祂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祂不能視而不見。祂無法掩面不看。因此,你看到一位完全公義的神,祂也是一位完全慈愛和滿是恩典的神。
這樣一位公義的神到底怎樣救我們呢?祂想救我們,但又必須履行公義。祂如何能信守創世記第3章15節的應許,拯救這個世界,救贖我們呢?是這樣的!祂是這樣既公義又充滿恩典。
多個世紀以後,有一個人很像亞伯,祂來到世上,進入一個充斥著該隱的民族。人們表面上非常虔誠,嚴守教規,總是帶來供物,對獻祭制度推崇備至,然而他們恨惡祂的靈,把祂殺死。希伯來書指出,耶穌基督流出寶血,祂是不公義下無辜的受害者,祂的血以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呼喊。
希伯來書第12章23和24節說:「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真的很有意思!意思是甚麼?意思是這樣的。耶穌基督某程度說是最後的亞伯,因為祂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成為唯一一個完全無辜的人。
祂並非暴君,而是慈祥溫柔,令人歡喜,觸動人心。一班該隱忍無可忍把祂殺了。祂是公義下的受害者,但更意味深長的是祂的死並非偶然,而是出於祂救贖的計劃。祂在地上受死,為我們的不公義付上重價。你可知這是甚麼意思?祂要成為人的樣式,親自擔當罪的重價。
我初信主後的三、四年間,每次祈禱求神寬恕時都是戰戰兢兢。事實上,當我認罪悔改後,雙膝離地而起,我心裏十分焦慮,因為記起約翰一書第1章8和9節。其中第9節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我因此按照經文指示。我犯了錯,於是跪下求神寬恕。但你可知往後如何?我犯了罪,表明從此不再重犯過錯,可是過了好幾天,我又故態復萌。我於是又雙膝跪下,但好幾天之後,我又再次犯罪,於是又重新跪下認罪。我每次必定說:「求你憐憫,求你憐憫。」可是在我心底深處一直有種思想在作怪:你還只是二十出頭,犯錯還情有可原。然而如果到了四十出頭我還在犯這種罪呢?五十出頭又如何?到那時神最終會說:「我沒有必要再憐憫你,完全沒這個必要。」我每次站起時,內心總是忐忑不安,到底祂會不會回來找我?祂會不會祝福我?
直到某一天,我明白了希伯來書第12章24節所說的話,耶穌的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耶穌基督的寶血像所有無辜之人的血向公義哀告,可是這裏的意思是甚麼?這裏是說,耶穌基督站在聖父的寶座前,說:「父啊,你的律法要求公義,這些人都是罪人,罪的工價乃是死。然而所有信我的人,我已付了重價,我的血呼喊要求公義。」
耶穌基督的寶血大概是這樣呼喊的,在公義之下,我的兄弟姊妹不再被定罪。任何人相信耶穌基督,因著耶穌基督替我們死,祈禱求天父寬恕。你可知意思是甚麼?神不再定我們的罪。為甚麼?因為向同一個罪犯懲罰兩次並不公平。因此,約翰壹書第1章8和9節並非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憐憫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經文反而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意思是甚麼?
英國著名牧者鐘馬田有篇講章影響我一生,我是多年前接觸的,關於約翰一書第1章8和9節。他這樣說:「耶穌基督為你流出寶血,因著祂的寶血,你求神赦罪。神永不再定你的罪,因為這樣便是重復兩次懲罰,這便很不公平了。神的公義使你有生之年都不會被定罪,不致滅亡。
某程度說,耶穌基督不是站在聖父面前,代我們說情,為我們求憐憫。耶穌不是站在那裏,說:「這個人又犯罪了,但父啊,給他多次機會,再憐憫他一次。」聖父於是點頭同意。當然不是這樣。我跪下禱告時,不再疑慮自己怎樣也不令人滿意,相反我明白了耶穌基督成就的一切。祂好像站在聖父面前,說:「這個人又犯罪了,但父啊,我不是求你憐憫他,不是的,而是求你按公義待他。因為我已為他付清了重價,請你歡迎他,洗凈他,開他的眼,進入他的生命。」
神的公義永不動搖。神的公義就像大山,神的公平和公義無可否認,當我們相信神,它們便站在我們這邊。看,現在耶穌基督的寶血呼喊公義,公義不再定我們的罪,不再懲罰我們,就是這樣了。你要真的明白在神的愛裏很穩妥,要是你為此深深觸動,心裏很大感動,甚至忍不住淚水,你就不再是暴躁的該隱了。
你不再經常與人比較,別人比你好,你不會心生不憤。你的自我價值不再建基於成就,諸如此類。你會有安全感,將會安然穩妥。你會成為一個討人歡喜的亞伯,而不是暴躁自義的該隱。
這個世界需要很多亞伯。該隱互相仇殺,彼此剝削利用,爾虞我詐,相互排擠,卑鄙無恥。罪轄制他們,然而神恩典福音的大能可以處理生命中可怕的罪。耶穌基督的寶血洗凈一切的不義。嘗試去明白個中真理,從此好好學習真理。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你賜下偉大無比的福音,看到亞伯的血從地裏向你哀告著實令人悲哀,然而亞伯的血指向耶穌基督的寶血,真是多麼奇妙。這寶血宣告所有在耶穌基督裏的人不再被定罪。真是難以置信!求你賜下這份平安和保障,讓我們滿心歡喜,讓這真理充滿我們,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向,讓我們越來越親近聖靈,越來越有你愛子耶穌基督的形像。祂為我們受死,成就了一切。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