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與墮落 二、太初有道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創世與墮落」系列──「太初有道」這個題目。

這次探討的經文來自創世記第1章1至25節。

1 起初神創造天地。 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3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5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6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7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8 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9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10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 11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12 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 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4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15 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 16 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 17 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18 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 19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20 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21 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22 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 2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24 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 25 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這是神的話語。

有得著麼?很好!我卻不好!因為我們正要用一個系列的講章探討整本聖經,追尋聖經故事脈絡中的主線。聖經是關於創世和墮落,以及耶穌如何帶來救贖。

基督來到世界救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有一天要重建世界,帶來新天新地。為了勾勒這條故事線,讓我們看到整本聖經的大綱,我們將會探討創世記第1至4章。這幾章講述創世的開始和墮落。我們接著會探討羅馬書第1至4章,看看耶穌基督如何救贖我們,神如何挽救人的墮落。最後我們會探討啟示錄第18至21章,探討這一切如何實現。

這次節目我們自然是探討創世記第1章。聖經教導的創世是教義原則,使徒信經裏便這樣說:「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這是個很重要的課題,這一章極其豐富,然而我們這個系列是綜纜性質,因此只會從宏觀的角度探討這些經文,看看聖經如何教導創世這課題。我要用以下這些目標來闡明創世的課題,這些目標分別是:明白創世的教義、活出創世的教義,甚至經歷創世的教義。明白、活出和經歷創世的教義。

讓我告訴你為何先要明白。我們這些現代人,尤其是生活在發達的現代社會,當研讀創世記第1章時,看到神創造世界,幾乎會第一時間有個疑問,腦海中立即浮現一個學說:進化論。可以怎樣形容進化論呢?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以這角度可以怎樣描述進化論呢?事實上,每個人都明白理解聖經經文時,應該要認真負責,不能隨己意扭曲經文意思,必須問問作者面向當時的聽眾讀者,原本想傳遞甚麼信息?

這個詞意思是甚麼?這一句又是甚麼意思?這位作者寫作時有何目的?不單按我們的背景來詮釋,還要明白作者真正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不管創世記是何時寫成,由誰人執筆,這位作者的用意並非完全在宇宙創造及物種進化的科學研究。他當時在想甚麼?好了,我們進入第二點時會交帶清楚,但在這之前我必須處理第一點余下的這個部分。

人們只道對進化論十分清楚,可是當中的含義你可知是甚麼?可別忘記,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這使得創世的演變看起來很牽強。幾個世紀以來,至少在上兩個世紀,橫跨這兩個世紀,許多基督徒都知道創世記裏的一天字面意思是二十四個小時,然而相當多的基督徒雖然很推崇聖經的權威性,卻有另一套看法。

這些人的理解是這樣的,他們指出讀過了大部分的經文,把聖經大部分的經文都看過後,便會明白這段經文的意思。聖經極多經文都采用歷史記敘的手法。當你研讀路加福音,翻開路加福音,就會看到經文如何開頭。路加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他表示耶穌的事跡是千真萬確的。這是歷史記敘的手法,你可以看見一斑。

當你翻開詩篇,看到甚麼?一首又一首的詩章,實質上是詩歌。詩歌的特色就是分節,詞句重叠,回環往復。還有以平行手法增強效果,希伯來的詩歌總是以平行句法著稱。

層次鮮明、回環往復和平行句式,使得讀起聖經朗朗上口,非常易讀。那些詩歌部分,你不會照字面理解,至於屬歷史記敘的部分,你則看重字面意思。然而聖經小部分經文卻很難界定屬於哪一類,我不逐一說明了,舉例如傳道書,還有其他一小部分,我們不肯定屬於哪一類手法,無法清楚界定,字裏行間給予的線索並不明顯。這段經文便是其中之一,總使人難以界定。為甚麼?

當你進入創世記第2章,便很清楚經文屬歷史記敘,完完本本記述事件的經過。然而當你讀著創世記第1章,它充滿了詩歌的分節特色,詞句回環往復,層次十分鮮明。「神說……」,然後「事就這樣成了」,這樣的句法不斷重復。「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這些意思也回環往復,還有「第一天」、「第二天」……回環往復,千層百轉。表達手法不像歷史記敘,不像創世記第2章的手法。因此,我猜是這原因使一部分人認為創世記第1章不屬於神創世的歷史,而是贊美神作為的詩歌。歷史記敘由創世記第2章開始。

舉個例,出埃及記第14章記述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歷史,而出埃及記第15章則是摩西和米利暗的詩歌。士師記第4章實際上記載了以色列人如何與夏瑣作王的迦南王耶賓和他的將軍西西拉戰鬥,最終擊潰他們。到了士師記第5章,則是底波拉和巴拉所作的歌。這是一首詩歌,其中第20節的兩句這麼說:「星宿從天上爭戰,從其軌道攻擊西西拉。」你不會按字面解釋的,因為這是詩歌。創世記第1章的情形會不會也像這樣?它是一首關於創世和創世記第二章的詩歌,歌頌事情的經過。這是其中一派學說的觀點。

另外一派學說則認為創世記第1章雖然回環往復,但沒有平行句式。平行句是詩歌的標誌,重要性比得上回環往復和意思重復,然而這段經文沒有平行句這個特色,因此這段經文應該按字面意思解釋,所以經文中的一天應理解為二十四小時。

有一點你必須知道,我已經一把年紀了。我事奉了差不多三十五年,事奉的前半生涯在保守的基督信仰圈子裏服侍,當時有個共識,認為大家應互相尊重彼此的不同立場。人們說,我們有不同的觀點,大家對經文都推崇備至,有不同的詮釋,看待經文均十分認真,非常重視經文,因此大家應互相尊重彼此的不同立場。然而這十多年裏,這種互相尊重的氛圍不再了。其中一方有些人相當傲慢,認為經文所指的一天就是二十四個小時,這些人很食古不化,徹頭徹尾的愚昧,但另一方面,這派按字面指二十四小時解釋的學者,對不按字面解釋經文的任何人,不認為是指二十四個小時的話,他們便投來白眼,還批評你是真理的敵人。

我們之前的系列說過,如果你相信自己是蒙恩得救的罪人,就會以恩典和謙卑的方式待人,特別是已經信主的弟兄姊妹。然而一個很醜陋的現象越來越明顯,與真理背道而馳。各位聽眾朋友,我很希望大家能融洽討論經文,我們應該一直是這樣,不應讓互相尊重的氛圍成為過去。如果我們相信福音,信仰沒有偏差的話,那麼大家便應該彼此相愛,互相尊重。

可是如果你問我的立場,我支持這段經文是詩歌的說法。一天的意思不是指24個小時。我要告訴你,不管你支持那種看法,創世記第1章的重點顯然在強調:神一開口混沌便變為秩序井然的宇宙。降服在神的話語下,混沌便變為秩序井然,漆黑幽暗變為宇宙。我們讀這段經文,最重要是降服在神話語之下。

我要盡力聆聽聖經真正的信息,你要知道假如我全盤認同進化論,那麼情況真是糟糕透頂,因為我得說創世記由第1章至11章都是詩歌,然而我認為這麼解釋是錯誤的,因為創世記第1章包含所有詩歌的原素,而創世記第2章往後的經文則屬於歷史,所以亞當和夏娃是真有其人的,他們的事跡是千真萬確。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全盤否定進化論,便會把創世記第1至11章全部視為歷史記敘。

我不認為你應該這樣研讀聖經。我只想說,這是理解經文的最好方法,至於進化論我實在說不過去,所以不會再在這裏花時間,正如我剛才所說,進化論其實有許多問題。

好了,讓我告訴你這段經文在講述甚麼。它傳達了四個關於物質世界的信息,對我們的實質意義著實很大。首先,經文告訴我們創世的美好。經文不斷重復說「是好的」。這是好的。一切一切,「神看著是好的」。你可明白這有多奇妙?

著名英國神學家和牧者威廉‧湯樸(William Temple)大主教指出東方的宗教信仰認為世界虛幻,物質世界並不真實,只是一場幻象,終有一天終必過去。西方的宗教,包括希臘和羅馬的宗教均認為世界充滿罪惡,人的肉身敗壞,物質世界也一塌胡塗,而人的精神則是可貴的,道德而良善,就連穆斯林也認為天堂是一個精神上的世界,人到了那裏便脫離了物質的世界。唯有聖經的看法與眾不同,對受造的物質世界持有積極正面的看法,認為它是美好的。

聖經接著告訴我們神將要使我們的身體復活,賜給我們一個新天新地,因此湯樸說,聖經預見靈魂與物質永遠融洽共處。你按字面理解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這使希臘的宗教震驚,也使東方的宗教不敢置信。

著名舊約學者布魯格曼(Walter Brogerman)指出創世記宣告物質世界的美好,給予人很大啟發,也甚具顛覆性。這對我們有何意義?你可曾想過,要是你問耶穌的第一個神跡,第一個公開的記號,為何不是使死人復活,也不是醫治痲瘋病人和瞎子,而是為一個宴會助興,把水變為上好的酒,使宴會的氣氛更濃厚。

祂把水變酒,使宴會的氣氛不致受到缺酒影響。耶穌為何要這樣做?因為聖經說來說去都是在傳達一個信息,不僅在創世記,由以賽亞到啟示錄,聖經都充滿預言,表明這個物質世界預示著主再來時的新天新地。

因此在以賽亞書第25章8節說:「他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主耶和華必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而第6節則說:「在這山上,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用陳酒和滿髓的肥甘並澄清的陳酒,設擺筵席。」耶穌把水變酒,為宴會助興,其實是在表明祂就是創造主,是物質世界的創造者,所以只須動一根指頭便能把水變成酒。祂也將主持盛大的筵席,祂是筵席的主人,那是終極的筵席,最後的筵席。假如你聽過一些神話中的酒神怎樣在森林裏日以繼夜地飲酒狂歡,載歌載舞,這樣的歡欣快樂與主再來時的筵席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因此創世是美好的,創造物質世界的美好意義十分深刻,很有意思,讓我們可以充滿了樂趣與無憂。這樣的教義呼應耶穌在婚宴上把水變酒的神跡,也呼應啟示錄的信息。我知道話題已說到往後節目將探討的內容。基本上說,基督徒的生活不應是陰陰沈沈,透不過氣的。我們不要總是板著臉。

當你明白將會出現怎樣的光景,當你知道神將要擁抱大地,擺設上好的筵席,那麼美妙絕倫的落霞,便能讓我們看到永恒的一斑。我們可以享用物質的世界,可以喜歡物質世界裏的事物。我們要喜樂歡欣,好好享受平日的生活。我們要珍惜生活,好好感恩。這是創世的美好。然而我們很快看到另一面,也即是我們在這一章裏要探討的第二點,創世的有限性。

創世的美好充滿了祝福。祝福意思是美好的說話。神看這些是好的,神看這些是好的,神看這些是好的,因此賜下了祝福。然而第二點十分重要,同樣充滿顛覆性,也相當富於啟發性。創世記與其他古老的創世神話截然不同。創世記裏只有一位神,只有一個力量的中心,世界只有一個根源。你只要隨便看任何一個古老的創世神話,總會看見滿天神佛。

傳統神話記載有幾股勢力,世界和人類要不是出於天神間的爭鬥,就是天神合作的成果,古老的創世神話中世界都是這樣出現的,唯有聖經說明一切事物都是由神創造,沒有任何神的屬性。然而唯有創世記中的神理應被尊崇,值得受人崇拜。因為自然界再浩大,還是有限制的。事實上,所有古老的宗教崇拜太陽或月亮,又或敬拜大自然,以為它們是不同的力量,眾多的神之一,然而它們都不是神,聖經經文說只有一位神。

你可知這是甚麼意思?一方面,許多古老的宗教都奉行禁欲主義。它們認為世界並不真實,要是你想在精神上無欲無求,就要禁絕一切,不可以享樂,喜樂的心與人無益。看到麼?禁欲主義腐蝕人的內心。另外有些古老的宗教和現代的世俗主義並不抗拒物質,反而視物質為一切。

他們並不抗拒物質世界,而是把物質視為一切,根本就是信奉物質的享樂和富貴,崇拜性欲、名利和權力。許多信奉自然界的宗教和現代的世俗主義基本上都認為物質至上。他們認為人就是為錢財而活,為享樂而活,為性愛而活,為權力而活。

基督信仰既非禁欲主義,也非享樂主義。它沒有說過物質世界不好,也沒說過物質世界就是一切。它指出,你就算沒有物質世界也不成問題,因為神才是最重要。馬可福音第2章,一個癱子被朋友帶來見耶穌,求耶穌醫治他。他們把癱子從屋頂上縋下,耶穌怎樣回應?第5節記載祂說:「你的罪赦了。」試想像一下,癱子攤在那裏,莫名奇妙地說:「我來這裏不是這個目的。我不能走動。」這不是很有趣麼?那個癱子被縋下,耶穌望著他說:「小子,你的罪赦了。」耶穌最先賜的祝福,不是癱子最大的渴求。祂賜了別的祝福,意思是說:「我賜給你真正需要的祝福。」換句話說,如果你擁有神,你就一無所缺。

要是你對物質世界的看法能取得平衡,情況會怎樣?神的創造是美好的,但同時這個物質世界有許多限制。你可知這是甚麼意思?意思是說,你可以享受這個世界,但要跟它保持距離。要是失去了一切,你還是你,仍然可以好好地生活。物質世界美好的一面,你可以享用它,吃吃喝喝,生活上尋求舒適,但沒有這些物質你還是能好好生活,沒有太大問題,你無須灰心絕望。你可以賺取錢財,用這些錢作許多貢獻。

要是你身無分文,那也沒問題,因為有神同在。要是你明白這些紮實的道理,你可知你會怎樣?這些創世的道理很紮實,很精彩,使你不會推崇禁欲主義,還不止這樣,你也不會推崇享樂主義,你可知自己像誰?你像個哈比人!著名小說家托爾金(JR Tolkien)將哈比人的個性描繪得十分傳神,請留心聽托爾金如何介紹他們。

他說:「他們可以數月狂歡,吃喝玩樂,盡情地笑,經常飽餐一頓,他們只要吃得消,一天六餐也不成問題。然而舒適和平的環境造就他們堅韌的個性,像老樹的根那麼紮實。為甚麼?他們無所畏懼,視死如歸。為甚麼?為何哈比人會這麼堅強?他們堅決追求美好的事物,縱然沒有這些事物他們仍能好好生活。他們能夠堅強地活下去,克服悲傷、敵人和環境,任何人要是不認識他們,以為他們只懂吃喝玩樂,那麼看見了他們這份鬥誌都會萬分驚嘆。」

多麼精彩。這班哈比人整天大笑,喜歡派對玩樂,吃吃喝喝,要是吃得下一天六餐也不為過。要是你取去這一切,他們仍能自足自樂,沒有這些事物還是能好好生活。托爾金根據他個人對基督徒深切的認識,實際上是在刻劃創世的圖畫。他在描繪一班擁有紮實創世信念的人精彩的面貎。

首先,物質是美善的;其次,物質是有限的;第三是創造的一致性。我說一致是甚麼意思?我之前已提過希臘哲學是二元的。二元論認為肉身敗壞,物質世界也很糟糕,而靈魂則是美善的,因此他們傾向將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對立起來。

事實上,一些希臘宗教真的相信有兩位神,一個美善,一個敗壞。好的神施展正義力量制造了靈魂世界,壞的神則制造了物質世界。很不幸,希臘的二元觀點經常在基督教會出現,雖然這些理論不是來自聖經,但基督信仰常常吸納這些思想。因此今時今日許多基督徒都認同二元看法。

他們基本上視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對立,因此他們說,如果你相信神,那麼你藉著聖靈可以與神連結,你便成為美善,但其他人則是罪惡、敗壞和可怕,站在撒但一邊,這些人無藥可救,不值一文。然而這段聖經不是這麼說的,經文指出一切都是好的。精神和肉身必然都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有神的形像,經文指每個人。但隨即我們將看到所有人卻都墮落,你可知意思是甚麼?

每個人都有神的形像,這是下個節目探討的內容,但意思是不管是否相信神,每個人都有神的形像,擁有勇氣、智慧和創意等等的天賦,這些天賦都反映了神。不論你是否相信神,甚至是否相信神的存在,你都擁有神的形像。同樣,不論你是否相信神,甚或是否堅信不移,每個人都是墮落的,都是罪人。你可知意思是甚麼?即是說人若然不相信神,由於有神的形像,縱然錯誤信念帶來敗壞,仍不致於一無可取。

相信神的人由於有罪,縱然正確的信念造就他們,還是遠遠達不到要求。因此以上兩者之間的差異竟那麼的小,不僅於此,這也代表任何人都有些地方值得學習。有些人更有智慧,有些人更有創意,有些人很有藝術氣質,神給予每個人天賦。每個人都有神的形像,奇妙的美隱含於創世之中,每個人都是好的。我們可從經文看到這些信息。為甚麼?創造是美好的,受造物都是美好的,但人卻墮落了。這個信息完全與二元論的觀點不同。

還有小許補充,之後我們便要進入最後一點。我們在這裏還看到創世的重要性。創世的美好、有限、和協一致及重要性。我會相當扼要,神很愛這個宇宙,你知道約翰福音3章16節說過:「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神很愛創造的物質世界,堅決要挽救它,於是道成肉身來到地上。

有一天神會使我們復活,帶來新天新地。意思是甚麼?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說:「面對癌癥或貧民窟,泛神論認為物質世界其實只是幻象,並會說:『要是你只從某種角度看,就會認為這些亦是神的一部分。』基督徒會回應說:『不要胡說八道。』」

基督信仰是一個爭戰的宗教,相信神創造世界,創造空間和時間、創造冷熱和各式各樣的色彩與氣味,所有動植物都是神創造的,祂仿如一位藝術家。然而聖經亦指出,神創造的這個世界許多方面都出了問題,神堅決並斬釘截鐵地宣告,祂會將一切回復過來。

世界是真實的,神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當我們看見貧窮、疾病和死亡,便應像神決心參與這項修復工作。如果你明白創世這個教義,看到當中美好的地方,你會好好珍惜,樂在其中。你會很有幹勁去享樂。由於你看到這世界的局限性,你失去了這些物質仍能處之泰然;你因為明白創世的一致性,於是能向每個人謙心學習。

你無須一副不可一世的自義神情,對未信主的朋友無須予以定罪的態度。因為創世意義的重要,你看到不公義、饑荒、疾病和貧窮,於是誓要抗爭到底。能夠有此看法,對創世有深刻的理解,這是一班甚麼人?他們是一班精彩的人,稱為哈比人。要是你對聖經理解透徹,你就會像哈比人一樣!

現在是最後一點,十分重要。這篇講道已近尾聲,但要是在此就結束講道,然後呼籲你往後竭盡所能根據創世的教義生活,真是再簡單不過。然而我深信經歷比實行出來重要。我說經歷,你會問是甚麼意思。好的,為何大自然感動震撼著我們?要是我們認為神不存在,為何大自然仍然帶著強大的感染力,震撼我們,運行不息?

如果我們相信著名無神論者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說法,認為當你被一個美麗的景象迷住,贊嘆不絕,原因只是你的祖先知道那裏有食物,這種獨特的神經學特性幫助他們在大自然裏生存,這種特性一代代遺傳到你身上,使你覺得眼前的景象迷人。這個理察‧道金斯把人對山水和自然奇觀的贊嘆說得這麼低層次,簡直一派胡言,有知慧的人都能看出他的愚昧,但他對這套說法仍然沾沾自喜。要知道,他違背了事實,辯稱美麗都是幻像,只是為物種生存而遺傳下來的求生本能。

美國著名小說家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yke)有一篇很出色的短篇故事《鴿子的羽毛》(Pigeon Feathers)。你有讀過麼?故事描述一個年輕人對死亡擔驚受怕,他非常害怕死後便一無所有,一切皆化為烏有。相當多的現代人同樣認為死後便一無所有,但卻滿不在乎。我認為故事裏這個年輕人的角式比許多人理性得多。

在我看來,對死後化為烏有的可能性滿不在乎的人十分不理性。因為化為烏有,就代表你一文不值,一無所有。然而故事裏,有一天這個年輕人看見一根鴿子的羽毛,觸摸羽毛的柔軟,看到羽毛的顏色,覺得它很美,好像聽到這根羽毛對他說話,告知他有一位永恒的神存在,這位神在世界之上。這個年輕人甚感安慰。

現在請翻到羅馬書第1章羅馬書第1章20節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當你看到大自然的美,一草一本都在向你述說神的作為。詩篇第19篇指出諸天、穹蒼和太陽都在述說神的榮耀,比羅馬書第1章更直接和強烈。在約伯記第38章神回應約伯的責罵,第4節說:「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裏呢?」到了第7節說:「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聖經指出大自然所以如此動人,因為它正在向你歌唱,述說神的榮美。大自然事實上在向神唱歌,它在贊美神,因此是一首述說神的樂章。這真是美妙,不是麼?

然而法國著名社會活動家和猶太裔女哲學家西蒙娜‧韋伊(Simone Weil)歸信基督後,寫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來描述世界的美,她加了一段說明,說:「每個人或多或少會對諸天、平原、海洋和大山、清爽的長風、和暖的陽光產生默默的愛慕,換句話說是對世界的美發出的愛慕,其實是一份不完全的愛慕,有點令人傷痛。因為世界的美讓我們渴慕其背後一些永恒的美事,但這些事情看來沒有回應我們。」她指出世界在歌頌著一些事物,但我們無法參與。我們無法加入贊頌,那麼會發生何事?

我其中一個年長的老師,著名基督教作家和演講家伊麗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iot)說過蚌比你更榮耀神。我們會驚訝地說:「什麼?」她會肯定自己的立場,然後指出海洋多麼美麗,一只蚌就像迷人的鴿羽。然而它們所以能榮耀神,因為它們按著神造它們時的心意。一只蚌完全順從神造它時的心意。一只蚌!然而不論你是男是女,作為人類有沒有按著神造你時的心意呢?沒有,所以伊麗莎白‧艾略特這麼說。

你會突然明白甚麼?你會突然明白大自然的美源於它一直在展現神的美善,反映出神的榮耀和偉大。它在向我們述說神的偉大,如此美好,以致我們都想親近神,可是我們與神的關系出了問題。我認為還不止於此。

當西蒙娜‧韋伊說我們獲邀進入不配得的境地,你會問,這是神,對麼?我認為還要再深入一點,這裏讓我們看見,神在這一章的一切作為,都是藉著祂的話語──道。你可有留意得到?經文從不這樣說,神說要有光,然後祂著手造光。經文是這樣說:「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的一切創造藉著祂的話語──道成就。

神藉著道創造一切。道擁有大能,成就了兩件事。神藉著道創造世界,祝福這個世界。道充滿創意,神藉著道創造萬有,賜下祝福。正如第22節所說,「神就賜福給這一切」。神很是喜悅,很喜歡創造的一切。神沒有問為何這些創造美好,也不用探索其美好之處,祂直接說創造的一切美好,賜福給這一切,甚是喜悅,很喜歡這一切。一草一木當然在歌頌神,萬鳥也在歌頌,星宿也在歌頌,因為這一切都討神喜歡,萬有的歌聲在述說神喜悅這一切,一切都很好。然而我們卻沒有這些祝福。

看看每一個人的內心,我們的受造正正是為要歌頌榮耀神,因此有一個空洞需要填滿。我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配偶的愛,渴望尊敬的人看重我們。我們一展抱負,努力獲取世界的認同,賺取豐厚家財。為甚麼?我們力圖獲得祝福,使別人認同我們,贊賞我們說:你真的了不起,十分出色。這樣你便歡喜快樂,喜出望外,樂不可支。然而你的心永遠得不著滿足,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神的祝福。

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我不用教你做甚麼,只想告訴你甚麼已經成就了。約翰福音第1章1節說:「太初有道。」第3節又說:「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在第14節則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道就是耶穌。神的道,神創世的道來到地上,取了肉身的形像,成了耶穌基督。在祂的浸禮上,你可知發生了甚麼事?聖靈降臨,天上傳來一把聲音。你可知聖父說了甚麼話?馬太福音記載,聖父對聖子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是人類被逐出伊甸園後第一次有人獲得神的祝福。這是個好消息。

作為一個人這是首次獲得這份祝福,因為耶穌完全順服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愛神,祂愛人如同自己,因此神從天上宣告這個大好的信息。耶穌討神喜悅,然而在祂步上十架前,祂身在客西馬尼園,馬太福音第14章36節記載,祂掙紮著說:「父阿,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祂沒得到響應,神沈默不語。馬太福音第27章46節記載,在十字架上,耶穌呼喊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神的道只得到沈默的回應不是很諷刺嗎?神的兒子只得到黑暗作為回應不是很諷刺嗎?在十字架上發生了甚麼事?我要告訴你十字架上發生了甚麼事。耶穌基督受到侮辱和咒詛,這是我們本來該受到的定罪。他得到的是神聖的話語,咒詛落在祂身上,大概意思是說:「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耶穌在十字架上經歷這些事情。我們要自己救自己,自己作主,背離真道,本該承受這些咒詛的,然而祂為我們一力承擔了。我們崇拜創世的受造之物,崇拜財富和權力,甚麼都崇拜,就是不崇拜神。

耶穌代我們擔當應得的咒詛,使我們獲得祂舍命換來的祝福。因此,當我求神不要因我的緣故接納我,而是因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成就接納我,就會像歌羅西書第1章22節所說:「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羅馬書第8章16節則說:「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你可知這是甚麼意思?意思是你若然相信福音,順服福音的話語,接受再創造的話語,那麼福音的話語宣告因著耶穌的犧牲,你已被接納,耶穌這麼愛你,快悔改吧,把生命交托給祂。這就是福音的真理。

當你接受這樣的福音,在福音裏,你最終會得著祝福。你最終會聽到神的聲音,藉著耶穌說:你是好的。你是我所愛的兒女,我很喜歡你,你無須再在世界尋尋覓覓,極力從同事、配偶和工作等方面發掘意義。你不用再營營役役了,這樣你就像哈比人一樣。你能夠像人類墜落前那樣享用世上的事物。這是否很奇妙?

福音有再創造的能力,因為道成了肉身,背負了我們的咒詛,因此我們獲得祂所得的祝福。這個真理深深觸動我,也深入你內心,為內心深處的傷痛帶來醫治。這是心靈的醫治,但同時由於基督信仰是一個爭戰的信仰,它接著差我們進入世界,面對癌病,面對疫癥,面對貧窮,我們要在當中帶來祝福。這是創世的教義。你可有接受耶穌進入你的生命,作為你的創造主?不僅是救贖主。

讓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你展現如此偉大真理的藍圖,多麼別具價值,求你幫助我們切實經歷創世的教義,教我們把當中的意義實行出來。求你因著耶穌的緣故賜予我們這些祝福。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