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21章22到27節說:
[22]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
[23]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
[24]列國要在城的光裏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
[25]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裏原沒有黑夜。
[26]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與那城。
[27]凡不潔凈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
啟示錄22章第1到第5節說:
[1]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
[2]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3]以後再沒有咒詛;在城裏有神和羔羊的寶座;他的仆人都要事奉他,
[4]也要見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
[5]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神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這是神的話語。
親愛的朋友,弟兄姐妹,每次我探討天堂這主題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卑微。原因是:不論表示相信與否,我想你們多是相信天堂的存在。有些人相信天堂的存在,有些人說不相信,但相信天堂的存在會是大多數。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說:「天堂是我們生來便記起的遙遠音樂。」我相信假如把天堂正確地描繪出來,或者至少應該說,恰當地描繪出來;假如你根據聖經,栩栩如生而且準確地將天堂描繪出來,那麼,天堂的概念必定攪動你的內心。即使你不願意天堂的概念攪動你,你也會被攪動。我們都知道這一點,我們都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每當我談論天堂的主題時都會顫抖。
然而,不論何時,你讀聖經末卷啟示錄的時候,你要了解最重要,或許我應該說最重要又最容易錯過的事情,就是啟示錄是為了一個特殊的目的而寫成,而且是為了有特殊需要的群體而寫成的。
每當我們讀啟示錄的時候,看到的都是關於天堂、世界的終結以及這些宏大的、關乎宇宙的事,而忘了啟示錄寫成的原因。我們似乎默默地假設啟示錄的寫成,是因為有人決定:「嘿!讓我寫一本關於天堂和萬物結局的書卷。」這不是約翰寫啟示錄的原因,更不是啟示錄寫成的原因。只要我們回到啟示錄開篇之處,我們仔細的看,並花些時間去想一想,就會看到啟示錄是寫給那些正在面對、即將面對、或者已經面對但又即將面對更多極大難處、極大痛苦和極大苦難的人。但我們很少會這樣花時間仔細去看啟示錄。
我在神學院念書的時候,有幾位老師說:「那是新約神學。」他們總是稱之為「任務神學」,就是說聖經中沒有神學。新約聖經裏沒記下什麼神學概念,只是為了著書而寫成。讓我們在家裏測試一下,或做類似的東西。他們認為,每件事、每個真理被發表,都是為了一個任務。而約翰給我們有關終極狀況、來世、天堂這幅不可思議的景象,是因為他要裝備讀者,或者說是神藉著他裝備讀者。在今生過一個特定形式的生活。換句話說,……天堂的教義……是一個偉大的、屬地的美善。我知道這麼說確實違反了一般的智慧。
例如,英國搖滾音樂家約翰連儂(John Lennon)寫了一首歌叫《想象》(Imagine),其中歌詞提到「試想像人死後沒有天堂。」為什麼他覺得那是個好的概念?「試想像在我們世界之上沒有天堂」,想象人死後沒有天堂,為什麼這樣說呢?例如為什麼著名政治家、哲學家馬克思(Karl Marx)認為天堂是個不好的概念?馬克思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我不認為他所想的是指向每一個宗教概念。我不認為他想的是「愛你的鄰舍」的概念。我覺得他大概認為「愛鄰舍」是個好的概念。我不認為他反對彼此擔當重擔的概念。他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意思是:假如你相信有來世;假如你相信有來生,富人就可以免除被指責。順帶一提,他是正確的。富有的人錯用了這個概念,因為富有的人、有階層的人會說:「啊,你知道你們是受到壓制的,你們被踐踏到泥土裏,你們的臉已經被踩到泥沙裏。嗯,但如果你們過美善的生活,那麼你們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過很棒的生活,因此別為在今世沒有公平而苦惱。」
我看過一套電視劇,是有關環保人士的片子,說到愛護地球的重要性。但是,其中有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講述者很不喜歡天堂的概念。他說:「你知道嗎?天堂的概念是其中一個導致我們濫用這地球的原因。直到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擁有的唯一一個世界以前,我們是不會善加愛護這個地球的。」在某意義上說,這跟馬克思說的一樣:「直到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擁有的唯一一個世界以前,我們不會認真對付不公義及人間的破碎。」在某程度上,這也是約翰連儂的意思。直到我們知道有今天以前,讓我們為今天而活。想象在我們世界之上沒有天堂,想象人們活在今天,及時行樂!只為今天而活!如果我們只為今天而活;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只有今天,那麼我們會好好活著,我們會互相照顧;會愛護地球,把它變成一個美好的地方,一個美好的地球,一個美好的世界,一個美好的今天。
但聖經說:「不!」你看,這些人以輕蔑口吻評論基督信仰的厭惡性言論,尤其是以反感的態度針對某些基督徒所發的言辭。他們說道:「他們過於掛念天堂的事而忽略了地上的美善。」看見嗎?掛念天堂的事意味著你沒有地上的美善。當然,要是能夠正確理解的話,聖經在這裏是說,多掛念天堂事的人,在地上就最能彰顯美善。聖經提到天堂的概念,又說因為有天堂,所以天堂既是真實的,如果你明白天堂的教義,如果你掛念天堂的事,如果你正確地掛念天堂的事,那麼你將要在這世上過一個極美好的生活。
讓我來問個問題:天堂如何能使我們在世上過一個非比尋常、引人註目、美妙的生活呢?我要舉三個我認為經文指出主題的方法。因為這裏是聖經結尾的部分,每句句子都意味深長,都可以帶領你回到聖經其余的書卷。如果這是針對神在世界歷史中的作為而作的一個演講,是針對救贖歷史的演講,那麼我們便有太多內容可以談,太多了!我們必須花更長的時間。但是如果我們反過來思想這段經文寫給那些正在受苦、正在面對許多難處、正遭遇各種壓制和不公平的人,哪為什麼要把這段經文給予他們呢?天堂的教義如何教導我們在此時此地生活呢?
現在我要提出三個方法:
天堂的概念給我們理由來過一個美好的、有力量的以及有品格的生活。
天堂的概念給我們力量去過在地上美善的生活。
天堂的概念給我們超越地上福樂的目標。
首先,天堂給我們一個理由,而這理由是:天堂臨到地上。啟示錄第22章1、2節,說:「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為什麼呢?「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葉子有醫治的作用。現在你回到第21章的開首便會更加明白。開首幾節經文說:「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這顯明什麼呢?這幅天堂的景象告訴我們,天堂是我們今生的一個選擇。但是,聖經觀點的天堂指出天堂是這世界的醫治,因為在末日我們看到天堂從天降臨。天堂是什麼?天堂是神榮耀的所在;天堂是從神而來;天堂是神榮耀的一種氛圍,能夠醫治萬物,凡天堂所觸及的一切皆可得著醫治。
啟示錄第22章提到許多有意思的景物,例如樹、生命樹、河流,以及沒有咒詛等等。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關於聖經創世記裏的事。因為在創世記裏,我們看到當人類決意自己來當家作主的時候,一切都分崩離析,然後咒詛臨到我們。創世記第3章說,我們與神隔絕了,所以我們與祂分離,結果我們心理上分崩離析,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在社會上也分崩離析,性別與性別之間,階層與階層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四分五裂。我們在社會上是崩塌瓦解的,在肉體上也是如此,因為我們都是必朽壞和必死的。你看,這就是咒詛!
天堂是神的榮耀。天堂是神榮耀的氛圍。天堂不僅是個空間,乃是從神的臨在而來的醫治大能。天堂在那裏等著我們,而且最終會從天而降,要降臨並且創造一個新天新地,舊的秩序將要過去。天堂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並不意味著一種選擇,乃是意味著這個世界的復原,這個世界將被復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這一切關於醫治的經文,看到從伊甸園傳下來的生命樹以及河流。這都是從伊甸園而來。此外還有咒詛的終結。因此,正確地理解天堂並不表示:「啊,天哪!這個世界不是那麼重要吧!」相反,在某個意義上說,天堂給我們一個理由和動機去思考苦難,並且叫我們非常嚴肅地探索今生的種種問題。
我想到一個例子,是我讀過的一本書,這本書相當引人入勝,書名叫做《基督教的興起》(The Rise of Christianity)。作者羅德尼.斯塔克(Rodney Starks),是社會學家兼歷史學家。他嘗試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基督信仰能在羅馬帝國時代成功?」他說:「為什麼在一百年間,基督信仰的占有率在羅馬帝國中從百分之六到八,發展到接近百分之五十?」為什麼基督信仰能如此增長?我對這事的了解不多,但作者的描述將事情始末和盤托出。當然,他這本書很引人入勝,而且很有幫助,因為書中提到很多不同的原因。第一他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主後的幾個世紀,羅馬帝國經歷了兩次嚴重的瘟疫。第一次發生在主後165年,持續了大約15年;第二次發生在主後251年,也持續了15年。我們不太清楚當時的實際情形。歷史學家參考了一些相關資料,而且根據所描述的內容,有些說第一次瘟疫是天花,第二次是麻疹,或類似的疾病。總之,據我們所知,這兩次瘟疫對當時的一些城市造成很大的破壞。
死亡人數很多,據說在第二次瘟疫期間,在羅馬每天有五千人死亡,一星期有三萬五千人死亡。在那個時代,羅馬的人口還不到一百萬。試想想,一星期之內就有三萬五千人死了!經過那兩次瘟疫,可能羅馬帝國裏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人口因而喪生。在那個時代,希臘人、羅馬人和大多數異教徒都不知道醫治這些病的方法,也不清楚這些瘟疫的源頭,但是他們知道一點,就是這些疾病是透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染。他們知道這一點,他們知道透過接觸就會染上這些病。因此那些有錢人、醫生們都離開城市,他們離開城市。據我們所知,許多家庭當發現某個成員染了瘟疫,而且愈來愈嚴重的時候,他們便會拋棄那個病人而離開城市。他們一個一個離開,離開患病的人,大批地離開病人,大批的離開城市,但這並不包括基督徒。基督徒怎樣面對呢?基督徒留在城市裏,不但去照顧患病的人,而且積極地為他們提供醫療服侍。基督徒出去照顧病人,又把患病的異教徒帶回來照顧。因此,有許多的基督徒死了。這是我們看到的報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別?啊!這分別是非常明顯的,是不是?異教徒的世界觀與基督徒的世界觀非常不同。首先,異教徒完全沒有來生的盼望,或者說,他們根本不認為來生有什麼好的地方。他們沒有得救的確據。但基督徒知道盡管這世界有多美好,都不過是某些事情的序幕罷了!基督徒知道死亡不能作什麼,反而要轉化成榮耀。另一方面,異教徒也有對今生的看法,他們認為今生是汙穢的,並且是會燒盡的。至於基督徒,我們明白神會在今生進入我們的生命中,神以耶穌基督成為人的樣式,進入世界。將來這個生命需要被修復!
因此,基督徒的人生觀使他們留守在瘟疫盛行的城市裏。這書吸引人的地方是歷史學家羅德尼.斯塔克很客觀地寫到一些讓我驚訝的事情!我很喜歡人們客觀地看待事物。他談到蓋林(Gaylan)醫生將第一次瘟疫記錄下來,所以我們有很多相關的紀錄。但是,蓋林離開了城市,他沒有醫治任何病人,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去醫治病人,他就會因感染而死亡。羅德尼.斯塔克說:「蓋林對死後的生命缺乏信心,但基督徒卻肯定今生不過是序幕!」假如要蓋林留在羅馬醫治病人,他必須要有遠超過基督徒面對同樣事情的勇氣。假如要蓋林留在羅馬照顧病人,他所需要的勇氣將遠超過那些做同樣工作的基督徒。歷史學家這樣說,他很客觀,並沒有說:「噢,基督徒豈不是更有勇氣嗎?」不!他說,基督徒留下來是合理的,異教徒逃走也是合理的。如果你說一個更好,而另一個更糟;如果你談美德,我們就要看看所持的世界觀。我們來看看教義!基督徒擁有福音,福音幫助極平凡的人,使他們有理由聞風而不喪膽,堅守崗位。
這是個大諷刺。羅德尼.斯塔克依此作指引,力圖指出一點。他說,我們確信,如果你去照顧那些染上瘟疫的人;如果你只去照顧他們,餵他們吃飯,只是給他們食物,只是給他們水喝,只是給他們溫暖,只是照顧他們;那麼有百分之五十的病人或許會痊愈。當然,你撇棄他們,你知道死亡的數字將會飆升。所以,因為基督徒沒有互相撇棄,因為他們不害怕,因為他們對榮耀有信心。所以基督徒大多確信,他們的死亡率將僅是異教徒的三分之一。因此在那兩段十五年的時期中,基督徒的增長率是異教徒人口的三或四倍。更有甚者,數以千計的異教徒擁抱基督信仰,感激基督徒為他們的生命所付出的代價。
我用了異教徒這個名詞是毫無輕蔑之意的,因為他們確實如此,這是他們當時的世界觀。因此,當時基督信仰不僅是自然的增長,且透過人們悔改信主而有極大的增長與復興。然而很諷刺,基督徒實際做了依當時情況判斷最不實際的事情,那就是他們堅守崗位。但是你可別以為他們冒生命危險是因為:「啊,我們如果冒著生命的危險照顧病人,那麼我們在自然人數上的增長就會上升百分之三、三倍,或百分之三百。很多人亦會看見我們從福音所領受的,並看見我們對天堂教義與榮耀的了解,以及看見我們有一些幫助我們面對任何事情的方法,然後他們就會悔改信主,這樣一來,基督信仰就能征服羅馬帝國了。」絕對不是這樣!他們那樣做,是因為那是正確的,不是情況需要的緣故。但是你要明白這一點!假如你做了情況需要的事情,而不是正確的事,那麼你兩者都得不到!假如你做了正確的事,而不是情況需要的事,那麼你兩者都可兼得。
魯益師說:「以天堂為目標,你也會得到地上的。以地上的事為目標,你兩者都得不到。」基督徒仰望的是榮耀,他們是為榮耀,不是為成功而工作。因此,最終盡管許多人死了,許多人犧牲了他們的性命,但是卻帶來莫大的成功。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天堂使他們在地上表現出無可比擬、屬地的美善。對於天堂的認識使他們成為醫治者;對於天堂的認識使他們成為英雄。這是第一點。
第一點,我們看到天堂給你一個理由,給你一個實踐無比、屬地的美善的理由,有無比屬地的美善。事實上,我們談下去之前,讓我再說一件事吧!約翰連儂說:「試想像人死後沒有天堂,想象人們為今天而活。」好吧,約翰,讓我們試試看!如果今天是我的所有,如果今天是我的一切,如果這世界是我的一切,為什麼我要把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施舍給別人呢?為什麼我要這樣做呢?如果你不相信天堂,如果只有今世的事,也許你是個很尊貴的人,你也許很樂意犧牲,你也許像那些基督徒一樣願意舍去自己的生命,但這完全違背你的信念。是不是?這徹底違背你的信念!想想吧!為什麼我要這樣做?難道今天是我的所有,我就因此要為別人犧牲嗎?不是的!約翰連儂說,讓我們嘗試去做吧。已經有人嘗試了,而且是在一個帝國裏嘗試了,是在一個社會裏嘗試了。但是,這有沒有使人們更加仁慈的相待呢?你去讀一讀那究竟是什麼文化,去讀一讀希臘或羅馬文化究竟是怎樣的。
好了,我們談第二點。第二點就是天堂給我們力量,不僅給我們理由,而是也給我們力量去過美善的生活。其實讀啟示錄的人從來沒有遭遇過瘟疫,至少我們沒聽說過。他們面對的是逼迫。他們面對巨大的痛苦和大規模的逼迫。那麼我們從這裏看到什麼呢?根據線索,順藤摸瓜,我們想到的一點,是這段經文嘗試要我們去想象天堂。在第21節說:「城內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在1720年代,美國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寫了一篇道專講這一節經文,並尤其著眼在「好像」這一用詞之上。啊,多偉大的講道家!竟可以以一個喻詞來講一篇道!但你知道為什麼嗎?他說,如果你仔細閱讀,會看到聖經告訴我們關於天堂的每一件事,總是用「好像」來形容的。天堂好像一個國度、好像純凈的金子。實際上,他指出一個事實,這金子是透明的,是透明的精金!換句話說,地上沒有純凈的精金。天堂就好像這些東西。另一方面的意思是說,聖經要我們想象天堂到底是怎樣的。天堂好像這個好像那個!繼續想象吧!請你繼續思想天堂的情景。
但是「好像」這一詞,也表示當你想到天堂的美妙、天堂之不可思議的時候,你就意識到天堂是無限地超乎你所能想到的。那麼為什麼你要去想象呢?聖經說想象!不是約翰連儂說的:「試想像人死後沒有天堂」,是聖經呼喚我們,事實上聖經以所有這些比喻命令我們,說:「天堂好像金子,天堂好像一個國度,天堂好像一場筵席,天堂好像一場婚禮,天堂好像一條喜樂的河流,天堂就好像面對面相會。聖經到底在做什麼?接著,聖經說天堂單單好像這些東西。聖經所說的是什麼?一方面聖經說要想象天堂,把天堂具體形容出來,描繪天堂。想一想!但另一方面,聖經在說這樣你就知道,天堂是無限地超乎你可以想到的。
為什麼呢?告訴你原因吧!保羅在羅馬書8章18節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保羅是怎樣面對他要面對的事情呢?同樣的事情,與我們讀到在啟示錄所蒙召的那些人一樣,以同樣的方式去面對。保羅說:「我想」和「我比」。你認為憂慮是什麼?在憂慮中,你會想象,你會把事情具體化,你會描繪。恐懼是什麼?你在想象,你把事情具體化,你在描繪,你在仔細考慮又想象,並在你的思想中描繪一幅圖畫,將實際會發生的事具體化。保羅說:「如果你想過一個毫無恐懼的生活,如果你要過一個充滿安慰的生活,如果你要過一個平安的生活,那麼我呼籲你做與榮耀相配的事情!」他說:「一方面這決不是愚蠢的行為,如果你害怕,如果你在苦難中陷入低谷,那是因為你沒有去思想,沒有考慮,沒有想到那『明透的玻璃』,沒有想到那張臉,沒有想到這一切事情。」但是很有意思,一方面這決不是愚蠢的行為。這就像我那些搞工程的朋友,工程師不喜歡浪費時間,他們的態度是:有話便只管跟我說吧!
可見,基督信仰不是一種虛無飄渺的宗教。基督信仰是什麼?基督信仰說,接受真理並思想它,直到真理的榮耀充滿你。這不是玩把戲的!思想!考慮!計算清楚!算一下!如果是真的,那我還害怕什麼?如果這是真的,我還憂慮什麼?如果這是真的,仔細考慮吧!這可不是愚蠢的事!對吧?工程師們喜歡它,而我的藝術家朋友們也一樣喜歡它。原因是這樣的,因為在一方面,聖經呼召我們關註內心的信念。聖經說,你將永遠不能處理苦難、憂慮和人生的困難,除非你在永恒、真理、美善、榮光和榮耀的思想中學會如何描繪、思想、想象並創造形象。直到你做到這一點之前,你是無法面對人生的。「我想,現在的苦楚……就不足介意了。」你必須要做比較。你對於天堂的想象,要比對世上會出錯的事情更任意馳騁。你必須要去想象,這是一種操練!
在「魔戒」(Lord of the Ring)這本奇幻小說中,我最喜歡的其中一段,是山姆(Sam)這個最讓人有認同感的角色所說的一段話。他正處於可怕的境況中,一切看來是黑色的、黑暗的、可怕的。他說:「在雲層覆蓋的高山上,那黑暗的塔上,我窺見一顆閃爍的星星。」星光之美激動他的心,使他重燃希望。那個意念如同一支箭,光亮且冰冷,穿透他的心,使他明白到最終那黑影不過是細小且快將消失的。但在山之巔卻有一道永恒、美麗的光。他在塔內唱的歌充滿藐視,而不是希望,因為他內心滿是輕蔑的時候,他想著的是自己。就那一瞬間,他的命運不再纏累他。他拋開一切恐懼,倒頭便沈沈睡著了。
那個意念光亮、冰冷得像一支箭穿透他的心,在黑影所無法觸及的遠處,有一道永恒、美麗的亮光,而黑影不過是會消失的東西。到底發生什麼事?他之前難道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但他的想象力被影子擄去了。一支光亮且冰冷的箭,你不知道他所問及的榮耀嗎?你看,這全是一些數據,是浮誇的言語,只是一行行的字句。你必須要去描繪它,去思想它,要好好加以反省,直到它的美激動你的心。這樣的事有沒有發生在你身上?
除非你被天堂之美激動你的心,否則你永遠無法過基督徒的生活,你永遠無法過一個像保羅那樣偉大的生活。我正在呼籲你來想象、思想。我正在呼籲你來說:「主啊,求你用真理來影響我的想象力。幫助我看見這些事情的榮耀。」你看!一方面這是很嚴肅的,我思考、我思想、我籌算、我解釋天堂。但另一方面,天堂是富有詩意的。你是被呼召來發揮你內心的信念、內在藝術感,至少在你內心要這樣做。因為天堂給你能力去面對一切事情。假如你願意接受聖經所賜、叫人難以置信的真理,並能說:「你看這!你看那!」那麼,不論你想象到任何黑暗或艱難,你都有能力去克服。當我閱讀愛德華茲的著作時,他在他的筆記本裏寫了許多雜記,一頁又一頁關於天堂的內容。他在做什麼呢?他花時間在默想天堂。不是花了一切時間,而是恒常地默想天堂。他經常做什麼呢?他一直在思考將來要顯明的榮耀。如果你也這樣做,苦難就變得不足介意了,就好像被跳蚤、蚊子叮咬那樣無關痛癢了。
最後,我們要說第三點。
首先,由於天堂給你一個理由去過美善的生活,所以能引導你過偉大的人生。其次,天堂給你力量過美善的生活,第三點,天堂實際上承擔了壓力,正如我一開始說的,為了讓你享受在地上的日子,天堂給你超越地上生活的目標。
我的意思是,天堂將壓力拿走。讓我們回去看前面經文裏的比喻。經文說,天堂裏有一道光,比任何燈火還要明亮;有一張面孔,比任何可愛的人的面孔還要好;有一種音樂,比任何音樂還要美。在天堂裏,我們的額上都有一個名字,比任何名字還要偉大。
這裏的意思是:天堂把壓力拿走了。如果你看你的配偶、你的孩子、你的工作、你的職業;如果你堅持這一切都能完全滿足你,你會向他們施加壓力。行車橋很多,你會註意到當中有許多豎起牌子,上面寫道「不可超過多少噸重量」。讓我告訴你,不論是人或事,配偶、愛人、孩子、事業、政治考慮等等,反正是有關你的人或事,都如同橋梁一樣,你都只能在其上放置一定重量,不然他們會崩塌。有一件事你不可能做的,就是將你靈魂的重量放在其上,那是你終極的希望。人人都有某些至深的盼望,我們都有至深的欲望。直到你知道你是多麼的需要愛之前,是你會不知道你的靈魂的需要是何等的浩大。你可以有完美的配偶但你仍舊渴慕愛。你可以有完美的職業,我的意思是很多人都擁有很美好的職業,擁有一個超乎他們所求所想的職業,可是他們卻要接受心理咨詢。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以為他們應該是快樂的。直到你得到世界能夠給你最好的東西之前,你根本不能知道你靈魂需要是何等的浩大。而你發現:「我還要更多!」「我還要更多!我得要更多!」除非你想象天堂,除非天堂對你是真實的,否則,你會在這些事情上施加壓力,而你也不能夠享受其中。你根本不能享受其中,一點也不能,絲毫也不能!因為你將會一直專註於:「這些都不能滿足我的需要,這些都滿足不到我的需要。」假設你知道還有別的東西,那會怎樣呢?我所知道最好的模擬就是公園。在國內的城市有些公園的面積很大。如果你有留意到,挺諷刺的是有人住在公園裏,他們住在公園裏是因為無家可歸。我不是要批評政府安置流浪漢的政策!但我要說的是,公園吸引你的地方,就是它的美麗景致。但是有人住在公園,而不是到公園遊玩,就等於摧毀了原本吸引你到公園的美景。公園無法承載你一生的重量或運載量,它不是讓你燒飯,不是讓你找食物,不是讓你如廁,更不是讓你睡覺的地方。當人開始這樣使用公園的時候,這最基本吸引他們的地方都因此被破壞了!
我們必須審視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孩子、父母、婚姻以及所愛的人。我們要註視這一切,並說:「這都是『公園』,它們無法承載我一生的整個重量或運載量。」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首次開始享受其中。當你說:「公園不是我家」的時候,你會享受其中,然後你說:「我要進去,享受它。」公園要是作為一個「家」,它是會崩潰的;但作為一個遊樂、觀賞美景的地方,卻是美好的!因此,當你說:「我將不會忘記我真正的國家,我的事業、我的家庭,這一切只會提醒我,我的心真正的歸宿是哪裏,我的心真正的家是哪裏。」那麼,你便會真正享受你的人生,而不是在人生中找錯處。如果你對每件事都吹毛求疵,那麼你的配偶總會有不對勁的地方,你的工作也總是讓你滿腹牢騷,你周圍的人總是讓你看不順眼,你的人生也充滿瑕疵!總是這樣!你會經常抱怨,總是在埋怨、嘮嘮叨叨。這是你的錯呀!為什麼?因為你可能施加太多的壓力在其上了。你覺察到嗎?假如你能夠說:「還有其他地方比這兒要好得多的!」那麼,你終於能享受你的人生了!
親愛的朋友,弟兄姐妹,我們談了三點。
天堂給你一個理由可以在地上作出犧牲,過舍己、犧牲的生活。
天堂給你一股力量去面對地上最糟糕的狀況,以及天堂給你一個終極的目標,讓你最終可以在地上享受一切。
你要如何才能這樣得享天堂呢?你有留意到兩點嗎?貫穿整段經文,耶穌除了提到……「羔羊」之外,就別無其他。耶穌總是被稱為羔羊。為什麼呢?難道這不是已經過去了嗎?我的意思是,祂以羔羊的身份降臨地上,祂來是為了犧牲自己,但是為什麼祂仍舊是「羔羊」呢?因為,即使在天堂,即使是在天堂裏,能夠讓你享受天堂的仍然是福音。假如你相信你是靠行為得救,那麼你總是在利用神以獲得一些東西。你力圖順服神,是為了得著祂的祝福。但是當福音撼動你,你意識到你是單單靠著恩典得救,而不是藉著你的行為,那麼你就在耶穌基督裏得著了一切,因為祂成為你的代贖者。祂是你的羔羊。羔羊就是必須舍命,以至於死,而使你能因此活著的那一位。
還記得聖經出埃及記記載逾越節吧?神警告以色列民:「那滅命的天使,那執行公平的天使要巡行埃及地!」如果羔羊活著,你們必要死。如果羔羊死了,你們就要活著。耶穌是我們的代贖者。我們在祂裏面得著一切,而且如果這是真實的,我們就不會利用神來獲得東西。我們要利用東西去得著神。而關於天堂最重要的事,就是那裏除了神以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冠冕、河流、果子等等全都是比喻。天堂唯一有的就是神。
福音改變我的心,以致我行事的原則不是要神為我做事。我行善的原因,只因為我因神的本身而得喜樂,以感恩作為回報。有人總是對我們說:「你認為只有相信福音的人才能上天堂。我想這思想太狹隘了吧?」
難道你沒有看見嗎?只有那些相信福音的人,才想要上天堂,因為唯有福音使你因著神的本身,而渴慕祂、愛祂並且在祂裏面有喜樂。我因為神本身而順服祂。我順服神,是因為祂為我所成就的救贖。我順服神,是因為祂的美!在天堂裏,除了神以外便沒有別的。凡是單單需要神的人,單單需要祂的美的人,才會渴望到天堂那裏。但是,只要你到天堂去,你找到神,你在祂裏面有喜樂,你便會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你所需要的一切。
你看到嗎?假如你想在地上過無比美好的生活,那麼你要知道天堂是你必須迎接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但唯有藉著羔羊,天堂才能成為真實,否則,我們就像異教徒一樣。你可以上教會,上教會多年,但當那出戲上演的時候,你便會躲避,因為你好像蓋林醫生一樣。你就像那些瘟疫時期的醫生一樣,跟其他人一樣。天堂對你來說是遙遠的事。你沒有天堂的確據,因為沒有基督你就沒有確據,天堂也不可能是個確據。你知道這一點嗎?你是否根據這一點而生活嗎?保羅說:「要思念上面的事。」要思念上面的事,因為當我們將生命藏在基督裏,而當祂顯現的時候,我們就要像祂,我們也將與祂一同在榮耀中顯現。
弟兄姐妹,讓我們同心禱告:
天父,感謝你賜給我們關於天堂的話語。這話語裏的榮耀使我謙卑,使我很嚴肅去看待天堂。今天,我祈求主,讓我能夠在微小的方面稍微嘗到一點點、聞到一點點、淺淺地品嘗到一點點天堂的榮耀。
主啊,教導我們怎樣從其中更深入地來飲用你的話語,以致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能夠行走得有見證、有力量、有盼望、也願意舍己,正如你的兒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作多人的贖價。
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