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 誰揭發有我們其實有另一個主人?!
陳偉迦

經文:路加福音十六章1-13節

1耶穌又對門徒說:「某財主有一個管家,有人向主人告管家浪費他的財物。2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到了,你做的是甚麼事?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清楚,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了。』3那管家心裏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做甚麼呢?鋤地嘛,沒有力氣;討飯嘛,怕羞。4我知道怎麼做,好叫人們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裏去。』5於是他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地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6他說:『一百簍油。』管家對他說:『拿你的賬,快坐下,寫五十。』7他問另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對他說:『拿你的賬,寫八十。』8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精明,因為今世之子應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加精明。9我又告訴你們,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遠的住處去。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11若是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托付你們呢?12如果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13一個仆人不能服侍兩個主;他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服侍神,又服侍瑪門。」

經過了前幾天討論有關迷羊、失銀及浪子的比喻,我們發現到悔改的重點,不但在乎人心的回轉,更加是天父對罪人那份迫切的心腸。然而,使人驚訝的是(或許不算是驚訝吧!),當某些人回歸父懷中時,仍有不少人不願意去原諒、一起去擁抱那些父親已經擁抱的人。

到了今天的經文,耶穌仍是透過比喻去論說——一個不義管家的比喻。我們或許很難想象這個比喻與前幾天的比喻有什麼關系,一來是這個比喻本身是一個十分難理解的講論,二來我們發現不義管家對金錢的運用與「尋回」、「悔改」的主題很不容易拉上連系。

首先,我們要抓緊今天這個比喻的核心訊息,就是在第一節耶穌所設定的處境——一位財主的管家浪費了他主人的財物。經文沒有交代那個管家怎樣浪費了主人的財物,但是根據上文浪子的比喻,說到小兒子浪費 (路加福音十五章13節原文:διεσκόρπισεν,路加福音十六章1節原文:διασκορπίζων) 老父的家產,我們或許可以準確一點地說,其實這管家所作的與小兒子所作的是一樣,令到家主損失家產。不同的是,這管家知道自己不可以乞食(相對於小兒子想要乞食那些給豬吃的豆莢),就「機靈」起來,將那些欠主人債的人逐一叫來,一個由欠一百簍油的改為五十;而對另一個欠債的,由一百石麥子,改為八十。

按當時的物價,一百簍油大概等同一個人三年的薪水,而一百石麥子就大約等同一個人十年的薪水。計算起來,他們被免去約一年半至兩年多的薪水。可見,這些本是為數不少的欠債,反映出欠這些債的人,並非普通人家,或許是一些做生意的人因為周轉的問題,才會欠這大筆的債務。而管家這樣的做法,推算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這些欠債的生意人的一個員工,甚或乎成為其管家(參考路加福音十六章4節)。

耶穌稱贊他是因為他明知自己做錯了事、浪費了家主的財物,但是他努力地挽救自己的經濟保障,希望可以為自己的未來好好鋪路,好使自己可以重新開始。

但是面對法利賽人、文士的頑梗,就算他們明知自己的浪費,也沒有好像今世之子懂得及時彌補的聰明,反而像大兒子一樣妒忌那些真正悔改的小兒子——那些貧窮的、瞎眼的、腰板不直的、患水腫的人。

可見在今天的比喻中,耶穌延伸了浪子的比喻的討論,那些猶太宗教領袖本身就是小兒子,浪費了主的恩典和指教人歸向彌賽亞的教導;但同時他們也像大兒子一樣,責備那些得到恩典的人。

思想:

  1. 經文在最後道出什麼人會一面浪費主的恩典、一面去指責人享受恩典?
  2. 那就是心中事奉兩個主的人。因他心中有另外一位「主」,就自然浪費真正主人的恩典,因為自己嘗不了,所以也不讓別人嘗一口。
  3. 今天,難度是沒有耶穌親自道出我們心中的「主人們」嗎?我們真的相信自己心中沒有另一位主嗎?我們有聖靈的提醒嗎?有別人的守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