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與墮落 八、雙城記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創世與墮落」系列──「雙城記」這個題目。

我們今天探討的經文是創世記第4章10至26節。

10 耶和華說:「你做了甚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

11 地開了口,從你手裏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

12 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

13 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

14 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15 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

16 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

17 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生了以諾。該隱建造了一座城,就按著他兒子的名,將那城叫作以諾。

18 以諾生以拿;以拿生米戶雅利;米戶雅利生瑪土撒利;瑪土撒利生拉麥。

19 拉麥娶了兩個妻,一個名叫亞大,一個名叫洗拉。

20 亞大生雅八,雅八就是住帳棚、牧養牲畜之人的祖師。

21 雅八的兄弟名叫猶八,他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

22 洗拉又生了土八該隱,他是打造各樣銅鐵利器的。土八該隱的妹子是拿瑪。

23 拉麥對他兩個妻子說:「亞大、洗拉,聽我的聲音;拉麥的妻子細聽我的話語: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

24 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

25 亞當又與妻子同房,她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

26 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

這是神的話語。

我們在這系列的講章中嘗試探討聖經整個故事的主線。連續好幾個節目,我們開始時都強調聖經並非一系列獨立的小故事,各自帶出生活上的道德倫理。聖經根本上是一個單一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類出了甚麼問題,神會如何著手處理問題,歷史最終又有何結局。我們以聖經頭幾章的故事開始探討──「我們出了甚麼問題」。在創世記第1至4章,聖經不斷說明我們出了甚麼問題。探討到這裏,我們已來到第4章的尾聲。

這部分很多時被人忽略,很少會宣講這部分。原因有幾個,其中之一是這段經文衍生一條問題困擾許多研讀聖經的人,特別是當代西方社會。亞當和夏娃生了兩個兒子該隱和亞伯,該隱殺了亞伯,然後被趕逐,流離飄蕩在地上。可是他卻對神說:「凡遇見我的必殺我。」誰會殺他?然後經文又記載:「該隱與妻子同房。」他的妻子從何而來?然後「該隱建造了一座城」,真是匪夷所思!城裏住了甚麼人?

如果你像我一樣認真看待這段經文,翻查古時的文獻,許多人這樣進行考究,確實有許多可能性。我想借此機會幫你研讀聖經時更得心應手。聖經的描述是經過極其篩選,輕重分明的。如果你一並研讀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你會一次次驚訝,例如研讀馬可福音的某個事件或記載,到了路加福音再重復一遍,但路加福音的記載通常會更詳細,讓你看到更多馬可福音沒有交待的資料。

馬可福音相當精簡。你可能會問:「為何馬可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死後復活,一班婦女在空墳墓裏遇見的天使還有另外一個?在其他記載中,他為何常從略不提某個在場的人等等?」聖經的作者沒有交待這類你想知道的數據,皆因這些數據對他所表達的信息沒有幫助。因此,創世記第4章包含一些信息,要是經文沒有交待我們想知的數據,只因這些資料對我們明白信息、得著教導和掌握真理皆毫無幫助。

因此,你需要明白研讀這段經文,重點在於學習神想告訴你的信息,神是整本聖經背後的真正作者。我不知該隱時代那些人從何而來,然而我們從中可學習三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這三點含義相當廣,卻極為重要。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該隱的敗壞、滅亡的文化,以及將來那恩典之城。相當重要。該隱的敗壞、滅亡的文化,以及將來那恩典之城。

現在讓我們先探討該隱的敗壞。記得上個節目我們提到該隱殺死他兄弟亞伯後,神第一個回應是問他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裏?」神並非毫不知情,卻這樣問該隱,可是該隱的回答相當冷酷無情,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你要知道,他的意思就像是說:「我豈是他的保姆?為何來問我?」

然後神回來說:「你做了甚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這個宣告十分震撼!當神這麼說:「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你可能以為祂下一步是擊殺該隱,血債血償。然而我們看到,神並沒有這樣做,祂沒有這樣對待該隱。

神窮盡方法給予該隱悔改的機會。我想這是經文表達的其中一個信息,我們可從中領受的一個道理。神盡一切辦法使該隱悔改,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為甚麼?

偉大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精辟地給罪下了個定義。他的定義以拉丁文寫成,字面意思是:「罪就是人性的扭曲,以致尊自己為大」。馬丁路德完全正確,這正正就是聖經給罪下的定義,罪就是一直尊註自己,重視自己多於神和其他人,永遠以自我為中心。永遠如此!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你犯錯當然是罪,但這定義的精彩之處像兩刃的劍刺入剖開罪的真面目,當你行善時,縱然幫助貧窮人,或是與弟兄姊妹團契相交,上教會聚會崇拜,勤習聖經,嚴守十誡等等,若是為了你自己,那便得算為罪。你雖然滿口是神,但是若你親近神,關心別人完全是為了自己,或多或少想得著祝福或好處,那麼你就是有罪了。你的出發點是自己。

你親近神,關心別人,皆因這些關系合乎你的心意,給予你自我肯定,讓你有所寄托。可是一旦這些關系代價高昂,需要你付出很多,你便會選擇舍棄。為甚麼?因為盡管表面看來我們是在服侍神和其他人,實質上是在服務自己。這就是罪潛伏起來的面目。

然而悔改深入罪的根,直達最隱藏的底層。意思是你放下自己,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尊神為大,這樣你便開始處理罪帶來的迷惑、心硬和傲慢。因此,沒有甚麼比悔改更重要。沒有別的更重要。

然而,請看看該隱做了甚麼。他說了甚麼?他大概是歇斯底裏地喊叫,滿心不悅,悲哀難過。他可能泣不成聲,我不清楚。然而他說甚麼?他說:「我的刑罰太重。」這真是悲劇,從話語中流露陣陣悲哀,帶著絲絲淒楚。他的意思是說:「噢,我為自己的過犯悲哀難過!」他這麼呼喊,就表明了他的自戀和自我中心與他所犯的罪不無兩樣。

請留意他並非說:「我的過犯有損你的尊榮和榮耀,實在太對不起了!我的兄弟亞伯十分無辜可憐!我知道兄弟的血在地裏呼喚後,著實無法原諒自己!」不,他從沒這個意思。他的意思是說:「我為將要面對的惡果極其難過。」他難過罪的惡果,並非罪本身。他全副心思放在自己須承擔的代價,而非對神和亞伯帶來的傷害。

換句話說,他是在為自己難過,並非為自己的罪難過。有一種難過,一種表面上的悔改,看似為自己的過犯痛心疾首,事實上只是更令你自我中心,比任何時候更加自戀。你更無法自拔。這是第一個道理,包含的意思實在太大也太重要了,我們可以說個沒完沒了,因此我們不得不進入下一個重點。但在此前得補充一下。

既然悔改是人類敗壞最後一道防線,如此重要,以致神不惜一次次給予該隱機會,同時悔改又這麼容易偏差,令人自以為在悔改,那麼你應該好好學習悔改的功課。

當人指著你或走到你跟前,對你說:「你犯了錯。」我們實時的感受是甚麼?我們第一個反應是甚麼?「你在嘮叨甚麼?你根本不明白!你在說甚麼?你真夠膽?你才犯錯!」不應這樣的,我們第一個反應理應這樣:「這可能麼?是這樣麼?是麼?」悔改既然如此重要和關鍵,卻又如此容易偏差,不易掌握,那麼我們便應該是一個群體彼此幫助對方悔改,快快的悔改,真心的說:「我只能說是我錯了。」人類敗壞的根本就是缺乏悔改能力,這是今天的第一個重點。

到了第二點。我們看似離了題,但要回來了。第二個重點讓我們明白,罪不僅破壞個人的生命,還破壞文化。它不僅破壞我們個人渺小的生命,還破壞人類社會和文化。由第17節起到這章結尾非常詳細交待該隱的後代。一方面,我們看到縱然人類無惡不作,他們仍有神的形像。你可知道為甚麼?他們在創造文化。

讓我帶你回到創世記第2章,假如我們當時在場。當我們進入,便會看見神以祂的形像造我們。我們反映著神。我們反映著誰?反映著造物主。由於我們反映著這位造物主,我們有祂的形像,因此我們同樣有創意。這份創意如何表現出來?當神把亞當和夏娃置於伊甸園,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他們的職責是好好打理伊甸園,既不使地保持原狀全無出產,又不過度利用它。打理園林需要創意,重新調配地裏的資源,帶來收成,出產農作物或其他東西,而花卉和其他植物能令人生活舒適,活得更好。

我們說到文化是甚麼意思?園藝是一個範例,文化是甚麼呢?制造文化是這樣的。你從地上取來各樣的資源,制造人類的基本所需,提高生活水平。因此,你運用聲音的資源,制造音樂和歌曲為人帶來聽覺享受,帶來藝術的官感。我們也從物質世界取來資源,產生科技和科學。當你利用生化資源,為人類的生活重新調配那些資源,於是有了醫學和相關的領域。

盡管該隱和他的後裔被罪纏繞,他們仍在制造文化。你在第4章20節看到畜牧業,然後在第21節出現彈琴吹簫等音樂活動。在第22節,出現了科技、工具諸如各樣銅鐵利器。因此他們在制造文化,但這種文化已淪為滅亡的文化。神最初將亞當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園,吩咐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祂的意思是說:「我要你重新調配資源,創造一種文化滋潤生命,制造產品服務人群。」

服侍的生命,就是文化的內涵。然而看看我們將之變成怎樣的光景?首先,我們營造了壓抑的文化,其次是暴力的文化。第19節說:「拉麥娶了兩個妻。」創世記第2章24節告訴我們婚姻最初的計劃:「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只有一個妻子。創世記第2章24節是這樣說的。因此一夫多妻根本不是婚姻的原意。然而總觀整本聖經,大部分的婚姻都是一夫多妻的。

美國著名希伯來文學者阿爾特(Robert Alter)根據聖經的文學評論說:「如果你懂得研讀創世記,不難從創世記的字裏行間發現其中一個重點。總觀創世記的故事,由亞伯拉罕開始讀下去,艾薩克、雅各布、約瑟等等,從他們身上傳遞著一個重要的信息,這是創世記其中一個重點,一夫多妻絕對是災難。」阿爾特指出,你研讀創世記要是看不到這個重點,你便是不懂得怎樣解讀經文。

任何人一夫多妻都是場災難,特別是女性處於較弱勢地位,對他們是一種壓抑。我們的文化模式傾向壓抑。不僅於此,經文還記載拉麥對兩個妻子說:「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

這是甚麼話!請你睜大眼睛看看!首先,「傷」和「損」的意思是碰損,僅僅是擦傷,刮損。「少年人」這個詞較好的翻譯是「小子」,意思是「孩子」,最好是譯作「未成熟的人」。按字面解釋,拉麥吹噓說即使是個孩童碰傷或擦損他一根汗毛,他也要這個小孩不得好死。他還說:「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七代表完全,因此誇口「必遭報七十七倍」,拉麥的意思是說:「我必會以牙還牙,報復到底。我的怒氣不會消除,任何人得罪我,我必定銘記在心,永不忘記。」

他在自吹自擂,不可一世。看看當中的暴力,看看當中的氣焰。他處世為人的宗旨是「人不為己天珠地滅」,不是我服侍你,是你為我做牛做馬。這樣的暴力作風真使人咋舌,我們看到人類的文化被罪深深捆綁。我們的文化不再是彼此服務的文化,而是崇尚權力,彼此剝削。

我們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文化出自城市。聖經第一次提及「城市」這個詞便是在第17節。事實上,這也是歷史中最早提到城市的地方。「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接著「該隱建造了一座城」。他建造了一座城。「城市」這個詞在希伯來原文的意思並非指許多人聚居的地方。

我們比較「城市」、「市鎮」和「村莊」總是著眼於居民的數目。然而「城市」這個詞原文的意思是設有防禦設施的住處。我們必須明白,文化由此而生。聖經第一次提到人類的文化,人類的文化開始發展。神要亞當和夏娃建立文化,發揚光大,締造文明。城市建立後,文化才第一次出現。

法國基督徒學者布呂歇爾(Henri Bulche)指出:「毫無疑問,創世記第4章記載的工藝技術由該隱所建的城市而生。然而,我們不能下定論說罪產生了文明,否則就會跟啟蒙時代著明思想家魯索(Jean- Jacque Rousseau)的看法一樣。聖經並沒有定城市的罪,反而總結整部歷史時,指向神是城市的神這個異象,聖經也沒有指工藝技術是罪惡的。」

呂歇爾在說甚麼?為甚麼他提到魯索?他是要說明某些道理。十八世紀,魯索和浪漫主義者努力理解為何世上有這麼多暴力和壓迫,他們歸疚城市的出現。他們認為,人的本性根本上是純潔美麗、好得無比的,只是社會驅使人走向暴力和自私。因此,魯索和浪漫主義者認為那些未開化的原始部落遠離城市,最接近美善和熱愛和平。

美國著名政治家和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到巴黎進行外交談判,終於成功遊說法國支持美國獨立。他小心翼翼收藏自己,衣帽裝束都模仿美洲土著,換句話說,他努力使自己看上去淳樸敦厚,胸無城府,令人以為他淳樸誠懇。時至今日,任何人都知道魯索的理論一派胡言。城市人不一定比原始森林的土著更險惡,他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

浪漫主義認為城市是惡行的溫床,居住鄉郊的人則更淳樸敦厚,許多學者指出了這種思想如何影響當代人。因此,大家對城市的觀感偏向負面,然而聖經對城市的看法根本並不負面!根本不是這樣負面!

當神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進入迦南,祂不讓他們純粹務農為生。民數記中,祂吩咐他們建立城市。當神容許以色列民被擄至巴比倫,事實上這個異教可怕的城市使他們成為階下囚,他們被關進監獄,神對他們說甚麼?耶利米書29章7節記載,神說:「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意思是你要為城市禱告,關心城市,使它成為生活的好地方。

神差派先知喬納到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這個異教大城,它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城市。約拿書的結尾,神對喬納說:「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神質問喬納為何不能愛這個城市?

當然最奇妙的左證來自啟示錄的尾聲,歷史的終結,神使世界合乎祂的心意。事實上,這個系列最後部分我們將探討啟示錄。當神使世界回到祂的本來心意,世界的景象便很像大城市,當然不會有那些亂七八糟的塗鴉。這是大城市啊!

聖經對城市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正面。為甚麼?原因是當神造亞當和夏娃,賦予他們創意時,毫無疑問他們會建造城市。城市是一處發揮創意的地方,孕育文化的地方。因此城市建立後文化才開始出現。

為甚麼?這可從歷史的角度解釋,也可從邏輯的角度解釋。歷史原因是城市建起圍墻讓人聚居其內,城墻帶來安穩。當人們犯罪,彼此怨怨相報,仇殺不斷。有系統的法律體制在城市應運而生,審判者處理訴訟,調解糾紛。法律於是發展起來。

在城市外面,人們的為生之道是自己造衣服,自己出產糧食,生活各方面都是自給自足,一手包辦的;但在城市內,你知有些人擅長制造工具,有些人擅長出產糧食,有些是裁縫的能手,經濟制度開始出現!各人從事自己的專長!物品和服務多起來。在城墻內,重要的不是聚居人數的多寡,而是其安穩性。

人類文化在城市發展起來。你可能認為,現在的城市沒有城墻,同樣很繁榮。城市已經不需要城墻。城市若是還保留著古時的城墻,則能吸引遊客觀光。城墻的作用已經不同了。我們不再需要城墻。城市對文化的作用不再了?不是的,城市仍然很重要。城市的性質仍對文化交流產生很大作用,它促使文化交流。

因此當城市發展,文化也在發展。你可能疑惑,為甚麼?城市是人口密集而多元化的地方,在城市裏,很多人與你很相近,這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但也有許多人與你截然不同,這也是其他地方沒有的。讓我舉個例子,告訴你城市對文化有何影響。

首先,城市裏與你相近的人比別處多。舉例說,假如你是個小提琴家,是你家鄉最出色的小提琴手,贏盡多項大賽。你是在老家最優秀的。有一天你在大城市經過火車站,看到一個街頭表演者在拉奏小提琴,圍觀的人把錢投入她放在地上的小提琴殼。她竟然拉奏得比你還好!

你於是皺皺眉,回家後便閉關苦練深造。每個人都是這樣。城市聚居了無數像你的人,城市裏與你相似的人比別處更多。這常使你自我反省,力求進步。

然而另一個事實,城市裏與你不同的人也比別處多。城市的人各式各樣,這是城市以外所沒有的。你所遇見的人,在城市以外遇不到的。因此你會被質疑,你所做的一切會被質疑,你的看法與其他人比較對照,擦出火花,於是激發的創意是城市以外找不到的。

由於你在城市,許多你計劃的事情都會經過深思熟慮才付諸實行的。城市的密集和多元化的人口,無數人與你相近,無數人也與你不同,這是艱困的挑戰和考驗,卻因此激發出新的意念和革命性的想法。城市的發展促使文化發展,城市興旺,文化也興旺。

然而,罪影響了城市。城市人口密集,很多與你相近的人和你競爭。這是推動力,激勵人努力向前,相當不錯,可惜罪使人疲於奔命,令人狗咬句骨,導致人精疲力竭。城市的多元化,許多人與你截然不同,百家齊放對創意很有作用,可是罪帶來衝突,帶來持續的對立、爭鬥和分裂。更糟的是,城市的本質變成一個戰場。

我們能否建立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使我們工作為了看顧和服務他人?或是我們單顧自己的事,工作是為了自己,所有人都在為名為利、戀慕聲譽、爭權奪勢、剝削他人?人類的文化到底是我為人人,抑或是人人為我?我們由此進入今天探討的最後一點。

在城市生活很難不受權力文化的影響,很難不疲於奔命,謝絕爭鬥。你在城市如何獲得力量?補充一句,假如你想為社會帶來影響,不僅人生要快樂,還得豐盛,你很可能不願在城市生活,為甚麼?因為這裏競爭很大,人口密集加上多元性,於是到處充斥著衝突。

然而要是你想為社會帶來改變,為人類的生命帶來契機,你就應該留在城市裏。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可使你不致追隨城市的敗壞風氣,這是一股巨大的屬靈力量,使人能夠安身立命,不致受到人類文化的毒素感染,這股力量對城市的影響力特別大。你如何能獲得這股力量?

最後,神正在建立將來一個恩典之城。我們如何得知?這一章的最後部分,經文記載:「亞當又與妻子同房,她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

這段經文出現兩次「名」這個字。該隱建立城市後,他給那城起了名,不像耶路撒冷或其他類似的城市象征神的聖城或神的平安,他所起的名字與神無關。他按兒子的名,將那城叫作以諾。在創世記第11章,該隱的後代最頂峰時,在巴別建起一座塔,塔頂通天,他們說:「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創世記第11章4節記載他們說:「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城市的問題就在於此。

文化的問題也在這裏。當你為自己的名聲打拼,到城市工作為要闖出名堂。事實上,這麼多人到城市生活都是為此原因。工作是為了你自己,並非為要貢獻社會,為人類出一分力。性愛是為了自己的滿足,並非為要進入一段委身的關系和成家立室,不是為要生兒育女,造福社會。當一切都是為了你自己,為使自己名成利就,文化便步向滅亡。城市在促成一種滅亡的文化。

可幸神開展了另一個族系。這族系不求自己的名利,而是尊崇神的名。他們為神而活,為鄰舍而活。結果產生了兩類社會:一類爭權逐利,另一類服務拾己;一類為自己出人頭地打拼,另一類則宣告:「我只求尊崇主的名,我不誇自己,只誇神的名。我要像神的樣式。」真有意思。這兩類群體住在哪裏?

事實上,他們住在一起。正如馬太福音第5章14至16節,耶穌在祂著名的登山寶訓中教導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耶穌所說的是塞特與他的後裔,他們相信神,後來他們也相信基督,他們在每一座城市中建立起屬於神的城。

我們理應建立尊崇主名的社會,而不是要尊自己的名為大。這樣的社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情情愛愛、消費模式、名利權勢、家庭生活、營商手法,支出分配等等全都會出現巨大改變!全都會改變!

耶穌說:「城造在山上。」意思是要你行善,讓人從你的好行為看見神。「好行為」不僅是正直誠實,還有「服侍」的意思。換句話說,「好行為」讓你知道自己屬於塞特的族系,屬於恩典之城,那裏各人都尊主的名為大。相反,假如你沒有這些信念,你就是屬於該隱的城了。

然而當你生活在城市,你應該愛身邊的人,即使他們不像你一樣相信神。你與他們辯論,為他們作出犧牲。神在耶利米書第29章7節說:「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意思是說這城雖然壓迫你,迫害你,使你飽受憂患,但神仍要你為他們而活,服務他人。

你如何能做得到?你可知實際的意思是甚麼?事實上,彼得前書也這樣教導。彼得前書第2章12節說:「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這與耶穌基督的教導如出一轍。這不表示他們會毀謗你們,但亦有此可能。耶穌和彼得同樣表示,神的恩典之城屹立於每個城市,在恩典之城裏,人尊神的名為大,而不是為自己的名字打拼,這是個有生命的城市,我為人人,不是爭名逐利步向滅亡,如果你想成為神恩典之城的一份子,那麼你可能會時常遭到排斥,不被人理解。

假如我們按此生活,盡力使這個地方變得美好,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將受到逼迫。我們意料得到將被人誤解、毀謗,甚至受到攻擊,並不好過,因為我們知道不與人類城市同流合汙會有何結果。不要成為該隱城中的一份子。對於敵視我們的人,不要排斥他們,也不要與他們角力,而是要像基督服侍我們一樣為他們服務。

你從何得此力量?你從哪裏得著當得的力量,免致在世界隨波逐流?拉麥的詩歌最後部分說:「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你有沒有得著甚麼提醒?馬太福音第18章21至22節記載,當彼得問耶穌:「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門徒聽了定然大吃一驚,可能會說:「主啊,我們如何得著寬恕的恩典和能力,可以無限次寬恕人。」你可知耶穌在做甚麼?他是在回應拉麥的狂言,祂把仇恨逆轉為恩典。

你看,拉麥的意思是說:「我的忿怒無窮無盡,不會平息怒火,制止怒氣!我會一直大發烈怒!永遠以牙還牙!」然而你可知耶穌的意思?「人類罪惡無休止的烈怒會與神無窮的愛相遇。拉麥雖然不配,但他不肯平息怒火,永遠要報復別人。」耶穌的意思是甚麼?祂要我們知道,祂是神,唯有祂有權這樣自稱。祂有權向人類大發烈怒,怒火永不熄滅,但祂沒有這樣做。相反祂以恩慈待我們,像祂對待該隱一樣。

有一點很值得探討。沒有人知道該隱的記號是甚麼,這裏再次看到聖經的詳略分明。該隱心情沈重,但他不是悔改,而是擔心別人會傷害他。神於是做了甚麼?祂於是為該隱立了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我們不知道這記號是甚麼。是刺青麼?是甚麼呢?是一只小狗的紋身?沒有人知道答案。

確實有一個解經家竟然這樣解說:「可能是刻了一只叫馬可的狗!」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所以看釋經書千萬不要囫圇吞棗!公義的神怎可能憐憫該隱?公義的神怎可能永遠寬恕你?這跟拉麥的狂言完全不同。神怎可能永遠愛我們,憐憫我們?

這是由於該隱擔心的三件事全都發生在耶穌身上。這三件事是甚麼?經文的第14節,該隱說:「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誰流離飄蕩在地上?

馬太福音第8章20節記載,耶穌說:「狐貍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該隱說:「凡遇見我的必殺我。」對的,在客西馬尼園大祭司的人找到耶穌,捉住祂,把祂釘死在十字架上。在十字架上,祂更不見神的面,馬太福音第27章46節記載耶穌呼喊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首先,一位公義的神是這樣憐憫罪人的。祂道成肉身來到地上,這就是耶穌基督了。祂替我們承受咒詛。看,祂咒詛該隱,然後給他立記號,這是憐憫的記號,因為真正的咒詛落在耶穌身上,神親自擔當了咒詛,祝福於是臨到我們。神便是這樣憐憫我們。當你明白過來,知道祂已為你成就了一切,你便無須再證明自己,為自己建立名聲。當你接受水禮,神的名便印在你身上!由現在起,工作就是工作,不是為名為利,不會再有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情等等,因為你會忠於婚姻。

換句話說,這一切成了祝福別人的渠道,而非傳揚名聲的工具。現在你靠著恩典在神的城市得了戶藉。你可知這一切怎樣開始?你可知如何活得更像居住在神的城市,而不是在人的城市?

悔改。一有機會,你就要向人認錯和好。悔改,你便不會敗壞。你會得著復興,成為神國的子民。《美哉錫安》這首詩歌有這樣一段:「慈愛救主,我若蒙恩,得永居住錫安城;任憑世人譏笑惋惜,靠主聖名得光榮。世間一切富貴榮華,必如夢幻盡煙消,真正福樂,永久財寶,錫安居民方知曉。」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讓我們成為禰城市的公民。我們是禰的家人,是禰城市的子民,求禰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明白福音的偉大真理,因而懂得如何生活。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