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聽眾朋友,今天我們要看的經文是在以弗所書四章11至16節。請聽我讀出經文,以弗所書四章11至16節:
[11]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12]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14]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15]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16]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上是神的話語。
聽眾朋友,讓我們來看這幾節經文的基本陳述。因為我們會仔細地看,所以很容易會見木不見林,忽略了重點,因此,讓我很快講解其重點。這段經文是說,屬靈恩賜的真正目的是要結出屬靈的果子。屬靈恩賜、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我們一直都說,在教會中人人都有能力擔起傳道的職事,有能力去服侍,有能力去作工。傳福音的、牧師、教師、先知和使徒,都在裝備教會的每位信徒去執行事工。然而,聖靈恩賜的重點,所有這些事工的重點,都是在於性格的改變。你們看到恩賜的目的,神讓一些使徒成為先知,成為傳福音的人,而讓另一些使徒成為牧師和教師。這是為什麼呢?以弗所書4章12節說是為了成全聖徒,各盡其職,並且建立他們。為什麼?是為了「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實際上,保羅以三種不同的方式來說明:首先,他提到所有事工的整體目的。我們忙碌、上聖經課、進行所有的服事、以及從事一切工作;所有事工、所有恩賜以及所有活動的整體目的,就是要在我們生命中達到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保羅說得非常清楚,然後他在第14節反面地說:「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他以反面的角度來說。
所有事工的整體目的就是要進到一個地步,就是我們不再是屬靈的小孩,靈性不再幼稚;相反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然後保羅在第15和16節再次說到這點。他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第16節說:「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這裏又提到事工的整體目的。百節各按各職的目的,所有事工的目的,所有屬靈恩賜的目的,就是愛──「在愛中建立自己……,連於元首基督」。
這十分明確地說──擁有一個非常忙碌、拼命作工的教會是非常好的;擁有具敬拜、勸勉和教導的恩賜的人是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可以有美好的敬拜、出色的音樂和良好的教導等等;擁有具恩賜的人是很好的,這樣我們可以餵養饑餓的人,服侍傷殘人士和服務小區。擁有具教導恩賜的人也是很好的,這樣我們可以舉辦很多課程、團契小組以及查經班。這太棒了!擁有一個忙碌、拼命作工的教會是很棒的,不是嗎?但所有這些忙碌、拼命工作的事情都只是手段而已。它的目的以及你如何知道你真正達到的目標,在於人們是否真的變得像基督,在性格上是否有真正的改變,是否有真正的靈性成長。你是否真的更像基督呢?
這是非常重要的。你現在比去年更不煩躁易怒嗎?更少擔心嗎?更有耐心嗎?更不驕傲和自誇嗎?更有作仆人的心誌嗎?你是一個更好的聆聽者嗎?你現在比去年更誠實嗎?嗯,這一切讓你達到甚麼目的呢?那就是保羅說的。他說:「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目的就是為了我們可以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你可能會說,這就是在上次我們所談論的爭議性問題上,我沒有持強硬立場的其中一個原因。
所謂的靈恩,目前,有很多關於靈恩的爭議。有些教會說,靈恩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包括說方言、翻方言、領受來自神的信息、行神跡和醫病。我嘗試把一些對靈恩所持的不同立場記下來。我知道聖經的教導和我自己對聖經教導的理解,在極端的立場之間迷失了。如果你相信靈恩,你堅持這個想法,說:「是的,那些奇跡般的恩賜,非凡的恩賜,這些恩賜都必須在敬拜中出現,這樣才會有興旺的教會。」如果你是反靈恩的,你說:「這些恩賜都已過去了,它們已經完成了,與我們不再有關系,我們不應該擁有這些恩賜,它們是不好的,是情緒不成熟和不穩定的標記。」
如果你是反靈恩的,你會對我所記下的立場有所反感。但我們要察看,並且說:「結果是什麼?那些恩賜帶來的結果是什麼?」而不是擔心是否應該有那些恩賜。這是保羅在這裏所說的。這有影響嗎?你對恩賜的特別看法和運用在性格改變方面有影響嗎?你會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嗎?你正在改變嗎?現在的你與昔日的你有甚麼不同嗎?你看,那就是重點。我不會花時間與你們爭辯說不說方言、是否要說方言,或說方言是否符合聖經。我要問一個問題──你正在成長嗎?你真的看到自己改變嗎?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已經成為基督徒三年,那麼,在你的生命中應該有很大的差異。很大的差別!很大的進展!這正在發生嗎?
第一,恩賜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你看到對恩賜的態度。恩賜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很多人跟我談論一個問題,就是:今天你仍然相信醫治嗎?嗯,我不知道你如何能夠不相信醫治。你知道,雅各書第5章吩咐我們,不只是描述,而是吩咐我們:「當我們中間有人生病,我們應該請教會的長老來,為那人按手禱告。我們應該為他得醫治而禱告。神垂聽祈禱、回應祈禱,並叫他起來。」吩咐就在這裏。當然,我們相信,也曾看到神以偉大的方式響應尋求醫治的禱告。然而,有一點必須取得平衡。
偉大布道家、循道衛理教會的繼任人喬治.懷特菲(George Whitefield)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1740年代,他在英國、歐洲和美國布道,他的服侍很有果效。有一段時期,神大大使用他的傳道事工,就是帶領露天布道會。他曾在美國紐約華爾街帶領露天布道會。當時,那裏只有一條街和一道墻,除了印第安人和田野之外,什麼都沒有。他想在市區的三一教會布道,可是印第安人不讓他進去。他必須跨過華爾街,在田野中布道。那時並沒有甚麼廣告宣傳,但仍然有七千人來聽他講道。他得到聖靈的膏抹,在一次布道會中,有數以百計的人歸信基督也不足為奇。然而,有人曾寫信給他說:「喬治,你知道嗎?很抱歉,你的生命並沒有完全被聖靈充滿。」
喬治收到一封信,是來自他昔日在倫敦一同參加禱告會的信徒。他們寫信給他說:「我們祈求神特別的祝福你,因為我們聽到並沒有很多醫治的神跡在你的事工中發生。我們真希望神的大能以真實的方式臨到你身上。」然而,懷特菲怎樣回復呢?他本可以很傲慢,他當時還是個年輕人,也曾作過自大的事。他本可以回信說:「各位,看看神如何祝福我!如果神給我更大的祝福,我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是好。」相反,他這樣回復,他的話讓人清楚理解以弗所書第4章11至16節的重點。當有人說:「喬治,你必須有更多的醫治神跡。」
當然,喬治並不反對醫治,我猜他見過因禱告而帶來美好的醫治,但他回答說:「唉呀,當我們每天看到因神話語的大能而成就的偉大神跡,哪還需醫治疾病或使瞎子得看見,這些的神跡嗎?靈性上瞎眼的人現在不是看見了嗎?靈性上死亡的人不是醒來了嗎?麻瘋病人的靈魂不是得潔凈了嗎?福音不是已經傳給窮人了嗎?如果我們已得到那些神跡要成就的結果,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試探神,要求更多的神跡呢?」喬治這樣的態度就對了。他道出神跡、醫治、屬靈恩賜、忙碌拼命工作的重點。重點就是要叫人的生命得著徹底的改變。
他說:當改變發生的時候,當我們看到人們的性格有重大改變,人們回轉了,周圍的人感到非常費解說:「我不知道那個昔日情緒非常不穩定的人是如何變得這麼穩定;沒愛心的變得有愛心;沒耐性的變得有耐性;不忠實的變得很忠實;沮喪的變得充滿喜樂;煩憂的變得有平安。雖然我不知道是怎麼發生的,但改變確實發生了。」那就是重點。懷特菲說:一切都是為了達到改變的手段。他說:「你怎竟敢回來說:如果你真想成為屬靈的人,你要向神求所有恩賜。保羅說:你看看自己;看看那些果子,「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有正在成長嗎?有嗎?
你知道,保羅所說的實際上與哥林多前書第13章是一樣的---他列出一張很長的清單,他說:「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我若將所有的赒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他列出這張非常有趣的清單。他說:「如果我用方言禱告;如果我作先知講道;如果我對聖經了如指掌;如果我捐出我的錢,我甚至為了我的信仰而死,他說,但我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呢?非常簡單。這實際上意味著兩件事。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寫了一本關於哥林多前書第13章的書,名為《慈善與所結的果子》(Charity and its fruits)。當他想到愛,他說到保羅在這裏所說的。首先,你看看教會裏忙碌的事工 ;你看看那些恩賜;你看看說方言和先知講道;你看看人們為了信仰而死;你看看很多的捐贈、教導和大量的聖經知識;他說,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能是虛假的,雖然有點可怕,但這是有可能的。
順帶一提,每個宗教都有這些事。每個宗教都有非常熱心的人,都有充滿知識的人,都有給予許多偉大教導的人,都有願意為信仰而死的人。如果你想要一路說下去,另一件事就是,「說方言」也出現在其他宗教裏,並不只是在基督教---你知道「無元音發聲法」,「說方言」也出現在別的地方。保羅想要說的是,你的恩賜、你的忙碌、你的活動最終並不是神的恩典在你生命中作工的真正標記。聖經中看到像掃羅、底馬和猶大這些人,他們在事工方面都是非常積極的,但最終也顯明他們從沒有將生命真正交托給神。你們看,人們確實可以非常忙碌,非常積極,卻沒有與神建立關系。人們確實可以非常忙碌,非常積極,卻只是出於自我而這麼做,出於自我膨脹而這麼做。你沒有在心中與神建立關系,也沒有培養屬神的品格---完全沒有。你們看,這是多麼重要呀。
第二,恩賜如何起作用。
以上是我要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恩賜和忙碌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絕對不可把手段錯當成目的,絕對不可以。第二件事是,看看這個動力應該如何起作用。以弗所書4章11節說:「讓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將你們建立起來,裝備你們能夠去服侍,然後你們就會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你們看到這一點嗎?保羅說,首先你已經有裝備你的人,他們來建立你,並且讓你運用你的恩賜。因此,如果你要長大成熟,如果你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那麼,一定要有兩件事發生---你必須要去服侍,必須要。有人會說:「嗯,我只要被建立,我只要別人來服侍我、建立我,我需要收取。」當然有收取的時候。有些人只需要停下來,聆聽、成長以及痊愈,因為他們經歷了艱難的時刻。
但總的來說,人在屬靈方面成長是要透過收取和付出。經文說,你必須讓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將你建立起來」,裝備你們去服侍。這就是一定要有收取和付出。有個人來到教會,只是坐著,只是吸取。有個人來到卻甚麼都不做,不幫忙、不服侍、不作工,不付出,只是收取,就像有人說:「我想有健康的身體,但我不想做任何運動。我只想整天坐著吃東西、整天睡覺,但我要身體非常健康。」你看著那人說:那是不可能的。吸收與付出必須取得平衡,一定要在運動、燃燒熱量、吸收熱量之間取得平衡。你必須燃燒熱量。如果你燃燒熱量,而不吸取任何熱量,當然就會「耗盡」。如果你吸取熱量,而不燃燒任何熱量,你就會變得臃腫。所以一定要取得平衡。你在第12節看到這點了。
我們一直在談論運用恩賜的需要,已經幾個星期了。但是,還有另外一部分,關於使徒、傳福音的、先知、牧師和教師建立身體。那又是什麼呢?讓我用幾分鐘來談論這部分。意思是,每個基督徒都有義務讓自己接受造就的事工,就是被建立的事工。我們上次討論過關於使徒的話題,恐怕現在我無法詳細解釋這方面的真理。但是,我們上次談到使徒的職分,就是從神那裏帶來新的啟示。保羅、彼得等人絕對知道神給他們的啟示,於是他們將啟示寫下來,而現在你可以接受使徒服侍的方法,就是透過閱讀聖經。傳福音的、先知、牧師和教師就像我一樣,不做別的,只將使徒所領受的啟示向你們說明,藉此建立你。這不是依靠先知、牧師和教師的恩賜去建立你,而是靠著聖經。建立的力量並不在於牧師,而是在於聖經本身。那就是保羅向以弗所的長者道別時(在使徒行傳20章32節中記載),他說:「如今我把你們交托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的原因。
有時候,牧師會得到很多贊美,感受就好像匈牙利指揮家斯瓦洛夫斯基(Swarowsky)的感受一樣。你曾聽過那個故事嗎?斯瓦洛夫斯基當時正在指揮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那是一場相當精彩的表演。當表演結束的時候,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但他讓每位觀眾都坐下來,停止鼓掌。他的眼中泛著淚水,看著觀眾說:「你們不明白---其實表演這麼精彩不是因為我---而是貝多芬。」你們看!最終他說:「我不會作曲,是貝多芬把你們建立起來,不是我。我只是一個渠道。」
這真是人們的一大難題。聽眾朋友,據我所知,特別是在今天現代化的文化中,有各式各樣的事讓你傾向於不是崇拜牧師,就是與他們毫無關聯。要麼你就離開,去做你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四處跑來跑去,沒有與任何一家教會有聯系,沒有將自己置於任何領導之下;要麼你就為自己安排好,去找一位領袖、牧師、或教師說:「這就是了,就這麼辦吧!」你把這個人當偶像來崇拜。但經文告訴你這是不對的。是神的話語建立你。你要讓自己置身於一個有不同人服侍你的地方。你要走進教會、走進小組、參與事工和參加聚會、你要進入關系中,讓神的話語建立你。你怎麼知道這事會不會發生呢?有一節很好的經文,你可以仔細思想,就是提摩太後書3章16至17節。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是有益處的,經文說:「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現在,你們明白了吧!
你如何知道你所參與的教會、團契、事工,或所結交的朋友,都在建立你呢?那四件事必須要發生,就是: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
一、教訓
我們來思想這四件事。首先,教訓的意思是,你正在學習聖經實際上所教訓的內容。許多人以一個抽獎箱的方法領受聖經教訓。你見過那些抽獎箱嗎?是很糟糕的。人們動手造抽獎箱,然後把一系列的聖經經文放進箱子裏。當你打開箱子拿出當天的經文卡,就像抽到「幸運餅幹」一樣,抽出當日的運情小字條一樣,你把它拿出來,看著它說:「哦,多麼鼓舞人心呀!」但你其實並不明白那經文的意思。你把經文拿出來,你還沒有閱讀那節經文的段落。你根本不知道耶穌說的意思---你根本不明白。基本上,它只是一種鼓舞人心的小「光點」,讓你一整天都感覺美好而已。那就是抽獎箱方法。
還有另一種接觸聖經的方法,就是不以聖經教義為絕對標準的觀念,這方法基本上說,我們不能相信聖經所說的一切。聖經是激勵人心的文學作品,我們閱讀聖經的態度跟閱讀任何偉大的世界文學一樣。雖然它對我們有幫助,但我們不能相信它所說的一切。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建立你。教義的意思是,你要來認識聖經裏的一個真理系統。聖經裏有真理,也有教訓。你開始理解它的「有機合一性」,然後你開始理解聖經的整體教訓。你開始理解是因為你學習去真正了解以弗所書所說的。當你掀開聖經的一卷書說:「哦,我記起,我看過了。」那讓我更容易了解那教訓的意義是什麼。你開始看到它的合一性。實際上,你是在學習聖經中的教義。你必須了解聖經的教義。那是建立的一部分。
二、督責
第二點是「督責」。你必須超越教訓。你必須超越只在理智上思考聖經所教訓的,而到達讓聖經對付你、督責你、證明你有罪的地步。記得嗎?大衛犯了罪,殺了烏利亞,娶了拔示巴,先知來到大衛面前,告訴他一個小故事。先知結束這個小故事的方式是這樣的。先知拿單來到大衛面前說:「你就是那人,這就是你,這就是你的生命。」大衛被帶回正道。你們曾讀過聖經,曾聽過聖經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訓嗎?——「你就是那人。」這就是督責。在你生命中必須有這個元素。你感到聖經在對付你嗎?換句話說,你發現聖經在與你爭論嗎?你有說:「哦,我相信這個那個,然而聖經來跟我爭論,它說,你不可以憂慮,不可以犯罪,不可以不順從。」嗎?你發現聖經在與你爭論嗎?你發現聖經在證明你有罪嗎?那就是督責。
三、使人歸正
第三點是歸正。你歸正、或得醫治、或得以修補,而修補是原文的意思。聖經有修補你嗎?你發現聖經的召喚、應許和確據有將你托起,以致你能更輕易度過一星期;建立你,用某些要點來刺激你,使你能夠有把握順利進行嗎?聖經真的在你生命中產生作用嗎?
四、教導人學義
最後是教導人學義。教導人學義的意思不僅是指你發現自己正在學習聖經的教訓、被聖經的教訓證明自己有罪,並且被聖經的確據和應許所建立。它的意思也是指,你有實質的改變。你讓聖經約束你,改變你今天的生活方式、明天的生活方式、與人相處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工作上的做事方式等等。
如果你發現聖經沒有在你的生命中起這四個作用,那麼,你並沒有領受那造就事工的服侍,沒有被那透過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的事工所建立。要麼你並不是在適合的小組、事工或教會裏,因為這些都必須在你的生命中發生。否則你絕對不能達到「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永遠不會達到。
講道受造就的事工需要持續,但不一定是坐著聽某老師或牧師講道,而是指一系列的事工同時在進行,例如:有人牧養你、你自己研讀聖經、與朋友研讀聖經、討論真理等等。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不僅發生在一個會堂裏,也可在平日與他人的談話中,談論其他基督徒或在小組中所發生的事情時發生,並且也應當在你所參加的教會中發生。
那四點有在你的生活中發生嗎?如果你被建立和在運用你的恩賜,最後就會到達這裏所說的:「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你變得成熟了。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真道是指你對真道的教義的理解。很多人認為,真道就是一張真理的清單。如果那就是保羅在這裏所談論的內容,那我們就有麻煩了。因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並不是基督徒能夠機械式地達成的事。基督徒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不是嗎?他們對洗禮、說方言、教會治理等的事情上,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不可能是指,我們同意教義中的所有78點。我認為保羅這裏所講的重點就是信心──是借著信心進到神面前的信息,這就是福音。
首先,在福音中成長的意思是那真道。保羅在第3節談論到的唯一真道,就是你了解我們是唯獨靠信心得救的。這就是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所謂的「因信稱義。」馬丁路德說:「你是單靠信心得救,但不是一個孤單不產生好行為的信心。你得救不是靠行為,只是靠信心,而不是因著一個沒有行為的信心。」你們懂嗎?馬丁路德說:「羅馬書和加拉太書這麼說,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心,你就沒有基督。如果你不抓住這個道理,你就抓不住基督。你得救並不是因為你的好行為,而是相信一個事實,就是基督已為你成就了救恩;基督已在十字架上為你成就了一切。當你確實領悟這真理時,你的生命中便會產生好行為。
諷刺的是,當我們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當我們在我們的力量和真道上同歸於一,依靠耶穌基督而不依靠自己的好行為,我們便是因信心得救。但如果我們對這真理產生誤解,那麼在好行為、成熟、和性格改變這幾方面便會產生爭議。很多人對我說,也許你曾面對這事,也許有些人此刻正在這樣想:如果不是因為我們所做的事而得救,而是單靠信心以及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是什麼動力驅使你做好人呢?是什麼動力驅使你去追求成熟,以及變得更有愛心和耐心呢?是什麼動力驅使你效法基督呢?你知道答案是什麼的!嗯,在我從你身上將它拿走之前,你擁有什麼動力呢?當有人說:「嗯,如果我覺得我絕對不會失喪,我是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而完全得救。如果我這樣相信,那麼,我會失去做好人的動力。」好,那麼你有什麼動力呢?那就是恐懼。你受這恐懼驅使:除非我做好人,除非我夠好,否則神會拒絕我,祂不會聽我的祈禱,並且會把我丟入地獄去。這是一種動力---是的,這也算是一種動力。
但我要告訴你,這動力完全不能產生真正良善的性格。你知道為什麼嗎?這就是諷刺所在,直到你了解你的好行為不能拯救你,無論你在外邊做任何事,都不能看作為神行什麼善事。你來到教會,因為你認為也許神會聽你的祈禱和接納你。你在赒濟無家可歸的人,因為你想也許神會稱贊你。你做好事、小心說話、做人誠實,是因為你不想神抓到你做壞事。你做那些事情都是為了誰呢?你是為了自己而做。你是為了自己而赒濟無家可歸的人。你是為了自己而到教會,因為你想從中得到賞賜。你不是為了神而做。這不是善行。只有當你最終看到你確實是靠神的恩典得救,因為你罪大惡極,不蒙神接納,但出於祂的恩典,祂確實已給你祂的義,就是馬丁路德所稱的「外來的義」。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你才明白你是靠神的恩典得救。
神已把耶穌基督完美的紀錄轉入我的帳戶裏。
這就像科幻小說所描述的一樣,有個計算機高手入侵了銀行的系統,把負債和存款的金額掉換了!假設你已經在你的銀行賬戶裏得到這筆巨款,你的生活可以過得像國王一樣。這就是神已經為你成就的事。祂已經將基督全然的公義轉入你的賬戶裏面了。祂已經將你的罪轉入耶穌的賬戶裏面了。祂以你該受的對待來對待耶穌。祂以耶穌該受的對待來對待你。
這就是福音!直到你掌握這一點,你才可以在美善中成長,你才可以在愛與耐心中成長,因為當你看到自己是因為恩典而得救,只有這樣,你才可以過一個充滿感恩與喜樂的生活。只有這樣,你才能開始說,我要赒濟窮人,我要服事人,我要為他人將自己完全傾倒出來,為的是要討神的喜悅,只為了榮耀祂和服事他人,因為我不再是為了自己而做!我是滿有豐盛的。我已得到我想要的一切。我不是響應需要而行事,我不是響應自己的空虛而行事,我是響應我的豐盛而行事。那時候,你就長大成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那時候你更明白因信稱義,知道自己是蒙恩得救的罪人,你進入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之中。
那真是不容易。你知道,羅馬書6章11節告訴我們,保羅說:「向神在基督耶穌裏、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現在既然你是義的,你就當看自己是義的。保羅使用「看」這個字的意思是計算、算出。保羅說的是:你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的方式就是你想出、你算出你是誰。你表現出你是誰。你必須經常提醒自己。
著名傳道者鐘馬田(Martin Llyod Jones)有一個很好的例證。他說:想象有一個奴隸,他的一生都遭人鞭打,被人摔打。一天,解放宣言正式宣布了,就在那一天,這奴隸重獲自由。隔天,有人來到這奴隸身邊,態度就好像他們仍然擁有這奴隸一樣,命令他作這做那。這個奴隸知道,現在他可以訴諸於法律,去找政府,去找總統,可以上訴。他可以做一些事,可以不再被人命令。他不再是動產、貨物或資產了,他是一個人。然而,他當奴隸四、五十年之後,你認為他在法律上成為一個自由人後,他的言行舉止會否立刻像個自由人呢?那是很困難的,非常困難。當人們開始像他仍是奴隸一樣命令他,他一定要拒絕,盡管很困難,但他必須說:我要將自己看作是一個自由人,我要表現得像一個自由人,我要記住我是誰。我要知道即使他們緊跟在我後面,但我現在是一個公民,我有公民權。除非他這麼做,不然,他會再次表現得像一個奴隸。
聽眾朋友,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你如何達到在真道上同歸於一,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呢?你已經知道,舉例你過去兩三年是否有約會,這根本不重要,神說我愛你、我接納你、我珍視你,我已為你預備最好的東西。現在,你可以相信,你可以看自己因信心而得救了。要不然,你可以聽以往奴隸的恐懼,它說:沒有人叫你出來,你知道你是爛泥,你是水溝汙垢。你是什麼?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那個時候你要聽誰的話?你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嗎?耶穌是你的君王嗎?或你仍舊是個奴隸呢?眾人的奴隸。作舊日恐懼的奴隸,這個奴隸說我要賺到這個,我一定要約會,我一定要事業成功,人們必須愛我。我們或許聽過那首歌:「直到有人愛你,你才不是無名小卒。」它比聖經所說的更深入,深入得多了。
你如何達到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呢?你必須要有信心,你需要領受真道的教訓,就是你因信心得救,因神的恩典得救。你必須將這真理帶入你的生命中心,不斷提醒自己你是誰。不要讓自己服在任何一位奴隸主人之下。你必須好好的想淸楚來個了斷,不要再服在任何勢力下。在真道上同歸於一,最終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就是這個意思。
然而,我們應該問自己這些問題。第一,在我的生活中,我是否常常透過神的話語而得著造就嗎?第二,我的性情是否因我在講道中所汲取和推動而有所改變嗎?我汲取的很好,我推行的也很好。但我真的在成長嗎?如果沒有成長,是否因為我沒有認識在真道上的合一嗎?我是否繼續受制於救恩的舊有方式,受制於自己的舊有宗教,自己敬拜的舊有東西,那些賦予我生命意義的舊有東西,仍然任由它們擺布,卻沒有在真道上和認識神兒子上成長。當你們來到耶穌面前,你要說:「主耶穌,我想看見你。我想活著像你一樣。我要悔改,因我的性情改變得很少。我要悔改,因我沒有長進連於元首基督,我要悔改,因我沒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求主耶穌告訴我如何更得到造就。求禰告訴我如何不再像奴隸一樣,而開始像禰的兒女一樣。我想達到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求禰潔凈我,改變我,陶造我,拆毀我,餵養我。」
我們一起禱告。
我們的天父,恩典的目的不是要忙碌,也不是要壯麗奇觀。恩典的目的是要我們變得像禰的兒子。主啊,這就是我們勝過其他一切的渴望。我們的沒耐心、憂慮、缺乏平安、怨恨,都是我們的懲罰。我們不必為自己的怨恨而受懲罰。我們不必為自己的不耐煩而受懲罰,這些都是懲罰,我們在懲罰裏經歷痛苦。我們只想要,也只需要像禰的兒子一樣。如果我們像禰的兒子一樣,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會消失、蒸發、除掉並融化。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我們祈求的。求禰以微小卻重大的方式,將禰的恩典賜給我們,進入我們的生命中。這樣我們就可以實現作禰兒女的目標。我們這樣禱告是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