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與國度:六、進到君王面前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弟兄姊妹、聽眾朋友,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君王與國度這個主題。今天我們看「進到君王面前」這題目。

我們來讀以弗所書2章14至22節。事實上,我們研讀這段經文已經幾個星期了,因為這裏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教會的內容。以弗所書2章14至22節:

[14]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墻,

[15] 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借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16]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

[17]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18] 因為我們兩下借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19]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

[20]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21] 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22] 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這是神的話語。

今天我們要將焦點放在一個事實上,就是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教會是一棟建築物。第19節說:我們是神家裏的人。第21節和22節談到我們是建造聖殿、神居所的石頭。換句話說,基督徒不只是不同的個體松散地集合在一起,而是一個更大的整體的一部分,聖經在多處亦談到這一點。在彼得前書第2章,彼得這樣寫道:「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這段經文教訓我們,我們被建造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也不是自顧自的,像那些被鑿的、卻獨自矗立在草地上的盤石。如果你看到一塊大圓石或大石塊在草地上,那看起來感覺很不錯。但是,如果你看到一塊磚或一塊盤石,它們顯然是建築物的一部分,但卻只放在草地上,或是一堆盤石散落在草地上,那它們看起來就非常荒涼,是嗎?聖經說:我們被造是為了要成為神的一部分、成為祂的國的一部分,以及要成為信徒中的一部分。這一點完全與這時代的精神相違背——完完全全違背。

有人認為「個人的宗教信仰不應受任何教會、公會或宗教傳統支配。」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這話聽起來民主和健康嗎?想想這句話。這種宗教,一種不受任何教會、公會或宗教傳統主張所影響選擇的宗教,這種宗教排除了一種能力——就是順服、自我否定或剛強的可能性。因為順服、自我否定與剛強就是:把自己的需要或欲望完全順服於更大的呼召,順服於一個整體,以致能夠說:我只是整體中的一部份,我要順服於一個整體——那是你可以順服的唯一方法,那就是自我否定和剛強的意思。有趣的是,五、六十年前的社會中,人人都了解這一點,人人都了解。他們都了解順服、自我否定和剛強。在以法國大革命為故事背景的著名音樂劇《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中,有一句這樣的臺詞,當時有一群大學生準備發動一次推翻政府的反抗活動,要讓窮困的人民得到自由。其中一位大學生名叫馬洛斯(Marius),他當時正在談戀愛,那群大學生的領袖對馬洛斯說:「馬洛斯,你不再是一個小孩,我不懷疑你是認真的,但是現在有一個更崇高的呼召。沒有人會在乎你寂寞的靈魂,我們要誓死努力達到更崇高的目標。」我們微不足道的生命根本就不重要。觀眾都鼓掌了,但他們不知道這位學生領袖在說什麼,因為很多人都認為,你必須去做在宗教中使你得到滿足的事情。你不應說:「我微不足道的生命根本就不重要。我必須順服於更崇高的呼召。我必須成為整體中的一部分!」你看,這些人對於生命、意義、宗教的理解,就像一位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所說的:「人們為什麼總是不了解,人有權利活得開開心心,只要不幹涉到其他做同樣事情的人就好。」這就是我們現今信念的精髓。這位主持人所說的話是非常有啟發性的。只有一個崇高的呼召。最崇高的呼召是什麼呢?唯一錯的事就是阻止他人做可以使他快樂的事。那是唯一的絕對,也是唯一不可違反的事情,這是唯一的崇高呼召。當然,那將我們帶到一點。當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努力恢復征兵制度時,發生了抗議事件,有一名男子高舉布條,上面寫著:「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們為它犧牲生命。」我相信會有很多人認同這說法。因為如果你說,最崇高的呼召使我得到一切的滿足是對的,除非它讓其他人無法做同樣的事情——找到使他快樂的事情——那麼自我否定的可能性就不存在,因為沒有這麼做的原因;剛強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因為沒有這麼做的原因。為任何事犧牲生命的原因不存在,對自己說「不」的原因也不存在——除非為了尋求喜悅與滿足自己而傷害別人。

聖經對此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根據實質的理由來反駁這一點卻是可能的。雖然我甚至不必去看聖經,但是我還是會看。你可以是實事求是的,你可以說:你看見嗎?直到五、六十年前,大家才明白那男子在《悲慘世界》這出劇中所說的是什麼。每個人在某程度上會明白有崇高的呼召、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事情,這與你想要得到什麼無關,因為它們是更重要的。我們必須順服,我們必須成為整體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成為建築物中的一塊基石。雖然人人都明白,但每個人對更崇高的呼召是什麼卻有著不同的見解。每種文化、每個宗教都有不同的定義,但我們都相信有這樣的呼召。

然而,我們現在已經演變到一個地步,大家都在說:「不,不,不,只有能滿足願望的事才是正確的事情。」我們不可以用這樣的想法建立一個社群,政府或國家。如果你看看我們所面對的大部份問題,說來說去就是人們都這樣說:「是啊,這是有必要去做的,但不要在我的小區就好。」「是啊,這是有必要去做的,但不用花我的錢就好。」意思就是,我拒絕成為整體中的一部分。我明白我應該為了整體的益處而升華自己,因為那裏有一個更崇高的呼召、更崇高的目標。你這輩子都別這樣想:我不會是一棟房子裏的一塊基石,我就是那棟房子!

倘若你抱持這種態度,你就不能有國家。你可以根據實質的理由來反駁這個觀點,但是我不會這麼做,因為聖經說,這麼做是很愚蠢和不切實際的,因為這是不義的。不只是因為這是不切實際而不切實際,這是因為它是不義的,所以才不切實際。神說:基於我設計你的方式,你必須舍棄自己,才能得著自己;為了獲得自由,你必須順服我;你必須符合生活在我的家、我的國,否則你會發現你將受到欺壓,被強迫去符合其他人或事。每個人都受神或其他事物所掌管。耶穌基督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祂的意思是:「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祂說:祂的擔子和軛比一切的軛都容易。因為如果你不符合,如果你不使自己升華,好叫你能符合我、符合我的原則、我的計劃和我的國,那麼,你就會被其他事物掌控。你會被你的欲望、社交圈,或被一群你必須符合他們的人所掌控。因為我們必須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及接納。如果你需要加入某個群體找尋快樂,你就必須穿著得宜以迎合他們,你必須以他們的方式說話,對嗎?你們有些人會說:「哦,不,我不是那種人,我是絕對獨立的,我拒絕迎合任何人。」那麼你就是符合「不符合」那個界別。我知道你屬於哪類型,你也知道你自己是誰。你就像奴隸一樣,因為你必須當一個局外人,即使你必須符合,必須為愛符合,你也不會符合、不會服從。你看,你必須服侍別人。人人都必須適應某事物,沒有人是一塊孤獨的石頭。神說:「你必須舍棄自己,才能得著自己。這意味著,為服侍我而舍棄你的性命、為順服我而舍棄你的性命,進到我裏面,成為我這個更大整體中的一部分。否則,別人會得到你,而你會被迫符合其他事物。」但當耶穌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祂是說:「我是唯一不會壓榨你的主人,我是唯一不會壓榨你的人。其他所有的主人都是壓榨工人的工頭,我是唯一接納你的主人。你不會成為奴隸,你會是我的兒子,我的女兒。」

你們看,聖經說,如果你被建造成為神的殿,首先你將會經歷自由。這是真的,你一生中第一次成為有創造力的人,因為你不需要迎合其他人或事。而且你將會有生存目的,知道你是為了什麼而生存,知道你適合什麼地方。你現在是否有這樣的體驗呢?如果你根本沒有,或者體驗不夠,那麼,在某方面來說,這是因為你無法叫自己被建造成為神的殿。你怎樣才能被建造成為神的殿呢?這段經文建議你必須做五件事。當中的每件事不單是另一篇信息,而是一系列的信息,我們會討論這五點,但不是在今天的節目裏。現在讓我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我們被建造成為一棟房子。首先,第20節說,我們被建造在根基上。建造房子是有深度的,一定要有根基。如果你要成為一塊盤石,一塊神聖殿的活石,你必須被安置在根基上。

第二,建造房子是有高度的。經文說,房子升高成為聖殿。這意味著你不只是按照舊有的方法堆棧盤石,盤石的堆棧必須按照建築師的藍圖。由於本身已經有了設計,因此盤石必須根據建築藍圖來堆棧。最後,建造房子是有寬度的。第22節說:我們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意思是,這些石塊是一同被建造的。讓我在這裏舉個例子,幫助我們明白在神的殿以及成為神的殿的活石是什麼意思,因為這給予我們極為詳細的記載及說明,讓你看清自己。經文說,第一,根據這裏的詳細說明,我知道自己根本不在神的殿裏,不是活石,也不是祂的國的一部分。或者你會說,我並沒有經歷我應有的自由,因為我並沒有盡本份做好我應該做的事情。

讓我們來看看這幾點。首先,第一點就是根基。聖經說,如果你要成為活石,你必須被建造在根基上。根基是什麼呢?先知和使徒的根基——先知和使徒帶來神所啟示的真理,並且把真理寫成聖經。當我們說有一個根基,意思是,盤石必須被放置在根基上,它們不可以被放置在普通的土地上,是嗎?它們不可以一部分被放置在根基上,一部分被放置在地上,它們必須被放置在根基上。這意味著基督徒必須完全順服神的話語,也就是聖經。我會在下次節目探討這部分,但我在這裏簡略地解釋一下。如果你將聖經從頭到尾看完,你說:「我很喜歡聖經對於『正直』與『誠實』以及『愛』與『關系』的教訓。」但是如果你不喜歡或不理會聖經對於「性」、「物質」、「財富」以及「使用金錢」的教訓,那麼你就把盤石一部份建造在地上,一部份建造在根基上的人。大家都知道,以這種方式建造的房子最終會有什麼後果。當耶穌基督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祂的意思是:「所有其他的地面都是浮沙。除了將你的生命建造在我所說的話語上,建造在先知與使徒的根基上,就沒有其他根基能托著你。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不是把自己建造成為神的殿。」這是第一步,成為盤石。

第二點,建築物是一層層蓋起來的。坦白說,這意味著幾件事。首先,要把建築物蓋起來,便要從地面、從采石場把石頭鑿出來,對嗎?它們原是地面的一部分,然後從地面鑿出來,把它們帶來。彼得前書2章5節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你必須加入教會。加入教會的意思就是,你必須回轉歸向神。使徒行傳2章47節說:「神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當聖經談到你也要像活石一樣來到主面前,被建造成為靈宮時,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要符合神的國,你必須回轉歸向神。你是不是在說:「好吧,讓我們繼續,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一點。」是嗎?首先,為了進入神的殿,你必須被建造在先知與使徒的根基上,也就是神的話語上,並且必須回轉歸向神。有些人說:「繼續往下說吧,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之前,請你聽清楚。今天,如果你走到任何一家教會問那些參加眾會的人,說:「你歸信了嗎?」他們可能會感到生氣或疑惑。非常生氣和疑惑,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因此他們會感到生氣、疑惑,或是兩者皆有。我認為這是很公平的——一般來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歸信,那你就是還沒有歸信了。然而,還是有人會感到困惑,因為有些人非常擅於分享歸信的經歷,這些經歷都是極為戲劇性的。你們當中有些人說:「嗯,這些事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因此,讓我這麼說吧,如果你要成為房子裏的一塊石頭,成為聖殿中的一塊活石,你必須回轉歸向神。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已歸信了呢?不論是不是很戲劇性的,我想,所有歸信都有兩方面,都有這個共通點。如果你已回轉歸向神,首先,你會對自己的罪有更深的認識。聖經說:聖靈來到這個世界是要使人認罪。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你一直不去面對的弱點、限制、錯誤和缺點,你只是一味地埋怨別人,並且逃避和把問題合理化——直到最後,你再也無法逃避。這就是我所說的認識自己的罪,這種認識隨著歸信而來。聖靈帶領你到一個地步,讓你終於要說:「我是無助的!我是無助的!我看見我的罪了,我終於看到了!」

有人說:每一個人裏面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較崇高、高尚的自我;另一個是較低微、動物本性的自我。這個說法大多根據西方哲學家柏拉圖(Plato)和希臘人所提出的,而非根據聖經。親愛的聽眾朋友,坦白說,其實每個人裏面都有三個「自我」。這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你們每個人都有三個「自我」。只有基督徒可以看到這三個自我。事實上,要看到這三個自我,自我就必須要回轉歸向神,你必須要認罪。第一個自我是虛假的自我,也就是我們努力讓自己和別人相信的那個自我。這個自我否認驕傲、否認傷害、否認痛苦、否認邪惡——是一個虛假的自我,是虛假的一面。第二個是真正的自我。這個真正的自我充滿令人難以置信的憤怒、恐懼、驕傲和自私自利,只有在歸信之後,靠著神的靈,我們才有勇氣去承認這個自我的確實存在。第三個自我是潛在的自我,就是你知道在基督裏你可以成為美好的人,美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甚至是一個你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成為那樣美好的人。在歸信之前,你只能看到虛假的自我,其余的都看不到。但當你歸信以後,當你認罪以後,你就看到這三個自我了。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除了認識自己的罪外,真正歸信的第二方面,就是認識到基督的寶貴。我謹慎地使用「寶貴」這個詞,因為彼得前書2章說:「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你或許相信耶穌,相信祂現在和過去都存在,也相信祂行了聖經所說的所有事跡。但是,如果你曾經覺得耶穌在你心中是十分寶貴的話,那就表示你曾經以一種眼光看祂,就好像一個饑餓的人看著很美味的食物,或一個貧窮的人看著大量金錢一樣。你有否去到這個地步,認為神是你的盼望?是你真正的依靠?那就是基督的寶貴了。歸信把兩者結合:認識基督的寶貴而信靠祂;認識自己的罪而承認自己是誰——正是這些經歷叫我們符合資格,能成為神的殿。親愛的聽眾朋友,基督徒之所以聯絡得合式,是因為我們都回轉歸向神,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我們因此而變得不再一樣了,我們不再迎合世界了。

哥林多前書2章15節說:「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你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嗎?這節經文的意思是,一方面屬靈的人看透萬事,可以判斷事物,但沒有人能夠看透他。因為屬世的人無法看透。一方面,歸信使你知罪,因此歸信讓你更實際地看待自己,使你更願意接受批評。另一方面,歸信讓你認識基督的寶貴,這讓你充滿信心,但卻是謙卑的信心。非信徒無法看透這件事。沒有這些經歷的人也無法看透。你已經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你已經從采石場中被取出,不再迎合世界的了。你現在符合成為神的殿、神的靈宮。所以當我們說:聖殿一層一層被興建,那意味著神已經將你帶進聖殿中,不僅如此,當我們說:聖殿一層一層被興建,指的是你已經被塑造成形。經文第21節說:「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如果我去采石場采石,然後把所有的石塊帶回來,試圖用來建造房子,但由於它們都互不相合,結果未能把房子建好。因此,石塊必須經過塑造成形,才能互相配合。彼得前書1章說:「活石增長。」意思就是,神正在模造你,祂正在使你成長。如果你是一塊石頭,神家裏的一塊活石——神的模造便會發生。

我問你,神的模造就在你身上發生嗎?你覺得自己有逐漸長成基督的樣式嗎?你覺得自己在屬靈上變得成熟了嗎?你有沒有結出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的果子?跟去年相比,你有更深的成長嗎?跟上月相比呢?你有看到神在模造你嗎?除非神模造你,否則你就不是一塊盤石。請聽:在建築施工中,為石頭塑造形狀,使它得以建成房子,是一個機械性的過程;但是在教會的建立中,神模造我們以聯絡得合式,卻是一個有生命力的過程,祂使我們成長。你可以透過三種途徑來成長:接受、交流、以及滋養。接受是指,當神容許困難在你的生活中出現時,你不會像想要脫韁的野馬一樣,又踢又叫又反抗;你會說:「我承認禰掌管我的一切,主啊,我在尋找我應學習的功課,為你容許發生在我生命中的事情而耐心等候,我會因此而成長。」你有沒有這麼做呢?當困難在你的生活中出現時,你有沒有說:「主啊,我接受這個困難,將它看作你的教導與給我的訓練,求禰告訴我要學習的功課。接著是交流,這意味著基督徒應當彼此支持,也彼此糾正。你聽見了嗎?即使你們沒有聽見所有信息內容,也必須聽見這句話:支持與糾正。除非你們既彼此支持又彼此糾正,否則你們就不會在基督徒的關系中成長,你們這些石頭就不會被開鑿和得到塑形。支持與糾正必須兩者兼有,不可以只有其中一種,如果有人只會糾正你,那麼你肯定想要擺脫那種關系;如果有人只會支持你,那麼你就什麼也學不到。你最近有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話,然後再聽回那段錄音嗎?你知道為什麼它聽起來那麼奇怪嗎?你知道為什麼你會說:「那是誰呀?聽起來像其他人。那不是我!」你知道為什麼聽起來那麼奇怪嗎?因為這就是你真正的聲音。你真正的聲音跟平時你聽見的不同,原因是你沒有真正聽見。你平時所聽見的聲音,是聲波經過體內器官傳送,而不像錄音機透過空氣接收那麼清晰直接。因此,除非你以錄音機、攝像機之類的器材收錄自己的聲音,否則你就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聲音是怎麼樣,也會很容易被真正的聲音嚇到。但那才是你真正的模樣。請聽,沒有基督徒之間的相交,你就永遠不會認識真正的自己,你永遠都不會明察事理,你永遠都不能理智,你會與現實脫節,除非你遇到一些可以借著互相交流而讓你成長的人。

接著是滋養。你知道滋養是什麼嗎?滋養的意思就是汲取神的真理,這真理從聖經、神的呼召、神的應許、神的命令以及祂所說的一切而來。你並不只是說:「是啊,我相信這點。」而是要吃下真理!怎樣吃下真理呢?你怎樣進食呢?你品嘗它。你品嘗食物的甘甜。你反思真理、默想真理、真心真意接受真理,以致真理完全的充滿你,這樣,你就能按聖經的準則來思考並看待一切。這樣,真理便真正成為你的一部分,你把它消化掉。就像美國專欄作家爾瑪·邦貝克(Erma Bombeck)說:「為什麼要吃意大利面,為什麼不把意大利面接觸一下就算呢?」食物是需要消化才能吸收,然後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食物是需要你去品嘗的,當你品嘗真理時,它就需要你來消化,然後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那就是滋養,是一個過程。不僅要閱讀聖經,還要在真理中禱告。

你正在成長嗎?如果沒有的話,那麼你就是忽視了三種途徑中的一種或兩種,甚至忽略了全部,就是第一,接受,當困難臨到你時,你拒絕從中學習;第二,滋養,就是你沒有有紀律地花時間追求真理;第三,交流,就是你因太忙碌、太短視、太害怕,而不願真正與基督徒朋友相交,而這些相交會讓你真正成長。

關於石塊還有另外一點。石塊要用到建築之上,不僅必須從采石場開采出來,被塑造成形,還要被放置在相應的地方。每一塊石頭在建築的過程中都有它自己的功能,不是每塊石頭都可以作為放在最頂端的頂石,也不是每塊石頭都可以成為基石。你只要試試看,就知道這麼做是行不通的。同樣地,聖經在以弗所書4章16節告訴我們:「百節各按各職,便叫教會漸漸增長。」意思是,基督徒若要成為教會的一部分,那就必須要知道並發掘自己的屬靈恩賜。那是什麼意思呢?聖經教訓我們,當耶穌基督升天時,聖經說,祂將恩賜賜給人。聖經在以弗所書4章8節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在升天之前,耶穌說了一些很奇怪的話。祂對門徒說:「我所做的事,你們要做比這更大的事。」你相信這一點嗎?你會說:「哦,那是針對使徒說的。」但如果那就是耶穌真正的意思,只是給那十二位使徒說的,那麼,他們怎能做出比耶穌所做更大的事呢?答案就在這裏:當耶穌升天的時候,祂將恩賜賜給人,那就是說,祂決定將祂傳道的能力分給祂的子民,好讓祂可以透過我們在世上繼續祂的工作。耶穌有能力贏得人心、有能力教導、有能力勸告、有能力做一切的事。我們所領受的是祂所分配的,所以我們有些人領受到祂的一些能力,另一些人也領受到祂的一些能力,但這些能力就是耶穌基督。祂受死是要叫我們不為自己而活,而是讓祂透過我們延續祂的生命。耶穌基督在世上的使命就是生出有新生命的男與女。擁有新生命的男人與女人!我們在世上的使命就是讓祂透過我們延續生命,為要作同樣的事情。

保羅完全相信這真理,以致他很自然地說出這真理。如果你沒有仔細思想,你便會忽略了他話中的意思。第2章17節,保羅對以弗所人說了什麼呢?你看到了嗎?這節經文說:「耶穌基督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我想問你一個問題:耶穌基督什麼時候去過希臘?什麼時候去過以弗所傳福音?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從未離開過巴勒斯坦,那麼,保羅怎麼可以這麼說呢?保羅幾乎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這真理深信不疑,以致他很自然便會提起。事實是,有些基督徒曾經去到這些地方,並運用向大眾傳講福音的恩賜向以弗所人傳福音。對保羅而言,傳福音的其實並不是那人,而是耶穌基督。耶穌已經將祂傳福音的恩賜分配給我們所有人,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就好像神給了我們一扇彩色玻璃窗。我們是這扇窗的其中一小塊玻璃。我們就像其中的白色、紅色、翠綠色玻璃一樣美麗。只有當它們拼在一起,讓太陽照在其上,你才看到整幅美麗的圖畫。只有當我們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各司其職,運用我們的恩賜、發掘我們的恩賜、發掘我們傳福音的能力,我們才可以向世界展示耶穌基督的榮耀。

各司其職是關鍵。例如,聖經裏並沒有輔導人的恩賜,你知道嗎?你找不到輔導人的恩賜。有憐憫的恩賜、溫柔的恩賜、糾正人的恩賜、勸告人的恩賜、教導的恩賜,但是沒有輔導人的恩賜。你知道為什麼嗎?我會告訴你為什麼。每個人面對的問題都不同。人們去見輔導員,直至輔導員說:「別再這樣了!」這是人們得到最好的東西!那是輔導員所擁有的恩賜,因此他可以對人說:「別再這樣了!」但是他這句話卻會壓垮別人。只有當我們發揮所得的恩賜,我們才可以解決人們的問題。只有當我們所有人都擁有並且運用傳福音的能力,我們才可以向世界展示耶穌基督。雖然這是激動人心的,但這也是令人謙卑的。這是激動人心的,因為耶穌的確在掌管教會!你怎麼知道、我怎麼知道這家教會應當進行什麼事工?我不知道,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家教會就像一幅連點畫。直至神讓人看見他們的新負擔、恩賜和事工,我們才可以知道神想這家教會成為一家怎樣的教會。只有當你了解你應該將什麼獻給神,你傳福音的能力,我們才能知道教會應當朝什麼方向發展。有人會說:「我不知道我的恩賜是什麼,事實上我根本就沒有任何恩賜!」不要這麼驕傲,你是有恩賜的。你要積極一點,你要傳福音,就好像你發掘其他你所擅長的事情一樣。你做一些事、檢視自己的願望、檢視自己的效率吧。雖然這需要時間,但是你不可以當一個消費者,只到來坐著、沈浸在其中。馬太福音25章告訴我們一個比喻。一個主人有三個仆人,他分別給了他們五千、二千和一千銀子。拿五千銀子的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五千銀子,我拿了去投資並賺得五千。」拿二千銀子的仆人說:「主人,我有二千銀子,我拿了去投資並賺得二千還給你。」最後一個仆人說:「主人,我只有一千銀子,我知道你怕我會弄丟,於是我把銀子埋藏起來,你看,一千銀子就在這裏。」最後一個仆人說:「我很害怕。」你們很多人會說:「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事工,我很害怕,我看起來很愚蠢。」但你知道嗎?在馬太福音25章的比喻中,主人並沒有對最後一個仆人說:「你這又惡又膽小的仆人。」他並沒有那麼說。你知道他說了什麼嗎?他說:「你這又惡又懶的仆人。」他還說:「我把銀子交給你,你唯一能好好看管這東西的方法就是拿去投資。」你們都是神的股票經紀人。

如果你是股票經紀人,如果有人給你一大筆錢去投資,你既恐懼又顫抖,你知道你不能把那筆錢就這樣放在一旁,擱著不管,因為這樣你必會使你的客人虧蝕很多。你必須把那筆錢拿去投資,你必須得到良好的回報。這比十億人民幣更有價值,這比十億人民幣更有能力,你明白嗎?我們已經得到所有的權力,但是誰知道將來會是怎樣呢?我們必須有更遠大的發展。現在你明白耶穌為什麼可以說:「我所做的事,你們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能力無比強大的耶穌基督都只局限在一個身體、一個地方。但是現在,祂傳福音的恩賜與祂天國的能力,都分散在世界各地之中,但還未足夠,因此我們需要把福音繼續廣傳。

請註意最後一點——你想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況如何嗎?讓我來做個總結。如果你想要進入神的家,成為一塊活石,那你就必須建立在根基上。這意味著你必須遵守神的話,你必須回轉歸向神,你必須以超自然的方式成長,你必須發掘並運用自己的恩賜,而不是當一個消費者,只是坐著、沈浸著,而是運用神所給的恩賜為祂作工。

最後,聖經說:我們聯絡得合式成為教會。那就是說,就像墻壁裏的石頭一樣,你不會希望磚瓦之間有隙縫,你希望這些石頭在每一處都與其他石頭連結得很好。如果你想真正被建造成神國的一部分,你必須與神的子民有親密的關系。你必須為這件事努力。聖經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你們要彼此認罪;彼此代求;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親愛的聽眾朋友,你身邊有多少弟兄姊妹跟你一起遵守這些誡命?有多少跟你相熟的人每天都規勸你,免得你被罪迷惑而心裏剛硬?你向多少人認罪呢?你與多少人彼此互相擔當重擔呢?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也談過這點,但事實是,這種相交是一個命令。

這裏有一份清單:看看這清單。你歸信了嗎?你有順服神嗎?你在成長嗎?你看到自己在性格方面有所改變嗎?你有傳福音嗎?你有發掘自己的恩賜和神要你在世上做什麼嗎?你與其他信徒有良好的相交嗎?這裏有五件事。如果你在生命中沒有經歷自由、沒有經歷神想你在生命中擁有的能力,那你在某程度上就是軟弱的!你們有些人在與人相交方面肯定是軟弱的,要麼你太忙,要麼你太害怕。你們有些人在恩賜方面肯定是軟弱的,你只是消費者而已。你們有些人在成長方面肯定是軟弱的,因為種種原因,你們在接受、滋養和交流之上,都沒有受到操練。你們有些人就是拒絕順服,在生命中總有某些方面不願意順服神。那麼你期望自己如何認識真理呢?你期望自己如何被真理釋放,讓你得自由呢?當耶穌基督說:「為了找到自己,你要先喪掉自己的生命」,你如何期望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呢?成為整體中的一部份吧!崇高的呼召!順服神!

雖然這是很不錯的清單,但讓我提醒你一件事。因為你所讀過和聽過的教訓,你從此將變得不再一樣。你從此變得不再一樣。你現在明白了嗎?你眼前擺著這張很清晰的圖畫,要麼你順服所聽到的教訓,實踐真理,成為一塊活石;要麼你就不作任何行動,心裏變得更剛硬,在神面前有更多的罪。親愛的聽眾朋友,你需要負上責任。我必須預先警告你。你看到嗎?你可以作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因為你今天所聽到的教訓,你可以選擇與神的關系更進一步或更退一步。你需要負上責任。但不要害怕,向前走吧!來到神面前,來到活石的面前,你就可以成為活石,被建造成為神的靈宮。因為以賽亞書28章16節這樣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我邀請聽眾朋友作一個默禱。我建議你們,假如你需要在順服上多下苦功的,就必須承諾要順服神。你知道在應當順服的事情上,你卻沒有順服。你們中間有人缺乏紀律,不願意為主付上時間,不願意花時間多傳福音。我也知道你們有些人沒有真正回轉歸向神,如果事實如此,那麼今天你必須來到神面前向祂禱告說:「主啊,我看到我一直都在靠自己,求禰領我進入禰的家,我接受禰作為我的主與救主。」你們今天都需要為自己作這樣的祈禱。求神將這些真理刻在我們心裏。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禰的話語。求主禰幫助我們成為被放置在根基上的盤石,幫助我們必須學習完全順服禰的話語。如果我們不是由禰來模造,我們就不能成為一塊盤石。神啊,求禰教導我們每一天都汲取神的真理,使我們可以成長,發掘並運用神給我們的的恩賜。我們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名們!